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天注定》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已经被禁了,看过了人都评价有些黑暗,甚至这部电影被评判说是对文化的犯罪。
一次次的受挫让你思考生存的意义,也感受不到世界的阳光,这部电影尤其给了身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一击。
这部影片在国际上也获奖无数但还是未能通过电影审查,其背后意味也值得我们思考。
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电影《江湖儿女》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么,有没有原型
《江湖儿女》可以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也可以说不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如果说是真实故事,那么剧本中的原型都是有据可查的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归宿点。
将更多的人的经历融入到一个人身上可以看到的是这个时代的变迁。观众也可以更容易的找到情感的共鸣。
3. 《江湖儿女》这部电影怎么样好看吗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很带有贾樟柯的风格。而且,在这部电影中也在多处致敬了自己以往的作品,从点映的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
每个人在自己的角色里面表演的都很用心,也很出色。两个不同的生活轨迹交织在一起,各种冲突显得恰到好处。而且,在剧中你也可以看到贾樟柯在致敬自己以往的电影,很值得期待。
4. 《乡关何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乡关何处》([美国] 白睿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2_EvAF_bfI-spImr1isrfQ
书名:乡关何处
作者:[美国] 白睿文
译者:连城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185
内容简介:
《小武》(1997)、《站台》(2000)和《任逍遥》(2002)构成了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代表了他对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贡献。这些电影把背景设定于贾樟柯的家乡山西省,突出表现了边缘个体在急速变化的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小武》讲述一个扒手同朋友、家庭和女朋友关系的崩塌。通常被视为贾樟柯最具野心的作品《站台》,是一部史诗叙事,见证了中国喧嚣的1980年代和激进的变化。第三部电影《任逍遥》则继续了他对变化中的中国的思考。
白睿文对这三部电影进行了深度研究,认为其野心是重新检视卷入急剧社会、文化和经济变化的乡镇中国的变迁和命运命运。本书的核心是对每部电影的一连串细读;透过这种细读,白睿文梳理出它们的核心叙事主题,强调了贾樟柯对剪辑、电影语言和场面调度的运用。他特别关注互文性以及这些破坏与变化、停滞与运动、政治与流行文化的冲突协商、寻找故乡等核心主题在贾樟柯作品中的地位。
作者简介:
白睿文(Michael Berry),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副教授。著有《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5,台湾麦田200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痛史: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的历史创伤》(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8,台湾麦田2010)。译作包括王安忆《长恨歌》(2008)、余华《活着》(2004)、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2002)、张大春《野孩子》和《我妹妹》(2000)。
连城,公司职员,影迷,尤嗜日本电影。
5.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小武》(贾樟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SJbtKZNwaOHGRiiZJ0p_Qw
书名:小武
作者:贾樟柯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03
页数:210
内容简介:
《小武》四月十号开拍,就像女人不会忘记生孩子的日子这日子永生难忘。四月的县城还冷,剧组一行烧香磕头。我在烟雾缭绕的街头跪下,敬天地鬼神,往来神仙,祖师爷唐明皇朱元璋及卢米埃尔兄弟。这仪式让我确定.这一次真要将文字变成电影了。
作者简介: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著有《贾想》、《中国工人访谈录》等书。
6. 《中国工人访谈录二十四城记》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工人访谈录》(贾樟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EqvX3d2AwScZRH2OfU9DtQ
书名:中国工人访谈录
作者:贾樟柯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4
页数:265
内容简介:
2008年,导演贾樟柯带领摄影队前往成都,拍摄一部名为《二十四城记》的电影。
1958年,按照毛泽东 “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当时代码为"111”的沈阳飞机发动机修理厂,奉命内迁西南,前往成都组建代码为"420”的保密军工厂,即后来的“成发集团”。至此,三千多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告别沈阳,踏上了千里西去之路。
2008年,曾经拥有三万职工,十万家属的“成发集团”将土地转让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这座承载着三代工人,五十年历史记忆的工厂,将在一年内拆毁,一座名为“二十四城”的商业楼盘在这块土地上拔地而起。
拆迁前,导演贾樟柯深入"420”厂拍摄,对近100位工人进行了采访。他将这些访谈整理成文,为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留下了真实的资料。
书中长达五十年的工业记忆象一道划痕,让我们了解到,是谁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埋单”。
作者简介: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著有《贾想》一书。
7. 哪些电视剧的主题曲比电视剧本身还要经典
1.《爱情公寓4》插曲《虹之间》
《爱情公寓》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剧了,从《爱情公寓 第一季》2009年8月5日开播以来,到2011年1月24日《爱情公寓 第二季》开播,再到2012年7月30日《爱情公寓 第三季》上映,再到2014年《爱情公寓 第四季》的上映,四年后,万众期待的《爱情公寓》大电影上映,但这部电影好像并没有对准观众们的胃口,豆瓣评分只有3.1分,大概是因为青春里那段记忆才是最美好的,再出现其他更好的也无法代替了吧!这其中最经典歌曲的要第四季的插曲《虹之间》了,网友评论道:重温这首…爱4这个插曲简直神来之笔,把两人原本温馨搞笑的日常突然升华到爱情,原先子乔美嘉模糊不清的关系好像瞬间明了,一切不明而喻。给人一种“原来早就有感情了”的感觉。其实,但就这首歌本身来说,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是相当震撼的;
2.《古剑奇谭》片头曲《剑心》
《古剑奇谭》热播的那段时间,周围到处都是谈论这部电视剧的,不停有人安利朋友去看,虽然有很多人吐槽这部剧五毛钱特效,剧情烂等等,但在当时,这部剧真的是俘获了一大批人的心,其片头曲《剑心》也随之火了起来。
3.《花千骨》插曲《年轮》
《花千骨》这部剧和《盗墓笔记》一样,都是根据网文翻拍而来,与《盗墓笔记》相似的是,或许是人们对这部剧给予了高的期望,这部剧依旧被很多人吐槽特效差劲等等,但在当时着实靠着网文的名气火了一把。其插曲《年轮》成功的打上了这趟顺风车,顺势火了一把。
4.《时间煮雨》——郁可唯
《双世宠妃》一部穿越爱情喜剧,要说电视剧吧没什么价值含量,典型的玛丽苏剧情,齁甜齁甜的,而且据说已经再拍第二部了,看来收视不错,只能说里面的主题曲《九张机》真的很好听。
8. <<任逍遥>>影评
《任逍遥》中的公共空间 在《站台》上放下了沉重乡愁的贾樟柯终于可以《任逍遥》了。在他的这部新作里,贾樟柯开始他的调侃。《任逍遥》里有不少有意思的和他以及他的电影有关的小细节。例如那个在影片一开始唱歌的疯子就是贾樟柯本人,而片中时不常出现的小武哥则是贾樟柯另一部电影《小武》的主人公。在这部片子中小武似乎仍然在干他的“手艺活儿”,因为影片开始没多久他就被便衣给抓了,而后来他被放出来之后,斌斌问他不是进号子了吗,他回答说那还不是跟”在家”一样。另外还有小武哥跟斌斌买碟那段儿,他问斌斌,有《站台》没有?没有。有《小武》没有?没有……
《任逍遥》的背景地从汾阳移到了大同,一个更大些更躁动些的城市。大同这个城市还曾经出现在贾樟柯的一部纪录片《公共空间》中。贾樟柯说,之所以选择这座城市,是“因为大同对我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城市。每一个山西人都说那儿特别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就想去那看看。而且当时真的有一个传说,对我特别有诱惑。就是传言大同要搬走,因为那里的煤矿已经采光了,矿工都下岗,然后正好是开发大西部,说要把所有矿工都迁到新疆去开采石油。传说那里的每个人都在及时行乐,普通的餐馆都要提前30分钟定好。”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或者说实际上也是很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中,贾樟柯所关注的仍然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片中的主人公小济和斌斌是“混社会的” 而女主角巧巧则是个野模。他们都是那种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该干什麽的人。小济说“活那末长干嘛呀,30岁就够了”。斌斌对于按摩女“混口饭吃吧“的回答则是“吃口饭混吧”。 “任逍遥” 在这个片子里有两个出处,小济的任逍遥出自是庄子,乔三告诉巧巧,巧巧又告诉小济,“任逍遥就是想干嘛干嘛”。而斌斌的任逍遥则出自任贤奇,他和女朋友在卡拉OK里约会,一起唱“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让我苦也好, 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贾樟柯在一次访谈中说:“在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压力之下,人们有一种莫名的躁动、莫名的兴奋,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得过且过,享受生命的欢愉,过度地寻找快乐,没有节制地生活。在这种生活态度背后,有一个非常悲情的原因:很多人看不到明天,有种‘临终前狂欢’的气息在里面。整个电影在拍的时候也是一直在寻找这种气息。” 贾樟柯的镜头语言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躁动与兴奋,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追寻,以及一定程度上曲解。
但是总的来看,电影的在情节设置上有些磕磕绊绊。当贾樟柯把他的焦点放在表现城市中”空间感”的主题上,情节似乎成了他对一系列表现山西大同这个衰败的工业场景所散发的独特的 “公共空间”理解的附属品。”公共空间”的含义很多,可以指具体的人群集合的地方,也可以是抽象的属于大家共享的概念。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其中出现的“空间”都不是单纯的物理意义上的,而是带着某种社会文化附加值。这些空间不仅仅是电影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构成电影所要表达的特定历史文化环境及其变迁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当贾樟柯在他追求“真实记录”的电影原则的同时,如何重新表达构成 “真实记录”的一个重要元素――“空间”变成了他的核心。正如贾樟柯所说: “过去的空间和现在的空间往往是叠加的……空间叠加之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纵深复杂的社会现实。这里我们将电影中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表达的“空间”概念理解成“场所”可能更容易把握。其中“空间”和“场所”在概念上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更强调了人群在空间里自我体验的因素。场所可以看作是一种主观的对空间的理解和感受。
片中的最有特色的就是那种叠加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发生转移,成为一种非常态的公共空间。那个几乎废弃的汽车站候车厅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公共空间》里也选用的这个地方。这个场景在《任逍遥》里用了两次:一次是在一开始斌斌和小济出场,还有就是斌斌和他的女友分手。这个空间应该算是片子里面最大的室内公共空间了,汽车站前厅已经成了台球室,而候车大厅则废弃在那里,可能曾经改成过舞厅。从它的状态中最容易看出这个城市的兴衰变化。缓慢的全景镜头充分的表现了候车厅的物理性状态和它的历史痕迹,最细节的一点是斌斌和女友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坐在大厅一角的类似咖啡座似的一个地方,那种曾经很流行的火车座如今残破不堪,昏暗的光线下,已经破了的椅背翻着边儿。片中一个极富个性的室外空间是位于巧巧家住的居民区和公路之间的干涸的河床。从河床上穿过是从居民区到公路上的公共汽车站的一条近路,很多人这样抄近路就在河床上走出一条路,并且还在靠近汽车站的位置搭了一座简易的小桥。河床上零零散散的扔了不少垃圾。城市之外的大同有众多的工厂,矿区,运媒的过道,这些对表现荒寂和贫瘠的工业形象再好不过。虽然这些空间本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但一场没有观众看的促销演出,使得这些消极的环境被塑造成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暗示了工厂矿区这些特殊人群所拥有的公共空间的形象以及它的衰败。这些空间往往是无人管理的,就像是那些社会上无人关注的边缘群体。这和片中另一些概念化的空间,象什么“纺织厂的,”“七中的”等等形成了对比。而这些非常态的公共空间是不具名的,或者已经丧失了它所具名字的含义而又缺乏新的含义,成为一种模糊不清的暧昧空间。这也能折射出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心态,就像斌斌的妈妈,20年的工龄4万元买断,而接下来又能做什莫呢?这种心态在《小武》中也曾描述过,拆迁的人们抱怨着,“旧的拆了,新的又在哪儿呢?”
除此而外,其他一些大众活动空间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有医院,银行,戏院,迪厅这种大一些的,还有饭馆,发廊,居委会,修车铺,卡拉ok包厢,牙医门诊部,派出所办公室等小型的。室外场景描写当然少不了对城市中正在消失的老房子的街道,躁动着的人流川息不停的大街,居民楼室外乏味肮脏的环境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同这个古迹众多的古城而言,贾樟柯对那些地方文化遗产没有表现丝毫的兴趣。除了极少的借用民居表达城市面貌改变的场景外。任何古建筑遗物(最有名的比如上,下华严寺,善化寺,近郊的云岗,远郊的悬空寺,应县木塔)从未闪入到镜头里。这是我比较欣赏贾的作品的一个方面。因为他没有媚俗的玩弄地方文化符号。这个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前两个片子里。对山西人而言,那些占全中国75%以上的地上文物---古建筑完全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长镜头是这些空间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比如卡拉ok包厢里的数个场景。镜头的位置除了一两次转到电视画面上外基本上是固定的。有时,贾在镜头处理的风格也试图有些改变,比如在饭馆那段小济和巧巧的对话。镜头在两人之间强烈切换。最后瞬间消失在整个饭馆的全景里。不过我不大喜欢这段,尤其是借用《低俗小说》的故事来暗示最后抢劫的剧情。这段本身还是蛮有戏剧性,但我觉得看上去有点象整个电影杂音,与整体风格不是很协调,大概贾樟柯舍不得忍痛割爱。
还有一种不被人注意的空间形式就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对空间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本身的空间形式,另一个是作为联系公共空间的方式(从一处到另一处)。对于前者,影片里有三个不同的场景。一个是小面包车,一个是公共汽车。还有就是演出活动的大蓬车。值得注意的是巧巧感情变化的转折点都是发生在这些移动的交通工具的空间里。她第一次和小济的正面接触就是在小面包车里。她和乔三的正面冲突就是在演出活动的大蓬车,她和小济感情第一次融合的时刻就是在公共汽车里。而她的感情变化也成了整个剧情里戏剧性变化的转折点。这些在交通工具里不稳定的空间形象正是暗示了影片里人物之间感情的不稳定。对于交通工具的后一个作用,小济的摩托车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虽然它本身没有具体的空间特征,但是它成了剧情人物塑造的基线。摩托车在片首就是成为把斌斌带入到城市街道的工具。然后是带着小济从城里到厂区见到巧巧。然后是出现在运媒的国道上小济找到巧巧,但他放弃了摩托车和巧巧坐上公共汽车。接着它成了小济把巧巧从在厂区的乔三手里抢过来的工具,把巧巧带到了似乎属于他们俩的世界--宾馆里。表现摩托车最精采的一段应该是小济试图爬上河床的那段。这段长镜头表现影片里人物生存状态的象征含义不必多说。但就车本身就带给了这些人物与普通人不同的路(行人可以走那座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摩托车最后把角色带到了储蓄所去抢劫,一个他们心理上能承受的最边缘的地方。而斌斌失败后,小济独自一个人骑着摩托跑了。这一段在国道上的戏应该说还比较精彩。最后小济再一次放弃了它,坐上了长途汽车。
在《任逍遥》这部片子里,更多看到的是贾樟柯对电影本身问题的理性探讨。个人强烈的乡情不再是创作的原始动力。因此不再看到象《站台》里那种他追求最纯粹的“真实性” 的信念和他个人感情欲欲待发却又强烈压抑之间的冲突。尽管这种冲突对创作本身有益。但这些激情已经完成贾樟柯寻找自己电影位置的使命。正像他自己的独白一样“我自己从28岁拍电影到现在32岁,这些年过后我自己惟一的收获就是越来越理性,而我原来是一个极度不理性的人”。如果说《任逍遥》在情节上唐突的一面,正是贾樟柯对他以前的作品里沉迷于浓浓的乡情的反省走向理性思考的写照,尽管这样的思考不够完美。但追求真实依旧是他创作的核心,正像众多他的同龄导演一样,在精神上承担了以前的中国导演没有过的“说真话”的义务,他们在纪录片中寻求到的关于“真实”的灵感维持他们的创作激情。《公共空间》的拍摄给了贾樟柯《任逍遥》的灵感:“当我觉得我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被改变,求知欲越来越淡薄,生活的资源越来越狭小,纪录片的拍摄让我的生命经验又重新活跃起来,就像血管堵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些血液又开始流动。因为我又能够设身处地为自己的角色去寻找依据,我又回到了生活的场景里,并从那里接到了地气。”另外,应该说《任逍遥》里dv的运用也正好是贾樟柯迈出这一步的一个契机。Dv的经济性使长时间不停机的连续拍摄成为可能,这给了贾樟柯拍摄到更“真实”的镜头的机会,任逍遥的机会。
9. 小山回家的影评
《小山回家》在某种程度上也像一部记录片,镜头长时间穿梭在服装市场、菜市场、火车站和地铁中,车站广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纸上关于春运的报道等等,都被导演用于影片之中。与后来的《小武》相比,《小山回家》在节奏控制上略显稚嫩,影片所表达的愤怒也显得有些突兀。小山在出租房里将老乡恶作剧找来的同乡女孩子“办”了,之后在街边埋头喝粥,对那个质朴而又幼稚的女孩子不理不睬。这个城市又何其不是这样,无数外地人怀揣梦想而来,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被这个城市侮辱了,那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存活下去。家乡此时已是一个遥远的版图,即使以后整日行走在玻璃尖上,也要日夜忍耐下去,等待自己所依附的这个城市幡然悔悟的一天。
贾樟柯说,虽然《小山回家》是他的电影处女作,却奠定了他以后的电影美学方向,这部片子的完成,使他对电影的拍摄、剪接、发行都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他此后的作品中,都能隐约发现《小山回家》的影子。如《小武》中小武在舞厅里笨拙地跳舞,仿佛《小山回家》里在出租房里跳迪斯科的小山老乡;《任逍遥》中,彬彬在歌厅里边被抽一次耳光问一次“高兴不高兴”,那个近似于偏执狂的孩子固执地说了几十个“高兴”,这个镜头很容易令人想起贾樟柯在《小山回家》中出演的角色,在短短几分钟的镜头中,贾导滔滔不绝说了不下100句脏话。至于《小山回家》中所使用的嘈杂的背景音,更是延续到他以后的每一部作品中。
出版贾樟柯这部作品集碟片的是一家正规音像出版公司,很有幸能通过正版碟片的方式看到自己喜爱的导演的早期作品。《小山回家》就像一把钝利的刀子,能刺痛每个有相同感受的观影者的心灵。我越来越喜欢底层电影,我怀疑那么多说看不懂第六代导演的片子的人,他们对电影的最高审美,难道就是去影院花高票价看一场空洞无物的武侠或科幻片,而对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历史置若惘闻?
10. 春山无事任逍遥图的寓意是什么
具有一定的爱国情怀的感觉!
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讲述的是中国特工同日本黑帮以及英国大盗三方之间为了保护和争抢辗转流失、历经磨难的中国元代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而发生的夺宝故事。
这就是2013年刘德华与林志玲主演的烂片《富春山居图》,该片一上映被受到网友的吐槽,很多网友都质疑刘德华怎么会拍这么烂的烂片,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至今该电影在豆瓣评分低到2.9分。
刘德华作为中国作为中国电影的标杆性人物之一,他在这部这部影片里演技是可以的。但是,人物设定是完全崩溃的。再者就是张静初扮演的他的妻子。作为一个中国人保的业务员,她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最高科技的安保防控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微波炉。接下来就犹如特工上身一般在各种场面里各种打斗,最后更是以一己之力打日本黑帮12名高手。可能这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女人代表“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打得了流氓”。
当然还有就斗得过小三,这是林志玲扮演的日本黑帮卧底。她的人设是这样的,日本有一个黑帮势力,想要得到富春山居图。于是派她卧底到肖锦汉身边。但是她却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了萧锦汉。在这个过程中又有浴袍又有婚纱。林志玲的“花瓶”在这里好像被表现的淋漓尽当然我不否认林志玲的演技,但是在这里她和刘德华一样,都是人设崩溃了。本意是好的,但是排完之后成为了知名烂片,真的是值得深思啊
当然还有就斗得过小三,这是林志玲扮演的日本黑帮卧底。她的人设是这样的,日本有一个黑帮势力,想要得到富春山居图。于是派她卧底到肖锦汉身边。但是她却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了萧锦汉。在这个过程中又有浴袍又有婚纱。林志玲的“花瓶”在这里好像被表现的淋漓尽当然我不否认林志玲的演技,但是在这里她和刘德华一样,都是人设崩溃了。本意是好的,但是拍完之后成为了知名烂片,真的是值得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