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部影片是歐洲古代篇 你們可以剝奪我們的生命但不可以剝奪我們的自由 .. 為自由而戰
《勇敢的心》 (brave heart)
劇情:
威廉·華萊士的父親馬索·華萊士為了蘇格蘭的自由獻出了生命。幼小的他開始在叔叔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光陰似箭,當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美麗的蘇格蘭正被英軍的鐵蹄踐踏,蘇格蘭人民在流血。為了拯救家園,華萊士率蘇格蘭人抵抗英軍的入侵,他們奮戰數年,將自由的種子撒向了蘇格蘭大地。然而英雄的結局終究是悲劇,華萊士終於在愛丁堡被英軍逮捕。在他那聲「自由」的高呼中,大刀落了下去,他手中緊攥的絲巾亦飄然落下。英雄走了,他用死亡喚醒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勝利的希望。最終,蘇格蘭人贏得了自由,最來之不易的自由。
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本片導演及男主角威廉姆·華萊士扮演者
梅爾·吉布森1956年1月3日生於紐約,吉卜森從小就對電影產生了巨大濃厚的興趣。 1968年隨家人移居澳大利亞,並且在悉尼學習專業表演技術。
1977年,他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夏之城》(《Smmer City》1977)。令他一舉成名的是著名導演喬治·米勒的科幻片《瘋狂至極》(《Mad Max》1979),他還主演了米勒導演的另一部影片《Tim》(1979),隨後主演了《瘋狂至極》的續集《公路戰士》(《The Road Warrior》1981)以及《瘋狂至極》的第三集(《Mad Max Beyond Thunderdown》1985)。
1980年他與羅碧·摩爾結婚,現在已有六個孩子。
1984年他來到好萊塢,拍攝了一些影片象《河》(《The River》1984)、《獎金》(《The Pointy》1984),但都反應平平。這些影片並不適合他,直到1987年他開始主演《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飾演影片中幽默詼諧、勇敢堅強、堅持正義,與邪惡勢力頑強斗爭的警探里格斯。這一角色是成熟的吉卜森的出色奉獻,從此他做為一個完美的動作明星向好萊塢的巨星地位邁進。 《致命武器》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第二第三集也隨即推出。吉卜森也因此取得了巨大聲譽,他創辦了他自己的製片公司ICON Rrcctions。在拍攝三部《致命武器》的同時,他還參加拍攝了不少的影片。如《德奎拉日出》(《Tequila Sunrise》)。這其中屬於他的製片公司出品的就有《哈姆雷特》(《Hamlet》1990)和《永遠年輕》(《Forever Young》1992)。
1989和1992年吉布森繼續主演了《致命武器》的兩部續集。1995年他嘗試導演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勇敢的心》,大獲成功。1996年主演的《贖金風暴》,1997年與朱麗婭·羅伯茨合演的《陰謀理論》也都獲得不錯的票房。
在主演了大量影片,並作過製片人之後,吉卜森開始准備做一個導演。「演而優則導」在影視界很常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凱文·科斯特納,朱迪·福斯特都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吉卜森對此已是早有準備,作為演員他有豐富的表演經驗,作為製片人他也熟悉後台幕後工作,而且與三個著名導演的緊密合作,互相切磋也使他對導演的工作相當熟悉了解,他再從事導演工作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事半功倍。1993年他執導了影片《無臉人》(《The Man Without Face》),講述了一個古代傳奇故事,並且親自主演;1994年他又還主演了影片《賭俠馬華利》(《MAVERICK》)飾演了一個西部槍手,賭徒的形象。在積累了大量經驗後,吉卜森投入全部精力製作、導演並主演《勇敢的心》。這是一部充滿了激情、政治、浪漫、道德的古裝史詩巨片,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都是一個空前的挑戰和考驗。吉卜森表現出非凡的能力,成功地推出了這樣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影片,他當之無愧被稱為世界巨星。 1998年他與李連傑在《致命武器4》中合作。2000年,被稱作「美國的勇敢的心」的《愛國者》正在放映中。dd還沒有看,聽說爭議多多,可能很快就會看到。
1991年和1990年兩度被People雜志選為世界最瀟灑人士前50 名之一,1996年梅爾·吉布森被美國《人物》雜志評為全球最美的50人之一,1997年被英國《帝國》雜志評出的史上最優秀的一百名演員中名列第十二位。他目前的身價超過2000萬美元。
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伊莎貝拉王妃的扮演者
蘇菲·瑪索身高173cm。 她1966年11月1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個卡車司機。
13歲時,她的清純和美貌被星探發現,出演了青春片《BoumLa》(1980)。 此片非常成功,蘇菲·瑪索也由此踏上表演的不歸路。 1983年蘇菲憑《Boum,La 2》(1982)獲得凱撒獎。dd只看過她的《芳芳》(《Fanfan》1993),一部有趣的電影。比較近的是在去年的《007-末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1999)。
帕特里克·麥克古漢(Patrick Macgoohan)——英王長腳的扮演者
帕特里克·麥克古漢,1928年3月19日生於紐約,身高189cm。 已屆70的他曾在60多部電影電視中演出,並且導演,製片了多部作品。 曾獲得艾美獎。
由於在《勇敢的心》中出色表現,他被認為是演壞老頭的最佳人選。
安格斯·麥克法金(Angus MacFadyen)——羅勃特·布魯斯的扮演者
安格斯·麥克法金也是蘇格蘭人,從影前曾在一個馬戲團當小丑。《勇敢的心》使他名聲漸長,1996到1998年間,多部電影電視邀他加盟。
凱瑟琳·麥可美克(Catherine McCormack)——美倫的扮演者
凱瑟琳·麥可美克是蘇格蘭人,1972年出生。 她是一位影壇新秀,《勇敢的心》是她第三部影片。
附:歷史上的人物
威廉·華萊士(1272-1304)
威廉·華萊士1272年出生在蘇格蘭帕瑟林教區的艾德斯列,父親是蘇格蘭高等貴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僕。華萊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據說他懂拉丁文和法語,而這些可能是他當牧師的叔父教給他的。他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關於他的情況多見諸於一些傳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現存不多。
當時的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爾橫征暴斂,很失民心,全國各地都有暴動事件發生。巴里奧爾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向英王愛德華一世求助,將君權雙手奉送。愛德華一世接管蘇格蘭後,以殘暴高壓的手段控治局勢,製造了數起大屠殺,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貴族,農民都拿起武器,與英格蘭人作戰。在這種局勢下,長大成人的華萊士,在拉納克附近領導了一支隊伍發動起義。1297年左右,他與美倫·布瑞德福特結婚。同年五月,在英軍的一次報復行動中,美倫被當地執政官 威廉·哈澤里克殺害。不久,華萊士設計攻佔拉納克,俘虜了哈澤里克並親手將其處決。與影片不同的是,此時,華萊士已經發動起義了,英格蘭人殺死美倫正是出於對華萊士起義叛亂的報復。
當華萊士帶領隊伍反抗英軍之時,另一支抗起義也在同時爆發了,那就是安德魯·穆拉領導的起義。後來,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安德魯·穆拉更是成為華萊士的左膀右臂。英王愛德華一世為穩固統治,對蘇格蘭採取了高壓政策,橫征暴斂,卻最終導致了蘇格蘭人的反抗。這些起義的興起不僅帶動起了普通的蘇格蘭人民,後來也受到了蘇格蘭貴族們的支持,他們也想早日擺脫英格蘭的壓迫,因此他們拉攏蘇格蘭義軍,以貴族為核心的蘇格蘭抗英聯盟組成了。由於華萊士屢戰屢勝,威名日盛,貴族們也紛紛對華萊士表示支持,包括羅勃特·布魯斯,詹姆斯·斯特沃特,詹姆斯·道格拉斯等。
然而好景不長,1297年7月,蘇格蘭貴族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蘭人投降,聯盟從此解體,華萊士和安德魯·穆拉兩人開始掌控已經四分五裂的義軍,並且最終將他們歸攏成為一支獨立的抗英大軍。
華萊士和他的起義軍已逐漸引起愛德華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了一支大軍前來剿滅。華萊士和穆里則加緊訓練和整編隊伍,准備迎戰。9月,雙方在斯特林相遇, 英軍在渡過一座大橋時中伏,被人數少他們數倍但英勇無比的蘇格蘭起義軍圍攻並全殲。此戰使華萊士名聲大震。但安德魯·穆里在此戰役中傷重不治而死,華萊士失去了一位無法替代的好夥伴,從此他只得獨自擔任起領導義軍的重任。10月,華萊士乘勝攻克了英格蘭北部重鎮德漢姆,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無力防守,因此11月退回蘇格蘭。
華萊士的所作所為再次被搖擺不定蘇格蘭貴族所關注,1298年5月,華萊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勛為騎士,並被任命為蘇格蘭護國大將軍,領導整個蘇格蘭爭取自由的大業。 遭到失敗的愛德華一世暴怒,動用全國兵力,親率大軍前來討伐。威廉·華萊士定下兩個策略:
1.堅壁清野--將英軍可能路過之處的居民,牲畜,糧食全部轉移,不給英格蘭人留下任何可以補給之物。
2.訓練士兵使用「槍陣」,即以若干長槍兵為一組,背靠背站立,槍尖朝外,形成一個攻擊和防禦力都倍增的作戰單位,大體上象刺蝟一樣。
盡管華萊士雄心勃勃要為蘇格蘭的自由而戰,但英軍的隊伍畢竟遠比他們強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蘭克林之戰中,蘇格蘭義軍全軍覆沒,華萊士隻身逃了出來。
在此之後直到他1304年被俘的6年裡,華萊士的行蹤在史料上很少被提及,有傳說他在英格蘭北部組織了一些游擊戰斗,專門襲擊騷擾英軍部隊,尤其是派往蘇格蘭的補給部隊。也有說法他曾到歐洲大陸的挪威、法國、甚至羅馬教皇那裡尋找援助,從菲利浦四世發往羅馬的一封提到華萊士的信來推斷,華萊士1300年左右的確到過羅馬。華萊士的行動更深地激怒了英王愛德華一世,他頒下嚴令,許以重賞,定要捉拿 威廉·華萊士歸案,死活不限。然而,在眾多愛國的蘇格蘭人民的幫助和保護下,華萊士數次化險為夷,英王始終未能得逞。
1304年8月3日, 華萊士信任的夥伴,他的同胞——約翰·曼提斯出賣了他。華萊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 隨即押往倫敦。作為獎賞,曼提斯被任命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而在倫敦,經過一場形式上的審判後,華萊士被指叛國及謀殺拉納克執政官哈澤里克,判處死刑,而且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當時英格蘭當政者將華萊士宣傳成為一個殘忍、罪惡、濫殺無辜的十惡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1304年8月23日,如你在電影中所見,他服刑當天,人們不斷向他身上拋扔腐臭的食品,並且高呼絞死他。
在西敏寺廣場,華萊士被迫頭戴荊棘冠,站在一個檯子上,接受由愛得華任命的審判小組的審判。
在遭受了繩勒、刀割、火燒等酷刑後,威廉·華萊士被斬首,身子被肢解為四塊, 分別送往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方,頭顱則被懸掛在倫敦橋上,以警告人民不要反抗。然而英王愛德華一世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蘇格蘭人民在威廉·華萊士無畏精神的激勵下,浴血奮戰,誓把英格蘭人趕出自己的國土。最終,他們贏得了自由。
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在蘇格蘭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華萊士的紀念碑,其中一座在愛丁堡,位於城堡入口的一側(另一側是羅勃特·布魯斯);一座在蘭納克教區教堂門前;而最著名的是在斯特林的國立華萊士紀念碑。 威廉·華萊士永遠活在蘇格蘭人民的心中。
華萊士的一生追尋自由,並且至死不渝,死時年僅32歲。雖然我們找不到資料來證明,英雄在臨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華萊士最喜愛的詩卻流傳至今。
Freedom is best,
I tell thee true,
of all things to be won.
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my son.
羅勃特·布魯斯(1274-1329)
羅勃特·布魯斯生於1274年7月11日,他是蘇格蘭國內最強大,最富有的貴族布魯斯家族的長子。他的父親是諾曼底人,母親則來自於蘇格蘭最古老的貴族——塞提克家族。有著蘇格蘭王族血統的他,從小接收良好的教育,通曉多國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蓋爾語等;他武藝高強,是當時歐洲使用戰斧的第一高手。
蘇格蘭國王巴里奧爾投降英格蘭後,與蘇格蘭其他貴族一樣,羅勃特不甘於接受異族的統治,帶領他屬下的騎士和農民們起來反抗。當時威廉·華萊士與安德魯·穆里主要在蘇格蘭中部作戰,羅勃特則在蘇格蘭西南部牽制英軍。斯特林大捷後,羅勃特主持了對華萊士授勛的儀式。
1298年, 法爾科克戰役後,起義軍戰敗,威廉失蹤。羅勃特·布魯斯與他的堂兄,瑞得家族的康米共同擔任「護國大將軍」。然而,布魯斯與康米之間關系並不是很好,甚至可說是矛盾重重。1300年,布魯斯辭去此職,原因不明。
1302年,布魯斯忽然放棄抵抗,向英王愛德華一世稱臣。史學家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想保留自己的權力,土地和財富——正如同電影中他父親教他的那樣;另一種認為他是詐降以獲得喘息的機會,等待時機成熟再東山再起。 也許後一種可能性較大些, 因為後來他的確又重新加入了反抗軍的行列。
1304年,布魯斯與蘭伯頓大主教結成秘密聯盟,共同對付英格蘭人。蘭伯頓大主教是羅馬教庭派來幫助蘇格蘭人團結一致,一起結束英格蘭人的暴虐統治的——因為羅馬方面不希望英格蘭或某一個國家過於強大他們要保持歐洲地區的均勢。華萊士被害後,布魯斯認為應該盡棄前嫌團結所有的反抗力量,因此他希望老對頭康米也能加入這個聯盟。1306年初,布魯斯與康米在倫敦達成協議:若康米加入聯盟,幫助布魯斯趕走英格蘭人,事成後,康米可以分到最好的土地。遺憾的是,康米立刻將一切報告給愛德華一世,結果布魯斯的從人全部被俘,布魯斯卻幸運地逃離倫敦。
布魯斯恨極康米,但他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派人邀請康米來德姆伏里斯的格林福萊爾教堂面談。康米雖心懷鬼胎,但還是如約前來。見面之後,康米知道陰謀敗露,與布魯斯的人展開激烈搏鬥,結果康米的叔父被布魯斯的內兄殺死,康米則被布魯斯生擒,最後,布魯斯在祭壇上將康米的人頭割下,寄給了英王愛德華一世。康米死後,蘇格蘭貴族紛紛歸附布魯斯。1306年5月25日, 布魯斯在斯高被推選為蘇格蘭國王。英王被徹底激怒了,他囚禁了威沙特主教和蘭伯頓主教,並在美斯文大敗新國王羅勃特·布魯斯。布魯斯單槍匹馬逃往羅德島,一路上幾次逃過追兵,但他的妻子、女兒、姐妹全部被俘,弟弟尼基爾被殺頭。
1307年,布魯斯從羅德島歸來,重建部隊,准備繼續戰斗。這時,他的另兩位兄弟托馬斯和亞歷山大也已被處決。
1307年5月,愛德華一世病死,新王愛德華二世懦弱無能,布魯斯乘機發動攻勢,從英格蘭人手中奪回不少土地,但英格蘭人口眾多,國力強盛,盡管國王無能,但也並不容易被完全擊敗。
雙方的戰爭持續了許多年,從愛德華二世打到愛德華三世。最後在羅馬教庭的協調下,1328年三月,蘇格蘭和英格蘭終於簽訂了愛丁堡協議,愛德華三世正式承認羅勃特·布魯斯的國王身份,並將所有英格蘭軍隊撤出蘇格蘭。
布魯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君主,開明而且公正,享有極高的威望。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飽受戰火摧殘的蘇格蘭南部重建和修復了許多著名的修道院。
不幸的是,沒過多久,布魯斯患上了皮膚病,有可能是麻瘋病。布魯斯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在祭壇上殺死康米的懲罰, 他自知命不久矣, 要求死後將他的心臟帶到聖城耶路撒冷。因此,當1329年布魯斯病逝後,他的身體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蘇格蘭歷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裝在一個小箱子里, 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勛爵保管。 道格拉斯帶著這小箱子參加了後來的十字軍東征, 戰敗身亡,「布魯斯之心」被送回蘇格蘭, 葬在布魯斯心愛的美羅斯修道院。
與華萊士一樣,蘇格蘭人民同樣愛戴和懷念羅勃特·布魯斯,因為他經歷和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失敗,最終領導蘇格蘭人民贏得了他們渴望的——自由。
愛德華一世(1239-1307)
愛德華一世,1272-1307年在位。與每一位強大的征服者一樣,在絕大多數英格蘭人心目中,他是一位偉大的君主。因他能征善戰,為英格蘭掠奪了許多土地和財富。在愛德華一世統治的時期,英格蘭無疑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然而,蘇格蘭、威爾士等曾飽受愛德華一世侵略和蹂躪的國家的人們卻對其抱有很深的恨意。猶太人也不喜歡他,因愛德華一世曾下令驅逐國內所有猶太人。
愛德華一世長得相當英俊, 而且身材高大, 有一雙極長的腿, 因此有一個外號「長腳」。 他年輕的時侯與卡斯泰爾家族的艾琳娜結婚,他們非常恩愛。艾琳娜於1290年在威爾士去世,在她的遺體運回倫敦的路上,愛德華一世在每一個驛站都樹立了一個十字架。至今,倫敦還保留著一部分這種十字架,叫做「王後十字架」。
愛人死後,愛德華一世始終沒有再娶,但他的性格卻日趨暴戾和殘忍,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動輒打罵。盡管如此,愛德華一世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治國者、統帥,他完善了英格蘭的法律,並且發展了議會制,增強了君主制度的民主程度。他還在各地發動戰爭,從英倫三島上的蘇格蘭、威爾士,到歐洲大陸上的法蘭西,他的野心的確不小。
愛德華一世擊敗了威爾士的末代君主李威林, 並順利奪得他的王國;然而在蘇格蘭愛德華一世就沒這么幸運了,他遭到頑強的抵抗,直到死為止,也未能達到完全控制蘇格蘭的目標。由於他對蘇格蘭是如此的欲得之而後快,而對蘇格蘭反抗者採取極其殘暴的手段鎮壓。他死於1307年,也就是華萊士就義兩年以後。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蘇格蘭之錘」的稱號。
愛德華二世(1284-1327)
愛德華二世1284年出生於威爾士,是愛德華一世的長子。他父母有一段美滿的婚姻。由於父親經常不在身邊,他從小跟媽媽以及姐妹生活在一起,他沒有兄弟。1290年母親死後,父親的脾氣愈來愈暴躁,經常很粗暴地對待他。在這種缺乏父愛的環境成長下的愛德華二世形成了懦弱害羞,毫無男子氣概的性格,並習慣與朋友聚成一團。
愛德華一世不喜歡這個沒用的兒子和他的朋友,所以沒怎麼教他治國之道。1307年愛德華一世死後,愛德華二世即位,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這個強大的國家,因此,大權落在了愛德華二世的朋友手裡,其中最親密朋友和情人——皮爾斯·嘎衛斯通的手中。可能就是電影中菲力普的模型。這也導致了愛德華二世最後的倒台。
嘎衛斯通也不是治國之材,把國家治理得一團糟,英格蘭貴族對他的不滿與日俱增,他們要求愛德華二世放逐嘎衛斯通,但愛德華二世拒絕了。1312年,貴族們設計暗殺了嘎福斯通。然而,不久,愛德華二世又有了新寵迪斯潘塞爾父子,將國家大權交給他們處理。
1314年,蘇格蘭在巴諾克本大敗英軍,同時,英格蘭在與法國的戰爭中也損失巨大,愛德華二世的聲望急劇下跌。貴族們對無能的愛德華二世徹底失望。1320年,蘭卡斯特伯爵率領 部分貴族發動叛亂。兩年的內戰,最後以愛德華二世與迪斯潘塞爾父子的勝利告終,蘭卡斯特被處死刑。
1327年,法軍入侵英格蘭,愛德華二世被法軍俘虜並監禁,數月後被謀殺,對外稱自然死亡。
伊莎貝拉皇後(1292-1358)
伊莎貝拉1292年生於法國,是法王菲力普的掌上明珠。她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個性堅毅果敢,是個相當有魄力的女性,以至於晚年她被稱為「法蘭西母狼」。
伊莎貝拉十六歲時,作為一場政治婚姻,她嫁給英格蘭王子愛德華二世。
愛德華二世是個同性戀,他大部分時間都和他的情人——嘎衛斯通,以及後來的迪斯潘塞爾父子在一起,很少陪伴伊莎貝拉,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有了孩子,也就是愛德華三世。
電影中說愛德華三世是威廉·華萊士的孩子是不可能的。因為伊莎貝拉結婚的時候是1308年,此時威廉·華萊士已經就義三年了,而愛德華三世是1312年出生的,此時距華萊士就義已經七年了。
愛德華二世實在不是一個好君主,加上又是同性戀。後來,伊莎貝拉再無法忍受愛德華二世對他的冷淡、疏遠和污辱,帶著孩子逃回法國尋求保護。
1327年,在愛德華二世弄得天怒人怨的時候,伊莎貝拉與情人羅格·莫泰莫爾率軍侵入英格蘭,活捉愛德華二世並將其監禁,數月後,伊莎貝拉派人去獄中殺死了愛德華二世,並偽造成自然死亡。這之後,伊莎貝拉女王掌握了英格蘭大權,直到她兒子愛德華三世長大成人。
2. 闊╁浗r鐢靛獎澶у叏鎺掕屾2015(闊╁浗婕斿憳娌蟲櫤鑻戠殑浣滃搧錛)
銆婂啗鑸板矝銆嬫槸鐢盕ilmmakerRK鍑哄搧錛屾煶鎵胯帪鎵у礆紝榛勬斂姘戙佽嫃蹇楃嚠銆佸畫浠插熀涓繪紨鐨勬垬浜夊姩浣滅數褰便
璇ョ墖涓昏佽茶堪浜嗘棩鏈孌栨皯緇熸不鏃舵湡錛屽湪鍐涜埌宀涘唴琚鏃ュ啗寮哄埗寰佺敤鐨400浣欏悕鏈濋矞鐧懼撴敼鍙樺懡榪愮殑鏁呬簨銆
璇ョ墖浜2017騫7鏈26鏃ュ湪闊╁浗涓婃槧銆1945騫達紝鍦ㄦ垬浜夊嵆灝嗙粨鏉熻埃璦鍥涜搗鐨勫姩鑽℃椂鏈燂紝浜鍩庡崐宀涢厭搴楃埖澹涔愬洟鍥㈤暱鏉庡滅厹甯︾潃浠栫殑鐙鐢熷コ緔犲К涓庝箰鍥銆佺О闇擱挓璺鐨勬嫵鎵嬪磾涓冩槦銆佸湪鏃ユ湰緇熸不涓嬪彈灝借嫤闅劇殑鏈瀛愮瓑鏈濋矞浜猴紝琚鍙浠ヨ禋閽卞彂璐㈢殑璋庤█鎵钂欓獥錛屽旇盪鏃ユ湰錛屼絾鏄浠栦滑鎶佃揪鐨勫嵈鏄鏈濋矞浜鴻寮鴻屽緛鐢ㄧ殑鍐涜埌宀涖
鍦ㄦ搗搴1000綾蟲繁鐨勭熆鍧戦噷錛屼粬浠蹇嶅彈鐫鐡︽柉鐖嗗彂鐨勫嵄闄╄榪鍔沖姩銆
鏉庡滅厹鍦ㄥ啗鑸板矝鎯沖敖涓鍒囧姙娉曚繚鎶よ嚜宸辯殑濂沖効錛屽磾涓冩槦鍜屾湯瀛愪篃浣跨敤鑷宸辯殑鏂規硶鐔榪囩棝鑻︾殑鏃ュ瓙銆
鎴樹簤緇撴潫鍚庯紝OSS縐樺瘑鎸囩ず鏈濋矞鐙絝嬪啗瑕佸憳鏈存﹁嫳鍘昏В鏁戞綔浼忓湪鍐涜埌宀涚殑鎬葷粺鍊欓変漢灝瑰﹀摬銆
鏃ユ湰浜轟負浜嗘帺楗板湪鍐涜埌宀涗笂瀵規湞椴滀漢鐘涓嬬殑鎵鏈夌姜琛岋紝鍐沖畾灝嗘湞椴滀漢宸ヤ綔鐨勭熆鍧戣繘琛岀垎鐮淬
鍦ㄥ崈閽т竴鍙戠殑鐘跺喌涓嬶紝鏈存﹁嫳鑹伴毦鐨勬晳鍑轟簡灝瑰﹀摬騫惰〃鏄庝簡鑷宸辯殑韜浠姐
浠ユ湸姝﹁嫳銆佹潕濮滅厹銆佸磾涓冩槦絳変負棣栫殑鏈濋矞浜哄喅蹇冮冨嚭鍐涜埌宀涳紝闅愮害瀵熻夊埌鍐呮儏鐨勭熆鍦烘墍闀誇負浜嗘帺鐩栧啗鑸板矝鎵鏈夌殑縐樺瘑鑰屾嫾鍛借拷鏉浠栦滑銆
銆婂囨鐨勫ス銆嬶紱銆婁簩鍗併嬶紱銆婇嚋灞辮屻嬶紱銆婁笌紲炲悓琛屻嬨
1972騫達紝瓚婂崡鎴樹簤鏃舵湡錛屽湪涓鍦烘垬浜変腑浠200鍚嶅啗浜哄綋涓騫稿瓨涓嬫潵鐨勫磾娉板畤涓灝夊父甯歌鎮舵ⅵ鎶樼(銆
浣嗘槸浠栫殑褰掗槦瑕佹眰鍗磋鎾ゆ秷錛屽苟鎺ュ埌浜嗕竴涓縐樺瘑鎼滅儲鐨勫懡浠ゃ
1972騫2鏈2鏃ユ櫄錛岃繖澶╁拰寰甯鎬竴鏍鳳紝鍦ㄩ氳閮ㄩ槦鐨勬棤綰挎満涓婁紶鏉ュ皷鍙澹伴煶銆
6涓鏈堝墠鍦ㄢ淩-楂樺湴鈥濈殑浣滄垬涓宸茬『璁ゆ諱骸鐨18鍚嶉槦鍛橀偅閲屾寔緇鍙戞潵浜嗘晳鎻磋佹眰銆
榪欐′綔鎴樼殑鐩鐨勫氨鏄鍘昏皟鏌ラ偅浜涙倓鐒舵棤鎮鐨勯槦鍛樹滑鐨勭敓姝婚棶棰樸
浣嗗綋宕旀嘲瀹囧甫棰嗗+鍏墊姷杈炬ゅ湴鏃訛紝涓榪炰覆鐨勬亹鎬栦簨鎯呭彂鐢熶簡錛氳稿氶煩鍥藉啗浜虹殑韜褰卞湪鈥淩-楂樺湴鈥濆嚭娌★紝鑰屽逛簬宕旀嘲瀹囦竴琛屼漢鏉ヨ達紝浠栦滑鏃犳硶杈ㄥ埆榪欎簺鏃墮殣鏃剁幇鐨勮韓褰憋紝鏄鐪熶漢榪樻槸楝奸瓊銆
3. 關於希特勒的電影
1、《希特勒:惡魔的崛起》(Hitler: The Rise of Evil),是一套2003年的加拿大迷你電視系列劇,在5月分上下集播出,總片長150分鍾。
內容講述希特勒的崛起過程,從童年至1934年興登堡逝世成為一獨裁者。片中穿插報業編輯葛立賀對抗希特勒的片段與猶太裔作曲家霍蘭德的俱樂部表演以作希特勒崛起的對比,開頭也引用了18世紀英國哲學家埃德蒙·伯克的名言:「惡人之所勝利只因好人一無所為。」
2、《帝國的毀滅》(德語:Der Untergang,英語:Downfall),2004年德國電影,以描寫希特勒被包圍到自殺的最後日子而聞名並引起爭議。本片取材自約阿希姆·費斯特2002年的著作《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的私人秘書特勞德爾·榮格同年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
本片的導演是奧利弗·西斯貝格,並由瑞士演員布魯諾·岡茨飾演希特勒。本片也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台灣、香港與新加坡皆小規模上映。
3、《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Mein Führer – Die wirklich wahrste Wahrheit über Adolf Hitler)是一部2007年德國惡搞喜劇電影,丹尼·里夫導演。
影片以二戰期間的德國為背景,講述在1945年新年那天,希特勒失聲,而最後被迫找一名猶太人暗地裡代替他發表新年演講的故事。
4、《行動目標希特勒》(英語:Valkyrie)是一部2008年美國與德國合拍的歷史驚悚電影,背景設置在二戰期間時的納粹德國。
電影描述1944年7月20日德國軍官暗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和啟動瓦爾基里計劃以控制國家等情節。由布萊恩·辛格執導,湯姆·克魯斯飾演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上校,而其他演員包含肯尼斯·布萊納、比·乃爾、埃迪·伊扎德、泰倫斯·史丹普及湯姆·溫金森等人。
5、《希特勒回來了》(德語:Er ist wieder da)是由大衛·溫德執導的2015年德國喜劇電影,該電影改編提莫·魏穆斯關於阿道夫·希特勒的同名諷刺小說。
電影講述奧立佛麥蘇希扮演的希特勒穿越時空來到2010年代的德國,與德國平民互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