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凡達2:水之道,非常「水」的拍攝揭秘-技術向
阿凡達:水之道的挑戰與進步
阿凡達:水之道的主要攝影於2017年9月25日開始,主要場景回歸海洋,水是核心,他們最先拍的就是非實景拍攝部分-也就是水下模擬鏡頭。如果以現代的攝影技術來看,水下鏡頭平淡無奇,但如果這是卡梅隆的水下鏡頭,那這buff可以疊出天際,因為卡梅隆要在水下進行大規模的潛水電影拍攝。在阿凡達所有系列中,這一部的含水量最高,全片約60%都是水景,3的含水量約30%,4和5約15%。以上數據源於卡梅隆和專業自由潛水教練Kirk Krack的談話,也正是這個教練在潛水方面的指導讓卡梅隆實現了全員自由潛水式拍攝。
阿凡達:水之道的挑戰與進步
在水下實拍,就不得不面對潛水危險、拍攝成本、拍攝周期以及各種問題。卡梅隆要演員在水底真實地動作,即那種在水中受阻的粘稠感下,自然而然的動作。而在乾燥環境下,沒人能模擬出水下絕對自然的自然動作。卡梅隆請來攝像技術大師Pawel Achtel開發了一台3D水下攝影機-DeepX 3D,搭配使用 Nikonos 潛水鏡頭,無需外殼即可在水下使用,告別失真。他要真的在水下進行3D+動作捕捉拍攝,這需要解決演員要全身包裹捕捉服裝,上面分布著密密麻麻的追蹤標記,但環境光在水箱的折射會一直干擾動作捕捉攝像機對追蹤標記的識別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劇組最後購置了一批白色塑料球,完全覆蓋了90萬加侖水箱的水面,最大程度消除了水下環境光的干擾。演員一般在普通的水下表演中可以穿戴水肺或其他潛水裝備,但這么一來水下呼吸勢必會產生大量氣泡+呼吸設備噪音,無論對視覺捕捉或聲音錄制都會造成巨大幹擾。關於這個問題沒有技術解決方法,只有人肉解決方案-全員練習潛水,無氧設備那種。卡梅隆重金聘請了世界自由潛水冠軍和水下體操運動員對演員進行高強度潛水訓練,最直觀的結果是:每個相關演員均獲得了潛水認證,凱特·溫斯萊特居然做到了水下憋氣7分14秒!正是在消滅了這些干擾因素之後,維塔數碼工作室利用技術手段把水下捕捉到的演員活動真實數據同步到CGI版的納威人身上,也就是觀眾最終看到的角色。
阿凡達:水之道的挑戰與進步
從2017 年開始,在持續 18 個月的拍攝中,阿凡達劇組演員和工作人員進行了250,000+ 次潛水。維塔數碼,做特效他們是認真的。觀眾看到的絕大部分水都是假的,由電腦生成;但觀眾看到的一切水中互動效果都是真的,採集自水底獲取的真實模擬數據。首先,Weta Digital並沒有使用行業現有的CG物理設定,一切數據都是全新的、一手資料。為了模擬真實的海洋、流體、剛體的物理效果,他們錄制了上百小時的素材:如海風在水面產生的漣漪效果、海浪沖擊岩石的過程、海草在水中的擺動,更變態的是他們還請過一位籃球運動員,錄制在水下扣籃的動作以便研究「水流對卷發擺動產生的影響」。基於這些一手研究素材,維塔數碼開辟出了一條「讓物體看起來更具濕潤感(符合現實世界的那種濕潤)」的方法,還提交了相關專利,名字叫做「Methods of generating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a collision between an object and a fluid」關於剛體與流體碰撞效果的視覺呈現方法。
阿凡達:水之道的挑戰與進步
為了達到前所未有的逼真效果,僅僅這一幕Weta Digita花了整整兩周來模擬海水的運動,這僅僅是拍攝過程中的數據模擬還不是後期渲染。順帶一提,整部片子前前後後全部素材、數據、成片的數據總量約為18.5PB(1PB=1024TB=1,048,576GB,一共約1940萬G的數據),而阿凡達1的數據總量僅有1PB。先更這么多,回頭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