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战争电影排行前十名
俄罗斯战争电影排行前十名如下:
1、《白色虎式》:带有灵异色彩的战争电影,拍摄手法也相对意识流,是当代俄罗斯导演对卫国战争、以及民族关系的解构。
2、《斯大林格勒》:电影聚焦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个小队,他们在建筑内发现一名19岁少女,由于眷恋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战火,至此,五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残酷的战争中相濡以沫,爱情也在他们当中产生。
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性视角的战争电影,如果说战争是毁灭人性,那么电影中以丽达为首的女兵则是唤醒人性,控诉战争的佐证。导演是以她们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爱与恨等在述说这场战争,也是在还原这场战争的残酷与真实。
4、《女狙击手》:这是一部俄罗斯与乌克兰合拍的电影。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这位狙杀309名德军,36名德军狙击手的乌克兰女英雄,被两国电影人合力搬上银幕。
5、《潘菲洛夫28勇士》:以莫斯科保卫战时期著名的英模群体“潘菲洛夫28勇士”为题材的作品。
6、《猎杀T34》:演义类型的战争片,电影翻拍自1965年前苏联电影《鬼战车T-34》,单纯过瘾。电影知名度很高,也被引进国内。
7、《勒热夫战役》:前不久风靡一时的俄罗斯战争片《天空》的导演伊戈尔·科皮洛夫成名作,该片当年也是颇有争议,看剧情就知道了。
8、《最后的前线》:又一部莫斯科保卫战为题材的作品,与上边《勒热夫战役》的观念完全相反,这是一部俄罗斯人拍摄的苏式主旋律电影,倾向偏左,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俄国观众的杂糅口味。
9、《红色幽灵》:纪念卫国战争75周年的主旋律电影,俄罗斯游击队的故事。
10、《天空》:片单里唯一一部当代战争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故事有些常规了,但战斗场面不错。
B. 俄罗斯影片推荐
俄罗斯影片有《烈日灼人》、《兄弟》、《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俄罗斯方舟》、《回归》、《守夜人》、《孤独之岛》、《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上帝难为》、《邮差的白夜》。
1、《烈日灼人》
《烈日灼人》由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影片讲述了这位革命家在乡下的田园生活,他和他的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慵懒的夏天,远离了那个时期可怕的战争。
C. 俄罗斯经典电影
俄罗斯经典电影如下:
1.《伊凡的童年》(1962)
《太阳灼人》中的事件发生在193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整个国家都在庆祝飞艇建造计划的周年纪念日,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破了一位功勋军官平静的生活。
这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俄语电影。电影制作者断言,这部电影不是谴责性的,而是沉浸在苏联人民生活方式的高级戏剧中。历史、爱情、悲剧、激情、怀旧、阶级仇恨——在《被太阳灼伤》中有大量的高戏剧。
D. 俄罗斯二战经典电影推荐
最后的前线,斯大林格勒,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 T,,34坦克
E. 好看的俄罗斯战争电影有哪些
按照影片里的时间线来推荐:
二战之前:
1、经典之作《战争与和平》,动用了10万人实景拍摄,场面十分宏大;
2、19年的俄罗斯电影《救国同盟》,反应的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次武装革命——十二月党人起义。
3、《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讲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被沙俄推举为领导人的高尔察克生平。
二战经典战役:
1、经典之作,《解放》系列,一共5部。讲述了二战时苏联从被入侵到抵抗再到反攻柏林的战争历史,算是完整记录了二战中的苏德之战。
2、《斯大林格勒》,是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坚守巴普洛夫大楼的英勇事迹为原型拍摄的作品。
3、《决战要塞》,讲述的是苏军坚守布列斯特要塞的战役,那句著名的话:“将军,现在您知道一俄里是多远了吧?”就出自其中。
4、《潘菲洛夫28勇士》,讲述的是一对在莫斯科郊外阻击德军的英雄事迹。
人物篇:
1、《女狙击手》,讲述的是苏联传奇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的传奇故事,背景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柳德米拉是苏联的王牌狙击手,狙杀战绩为309人,是名副其实的王牌。
2、《安娜的战争》,通过讲述安娜的人生反应苏德战争。
艺术改编加工篇:
1、《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由同名小说改编,是和西方《西线无战事》齐名的存在,都是从小人物所经历的一个无损大局的小事件来反映战争的故事。
2、《烈火战歌》,讲述了二战期间,几个好朋友之间友情爱情在战争中所经历的考验,堪称苏联版的《珍珠港》。
现代篇:
1、《炼狱》算是冷门的经典,讲述的是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几个普通士兵的经历,以惨烈的场景反应战争的残酷。
2、《穿越火线》,讲述的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期间发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爆发的战争,通过一个寻找孩子的母亲视角讲述了战争的历程。
以上就是其中一部分值得一看的俄罗斯战争电影,望采纳。
F. 俄罗斯战争片排行电影前十名是什么
1、《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015年由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皮欧特·费奥多罗夫、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索菲亚·列别杰娃等人主演的战争剧情片。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
影片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
该片取材于苏联女英雄、神枪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讲述了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战争爆发后中断学业,参军奔赴前线,并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书写了二战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故事。
G. 有没有关于俄罗斯挖土党的电影
《我们来自未来》,俄罗斯战争片,内容简介:圣彼得堡的4个小混混,靠挖掘贩卖卫国战争七文物为生,一次他们挖出了一个废弃的野战工事隐蔽部,里面有几具苏军士兵的遗骨,和一些文物,其中一具遗骨上还有一个带红十字的急救包。但后边发生的事谁也没料到,他们在一条神秘的湖里游泳时,回到了战火纷飞的1942年,回到了被包围的列宁格勒...,他们亲身体会了英雄的先辈们,也是在他们这样花一样的年纪里,出生入死,为了保卫祖国而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他们还共同喜欢上了一位漂亮的女军医,其中的一个年青人还与女军医相爱。影片在最后决战的时候女军医带着伤病员进了一个野战工事隐蔽部,在与她相爱的年轻人的呼叫声中,隐蔽部还是被炮弹击中了。隐蔽所里面的人就是他们挖出的那些遗骨。敌人被击退了,四个年轻人终于又通过那条神秘的湖,回到了现代社会,但是他们都变了,不再玩世不恭,理解了什么是爱国心,还有如何尊重历史。
H. 看看俄罗斯世界的电影五百字
俄国1908年始有电影,第一批艺术片出现于1916年,1919年列宁签署电影国有化法令,这是苏联电影事业的开端。
国内战争年代占据苏联银幕中心的是新闻纪录片,主要反映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工农群众的业绩。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电影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拍摄反映革命历史和苏联现实的新影片。1925年,谢.米.爱森斯坦(1898~1948)导演了无声影片《战舰波将金》,歌颂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电影历史上首次采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被称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优秀影片有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母亲》、《土地》等。 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的转折点,苏联的一批作家开始创作电影剧本,作曲家开始为电影谱曲,戏剧演员转而从影。20年代电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辑、节奏和群众场面上,30年代则转向剧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运用语言、音乐、歌唱、音响等表现手法。苏联第一批有声影片中较好的有《迎展计划》和首次搬上银幕的古典戏剧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根据富尔曼诺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夏伯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继该影片后出现了一系列较好的革命历史影片,有《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肖尔斯》、《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宁的形象连续出现在银幕上,这是苏联电影艺术的一项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和《带枪的人》等。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苏联电影在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趋于多样化。有描写历史活动家的大型史诗影片《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政治委员》、《灿烂的生活》等。此外,还拍摄了一些动画片、喜剧片、纪录片和科普片。 卫国战争年代用以鼓舞战斗士气的电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间共拍摄了489部新闻纪录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娅》等。战争年代还创造了文献纪录电影形式,纪录下了从德国法西斯入侵到他们彻底失败的许多重大事件。这类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战后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卫军》、《易北河会师》、《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反映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回顾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传记片在战后的苏联电影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尔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战前苏联已有彩色片,战后进一步提高了色彩技术,并在完善立体声、环幕电影和全景电影技术方面取得进展,1955年苏联拍摄了第一批宽银幕影片,立体影片。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拍摄了不少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的思想艺术倾向几经变化。50年代着重表现下级官兵的战壕生活;战争中人们的悲剧性命运和表现战时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导演的《士兵之歌》,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自导自演的《一个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导演的《雁南飞》等。60年代以后逐渐转向表现苏联官兵的英雄行为,并把激烈的战斗和前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影片着力表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关键时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这也是70年代战争题材的影片的鲜明特性之一。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血》等。70年代战争片的另一特征是展现战争全景,对反法西斯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的概述。奥泽罗夫导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诗片,它从苏、德两军统帅写到普通战士、从苏军开始反攻写到德军全军覆灭,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性故事片。类似的影片还有《围困》(原着恰科夫斯基、导演叶尔绍夫)。80年代初问世的战争片,如《胜利》、《岸》(原着邦达列夫,导演阿洛夫、纳乌莫夫)具有更加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把过去的战争同当代苏联的对外政策联系起来,涉及到诸如战争与和平、东西方缓和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另外,根据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导演邦达尔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现当代生活的影片题材广阔、形式多样,道德题材影片有《湖畔》、《热爱人》、《红莓》、《稻草人》、《怀恋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红莓》展现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做人却遭黑社会杀害的经历,在苏联评论界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编自导的影片《有这样一个青年》获全苏电影节嘉奖和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生产题材的影片有《最热的一个月》、《奖金》等。
苏联的电影工作者注重将国内外的文学名著搬上银幕。苏联银幕上的文学名著优秀影片有科静采夫导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凯维奇导演的《奥赛罗》、罗沙里导演的《苦难的历程》、谢.阿.格拉西莫夫导演的《静静的顿河》、扎希尔导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亚.培利耶夫导演的《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库利让诺夫导演的《罪与罚》等。
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宽了文化限制,电影界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⑴出现反对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摄制、坚吉兹.阿布拉泽导演的影片《忏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电视纪录片《再揭露》。⑵重新审查过去发行的影片。苏联影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近20年来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导演的《垂死挣扎》等影片。在赫鲁晓夫时期曾轰动一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映。1971年摄制的影片《途中考验》(根据尤.格尔曼的小说《“祝贺新年”行动》改编,阿.格尔曼导演),1986年开禁。同时,苏联政府以个别情节“严重失实”为由,把《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其他9部电影列为禁片,不得在影院、电视台播映。⑶放宽进口电影的标准,过去被严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苏联导演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乡愁》和《牺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开禁了许多影片外,随着国家对电影监控的取消,出产影片数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绘社会的阴暗面并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这类影片有《克莱采奏鸣曲》(1987,施维策尔导演),《小维拉》(1988, B.B.皮丘尔导演),《仆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导演),《衰弱综合症》(1989,穆拉托娃导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维约夫导演)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产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维奇内导演),《太阳灼人》(1994,米哈尔科夫导演),《高加索的俘虏》(1996,C.博德罗夫导演)。
苏联有电影从业人员30万人,电影制片厂39个,其中拍摄故事片的制片厂19个。苏联设有国家电影委员会,负责领导电影事业。1965年成立的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是电影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联合组织。苏联从1958年起以举办全苏电影节的形式展映所有制片厂的影片。 苏联电影从《战舰波将金》开始登上国际影坛,30年代以后经常参加戛纳、卡洛维伐利、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苏联电影在134个国家上映,在世界影坛上享有盛誉。从1959年开始隔年举行一次莫斯科电影节,放映来自五六十个国家的几百部影片。80年代,苏联每年摄制故事片约150部,电视片约100多部,科普片约1000多部,动画片约130部。
俄罗斯的电影产业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高尔基儿童与青年中心电影制片厂”、“联盟木偶电影制片厂”、“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在圣彼得堡的有“列宁电影制片厂”、“文献和科普电影制片厂”、在叶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电影制片厂。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了困境。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10多年间,俄罗斯电影业发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摄430部电影,而1996年产量仅为26部。近年来影片产量有所回升。进口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占据着俄罗斯的市场。以1995年为例,俄罗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国电影就占了111部。
近几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植,通过了《电影法》,为发展“民族电影”铺平了道路。从政府组织机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撤销了主管电影的电影委员会,电影归文化部管理;政府设专项电影基金;制片厂设备得到更新;电影院逐步改建,采用最新的放映设备;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改为一年一次,并且由政府拨款资助。俄罗斯电影正在逐渐走出困境。
近两年最新拍摄的《战争》、《小狗与流浪儿》、《他妻子的日记》、《布谷鸟》、《情人》、《致艾丽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发展水准,反映俄罗斯现代社会和民俗风情。
《西伯利亚理发师》以1885~1905年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婉美丽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罗斯各界观众的喜爱。该片导演尼.米哈尔科夫拍摄的《太阳灼人》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谢尔盖.索洛维约夫(1944~)1968年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过后一百天》(1973年,获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救生员》(1979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温柔年华》(2001年)以苏联解体前后15年的生活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种种际遇。
近年来,俄罗斯私营电影公司发展迅速,私人资本投资于电影业,完全进行商业化运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罗曼诺夫王朝》(1997年,潘菲罗夫导演)、《小偷》(1997年,巴维尔.朱赫莱导演)、《聋者之国》(1998年,瓦.塔达洛夫斯基导演)、《伏罗希洛夫的枪手》(1999年,斯.加沃罗辛导演)、《宝马》(2003年,彼.布斯洛夫导演)等。
动作片的数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达尼拉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圣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职业杀手,故事在俄美两国展开,以当代为背景。这是俄罗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动作片模式拍摄的电影。
阿.罗果什金从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中,连续拍了三部以俄罗斯民俗为背景的喜剧片──《民族狩猎的特点》(1995年)、《民族捕鱼的特点》(1998年)、《冬日民族狩猎的特征》(2000年)。
2003年,俄罗斯年轻导演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导演处女作《回归》夺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回归》描写的是一对兄弟如何面对1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突然归来的故事。这部影片的获奖对俄罗斯电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40年来俄罗斯电影首次获此殊荣。此前,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伊万的童年》和尼.米哈尔科夫的《库伦》分别于1962年和1991年赢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近年来,战争题材的影片不仅把镜头对准50年前的那场大战,譬如阿.罗果什金的《布谷鸟》(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语言不通,最后却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罗果什金导演)、《战争》(2002年,阿.巴兰巴诺夫导演)以最近的车臣战争为背景,直接反映了内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幸。
历史题材的《小牛犊》(2001年,亚.索库洛夫导演)描述列宁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对列宁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故事片《寡头》(2002年,巴.鲁金导演)反映俄罗斯近20年暴富起来的人及其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情况的改善,俄罗斯电影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电影业正在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