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赫本为扮中国人,双眼皮贴成单眼皮,这部美国片《龙种》细节真牛
好莱坞大电影厂、主流导演和当红明星携手打造的《龙种》,这是一部1944年上映的美国影片,以其独特视角和真实描绘,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画面。影片没有对中国人进行妖魔化处理,而是以中国味十足的场景、服装和故事,展现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傲骨,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中国百姓带来的巨大伤害。影片中,凯瑟琳·赫本饰演的小玉这一角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进步思想的代表,她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不惜将双眼皮贴成单眼皮,其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影片背景设定在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谭家作为当地一个大家族,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世同堂”概念,同时也揭示了其中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观念。小玉,作为谭家的儿媳和进步女青年,她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新思想的追求,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影片中,小玉作为第一位站出来表示愿意投身战争的人,展现了中国老百姓“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态度,而这一态度也是影片想要宣扬的主题。
《龙种》不仅在剧情和角色设置上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在细节还原上也做到了极致。剧组用了两年时间在加利福尼亚州搭建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村庄,高度还原的布景和演员们完完全全的中国味,使得整部影片显得真实而生动。影片中的标语、道具、群演的装扮等细节,都体现了制片方的用心。
影片中还包含了许多彩蛋,例如选用英文版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题曲,以及工人们拖着机器经过谭家所在村口的场景,暗示着淞沪会战的失败。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也加深了观众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理解。
关于《龙种》为何在1944年这样特殊的时间点出现,其背后的政治意图不言而喻。二战临近尾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寻求在远东地区找到合适的代理人,而蒋介石政府成为了目标之一。美国在战争期间对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支援,并培养了中国青年成为重要兵种,这一切都表明了美国希望中国赢,需要中国赢的战略考量。因此,《龙种》作为一部政治服务性质的电影,其政治意图隐藏在看似无辜的艺术作品背后,展现了好莱坞深邃的政治智慧。
《龙种》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也是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反映,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政治的交织,提醒我们在享受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要对背后的政治动机保持警惕。同时,我们也应从中学习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融入政治意图,以及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运用艺术手段传达特定信息。
❷ 有没有外国人拍的描写中国抗战的电影
龙种 Dragon Seed(1944)
宁静祥和的中国南方乡下小村庄,唐凌(沃尔特·休斯顿 Walter Huston饰)与家人一起幸福而忙碌的生活着。他的两个大儿子已经娶妻生子,最小的儿子(赫德·哈特菲尔德 Hurd Hatfield饰)仍怀揣着一腔热血。二儿子的妻子小玉(凯瑟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饰)是一位拥有反抗精神的妇女,通过阅读书籍,她得到了先进的知识和进步的思想。然而这一切都被日军的侵华战争打破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破败的家园,年轻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由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根据在中国长大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龙种》,荣获1945年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最佳摄影(黑白)提名。这部讲述中国人抗日故事的影片,由好莱坞影星出演中国农民,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