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联电影的发展历程
1896年,法国L.卢米埃尔的电影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开始放映,同时俄国的电影爱好者(如.沙申、.费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摄电影的尝试。
沙皇俄国的电影生产从20世纪初开始。1908年,.德朗科夫拍摄了俄国第一部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又名《斯捷潘?拉辛》)。1908~1916年,俄国共拍摄了1376部长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有表现俄国历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当时电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影片生产技术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普洛塔占诺夫的《黑桃皇后》(1916,根据普希金作品改编)、《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加尔金的《贵族之家》(1915,根据屠格涅夫作品改编)等。 十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莫斯科,后来还有乌克兰,都很快成立了电影委员会。1919年 8月27日,颁布了列宁签署的法令,决定将照相、电影生产及发行移交人民教育委员会领导。这一天标志着苏联电影的诞生。此后,列宁对电影工作做了一系列指示。他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根据列宁指示的精神,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片和纪录片,这些影片反映了国内生活中的重要事件。1918~1920年间,还拍摄了一些古典文学改编的影片,如《谢尔盖神父》(1918,原著.托尔斯泰,导演普洛塔占诺夫)、《偷东西的喜鹊》(1920,原著..赫尔岑,导演.萨宁)等。高尔基的《母亲》也在此期间第一次被搬上银幕(1920,导演.拉朱姆内依)。根据形势的需要,十月革命后拍摄了一批表现国内迫切政治问题的故事片,它们被称为“宣传鼓动片”。1921年,国立第一电影学校全体师生在加尔金领导下拍摄了《镰刀与斧头》,这是苏联第一部大型革命题材故事片。影片表现十月革命期间贫富农之间的斗争1923年,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另一部著名的革命题材故事片《红小鬼》(导演比列斯基阿尼)。影片表现了布琼尼第一骑兵军和马赫诺匪帮的斗争。
这一期间,苏联电影工作者的艺术探索比较活跃。库里肖夫领导国立电影实验工作室,除了在蒙太奇手法上进行实验外,还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理论这种理论把演员比做操作中的机器,把导演比做设计工程师。库里肖夫根据这一理论拍摄了《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的不平凡的冒险》(1924)和《死光》(1925)等影片另外两名青年导演科津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创办了“奇异演员养成所”。他们力图把类似杂耍的夸张的表演方式带到银幕上来,拍摄了《十月姑娘的奇遇》(1924)和《米施卡反对尤登尼奇》(1925)等影片。这些探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有些影片在主题上也有价值,但由于对形式技巧的过分迷恋而影响了作品的完整与深度。1924年,俄共(布)十三大关于电影的决议指出,必须加强党对电影的领导。从这一年起,健全了领导机构,取消了私营发行公司,出版了《电影报》、《苏联银幕》、《苏联电影》等杂志,成立了“革命电影协会”。1925年又成立了由捷尔任斯基领导的“苏联电影之友”协会。1924~1925年,苏联拍摄了142部影片,其中故事片70部。在这中间,最重要的收获是,出现了《战舰波将金号》(1925,导演爱森斯坦)和《母亲》(1926,导演普多夫金),这两部影片成为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一期间, 乌克兰导演杜甫仁科拍摄的影片《兹文尼郭拉》(1928)、《兵工厂》(1929)、《土地》(1930)也取得了重要成就。杜甫仁科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表现革命主题的电影手段。他的诗意手法产生了鲜明的表现力,充满了革命的激情。
20年代后半期,苏联还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电影作品,如爱森斯坦导演的《罢工》(1925)、《十月》(1927)、《旧与新》(1929),普多夫金导演的《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后代》(1929),普洛塔占诺夫导演的《他的号召》(1925)、《董?介果和别拉嘉》(1928)。此外还有《新巴比仑》(1929,导演科津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帝国的废墟(1929,导演艾尔姆列尔)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革命的主题。它们标志着电影艺术开始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
20年代的苏联纪录电影也出现了新的面貌,涌现了一批反映革命现实的纪录片和新闻片。许多影片反映了列宁的活动。以新闻杂志片《电影真理报》为中心,出现了电影眼睛派团体,其领导人是维尔托夫。他的影片《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只歌》等,对于苏联纪录电影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与电影事业发展的同时,苏联电影理论探索也很活跃。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不仅对于苏联电影,而且对于世界电影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年代是苏联无声电影最辉煌的时期,为此后苏联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年代,苏联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声电影的出现使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苏联文艺的创作方法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革命的电影艺术的发展,使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出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夏伯阳》(1934,导演瓦西里耶夫兄弟),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30年代苏联电影的突出特点是革命斗争和建设的题材在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生路》(1931,导演.艾克)《金山》(1931,导演尤特凯维奇)、《献礼》(旧译《迎展计划》,1932,导演艾尔姆列尔和尤特凯维奇)、《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1936,导演吉甘、《波罗的海代表》(1937,导演扎尔赫依和赫依费茨)、《马克辛三部曲》(1935~1939,导演科津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伟大的公民》(1938~1939,导演艾尔姆列尔)、《政府委员》(1939,导演扎尔赫依和赫依费茨)、《肖尔斯》(1939,导演.杜甫仁科)以及格拉西莫夫导演的《七勇士》(1935)、《共青城》(1937)、《教师》(1939)等影片反映了苏维埃人──新生活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表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反映了革命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一期间还拍摄了一批优秀的历史题材影片如《彼得大帝》(1937~1939,导演.彼得罗夫、《苏沃洛夫大元帅》(1940,导演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导演爱森斯坦);喜剧片如《富裕未婚妻》(1938,导演培利耶夫)、《拖拉机手》(1939,导演培利耶夫)、《快乐的人们》(1934,导演亚力山大洛夫)《伏尔加──伏尔加》(1938,导演.亚历山大洛夫);根据高尔基原著改编(1939顿斯阔依导演的影片《童年》(1937)、《在人间》(1938)、《我的大学》(1939)等。
30~40年代初,苏联生产故事片近400部,动画片100多部,苏联电影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40年代的苏联电影生产由于卫国战争而受到影响。1941~1945年间,苏联的主要电影生产企业迁往后方,减少了产量。在对敌斗争热情的鼓舞下,苏联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批反法西斯斗争题材的影片:如《区委书记》(1942,导演培利耶夫)、《玛申卡》(1942,导演莱兹曼)、《她在保卫祖国》(1943,导演艾尔姆列尔)、《虹》(1944,导演顿斯阔依)、《卓娅》(1945,导演.阿伦什坦)、《伟大的转折》(1945,导演艾尔姆列尔)等。同时还拍摄了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题材影片,如《库图佐夫》(1944,导演彼得洛夫)、《伊凡雷帝》(上集,1945,导演爱森斯坦)等。
这一期间苏联电影的创作力量主要放在拍摄反映卫国战争的新闻纪录片上1941~1945年间共拍摄了489期新闻杂志片、67部短片、347部大型纪录片其中如《战争的一天》(1942)、《斯大林格勒》(1943)、《为我们苏维埃乌克兰而战》(1943)、《解放法兰西》(1944)、《柏林》(1945)、《歼灭日寇》(1945)、《人民的审判》(1945)等对于鼓舞人民的斗志,激发抗敌的热情,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卫国战争结束后,反法西斯斗争仍然是电影创作的重要主题导演格拉西莫夫于1948年根据A.法捷耶夫的同名原著拍摄了影片青年近卫军,表现了苏联青年的反法西斯斗争。同一题材的影片还有《侦察员的功勋》(1947,导演.巴尔涅特)、《真正的人》(1948,导演.斯托尔堡)等。这一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其他题材的优秀作品,如《米丘林》(1948,导演杜甫仁科)、《乡村女教师》(1947,导演顿斯阔依)、《俄罗斯问题》(1947,导演罗姆)、《西伯利亚交响曲》(1948,导演培利耶夫)等。
从战争结束以后直至50年代前期,苏联电影创作处于低潮状态。由于战争的影响、政治上的个人迷信和创作理论上流行无冲突论,影片产量减少,1940年苏联故事片年产量54部,1951年则不到5部;青年创作力量得不到成长的机会;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陷于半停顿状态;在创作中,出现了一些过分颂扬领袖人物的影片;一些表现当代生活的影片则回避生活矛盾,粉饰现实。公式化、概念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显著特点。 1956年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之后,到1962年,故事片产量达到 104部。同时,大批青年创作人员陆续涌现。各加盟共和国的电影事业也得到发展。在创作中,最明显的变化是题材样式的扩大。50年代中期和后期出现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如《狂欢之夜》(1956,导演梁赞诺夫)、《保尔?柯察金》(1957,导演.阿洛夫和纳乌莫夫)、《序幕》(1956,导演.吉甘)、《第四十一》(1956,导演丘赫莱依)《共产党员》(1957,导演莱兹曼)、《列宁的故事》(1957,导演尤特凯维奇)、《鲁勉采夫案件》(1956,导演赫依费茨)、《不称心的女婿》(1956,导演.施维泽尔)、滨河街的春天(1956,导演.米隆涅尔和胡齐耶夫)高空(1957,导演扎尔赫依)《海之歌》(1958,导演.桑采娃)此外,还拍摄了多部成功的现代和古典文学巨著改编的影片,如《静静的顿河》(1957~1958,导演格拉西莫夫)、苦难的历程(1957~1959,导演罗沙里)、《奥赛罗》(1955,导演尤特凯维奇)、《堂吉诃德》(1957,导演科津采夫)等。
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前期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战争题材作品如邦达尔丘克导演的一个人的遭遇(1959)和丘赫莱依导演的《士兵之歌》(1959)。丘赫莱依导演的另一部战争题材影片《晴朗的天空》(1961),除了表现前方战士和后方人民作出的贡献外,还通过对个人迷信的批判提出了“信任人”的主题。这些显示了苏联战争题材电影创作的深入发展。另一些影片,如雁南飞(1958,导演卡拉托佐夫)临风而立(1962,导演罗斯托茨基)、我住的房子(1957,导演库里让诺夫)、《伊凡的童年》(1959,导演塔尔可夫斯基)等,在人物心理刻画和表现环境的真实性方面也显示了特色。
从50年代中期开始,除“非英雄化”倾向外,“非情节化”,“生活流”,“意识流”等倾向在一些影片中也有所反映。
60年代以后,在前一阶段探索的基础上,苏联影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一时期的重要影片有:战争题材作品《士兵的父亲》(1965,导演赤赫依捷)和《生者与死者》(1964,导演.斯托尔堡);农业题材作品《主席》(1965,导演.萨尔蒂科夫);表现列宁的影片《蓝色笔记本》(1963,导演库里让诺夫)和《列宁在波兰》(1966,导演尤特凯维奇);表现战后农村阶级斗争的影片《谁也不想死》(1965,导演.热拉凯维丘斯)。格拉西莫夫拍摄了道德题材三部曲:《人与兽》(1962)、《记者》(1965)、《湖畔》(1970);导演罗姆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1966);导演邦达尔丘克拍摄了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战争与和平》(1965~1969);柯静采夫改编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1964)和《李尔王》(1971);塔尔可夫斯基拍摄了历史传记片《安德列?鲁布廖夫》(1966)。60年代,苏联电影理论仍较活跃,罗姆、尤特凯维奇等导演提出“思考电影”的概念,与此同时,在20和30年代曾展开过的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争论,这时又进一步展开。 1972年,苏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电影事业的措施”的决议,要求电影创作应体现时代精神,现代题材应在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塑造当代主人公形像应成为苏联电影创作的主要课题。70年代苏联电影出现了4大题材创作热潮:政治题材、军事爱国主义题材、生产题材和道德题材。
政治题材作品一般称为政治电影,它以表现当代国际政治事件为主。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反映了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观点。如这是一个甜蜜的字眼──自由(1972,导演.热拉凯维丘斯)《礼节性的访问》(1973,导演莱兹曼)、《信任》(1976,导演.特列古勃维奇)、《野蛮人》(1978,导演热拉凯维丘斯)、《生活是美好的》(1979,导演丘赫莱依)等。在军事爱国主义题材方面,主要出现了 3类作品:①史诗性影片,这些作品力图全面反映卫国战争,如奥泽罗夫导演的5集影片《解放》(1969~1972)和4集影片自由士兵(1974~1977)、导演.叶尔肖夫拍摄的4集影片围困(1973~1978)等,这类影片气魄宏伟,出场人物众多,力图真实再现战争的全貌。②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作品。这类影片在军事爱国主义题材创作中占多数。它们表现的往往是局部战役,重点是刻画战争中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个人的遭遇表现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如《这里黎明静悄悄……》(1972,导演罗斯托茨基)、《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导演邦达尔丘克)、《升华》(1977,导演.舍皮钦柯)等。③歌颂军功的作品。这类作品主题比较单一,如《崇高的称号》(1973,导演.卡列洛夫)等。在生产题材方面,一些影片通过工农业生产中的矛盾冲突,力图表现科技革命时代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影片《奖金》(1975,导演.米凯良)、《反馈》(1977,导演.特列古勃维奇)、《适得其所的人》(1973,导演.萨哈罗夫)、4集影片《面包的味道》(1979,导演萨哈罗夫)等。在道德题材方面,苏联电影工作者取得的进展最大,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苏联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反映了个人、家庭、集体之间的冲突,刻画了在今天现实环境中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这些作品中,有些从塑造正面主人公着手,反映苏联社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导演.敏绍夫)、《个人问题访问记》(1979,导演.戈戈别里捷)、《恋人曲》(1974,导演米哈尔科夫-康查洛夫斯基)。有些影片从揭露反面现象着手,表现各种落后、腐朽的势力如何阻碍着社会的前进,如《辩护词》(1976,导演阿布得拉什托夫)、《白轮船》(1975,导演.沙姆希耶夫)、《审讯》(1979,P.奥若果夫);有些影片通过个人遭遇,提出每个人所面临的人生道路问题,追求个人理想问题,如《奇怪的女人》(1976,导演莱兹曼)、《红莓》(1974,导演舒克申);有一些影片通过平淡无奇的生活现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从而提出人的生活态度问题,如《白比姆黑耳朵》(1979,导演罗斯托茨基)、《个人生活》(1980,导演莱兹曼)等。以上各类影片虽然取得的成就不完全一致,但它们都反映了作者积极干预生活的热情。这些作品使电影创作更接近于今天的现实,因而受到观众的欢迎。
70年代以来苏联电影工作者还创作出一些其他题材和样式的作品,如史诗片《西伯利亚颂》(1978,导演米哈尔科夫-康查洛夫斯基)、喜剧片《办公室的故事》(1977,导演梁赞诺夫)和《秋天马拉松》(1979,导演达涅里亚)、儿童片《童年过后的一百天》(1975,导演C.索洛维约夫)和《无权转交的钥匙》(1976,导演.阿萨诺娃)、科幻片《索良利斯》(1973,导演塔尔可夫斯基)和《潜行者》( 1979,导演.塔尔可夫斯基)、古典文学改编作品《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1976,导演米哈尔科夫)和《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1979,导演米哈尔科夫)以及表现革命前格鲁吉亚人民生活的诗电影《愿望树》(1978,导演.阿布拉捷)。
70年代以来苏联纪录电影也有不少成绩。如20集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1965~1978,总导演卡尔曼) 反映了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全貌。《矿工们》、《秋明王国》、《路旁的家》等片反映了国内的建设。此外,还有一些为苏联对外政策服务的纪录片。在科普片、美术片方面,苏联电影工作者也都做出了一定成绩。 80年代以来,苏联电影积极向主题的深化,新题材的开拓以及样式多样化方面发展。从1981~1985年,苏联共拍摄了750部故事片。在战争题材方面,除了继续创作史诗性作品如莫斯科保卫战(1985,导演奥泽洛夫)、《胜利》(1985,导演.马特维耶夫)以外,电影艺术家主要致力于表现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源泉》(1982,导演.西连科);研究法西斯产生的根源,如《自己去看》(1985,导演克利莫夫);从今天的角度思考战争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如《岸》(1983,导演阿洛夫和纳乌莫夫)。有的作品通过对苏联军人形像的塑造力图把人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如《小亚历山大》(1982,导演.弗金)。在道德题材方面,电影创作把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在复杂的生活矛盾中,人的处世态度以及因此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如《愿望的年代》(1983,导演莱兹曼)、《没有证人》(1983,导演米哈尔科夫)、《后记》(1983,导演胡齐耶夫)。有些作品在展示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关心人、尊重人的思想时努力深化人道主义的主题,如《生活、眼泪和爱情》(1984,导演古宾科)、《稻草人》(1984,导演P.贝可夫)、《冬天的樱桃》(1985,导演.马斯连尼柯夫)。在生产题材方面,电影创作更多地注意改革的主题,注意表现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第二梯队开始行动》(1984,导演.雅桑)、《从工资到工资》(1985,导演A.玛纳萨罗娃)。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1981年拍摄的《列宁在巴黎》(导演尤特凯维奇)通过新颖的艺术手法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列宁思想的价值。1982年拍摄的《红钟》(导演邦达尔丘克)1985年拍摄的《雾中的岸》(导演.卡拉西克)都再现了20世纪革命历史的发展。80年代苏联还拍摄了一些优秀的传记片,如《列夫?托尔斯泰》(1984,导演.格拉西莫夫)、文学改编作品如《瓦萨》(1983,导演潘菲洛夫)、《残酷的罗曼史》(1984,导演梁赞诺夫)、惊险片《密探》(1981,导演.弗金)及《为胡狼准备的陷阱》(1985,导演.马赫穆多夫)、讽刺喜剧片《青山,或不可思议的故事》(1984,导演.申盖拉雅)及《骗术》(1984,导演.特列古勃维奇)。
80年代苏联电影创作的特点之一是致力于题材和样式的融合不少影片打破了传统的分类界限,使影片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1984年制作的《战地浪漫曲》(导演.托多罗夫斯基),既从道德探索的角度探讨战争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又通过战争事件展示人物之间的复杂的心理变化。《德黑兰1943年》(1983,导演阿洛夫和纳乌莫夫)把政治样式和惊险样式结合起来,突出国际政治斗争的内在紧张性。喜剧片《两个人的车站》(1984,导演梁赞诺夫)中糅合着悲剧的因素。《机组人员》(1981,导演.米塔)把情节??作了尝试。《宇宙检阅》(1985,导演.阿布德拉什托夫和.敏达杰)通过半童话半寓言的样式对人生价值进行哲理性思考。 苏联电影家协会成立于1965年(筹委会成立于1957年),各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外)均有自己的协会。
培养干部的最高学府为全苏国立电影学院(成立于1919年,初为电影学校,几经演变,自1934年起用此名)与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成立于1919年,初为照相与照相技术高级学校,1930年起用此名),前者培养艺术创作人员,后者培养技术人员。基辅戏剧学院自1968年起设有电影系,此外,国家电影委员会还和影协联合主办一个电影编导二年制高级培训班(自1964年起),专门培训各加盟共和国和制片厂选送来的进修人员。研究机构有全苏电影艺术研究所(1973年成立)、全苏电影与照相科技研究所(1929年成立)、全苏艺术理论研究所(1944年成立,属文化部建制,所内设有电影研究部门)。新闻电影的正负片由中央国家电影与照相资料档案馆保存,其余片种正负片均由苏联国家电影资料馆保存。负责影片进出口业务的是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主要电影刊物有《电影艺术》(1931年创办,月刊)、《苏联银幕》(1925年创办,双周刊),以上两刊均由国家电影委员会与影协合办;《电影放映员》(1937年创办、月刊)、《苏联电影》及《电影与电视技术》等。 苏联举办的电影节有:全苏电影节,始于1958年,初不定期,后为二年一次,自1964年起每年举行,为国产片电影节;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始于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与全苏影协和乌兹别克共和国电影委员会与影协联合主办,是亚非拉国际电影展览,属非竞赛性,群众团体可向不同影片授奖;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始于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举办一次,是国际上大型竞赛性电影节,由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和影协主办。
苏联国内设有电影评奖制度,最高荣誉是列宁奖金。1959年以来,先后获得过列宁奖金的电影工作者有杜甫仁科等26人。此外,还有苏联国家奖金、俄罗斯国家奖金、列宁主义共青团奖金电影部分等。
❷ 求一部欧美犯罪电影、抢劫片
中文片名
十一罗汉 / 瞒天过海 / 盗海豪情 / 赌场劫案 / 11罗汉
英文片名
Ocean's Eleven
影片类型
惊悚 / 犯罪 / 喜剧
片长
116 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粤语 英语 意大利语
色彩
彩色
制作成本
$85,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 2001 Village Roadshow Films (BVI) Ltd. -- All other territories
&; 2001 Warner Bros.
拍摄日期
2001年2月10日 - 2001年6月24日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编剧
George Clayton Johnson .....(1960 story) &
Jack Golden Russell .....(1960 story)
Harry Brown .....(1960 screenplay) and
Charles Lederer .....(1960 screenplay)
Ted Griffin .....(screenplay)
演员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Linus Caldwell
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Tess Ocean
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Danny Ocean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Rusty Ryan
伯尼·麦克 Bernie Mac .....Frank Catton
埃利奥特·古尔德 Elliott Gould .....Reuben Tishkoff
卡西·阿弗莱克 Casey Affleck .....Virgil Malloy
秦少波 Shaobo Qin .....Yen
安迪·加西亚 Andy Garcia .....Terry Benedict
唐·钱德尔 Don Cheadle .....Basher Tarr (uncredited)
托弗·戈瑞斯 Topher Grace .....Himself (uncredited)
乔舒亚·杰克逊 Joshua Jackson .....Himself (uncredited)
史蒂文·索德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Vault-Bombing Thief (uncredited)
制作人
Bruce Berman .....executive procer
Susan Ekins .....executive procer
John Hardy .....executive procer
R.J. Louis .....co-procer
Jerry Weintraub .....procer
原创音乐
David Holmes
摄影
史蒂文·索德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剪辑
Stephen Mirrione
选角导演
Debra Zane
艺术指导
Philip Messina
美术设计
Keith P. Cunningham
布景师
Kristen Toscano Messina
服装设计
Jeffrey Kurland
视觉特效
Thomas J. Smith .....Cinesite
副导演/助理导演
Trey Batchelor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uncredited)
格里高利·雅各 Gregory Jacob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Basti Van Der Woude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Basti van der Woude)
Natalie Van Doren .....dga trainee
Claire Alderto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uncredited)
Gary Romolo Fiorelli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2001年12月7日
美国
USA
2001年12月7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1年12月16日
意大利
Italy
2001年12月21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2年1月10日
德国
Germany
2002年1月10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2年1月10日
希腊
Greece
2002年1月18日
西班牙
Spain
2002年1月18日
瑞典
Sweden
2002年1月18日
墨西哥
Mexico
2002年2月1日
日本
Japan
2002年2月2日
法国
France
2002年2月6日
香港
Hong Kong
2002年2月7日
哥伦比亚
Colombia
2002年2月8日
台湾
Taiwan
2002年2月8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2月14日
英国
UK
2002年2月15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2年2月21日
巴西
Brazil
2002年2月22日
俄罗斯
Russia
2002年2月28日
波兰
Poland
2002年4月5日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大贼头丹尼-奥申(Danny Ocean,乔治-克鲁尼饰,George Clooney)是一个好战的男人。刚刚从新泽西监狱获得假释出来不到24小时,这个扭曲又神通广大窃贼就已开始着手他的下一个计划。本着不伤害任何人、不向无辜的人伸手和不做蚀本生意的“三项原则”,他将策动一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缜密的赌场劫案。
丹尼精心挑选了11个身怀各种绝技的顶尖人物,包括一个出老千的高手(布莱德-彼特饰,Brad Pitt)、扒手大王(马特-戴蒙饰,Matt Damon)、破坏天才(唐-奇德尔饰,Don Cheadle)等。他们打算从特里-本尼迪克特(安迪-加西亚饰,Andy Garcia)在拉斯维加斯所拥有的三个赌场窃取1亿5千万美元。这个本尼迪克特恰巧与丹尼的前妻特斯(朱莉娅-罗伯茨饰,Julia Roberts)约会,他看起来高雅斯文,实际上是个非常残暴的企业家。
丹尼的“神偷小组”成员有:拉斯提-瑞安(Rusty Ryan,布莱德-彼特饰),他是欧森最信赖的人,负责整个计划的装备筹划;莱纳斯-考德威尔(Linus Caldwell,马特-戴蒙饰),他的手指异常敏捷,能从任何人的口袋里掏出钱包;巴舍-塔尔(Basher Tarr,唐-奇德尔饰),是一位操一副伦敦口音的军火专家;鲁本-蒂什科夫(埃利奥特-古尔德饰,Elliott Gould),他被拉斯维加斯的新主人扫出了旅馆,正准备找机会出出恶气;马洛伊兄弟----弗吉尔(凯西-阿弗莱克饰,Casey Affleck)和特克(斯科特-卡安饰,Scott Caan),是非常内行的汽车专家、驾驶高手和改装能手;弗兰克-卡顿(伯尼-麦克饰,Bernie Mac),是职业发牌手和监视者;索尔-布卢姆(卡尔-赖纳饰,Carl Reiner),一个自认为已退出这一行的诈骗犯;利文斯顿-德尔(埃迪-杰米森饰,Eddie Jemison),是这个小组的耳目,他游刃于法律的两面,使他成了一个侦察专家,能破掉最复杂的安全系统;还有袁(Yen,秦少泊饰,Shaobo Qin),是一个华人杂技演员,他独特的才能使他成了最好的多面手。至于行动的时间,就定在伦诺克斯-刘易斯(Lennox Lewis)和沃迪米尔-克利切科(Wladimir Klitschko)争夺重量级拳击冠军的那个夜晚。
是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只有丹尼自己明白。为了干这一票,他不得不以生命和与特斯重归于好的良机作冒险。但是如果一切都按照丹尼那复杂且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计划进行的话,他根本用不着在劫案和与特斯的和好之间作选择了。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本片的第一个版本是1959年摄制的,影片的制作是当时红透音乐界的弗兰克-西纳特拉(Frank Sinatra)和杰里-温特劳布(Jerry Weintraub)。在最初的那部影片中,人们看到的是弗兰克-西纳特拉、迪安-马丁(Dean Martin)、小萨米-戴维斯(Sammy Davis Jr.)、彼得-劳福德(Peter Lawford)和乔伊-毕晓普(Joey Bishop)等。
温特劳布与受人尊敬的剧作家特德-格里芬(Ted Griffin)进行了接触,探讨将这部曾经在美国词典中创造了“鼠党”(Rat Pack)一词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影片翻拍成巧妙的《十一罗汉》。虽然格里芬曾拍摄过《大逃亡》(“Great Escape”)、《七侠荡寇志》(“Magnificent Seven”)和《职业盗贼》(“Professionals”)这类影片,但是他并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第一个版本,因此对它也没有什么概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并不是那么的难以置信了,艺术合成方面与大萧条时候也不能同日而语了。那些东西都已经过时了,事情再也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所有的金钱都已经电子化了,甚至银行里也没有多少现金,只是在赌场还仍使用那种冰冷的现钞。
据格立芬讲,重新改编剧本的最大难度是让这11个主人公在故事的发展中都有所表现,他希望让每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再有就是清晰的定义每个人物,让这11个人个个都形象鲜明。
温特劳布后来带着格立芬完成的剧本找到了史蒂文·索德伯格,看过剧本的索德伯格热情洋溢,称自己已经等不及执导这部影片了:“可以说,剧本既让我兴奋,也有些害怕。兴奋是因为在剧本的描述下,这部娱乐片已经近乎完美,可以满足你想要的一切。害怕是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我以往的作品,而且我要尝试全新的风格,必须自己摸索。”《11罗汉》与索德伯格以前的影片截然不同,他认为《11罗汉》应该是一部精心构建、沉着而极富戏剧性的电影,于是他观看并研究了很多擅长视觉语言的影片,努力领会其中的表现方法。另外,索德伯格还从一部经典冒险片中获取了灵感:“《大白鲨》是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对我来说,拍摄这部《11罗汉》的唯一意图在于取悦观众,没有不适,没有遗憾,让你彻底的陶醉在影片里。”
除了影片的风格、基调和制作价值之外,演员的选择也是关键要素,索德伯格说:“我们必须确定合适的演员以及相应合适的角色,因为他们是一个团队,他们的友情是伪装不出来的。”而且影片的明星阵容如此庞大,合理的预算也成为棘手问题。
乔治·克鲁尼是第一位答应加盟本片的演员,作为与索德伯格携手成立Section Eight制片公司的合伙人,克鲁尼一直是索德伯格心中扮演丹尼的最佳人选,而且克鲁尼打算率先垂范,因为要组建这全明星阵容,每个演员的片酬都要有所降低。制片人温特劳布回忆说:“我作了40年制片人,从未降低过演员片酬,而且从未为了召集演员而让一个演员去动员其他演员。乔治第一个降低了自己的片酬,然后和史蒂文一起去说服其他演员。”
拉斯维加斯是影片重要的拍摄地,但按惯例来讲,赌场只有在午夜至凌晨6点才向影片摄制组开放,而《11罗汉》中赌场戏占了很大比重,苛刻的限制让索德伯格忧心忡忡。不过好在赌场方面很合作,甚至像Bellagio这样的大赌场都毫无限制。当然,这要归功于能量巨大的制片人温特劳布,他为影片在拉斯维加斯的拍摄筹集了数百万美元。
剧组在Bellagio赌场拍摄了将近5周,之所以选择在Bellagio拍摄主要赌场场景,是因为Bellagio是当地最漂亮、最奢华和最重要的赌场酒店,而且Bellagio的老板还是索德伯格的老友。然而即便如此,剧组最初开列的拍摄计划还是有很多被赌场工作人员否定,执行制片人不得不找到总裁,要求特殊批准。温特劳布说:“我们必须理解,我们的拍摄干扰了他们的营业。我们曾经将代客泊车的入口关闭了3、4天,这意味着包括贵宾在内的所有顾客必须自己泊车,我们还关闭了音乐喷泉、花园,甚至贵宾区。”
“真是太令人惊讶了,”索德伯格回忆道,“我们没有时间限制,而且曾经关闭赌场的一整片区域,工作人员甚至为了这部影片更换了音乐喷泉的配乐。作为交换,整部影片看上去都像是这家赌场和拉斯维加斯的宣传广告。”
格里芬也承认,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一个最大的挑战是让所有的11个角色都有戏,让他们在故事中既有趣,又体现出他们的现时存在。在这部电影中,除了朱莉娅和安迪以外还有11个家伙,他必须对每个配角的戏份安排得非常紧凑,以便让每一个角色都会给观众留下印象。影片象《十二金刚》(“The Dirty Dozen”),你可能记住其中的六七个角色,而其它却无印象,但每一个角色都是令人难忘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对这个神偷小组成员的戏份进行定位,并且不偏题。格里芬的剧本诙谐而又富有想像力,温特劳布也成功地让大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接下了这部片子。史蒂文读完剧本后爱不释手,主动说:“我要接拍此片,因为我也等着看它。”
本段精彩花絮
·为了出演《特伦鲍姆一家》,欧文·威尔逊和卢克·威尔逊放弃出演本片。
·布鲁斯·威利斯因拍片计划冲突而无缘本片。
·片中鲁本的住所位于加州的棕榈泉市,由建筑师昆西·琼斯(Quincy Jones)设计,华纳公司为了让它出现在片中,支付了20万美元的租金。
·出演1960年版《11罗汉》的Henry Silva和Angie Dickinson也出现在本片中。
·演员们在拍戏闲暇时也到赌桌上消遣,而且曾因赌资问题产生争执。
·除了丹尼·欧森之外,本片中其他人物的姓名都与1960年版不同。
·艾伦·阿金由于个人原因而拒绝出演本片。
·马特·达蒙在电梯键盘上按出"1138",这个数字是在暗指乔治·卢卡斯的第一部电影《五百年后》(THX 1138)。
·本片服装设计师杰弗里·科兰德(Jeffrey Kurland)在片中客串了一位给索尔·布鲁姆试衣服的裁缝。
·在拉斯蒂·瑞恩出现的画面中,几乎总在吃东西,据布拉德·皮特说,这是有意设计的,因为其他成员非常忙碌,根本无暇他顾,贪吃应该是拉斯蒂很鲜明的特点。
·丹尼·格洛弗曾是扮演弗兰克的人选,但他为出演《特伦鲍姆一家》而放弃本片。
·在影片预告片中,可以看到丹尼问假释官年薪多少的画面,但后来被从片中剪掉,因为导演曾请教真正的假释官,假释官称如果一个即将被假释的囚犯敢这么问,是不可能被假释的。
·在早期选角阶段,西德尼·波拉克曾是扮演鲁本的人选,沃伦·比蒂、迈克尔·道格拉斯和拉尔夫·费因斯都曾是扮演特里的人选。
·伊万·麦克格雷格曾是扮演巴舍尔的人选。
·乔恩·费儒曾拒绝创作本片剧本。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在片中客串了一名盗贼。
·本片是演员秦少波的处女作。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当团伙成员在鲁本家中讨论抢劫计划时,镜子中曾映出摄影机和摄影师。
·全部是百元面值美钞的1亿6千万美元应该重达1600公斤,即使11个人都来分担,每人也要背负14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