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健康观后感三百字
写作思路及要点:以听了心理健康讲座得到的观后感为例进行详细描写。
正文:
我听了韩学荣教授的心理健康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韩老师从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准、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讲述,感觉老师讲的这些都很贴切实际,很实用,尤其对于我们老师工作压力大,听完讲座心里感觉轻松了很多,感觉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
并且在课上听的很轻松没有感觉累,一天时间觉着过得很快。并且在以后教育学生上和自己自我调节上受到很大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会有万能的、普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怎么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评,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让孩子们喜欢你。学生在喜欢你的基础上,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因为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二、在我的心里上,老师的讲座让我释放了很多压力。首先让我知道生活是五颜六色的,当我们工作和生活上有压力时,我们要学会把心思放下来把担子放下来,学会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码的独立性。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要试着适应环境。
总之,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该怎么过怎么过,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呢?
2. 心理学电影的观后感五百字左右
其实故事中的那位医生也有着一段永生难忘的经历,或许是张昕的这个个案,触及到了他记忆的深处吧。他的眼前不停地出现着上学时一个女孩儿的影子。但他却始终相信这是幻觉,并且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灵也出了问题,他竟然在办公室采取为自己进行电击的方式来抵制这种所谓的“幻觉”,被同事发现后,他仍然不愿说出事情的真-相。后来,在同事的鼓励下他改变了原来不愿与人交往的生活习惯,并和张昕确立了恋爱关系,生活接近了平静。然而,在一次他与同事小聚时,冒然闯进来的一对老夫妇对他的过激举动打破了这场平静,也激
发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他变得近乎失常,但仍然拒绝面对自己的内心,拒绝敞开自己的心扉。直到最后站在当年那个女孩跳-楼自杀的地方,他才迫不得已的说出了积压在自己内心的秘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真正的面对了自己的内心。
故事至此,已经接近了尾声。想必您会产生疑问,心理医生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其实心理医生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有着生活的苦恼。我接下来的说法,或许会得到大多数心理学工作者的赞同,其实相对于其他人而言。心理工作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负性情绪,过多的负性情绪积聚到一起便会形成负性的心理暗示,在这种负性暗示的影响下再加之一些生活问题,自然就像是一颗定时*一样,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我的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对我们说“他很佩服我们的勇气,敢于向这种高危险的工作所迈进。”这一点在我经历了志愿工作后深有体会。我想这也是心理咨询督导这个职业所由来的原因之一吧。不知大家是否看过央视12套的《心理访谈》节目,我对片头中的一句话颇为认同“没有一个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故事中那位医生认为自己是心理医生,自己出了心理问题会招来别人的笑话,所以宁愿默默承受,也不愿意向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领导所倾诉,不愿敞开心扉。最后险些让自己葬身在高楼之上。
我不想凭借着这小小的一篇文章来纠正人们对于心理学的错误认知。只希望大家能够理解那些患有“心灵感冒”的人们,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鼓励,让他们有勇气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自考生和志愿者也想对广大心理学工作者说上一句:你们辛苦了!工作固然重要,但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我们都是同样的人类,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烦恼。面对烦恼,敞开自己的心扉吧!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心里达人”。
3. 心理健康微电影观后感
今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
4. 我们老师要求写一片心理方面的电影观后感求各位帮帮忙!最好事600字的
《美丽心灵》观后感
我看了一部名为《美丽心灵》的电影。本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拉塞尔•克劳)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珍妮弗•康纳利)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 终于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我觉得这部影片当中得大书特书赞颂的是伟大人物背后的默默支持的女人。纳什的妻子艾莉西娅的故事比电影中更感人,是她以钢铁坚强意志,以自己做程序员的微薄薪水,长期耐心拯救同时得了精神分裂的丈夫与儿子,那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终于使俩人回复正常的轨道上来。纳什在诺贝尔获奖发言对妻子的致谢,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体会到一份人间至宝贵的亲情与爱意。
电影《美丽心灵》主旨是反映这位教授传奇的人生、对数学执着的追求与热爱以及妻子在丈夫身后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外,电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拥有着人才济济、学术自由、高度创新的科研环境。
这部电影,我觉得很感动,被这位毅力坚强的教授所折服,这不仅反映了一位教授的美丽心灵,更是奋斗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科学工作者的缩影。
愿这种精神长存与学术科技界,愿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学习。
美丽的心灵,不仅仅是心灵的美。
5. 微电影观后感
微电影《老男孩》观后感:
80后的那个年代,是自己挥霍不去的记忆。看着电影《老男孩》,唤起那封尘的记忆。还记得片尾的那句话: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儿时的玩伴都不再年少轻狂,为了更好的生存,像蚂蚁一样不停地的爬行,不曾停歇,留下一串串脚印。
回想起儿时,脸上总是不时的闪过那丝不经意流露的微笑。《老男孩》那些趣事,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生活就像幻灯片一样,一闪一闪,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曾经朦胧不懂事的少年已成长,为了生活,社会改变了我们,我们也在影响着世界。
真实的自己只在一个人的时候才显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露出苦涩的笑脸。曾几何时,谁知道需要这么做作,隐藏自己的感受,时刻保持礼貌的微笑。
青春是美丽的,《老男孩》里有太多我们这一代人的缩影。然而纵使青春再美丽,可我们注定回不去了。
6. 心理电影观后感
比如《希布》:
《希布》是一部冒险题材电影,又名《沙漠小野狼》。
影片主题单纯直白,没有表现复杂的地缘政治、人民阶层与文化交叉,而是以小主人公希布在追随哥哥的过程中,经历重重危险和恐惧挣扎,最终超越痛苦的旅程为主线,单纯从成长角度去阐释了他的心理能量由弱变强的蜕变。
虽然它是一部冒险题材电影,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欣赏这部影片,我们能够发现其中带给我们的关于“成长”的探索。
影片中希布的好奇心,贯穿了影片的整个过程。
第一次对英国人的箱子感到好奇,他看到了英国人因为自己碰了他的箱子而发疯,埋下了他继续探索的欲望。
然后,在追随哥哥一起踏上沙漠之路后,他又一次尝试着窥探英国人的箱子,结果引发剧烈冲突。也正是这样的好奇心,在后来哥哥遇害、自己掉进井里时,成为希布不甘死去,并终于在不断尝试后努力爬出井口的力量来源。
而当希布救了杀死哥哥的坏蛋之后,迫于现实不得不听从对方的安排。但是,当坏蛋让他在火车站外等待,自己进去卖东西时,他依然是凭借自己永不泯灭的“好奇心”。
进入火车站里,看到了坏蛋的“真面目”,并最终等在火车站外用手枪结果了从站内出来的坏蛋,独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7. 微电影心中有座山观后感
当你带着某种情怀去看一部电影时,你只有,感动感动还是感动。而转山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转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就是一段重丽江到西藏的骑行旅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这样一条路,这样一些山。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现实禁锢,没能踏出那一步,去路上,去寻找全新的自己。去寻找全新的生活。走出去的目的是走回来。我想这也正是转山所要讲述的。然而转山讲得也同时是一个迈出第一步的故事,从男主角张书豪的心理变化来形象的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故事。
张书豪的哥哥去世了,然而葬礼上他发现了哥哥的骑行日志。于是决定帮哥哥完成心愿。在葬礼上张书豪心理独白说到,这是他第一次面对亲人,相同年龄的亲人的死亡,在他内心深处有着这样一个阴影这样一个不解。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困惑,烦恼,不解,压抑。。。。。。。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方法去寻找答案。然而在张书豪看来那个答案就在路上,刚刚踏上路上的他当然从被骗到遇到李晓川,李晓川是一个在路上行走了几年的人,他想要看到梅里雪山那个巨大的冰激凌,想要和女朋友开冰激凌店,故事也因李晓川的出现,一步步带书豪走出心中的那个阴影。遇到当地热情的藏民,就在这刚刚美好起来的时候,在李晓川讲述着要开一家冰激凌店的时候,他们都不小心坠崖了,被送到医院后,晓川已断了好几根骨头,躺在病床上,而警察也劝书豪不要继续骑,在晓川最后被送上转院的救护车时,唯一还可以动得手指,给书豪比了一个大拇指。书豪讲晓川的冰激凌打火机放在散开雾的梅里雪山对面,在这之后,我想书豪才真正的开始踏上了这条路。作为一个行者,或者这个成熟的行者。虽然下来的路没有了晓川的陪伴,可是想晓川这样的人,对于一个刚上路的行者是多么温暖的一种力量。虽然本来性格就比较内敛的书豪嘴上没说,可是我们都能感受到。
转山便是一段完整的骑行旅程,迈出去,被骗,遇到热心的藏民,独自上路,遭遇野兽,虔诚的信徒,大雪山,路人。也许有些地方比较夸张可是对于一个第一次走出去的人来说,这些就都不夸张。它不是纪录片,它只是一个故事片,那么必然是为了导演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而造就的剧情,所以在我看来它一切的合理性。在快速节奏的城市生活下,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起床刷牙,上班下班,吃饭,打牌,聚会,睡觉。又醒来。时间久了你发现你每天都重复昨天的行为,每天都狠忙碌,可是都头来反而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记得圣经里哟这样一句话,后来我查我手所经营的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捕风,在日光下毫无益处。我想这样的生活这句哈在适合不过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在有勇气,停下来,到自己心中的那座山那条路上去转一转,走一走,去意外的收获全新的自己。去发现其实生活还有很多种可能。这样的习惯生活有时候我们并不觉得不好,可是这让我想起猜火车,伊万日复一日吸毒想要禁毒的日子,“有了海咯因?我还需要什么理由呢 ?”这样习惯了麻木了得而不能自拔的状态和吸食毒品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反对毒品迫害人类,同样的道理我们怎么可以没有勇气去逃离,去寻找,去重新选择生活呢?世界在变,音乐在变,生活在变,每时每刻都有着无数的东西在改变,而你也不能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在人生的那条路上我们不停的去寻找,走出去在走回来。那样一条道路并不是一条逃避之路,就像德州巴黎,有的人走出去了就走步回来了。因为他在还未找到答案,但是在德州巴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男主角是多么的渴望走回来,回到生活,在重新热爱生活。所有我想走出去的终点也是起点是走回来。那样一条路我们必须不停的去走,去思考,思考后有困惑困惑后又思考。也许这样说让你觉得莫名奇妙,我想说的是,生命在结束前都是条没有终点的路,因为没有终点,所以永远不能到达只能靠近,你一步一步的靠近过后还是靠近,没有终点,那么你心中的那条路也是一样,你不断的去走,每一次你都可以收获不同的东西,更加去靠近生命本身。就像片子的最后所说,我热爱生命,所有必须走,必须走出去。
当然走出去是为了走回来,就像片子的结尾,书豪回到日常的生活学校中,行走是一个思考与寻找的过程,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已经懒得去思考去寻找,所以要去路上。间隔年,这样一个名词出现了,走出去去为你现在的生活,为你困惑的现在,找一个更好的出口。去更好的生活。这样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希望。
虽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你没法找到一个别人找不到的风景事与物,但是日光之下有无数你不知道未曾遇到的风景,事与物。所有去寻找那些对于你来说心得事物新的生活。不要让年轻的生命就此老去。这样浮躁的年代需要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精神来唤起我们的勇气,唤醒我们的青春.当你走出了第一步,在路上时,所有问题都不在是问题. 珍惜生命必须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不能禁锢你的生命. 不要我们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做了就好啦。
8. 心理学电影观后感300字
经典老心理学电影
三面夏娃:
---在网络,Wiki网络就有介绍,这里就不抄袭了,请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