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三年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金棕櫚獎
2019年(第72屆):《寄生蟲》奉俊昊
2018年(第71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2017年(第70屆):《自由廣場》魯本·奧斯特倫德
最佳導演獎
2019年(第72屆):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年輕的阿邁德》
2018年(第71屆):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戰》
2017年(第70屆):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最佳男演員獎
2019年(第72屆):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痛苦與榮耀》
2018年(第71屆):馬爾切洛·豐特《犬舍驚魂》
2017年(第70屆):傑昆·菲尼克斯《你從未在此》
最佳女演員獎
2019年(第72屆):艾米麗·比查姆《小小喬》
2018年(第71屆):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小傢伙》
2017年(第70屆):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2. 歷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影片匯總(1939-2023)
時光流轉,金棕櫚獎見證電影史的璀璨瞬間
戛納電影節,這座殿堂級的影展自1938年誕生,初衷是對抗黑暗時代的文化侵蝕,1939年的缺席,更凸顯了它的獨特價值。而自1955年設立的金棕櫚獎,猶如電影節皇冠上的明珠,每一部獲獎影片都承載著電影藝術的巔峰時刻。從華語電影的初試啼聲,到國際影壇的重量級角逐,金棕櫚獎見證了眾多影片的輝煌與突破。
華語電影的榮耀時刻
1960年,《倩女幽魂》作為首部角逐金棕櫚的華語片,雖然未能折桂,卻已奠定了中國電影在戛納的地位。1987年,《現代啟示錄》的勝利,更是讓世界矚目東方,證明了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
歷屆經典之作璀璨奪目
從法蘭西斯科·羅西的《馬太事件》在1973年摘得桂冠,到馬丁·斯科塞斯的《計程車司機》在1975年震撼人心,再到埃曼諾·奧爾米的《木屐樹》在1978年展現深刻內涵,每一部作品都在戛納的歷史長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80年,法蘭西斯·柯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以其磅礴敘事,贏得了國際贊譽,直至2023年,潔絲汀·楚特的《一場墜樓的剖析》再次讓世界屏息以待。
金棕櫚獎的歷任得主,如《巴頓·芬克》的雙胞胎導演喬爾·柯恩和伊森·柯恩,史蒂芬·索德柏的《性、謊言、錄影帶》,大衛·林區的《我心狂野》,以及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都在各自的年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昆汀·塔倫提諾的《黑色追緝令》和奉俊昊的《寄生蟲》則分別在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為戛納增添了一股全新的力量。
未來與傳統共舞,電影藝術的永恆魅力
每一次金棕櫚的揭曉,都是電影藝術的一次盛大慶典,它不僅記錄了過往的輝煌,也預示著未來的可能性。每一部獲獎影片都凝聚著導演的才華與演員的精湛演繹,它們是電影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向世界宣告著電影的無窮魅力與無盡可能。
完整的歷史長卷尚未在此一一呈現,但每一部熠熠生輝的金棕櫚影片都在講述著戛納電影節的故事,展示了電影藝術的無窮魅力。讓我們期待更多的金棕櫚得主,繼續在光影之間,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