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很多電影上映一半就不再上映了
1、市場因素:電影撤檔的原因之一是市場表現不佳。如果電影在定檔後未能吸引足夠觀眾關注,或者預售成績不理想,片方可能會撤下影片。有時,宣傳期間內部矛盾也可能導致撤檔。此類情況中,部分電影會宣布新的上映日期,但許多電影則不會公開新的檔期。
2、政策因素,也稱作「技術原因」:這涉及到電影審查問題,導致影片未能獲得排次號和發行通知。另一種情況是,電影盡管通過了審查,甚至已經進行了路演和首映,但在公映前突然被召回,如《芳華》和《中邪》等電影。
3、《來都來了》電影內容:由劉奮斗執導、張一白監制的電影《來都來了》匯集了廖凡、佟麗婭、喬杉、范偉、杜江、包貝爾、魏大勛、唐鑒軍、黃璐、李蔓瑄、海一天和廖健等眾多演員。該片圍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來都來了」式場景展開,展現了人們面對的種種挑戰。影片中的喬杉和包貝爾因「來都來了」的心理而陷入危險。黃璐和廖健則以「孩子還小」為由,對他人造成困擾。魏大勛試圖阻止唐鑒軍在電梯內吸煙,卻反被「人都沒了」的道德觀念所束縛,被迫賠償。杜江和李蔓瑄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受到「曾經愛過」的痛楚。廖凡、佟麗婭和范偉在「大過年的」背景下,上演了各自家庭中的難題。
❷ 為什麼一些電影會突然間的宣布撤檔
最近這一段時間,影視圈已經有連續2部大片臨時撤檔,又連續兩部大劇突然開播,兩波操作都快到讓觀眾措手不及!等了很久的沒來,本以為還沒來的卻突然來了!
這次撤檔,華誼也沒討到好處,這兩天貴司的股票已經開始下跌了!
電影圈這邊突然撤檔,電視圈那邊卻突然開播,也讓觀眾措手不及!
❸ 電影撤檔是什麼意思
電影撤檔是指電影上映後因各種原因取消了原先的上映檔期。
比如2018年7月15日下午,電影《阿修羅》官方微博發出公告,宣布經全體投資方決定,《阿修羅》將於15日22點起撤檔停映,因為涉嫌刷票房與刷口碑。
而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3)2018電影上映幾天就撤檔擴展閱讀:
電影撤檔原因:
1、涉及題材太敏感。例如馮小剛的《芳華》發生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故事背景下,影片中使用了長達6分鍾的鏡頭來展現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畫面。因而一度面臨撤檔。
2、電影製作原因。例如2018年12月3日,由艾倫、王智金士傑,任達華等主演的電影《人間·喜劇》發布撤檔消息,影片官博發文:「感謝各位朋友一直以來對電影《人間·喜劇》的支持與關注,由於製作原因電影暫時無法按原計劃檔期和大家見面。人間待續,靜候喜劇。 」
3、電影內容原因。比如原本定於2017年9月30日公映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9月19日發布撤檔公告,表示「因故無法如期公映」。這是因為原著小說尺度比較大,涉及警匪題材審查會比較嚴格。
❹ 電影《阿修羅》因何全體投資方決定撤檔停映
電影《阿修羅》在2018年受萬眾矚目中上映了,然而在2018年7月15日卻突然宣布撤檔。這部電影是由吳磊主演的一部玄幻電影,更有梁家輝和劉嘉玲兩位影界大佬的傾情加盟,且電影拍攝,更是號稱花費了7.5億人民幣,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大製作的電影,為何會在上映僅三天就撤檔停映呢?
不得不說,《阿修羅》的撤檔是大勢所趨,在上映僅三天,這部電影的票房僅有ji千萬,與當初的高投資相比,簡直是虧損的厲害。及時撤檔也是製作方「止損」的做法。
❺ 叫板好萊塢,上映3天即撤檔,中國動畫怎麼了
實在是太快了。
好好的「橫空出世」,轉眼變成「橫空出事」。
上映 3天 即撤檔,票房收入 787萬 ,豆瓣上超過60%的人,都給它打了一星。
再看一眼評論區——
建模隨意、台詞尷尬、山寨、廉價、奇葩、無腦、幼稚......
如果說《上海堡壘》關上了國產科幻的大門,那《木蘭:橫空出世》估計就把國產動畫的大門鎖死了。
《木蘭:橫空出世》就連製作都一無是處:
你看這草率的建模:
頁游般的戰場:
木蘭反派附體式的微笑:
也難怪編劇能開出, 木蘭與敵國王子談戀愛 這樣的神奇腦洞。
《木蘭辭》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果敢和英武,到這兒也只剩網路爽文式的功利。
「我在軍中只有一個目標,立下戰功,封個大官回去。」
哎
就這改編,上映前導演還發博踩迪士尼的《花木蘭》呢。
所幸《木蘭:橫空出世》出事的快。
要是讓迪士尼看到國人拍的這版花木蘭,那可真就被笑掉大牙了。
多少還是利用了,大家對國漫的特殊 情感 。
畢竟,面對劇本和人物塑造上有明顯瑕疵的《姜子牙》。
不喜歡的人,也常常就是一句:
「吹不出口,罵不出聲。」
你有點懷疑,這種 「特殊 情感 」 到底從何而來?
我隨便聊幾部,自己比較熟悉的動畫電影,大家就能看明白。
>>>>做動畫電影有多難?
2002年接拍 《風雲決》 時,林超賢 (近期作品《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 在內地的名氣,還不像現在這么大。
作為一個拍了10多年真人電影的導演,林超賢能有這份自信。
全憑他是個20年的「風雲迷」。
然而,在正式開拍後,摧毀信心的事,卻接踵而來。
先是 動作場面。
做動畫不比拍真人。
《風雲決》是武俠風,想要做好打戲,每個人物的一招一式,慢鏡頭的演示,每場戲的資金如何分配,都要導演親自拿捏。
林超賢似乎一夜間變成了新人。
但他也犟。
一場2分鍾的打戲,硬生生磨了9個月。
然後是 人物設計。
最開始,每個角色的服裝都做得很有質感,表面有很多圖案。
這放在真人電影里,很容易做到。
可2d動畫,牽一發而動全身。
衣著太華麗只要動起來,工作量就會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最終,林超賢放棄了好看的服裝,毀容的第二夢也在《風雲決》里改成臉上有胎記。
最後是 細節表現。
當被問到拍動畫電影,最難的地方。
拍過10多部真人電影的林超賢,只用了6個字:
「想像不出的難。」
打個比方:
同樣拍著火,真人電影只要把火點著,然後控制一下火勢就好了。
而動畫需要用畫面呈現火怎麼燒,火苗往哪飄,怎麼製作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更要命的是,很多時間都要消耗在,與各個分工部門的溝通上。
《風雲決》從開拍到完成,前後耗時5年,最終豆瓣評分6.6。
當時的中國動畫電影,想要擺脫低幼的標簽。
沒有成熟的團隊,沒有規范的流程,甚至連導演都要從真人電影領域找。
《風雲決》之後林超賢再沒碰過動畫,但他還不知道中國動畫電影即將 「變天」。
>>>>艱難中崛起
2011年暑期檔, 《魁拔之十萬火急》 問世。
它憑借宏大的世界觀,豐滿的人物,以及優秀的製作,很快就俘獲了無數青少年。
當日本三大民工漫在國內攻城略地時,《魁拔》的出現彷彿在向觀眾高呼:
中國動畫不再只有喜洋洋和熊大、熊二。
慶幸之餘,大家應該還不知道,《魁拔》的誕生經歷過什麼。
7年之前,有一個叫青青樹動漫的公司剛在北京成立。
當時在動畫行業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
應聘時,動畫師向面試官表態:「為了中國動漫事業我可以去死!」
面試官趕忙勸慰:「這可犯不上,你只要能把結構畫准就行。」
動畫師脫口而出:「那可畫不準。」
也正因此,在青青樹動漫決定打造工業體系後。
最初200人的團隊,很快就銳減到7人。
可青青樹動漫並未因此,停下腳步。
從2011到2014年,《魁拔》大電影接連出了3部,評分部部8分+。
《魁拔》當年的野心很大,大電影一下就制定了5部計劃。 (第四部原名《魁拔之梅零落》,第五部原名《魁拔之沖天 槊 》)
可惜,影片的受眾是青少年群體,這些初高中生根本無法撐起票房。
再加上三部《魁拔》少有宣發投入,又沒有周邊回血。
前三部的嚴重虧損,直接讓兩部續集被無限期擱置。
17年8月,青青樹做了個眾籌。
4天之間100萬的眾籌目標,以370多萬收入告捷。
隨後,第4部正式更名《最後的魁拔》。
這家幾乎最早打造工業流程的動畫公司,如今終於有了一線生機。
時間到了2015年。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以下簡稱《大聖》) 經歷4年籌備,4年製作,艱難問世。
導演田曉鵬花光投資,用掉積蓄,向父母、岳父岳母全借了個遍。
直到影片上映的前一年多,資金匱乏的《大聖》才只做了10分鍾。
此時出品人路偉的加入,幫《大聖》成功完成眾籌。
江流兒被山妖追的段落,磨走了N個動畫師;
影片超過80%的段落,經過反復潤色。
《大聖》中的山妖
在《大聖》上映後,中國動畫崛起的呼聲達到頂峰。
為了給優質的國產動畫撐腰,無數觀眾報復性的2刷、3刷、4刷......
最終累計票房9.56億,是這部片給中國動畫電影,找到了新出路。
分析起《大聖》的成功,拋開常提到的精心製作和走心劇情。
我認為是它在用熱血主題抓住青年觀眾的同時,並沒有放棄低齡觀眾。
影片的故事簡單,劇情通俗易懂,時長也被控制在90分鍾以內。
這其實就是為了照顧,兒童觀眾群體。
另外,三維動畫對盜版資源的抗壓力更強,這一點也很重要。
然而,後來談起《大聖》,田曉鵬說過最多的,還是 遺憾。
部分情節太跳躍,許多想法實現不了,插曲混音太突兀......
可也是這部充滿遺憾的電影,徹底扭轉了中國動畫少人問津的僵局。
因為《大聖》的出現,彩條屋與田曉鵬的十月動畫達成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彩條屋也結識了一位鬼才導演——
不思凡。
2017年的 《大護法》 ,憑借暴力的畫風,隱晦的內核,直接把動畫電影的觀眾年齡,往上拉了10多歲。
如果說《大聖》是為中國動畫,求得了生路;
那《大護法》就為這條路,開辟了分支。
導演不思凡,在開拍前因為動畫上的失利,正准備轉投漫畫。
這部電影,其實是他破釜沉舟的一次嘗試。
說起來,意外獲得8000多萬票房的《大護法》,還真有點野蠻生長的感覺。
不過,它也沒那麼任性。
比如,片中酷似徐錦江的太子角色,就是為了增加成片趣味性,而後設計的角色。
你可以認為,糙漢外形王子的設計,存在不思凡反類型的惡趣味。
但這個人物,的確為《大護法》的破圈,起到了不小的推動。
一年後的 《女他》 ,觸及了國內更小眾的定格動畫。
從籌備到拍攝,導演周聖崴足足准備了6年。
要問成本?
相機是媽媽送的,場地是家裡的小房間,道具基本上都是從同學那搜集來的生活垃圾。
有何付出?
6年間周聖崴累計製作模型268個,拍攝照片58000餘張。
這部電影辯證的討論了男權壓制和極端女權,兩種均不正常的 社會 形態。
風格上很靠近歐洲超現實藝術家楊·史雲梅耶。
思考深度和藝術造詣都挺高,並且還在當年的上影節上拿了獎。
然而過於深刻的議題,以及比較抽象的表達,也讓發行公司將《女他》拒之門外。
最後,這部電影只好在愛奇藝低調上線。
我想,它的影響,更多還是在行業內。
《女他》復雜的設計手稿
同時段內,還有黑色風格的 《大世界》。
導演劉健的處女作《刺痛我》就別具一格,被譽為 「中國第一部黑色動畫長片」 。
因為風格太獨特,一開始根本沒人願意與劉健合作。
而出名後,與他共事過的人,無不訝異於——
這位大佬僅靠一台電腦,一部手寫板,就能完成配音前的全部工作。
《大世界》雖然是動畫,但它已經徹底改成了寫實風格。
別人做動畫,都是害怕掉幀,逐幀潤色,保證畫面的精美。
到劉健這,卻常常都是低幀數,有時甚至故意抽幀。
劉健對此,這樣解釋:
「《大世界》是現實題材,我希望它是有質感、有力量的。」
也正因為這份獨特,《大世界》前後拿到柏林、金馬、平遙等多個電影節的多項提名。
中國動畫電影的這些年——
克服了工業化困難,找到了商業化的出路,開發了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還在藝術 探索 上頗有造詣。
於是,2019年年初,綜合實力更強的 《白蛇:緣起》 出現了。
這部動畫電影,無論是藝術審美,還是文學改編,不管談水墨風格,還是畫面構圖。
與此前的國產動畫相比,《白蛇:緣起》都是絕對領先的。
這不僅因為出品公司追光動畫,是製作過《小門神》、《阿唐奇遇》和《貓與桃花源》的業內老油條。
也因為,影片大膽啟用了趙霽和黃家康兩位年輕導演。
畢竟動畫電影最主要的觀眾群體,還是在青年。
更年輕化的審美和內容,會更容易被主流觀眾接受。
《白蛇》導演:趙霽(左)黃家康(右)
因此,《白蛇:緣起》在檔期內,遭遇《大黃蜂》和《死侍2》的前後夾擊,卻依然砍下4.68億票房。
年輕化的創作者,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他們也更清楚——
現在的觀眾,更喜歡看什麼。
不過,要論誰更懂觀眾,趙霽和黃家康肯定還是比不過《哪吒之魔童降世》 (以下簡稱《哪吒》) 的導演餃子。
稱霸2019年暑期檔的《哪吒》,豆瓣評分8.4,狂收票房50億,比《瘋狂動物城》票房的3倍還多。
人們總喜歡聊「逆天改命」的熱血,談影片對於《封神演義》的優秀改編。
其實不少人都忽略了,《哪吒》在很多地方,借鑒了 老港片 的風格。
因為請不起動作指導,餃子和團隊里的動畫師蘇葉,幾乎看遍了成龍和李連傑,包括洪金寶、徐克以前的武俠片也在參考。
前半段的笑料,本身也有不少港式喜劇的影子。
用餃子的話來說:
「老港片的味道,其實很有中國特色。」
然而在《哪吒》驚人的數據背後,你可能不知道——
餃子也有遺憾,因為結尾混元珠合體部分的特效,曾因為拮據的預算被砍了;
與《姜子牙》幾乎同時立項,《哪吒》之所以先完成,其實是因為動畫公司就要撐不下去了。
而剛剛提到的《白蛇:緣起》,看起來順風順水。
作為一部三維動畫,它的成本僅有8000萬,是迪士尼項目預算的1/20。
即使已經做出了成績,中國動畫電影與迪士尼、夢工廠的差距依然真實存在。
我們年年都能聽到,有人喊「國漫崛起」。
但即使像《哪吒》這樣價值觀普世、 娛樂 性兼備的作品,在北美也僅拿到369.55萬美元票房。
換句話說, 中國動畫電影依舊沒能成功走出國門。
當然,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優秀的動畫電影沒有提到。
比如玄機 科技 的 《秦時明月》 ,有妖氣的 《十萬個冷笑話》 ,木頭導演的 《羅小黑戰記》 ......
其實大家做動畫的過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既要面對捉襟見肘的製作費用,還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來。
對於許多動畫人來說, 游戲 行業的收入往往更高,能留下的基本全憑熱愛。
>>>>中國動畫人的苦旅
1921年,美術出身的萬籟鳴看到美國的動畫短片 《跳出墨水瓶》。
這讓他一直以來「讓畫面動起來」的想法,變成現實。
萬籟鳴喜出望外,他想做出中國第一部動畫片,並立即向創作者詢問技術。
然而美方全面封鎖動畫技術,始終沒給他做答復。
回到家,萬籟鳴拉來三個弟弟,決定自己研究方法。
萬超塵(左)、萬籟鳴(中)、萬古蟾(右)
7平方米的住所,被他們改成工作室。
省吃儉用湊錢買的舊照相機,被他們改成攝影機。
幾兄弟參考了走馬燈、皮影戲,沒事就窩在家裡,整整研究了5年。
終於在1926年,完成了一部短片 《大鬧畫室》 。
不久後,迪士尼做出了《白雪公主》,在上海掀起觀影狂潮。
萬氏兄弟暗中較勁,又在1941年推出了動畫長片 《鐵扇公主》 。
這部長片動畫的票房,超過當時所有故事片的票房之和。
當年的中國動畫電影,也是在追趕西方的腳步中艱難成長。
如果沒有萬氏兄弟的堅持和付出,整個中國動畫,都不知道要晚起步多少年。
我們對中國動畫電影抱有「特殊 情感 」,喜歡聽到有人說「國漫崛起」。
必須承認,這里的確有中國動畫電影,近幾年進步迅猛的原因。
但我想更多的,還是大家對中國動畫人們的敬佩和喜愛。
他們清楚內地與國際水平上的差距,自己打造工業體系:
他們甘願面對國產動畫的窘境,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為中國動畫電影尋求生路;
他們不怕資金短缺,不怕費時費力,只怕 「中國動畫」 這四個字,會跟不上時代。
雖然有時候他們的嘗試,並不能被大部分觀眾接受;
偶爾也會出現《木蘭:橫空出世》,這樣跟風蹭熱度的爛片。
但我想,大家最期望的,並不是出一部動畫電影,就聽到那句讓人耳朵起繭的「國漫崛起」。
而是有一天,我們能向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信心十足的說:
「看,這就是中國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