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國產電影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國產電影逐步步入工業化的正軌,在市場崛起可以說是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體現。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相比於以前,變得好了很多。
還有,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支持,也推進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同時國內大量資本企業的注入也讓市場更加活躍,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國互聯網企業三巨頭「BAT」,三者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如阿里影業,網路影業以及騰訊影業。這些巨頭企業的投資加入,無疑是給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強大的血液。
發展現狀
2018年全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中國電影市場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皆釋放出巨大的活力。
㈡ 你認為電影前景是怎樣的
電影的前景還是很光明的,至少在50年之內;很多年之後能取代電影的藝術形式可能也就是 游戲 了,也可以說成今後的 游戲 是電影的進化版,觀眾可以參與到電影里,操縱角色的情節發展,最後得到不同的結局;但是目前 游戲 電影化和電影 游戲 化在技術上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即使是最起碼的3D技術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喊了那麼多年了,市場上3D電影和3D電視的市場保有量還是止步不前;從我個人而言,我看那些立體電影超過十分鍾就覺得頭暈目眩。
100多年電影的技術變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說變化不大是因為還是在一塊幕布上用投影器放映平面的畫面;說變化大是這么多年來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4:3的銀幕到寬銀幕,到近三十年來電腦特技的大行其道;只要是人類想的到的奇幻題材,都可以完美地通過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電影這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很早就出現了立體電影,但是一直是很邊緣化的存在, 娛樂 性大於藝術性;人們去看立體電影只是去感受下不同於普通電影的新奇感,往往對電影本質的東西要求不高,所以主流電影目前不太會採用3D電影的形式。
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推進,主流電影離開幕布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全息技術的應運而生可以把電影畫面360度的放映出來,到那時電影院很可能是個圓形的場子,中間就是電影放映的舞台,電影里的場景就像真實的在你面前;而在家裡,電腦屏幕也會進入博物館,取而代之的是全息投影儀,電影會區分影院版和家庭版,家庭版是可以讓觀眾參與進電影里,從而操縱電影的走向,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電影 游戲 化和 游戲 電影化。
《速7》票房過20億,最快破億、最快破10億、最高票房……成紀錄粉碎機。
《捉妖記》票房20.6億,觀影人數超過5500萬,成華語電影南波萬。
之前《泰囧》刷新三觀,《速7》刷新大家三觀,《捉妖記》又一次刷新三觀。
考慮到在可預見的未來,大家的三觀會一次又一次被刷新。這里我就一次刷新完畢,以後不用再驚訝。
中國電影票房 歷史 數據:
2000年,中國電影票房8.6億;2005年,中國電影票房20億;
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101億;2014年,中國襲運賀電影票房296億;
從2000年到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均增長28.75%;
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年均增長30.84%;
按照這個增長速率,我們計算一下8年之後的2023年:
按年均增長30%計算,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將達到3138億,年度最佳電影票房有望達到188億;
按年均增長20%計算,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將達到1527億,年度最佳票房有望達到91億。
有人指出,3138億的數據不能達到。原因在於,如果以60元/張計算,這相當於50億人次,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年均看近4次。這在2023年很難達到。這是正確的。
談到中國電影的前景問題,我認為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縱觀各大電影院的觀影情況,我們曾經做過相關的調查,隨機拜訪了去電影院觀影的觀眾,他們都表示喜歡在電影院里看美國大片,比如,加勒比海盜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等,認為這樣的電影在電影院看的特別過癮,簡直就是視覺盛宴,不僅在觀影過程中能欣賞到特技帶給人的震撼感!而且能在電影結束後留下好多話題,能共同暢聊!起到了通過看電影增強兩個人友誼的作用!不過國產電影在最近幾年也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像前段時間比較火的吳京導演的戰狼,流浪地球等電影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到達一定的高度的標志,讓好多觀眾直呼過癮!
提到電影一般人們都會想到美國悄咐大片,那麼中國的電影市場怎麼樣?拍派中國的電影市場最近幾年可以說是非常火爆的,隨著國家扶持電影行業的政策不斷地推出,一個個引人注目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電影經營准入的門檻大大降低,減少了政府審批程序,拓寬了電影融資渠道,使得我們普通的人也可以從事電影投資。
電影對於促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維護 社會 穩定、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影視行業更從來都是一個熱門行業,也是公認的朝陽產業。影視業在我國 社會 主義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國電影市場從2005年開始迎來了 歷史 性的爆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影視文化產業的扶持使得電影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電影也成為了人們生活 娛樂 的首選方式之和投資對象。
2018年我國電影總票房更是突破600億
因次也誕生了很多的投資方式,就像阿里巴巴推出的 娛樂 寶,網民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預期年化收益率7%,還有版權認購的方式就是製片方發布一個影視項目,劇本,導演,演員都已經定好,然後然後初稿送到廣電局備案,備案通過之後,就開始前期籌備,那麼製片方把影視項目的版權,分割出讓,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比如一部電影是5000萬的拍攝成本,那麼分成1000份,就是5萬一份,投資者投一份就占影視總收益的千分之一。上映之後,理財投資者,可以獲得票房分紅,還有上映到騰訊、愛奇藝等播放平台上的流量版權費,分紅都是按照投比例的。據了解今年暑期檔的《奪寶大師》就是以這種方式投資拍攝。
這個前景得看有多遠!
可是如果時間跨度到五十年到一百年後,電影還會如此火爆嗎?我覺得不一定了。現在一些好的電影,已經出現了一個共同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大部分的優秀的電影除了有好的演員,好的故事情節外,更多的是加入了大量的電腦製作的虛擬的動畫。尤其是一些科幻電影,加入了大量的電腦製作出來的動畫,非常震撼,非常美觀,非常吸引人的眼球。這些電腦動畫主要是由一些相關的電腦專業的人士製作的,目前我們普通人想要製作確實比較難。可是五十年一百年後呢,到了哪個時候估計人人都是電腦(那時候應該是更高級的電腦吧)高手,完全靠電腦應該能夠製作出來高質量的整部影片了,完全不用演員,不用實地取景。那個時候你還會想去看這樣的電影嗎?反正我是不會。所以說等到五十年一百年後傳統電影應該會慢慢的退出 歷史 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級更完美的超級電影(姑且這樣叫吧)!
電影我覺得前景很大。
電影,是文化的一種反應形式,好的電影,好的題材,能將文化進行廣泛宣傳,比如,目前的好萊塢大片,不得不承認,人家電影做的好,但咱們國內的近幾年也有很好的勢頭。像阿凡達,速度與激情系列的電影,都在全世界得到廣泛的播放,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文化進行宣傳。
目前,國內的電影勢頭也很猛,比如,吳京導演的系列電影,戰狼系列,也是得到很好的各界反向,這就是文化,其次,一定的民族類的電影題材,能將文化進行更好的交流傳播。
電影的前景,應該以正能量為目的,傳播正能量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讓電影更有意義。
多些反腐題材的電影,老百姓喜歡看
已經不看電影很久了,生存壓力太大,以後看電影的人會越來越少,
很簡單,按毛主席說的去做
目前是大發展期,還有視頻類的
㈢ 2018年電影產業鏈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分析
上游環節競爭白熱化
電影產業鏈上游是製片環節,主要包括劇本開發、立項、電影生產構成。目前,電影製片環節准入門檻不高,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和其他相關規定,電影行業製片領域涉及的監管准入措施主要包括電影製片製作資格准入許可、電影攝制行政許可、電影內容審查許可三大方面。
正因此,國內製片方的競爭十分激烈,每年生產的電影數量持續增長。根據國家廣電總局數據,2014年,我國電影產量為758部,到2018年電影產量已超過千部,增加至1082部,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3%。
電影產業鏈中游是發行環節,主要是根據影片獲取公映許可證和上映檔期的情況,組織電影宣傳和發行工作,完成影片公映以及衍生品銷售等工作。不過影片類型的不同,使國內發行領域的機構存在差異。
其中國產電影的發行可以由國內任意發行公司完成,而進口電影只有中國電影、華夏電影兩家公司具有引進和發行權。其中批片大都是由民營公司引進之後,再向中影或者華夏申請配額指標並支付一定費用。
這導致國產電影發行市場競爭激烈,既有博納影業、五洲電影發行等為基於院線資源優勢的終端主導型公司,也有光線傳媒、新麗傳媒等為以優質內容生產為核心的傳統發行公司,以及貓眼電影、阿里影業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發行公司。
電影產業鏈下游是院線(影院)環節,是電影行業中連接電影發行方和影片放映方,對影院實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獨立經營單元。目前,國內院線與其下屬影院的關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資產聯結、另一種是簽約加盟。
由於院線有牌照準入壁壘,因此近年來國內院線數量基本保持穩定,競爭格局基本清晰,以萬達院線、大地院線、上海聯合、中影南方和中影數字等為代表的前十院線梯隊成為我國院線市場商業化運作的主導力量。
產業鏈整合趨勢明顯
當前,國內電影行業全產業鏈布局或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整合或合作的趨勢日益明顯。為了通過整合全產業鏈資源以強化盈利能力和對產業鏈各資源要素的控制能力,以此發揮各產業環節的協同效應、增強市場競爭力,國內電影行業中實力較強的企業紛紛開始全面介入上游的內容製作、中游的宣傳發行、下游的院線影院終端放映和衍生品產業投資之中,使得整個電影產業鏈的整合趨勢日益明顯。
此外,影視公司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越來越多,電影製片、電影宣傳發行、電影衍生品和投放終端逐步互聯網化。近兩年,互聯網公司也通過兼並、合作,滲入到製片、發行、放映各方面,從多角度、寬領域介入到了電影產業鏈。互聯網公司憑借其平台的領先優勢,協同現有業務布局和戰略方向,為平台的活躍用戶提供豐富的內容供給,增加盈利。
更多數據參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布的《 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
㈣ 多部進口片定檔,國產大片須積極入場,電影市場開始回溫了嗎
現在電影院放映的影片非常的多,我認為被疫情影響了很久的電影市場已經開始回溫了。和去年復工階段一樣,進口片再次充當影市復甦的先鋒角色。在未來四個月,有近20部進口片等待公映。相信隨著進口片重啟熱潮,電影市場眼下的清冷之態也將得到改善。
展望進口片但電影市場的復甦和發展所需要的遠遠不止這些。回看這個暑期檔的慘淡,也正是在疫情繼續影響下大片缺失造成的,尤其是缺少重點國產大片。結合市場情況也可以看到,進口片從2018年開始就已經逐漸式微,這一情況在2019年更是達到頂峰,這其中,每年占據進口片份額超過80%的好萊塢電影表現得最為顯著。
因而,在進口片重啟的同時,市場更需要的是國產大片的加入,畢竟它們才是帶動市場的更核心力量。市場的復甦和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因此我們也再次呼籲國產影片的積極登場,雖然錯過了夏天的百花齊放,但仍然可以期待秋天的累累碩果。
㈤ 影視投資發展趨勢如何
進入2019年以來,互聯網愈加頻繁的被院線電影的相關消息刷屏,「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新紀元「、「老師好,小成本電影大回收」、「復聯4票房破38億」、「吳京,首個內地票房破百億演員」、「如果可以這樣愛,收視率破1」等消息接連占據微博熱搜......
從2018年開始,《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等好影片層出不窮,單日票房記錄、內地前十榜單等數據在不斷的刷新....中國電影市場增長之快有目共睹,且已經逐步實現了佳片票房雙贏的局面。
再觀今年的電影市場,《流浪地球》等電影迅速靠著好口碑逆襲成王,說明「口碑佳片好票房」這一趨勢正在加強。
以上僅個人觀點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㈥ 2018年電影公司眾生相:傳統五大博納第一、新興公司騰訊系登頂
文|行者
2018年,即使整個影視行業悲觀情緒外溢,電影行業仍然實現了可貴的增長。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票房首破600億元,達到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06%,實現票房新高,同時新增銀幕9303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穩居世界首位。
尤其讓人驚喜的是,國產電影的票房出現強勁增長,貓眼電影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國產片以77.5%的數量取得了票房總量的60.3%,國產片票房佔比相比於去年增長了3.4個百分點,也是近三年來首次突破60%的心理線。
票房的增長得益於影片質量的提高。在全年票房TOP5中,有四部來自國產片,其中《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三部過30億元的電影均為國產片,票房分別達到36.5億元、34億元和31億元;且貓眼評分都超過9分,分別為9.4分、9.0分和9.6分。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後,都是中國電影人努力耕耘的回報,也是各大電影出品公司在市場巨變下堅守的成果,不論是傳統的博納、光線、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影視力量騰訊影業、貓眼電影,都在發揮各自優勢,堅守著初心:做好電影。
站在2019年的起始點上,文娛商業觀察以5億元票房為基準線,因為這個體量的電影是大片的票房起點,也是大部分影片盈利的起點,來盤點2018年新老影視公司的出品成績單。
榜單背後不僅反映了出品公司實力的變化,更反映出互聯網影視在近些年來與傳統影視的融合,就像NETFLIX正式成為美國電影協會(MPAA)一員,成為第一家加入MPAA的非電影公司、第一家加入MPAA的流媒體。打破了傳統電影公司=美國電影主流的觀念。
這件事情的標志意義在於,以什麼樣的方式做電影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了什麼樣的影片,只要影片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出品公司同樣會得到市場的尊重和認可。
傳統五大:博納優異、華誼漸弱、光線萬達穩字當頭
2018年,中國影視產業的多事之秋。
在7天57.3億史上最貴春節檔的加持下,內地影視取得了夢幻開局。二月28天101億票房,也刷新了世界影史最快百億紀錄。萬達、光線、博納等行業傳統公司大佬出品成績,也取得「開門紅」。內地影市進入下半場後,「陰陽合同」引發 娛樂 產業大地震。傳統影視大佬的命運軌跡,開始向著不同方向演化。
2018年春節檔,擅長打造主旋律影片的博納影業,主出品的《紅海行動》以36.5億成績,榮膺檔期票房冠軍。國慶檔期間,其主出品的《無雙》,憑借觀眾正面口碑加持,最終拿下12.73億成績,問鼎檔期票房冠軍。國內三大黃金檔期的「兩冠王」身份,讓市場對博納刮目相看。
2018年華誼兄弟出品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等多部作品。其主控影片中,僅有《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最終累計票突破五億大關,達到6.06億。原計劃2018年內上映的《手機2》,在7月中旬殺青後再無相關消息傳出。不過,2018年國慶檔,華誼出品的《找到你》成為文藝片黑馬,並最終取得了2.85億成績。但一部電影的出彩,並不能掩蓋華誼整年市場表現的式微。
與博納、華誼的起落相比,光線傳媒、萬達影視、中國電影等傳統頭部公司,表現穩扎穩打。
2018年,光線出品的8部影片以青春與動畫類型為主。其參與出品的《超時空同居》與《動物世界》,分別取得8.99億、5.09億票房。暑期檔,光線參與出品的《一出好戲》取得了13.55億累計綜合票房,表現亮眼。遺憾的是,其參與出品的動畫類型作品沒有爆款誕生。
2018年春節檔,萬達影視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熊出沒·變形記》,分別取得33.97億、5.68億累計票房,利潤可觀。暑期檔,其主出品的兄妹喜劇《快把我哥帶走》,口碑與票房均取得不錯成績。相較而言,去年萬達影視保持了穩定發揮。
作為國字頭的行業巨頭,2018年中國電影出品了《捉妖記2》《無問西東》等,市場表現平穩,符合其一貫的風格。其中,票房成績超5億的2部作品,合計票房達到29.9億。英皇電影作為香港公司的傳統廠牌,參與出品了《紅海行動》、《無雙》、《無名之輩》三部爆款,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行業新貴:爆款捕手北京文化,徐崢、寧浩成最大贏家
2018年,傳統影視大佬的大考之年,也是許多行業新貴的立足之年。
北京文化繼續扮演者爆款捕手的角色,現實題材作品《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的火爆,讓其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我不是葯神》公映期間,公司股票大漲,市值最高漲幅達到40億。唯一遺憾的是,其出品的《英雄本色2018》票房慘淡。這也是北京文化2018年的最大遺憾。
《我不是葯神》的出圈,讓壞猴子影業、北京真樂道、歡喜傳媒三家公司從幕後走到了前台。徐錚、寧浩之間的投資版圖,逐漸清晰起來。通過梳理三家公司出品成績,不難發現2018年的內地影市,徐錚、寧浩成為最大贏家。
2018年,寧浩的壞猴子影業主出品了《我不是葯神》,導演文牧野正是電影計劃的首期簽約對象。這也是2018年,公司唯一出品的電影作品。徐錚的真樂道文化參與出品了《我不是葯神》、《超時空同居》等四部影片。徐錚、寧浩作為聯合創始人的歡喜傳媒,在《我不是葯神》之前,還出品了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取得13.6億票房。
除此之外,2018年暑期檔,開心麻花參與出品的《西虹市首富》取得25.47億票房,延續了麻花作品的爆款表現。國慶檔,開心麻花基於舞台劇IP打造的《李茶的姑媽》上映。在較高的映前熱度中因為口碑問題而未達預期。最終,此片取得了6.04億票房。2018年,開心麻花可謂是有喜有憂。
與開心麻花關系密切的新麗傳媒,也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媽》。賀歲檔根據義大利口碑佳片翻拍的《來電狂響》也是由其出品,當前已取得6.35億票房。新麗傳媒能否將母公司閱文集團優質文學IP,改編成更多優質影視作品更值市場期待。
互聯網影視公司:騰訊影業+企鵝影視登頂,貓眼阿里可圈可點
2018年,騰訊影業、企鵝影視、阿里影業、貓眼 娛樂 等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機遇與挑戰並存。四者在出品端均有良好表現,逐漸登上影視行業主舞台。
其中,騰訊系市場表現出眾。據統計,2018年票房5億以上出品公司中,騰訊影業與企鵝影視聯合拿下71.58億票房,位居排行榜冠軍,其中騰訊影業佔41.67億,企鵝影視佔29.91億。
作為新興網聯網影視公司的後來者,騰訊影業通過不斷 探索 與總結,在過去一年給出品市場留下了諸多優質作品。從春節檔6.05億的《熊出沒·變形記》,到國慶檔6.28億的《影》,再到18.7億的漫威作品《毒液:致命守護者》。其中,張藝謀導演的《影》,以12項獲獎提名領跑第55屆中國台灣金馬獎。最終,影片斬獲最佳導演、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視覺效果四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毒液:致命守護者》不僅中國市場表現優異,全球累計票房突破也以10億美元,創造漫威「身價」最高單人英雄。
與此同時,企鵝影視作為騰訊系另一廠牌,參與出品了《無問西東》、《捉妖記2》。在賀歲檔及春節檔,市場表現突出。其中,《無問西東》還幫助王力宏、章子怡拿下第10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
暑期檔與國慶檔,阿里影業分別參與出品了《西虹市首富》、《無雙》等影片,市場票房表現可圈可點。其中,其聯合出品的《碟中諜6》,在大盤走勢趨冷的狀態下長線走勢穩定,最終突破12億票房。
2018年,貓眼參與了24部作品的運作。其參與出品的影片覆蓋三大黃金檔期,有《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熊出沒·變形記》、《李茶的姑媽》等。在貓眼網路票務平台的支持下,這些影片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通過以上盤點,不難發現傳統影視巨頭,正在被行業新貴及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逐漸趕超。影視寒冬季之下,新興互聯網影視公司的成長速度超出預期。未來整個影視產業格局,或將面臨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