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开始接触豆瓣,听说玩豆瓣的人都比较有idea 对于像我这种的怎么玩好豆瓣,还有知乎,天涯
得学会思考跟学习,这是最最基本的
知乎跟果壳,内容很多,专业,文笔飞扬,且大多数理科流,几千上万字的洋洋洒洒,各种物理化学计算公式,在知乎混,得勤于思考,并且很累,大量知识充斥,是个不断学习的地方。当然,学历高一点很多东西也好理解。
豆瓣仅仅是电影跟文学的讨论区,这个就是爱好了。人天生艺术欣赏能力不同,都具备独到眼光,这些纯 文艺 并且 艺术化 的东西,纯粹的陶冶情操的好地方。前提就是,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喜欢艺术,喜欢电影,喜欢看书读书,是个浪漫温情的地方,多的是讨论,没有那么多知识。豆瓣就是爱好了,这里不需要idea。
天涯就算了,各种脑残五毛美分集中营,全都是公婆鸡毛蒜皮,一大堆所谓的经济大神,毫无科学理论的一大堆垃圾内容,甚至周易八卦占星这些东西都能引来当做科学讨论,谣言满地,动不动开骂,大多是素质低劣的人在里面。一个帖子一半回复都是在骂人,无独立思考的人居多,不去也罢。
能去的地方还有虎扑步行街,或者根据爱好玩网络贴吧也可以。国观什么不要去,热血青年满地
2. 电影《听说》的影评
对于郑芬芬的作品,她的《长假》给我印象很深,不论在镜头语言或是演员表现都是超越当时一般电视剧的水平,十分赞赏。可惜这些灵光,在她的下一部人生剧展《生命纪念册》里头又消失了。直到这部《听说》
。
在《听说》里头,天阔(彭于晏饰)是一名阳光积极的便当小弟,他在某次送便当给奥运听障游泳选手时,认识了秧秧。秧秧的姐姐小朋(陈妍希饰)是一名听障奥运的游泳选手。为了让听障的选手姊姊能够放心无虞地专心练习,秧秧一肩扛起了沉重的家计。这股对亲人的支持感动了天阔,于是决定追求秧秧。除了帮她za心便当之外,还认真学习他与秧秧唯一的沟通方式:手语。正当秧秧为天阔的热情所感动,准备接纳他的时候,一场沟通上的误会,和姊姊小朋在火场中的意外,让两人的交集越来越少……。
电影一开始,导演便以明亮的Tone调介绍秧秧、天阔以及小朋的出场。彭于晏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笑脸,非常适合他的个性与外型,怎么看怎么讨人喜欢;以《痞子英雄》翻红的陈意涵,也以体贴温柔的妹妹角色出场,充份展现
亲民和善的观众缘;而另外一位亮眼的角色,则是饰演小朋的陈妍希。她大大的眼睛,以及带些忧郁的神情,对于饰演小朋这位承受许多社会压力的游泳选手来说,可说是恰如其份。
我很喜欢有一段,就是当陈妍希发现自己被从游泳队除名,无法参加比赛后,与秧秧二人在房间吵架的桥段。那场戏一句台词也没有,饱满的戏剧张力却充满整个电影院。流畅的手语以及真诚流露的情感,二位演员的表演皆十分到位。可能是因为没有台词的关系,观众可以专注在二个人的表情动作上。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传达了许多讯息,即便没有任何对白,看着两个人光靠手语也能够跟正常人一样,清楚地传递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光这点就觉得值回票价了。
而在描写“听人”(也就是一般听得到的人)如何看待“听障朋友”的态度,电影里的某个片段也颇令人激赏。秧秧为了赚姊妹俩的生活费,自己一个人在百货公司前的广场做街头艺人打零工。那天下班后,天阔去找秧秧吃饭。为了答谢天阔之前帮她做的爱心便当,秧秧承诺这顿晚餐她请客。当两个人在面店里用完餐准备离开之际,秧秧倒出一整天赚到的铜板,一块钱一块钱地数着金额要付账。因为有其
他客人在门口等待他们的座位,在一旁的天阔等得有点尴尬。为了不浪费时间,天阔http://www.telnote.cn/zawen很“豪迈”地拿出一张大钞给老板找钱,在一旁数钱数到一半的秧秧,只能无奈地再把钱收回袋子里。
天阔这个看似贴心的举动,激怒了秧秧。天阔辩解说他怕影响到老板做生意赚钱,秧秧却回他说:“你嫌我一块钱一块钱算得很慢,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钱是我等了一整天才赚到的。他们等一下,有什么关系?”
这场戏完全打到我心坎里。每当我们用“自以为是”的同情心,在帮身心障碍朋友想办法时,却忽略了“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想帮助人却没有“同理心”的话,这所谓的“同情”才是真正伤害身心障碍者最深的利刃。天阔的盲点,也就是一般人的盲点。所谓的“伪善”,其实比绝对的恶意,要来得更具杀伤力。
《听说》是一部结构完整且轻松自然的爱情喜剧,但听说只拍了一个月。在拍过四、五部预算低、拍摄行程紧的人生剧展的训练之下,郑芬芬似乎也练就一身快拍的好身手。《听说》从前制拍摄后制到上片只花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快手速度直逼韩国导演金基德。而且
出来的质量也不差。若日后每部国片都能用这种速度来拍,一年一百部绝对没有问题的啦!
不过,《听说》不是一部全然没有缺点的作品。郑芬芬的致命伤,就是喜欢说教,而且是“用文字”说教。这个特(缺)点在郑芬芬的第一部电影剧情长片,《沉睡的青春》里头表露无遗。不论是干扰观众情绪的文字/文案,或是犹如剪接特效大全的波纹效果,都让观众有种被导演恶搞的感觉。尽管导演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是“希望能够呈现如绘本般的青春”。但是要像绘本,应该要着重在美术或是摄影上面,怎么会是在画面上面加字呢?中岛哲也的《幸福的魔法绘本》,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都像是翻开童话故事书般的鲜奇艳丽,也没看到画面上有打上一个字呀。
而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听说》的片尾。如果硬要在《听说》里面挑骨头的话,我会说片尾那段“激励人心的字幕”是最大的败笔。为何不让影片就停留在天阔和秧秧二人看着比赛的场景就好了呢?硬是打出字不但破坏画面,浓厚的说教成份也会让熟悉郑芬芬的观众想说“怎么又来了”的恨铁不成钢呀!
不过有人说,每一个导演,其实都在追求自己的浪漫。或许,在画面上打字,就是郑芬芬的浪漫吧。《听说》这类轻松爱情都会喜剧的出现,比《爱到底》的无厘头笑剧上乘,也没有一般国片沉重的包袱。让这一整年呈现较严肃悲情的国片市场,开创了一股清新风格。即便戴立忍的《不能没有你》横扫最近国片的口碑与影评,但《不》片不论在命题上或是社会责任上,对一般观众来说,忒显得沉重许多。但《听说》没有这种包袱。虽说是为了听障奥运量身订做,但工商服务的程度其实已经降到最低。特殊的听障题材在帅哥美女的清新诠释下,加上一些巧妙的回马枪,让观众看得赏心悦目,能够带着微笑离开戏院,才是《听说》这部电影,最大的服务目地吧。
3. 票房高的电影就真的是好电影吗还是说只是偶然
票房高的电影,大部分是好电影,但是也有一部分不是好电影。
有一部分的电影,之所以能取得高票房,凭借的不是自己的口碑,而是电影主演的明星光环。明星的粉丝是非常支持他们的事业的,所以当喜欢的明星有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就会买票去支持。当支持的人多了,票房也就高了。还有部分人,是因为听说这些电影不好,单纯为了看看哪里不好。这样一来,不好的电影也取得了高票房。
4. 央媒批评豆瓣恶评引导观众拒看国产影片,对此你怎么看
28日一早,一则题为“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豆瓣'、'猫眼'恶意为国产电影评低分,误导观众”的消息在手机屏幕上跳出;不出所料,到了下午,这个消息就在各大论坛炸开了锅。
“评论员文章”引用了确凿的数据,麋鹿也去凑热闹看了一眼,学了两个新词:“肉库”、“撞鸡”;文章虽然也承认了“某些国产电影在质量上存在缺陷”,但更多的似乎是在为《铁道飞虎》、《摆渡人》、《长城》三部影片的低分鸣不平。
也许确实存在恶意水军的中伤,某些影评人为了吸引眼球也将“毒舌”发挥到登峰造极;但我想,大多数吃瓜群众看到这则消息后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
咋地?电影不好看,还不让人说啊?
说来也巧,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麋鹿因为工作关系,只休了一天假;想去看个电影放松一下,就上“猫眼”看了下最近有什么值得一看的:
最后的最后,想多一句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再有人刷数据、恶意差评,也改变不了目前大部分,我说的是大部分国产电影差劲的事实。咱也不说远了,就跟隔壁的棒子国比吧,韩国电影与韩剧经常让我怀疑,这是不是同一个国家的影视制作人生产的----咋差距这么大捏?
《我在故宫修文物》,我想看,可是没看成。可是,这部片子也是在网络上“火”了之后,才被出品方制作成大电影上映的。这背后,说明了什么?难道没有看电视纪录片火了,想要趁热打铁、在粉丝中大赚一笔的心态吗?
你的眼里只有“钱”了,我还能爱什么?让我心甘情愿爱上你给的痛?臣妾做不到啊。
5. 中国好看的爱情电影豆瓣高分
听说、不再让你孤单、志明与春娇、前任3:再见前任、山楂树之恋、爱有来生、胭脂扣、倾城之泪、匆匆那年、如果,爱
6. 豆瓣评分9.8以上的电影,你都看过哪些
教父都说男人都要看一遍教父,那为什么教父的评价会这么高呢?那是因为教父的剧本写的很好,故事情节也很紧凑,拍摄手法又独具特色,演员阵容也很强大: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等,几个影帝在里面,另外,教父的构图,美术都是超越了时代,在当时很少电影会有教父那样的艺术感,也真真正正的提现了一个成熟男人的魅力。
7. 豆瓣的评分真的可靠吗
在我看来豆瓣评分是可靠的,当综合了大家的意见从而得出了这个分数,那么就有有了可参考的意义。
豆瓣是一个有着特定标签化的社区,它通过对大量电影的讨论评价和影评,从而去对一部影片进行打分,这一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和这个社区本身的特质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豆瓣上会综合用户的审美需求,影评人的基本需求,以及电影的风格,导演的风格,电影的题材等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为一部电影进行打分。
8. 听说现在很多导演要去豆瓣看影评才能明白自己电影的内涵
豆瓣评分是比较有权威性的。
9. 豆瓣电影评分模式是什么可信么
豆瓣评分
简单地说,没有关系,我们也不想有关系。具体可以分现在的商务和将来的商务看。
豆瓣目前来源于电影行业的主要营收渠道是电影的宣传广告。形式是广告banner,卖点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电影/电视剧”。经常需要电话里澄清“但是卖点不包括更高评分“,我觉得我的同事挺累的。这件事的收入也只是豆瓣整体收入的零头,如果容易起误会我们可以另作打算。
电影行业里更大的商业机会豆瓣会当仁不让地去争取,只要不会影响到公众对豆瓣评分的信任。内部做到真正的独立比较容易,可以用结构、制度和防火墙做到。稍难的是避免市场和公众的认知被轻易误导,或者说避嫌。只要新的模式依赖于豆瓣整体数据之上的宏观判断,而不是直接依赖评分,我们相信很多事可以做,也想很快开始做。
从管理和团队一致性的角度看,我在公司各种内部场合、在几百人的年会上讲过和这篇问答大同小异的东西(要精简一些,因为得站着讲),所以我的同事大都知道和评分中立原则偏离是极端严重的错误。在和评分有关的事情上,到今天我个人没有发现过一例本质的执行错误。更重要的是如果过去或将来有错误的话,豆瓣作为一个公司有诚意和意志保证发现后能马上得到纠正。
八:你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来写这个东西?
我们以前认为提供评分服务需要保持中立和独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好公开标榜的。碰到有意无意曲解豆瓣评分原则的,我们也很少出来辩护,我们觉得只要每个月有上亿的人信任豆瓣就够了。但影视行业最近的变化,让我们直接感觉到低调在这个时候可能是不明智的。
但我确实看到行业中具体的个人,曾经都是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所以除了沟通走样和误会的原因,我也猜测行业正在催生一些结构的问题。我直觉判断,今天可能是一个岔路口,现在有必要把豆瓣的立场一次表达清楚,以免猜测和误解引发的博弈把行业的一角推向我们最终都不喜欢的方向。
豆瓣一直是用户的朋友,我们希望一直也是影视行业的朋友。我很想看到行业能一直健康地发展下去,相信一个满怀诚意的、中立的评分服务对整个行业在结构上是长期有益的,也相信一个透明地传达观众看法的地方对行业里个人的职业成长也有微薄但是长期的帮助。
10. 有部豆瓣评分9.0的电影,听说能治愈你所有的迷茫和无助,是真的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好人和坏人,或许你会遇见一些坏人,他们让你得到教训,更快的成长。或许你运气好的话,你会遇到一些好人,他们可以温暖你,融化你的内心!《海蒂与爷爷》就是一部好人云集的温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