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帝是什么奖
影帝是对凭借精湛演技在权威电影节或电影奖项(如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华语五大电影奖等)中荣获“最佳男演员奖”或“最佳男主角奖”的优秀男演员的美称。
国际影帝包括戛纳影帝、柏林影帝、威尼斯影帝、奥斯卡影帝等;国内影帝包括金像影帝、金马影帝、金鸡影帝、百花影帝、华表影帝等。
❷ 哪些演员拿过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帝影后
叶德娴凭借文艺片《桃姐》获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 ,真是实至名归啊。
❸ 中国影帝不少,但正牌“国际影帝”到底有多少
为数不多,在我心中是这六个
刘德华(Andy ),1961年9月2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演员、歌手、作词人、制片人。1992年,凭借传记片《五亿探长雷洛传》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2004年凭借警匪片《无间道3:终极无间》获得第4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2011年主演剧情片《桃姐》,并凭借该片先后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担任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主席。华仔是无敌的,影帝也是拿的实至名归。
梁朝伟,1962年6月2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国家一级演员。1994年出演电影《重庆森林》,并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及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1998年主演《春光乍泄》,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2000年,凭借《花样年华》获得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2年凭借《无间道》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及第8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2007年出演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获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演员奖。最喜欢梁朝伟的眼神,犀利多情。
黄渤,1974年8月26日出生于山东青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歌手。2009年,凭届《斗牛》获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2013年,凭借《西游降魔篇》获得第1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受瞩目男演员;2016年5月,获得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男主角奖和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影视明星奖。渤哥的演技令人佩服。
周润发(Chow Yun Fat),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南丫岛,国家一级演员。1984年,凭借电影《等待黎明》,获得亚太影展和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1987年,凭借影片《英雄本色》,获得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89年,主演《赌神》、《阿郎的故事》,获得1990年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1年,因《卧虎藏龙》获得第二届“亚美影视奖”最佳男主角。发哥是一代人心中永远的赌神啊。
❹ 历届威尼斯或者柏林或者戛纳电影节影帝,有追加
威尼斯,柏林和戛纳电影节的华人影帝如下:
威尼斯电影节的华人影帝有1位,夏雨(1994年,第51届)。
柏林电影节的华人影帝有2位,王景春(2019年,第69届);廖凡(2014年,第64届)。
戛纳电影节的华人影帝有2位,梁朝伟(2000年,第53届);葛优(1994年,第47届)
威尼斯,柏林和戛纳并称为欧洲三大电影节,其举办地分别为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法国戛纳。目前分别已经举办了75,69,72届,超过200多位的男演员捧起了影帝的奖杯。其最高奖项分别为金狮奖、金熊奖和金棕榈奖。
❺ 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帝影后中国第一人是谁
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帝影后中国第一人是谁?
除了奥斯卡金像奖之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是国际A类电影节中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中国人在这些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过影帝影后,代表了中国演员演技的最高水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中国影帝是1994年的夏雨,影后是1992年的巩俐。夏雨因为长得像年轻时的姜文,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而巩俐则是靠自己的演技实力和努力获得威尼斯华人影后。
戛纳电影节的中国影帝是1994年的葛优,影后是2004年的张曼玉。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而张曼玉则是首位戛纳华人影后。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中国影帝是2014年的廖凡,影后是1992年的张曼玉。廖凡凭借《白日焰火》获得柏林影帝,而张曼玉则是在1992年主演了《阮玲玉》获得柏林影后。
这几位第一影帝影后,都属于天赋型选手,只有廖凡是大器晚成型。不过最终能够拿奖,靠的都是实力和好作品。这表明中国电影人的演技和作品质量在国际上已具竞争力。
未来中国电影人扬威国际影坛的场面会越来越多,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可期。
❻ 有哪些中国人在戛纳电影节当过颁奖嘉宾
中国人中颁过奖的只有巩俐,章子怡,李宇春
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人获奖情况:
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片)获得第四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技术奖,成为首部折桂戛纳的华语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洩》,入选影展竞赛单元,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梁朝伟凭此片荣膺戛纳影帝,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委会大奖,杨德昌的《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
2002年伍仕贤导演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了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部华语短片。
2004年张曼玉以法国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影后桂冠。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评委会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自开办以来,戛纳国际电影节始终坚持其创立初衷即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
除了对电影节初衷的坚持,电影节也准备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他们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