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視與電影 的區別
表面上看是長短不一樣,電視劇通常比電影長很多,製作也不一樣,電影是用膠片,而電視不是.但我認為,最本質的區別是內容,電視劇因為長,可以容納很多內容,這些內容必須有很好的連貫,也就是構成不間斷的故事,對演員要求不如電影高,只要表達出整體的肢體動作.而電影更注重的是細節,要求演員有更好的表現,特別是面部表情,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不能浪費地要表達更多的意義.
『貳』 電影與電視的區別是什麼
1、相對媒介
傳統地說法,電影是用膠片拍攝的.用光學原理放映的.每秒24格放映速度
電視是攝像機拍攝的.用電子原理拍攝的播送的.每秒25幀掃描速率
常用的英文說法:
電影是FILM或者CINEMA,或者CINE、MOVIE
電視是TV、TELEVISION、VIDEO
2、作品意義
電影是指那種90分鍾左右的劇情片,電視電影就是按照這個標准來的。電視電影的拍攝手段有的是16毫米膠片,現在很多是用高清了,所以很難用媒介意義來介定。但是也有那中新聞電影、科教電影,這些是媒介概念來介定的。
電視一般指電視劇、電視節目等。
3、製作意義
電影是屬於在電影院放映的視覺產品,大熒幕的特性、和膠片的感光特性使得在製作手段上與電視有很大不同。電影膠片的感光寬容度限制,所以電影在燈光上的要求相當高,而且膠片只能感光一次,不能抹去重來,所以在成本上相對高。還有因為是大熒幕,所以電影用全景、遠景比較多。還有電影雖然也有娛樂屬性,但有以影載道的傳統功能,它要求相對嚴格些,製作上的要求也要高很多。還有電影的基本投資會大很多。
而電視因為在家庭生活中放映,所以一般對聲音的要求比畫面更大,電視劇基本製作成本比較低(主要原因是電視一般少用同期聲,燈光要求不高使得拍攝進度比較快,還有是膠片和洗印成本高)。電視用中近景和特寫較多。在劇情發展上沒有電影那麼緊湊,比便觀眾一邊干別的事情一邊看,基本上是一個大眾娛樂的方式。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上面的意思,比如現在年輕人用DV拍攝的東西也叫電影,這也是作品意義上的概念。還有電影本身上也有很多區別,但是中文僅用電影一詞全概括了,MOVIE一般指娛樂意義上的電影,CINE、CINEMA就有劇場的概念,作品也就有「戲劇」方面的概念、其實也帶有作品的概念,而FILM是純媒介上的概念
『叄』 電視電影是什麼
電視電影就是用拍電影的手法來播的電視劇。如果拍一部電影成本會很高,他如果用這個方法來拍的電視,他的成本相應的會降低一點。電視和電影的區別就是,電影會講就精緻、宏大,電視劇就是講故事的長,觀眾比較容易理解的,喜聞樂見這么一個區別。但是電影就是把這兩個結合起來,又有拍攝的精緻,細化,還有喜聞樂見。這個手法在外國已經很普及了,包括央視六套每天都可以看到這么一個電視電影,每天都有一部。電視電影都是採用單本劇的形勢,他不採用連續劇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話,可以把一些題材比較貼近老百姓生活的,當代生活的一些故事題材,用一種比較精緻化的手法,不是像電視劇那樣一般化的手法呈現給觀眾面前。這個我們以後繼續要發展電視劇頻道,你說要從新的方面發展,要尋找增長點的話,這個也是我們考慮的一個方向,以後我們也會從這個方面發展。因為我們目前頻道播的古裝劇比較多,如果細化的話,這里有一個概念。就是古裝劇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古裝劇可以分成兩部分,一個是比較嚴肅的歷史劇題材,還有一個就是戲風格搞笑片的題材。歷史題材你可以說是古裝戲,但是歷史題材也可以有現代的歷史題材,有些都是尊重歷史來拍的。包括我們以前拍的康熙帝國,還有江山風雨情,這些都是比較嚴肅的題材,這個肯定也不能籠統的歸為古裝裡面,這個回顧歷史,還有育教娛樂,還有教育的。我們現在肯定要有一些定量的現實題材,貼近老百姓的題材,我想電視電影以後肯定是創作這么一個題材很好的載體,一個工具,這個在今後我們會加以擴率,加以發展的。
『肆』 什麼叫電視電影,和電影有什麼不同
電視電影(Movie made for TV)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由電視人投資的低成本電影,適合在電視上播出,按電影的藝術規律用35毫米膠片拍攝製作。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電影作品」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國恐怖片《X檔案》、偵破片《神探亨特》等,其實都是電視電影。同樣,不少著名的導演、演員也是靠拍電視電影起家的,如斯皮爾伯格。電視電影因其低成本、表達自如、傳播渠道(由電視台播出)便捷和擁有廣大受眾而為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影視創作者所關注。中國自1999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工程啟動以來,我國的電視電影已從穩定數量的初創期進入提高質量的發展期。電視電影漸受業界重視,華表獎、金雞獎等重要獎項都專門設置了電視電影獎,涌現出一批年輕的新銳導演。電視電影已成了電影人生存發展的可為空間,成為中國電影通向大眾的一個有效渠道,是中國電影業發展的新基地
『伍』 什麼是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Movie made for TV)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由電視人投資的低成本電影,適合在電視上播出,按電影的藝術規律用35毫米膠片拍攝製作。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電影作品」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國恐怖片《X檔案》、偵破片《神探亨特》等,其實都是電視電影。同樣,不少著名的導演、演員也是靠拍電視電影起家的,如斯皮爾伯格。電視電影因其低成本、表達自如、傳播渠道(由電視台播出)便捷和擁有廣大受眾而為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影視創作者所關注。中國自1999年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工程啟動以來,我國的電視電影已從穩定數量的初創期進入提高質量的發展期。電視電影漸受業界重視,華表獎、金雞獎等重要獎項都專門設置了電視電影獎,涌現出一批年輕的新銳導演。電視電影已成了電影人生存發展的可為空間,成為中國電影通向大眾的一個有效渠道,是中國電影業發展的新基地
定義1:
為什麼美國的一些連續劇如《戰爭與回憶》、《根》能稱為電視電影.至今沒有人為電視電影下過定義.他起草了我國第一部生物製品規程並舉辦了生物製品人員訓練班為我國生物製品生產、檢定培養了一批骨幹
源自: 思考電視電影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8年 蒲劍
定義2:
人們一般認為所謂電視電影是指為電視而拍的電影.也就是英語的「MoViemadeforTV」.這個表述相當含糊.首先怎麼拍才算是電影(究竟是用攝影機拍攝呢還是用攝像機拍攝)這一點是不明確的
源自: 由電視電影所想到的 《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 1999年 王志敏
定義3:
筆尖上的微笑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
源自: 懸案追凶 《電影評介》 2004年 筆尖上的微笑
來源文章摘要: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劇情充滿懸念,作為消遣來觀賞,還是蠻不錯的選擇。
定義4:
電視電影把8mm電影作品轉錄到錄像帶上,稱為電視電影.把電影作品錄像,就省去了搬運和安放放映機、屋子遮光、張掛銀幕等麻煩,全家很容易地欣賞作品
源自: 不同玩法的「有趣的錄像」(下) 《影視技術》 1995年
來源文章摘要:<正> 神秘的錄像藝術 最近出現了使用電子計算機在畫面上展現完全新穎的影像世界——電子式圖案。這是不費一文錢而且人人都能學會的一種方法。現在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大家。 把攝像機接在錄像機上,錄像機的輸出接在電視接收機上,使它處於監控狀態。
國內現狀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率先嘗試製作電視電影。為表彰優秀電視電影作品,繁榮影視創作,電影頻道從2001年起設立電視電影「百合獎」。
一直以來,電影頻道的電視電影都以新人新事、凡人小事、富有韻味、引人向上的藝術形象、製作輕盈的特點,不斷釋放出沁人心脾的力量。本屆「百合獎」共評選出優秀影片10部,其中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尤為突出。
這些年來,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受到了國內外影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更多優秀的電影人投身到電視電影的製作隊伍。
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從1999年誕生迄今已走過9年,從最初一年只能攝制幾部作品到現在一年攝制100多部作品,目前電影頻道出品的電視電影總量已近千部,並以其投資低、風險小、製作周期短的特點逐漸成為繼電影、電視之後的「後起之秀」。2008年,電影頻道電視電影將走進第10個年頭,也必將迎接更好的發展。
自1995年起,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六頻道——電影頻道開播,這一專業化電影頻道迅速吸引了全國億萬電視觀眾關注和期待的目光,並逐漸培育著觀眾在電視上收看電影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習慣。來自各方面的調查已經顯示,中國當代電影觀眾的主體已經在向家庭方面轉移,中國觀眾觀看電影的最主要方式已經變成從電視里收看。調查還顯示,一部中等水平的影片在電影頻道播映的收視率高達2000萬人次,遠遠高於同等影片在電影院的觀眾上座人次。因此,電影頻道此舉,無疑對於傳統意義上的電影觀看方式和習慣是一次重大的挑戰,抑或是變革與創新。
據有關部門1998年的統計數字,全國能夠收看到電影頻道的觀眾約達4.3億人,佔全部電視家庭的40%以上。白天平均有1900萬人、晚間有4600萬人收看電影頻道。為了滿足廣大電視觀眾收看電影的需要,電影頻道僅在1995年底到1996年底的一年時間里,就購買了建國後拍攝的3600部國產影片總量的61%,約為近2200部影片。雖然國內各電影製片廠每年都有不少佳片新作,但與電影頻道每天近20個小時的節目播出時間、日吞量約10部影片,年吞量約3600餘部影片的「海量」需求相比,無疑是杯水車薪。更何況國產影片同樣也存在先爭取影院票房、爭取收回成本、賺取票房利潤的「首要任務」,因此無暇顧及電視也就理所當然了。於是,電影頻道於1999年起開始自行製作電視電影。為此,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每年投資6000多萬元拍攝電視電影。短短3年多時間里,電影頻道攝制完成了300餘部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的藝術特性目前並沒有完全劃一的准確界定,但就其技術標准和藝術標准方面來看,理論界和製作者基本已經形成了一些共識。從技術標准方面來看,相對於一般電視劇,電視電影應該是更精美的製作。它應該比一般電視劇的影像更清晰,這是一個技術手段和材料介質問題。從藝術標准方面來看,專門為電視電影創作的劇本既要區別於電影的題材,又要有電影劇本那樣嚴謹的結構和獨特的電影語言及較高品位的內涵,有比電視劇更深化的主題。最後,電視電影是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對電影藝術文本的一種補缺,其低成本運作的投資風險性也是傳統電影所無法比擬的最大優勢之一。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著名影視評論家仲呈祥說:「電視電影作為近年電影頻道大力扶植的新藝術形式,已經成為中國影視劇創作當中短片劇的主導力量,扭轉了中國電視劇短片創作每況愈下的情況。我認為這不僅對中國的電影藝術,也對中國的電視藝術作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在電視劇語言形態的日益完善、審美能力的日益發現當中,短片創作起到探索的作用,並且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電影的一個實驗基地。甚至我現在感覺,在一定意義上,可能將來電視電影這種形式要取代電視劇創作裡面的短片創作。」
隨著全球電視傳媒業的飛速發展,電視的先進科技手段大大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能力,而電視也借鑒了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從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藝術品位和表現技能。電視電影作為電視傳媒與電影藝術結合直至整合的一種特殊的影視藝術形式,既體現出了影視藝術在新傳媒時代強烈的整合需求、現實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新型的整合形式,同時又反映出了影視藝術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歸的深層美學特質。電視電影迅猛發展的道路,正說明了影視合流、互動、互補的國際化發展方向和美好前景。
『陸』 電視電影的定義
為什麼美國的一些連續劇如《戰爭與回憶》、《根》能稱為電視電影.至今沒有人為電視電影下過定義.
源自: 思考電視電影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8年 蒲劍 人們一般認為所謂電視電影是指為電視而拍的電影.也就是英語的「MoViemadeforTV」.這個表述相當含糊.首先怎麼拍才算是電影(究竟是用攝影機拍攝呢還是用攝像機拍攝)這一點是不明確的 ,
源自: 由電視電影所想到的 《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 1999年 王志敏 筆尖上的微笑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
源自: 懸案追凶 《電影評介》 2004年 筆尖上的微笑
來源文章摘要:香港無線每年都製作一批電影,因為是小製作電影,又被電影同行稱為電視電影。電視電影通常以情節或劇情取悅於觀眾,有極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而我們這期介紹的電視電影,除《網中人》之外,都是新電影;劇情充滿懸念,作為消遣來觀賞,還是蠻不錯的選擇。 電視電影把8mm電影作品轉錄到錄像帶上,稱為電視電影.把電影作品錄像,就省去了搬運和安放放映機、屋子遮光、張掛銀幕等麻煩,全家很容易地欣賞作品
源自: 不同玩法的「有趣的錄像」(下) 《影視技術》 1995年
來源文章摘要:<正> 神秘的錄像藝術出現了使用電子計算機在畫面上展現完全新穎的影像世界——電子式圖案。這是不費一文錢而且人人都能學會的一種方法。 現在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大家。 把攝像機接在錄像機上,錄像機的輸出接在電視接收機上,使它處於監控狀態。
定義5
用電影膠片攝制、提供給電視台播出的故事片。在攝制過程中,基本上遵循電影藝術的技法,但考慮到電視屏幕較小,觀眾收看時注意力不如電影觀賞時那麼專心等特點,場景的設置盡量簡單、經濟;情節發展上較少使用大跨度的時間跳躍和閃回;鏡頭的處理也作相應的精簡或調整。播出時使用專門的電影電視轉換機將膠片上的光信號變成電信號發送出去。
劉建明 主編.宣傳輿論學大辭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第817頁.
定義6
對於電視電影的界定直到目前為止尚未在影視研究中達成共識。從它的英文表達「Movie made for TV」來看,是指用膠片來拍攝、在膠片上直接或經膠轉磁後剪輯、專供電視傳播網播放的影片;嚴格說來,這種影片不能進入商業院線發行。從這個角度說,電視電影與電影的區別僅僅是發行路徑與觀看方式的不同,在藝術規范、質量等方面的要求與電影並無原則區別;電視電影與電視劇的區別和電影與電視劇的區別也基本一致,如膠片拍攝、長度限制等方面。這並不是抹殺了三者的不同。因為,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電視電影,它們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是一樣的:視聽語言。考慮到誕生時間的先後,電視劇的語言游戲規則是從電影那裡拿來的,電視電影直接就是電影本身。考察電視節目製作方式的演進對我們思考這一問題是有益的。早期電視節目的製作受到了當時技術設備水平的限制。那時,錄像機尚未發明,電視節目要麼是用電影膠片拍攝下來,沖印製作好以後再用電子掃描播出;要麼是通過攝像機直接把鏡頭採集的信號傳播出去。前一種方式不能直接播出,後一種方式不能記錄和重放。電視劇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最初製作方式就是在電視台的演播室演出(就如同演出話劇一樣),然後經攝像機直接播出的。1951年,美國出現了用35毫米膠片拍攝製作,通過電子掃描播出的第一部「電視片」。直到1959年攜帶型攝像機和攜帶型錄像機組成的現場采錄系統的發明,才使電視節目製作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就是說,從記錄方式上講,電視與電影有著直接的淵源。這種淵源持續至今,後來出現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形態就是電視電影。在歐洲和美國,為了保證視覺質量,一直較好地保持著用電影膠片製作電視節目的傳統,主要是拍攝紀錄片和電視短劇。特別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為法國電視4台拍攝的《十誡》成為電視電影的經典作品,其中《關於殺人的短片》和《關於愛情的短片》經對《殺誡》和《情誡》進行擴充後進入院線發行。所以,嚴格意義上的電視電影與電影乃至廣義的電視劇的區別不在於其記錄方式。可以認為,電視電影和電影的最直接區別在於它們的最終呈現方式:電視電影通過電視屏幕呈現,而電影通過銀幕呈現。在中國大陸,似乎拍電視劇和拍電影完全成了兩碼事兒,一些導演和影視批評家特別強調兩者的區別,這個問題甚至多次出現在影視院校的考試題中。在創作上,有人認為拍電影是創作,而拍電視劇是操作;有人認為拍電影有特別的「創作氛圍」,而拍電視劇就沒有這種氛圍;有人認為電影的特點是信息量大,敘事簡潔,而電視劇要把敘事節奏放慢, 「過場戲」可以比電影多。在發行和播出上,有人認為電視劇的長篇多集利於商業廣告的插播。似乎很少有人考慮觀眾如何接受,一個不成文的說法是:電視劇的種種特點照顧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斷離開電視機屏幕的觀看習慣。甚至當人們談到拍一個作品時,或者是拍電視劇,或者是拍「膠片」,而不使用「電影」一詞。基於這種體認,電視電影似乎成了一種折衷物。那麼,廣義上的電視電影能不能兼容使用磁帶拍攝的「電影」?在一些國際知名的電影節,設立了專門獎項,接受部分磁帶拍攝的短片和長片,或者是磁帶拍攝製作後經磁轉膠得到的作品,甚至接受VHS (家用錄像帶)作品,對電影的定義是非常廣泛的。中國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自1999年開始投入大筆資金製作及收購電視電影,這批電視電影幾乎都是使用磁帶拍攝的。無論整體藝術質量如何,對電視電影的界定已經突破了嚴格意義上的膠片記錄的限制。電視電影概念的拓寬,有一個正面效應是值得肯定的:將使影視創作者、影視批評家和影視觀眾更為關注電影語言本體及其藝術質量。
汪流 主編.中外影視大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第53-54頁.
『柒』 電視電影和電影有什麼區別
電影包括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指專門為電視播放所拍攝的電影,通常用數字技術進行拍攝,也可以用膠片拍攝,電視電影的製作一般規模不大,拍攝周期相對較短。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按發行及上映方式可以分為電視電影、院線電影、網路電影、錄像電影。
(7)電視電影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的分類
按發行及上映方式分為:
院線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
網路電影:僅在網路視頻平台上上映的電影
電視電影:僅在電視熒屏上上映的電影
錄像電影:僅以錄像帶、DVD、VCD等方式發行的電影
『捌』 電影和電視劇的區別在哪裡呢
電影與電視劇的區別:
第一,二者的源頭不同。電影源於照相,電影的本質就是記錄生活的原生態。電視劇源於戲劇,強調戲劇性,以故事沖突和人類命運的悲喜吸引觀眾。
中國第一部電影:戲劇藝術紀錄片《定軍山》
世界上第一部電視劇:20世紀30年代 英國BBC電視劇《嘴裡叼花的女人》
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
第二,二者的競爭形成了影視藝術各自追求藝術特性、各尋優勢的第二個原因。由於電視劇的審美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由人物命運鋪排出的故事的生動曲折性,因此電視劇較側重敘事性,更注重於表現事件發展過程和對人物命運變化的描繪。正因為如此,電視劇所講的「故事」更吸引觀眾,所以,電影的以講故事取勝的那一部分「飯碗」被電視劇無情地「搶」了過來。電視劇的凸起和沖擊,迫使電影不得不調整或改變自己的創作思路而「另謀出路」。其立足點在於尋求自我優勢,發揮優勢又離不開其自身藝術特性的展現。所以,電影藝術在與電視劇的競爭中,愈發重視現代高科技手段與真實紀錄手法的結合運用。我一直認為,這便是美國「大片」出現的一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