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蝇王豆瓣

电影蝇王豆瓣

发布时间:2022-04-03 07:07:42

① 如何看待《蝇王》这部电影

应该看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反映人性之恶的作品,搬出弗洛伊德来并不能解释作品的全部。况且弗氏并没有“人性本恶”之类的表达,这样的理解是后人的误会。弗氏只是提出了潜意识层面的学说,并没有为它定性。1954年,正是大战结束、冷战开始的年代,大战还会不会爆发,冷战何时能够结束对人们来说完全不可预期。存在主义的应时出现,便是这种“世界情绪”的集中反映。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和心理阴影一方面有力的冲击着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和乐观主义传统,一方面加剧着人文主义哲学的悲观化倾向和科学主义研究方向(不能不说是一种逃避)的兴起。

小说和影片中都多次暗示者一次飞机失事是和战争有关,同时班森机长的逃跑是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事件,西蒙在解释他的逃跑时说,“他害怕我们所有人”。西蒙说出了这一事件的本质。班森并没有自杀,而是躲到了山洞里。也许班森确实因为高烧而神经失常,不过他选择逃避人群本身,却毫无疑问的表露出“他人就是我的地狱”的思想,这与大战之后人人自危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影片中还有猪小弟谈到俄国潜艇将我们捉去将会怎样的一个场景,影片中杰克的所作所为,正是尼采主义强力意志的形象化表现,当然,戈尔丁有意让杰克扮演的是被希特勒曲解之后的尼采主义。可见,这部作品是具有时代特征的。

当然,随着90年代苏联的解体,铁幕已拉起,冷战已不复存在,然而能否认为诞生于那个时代的作品就因此丧失了它被解读的价值呢?诚然,很多时代性非常强烈的作品确实已经走下舞台,而另外一些却正因为时代的变换才使得它们自身具有的那些超越时代的光辉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② 蝇王电影英文观后感100词数

蝇王(1963年版)电影英文观后感100词数,见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请用电脑访问。


③ 蝇王68年版电影和小说的区别

你指的是哪个版本的电影
92(彩色)或是68(黑白)
92版完全扭曲了故事
书中的岛上是没大人的但是92版里有个半死的大人(船长)
同时那个大人被Jack当成beastie打死了(同时代表了人性的扭曲)
但是书里不是这样
68版大体相同
只是细节不同而已
去年暑假看的不太记得了
希望对你有帮忙,请给分!

④ 有关《包法利夫人》、《纳尼亚传奇》以及《蝇王》的影评

文明的虚妄与暴力的根—评《蝇王》
1985年,米高梅公司将威廉.戈尔丁爵士的名著《蝇王》(Lord of the Flies)搬上银幕,保留了原书名和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非常幸运,这一次好莱坞运用现代影像手段来诠释的故事并没有完全走样,《蝇王》是戈尔丁1954年的作品,这个时代背景很容易就和“存在主义”、“冷战”联系在一起。在这部令人心惊胆战而又充满着奇特想象的作品中,戈尔丁怀着微妙的戏谑与冷漠挖掘着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的互相残杀的根源。

一群英国小学生因为飞机坠海,连同在失事中头部遭受重创的机长班森,一起流落到一个无人荒岛上。

他们之中有年龄最大、生性好斗的杰克;有冷静善良的、被称为“团长”(一种类似我国少先队的组织的头目)的拉尔夫;架着一副近视镜、懦弱而诚实的胖墩儿佩奇(因为名字的谐音piggy,被称为猪小弟);还有性格内向沉默的西蒙。为了等待获救,大家约定以拉尔夫为首领,一部分人点起篝火、等待经过的船只和飞机,一部分人寻找食物、搭建树叶帐篷,西蒙负责照料不省人事的班森。在海边找到的一只海螺壳被用来做集合的号角,谁拥有海螺,谁就有说话的权力。拉尔夫借助佩奇的近视镜利用凸镜聚焦的原理点燃了篝火,然而却造成了一次火灾,海边的一棵树被烧枯了,火扑灭后,大家第一次感到了生存的艰苦。

混乱很快就开始了。在无聊的等待中,孩子们开始讲鬼故事、到海边嬉戏而不工作,由于食物缺乏,他们开始吃蜥蜴与不知道是否有毒的野果,有人开始偷东西。杰克发现岛上有野猪,一心想猎取猪肉为食,与他亲近的一群孩子纷纷嘲笑拉尔夫他们事倍功半的叉鱼工作。杰克对岛上没有老师、没有校规的生活倒是很满意,他还到处宣扬说他们已经无望获救,必须在岛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组织了一群人准备猎取野猪,有一次刺伤了它,差点捉到。他们将野猪的血涂在脸上,扮成野蛮人。他们认为应该抛弃或者干掉昏迷不醒的班森机长,因为这个废物只能耗费他们的精力和资源。在一次暴风雨之后,班森机长失踪了,在海边找到了他的衣物,孩子们以为他疯了,坠海而死。

由于无人看守,篝火熄灭,一次一架直升飞机飞过,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呼救讯号。这一次获救机会的错过不但使大家很沮丧,而且惹恼了拉尔夫,再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杰克带领这一群孩子与拉尔夫、西蒙、佩奇等人分裂了,他们准备去猎取野猪为生。几个孩子发现了一个洞穴,进去探视的时候,却被一个怪物吓了出来,杰克不信邪,亲自跑去看,也被怪物吓跑了,慌乱中他的长矛乱刺一气,也不知道是否刺中了怪物。为了防备怪物的袭击,杰克组织他的人抢走了拉尔夫的求生猎刀,并讲岛上有怪物的消息告知拉尔夫他们,一些孩子因为害怕怪物和渴望吃到肉,离开了拉尔夫,投向杰克的队伍。

西蒙不相信怪物的存在,他有一根照明用的荧光棒,他独自去洞穴看个究竟,到了那里,没发现怪物,却发现了被杰克刺死的班森机长。与此同时,杰克在海滩上开了一个“野猪宴”,大家分食烤肉,为了炫耀他们的成果,拉尔夫和佩奇也被邀请参加。在海滩上,一群赤身裸体的孩子,脸上涂着野猪的血和胆汁,挥舞着长矛,围着篝火跳着蛮族的舞蹈,杰克又发明了一种游戏,一些新加入他们的孩子被迫“扮猪”,大家一起练习象征性的刺杀,拉尔夫和佩奇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的伙伴在沙滩上打滚,而另一群伙伴仿佛怀着刻骨的仇恨在他身边猛刺。就在这时,西蒙挥舞着荧光棒跑来,他要告诉他们怪物的真相,杰克却喊道:“看,真正的怪物来了!刺他!”于是,一群人呼喝而去,一阵疯狂乱刺,海滩上留下了西蒙满是窟窿的尸体。

拉尔夫的队伍只剩下佩奇和他自己了。而杰克却在他的队伍里建立了秩序和法律,不听话的人要受到鞭打。他们又抢走了佩奇用来引火用的眼镜。拉尔夫为西蒙的死伤心不已,佩奇一边哭着一边问他:“为什么我们一切都按照大人的方式去做,却总是不行呢?”。拉尔夫鼓起勇气,带着佩奇到杰克那里去索要眼镜,在海滩上和杰克打作一团。佩奇看不下去了,他拿出海螺,制止了打斗,想对大家说些心里话,可是没说几句,站在高处的孩子们推下一块大石,将他活活砸死。杰克带领着他的士兵到处追剿拉尔夫,他们点燃了森林,想将他烧死。拉尔夫拼命奔逃,一直跑到了海滩上,一块石头将他绊倒了,当他抬起头来,却发现一个荷枪实弹的成年士兵正疑惑不解的看着他们,问道:“你们在干什么啊?”。几架直升机和一队士兵到达了这个小岛,孩子们如梦初醒般的看着这些军人们,他们挽救了拉尔夫,然而却永远也挽救不了孩子们失去的童真。

应该看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反映人性之恶的作品,搬出弗洛伊德来并不能解释作品的全部。况且弗氏并没有“人性本恶”之类的表达,这样的理解是后人的误会。弗氏只是提出了潜意识层面的学说,并没有为它定性。1954年,正是大战结束、冷战开始的年代,大战还会不会爆发,冷战何时能够结束对人们来说完全不可预期。存在主义的应时出现,便是这种“世界情绪”的集中反映。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和心理阴影一方面有力的冲击着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和乐观主义传统,一方面加剧着人文主义哲学的悲观化倾向和科学主义研究方向(不能不说是一种逃避)的兴起。

小说和影片中都多次暗示者一次飞机失事是和战争有关,同时班森机长的逃跑是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事件,西蒙在解释他的逃跑时说,“他害怕我们所有人”。西蒙说出了这一事件的本质。班森并没有自杀,而是躲到了山洞里。也许班森确实因为高烧而神经失常,不过他选择逃避人群本身,却毫无疑问的表露出“他人就是我的地狱”的思想,这与大战之后人人自危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影片中还有猪小弟谈到俄国潜艇将我们捉去将会怎样的一个场景,影片中杰克的所作所为,正是尼采主义强力意志的形象化表现,当然,戈尔丁有意让杰克扮演的是被希特勒曲解之后的尼采主义。可见,这部作品是具有时代特征的。

当然,随着90年代苏联的解体,铁幕已拉起,冷战已不复存在,然而能否认为诞生于那个时代的作品就因此丧失了它被解读的价值呢?诚然,很多时代性非常强烈的作品确实已经走下舞台,而另外一些却正因为时代的变换才使得它们自身具有的那些超越时代的光辉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蝇王》是怎样昭示这些永恒的呢?首先,戈尔丁选择了“孩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颇有意味的。孩子不仅仅是人类走向成熟的起始阶段的象征,而且孩子的视角因为没有受到人世沧桑的污染,所以最纯净、最直接,孩子很容易就看到的东西,成年人却往往熟视无睹。其次,他选择了“孤岛”这一特殊却又典型化的场景。有许多人会看出这部小说显然是对史蒂文生那些《金银岛》之类的冒险故事的戏拟。然而,戈尔丁的孤岛无疑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寓言。在这个孤岛上演绎的,是一部并不完整的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再次,戈尔丁选择了“生存与拯救”这一人类永恒的母题。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存在与救亡的历史,人类的进化是在不断失去而并非不断获得中进行的,人类的一切努力,不可避免的都具有救亡的性质。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然而人类生存能力却越来越脆弱,我们可以无中生有的克隆出一只羊,然而却常常被一场流感夺去生命,我们已经有条件进行登月探索,然而对我们自身却所知甚少。我们居住在高楼大厦之中,然而我们向往的却是田园小憩。似乎我们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总是处心经营了许久,才发现得不偿失。

《蝇王》的故事就写出了人类进化的这种迷惘与困惑。一群流落道荒岛上的孩子,他们要生存,要等待救援,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原始社会的人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可以说,他们被迫“返朴归真”了。于是需要制度,需要管理,需要有一个领导,或者说是酋长。起初,权力的象征是一个海螺,这种被公众暂时认可的权力就象海螺一样虚空。权力最终归属于强力意志者——杰克,因为杰克能够领导孩子们杀猎野猪,让他们吃到肉——显然在这种境况下,生存的物质保障远远要比各种理性与文明的说教更具吸引力。因此,拉尔夫和猪小弟佩奇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而杰克的手下,即使挨鞭子、受侮辱,也不愿意背叛他。可以说,戈尔丁通过孩子们的拉帮结派的游戏给与人类文明一个辛辣的讽刺——所谓文明,不过是吃饱了之后的人们用来嘲笑没有吃饱的人们的东西。

当然,作者并没有驻足于此,他在解构所谓文明、权力的同时对制度化的暴力同样高高举起反抗的大旗。在杰克建立的小小王国中,杰克凭借强力意志剥夺了原本应该凭借海螺而拥有的话语权,而在人类社会中,话语权就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和保障,同时依靠暴力镇压来勒令孩子们服从,孩子们起初是被压迫者,后来就成为了压迫者的帮凶,当他们在海滩上刺杀西蒙的时候,已经自觉成为了权力机器中的一部分,在制度化政治那如赛壬的歌声一般诱人的召唤中,此时孩子们暴力的缘由已远远不是“逼不得已”所能解释的了。对于暴力问题,历来都有多种解释,如果说孩子们对于野猪和鬼怪使用暴力还是因为一种生存本能的话,那么杰克的暴力便是一种彰显权势的必要手段,而当孩子们对拉尔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这样暴力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的理性基础,完全成为了对不确定对象不确定目的非理性宣泄。这种暴力形式似乎在集体中最容易实现,也许模仿是人类的需要。

戈尔丁凭借他的小说是英国文坛为之一振并非是偶然的,在这部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佳作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好莱坞改编的电影也有着流畅的剪辑、优美的画面和对原著足够的尊重。不过在影片结尾处,戈尔丁还是略胜一筹,他让如梦初醒的孩子们注视着远方的一艘巡洋舰,而由于电影采取了第三人视角,这一情节的妙处只能遗憾的被忽略了。

转载自:www.heatmovie.com

纳尼亚传奇的影评应该到处都有吧,自己找下,不要那么懒
至于包法利夫人倒真是没找到

⑤ 跟《蝇王》查不多类型的电影有什么啊求解

《鲁宾逊漂流记》

⑥ 蝇王电影和小说有什么不同

你指的是哪个版本的电影
92(彩色)或是68(黑白)
92版完全扭曲了故事
书中的岛上是没大人的但是92版里有个半死的大人(船长)
同时那个大人被Jack当成beastie打死了(同时代表了人性的扭曲)
但是书里不是这样
68版大体相同
只是细节不同而已
去年暑假看的不太记得了哈哈哈
你给点分的话我可以把去年写的关于电影小说区别的作文发给你
哈哈哈哈

⑦ 蝇王的作者是谁是不是还拍过一部电影

《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
是的

⑧ 《蝇王》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蝇王》([英] 威廉·戈尔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fG7AWD_utGE7gmHEiPi5bg

提取码:xmma

书名:蝇王

作者:[英] 威廉·戈尔丁

译者:龚志成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8

页数:236

内容简介:

《蝇王》描述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孩子从本土飞到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的“野兽”分裂成两派,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而告终。

作者简介: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两年后转攻文学。1934年发表了处女作——一本包括29首小诗的诗集(麦克米伦当代诗丛之一)。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此后在一家小剧团里当过编导和演员。 194o年参加皇家海军,亲身投入了当时的战争。 1945年退役,到学校教授英国文学,并坚持业余写作。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蝇王》,获得巨大的声誉。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

⑨ 关于《蝇王》 读后感

脆弱的人类文明

在读这部小说之前,我倒是建议应该先去某大型机械制造厂去看一看,深入厂房和车间,去看看那些精细奇妙的机械,看它们如何从复杂至极的图纸上变成让人瞠目结舌的样子。那些庞大的,高妙的,冷冰冰的东西经过层层捶打改造,构成了人类几乎无法驾驭的锡安之齿。你会由衷的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那是想像力和创造力所能给于人的真实感动。然后,再进入小说阅读。

小说背景是在设想出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时,一驾搭载几十个孩子的飞机因受到攻击,被迫在坠毁前把孩子们投放到一个孤岛上,为了生存和获救,起初孩子们以幼稚的民主形式集结在一起。后来,因为误解和恐怖,“蝇王”出现了,孩子们开始互相残杀,失去理智。——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乍一看去,这只是荒岛历险故事和乌托邦故事的变种。在我记忆中,一本法国流行小说《感恩岛谋杀案》说的也是类似的故事:一群人流落荒岛,因为食物和交配权而进行的兽性的相互残杀。而且《感》更血腥,情节更紧凑。可是只有《蝇王》作为文学瑰宝流传下来了,这与小说本身的寓言性很是分不开关系。

“蝇王”即苍蝇之王,源自希伯来语“Baalzebub”。在《圣经》中,被称为“万恶之首”。在小说中,蝇王最直接的意象代表是孩子们用来“祭祀野兽”的野猪头。它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被无数苍蝇叮咬,发散出阵阵恶臭,极端恶心和恐怖。它一边连接着孩子们无法战胜的自然神秘主义,一边连接着孩子们因恐怖而被激发的惊人兽性。——这小说迷人的地方也正好在此——丰富,自然,条理清晰的使用意象。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范围内,探讨人本性中的善恶,原始兽性和现代文明的交锋,还有无法调和的茫然与绝望。或者还有更多,如果再变换点角度的话。

英国文学始终透着英国人傻乎乎又一本正经的绅士味道。对文明社会规则的推崇,对老派贵族道德风尚的坚持,混杂着一点点突兀的民族自豪感,一直被英国作家身体力行。而关于“现代文明一定会战胜野蛮,还可以把野蛮的世界带向光明”这一观点,是几乎被默认的写作底线。在荒岛文学和冒险文学的鼻祖《鲁宾孙漂流记》里,就被不折不扣的执行着。可爱的鲁宾逊不仅用他从文明世界带来的知识统治了荒岛,而且还驯服了一野人星期五,简直太妙了。这完完全全是文明的胜利。不用说,人性中的善通过文明表现出来。那么戈尔丁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

抛开威廉·戈尔丁自身的经历不谈——一般作家的生长经历和环境会很直接的渗透到作品中去。威廉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制造的恐怖和不安,让他所骄傲和坚持的独立观察和思考从一开始就过于悲观了。再加上冷战中为了达到东西方平衡的核威慑对威廉的刺激,《蝇王》所隐藏的绝望以及奔流直下的悲剧是被事先完全不公正的给强行安排好了的。若王尔德能读到《蝇王》,那大概他会很不以为意的耸耸眉头:这也太不艺术了。——应该看到威廉更为杰出的地方,就是他似乎很用心的为人和人类社会构建了一个实验场,并且可以说是伟大的把这个实验场变的复杂,逼真,抹去一些刻意的成分。他几乎让人们相信,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介入,这个小小的封闭实验场将变成一个现代社会,只需有足够的时间。

在孤岛这一意象被反复使用的历史中,一向习惯用来作为人类勇气和智慧的对手。它越强大,人类就更强大。在于它们的斗争中,人的精神性被放大和歌颂。通常人与孤岛的对抗多是个体行为。比如《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一叶扁舟是他的载体。这个孤岛的作用完全站在人这一边,是同盟军,而且是勇气再次启航的必要保证。还有《白鲸》,在这部鼓舞人心的小说中,作为孤岛符号的依然是船。这艘船体现出了一点点的自主性,它是被需要的,连接神秘主义的难以驾驭的厄运之剑。由于这次的孤岛有所放大,故事中的人物有些类似于《蝇王》一样构成了封闭的社会。值得注意的是,追逐杀人鲸的航舰上形成的社会,是以亚哈船长为首的绝对专制制度。这种制度自人类远洋开始,就是被默认的,无可指责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同时当这种专制继续放任,那么杰克·伦敦在《海狼》里描绘了它的极致:大酵母吞小酵母的过程。

转过来看看《蝇王》里那些建造社会的孩子们吧。不完全脱离了由大人规则支配的社会,诸如道德,条约,义务等等,用文明世界遗留下来的理念组成了最初的民主。新批评学派的读者可能对下面一些符号感兴趣:象征着法律秩序的海螺;象征着人类科学的猪仔子的眼睛;象征着希望的火堆等等。但是在这些之下,也就是这些符号和民主的根基恰恰是:拉尔夫是年龄最大,身体最强壮的孩子,他拥有获得权力的资本,他是“强”的化身。并且这个团体最后崩溃的主要矛盾,恰恰也在于杰克也是强壮者。而且在前半部威廉用暖色调渲染的背后,有个更为致命的缺陷——这个“民主”没有任何监督,任何仲裁。它连形成社会公约都不够!

人类的文明并不取决于技术手段的先进。当然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很好的体验出人类文明的程度。我在开篇提到的大型机械厂,仿佛是人类理性和文明的绝佳佐证。但是想过没有,如果它是一个秘密军工厂,刚巧被极端分子掌握,那么这个所谓文明就是可怕的存在。我认为最能体现文明的是我们所能承载的政治。它是人性的汇总,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所在。个体无法提供值得借鉴的资历。在电影《荒岛余生》中,虽然感人至深,充其量是教会大家怎么在野外生存。《蝇王》在这个实验厂里,探究了一群人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其实威廉已经完成了关于现代文明的解构,而非评论界一直主推的“人之恶”。

有几个萌芽不知有没有被广泛注意。在杰克打猎后,跳起的舞蹈还有单调重复的歌词;无法停止的狂欢和集体无意识;西蒙被杀时人群被诅咒一般的跳舞——这完全是宗教萌生时的原始形态。人在无法改变的环境中,产生本能的恐惧,是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这个时候,脆弱并且毫无效率的民主形式,其实只是一两个性格懦弱不肯妥协者的精神安慰,他们一边回想着大人世界该怎么怎么样,一边暗自神伤。而在恐怖的驱使下和群体安全感的需要,另一群人,以杰克为首的人,迅速组织起了可以谋生的队伍,一个最强者当权的专制制度。自然,在这个队伍中,个人意志凌驾一切,没有同情和民主。可是,无法否认的是,它才是在那个境地最适合的群落。最最善良的孩子们完成这一惊人的举动后,最大可能的忘掉了另个世界的民主。

这和“恶”无关。荀子和韩非都不必高兴。这不过是适者生存最简单的体现。只是这体现的太过讽刺:只在短短的时间里,人,被现代社会教导又被遗弃的人,转眼间就成了最野蛮的氏族部落人。就是只需要这样短暂的一瞬,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就全部重建了,不存在了。文明脆弱如此,怎能不让人心惊胆颤。它随时随地就可以崩溃。因为在它里面,是千年不变的人性。“文明的程度,就是人从动物身上挣扎出来的程度。”

在结尾,大人的世界又回来了,他们带走的是文明世界的明天——那些部落化以及可以随时部落化的孩子们。文明有希望吗?似乎《蝇王》永远都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了。

⑩ 蝇王 电影 中英字幕 迅雷下载

《蝇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j3

它籍著一群因为战争被迫漂流到一座与世隔绝的热带小岛上的少年们,由无知天真最后演变成动物般野蛮,来突显希特勒式战争的恐怖,并且阐释自古至今人类潜在的野蛮特质,他认为,人类制造罪恶就像蜜蜂制造蜂蜜般自然。

阅读全文

与电影蝇王豆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7丧尸电影大全 浏览:998
日本电影银魔中字 浏览:4
李准基新电影大全 浏览:587
适合在电影院看的动漫电影 浏览:483
日本粉红电影排行榜2017 浏览:911
王云演的电影大全 浏览:20
国外经典老电影图片 浏览:774
电影节台北 浏览:64
父亲与儿子的爱情电影 浏览:305
动画电影中印象深刻的句子 浏览:301
电影12勇士在哪里观看 浏览:854
韩国电影国际市场中文版 浏览:653
少儿英语类电影推荐 浏览:752
动画电影召唤龙 浏览:955
国外男生变性后变成女生电影 浏览:424
2d变3d电影 浏览:64
神鼠电影网官方 浏览:344
冷山电影所有插曲 浏览:321
美国50电影 浏览:383
欧美电影校园爱情片 浏览: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