⑴ 如何看待《长城》豆瓣评分还不如大烂片《新哥斯拉》
长城不是给国人看的,是给外国人看的,外国人喜欢宋朝,主角也是外国人
⑵ 投资十亿的电影《长城》,票房惨淡,为何还说张艺谋没有完败
张艺谋是中国知名导演,屡屡拍出惊人大片,手中常出奇迹,更不乏许许多多的知名演员想参演他的电影。可是就在这么辉煌的导演生涯中,但是却出了这样一部耗资最大,回报颇低的电影,它就是《长城》。
究竟是输是赢
虽然整部电影评价并不出彩,可是对于张艺谋来说,这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从早期的文艺商业片,到现在中外第一次合作拍片,这仅仅是合作吗?
这其实是一次里程碑般的跨越,也是他自己走出舒适圈,作为前辈去探路去努力推动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就仅凭这一点,其实就足以弥补电影的不足,所以无论他做成了什么样,他的风骨和努力都应该值得被看到、被表扬。
电影中的细节不乏中国元素,细节中可以看到编排的用心,但是由于制作人员的原因,整部电影还是浓浓的美式风格。
从多方面来看,这部电影虽败犹荣,它背后的意义是好的,只是它的呈现方式稍显不足。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特效大片能与文化结合,也一定会呈现中国式的特效电影。
总的来说,《长城》所传达的场景虽然看着恢弘大气,但是所有的细节都显示出了不一样的感觉,细细品味,从小看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扬,从大看也是中西文化的新结合,是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期望。
虽然这一步走的稍显偏差,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张艺谋继续前进的道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作品,你们觉得吗?
⑶ 为什么张艺谋电影《长城》的豆瓣开局评分又是这么低
从文化角度出发,长城虽然以长城为背景作的故事,但是却不是中国文化中的元素,充满了欧美魔幻气息,让人感受不到本土文化的气息。就跟《封神》一样的被人诟病。虽然技术上很有气势,但失了底蕴。
⑷ 电影长城豆瓣影评多少分
⑸ 豆瓣电影《长城》得分只有5.3,什么情况
个人认为豆瓣有喷子刷差评。虽然此片不算经典但是至少在及格线没到5.3的地步,给个7分的及格还是可以的(毕竟钱不是白花的,虽然不中不西的剧情槽点确实让在下想喷两口)
⑹ 如何评价《长城》这部电影
在我个人看来,《长城》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主要是为了讨好外国观众,让喜欢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顺带着拯救中国。
奥斯卡之所以设最佳外语片,不是让你拷贝美国的。所谓文化输出,是要输出中国独有的文化,而非为了迎合,刻意“无中生有”。其实《长城》也不是一无是处,歪果仁看完,说不定能学会两个中国成语---“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这也算张导成功输出了中国文化吧?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哦~
⑺ 豆瓣电影评分,让我如何再相信你
正在全国上映的贺岁档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正面临巨大的舆论风波。
先是《长城》上映后,微博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虽然这些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进入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诸如豆瓣、猫眼等一批网站密切对接观众、为观众提供上映新片信息、观影指导和购票服务,在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今年岁末贺岁档市场到来之后,豆瓣、猫眼对于3部主打档期新片的评分,则令人大跌眼镜。
以12月27日19点左右的评分来看:
在豆瓣上,《长城》评分5.5分(101551人评价);《摆渡人》4.4分(43311人评价);《铁道飞虎》5.7分(12623人评价)。
在猫眼平台,《长城》观众评分8.4分(40.1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45人评分);《摆渡人》观众评分7.8分(10.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分);《铁道飞虎》观众评分8.5分(5.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分)。
在这些低评分的渲染下,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但事实上,这些评分是否客观?评分形成的背后又暗藏怎样的玄机呢?
豆瓣电影评分,让我如何再相信你?
截至12月27日19:00,在豆瓣上,共有4.33万人评价《摆渡人》。其中,40%网友给出1星,22%的网友给出2星,21.8%的网友给出3星,9.6%的网友给出4星,6.6%的网友给出5星。
关于豆瓣网的评分机机,豆瓣网创始人杨勃曾解释:“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0到10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然后,《摆渡人》23号零时开始公映,影片片长128分钟。可在影片第一场排片放映还没有结束之前,豆瓣就出现了上千个1星评分。更为蹊跷的是,一些高权限真实账号的4星、5星的评分“被”消失,1星却完整被保留,总共有200-300条电影评论被清理且封号。
⑻ 长城想表达的深意是什么(长城)影评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想象之中(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68601/
首先电影的场景和特效都还算是达到了好莱坞大片的水平。毕竟是好莱坞的团队打造的。剧本也是好莱坞人写的。所以吐槽的槽点都是故事剧情了。网上吐槽的文章太多,我也就说了。我想说的是影片想表达的深层意义。我相信张艺谋导演作为中国人去拍一部美国人编的关于中国长城的故事不会是只为了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想传达东方思维,东方文化。让更多的西方人去读懂中国。
电影中用西方的雇佣兵主角来象征西方思维。雇佣兵威廉他们是代表的西方人最自豪的自由平等博爱。剧中他对景甜说他是雇佣军,他只为生存而战,他可以帮西班牙国王打法国人,也可以帮匈牙利打契丹人。所以他们没有一个国家的概览,他们不效忠于任何人,他们只效忠于自己和金钱。他们来东方的原因也是为了财富。这正好体现了西方人的价值观。张艺谋用三个外国人来体现出他对西方世界的看法。只用少部分西方人是真的可以匹配爱和正义。其他的人还是自私自立,唯利是图的。而剧中东方人所代表的则是忠诚和热爱和平。其中几个小细节的隐喻值得品味。1,在西方人看来,五色军是非常庞大的,武器先进,作战分工明确,高科技感十足。这隐喻了中国人口众多,而却现在的中国也日益强大。在世界个个领域都开始走在了前沿。2,林更新笑话威廉的武器装备落后,但威廉展现了老旧武器的也能有超凡神技。这隐喻了中国现阶段碰到的问题,人都比较浮躁,好大喜功,失去了工匠精神。3,托瓦尔只为了逃跑,但最后还是被抓了回来。隐喻不选择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人合作,也许你到最后说明都得不到。4,景甜和威廉道出了核心价值就是“信任”,威廉先说他们不是同一类人,最后杀死饕餮王后后,威廉又说我们其实是同一类人。
⑼ 为什么豆瓣上《长城》的评分那么低
看完之后有种愤怒感,我给了最低分。片子剧情太扯蛋了,不符合人类的主流价值观,一部中国版的奥特曼,其次,剧中中国女人勇敢,男人怯懦,外国男人勇敢.......,作为一个中国男人,看得火大。最难忍受的是,这样的烂片却冠以“长城”的名字,简直有伤民族尊严,火大,直接给最低分。
⑽ 电影《长城》豆瓣突然涌现的那么多喷子怎么回事
本来就是个烂片!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自己的“魔戒”
文/梦里诗书
好莱坞特效团队以及高昂的制作经费,确成为了张艺谋完成这部中国特色奇幻大片的奠基,而对于如何塑造宏大的场面,对于他来说更可谓是轻车熟路,但正是如此精湛的金玉其外却败于了一个满是褴褛的故事,那牵强附会的打怪套路,使《长城》这个熟悉的命题,看来又是如此的陌生而苍白。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其实不止一次的闪现出昔日《魔戒》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让人尤为感概的作品,当那战场不再是臆想的古堡而变成了巍峨的中国长城。当那身着的不再是西式的骑士装束,而变成了华丽的中国铠甲,对色彩美学的运用更是行云流水的融入其中,让人如此清晰的所见张艺谋过人的导演魅力,如若这部电影能完全摒弃故事不谈,那么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尤为出色的中国电影。
其实当映前看到这部电影居然是由五位外国人,而没有一个中国人参与编剧的时候,便已然扼腕这部带着美式思维脚镣跳舞的中国电影即便是请彼得·杰克逊来导也必然是一部庸作,这五位编剧虽然有着同男主马特·达蒙在《谍影重重》合作多年的托尼·吉尔罗伊,以有着已然怀抱奥斯卡小金人的爱德华·兹威克,但这些人在编这部作品时候的核心思维,决然不会将故事性摆在电影的首要位置,而是想着如何将一个突兀的外国男主马特·达蒙融入到这场中国打怪攻防战中。
当我们顺着这个逻辑再来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就已然可以明晰《长城》与有着宏大世界观背景为依托的《魔戒》虽然在特效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从剧情来看二者根本就不再一个等级,《长城》只是一个涂有中国外表,而没有中国灵魂的美式英雄与美女的爆米花电影,这样一部特效喧宾夺主的作品中,当然也就不需要一个拥有何般前世今生的超强反派,如同上个世纪《星河舰队》的母虫梗来套用猛兽饕餮就刚刚正好,可以说五位好莱坞编剧的好莱坞思维已然将电影的剧情性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所以自觉电影如此糜烂的黑锅,真的不应该全部由导演张艺谋来背。
除开电影剧情的诟病,这部中国式大片,同也将中国式大片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向世人展露无疑,如果说好莱坞大片是一个铸就演员的熔炉,那么中国式大片则是一个明星抛头露脸的集中营,或论资排位,或看其人气背景,来安排那已然就并不太多的国人戏份,如此的走马观花,不仅难谈何般演技可言,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更尤为空洞,如果说电影剧情的不力还能将其推给编剧,但人物的尴尬无力却是中国电影唯明星论,唯票房论自酿的苦果。
难成经典的《长城》,不过就是一场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与特效的不成功试水,它所暴露的问题既在于美国编剧来写中国故事的荒唐不经,也有着中国大片的好大喜“星”的大而无当,当面对强势的好莱坞我们不但没有技术甚至连剧本都是人家写好的,还有着自已的一身毛病,这样的我们又能拿什么去拍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