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紅岩》的主要人物是誰
人物原型(部分)
1、江雪琴(即江姐)——江竹筠,江志煒
2、孫明霞——曾紫霞(1949年8月被營救出獄)
3、李青竹——李青林
4、許雲峰——許建業
5、齊曉軒——許曉軒
6、余新江——余祖勝
7、成崗——陳然
8、彭松濤——彭詠梧
9、劉思揚——劉國鋕
10、龍光華——龍光章
11、黃以聲——黃顯聲
12、陳松林——陳柏林
13、藍鬍子——藍蒂裕
14、老大哥——唐虛谷
15、丁長發——丁地平
16、華子良——韓子棟(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獄,是唯一越獄成功的革命志士)
17、老石同志——王璞
18、胡浩——宣灝
19、小蘿卜頭—宋振中(1949年9月6日與父親宋綺雲烈士、母親徐林俠烈士一起在重慶松林坡遇難)
20、雙槍老太婆--劉隆華、陳聯詩、鄧惠中(烈士,1949年11月27日和次子鄧誠烈士同時犧牲於渣滓洞監獄)
21、「監獄之花」的原型:第一個是王璞烈士(1948年9月在組織華蒙山武裝起義時犧牲)的妻子左紹英烈士,被捕後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獄中生下「監獄之花」卓婭; 第二個是中共龍市婦女支部書記彭燦碧烈士,被捕後關押在渣滓洞監獄,獄中生下「監獄之花」。左紹英、彭燦碧及其她們的「監獄之花」在重慶「11.27」大屠殺中同時殉難於渣滓洞。
22、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劉國定、冉益智、李文祥、塗孝文等
23、大特務徐鵬飛原型人物:徐遠舉
24、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嚴醉:沈醉
25、沈養齋:周養浩
26、渣滓洞看守長「猩猩」原型人物:李磊
27、渣滓洞看守長「貓頭鷹」原型人物:徐貴林
28、特務黎紀綱----曾紀綱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特務在重慶秘密監獄渣滓洞、白公館製造了駭人聽聞的「11.27」大屠殺。
渣滓洞僅有15人脫險成功:肖鍾鼎、劉德彬、孫重、傅伯雍、周洪禮、張澤厚、楊純亮、陳化純、楊培基、劉翰欽、周仁極、楊同生、鍾林、李澤海、盛國玉(女)。
白公館僅有19人脫險成功(譚模被提出槍殺,身中三槍未死,他從屍坑中掙扎出來順利脫險,加上他一共是20人):羅廣斌、周居正、毛曉初、鄭業瑞、任可風、段文明、賀奉初、杜文博、楊其昌、周紹軒、尹子勤、王國源、李蔭楓、郭德賢(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載黎、李自立、秦世楷。
紅岩,這一史詩般的稱號,是重慶的光榮象徵。
《紅岩》這一神品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品質最高度的概括。紅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紅岩》小說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我們不能否認,藝術的東西有些可能要比生活的真實更完美一些,但當真實地接觸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史實材料時,不能不承認沒有誇大的真實很多時候要比加工過的藝術更具沖擊力量。
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是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
(1)紅岩電影第一部擴展閱讀: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刑,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的故事。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書重印113次,再版2次,冊數則超過了一千萬。作為紅色經典作品,轟動一時。作者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此長篇小說《紅岩》,後改編為紅色電影《烈火中永生》。
建國初期,為了對青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羅廣斌、楊益言和與他們並肩戰斗過的劉德彬三個人共同把他們在獄中與敵人斗爭的切身經歷寫出來。1950年7月1日開始在重慶《大眾文藝》上發表三人合作的報告文學《聖潔的血花》,後華東、華南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單行本。
1958年又在《紅旗飄飄》上發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礎上,羅廣斌和楊益言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紅岩》。小說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共產主義的奇書」,並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內外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學贏得了巨大聲譽。
「文革」中該書被誣蔑為「叛徒文學」成為禁書,作者亦備受摧殘。羅廣斌和楊益言在「文革」爆發後受到殘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羅廣斌於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結束後小說重新出版發行。
⑵ 《紅岩》是羅廣斌的代表作,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第一章:余新江介紹特務縱火災情,甫志高開設書店開展學運。重慶大學學生追討特務。
2、第二章:鄭克昌獲得陳松林好感,甫志高指導陳松林工作。陳再入重大認識黎鄭。
3、第三章:兄妹談心,成瑤被訓斥;往事回憶,成崗管工廠。重回組織,擔任交通員;接受重任,印刷《挺進報》,接替江姐刻寫工作。
4、第四章:江姐到川北工作,蒲志高送行,華為陪江姐進城,江姐得知丈夫被害,強忍悲痛,找到了游擊隊,見到了華為的母親、華瑩山游擊隊司令雙槍老太婆。
5、第五章:鄭克昌偽裝積極進步,騙取了甫志高信任,成崗設計新機器更好地印刷《挺進報》,
6、第六章:「慈居」成為軍統特務的老巢,軍統少將特務頭子徐鵬飛正因與嚴醉的矛盾,缺乏共產黨地下組織情報而煩惱,不得已同意處決長江兵工總廠縱火特務,逮捕雲陽縣的假共產黨案犯,沈陽齋向徐鵬飛密報了黎紀綱、鄭克昌滲透進地下黨組織的消息。
7、第七章:許雲峰看出了鄭克昌的可疑,安排陳松林撤離,區委會議改期,指示甫志高撤退鄭克昌和魏吉伯抓人失敗,甫志高回家被抓。
8、第八章:新生市場茶館許雲峰和李敬原交流工作情況,甫志高叛變出賣同志,許雲峰、成崗被捕,李敬原與成瑤談心,安排她做《山城晚報》的記者。
9、第九章:特務頭子徐鵬飛審訊許雲峰和成崗,威逼利誘,毒刑拷打,都沒有用,最後不得不用假槍斃結束了審訊。
10、第十章:徐鵬飛大擺慶功宴,毛人鳳宣讀嘉獎令,山城再現《挺進報》。許雲峰識破假宴請,毛人鳳利誘真技窮。
11、第十一章:補敘劉思楊被捕,渣滓洞敵人用斷水折磨革命者,龍光華抄葉挺的《囚歌》激勵大家意志,老大哥勸大家吃霉臭的米飯,特務屠殺革命者。
12、第十二章:暴雨過後,余興江與老師相認;汽車疾駛,許雲峰被抬入牢房;許雲峰高唱《國際歌》,同志們放聲應和;女牢中「監獄之花」誕生,放風時,龍光華取水被打。
13、第十三章:龍光華犧牲,革命者憤怒。要求追悼龍光華,談判代表被拘禁,難友們絕食抗議四天不動搖,特務們用米飯肉片誘惑終失敗,絕食抗議獲得成功。
14、第十四章:叛徒出賣,江姐被捕。游擊隊途中援救,狗特務奸計得逞。
15、第十五章:半夜提審江姐,竹簽子釘十指,獄友們唱《囚歌》鼓勵安慰,趁著放風,各囚室送來慰問信和詩篇。
16、第十六章:戰友帶來好消息,獄中新年大聯歡。
17、第十七章:陳靜(成瑤)戳穿國民黨假和談新聞發布會,眾記者提問是否釋放政治犯,重慶學生遊行請願,工人宣布全市總罷工。徐鵬飛抓捕成瑤,陳松林批評引導。
18、第十八章:劉思揚家人營救,國民黨假意放人。回家遭軟禁,雨夜見生人。公開聲明,立場堅定;送奶工人,暗傳密信。
19、第十九章:白公館監獄。劉思揚押送白公館喜遇成崗,成崗戰勝麻醉葯物。
20、第二十章:劉思揚重獲組織信任,成崗獄中出版《挺進報》。小蘿卜頭飛翔夢,成崗介紹黃以聲、小蘿卜頭、華子良與胡浩等四位學生,特務焚燒秘密檔案,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
21、第二十一章:鄭克昌偽裝進步記者被關進樓七室,騙取余新江信任,探查地下黨線索,鼓動單純青年學生唱啦啦詞惹事露出馬腳,余新江將計就計,除掉看守狗熊和鄭克昌。
22、第二十二章:陸清收聽時事廣播,做最不幸的打算。《挺進報》被發現,胡浩被拷打,齊曉軒挺身而出救同志,楊進興啞口無言逃責任。
23、第二十三章:換牢房,了解華子良。借圖書,發現新事物;
24、第二十四章:齊曉軒、成崗商量越獄,華子良主動找組織,許雲峰地窖挖暗道。磁器口華子良傳遞密信,數帆樓老太婆接受任務。
25、第二十五章:嚴醉帶特遣隊從美國歸來,傳密令「分批密裁」。渣滓洞女監綉紅旗喜迎解放,李青竹江姐從容堅定別戰友。
26、第二十六章:渣滓洞准備越獄,白公館黃將軍被殺,華子良接頭失敗,被挾持逃走計劃落空。
27、第二十七章:獄內外,聯系中斷,快解放,敵特瘋狂;特務頭子安排「後事」,炮廠工人誘捕頑凶。
28、第二十八章:胡浩要求入黨,華子良半路逃脫,徐鵬飛親臨白公館,許雲峰慷慨赴刑場。第二十九章:歌樂山響起解放炮聲,渣滓洞實施越獄行動。
30、第三十章:敵特滅亡前妄想炸毀山城,工人盼解放自發護衛家園。白公館密道越獄,沖鋒號耳邊響起。
作者簡介
羅廣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學運工作,並利用其家庭關系進行統戰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賣在成都被捕,先後囚於渣滓洞、白公館監獄。獄中堅持斗爭,拒絕其兄羅廣文(蔣介石嫡系,國民黨第15兵團司令)的保釋,寧願坐牢,也不寫悔過書,和難友一起秘密製作五星紅旗,迎接解放。
楊益言(1925--2017年),四川武勝縣人。1940年在同濟大學讀書,後因在上海參加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於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慶解放前夕被營救出獄。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刑,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的故事。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書重印113次,再版2次,冊數則超過了一千萬。作為紅色經典作品,轟動一時。作者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此長篇小說《紅岩》,後改編為紅色電影《烈火中永生》。
紅岩,這一史詩般的稱號,是重慶的光榮象徵。
《紅岩》這一神品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品質最高度的概括。紅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紅岩》小說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我們不能否認,藝術的東西有些可能要比生活的真實更完美一些,但當真實地接觸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史實材料時,不能不承認沒有誇大的真實很多時候要比加工過的藝術更具沖擊力量。
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是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
⑶ 烈火中永生江姐亦稱什麼
江姐名字又叫江竹筠,她是《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烈火中永生》是根據小說《紅岩》改編的,講述的是女英雄江姐偉大的一生。江姐早已經成為了大家的榜樣。
江姐是四川人,她十九歲的時候就考入了重慶中國工學附屬中學,同一年中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江姐二十三歲的時候接到任務,她要和彭詠梧假扮夫妻,掩護彭詠梧開戰地下工作。
timg_(1).jpg
江姐和彭詠梧在一起工作的過程中產生了真感情,他們倆假戲真做了。後來江姐和彭詠梧結成了真夫妻,並且還生下了兒子彭雲。
彭詠梧一直都負責川東的武裝斗爭,江姐則負責聯絡工作。後來彭詠梧不幸犧牲,江姐就接下了丈夫的工作。後來江姐被出賣,她被逮捕了。
江姐的扮演者是於藍,她將江姐這個角色演的非常好,幾乎提到江姐就能想到於藍,於藍已經成為了江姐的代名詞。1948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進行瘋狂的鎮壓。共產黨員江姐的丈夫被敵人殺害,她懷著滿腔悲憤,去華鎣山區參加農村武裝斗爭。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和重慶地下黨組織領導人許雲峰被捕了。敵人企圖用威脅利誘的手段動搖許雲峰遭到失敗,又妄想用種種酷刑從江姐身上得到線索。然而,江姐以頑強的意志擊破了敵人的夢想。在集中營中,許雲峰和江姐帶領難友們同敵人展開了英勇不屈的斗爭。次年4月,我解放大軍渡過長江,重慶即將解放,營中的黨組織在積極策劃越獄行動,並通過在營中裝瘋15年的華鎣山區黨委書記華子良與外面的黨組織取得了聯系。在越獄前夕,許雲峰和江姐被敵人殺害。華子良率領難友越獄突圍,與前來接應的解放軍先遣部隊及華鎣山游擊隊員們會師。華子良也與分別15年的老伴、華鎣山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團聚。
1948年,中共重慶地下組織在敵人的心臟和反動派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和重慶地下黨組織領導人許雲峰被捕。特務頭子徐鵬飛企圖用威脅利誘的手段動搖許雲峰遭到失敗,又妄想從江姐身上得到重慶地下組織的線索。在敵人種種酷刑面前,江姐以頑強的意志擊破了敵人的夢想。
1949年初,重慶即將解放時,許雲峰、江姐被敵人殺害,在獄中裝瘋十五載的華子良與外面取得聯系,率領難友越獄突圍,與前來接應的同志們會合
⑷ 紅岩主要講的是什麼
主要內容:
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
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龍光華、許雲峰、江姐、成崗、劉思揚等人英勇犧牲了。伴隨著解放軍隆隆的炮聲,去迎接黎明時分燦爛的曙光。
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江姐、陳然等眾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創作背景:《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
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後代」,他們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
接著,又在這些敘寫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紅岩》反映的是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之間展開的一場生死較量。1948年,中國革命已經進入關鍵的轉折期,勝利即將到來。然而,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正處在黎明到來之前最黑暗的時刻,在這樣黑暗的時刻,山城重慶正在進行著殘酷的斗爭。
小說圍繞著三條線索來展開對斗爭的描寫:「人間地獄」——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與反動派之間的生死較量;地下黨所領導的城市運動;華鎣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和農民運動。這三條線索交織成一個整體,最終匯集到獄中斗爭這條主線索上。
作者集中描寫了「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敵我斗爭,生動地表現了革命者為迎接全國的解放,徹底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殊死斗爭。
真實再現了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進行最後決戰的艱巨性,揭露了敵人垂死掙扎的極極端兇殘和色厲內荏的本質,歌頌了革命志士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⑸ 《紅岩》小說,演成了哪部電影
由長篇小說《紅岩》改編的電影叫《烈火中永生》(1965) 導演:水華 編劇:周皓 主演:李健 蔡安安 龐學勤 趙汝平
⑹ 紅岩故事發生年代
紅岩故事發生年代是1948年,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1948年,為了配合工人運動,重慶地下黨工運書記許雲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書店,作為地下黨的備用聯絡站。甫志高為了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質,擅自擴大書店規模,銷售進步書刊。解放軍日益逼近重慶,地下黨准備組織獄中暴動。
(6)紅岩電影第一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後代」。
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接著,又在這些敘寫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
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⑺ 《紅岩》主要講的故事是什麼
《紅岩》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著重表現以齊曉軒、許雲峰、江雪琴等共產黨人在獄中所進行的英勇戰斗,雖然最後慘遭屠殺,但卻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紅岩》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紅岩》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
(7)紅岩電影第一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藝術特色
《紅岩》對反面人物的刻畫也很成功。它摒棄了那種從概念出發的簡單化、漫畫化、臉譜化的寫法,而是極力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著重從矛盾沖突、人物關系中去解剖他們的靈魂,揭示敵人的反動本質。
小說在充分揭露這個敵特「幹才」的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同時,還深入他的內心,暴露了他瀕臨滅亡前的絕望和空虛。從而把這個反動殘暴、色厲內荏的敵特頭目,刻畫得活靈活現。
⑻ 紅岩電影許雲風扮演者
許雲峰扮演者:石維堅
許雲峰,1916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市。幼年時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輟學,到本地的一個錢庄當學徒。1931年「九一八事變」,許雲峰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投身革命
1938年5月,許雲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編輯和發行工作。1939年春,許雲峰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1940年,調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在他的組織發動下,新市區黨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被捕入獄
1940年4月,由於叛徒出賣,許雲峰不幸被捕,後被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每當危險的時候,他作為獄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員,就鼓勵大家:「越是關鍵的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共產黨人是不可動搖的。」
堅強不屈
1946年7月,許雲峰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館」監獄。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統監獄中,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系,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並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斗爭。敵人為割斷他與獄中地下黨組織的聯系,將他戴上重鐐,關進終日不見陽光的地牢。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雲峰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
英勇就義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血腥大屠殺。許雲峰從容就義,年僅33歲。許雲峰犧牲後三天,重慶回到人民手中。黨和政府將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蒼松翠柏護衛著的歌樂山上。
許雲峰,又名許曉軒(1916-1949)江蘇江都人,1938年加入共產黨,1940年4月被國民黨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1946年7月,許雲峰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館」監獄)。1949年11月27日,許雲峰被國民黨殺害,年僅33歲。《紅岩》有記載。
許雲峰扮演者:石維堅
石維堅:中國傑出的話劇、影視表演藝術家。1935年3月出生,江蘇淮安人,身高176 厘米。1951年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員;1956年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1991年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現任中國老教授協會文藝專業委員會主 任。女媧亞太基金會資深專家顧問。國家一級演員,獲政府藝術類專家特殊津貼,曾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⑼ 〈紅岩〉小說拍成的電影名是什麼
由長篇小說《紅岩》改編的電影叫《烈火中永生》(1965)
導 演:水華
編 劇:周皓
主 演:李健 蔡安安 龐學勤 趙汝平 楊啟天 (更多)
上 映:196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根據羅廣斌、楊益言小說《紅岩》改編。 1948年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感到大勢已去,便開始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進行瘋狂的鎮壓。共產黨員江雪琴(江姐)的丈夫被敵人殺害,她懷著滿腔悲憤,去華鎣山區參加農村武裝斗爭。後來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和重慶地下黨組織領導人許雲峰被捕了。華鎣山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帶領游擊隊下山,營救江姐。她攔劫了押送江姐去重慶的囚車,但狡猾的敵人。已將江姐從水路押走,囚車里卻是可恥的叛徒甫志高,雙槍老太婆當即處決了這個卑鄙的傢伙。江姐被押往重慶,敵人妄…
⑽ 《紅岩》中的所有人物有哪些
人物介紹
許雲峰
許雲峰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黨的領導者,在他身上比較集中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才幹、品質和氣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現就是一個堅定、勇敢、老練、機智的地下黨領導者。
他一到沙坪書店,發現書店有兩個來歷不明的人,立刻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於是當機立斷,撤銷聯絡站,轉移人員,掩護革命同志,一切處理得有條不紊。
許雲峰堅強勇敢,毫不畏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他與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園碰頭,叛徒甫志高帶領特務突然襲擊,許雲峰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沉著掩護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獄。表現了革命者的高風亮節。
許雲峰足智多謀,立場堅定,具有非凡的膽識和善於應付瞬息萬變的局勢的才能。在獄中,他巧妙地引導徐鵬飛作出錯誤的判斷,承擔《挺進報》的領導責任,保護了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驚心設計的酒宴,隨機應變,戳穿了敵人的陰謀,把筵席變成了揭露敵人的講台,機智地引出特務頭子毛人鳳出場。表現出共產黨人的無敵力量。
許雲峰具有壓倒任何敵人而不被敵人壓倒的大無畏氣概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在獄中,他與徐鵬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赤手空拳以頑強的毅力挖通了監獄通向獄外的洞口,並把它留給了戰友,自己帶著必勝的信念從容就義。
江姐
江姐是《紅岩》中比較豐滿的藝術典型。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她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警惕。在重慶的朝陽碼頭,她看到甫志高穿著西裝給她掮行李,當即識破了甫志高好表現的心理,表現了她高度的黨性。
在赴華鎣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掛在城頭上的丈夫的頭顱,悲痛欲絕,但她以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剋制自己的感情,並化悲痛為力量,勇敢地擔負起丈夫未競的事業。作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她視死如歸,寧折不彎。
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對黨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將就義,她神態平靜,舉止從容,梳理頭發,整理衣衫,吻別「監獄之花」,始終帶著勝利的笑容。
「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理想而犧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這一席話,充分展示了江姐作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生死觀。
徐鵬飛
一個反面人物形象,作者並沒有對他進行臉譜化、概念化的處理,而是注意挖掘其性格的復雜性。一方面,他兇殘、狠毒,「如果在任何時候聽不見拷打的嚎叫,他會感到空虛和恐怖」。
另一方面,他有著豐富的特務工作經驗,善於採用攻心戰術抓住對方弱點,瓦解對方意志,對甫志高利用其對家庭的依戀,對劉思揚利用其出身等等。但他越是兇殘、狡詐,就越能襯托出革命者的崇高偉大。
成崗
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編輯、印刷和發行工作,在工作間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白公館看守所,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堅持自己的氣節,在獄中堅持出版《挺進報》。後被槍殺。
劉思揚
他雖然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卻投身革命,為信仰勞碌奔波。是知識分子中的楷模。他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堅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沒有玷污黨的榮譽。
小蘿卜頭
在敵人的監獄里長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6歲時,黃將軍幫助小蘿卜頭學習。 他學習非常刻苦,記憶力很強,非常尊敬老師,經常幫助大人做秘密工作。遇害時不滿9歲,但在監獄中關了8年。
華子良
潛伏最深的共產黨員,忍辱負重、忠貞不屈。因裝瘋賣傻而被特務稱為「瘋老頭」,被關押在白公館。特務對他比較放心,常讓他去磁器口買菜。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惡計劃後逃到了解放區,為越獄的計劃作了巨大的貢獻。
雙槍老太婆
為華巷山游擊隊的成員,因善使雙槍被人譽為雙槍老太婆。其人物原型為陳聯詩、鄧惠中、劉隆華。甫志高就死於雙槍老太婆手中。
甫志高
原為重慶地下黨員,後因被捕不堪嚴刑拷打而叛變,交出了許雲峰、江雪琴等人,對地下黨網路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是貪圖享樂、沒有革命精神的典型。
(10)紅岩電影第一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紅岩》的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於1948年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囚禁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里。他們和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經歷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斗爭生活。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把這里的斗爭告訴後代」,他們先後寫了《聖潔的鮮花》《江姐》《小蘿卜頭》等報告文學與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
接著,又在這些敘寫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和藝術概括,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從准備到成書,前後費時十年之久,寫了三百多萬字稿子,徹底返工過三次,大改過五六次。
主題思想
《紅岩》反映的是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之間展開的一場生死較量。1948年,中國革命已經進入關鍵的轉折期,勝利即將到來。然而,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正處在黎明到來之前最黑暗的時刻,在這樣黑暗的時刻,山城重慶正在進行著殘酷的斗爭。
小說圍繞著三條線索來展開對斗爭的描寫:「人間地獄」——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與反動派之間的生死較量;地下黨所領導的城市運動;華鎣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和農民運動。這三條線索交織成一個整體,最終匯集到獄中斗爭這條主線索上。
作者集中描寫了「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敵我斗爭,生動地表現了革命者為迎接全國的解放,徹底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殊死斗爭,真實再現了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進行最後決戰的艱巨性,揭露了敵人垂死掙扎的極端兇殘和色厲內荏的本質,歌頌了革命志士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