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电影《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一千字左右,,,谢谢了,,,
这是一部有情节、有情感、有情趣、有情爱的,耐看的佳作。影片以情动人,我被真实感动了。
看喜剧片会让我感觉轻松愉悦,看科幻动作片会带给我惊奇刺激,然而一部《沂蒙山六姐妹》却带给我深深的心灵震撼和久久的思索。
影片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沂蒙六位姐妹带领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线的感人事迹;影片描绘的“月芬与公鸡拜堂”,终身未见丈夫一面的真实故事,被誉为世界上最令人动容的守候。其实所有拥军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们传递着六姐妹的精神,传递着沂蒙的精神。我是一个80后临沂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已经遥远,对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闻。而现实社会,耳边只有对金钱和欲望的追求。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洗礼我们早已麻木和迷茫的信念。
有部名字叫《战争让女人走开》的电影,使“战争让女人走开”成了一句名言。也有人说:女人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因为“男人的战场,女人的坟场”。在那炮火连连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枪杆下遭受践踏和杀害。可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的侵略,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沂蒙六姐妹就是这些杰出沂蒙女性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莱芜和孟良崮战役中,烟庄村的乡亲们在"沂蒙六姐妹"的组织带动下共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5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保障。而在和平年代里,她们也没有停住拥军贡献的脚步,用奉献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沂蒙女性的赞歌。
如果说南方湿润的气候和弯曲的石板街,陶冶出了南方女性的平和与绵软,那么北方的风霜雪雨和广袤崎岖,则塑造了北方女性所独有的坚强和热情。
北方女性是在男人筚路蓝缕中帮他们打江山的女人。动荡的日子则会激扬焕发她们憎爱分明的感情。她们会不计代价地为男人揩净身上的血痕,用温热的双手为他们疗伤,然后扶他们上路。沂蒙女性正是如此的善良淳朴、坚强热情,深明大义。迟浩田上将曾深情地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发出了坚定的誓言:“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她把自己的婚姻幸福抛在了前线,交给了革命;女党员尹德美,舍弃骨肉、出生入死、精心养育革命后代……
忠诚、博爱、自强、奉献。时刻铭记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则成为我们这些成长于新时代的后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养育了一群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儿子上战场为亲人的安危揪着心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为支援前线而筹集粮草哪怕自己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还有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国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爱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❷ 沂蒙红色故事观后感400字
提起沂蒙山,人们自然会想到沂蒙红嫂,想起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明德英,想起沂蒙六姐妹,想起王换于、孙玉兰、侍振玉、祖秀莲……作为老一辈沂蒙妇女群体形象的沂蒙红嫂,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究竟还有多少沂蒙红嫂,她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今天我就讲一个红嫂——祖秀莲的故事。
1941年的深秋,日本帝国主义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山东纵队司令部的一名战士在桃棵子村的挡阳柱山附近侦查时,被前来扫荡的日本鬼子发现,身中五弹、两刺刀,后来日本鬼子以为战士死去了,便离开了。战士虽受了重伤,但还没有死去。他静静的躺在地上,一阵深秋的凉风让他苏醒过来,强忍着剧痛,他慢慢的睁开眼睛。天快黑了,他用力想站起来,可是再也没有力气了。他用手摸了摸肚子,发现肠子已经淌了出来,便极力按了进去,用衣服勒紧了。他紧咬牙关,强忍剧痛,凭着坚强的意志,向着桃棵子村爬去。也不知道过来多长时间,战士终于爬到一户人家的门口,便再也没有力气,又昏死了过去。
祖秀莲在出门倒水时,发现了受伤的战士。当她看到眼前的这个“血人”时,惊得连水瓢都掉到了地上。她仔细看了一下战士,认清是一名八路军,便急忙跑进家里,唤来老伴,一同把战士架到家里。她为战士擦洗包扎了伤口,战士慢慢苏醒过来了。后来祖秀莲给他喂水喂饭,用上山采来的草药为他疗伤,她还把家中仅有的一只下蛋母鸡杀了,熬成鸡汤喂养他,战士的伤慢慢好了起来。
当时日本鬼子就驻扎在桃棵子村,他们在村部烧火做饭,还不时传来哇啦哇啦的叫骂声,整个村庄十分恐怖。村子的人们大都进山躲鬼子去了,只有祖秀莲一家因为丈夫张文新得了疟疾走不了。鬼子不时到各家各户搜查,把战士藏在家里,祖秀莲感到实在不安全,就唤了几个侄子,将战士抬到了山上大卧牛石下的一个岩洞里,并用石块和玉米秸把洞口挡上。祖秀莲和战士约好,只有听到三下敲石头的声音,他才能出来,否则一定不能自己出来。
洞里潮湿闷热,不通风,大小便的气味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祖秀莲每天都坚持来给他送水送饭,为他擦洗包扎。有一次,祖秀莲在给战士换药时,发现他腹部的伤口上爬满了蛆虫,祖秀莲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这可怎么办啊?她忽然想到,庄户人家腌咸菜时缸里生蛆了,只要放上几片芸豆叶,蛆就自己爬了出来。可当时已是深秋,要找几片芸豆叶也是不容易。她四处寻找,终于在村东的菜园地里找到了几近枯萎的芸豆叶。尽管如此,她还是如获至宝,采了一些稍嫩点的,便急匆匆的回到山洞,用力拧下水来,滴在战士的伤口上。果然那些蛆虫慢慢爬了出来,祖秀莲又艾蒿水擦洗了伤口,重新包扎起来。
这名战士在桃棵子村疗伤29天,光在山洞里就整整25天。在祖秀莲的悉心照料下,战士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后来祖秀莲打听到在附近的中峪村有一个八路军的医院,便和侄子们把他送了过去,继续疗伤。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名战士叫郭伍士,老家是山西省浑源县千佛岭乡小道沟村。1912年出生,1937年参军,1938年随东进部队进入沂蒙山,任山东纵队司令部侦查参谋,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受重伤,后被祖秀莲救起,伤愈后又回到了他的部队。直到1947年,复员后,郭伍士感激沂蒙山的乡亲,没回山西老家,在沂南县隋家店子落了户成了家。为了寻找祖秀莲,他就做了一副挑子,走村串巷卖烧酒。就这样挑着这副担子走了整整两年,终于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娘”。从此以后郭伍士便在桃棵子村安了家,并认祖秀莲为娘。
❸ 沂蒙观后感作文
国庆节期间,我参加了蒙山两日游活动,在这两天里,我和爸爸、妈妈玩得可高兴了!
第一天我们先到了彩虹谷玩了滑草。到了情人谷我打破了纪录是第一个顺利过桥的。转眼间,我们就到了欢乐谷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其中我玩了美人鱼、霹雳炮等各种游戏。后来又到了野战谷,在野战谷里我们打了枪战。就这样,彩虹谷的游玩和观光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去了地下大峡谷,先顺着手电筒发出的光走到了一块岩石边,那块岩石很像一颗大象的牙,听导游说岩石一百年才生长一厘米。我们经过了很多景物终于到了坐漂流的地方,我和一位姐姐一起坐的 ,我想再坐一次,可是导游不让,这是最可惜的。在大峡谷的游玩结束后,我们坐大巴车去吃饭,路上我还在想刚才的风景。吃完饭,我们到了宾馆准备休息,不过我还是睡不着,美丽的风景还在我脑中闪现。
第二天我们去了蒙山,在那里也坐了漂流。另外我们还爬了蒙山,蒙山特别好玩,有用石头自然形成的大佛,有象乌龟的石头,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爬完了蒙山,我们的游玩也到此结束了。接下来那就剩下最后一项,就是吃午饭。我们吃了蒙山的特产叫光棍鸡,味道果然名不虚传。饭后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蒙山。
美丽的蒙山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还想回到您的怀抱。
❹ 沂蒙精神进校园爱国教育电影观后感
沂蒙精神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来源心得体会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献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懈奋斗中所创造...
依照校团委的要求和部署,组织部份主要学生党员干部赴蒙阴孟良崮和费县白石屋进行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实践团前后奔赴各地,参观了孟良崮战争记念馆、记念碑和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共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义士,学习沂蒙奉献精神。
孟良崮位于蒙阴县东南,属蒙山山系。相传宋代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
1947 年 5 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将军的带领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领”的英雄气势,浴血奋战,一举消灭国民党主力王牌第七十四师,毙、伤、俘三万两千余人,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少将师长蔡仁杰;俘敌少将顾问长魏振钺、少将旅长陈传钧等,缉获大量武器设备,一举粉碎了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的诡计。孟良崮是历史的碑碣,孟良崮战争的成功,完全改变了解放战争的局面,改变了华东战局,揭开了我军战略***的序幕,迫使国民党军从战略进攻转进战略防御。
孟良崮战争记念馆位于孟良崮义士陵园内。记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石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争》长诗,两位将帅雕象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争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记念馆后面是义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义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争中牺牲的2800多名义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义士的遗骨。
记念馆用大量详实的历史史料、图片展现了当年“刀丛扑往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炮”的孟良崮战争的壮丽画卷。展现了沂蒙人民为民族解放忘我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浑举。战争厅以时间前后为序,展现了战争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役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阻援情况。支前厅展现了沂蒙人民、特别是沂蒙红嫂积极支前的情况。英烈厅展现了部份英模人物、战役英雄的事迹情况。
参观了山东抗日根据地记念馆和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把大家带到了烽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党员干部们共同追寻那逝往的烽火硝烟,共同领略那撼人心魄的战争场景。透过沙盘展现、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声光电情形摹拟,逼真感遭到沂蒙人民积极支前、忘我奉献的伟大精神。
❺ <<沂蒙>。》观后感
是我的家乡拍的不错我们沂蒙的确是个好地方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我们沂蒙游玩
❻ 沂蒙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看了沂蒙我非常感动,沂蒙有六个姐们叫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好了我不多说了,你们也急着看我的作文了。下面就欣赏我的作文吧!
《 沂蒙 》,看了让人有很多很多的感慨。除了剧中演员角色个个逼真到位,还有那山东又肥有厚的大棉袄和大棉裤,还有那山东大的煎饼和木制独轮手推车,都的的确确让人仿佛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目不暇接深深被一波三折的剧情所吸引。
日本鬼子的残忍和八路军的过分,让我彻底的看了一把三国为古人担忧。那些朴实的沂蒙山人民不仅仅忍受着日本人的烧杀抢掠,还要没完没了的承担着八路军的摊派。本来就是荒山野岭的沂蒙山区,平时太平日子的收成就已经让人朝不保夕,再加上兵荒马乱的强行征粮,无奈的老百姓已经是雪上加霜和走投无路。可是这些善良纯朴的沂蒙百姓毫无怨言,顽强的承受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
极其凶恶的日本鬼子之所以站不住脚,还有八百万国民党军队之所以能输给衣衫褴褛的八路军,他们不仅仅是输给了一穷二白的共产党队伍,而是输给了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大煎饼和独轮车的支援大军。
剧中让我气急败坏的是:八路军惹完祸就跑,把灾难留给手无寸铁的沂蒙百姓,弄得可怜的全村男女老少鸡犬不宁,甚至殃及生命。稍有些安宁的日子里,就会有一群不知在何处藏身的八路军,他们若无其事的,理直气壮的来到村庄,二话不说一通劈头盖脑的物资摊派,于是弄得可怜的沂蒙百姓无可奈何。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其实八路军没完没了的征收粮食和军用物资比起日本鬼子强抢好不多少,分明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八路军不仅仅要征收沂蒙百姓的粮食和军用物资,还要带走他们刚刚成年的孩子们,为死亡惨败的军队增添新生力量。假如日本鬼子投降,两党都能以大局为重,站到一起来共同治理国家,不再因为夺取江山而开战,那么也想也许少死很多人。正像剧中《于宝珍》的丈夫所说的那样:赌场上的钱不是钱;战场上的人不是人啊。
让我特别震撼的一幕是:一个家里本来比较富裕,儿子又在国民党军队任团长的村长,儿子亲自回到村里想把父母接到国民党统治的安全地带享福,却被正义善良的父母拒绝,坚持要和全村百姓同甘苦共患难。
可怜的乡亲们被日本人征粮逼得走投无路,村长为了保全八路军的粮食,为了保全全村人的性命,竟然铤而走险,利用给日本鬼子送饭的机会,把一包烈性毒药放进了糊涂粥里。狡猾的日本鬼子怀疑其中有诈,先让村长夫妇先喝下去。早已有准备的村长夫妇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大义凛然的把带有毒药的稀粥慢慢喝下。狡猾的狐狸怎么又能轻易的从猎人手里逃脱,一群日本鬼子和一群汉奸眼看着村长夫妇把粥喝了进了肚子,也随即像一群饿狼似的把糊涂粥一抢而光。最后演绎了一幕让全村人竖起大拇指的英雄壮举,一对英雄夫妇就这样与全据点的鬼子和汉奸同归于尽。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眼泪,感人和气氛的情节简直太多,举不胜举。善良朴实的主人公《于宝珍》一家经受了无数次磨难,刚强的女人不但带领全家和全村人曾经救活了无数个八路军的战士,却牺牲了不少自己的亲人,更为感人是还有那些无私奉献的沂蒙嫂子们,不但把自己的奶水像喂婴儿一样毫无羞涩的喂给了伤病员,还长年累月的面临着守寡的煎熬。如果没有像《于宝珍》一家男女老少和许多铁了心支持八路军的家庭,如果没有他们用生命时刻捍卫着自己的承诺,也许八路军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取得今天的胜利。
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可千万不能忘记那些成千上万为八路军和解放军曾舍得性命的沂蒙父老乡亲,党中央更不要亏待了那些曾为革命前仆后继的沂蒙老区人民的遗孤。
❼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观看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像《沂蒙六姐妹》这样的爱国红色电影都过于正式。这类的影片都给我一种悲壮、雄浑的感觉,但同时它们也是高高在上,远不可及的。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时间的浪潮冲刷走了总总悲伤;也许是时代的脚步过于快速,记忆没来的急传承,红色电影所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总是多多少少地打了折扣。但是《沂蒙六姐妹》却拉近了我们与红色电影的距离,改变了我们对红色电影的成见。
《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故事的背景,通过主人公月芬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又真实的故事。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粮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看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到这里为止我们就已经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们为支援前线战争力所能及的努力着,沂蒙山上的女人们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送上战场,让男人们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而她们也不甘于落后,通过为部队提供粮食,草鞋来奉献自己的力量。她们一方面强忍着对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宁可自己挨饿也要保证完成粮食指标。部队里的每一个战士对她们而言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要保护的对象。她们也有过犹豫,有过动摇,有过自私的时候,谁不希看自己的亲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们明白没有国哪来的家。这也正是她们的伟大之处。
影片继续着它的讲述,故事有徐徐地展开。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 不得不承认当我看到月芬满怀希望地推来房门却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时,我也为之而落泪。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换来的却只是一次插肩而过,从此以后就是天人永隔,穷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过自己丈夫的容貌。紧接着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战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当沂蒙山六姐妹欢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时,迎接她们的却是亲人们牺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们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时达到了高潮,烟庄人们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国人们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却先人的鲜血的我们而跪。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先人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所做的牺牲,所奉献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抱怨现在的不如意,在我们为游戏、电影而荒废时光的时候,想想先人们所付出的努力、鲜血,想想沂蒙山的人们,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让我们有所触动,有所改变。
❽ 跪求沂蒙观后感
《沂蒙》电视剧,讲述的是我们上辈人和大上辈人真实发生的故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巨大的奉献,其中的每一个故事主人公都有原型。只是,多少年过去了,沂蒙人依然是默默奉献,那段历史,也就被掩埋了。剧中的马牧池就是沂南县的一个乡的名字。
作为沂蒙人,我是眼含热泪看完《沂蒙》的。曾经发生在沂蒙这片热土上耳熟能详的老辈人亲身经历的故事,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话语,一下子聚焦了我和电视剧的距离。除了亲切感,更感到出了一口气,出了扬眉吐气的一口气。忍辱负重,在战争年代做出巨大牺牲和巨大奉献的沂蒙山人终于得到了一个言说历史,言说自己的机会。被逐渐淡忘的那段历史终于从历史纵深处走入走入前台,那种心灵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沂蒙》堪称一部沂蒙山女人的史诗。它还原了一段历史,一段历史中的真实。孙犁在他的小说中,曾展示了一群勤劳纯朴、内秀委婉、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体现着特定时代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我们沂蒙山女人,与她们相比,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不能说超过她们,但至少也不会逊色于她们。可多少年过去了,沂蒙山女人在特殊年代的所作所为,除了在沂蒙山区的历史中提到外,几乎不为外界的人知晓。近10年来,高军在小小说中塑造了一些战争年代沂蒙山女人的形象,不过,那也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形成群的气候。那段历史也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被遮蔽了。感谢《沂蒙》展现了一群憨厚、朴实、识大体、顾大局、默默奉献的沂蒙山妇女,她们站成一排,成为沂蒙山最美丽的风景。《沂蒙》也是沂蒙山女人的赞美诗。
安居是凡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平平淡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更是世世代代沂蒙农村人最大的愿望乃至理想。这也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这在于宝珍的老伴李忠厚身上得到最为明显的体现。但当这一切被战争践踏,国家处于危难时,平凡人的生活常态被打破了,沂蒙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倾其人力、物力加入到战争的洪流中。此时,家文化被国文化所遮掩,体现出一种人间的大爱来,这种人间大爱与沂蒙人身上的真善美交相辉映,这是电视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为了战争的胜利,沂蒙人奉献出了所有能奉献的东西。
《沂蒙》是对遗忘的言说。有些历史,是需要铭记的,但记忆往事需要勇气,尤其是直面那种血淋淋的现实。遗忘,就必须言说,言说一切的事实与真相。在这个善于遗忘的时代,《沂蒙》犹如一道闪光,直逼人的心灵,促人反省。《沂蒙》也是一副欲望时代的良药。
❾ 《沂蒙》观后感200-300zi
沂蒙是一部震撼人心、打动人心,净化人心灵的精品电视剧,它塑造了一群真实、朴实的百姓群像。特别是母亲-于宝珍和父亲李忠厚,他们的忠厚、善良、付出不图汇报、富于牺牲精神都深深的感动了我。这些人物本身都有一些普通人人性中的弱点,甚至是一些明显的缺点,正因为作品真实的反映和塑造这些普通的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才会给人以亲切、感动,才会喜爱这些朴实善良的乡村百姓。安居是凡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平平淡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更是世世代代沂蒙农村人最大的愿望乃至理想。这也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这在于宝珍的老伴李忠厚身上得到最为明显的体现。但当这一切被战争践踏,国家处于危难时,平凡人的生活常态被打破了,沂蒙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倾其人力、物力加入到战争的洪流中。此时,家文化被国文化所遮掩,体现出一种人间的大爱来,这种人间大爱与沂蒙人身上的真善美交相辉映,这是电视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为了战争的胜利,沂蒙人奉献出了所有能奉献的东西。
《沂蒙》是对遗忘的言说。有些历史,是需要铭记的,但记忆往事需要勇气,尤其是直面那种血淋淋的现实。遗忘,就必须言说,言说一切的事实与真相。在这个善于遗忘的时代,《沂蒙》犹如一道闪光,直逼人的心灵,促人反省。《沂蒙》也是一副欲望时代的良药。 沂蒙是一部震撼人心、打动人心,净化人心灵的精品电视剧,它塑造了一群真实、朴实的百姓群像。特别是母亲-于宝珍和父亲李忠厚,他们的忠厚、善良、付出不图汇报、富于牺牲精神都深深的感动了我。这些人物本身都有一些普通人人性中的弱点,甚至是一些明显的缺点,正因为作品真实的反映和塑造这些普通的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才会给人以亲切、感动,才会喜爱这些朴实善良的乡村百姓。
❿ 沂蒙六姐妹电影观后感
这部电影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姐妹们的故事。当时,家家户户的男人都去前线打仗,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留在家里。
每当他们听到炮响,就要连夜为前线的战士们烙煎饼、做布鞋,一家烙的煎饼就有几百张!部队里发的粮食用光了,就拿自己家里储存的。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们毫无保留的全部奉献出来。
电影中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丈夫一直在前线打仗,结婚时也没有回家,她就跟家里的一只公鸡拜了堂。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一面丈夫,看看他长得什么样。后来,她参加了担架队,到了前线抢救伤员。
一次部队过大河,河上唯一的一座桥被敌人炸毁了,她们担架队的姑娘们就顶着木板,站在冰冷的水中,架起了一座人桥,让部队过了河。
当部队凯旋时,她却看到家里摆了灵堂,上面写着她丈夫的名字!这个姑娘啊,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残酷的战争夺去了多少勇士的生命!毁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这个姑娘就是沂蒙六姐妹中的一位——月芬!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任凭泪水在脸上流淌。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沂蒙姐妹们啊!她们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即使家里有人牺牲,第二天也会重新振奋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沂蒙六姐妹》是由山东电影制片厂、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北京今典影业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
由王坪执导,范志博、李念、刘琳等人主演。于2009年9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人民为支援革命前线而忘我拼搏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