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好萊塢三大電影公司都叫什麼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
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 Inc.)——派拉蒙採用院線經營模式,有幾分歐洲味道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始建於1923年,曾經出品史上最出名的影片《亂世佳人》,如今已經被索尼收購,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同屬索尼旗下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始建於1920年由最初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憑借其八十年的積聚成為好萊塢最主要的製片廠之一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1923年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是有聲電影的先驅
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FOX)——1935年成立,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好萊塢主流製片廠之一,主要以西部片、喜劇和音樂歌舞劇為主,代表作《泰坦尼克號》
環球電影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後來移民到美國。代表作《遠大前程》,《哈姆雷特》等等
聯藝電影公司(United Artists)——1919年由C.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
華特迪斯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1923年成立,世界上第二大傳媒娛樂企業
㈡ 中國十大電影公司排名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簡稱中影集團,成立於1999年2月。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而且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
光線傳媒
光線傳媒成立於1998年,經過19年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 。 主營業務包括電視節目製作與發行,電影投資、製作、宣發,電視劇投資、發行,藝人經紀,新媒體互聯網、游戲等。
華誼兄弟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博納影業
博納影業集團是中國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影業公司,目前已完成私有化,正大踏步回歸祖國。作為中國民營電影企業旗幟性代表,成立十八年來,博納影業集團以「規模化生產,前瞻性布局,深耕式經營」三大特點,在華語影壇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博納影業的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影視製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院線管理、廣告營銷、藝人經紀、實景娛樂及影視文化旅遊城投資建設運營等。
上影集團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影集團)由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技術廠、上海聯和電影院線、上海東方影視發行公司、上海東方電影頻道、上海影視樂園、上海美術設計公司、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單位組成,是目前中國最具規模和實力的現代電影集團之一。
萬達影業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隸屬於萬達集團,成立於2009年,影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萬達集團正式進軍影視行業,開展影視投資、製作、發行、放映及後產品等全產業鏈業務。萬達集團以三年作為影視傳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爭做到行業第一。2017年11月,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獲2017年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阿里影業
阿里巴巴影
㈢ 中國最早三個電影公司。明星 ,聯華,還有一個是什麼
中國最早三個電影公司,明星 ,聯華,還有一個是天一影片公司。
天一影片公司是中國電影製片機構,由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於1925年6月在上海虹口橫浜橋成立,專門從事影片的攝制與發行。
邵醉翁任總經理兼導演,二弟邵邨人負責製片兼編劇。三弟邵仁枚、六弟邵逸夫去新加坡、馬來亞開拓南洋市場。
(3)三大電影公司擴展閱讀
天一影片公司發展歷史:
1925年6月,商人邵醉翁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邵醉翁曾在上海、天津、寧波等地經營過不少商號,因獲利甚微,後與人合作,創辦一個和平新劇社,上演新式文明戲劇。
1931年,利用美國人的有聲器材和技術,拍攝了中國最早的兩部片上發聲影片之一《歌場春色》。20世紀30年代在左翼電影運動影響下,相繼拍攝了《王先生》、《花花草草》、《飛絮》、《飄零》、《母親》等較有社會意義的影片。
㈣ 美國三大電影公司是什麼,圖標是怎樣的
1.米高梅公司,標志是一隻吼叫的雄獅。2.paramount派拉蒙,標志是群星環繞雪山。3.universal,中文好像叫環球聯合,標志是地球
㈤ 中國最早的三大電影製片廠
1、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成立於1945年10月1日,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中國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拍攝了《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等作品。
㈥ 中國影業三巨頭是什麼
中國影業三巨頭分別是:英皇娛樂、萬達影視和華誼兄弟。
1、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2、英皇娛樂集團,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是英皇集團的一家下屬子公司。英皇集團成立於1942年,從一間鍾表零售店鋪,發展成為涉足地產、酒店、金融、娛樂、電影、出版印刷、飲食及零售的多元化上市公司集團。集團在香港擁有六家上市公司。
3、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隸屬於萬達集團,成立於2009年,影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萬達集團正式進軍影視行業,開展影視投資、製作、發行、放映及後產品等全產業鏈業務。
萬達集團以三年作為影視傳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爭做到行業第一。2017年11月,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獲2017年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五大影業公司:
這里的「五大」應該沒有多大異議:華誼兄弟、博納、光線影業、樂視影業,加上後來居上的萬達。2015年的《尋龍訣》,不僅製作上是電影工業的標桿,在幕後操盤上也比較符合電影工業的一種理想狀態:萬達、華誼、光線三巨頭聯合投資,風險共擔,共同推動項目進展。
三家公司各有所長,華誼資歷最深,1998年開始從事製片發行業務;萬達產業最大,國際化擴張買買買不停;光線做娛樂報道出身,營銷團隊實力驚人。因《西遊降魔篇》官司,華誼喪失了和周星馳合作的機會,《美人魚》投向光線,34億的票房分成必將為光線今年業績添彩不少。
從發展機遇上來講,光線是電影市場審美趣味轉變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是喜劇(《泰囧》、《港囧》)還是青春片(《致青春》、《左耳》),都是引領潮流者。
而華誼以馮小剛為代表的老派則在這場悄然無息的變化中落後了,提出了「去電影化」的發展思路,去年又以《老炮兒》重新揚眉吐氣。雖然華誼兄弟在電影行業佔有率快速下降,但仍然在上市公司層面保持著良好的盈利能力。
以9.8億的凈利潤在去年的影視類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華誼今後要激活實景娛樂等其他版塊,還是需要在電影業務上發力,沒有足夠多熱門的影片,其他版塊也難以為繼。
萬達就對此心知肚明,買下傳奇影業還是看重它旗下的IP,作為後起之秀,自己的影片庫不足以支撐起文化地產的大局。
和香港影人密切合作是博納的一大特色,以至於有「港片橋頭堡」之稱。於冬最先喊出了「電影公司都要給BT打工」的論斷,危機意識源於在《智取威虎山》之前,博納沒有一部在票房口碑雙贏的代表作。也正是因為《智取威虎山》,讓於冬做出了從美國退市的決定,票房大賣但同期博納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卻一直在下跌。
㈦ 中國三大娛樂公司巨頭是什麼
1、華誼兄弟傳媒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營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在過去22年間不但創造了多個票房奇跡,也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各大電影獎項,先後推出了百餘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優秀電影作品。
其中包括曾占據國內票房領先的《手機》、《天下無賊》、《寶貝計劃》、《集結號》、《非誠勿擾》系列、《功夫之王》、《風聲》、《唐山大地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畫皮2》、《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制》等,總票房逾150億,是國內商業成績最好的民營影視公司。
(7)三大電影公司擴展閱讀:
明星經紀公司排行
1、泰洋川禾
旗下藝人:周冬雨、金晨、尹正等
2、嘉行傳媒
旗下藝人:楊冪、迪麗熱巴、張雲龍等
3、壹心娛樂
旗下藝人:李現、白宇、馬思純等
4、歡瑞世紀
旗下藝人:楊紫、秦俊傑、任嘉倫等
5、悅凱影視
旗下藝人:楊洋、吳尊、宋茜等
6、和頌傳媒
旗下藝人:趙麗穎、陳學冬、李冰冰等
7、喜天影視
旗下藝人:張天愛、李光潔、宋祖兒等
8、歡娛影視
旗下藝人:許凱、吳謹言、白鹿等
9、華策影視
旗下藝人:胡一天、吳倩等
㈧ 香港十大傳奇電影公司,你能全部認出來嗎
它們分別是: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新藝城影業、德寶電影公司、銀都機構、中國星、寰亞電影公司、英皇電影公司、銀河映像和最佳拍檔電影公司 。
香港電影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從最初的默示錄時代到30年代的有聲電影,《邵氏出品,必佳品》稱霸香江,迎來嘉禾、環球亞、新藝城等新派電影公司的天下,香港電影打開了黃金時代的大門,通過電影記錄香港的不幸和輝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位電影人利用新型電影工業使香港電影成為世界知名品牌,高峰時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年製作量超過200部,成為世界上好萊塢電影的出口目的地之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機構很多,除了上述十大傳說電影公司外,還有洪金寶的寶禾電影公司 、元彪的泰禾電影公司 、成龍的威禾電影製作公司和李連傑的正東電影公司等有名的電影公司。這些公司曾出品了眾多經典影片,為香港電影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