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豆瓣怎么保存没写好的日记
你写好它都会自动储存的,如果你没保存就退出了 文章会在你的草稿里的
下次你要写日记时会自动跳出的
或者你也可以写一半 然后选“仅自己可见” 然后下次写好后再选“所有人可见”
Ⅱ 豆瓣手机版的草稿箱在哪里找保存了,垃圾清理了一下就没有了。
这个是没有草稿箱的,手机经常出现清理了的时候可以用
腾讯手机管家设置清理垃圾的白名单。
打开腾讯手机管家后点击“手机加速”-“结束进程”,
然后点击界面右上角的按钮,进入界面后点击
“添加白名单软件”您就可以添加白名单进程了。
Ⅲ 关于恐怖电影《闪灵》的影评或是解析,要比较详细的。
很多人没看懂闪灵,于是说是部垃圾片,我觉得很悲哀,我虽然不敢说彻底看懂了他,但是当我第2次看这部电影时,我已经对导演库布里克敬佩万分,闪灵真的是一部经典的心里恐怖片
这电影我看了2遍,第一遍也有一头雾水的感觉,后来到网上想找些解读。发现,想知道的都没怎么说,就又看了一遍。第2遍电影让我发现了很多第一次丢失的东西,一些导演留下的线索
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线索总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时,我由衷的感觉到了导演库布里克的睿智和他完美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但是就是这样,仍然有1,2个情节有疑惑,解释的有些勉强。而且我知道,在留露于表面的情节之外,一定还有导演更想要表达的东西!
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还是不要看我的解读,会减少你看这部电影时的乐趣,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你去看3遍,甚至更多遍的电影。下面讲讲,我对我们看不懂的地方的解释,有条件的可以对照电影,我没电影贴图,就直说了:1,房子里各种不因该出现的形象,比如酒保,女人,上一任管理员等等是鬼还是什么?我认为他们不是鬼,而是JACK潜意识中的产物,下面开始分析:当JACK受到了委屈想喝一杯的时候,来到了酒吧,他说想喝酒甚至用灵魂去换,这是一个酒吧带着很多酒出现了,而JJACK见了他竟没有奇怪反而叫出了他的名字!为什么?这是JACK的潜意识中创造的不真实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他看到的幻觉(但这种幻觉是他潜意识中创造的),所以他不奇怪,叫出了他认为合理的名字,请注意当女主角来到酒吧里找JACK时可以看到酒吧里并没有酒保,女主角拍了一下JACK,JACK有一个很明显的回过神来的动作!这里,导演用细腻的电影手法,告诉了我们:这是JACK的潜意识,有人可能说这我早看出来了,但理解这一点,对后面的解读非常有帮助!
2,第2次在酒吧,这时候有很多人的聚会,无疑还是JACK的精神领域,所以他还是不奇怪,如果这里把聚会理解成JACK上辈子的聚会那JACK应该感到奇怪才是!,但也可以理解为JACK在潜意识中将他上辈子的聚会拉入脑海也不矛盾,这时JACK遇到了一个侍应。这个侍应是谁?看过闪灵的人10个有九个会说那是上一个管理员,我告诉你他不是!这个侍应叫做德尔伯特~格雷迪,而那个真正的管理员叫做查尔斯~格雷迪!(片子开始时那个经理曾告诉过JACK),JACK对这个格雷地说:“我认识你,我在报纸上见过你!你把你的女人和女儿切成了一片片!”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真正的管理人用斧子杀死了女儿和妻子,然后把尸体堆在了西边的房间!(也是片头那个经理说的)而且JACK之前根本没从什么报纸上看到这个事!(在与经理见面时JACK已经表现出来对那次凶杀的一无所知)为什么这个侍应一开始不承认自己杀了自己的妻儿,一会又承认了?这些说明了什么?这个侍应是JACK用潜意识创造出来的!他用潜意识创造出来了一个他认为是杀死自己女人,孩子的上个管理员!他希望理解,搞清楚,管理员的杀死妻子孩子的动机和心理!希望找一个男人进行交流!尤其是和自己处境相似的上个管理员。(我这里所说的潜意识中创造的人是要理解为JACK的一部分,JACK的内心世界的一部分,精神领域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与JACK之外,就是说他们(酒保,假格雷迪等等)是JACK的一部分。)他的潜意识尽力创造了这个比较“完美”合理的上任管理员,但是仔细看电影,你就会发现JACK潜意识中的漏洞!JACK并没有记住那个真正管理员的全名,只记得叫格雷笛;并没有记住那个管理员杀人的全过程,只记得他杀了全家,可以发现再想想,为什么JACK会对假管理员说你把你的妻子孩子切成了一片片?记得JACK做的那个恶梦吗?对,那个他自己把妻子,孩子切成一片片的恶梦。JACK的潜意识把自己恶梦中的情节加进了对这个格雷笛的创造中。一句话:这个假管理员是JACK潜意识创造的!说到这,你是否感受到了导演的匠心独运?
3,大家觉得这部电影的题目切题吗?闪灵说的是谁?恩,自然少不了丹尼和黑人厨师。可是电影和闪灵有多大关系呢?让我们来看看,在厕所里,假格雷笛对JACK说:你知不知道你的儿子有闪灵的能力,你甚至不知道那种能力有多好!你的儿子正在和一个黑鬼一起进入我们这里!根据上面做出的分析往下想:假格雷迪是JACK潜意识创造的产物,也就是JACK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潜意识中JACK自己知道了这个消息!为什么他会知道儿子和黑鬼的事???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黑人厨师对丹尼的话,“我小的时候只以为我和祖母有闪灵,我们常做不用口的交流。”你想到什么?闪灵的遗传!!“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有闪灵,不知道它的用处”你想到什么?对!JACK HAS THE SHINNING!!!丹尼的闪灵来自于JACK的遗传,但是丹尼更早的能利用和认识到闪灵(用他的另一种人格拖尼),JACK并不知道自己有闪灵,但是在潜意识中他却多次用到了闪灵!(JACK在潜意识中利用闪灵和丹尼在拖尼的状态下才会用到闪灵类似!,也就是说JACK潜意识中的假管理员等等人类似与丹尼的拖尼,)JACK在潜意识中利用闪灵得到了那个消息!利用这点理解,我们可以解决电影里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了。为什么被锁在仓库门里的JACK会出来?(锁的好好的,铁门没有斧子打破的可能),那个时候假格雷迪又出现了,也就是说这时是JACK的潜意识时间!
闪灵的解读,没看懂情节或者不知道哪里好的人都进来
你想到了什么?对!JACK在潜意识中用闪灵的力量打开了门!“你甚至不知道闪灵有多大的力量”谁知道?预知未来和看到过去真的是闪灵的全部力量吗?谁知道?
4,我认为对闪灵的力量与欲望相关,JACK想保持对家人的控制,于是闪灵让他得到了那个黑人要来的消息,JACK想要逃脱仓库,于是闪灵打开了门,注意JACK、拿的那把斧子吗?酷似以前管理员杀死家人的那把!(丹尼看到那双胞胎尸体时,可以看到那把斧子)个人认为也可能是闪灵创造的
5,那个浴室女人一段,可以理解为JACK的对性的欲望,但是后面为什么变成了尸体,有人认为象征着JACK内心道德的束缚,我也没什么别的想法
6,谁开的门?237房间的门关的好好的,被锁死了,电影有说,那后来是谁开的门?根据前面的推测,不难猜出:是丹尼的闪灵开的门!因为丹尼对那个房间一直有好奇心,曾经想进去。刚才提到了,闪灵和欲望有关,所以。。。有个球从门里滚了出来,
7,丹尼在237房间里看到了什么?很显然肯定看到的和JACK的不同,和丹尼以前经常的看到血潮一样,闪灵让丹尼一次次看到了未来的凶杀,这次是用一个女人掐脖子的方式!
8,再讲一些比较值得注意的细节:237房间象征着美国对印地安人237天的屠杀;丹尼每次看到的血潮都不一样,血潮一步步的延伸,一直到最后的血潮延伸到屏幕镜头上,表明了凶杀一步步逼近;JACK精神错乱后在纸上写满了ALL WORK AND NO PLAY MADE JACK A DULL BOY,竟然用了小说的文体,分好了段。JACK真的疯的让人害怕了,他走过来后还翻了翻自己的“作品”,恩,写的挺好的!你认为怎么样?(潜台词- -#)这一幕很经典
9,剩下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女主角后来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也看到了血潮。我和朋友讨论时他说大概是因为JACK的凶杀的念力太过强烈使的女主角也受到了影响产生了幻觉。我对他说:好象是寂静岭- -#,不过,无法预料闪灵也许有这能力;还有那个熊人和一个男的在口罩(音译)昨天看了个解读,表达了导演对白人的藐视。那个熊人漏出屁股,看来是个白人- -!最后一个:最后的照片,JACK的前世在这座酒店,这是肯定的,可是为什么最后导演要告诉我们这个?我门看这幅照片,JACK站在了最中间最前排的位置,我想他的地位一定很高,酒店的老板之类的,酒店以前是印地安人的墓地,酒店的老板,JACK的前世,受到了诅咒:诅咒他在下辈子会回到酒店杀死自己的亲人。还算合理吧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别的见解?最后的2个问题也希望可以得到高人解释
至于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用别的地方看过的话来说:建议你去看,跑着去。
上次只是说了情节上的解释,没来得及说哪里好。我不懂电影的专业知识,只能举例子大概说说,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只有库大师这样的大师才能拍出这样的心理恐怖,构思太巧妙了!想想他给观众的线索吧:故意让JACK说错名字,说错杀人过程(其实是堆尸不是碎尸)。聪明的观众经过思考可以发现这些线索。但更厉害的是这些看似JACK潜意识中的漏洞却十分合理,甚至完美!(JACK没理由记住上个管理员的全名,也没理由记着管理员把死人放在了哪里,于是把自己做的恶梦加在了他身上)大家想想JACK在潜意识中创造的这个格雷迪表面上看来挺“完美”,酷似上个管理员,可是实际上却有很多漏洞,而这些漏洞,这些线索不是生硬的,不是电影导演强加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纯粹为推出最后结论服务的,而是那么合理!甚至不可缺少!真的很有味道!清水崇今年的稀人,很有闪灵的味道,把主人公的真实世界与幻觉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但是却没有闪灵这样给人的震撼力,也没有向德尔伯特格雷迪这样的神来之笔!在对比一些其他的心理惊耸的电影比如小岛惊魂,第6感。这些电影都是在最后告诉你答案,答案绝对会超出你的想像。导演也会留下一些线索,与最后的答案呼应。这两部心理惊耸电影确实够经典。最后的答案也确实是颠覆性的震撼,但是想想他们前面提供的线索,很有一些为最后的答案堆积出来,为答案服务的感觉,对剧情来讲可有可无。而这些电影最有噱头,最好看的地方也在与最后的揭密。再对比一下闪灵。仅仅是假格雷迪那一幕的悬念的设计已经超越了小岛和,第6感,而导演决不停留,带领的观众,引领着观众去思考,与以前的情节对照,引着观众得出新的结论。接着有有更多的问题,疑惑着观众,我可以说,如果用心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绝对没有一分钟可以让你停止思考,让你停止紧张,因为一步步的接近事实,你会感到开心,也会对事实产生恐怖。看闪灵的乐趣尽在与此!闪灵不象小岛和第6,把观众当做旁观者,摆在一旁,讲自己的故事,导演根本就没有想让观众在看了一半就能看明白的意思。而闪灵不是这样,导演让观众和电影互动了起来,只要你够聪明,够仔细,你就能看出里面的玄机!而绝对没有难为你,故意拍的不可理解,卖关子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导演只是把他认为。正常合理的东西拍出来而已,JACK认为那是真的,所以十分象真的。只是我们智商不够,看不出来而已而最后,抛出的不是象以上那2部电影一样的“答案”,而是原因:因果。结束。引人遐想。这部电影融入了导演太多的话,太多的思考和对人类的理解在里面。我想在我的年龄很难在闪灵里看到那么多,把一部恐怖片拍的这么经典的同时还加入了自己对人类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真的难得!这也让我更加佩服这位导演!
《闪灵》这部片子的争议很大,各色影评都有,我挑了一个比较中肯的也比较全面的
希望能帮到你
Ⅳ 求《寂静岭》的影评,谢谢!
《寂静岭》最佳影评!
《寂静岭》——人性最深处的“罪与罚”!
在《寂静岭》上映之前,游戏改编的电影都逃脱不了骂名,因为这类电影本身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以主流电影评论观来看只是三流的动作娱乐片,难登大雅之堂;以忠实的游戏粉丝来看又不能还原他们心中的神圣原作,无法给人以更高的感官体验。改编这种电影的初衷就是为了捞钱,利用著名游戏的影响力,专挑那些刺激的动作类游戏翻拍,艺术性是别指望了,即使连最基本的水准都不能达到也有大把的游戏粉丝为票房保驾护航,可怜众多善良的群众在一次次受打击后已经对这类电影心灰意冷了,可令人惊喜的是竟然在这样的夹板环境中诞生出了一部成功的电影——《寂静岭》!她不光在对游戏合理改编的基础上成功再现了原作的风貌,而且在电影的艺术性上达到了同类影片所未曾企及的高度(其实之前“乌宝”之流的垃圾根本就无艺术性可言),更确切的说这部影片是真正挖掘了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游戏中的艺术性,成功的向观众正面展示了《寂静岭》游戏的哲学观和导演本人的价值观。
电影基本是以游戏的一代情节及世界观为改编主线(融合了三代的补充情节,在人性探讨上更有二代的精神),并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做了利于突出主题的改动和重组,主角的父女关系变成了母女关系并带出了电影要探讨的一个主题——母爱,即“母亲是孩子眼中的上帝”。母爱是伟大的,是义无返顾的,母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可以舍弃生命也可以付出比个体生命更大的代价,母亲在这个时候就是神(也可能是魔)!
罗斯为了寻找治疗养女莎朗的精神绝症的方法,带着女儿来到了莎朗发病时一直叫喊的家乡——寂静岭,因其怀疑这里正是养女的出生地,一切厄运的根源。但是寂静岭是一座被遗弃了三十年的死镇,被当年的一场煤矿大火烧毁,并始终弥漫着地底燃烧的煤炭所散发出的毒气而无法重建。这座小镇所隐藏的秘密就象笼罩其四周的浓雾一样让人无法看透,随之而来的恐惧更是让“鬼镇”的名声到处传播。罗斯没有被传说吓倒,不顾丈夫的反对毅然进入了与世隔绝的鬼镇。母女俩反常的举动也引来了当地的女警西比尔,但从踏入寂静岭的那一刻起,三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罗斯为了避让突然闪现在车道上的小女孩而发生车祸导致昏迷,醒来已不见了女儿的踪影,随即开始了一个母亲的寻找之路,最初就是为了寻找解救女儿的方法而来,现在又要在这个陌生恐怖的地方寻找失散的爱女,慢慢才发现自己正在寻找这一切迷题的答案,也正是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罪孽。而这一路的寻找正是在一个酷似莎朗的小女孩的带领下展开的,正是她的引领让罗斯向着寂静岭所包藏的罪恶最深处步步挺进,抽丝剥茧般揭露出其中的巨大阴谋。
玩过游戏的人都能很容易的理解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表、里两个世界,这是阴阳两界又是互为叠加重合的异度空间,表世界简单的看就是现实世界在人物内心的投影;而里世界就象地狱带来的恐怖梦魇般让人无法接受,它是受害者一切仇恨怨念的表达。罗斯初次接触这样的奇异环境,外界的巨大压力与内心的极度恐惧都没有使她精神分裂,而是坚强勇敢的继续着寻找女儿的行动,其间也得到了女警西比尔的帮助。前者罗斯作为一个母亲,身上所体现出的母爱的伟大和勇气是显而易见的,而女警西比尔的行动其实也是一种母性关怀的延伸,当初她正是担心当地曾发生过的杀童案再现才跟踪罗斯母女来到寂静岭,而在那起案件中她更是孤身陪伴受害儿童三天直到被搜救队发现。这两个女人的母爱天性支撑了她们在里世界恶鬼与表世界暴民的双重追杀下都能有勇气去面对,但同时也有区别:西比尔是现实世界的代表,她勇敢正义,但她的信仰无法解释在寂静岭遇到的一切恐怖现象,她能选择的只能是按照现实世界的准则去反抗,最后只能成全罗斯而牺牲自己,这一切都符合现实世界的善,简单的善,而她临死前最后喊出的那句“妈妈,和我在一起!”更是使她的戏剧情节达到了高潮,临刑前还对同样被绑的莎朗表现出无私的母性关爱,但在绝望的境地下又表现出人类的无助与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既是母爱的主体,又是母爱的受体,她是人性善良软弱的正面体现,让我们感受了一般定义下的母性,虽然用了双重表现手法但是未免还是简单了一点,所以真正的女主角罗斯对母爱的展示则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因为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舍弃一切甚至是生命(即使孩子是领养的也能引发母亲的天性),但同时母爱也是相对自私的,为了解救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哪怕与魔鬼达成交易,出卖正义、善良、道德、人性,一切底线都可以突破,极端自私只为一己之爱堕入原罪诅咒而施展一切本罪。
罗斯一路走来最后到达里世界黑暗恐怖的最深处——艾丽莎所在的B-151病房!艾丽莎是三十年前被邪教首领克里斯特贝拉烧伤的无辜女孩,就因为她是私生女还被人强奸过所以被镇上的教会组织视为不洁不祥的邪恶化身,并被莫须有的诬称为女巫,会众在克里斯特贝拉的带领下更是令人发指的做出了焚烧艾丽莎的暴行。人类自以为掌握了消灭邪恶的方法,但正是这方法被讽刺的反施在自己身上,教会的十字架断落砸翻了焚烧艾丽莎的火盆导致大火终止了火刑仪式(我想这才是寂静岭当年被烧毁的原因),艾丽莎的母亲达丽娅与警察赶来救下了被严重烧伤的艾丽莎,虽然获救但艾丽莎的伤痛与害怕一日也未曾减轻,最终她所受的伤害与恐惧变成了深深的仇恨!这仇恨甚至引来了魔鬼,魔鬼施于艾丽莎复仇的力量,以小女孩的怨念创造了寂静岭的里世界,并缔造出隔离外在现实世界的结界把当年所有伤害过自己的仇人都永远封闭在寂静岭里。虽然这些仇人能躲进不承认自己命运的教堂来躲避里世界的恐怖追杀,但他们也永远生活在恐惧之中不能解脱。即使这样的惩罚也不能平息艾丽莎复仇的怒火,因为咎其根源是以她为化身的魔鬼不会放过那些胆敢小看和挑战自己的人类。魔鬼以罗斯养女莎朗般天真无邪的外貌出现,这也正是当年艾丽莎的原形,以此迷惑罗斯步步进入寂静岭这个复仇的原点,魔鬼的最终目的是要附身罗斯以进入其无法到达的教堂杀死所有曾反抗她的人,而罗斯为了救出被当作魔鬼新的化身而被教会暴民抓走的女儿,最终选择了与魔鬼达成交易!
这一系列的惊人阴谋都是邪恶、残忍、卑鄙、无耻的血淋淋的再现,最终的复仇也是血腥到了极点,但救下女儿的罗斯只是遮住女儿的眼睛说那只是一场梦,而她自己也闭上了眼睛希望一切对正义的背叛只是一场梦。罗斯为了救出自己的女儿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与魔鬼交易出卖全镇人的生命,这看似极端自私的母爱已经与我们平时所知的代表人类善良天性的母爱、与那种前文所提到的女警西比尔的母爱的简单体现有了本质的区别,这是背离现实世界道德观念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还是真正的母爱吗?或者说背离正义原则的母爱还能算母爱吗?
虽然罗斯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人类被魔鬼残杀,但我认为她所秉承的正是真正母爱的天性,影片更深刻的命题也就是正义是相对的,在做出决定的时候有许多考量是变数,人类的道德底线已经不是简单的规范,而是需要时刻反思的,而罗斯的母爱行为所代表的正是对这些隐藏其中的伪善的反思!在我们反思的同时也引出了电影的另一个主题——正义!
魔鬼一定是邪恶的,这是现实世界的观点,正义必须反抗邪恶,所以与邪恶有关的是魔鬼也好、魔鬼的化身或代言人也好都要杀死,所以自认为秉持正义、铲除邪恶的克里斯特贝拉以及那些暴民在焚烧艾丽莎,殴打并烧死西比尔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负罪感。可是正是因为人类的恐惧、猜忌、偏执等原罪才导致了疯狂与杀戮,在这些残忍的邪恶行为面前人类却还能找到正义的借口,好象一切只要是为了打击邪恶、维护正义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样的状况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呢?反之魔鬼作为邪恶的化身,为了复仇残杀所有反抗自己的人类,但是其行为又看似阻止了当时的暴民对无辜小女孩的伤害并为当年的受害者讨回了公道。这样的状况下什么又才是真正的邪恶呢?
正义非正义,邪恶非邪恶。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导演借当年解救艾丽莎的警察之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正义有很多种形式,人类有自己的正义,上帝有自己的正义,哪怕魔鬼也有自己的正义!”
我并没有得到答案,反而是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更加迷茫了,《寂静岭》的世界观厚重而深邃,但是表、里两个世界还边界清晰,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何为表里呢?
那些泯灭人性的暴民在做出伤天害理的罪行时内心却有着正义的借口,即使最后一死他们也一定认为自己是在抵抗邪恶的战斗中为正义而牺牲,但是他们的死却正是一种惩罚,对他们背离正义原意的惩罚!只是非常讽刺的假借邪恶之手更使得《寂静岭》有了复杂而深刻的内涵。同时,母亲罗斯也得到了惩罚,她所代表的罪恶更复杂,出于母爱而与魔鬼妥协,为救女儿虽看似没有过错,但牺牲其他人生命的时候也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以非正义的方法去维护正义其实与那些暴民一样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罪的多面性。最后她所得到的惩罚是进入了另一个表世界,因为在她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注定背离了她原来所处的现实世界的美好,她再也回不去了。
导演非常巧妙的用人类最美好、最善良的一种天性——母爱去表现人性中罪的多面性与人性深处罪孽的不可知与欺骗性,是非常难得的一次艺术上的探索。电影假借了游戏的外衣,以恐怖片的形式其实在严肃的探讨我们往往忽视的正义与邪恶的永恒话题,用心极其难得,而也正是由于这人性最深处的“罪与罚”是很难正视也很难界定的,所以这类实验性质的电影必定少有真正的受众,她不是简单的能以好或坏去衡量的,就好象电影中表达的正义与邪恶也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简单。
Ⅳ 《脱稿讲话与即兴演讲说话不打草稿,照样滴水不漏》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脱稿讲话与即兴演讲》(端木自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vGchwGQrTxyL-3qUf34SfA
书名:脱稿讲话与即兴演讲
作者:端木自在
豆瓣评分:5.5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8-1
页数:220
Ⅵ 豆瓣十大高分悬疑片有什么
豆瓣十大高分悬疑片:
1.《看不见的客人》
这是由奥里奥尔·保罗导演的《看不见的客人》,剧情走向是事业有成的男主与一名女摄影师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一日幽会后返程途中出了车祸,于是抛尸逃窜,但真相到底是怎样,层层反转,虚实交错。
2.《十二怒汉》
公认的经典之作,一个房间内,十二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可能你一开始就能猜到最终的结果,但它就是能引人入胜,时时刻刻吸引着你,让你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待一个生命,对待自己的权力,每个人终将如何表现。
3.《蝴蝶效应》
如果给你人生重来的机会,你会怎样,也许你一个小小的决定,就会改变你整个人生的走向。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但电影给了我们反省的空间。人生没办法打草稿,我们都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4.《致命id》
这部跟其它几部有一点点不一样,稍稍的带有一点恐怖色彩,胆小的慎入哦。看起来像一个精神分裂的连环杀人犯用自己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为妓女母亲洗白,最终却被人格更深处的最真实的自己杀死。剧情安排得非常巧妙,值得一看哦。
5.《控方证人》
无论情节还是演技都令人叹为观止,律师的一问一辩令人沉迷其中;黑白色调刚开始看起来可能会有点无聊,坚持看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6.《盗梦空间》
很烧脑的一部片,很多细节需要仔细去思考。看完后会佩服编剧的脑洞,为何如此之大。究竟虚幻还是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最后说一点,配乐也非常棒。
7.《无间道》
该片可谓是港片中最经典的了,每个人的演技都很到位,活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身份,有时候就是没得选。影片不是在分善恶,而是在叩问人心。
8.《窃听风暴 》
1984年的德国大背景,其实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政治的强蛮,体制的阴暗,而是小人物的觉醒,人性的美好。
9.《第六感 》
麦克是一名儿童心理专家,但是他也有治不好的案例,甚至因此遭受枪击,而那名少年也持枪自杀,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随后麦克发现了一名跟之前少年很像的患者,得知他有着灵异的第六感,可以看到鬼魂。
10.《心迷宫》
此片虽然是小成本制作,但一点也不影响剧情的精巧,没看过而又喜欢悬疑片的,值得一观。
Ⅶ 豆瓣上的文字存在草稿箱丢失
进你准备发帖的组,点发帖,会出现。
豆瓣(douban)是一个社区网站。网站由杨勃(网名“阿北”)创立于2005年3月6日。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User-generatedcontent,UGC),是Web2.0网站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网站。网站还提供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于一体的创新网络服务,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
Ⅷ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7
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Ⅸ 怎样写电影观后感
语文写作方法——如何写观后感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师严肃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不应忘记的历史——电影《东京审判》的观后感
《东京审判》历史背景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
9月18日晚,军训团组织06级新生在图书馆广场观看了电影《东京审判》。这部电影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冲击,点燃了心中雄雄的爱国主义热情。我们为革命前辈的傲骨豪情而喝彩,为日本战犯死不认罪而激愤,为最终的胜利而欣慰,充分感觉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东京审判,是国人给死难同胞的一个交代,是向世界讨要公道的一场审判,这是一段真实而又不为所熟知的历史。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成为未来的创造者,我们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使体魄更加强壮,技术更加先进,意志更加坚毅,思想更加成熟。
《东京审判》让我学会用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心态面对这段苦难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