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stay with me是日本那部電影里的插曲
我知道電視劇版的《太陽之歌》里有首歌叫《stay with me》,澤尻繪里香唱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3_tL9cNaS8/
Ⅱ 電影《刺青》上竹子騎車帶著9歲的小綠哼唱的歌叫什麼名字啊拜託各位大神
小茉莉清晨下了一場雨 露水沾濕了小茉莉 白色花瓣純潔又清晰地聞著你的呼吸 晚風吹拂青草地 夕陽染紅了小茉莉 微笑綻放不言也不語看不透你的秘密 月光靜靜 薄暮籠罩小茉莉 凝視著你 捨不得離開你 月光靜靜 薄暮壟罩小茉莉 等候著你 走進我的夢里 小茉莉 是否你會把我忘記 小茉莉 請記得我 還在這里 小茉莉 在枝頭上自然美麗 小茉莉 請記得我 不要把我忘記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D0%A1%DC%D4%C0%F2&lm=-1
Ⅲ 香港武俠電影經常出現的一段傷感音樂叫什麼名字 好象是用竹子吹出來的感覺 比如有些傷感的電視節目都用上
雅尼的【夜鶯】是竹笛 鋼琴 小提琴 大提琴等合奏的
Ⅳ 電影《竹》插曲的歌詞和簡譜是什麼
陳玉建
你愛了嗎
詞曲:陳玉建
LRC製作:楊彥澤@369歌片語
春天的百花開
愛情它從哪來
靚女啊你在哪兒呀
快快去尋來
午夜裡杯開懷
等待那愛情來
瘋狂的音樂傳來
美麗的小女孩
問一聲你愛了嗎
愛了就要對她好
再苦再累不重要
只要我們能逍遙
問一聲
你愛了嗎
愛了就要對她好
漂不漂亮不重要
只要她能和你一起
到老
Ⅳ 【求歌名】中央電影頻道放的竹林的MV的歌叫什麼
愛到滾滾春潮來
Ⅵ 請問:日本古曲祈禱是哪個日本愛情電影的插曲,90年代在電視中看到的,感動的很,一直想再看看 但忘了電影名
家喻戶曉的搖籃曲《竹田の子守唄》(竹田搖籃曲),也叫《竹田の子守歌》。國內的《祈禱》的旋律就是改編自它,就是被翁倩玉翻唱的「祈禱」,其父翁炳榮作詞。 以下是相關電影,希望是你需要的:
東京假期
英文名: Seven Nights in Japan
中文名: 東京假期
別 名: 七夜情
導 演: ( 劉易斯·吉爾伯特 Lewis Gilbert )
主 演: (邁克爾·約克 Michael York) ( Hidemi Aoki) ( Peter Jones) (查爾斯·葛雷 Charles Gray) ( Yolande Donlan) ( Eléonore Hirt)
上 映: 1976年10月02日
一個歐洲年輕的王子.隨父母親訪問東京.私自外出參加旅遊團.認識一個日本導游女孩子.她並不靚麗迷人或是激情野艷.她是日本式的溫婉賢淑.謙和有禮.潔凈可愛.微微有一點嬰兒肥.王子高高帥帥.良好的教養體現的威嚴.皇家風范的優雅從容.讓她傾心.她的善良簡單.平民的自由化讓他心動......
他們就是從她為每個遊客演唱日語<祈禱>自然的相識.王子就是這樣愛上了純真的她.
在王子父母親焦急尋找和恐怖組織製造事端追殺王子中他們毫不知情.也許是愛情的真摯化解所有的危險.他們度過了生命中相愛的2天.
短短2天的幸福時光.他們來到一個小小的日本溫泉.他們的愛情沒有激情野性的瘋狂放縱.但是真愛已經來過.夜晚他們在相互溫柔牽手中恬恬入睡.安然平靜.因為知道最愛的人就在身邊......
至始至終.他們沒有海誓山盟.只有幾句簡單的英語對白.也許牽手可以取代一切語言.眼神和默契可以取代一切動作……
Ⅶ 尋音樂日本電影里竹林之戰音樂
原聲大碟 -《夜宴》(The Banquet)
在《今夜--生死竹林》《欲》等段落中,經由古色古香的音樂神韻與冥想音樂,營造出極具東方思維的空靈意境。
專輯曲目:03. 生死竹林
Ⅷ 日本古裝片里竹林經常用到的配樂
日本箏.
箏的起源
中國古書籍對箏最早的記載,可算是戰國策中的齊策: 「臨淄甚富而寶,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箏。「 漢應劭在風俗演義中曾說: 「謹按禮樂記:五玄築身也。今弁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 大樂令壁記中則作如下的說法: 「箏與瑟正同而玄少;秦人有一瑟而爭,蒙恬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箏然。」
從各種資料來判斷,關於古箏的來源可分為幾類: 一類蒙恬所造;二類瑟所簡化;還有由簡單樂器所演變的說法。現闡述如下:
對於箏為蒙恬所造一說,許多人抱著遲疑的態度。在舊唐書音樂志中提到: "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制與瑟同而玄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玄,此乃箏也。」 瑟,相傳為伏羲氏所創,是一種遠古時期就出現的樂器。杜氏通典上記載: 」瑟,世本雲,庖犧作,五十玄,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玄,具二均聲」 一般認為琴瑟慢慢流傳各地與各時期後,再經由蒙恬或京房加以改良命名為箏。
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古箏是淵源自古代游牧民族,一種便於攜帶、尺寸不大、玄數不多的簡單樂器,而非由漢族的既大又復雜的瑟演變而來(現今瑟的尺寸為216㎝×54㎝,25玄):就總體來講,箏只有三尺多,而瑟欲有六尺多,那是因為漢族過的是固定的農業生活,使用大型的樂器並不會不方便,北方或西方的游牧民族欲不然,小巧的樂器反而較適合他們;就製作材料來講,箏字從竹,可能原為大型竹子所制,瑟則為梧桐木製作,材料完全不同(雖後來的箏也為梧桐木製作,不過被認為是改良的結果);就發聲來講,箏聲是高急激昂,瑟音欲是雍容柔和,為兩種不同的發聲領域。綜觀這三點,說明箏是由游牧民族所用的樂器演化而成,而非由瑟演化改良的並不為過。不過經過歷史的演變,在秦亡後,秦箏逐漸被改良,從形狀、材料、甚至聲音都變得近似瑟,所以箏被稱為小瑟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箏的變遷
箏展到秦代已十分流行,到了魏晉,特別是唐代更為普遍。這時的箏有十二玄,也有十三玄的。初期以十二玄居多,到了唐朝則以十三玄為普遍。舊唐書音樂志:」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玄,此乃箏也。雜樂箏亦十有二玄,它樂皆十有三玄。扎箏已竹片橍其端而扎之,清樂箏用骨爪長寸於,以代指。」
由於元代史料的缺乏,便能從元史禮樂志中了解,在宴樂中使用了沿襲宋制」兩頭微垂」的箏。明代也繼續承襲下來,而形狀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到了清代,對於樂器的記載就十分清楚,多謂箏為十四玄,兩組八度約七聲音階定律。清朝通典樂四絲五箏類:」箏似瑟而小,十四玄各隨宮調色柱和弦,已階律呂。通體用桐木金漆,梁及尾邊用紫檀,玄孔用象牙飾。唐書言十三玄或十二玄不可考。今十四玄,則五聲二變為七,倍之,故為十四也。」
以後,因大量西化的影響,在玄的材料上以及箏的在造上有較大的變化。除傳統的絲玄十三玄小箏外,慢慢發展出十六玄的金屬玄箏。復音式的新式箏、蝶式箏也發展到十八玄、二十一玄、二十五玄、二十六玄、四十四玄等。大型帶有踏板轉調的箏,音域增廣、轉調方便。箏玄也由金屬改良為外纏尼龍絲的形式,音質純、彈奏順暢。目前國內則以十六玄金屬箏以及二十一玄外纏尼龍絲玄箏為箏的外傳
在一千一百五十年前,我國唐代文宗大和八年時,東鄰日本又派遣唐使到我國來了。遣唐使中有個准判官叫藤原貞敏,他在日本時就是個琵琶能手,這一次他到了中國京都長安(今西安)後,就拜琵琶博士劉二郎為師,劉二郎對這位遠道而來的日本青年十分喜愛,不僅傳授他中國的琵琶技藝,還把自己的女兒――一個彈箏名手許配給他。藤原貞敏在中國待了六年後,帶著他的中國妻子返回日本。從此,中國的古箏遠渡重洋來到日本,在日本生根開花,成為日本主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以上是記載在《大日本史》里中日音樂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中國箏是否就此開始傳入日本呢?實際上還要比藤原貞敏夫婦返回日本時更早些,至今日本京都東大寺正倉院還珍藏著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0—794,相當於中國初唐時期)傳入的四面唐制箏的殘片呢!主。
各國的箏
日本在柰良時代將古箏傳入國內,最初使用於管玄樂合奏。到了平安朝時期,才出現了獨奏以及伴奏的箏曲。安土桃山時代,順賢以北九州箏曲為基礎,重新創作十首組歌,成為日本近代箏曲的基礎,被稱為築紫流。順賢弟子法水之門下八橋檢校,以築紫流箏曲為本,開創了」俗箏」的箏樂。元祿時代,八橋高徒北島檢校的弟子生田檢校,將當時的三玄曲以及歌謠加入,創立了生田流。到了十八世紀末,山田檢校將當時盛行的凈琉璃三昧線曲的一中節、河東節以及富本節加入,稱為山田流。用圓頭義指彈奏的山田流有別於用方頭義指彈奏的生田流,在江戶時代、明治時代,京都與大阪一帶幾乎是生田流的天下;東京則為山田流的天下,二流對立。大正以後,因生田流傳入東京,加上西洋音樂的介入,使得二流逐漸融合,而成為新式的箏樂。在日本由中國箏演變的類似樂器有:和琴、樂箏、俗箏、須磨琴、八雲琴、搖琴、灑琴、初瀨琴、大正琴等。
韓國的箏大約是唐朝以前由中國傳入,經過演變後,目前所見的是玄琴、伽耶琴。另外有一 種以棒擦玄擦聲的琴,稱為牙琴,則與隋代的扎琴類似。
日本箏
8世紀初,中國唐代十三弦箏傳入日本,先後演變為樂箏、築箏、俗箏等日本傳統樂器。三者構造基本相同:桐木製長方形音箱面上張弦13根,每根弦用1柱支撐。弦名從遠至近分別稱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為、巾。琴身筆直。自古將箏比作「龍」,並依此為各部件命名。樂箏又名雅樂箏,曾在宮廷貴族間流行,迄今仍在雅樂的管弦樂合奏曲中使用。現在常用的調弦法尚有雙調、大食調、平調、黃鍾調、盤涉調共6種。築箏又名築紫箏,16世紀末主要作為歌曲伴奏樂器,現已趨於消亡。俗箏始於17世紀,盲人八橋檢校(1614-1685)在江戶(現在的東京)習得築紫流箏曲後,到京都將其改編增補,並作箏組歌、分段曲等,因而成為俗箏及其箏曲的創始人。箏的傳統演奏方法是右手拇、食、中指套上義甲彈撥,左手按弦。1921年宮城道雄創制17弦箏,已被廣泛採用。俗箏演奏的箏曲多為聲樂曲,也有據傳為八橋檢校所作的《六段》等器樂曲。宮城道雄創作的箏與尺八的二重奏曲《春之海》,成為現代名曲。20世紀60年代後,三木稔等作曲家為俗箏創作了為數眾多的箏曲。
日本雅樂箏的音階與轉調法
日本雅樂箏的音階,有呂旋與律旋兩種:雅樂呂旋相當於燕樂的商調音階,如下為調名制的4,7兩音,古箏上無!)1 2 34 5 6b7 1宮 商 角嬰 征 羽嬰 宮 日本「為調名制」記法 角 羽 商 角 變征 羽 變宮 商 中國「之調名制」記法 征 宮雅樂律旋相當於燕樂的羽調音階,如下:1 2b3 4 5 6b7 1宮 商嬰 角 征 羽嬰 宮 日本「為調名制」記法 商 羽 羽 變宮 商 角 變征 羽 中國「之調名制」記法 宮 征俗箏之定弦法及其樂調系統,則系以平調子(都節音階)為基礎:若以中國「之調名制」記法,則如下所示都節音階 6 71 2 34 5 6即燕樂「為調名制」正角調 1 2b3 4 5b6 b7 1 角 變征 羽 變宮 商 角 征 宮 另一種流行的琉球音階, 若以中國「之調名制」記法,則如下所示琉球音階34 5 6 71 2 3即燕樂「為調名制」閏角調 1b2 b3 4 5b6 b7 1 角 變征 羽 變宮 商 角 征 宮 中國五聲音階古箏之旋宮有:緊角為宮(轉低五度調),慢宮為角(轉高五度調)的口訣。仿此,日本都節音節(平調子)之旋宮法,亦可有兩相類口訣以概之,曰: 轉高五度調(原71->34,原46->71):緊清角(#4)為變宮,慢羽(bb6)為宮。如下:都節音階 6 71 34 6 bb6 71 3 #4bb6 1 34 6 71 轉低五度調(原34->71,原71->46):慢變宮(b7)為清角,緊宮(X1)為羽。如下:都節音階 6 71 34 6 6b7 X1 34 6 34 6 71 3
Ⅸ 憶往事竹馬青梅哪個電影插曲
如懿傳。
一如既往又是近幾年大火的宮斗劇情,從青櫻到如懿,從弘歷到乾隆,如懿在歲月消磨中變化,乾隆也在變,兩人從相知相愛到漸行漸遠,再到最後斷情絕愛生死不復相見。如果把這個故事套用到現在,就是一對從相愛到離婚夫妻的正常走向。可是這是封建社會,這是皇室,如懿和弘歷不是普通夫妻,他們是一國帝後。這就讓這個故事有趣了很多,也升華了這部劇的主題。這部劇整個最終的基調是悲的,我想隨著劇情的緩緩鋪開而來,那種深宮情感的繁華到悲涼會體現得淋漓盡致,也許回頭再看青櫻弘歷,並不會那麼違和。其實片頭曲已經唱出了那種悲涼的情感:笙簫遠去燈火稀微,憶往事竹馬青梅。
Ⅹ 溫涼竹的插曲是什麼
是溫涼珠吧
插曲上那歌是改唱《知道不知道》這首歌的,上網搜有很多版本,有個叫卡洛兒唱的很有感覺,但是沒有歌詞。到今天也沒發現電影上那個版本。電影上的歌詞大致是:愛哭的孩子要睡覺,莊稼再多多不過草,想你的時候,就抬頭微笑,知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