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國產電影越來越受歡迎
1、影院硬體
中國內地已經成長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票房第二高的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的產量和品質迅速崛起。中國電影實現了質的飛躍,不但中小成本電影類型趨向多樣化,內容日益精緻化,觀眾口碑也在日益提高,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2、技術手段
線上、移動端購票選座為代表的新科技火速發展,方便了受眾。
3、觀眾欣賞水平
在看片過程中陶冶了藝術情操,不但懂得了分辨好片與爛片,還懂得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電影,有選擇地去看,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流行。站在時代的路口,回顧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不變的是觀眾對高水平電影的渴求,電影人對卓越的追求。

國產電影的現狀:
從資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獨資、中外合資、民間融資、大陸香港合拍等多重電影投資渠道,並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這對於我國電影產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是重要的進步。
從電影管理機制看,我國電影管理部門已經在電影指導、審查及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這對於國產大片的持續發展是必要的。
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
② 中國有名的電影公司有哪些
1中影集團2上影集團3八一製片廠4上海製片廠5長春電影集團
中影全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簡稱「中影集團」)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衛星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是以影視產業為依託,多種產業綜合發展的國內一流的大型電影集團。 中影集團的發展戰略是,創造品牌、佔領市場、立足國內、走向世界。
擁有50多年歷史、拍攝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中影集團奠定了影片製作品牌的基礎。1999年組建以來,集團創作生產了《橫空出世》、《張思德》、《花妖新娘》、《無極》、《雲水謠》、《我們倆》、《六月男孩》、《看車人的七月》、《寶葫蘆的秘密》等200多部影片,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優秀製片人才和多家國內外著名公司加盟合作。
中影集團電影數字製作基地(國家電影數字工程)是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也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之一,被列為2008年北京人文奧運工程項目,可滿足各種影視製作需求,為全世界的影視製作人提供一站式、高品質的服務。
中影集團擁有完善的市場發行體系和豐富的影片營銷經驗。《張思德》、《雲水謠》等多部重點影片的成功發行,《無極》、《功夫》、《滿城盡帶黃金甲》、《霍元甲》、《夜宴》、《十面埋伏》等商業巨片超億元的票房佳績,進一步確立了中影集團在影片發行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年來,中影集團通過參股的方式,組建了七條電影院線,簽約加盟影院達400多家,票房佔全國市場份額一半左右。目前,中影集團正在組建一條控股院線,目標是百家影院、規范化管理、規模化運作、優質化服務,提高控制力和影響力。
中影集團是全國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電影機構有著密切的業務往來。中影集團還致力於國產影片的對外輸出,其每年舉辦的「北京放映」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國產影片的國際展銷市場,成為海外了解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影集團的成員單位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CCTV-6),是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影頻道,每天播出10部中外故事影片和各類動畫片、紀錄片、專題片。近年來,該頻道承辦了中國電影華表獎、金雞百花電影節等大型電影慶典活動,並在奧斯卡金像獎等國際重大電影頒獎典禮當天做全程轉播。1999年,電影頻道開始組織拍攝數字電影,用於電視播映,產量達每年110部左右。
中影集團的發展目標是,突出主業、做大做強、以影視製片、電影數字製作基地、發行放映、院線投資、電影進出口、電影頻道等為支柱,全面帶動洗印加工、電影器材營銷、後電影開發、光碟生產、,媒體運營、廣告、物業管理和房地產開發等多種產業綜合發展。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中國電影企業。以生產故事片為主 。1949年6月 ,中國共產黨接管了國民黨在上海的中央電影企業總管理處及其一廠、二廠,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場和上海實驗電影工場等機構,由夏衍等負責在此基礎上籌建電影廠。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 。1950~1952年 , 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昆侖影業公司 、文華影業公司 、國泰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聯 合組建 為國營 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1953年 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與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合並 ,仍沿用上海電影製片廠廠名。此後它成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 》、《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紅色娘子軍》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
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 :江南電影製片廠 、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東方紅電影製片廠)重新合並為上海電影製片廠。
補充: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版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
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動畫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動畫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所創作的影視動畫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動畫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該廠於1952年攝制完成的第一部電影為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荊江分洪》,1952年譯制完成第一部漢語教學片《神經系統和條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產第一部故事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國第一部立體紀錄片《灕江游記》,1982年起攝制第一部電視劇《考場》,1988年起開始攝制美術片。
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8月1日,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是一個具有攝制故事片、軍事教育片、新聞紀錄片、國防科研片、電視片和電視劇等多片種生產能力的綜合性電影製片廠。
半個多世紀以來,八一廠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方向,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回民支隊》《戰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戰》《野火春風火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四渡赤水》《風雨下鍾山》《巍巍昆侖》,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革命歷史題材戰爭巨片《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
進入新世紀,八一廠又攝制完成了《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驚心動魄》《情暖萬家》等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來,在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及重大慶典紀念活動中屢有建樹: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時,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時,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用光影寫史,為軍旗增輝」,是八一電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聖職責。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曾經締造了無數輝煌與榮耀的八一廠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八一廠一定會奮發努力,始終不渝的堅守主流文化陣地,堅持繁榮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謳歌英雄,展示崇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譜寫新的篇章。
③ 唐健的主要參與作品獲獎情況
2001年,電視專題片《小麥精播半精播高產栽培技術》,獲第五屆(勝利杯)中國行業電視節目科教類一等獎、第六屆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優秀作品獎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第七屆「全國科技音像製品獎」(導演和撰稿)三等獎、2000-2001年度全國「神農獎」銅獎、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2000年度優秀節目獎和優秀編劇單項獎。
2000年-2006年,擔任製片人的《科技苑》欄目兩次獲得「神農獎」,全國電視優秀欄目類獎。
2007年,科教電影作品《發酵床養綠色環保豬》獲第13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大獎---華表獎最佳科教片獎。
2007年,科教電影作品《農村綜合利用新能源》獲第25屆斯洛伐克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二等獎。
2009年,科教電影作品《控釋肥》獲尼特拉國家農業電影節最佳科教電影獎。
2009年,大型科教紀錄電影《萬世根基》獲第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科教片獎「金麥穗獎」。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優秀電影獎。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2009年度電影一等獎、最佳解說、撰稿、包裝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紅旗飄飄九十年」經典中國紅色紀錄片優秀作品獎。
2010年,科教電影作品《鱘魚繁殖技術》獲第27屆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斯洛伐克農業校長獎。第14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大獎--華表獎入圍獎。第28屆中國金雞獎提名獎。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科教類紀錄片獎。國家廣電總局第二屆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優秀製作獎。第五屆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中國龍獎」銀獎。
2010年,科教電影作品《枸杞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獲第27屆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專業技術類一等獎。第28屆中國金雞獎提名獎。第五屆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三等獎。
2010年,科教電影作品《高效低排爐炕灶》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創新獎科普影視類二等獎。
2011年,科教電影作品《巧治松材線蟲》獲得第14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大獎--華表獎優秀科教片獎。第28屆中國金雞獎提名獎。第28屆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專業技術類二等獎。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評暨製作人年會2012「中國龍獎」銀獎。
2011年,科教電影作品《草原生態保護》榮獲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第28屆中國金雞獎提名獎。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科蕾獎。
2011年,科教電影作品《癒合地球創傷》獲第28屆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特別獎。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科蕾獎。
2011年,科教電影作品《農民創傷急救》獲得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科蕾獎。
2011年,科教電影作品《防治面源污染》獲得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科蕾獎。
2011年,大型科普紀錄電影《外來生物入侵》獲捷克生命科學電影節環境科學學院院長獎。第十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十三屆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紀錄片單元」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評暨製作人年會2012「中國龍獎」銀獎。第十五屆北京科技聲像作品「銀河獎」。2012年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協會聲音製作優秀作品獎。
2012年,科教電影作品《海底播種》獲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影視動漫類)優秀獎。
2013年,科教紀錄電影《外來生物入侵》(擔任編劇、製片人、監制)獲獎情況:
[1] 榮獲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第29屆中國金雞獎最佳科教片提名獎。
[2] 榮獲第29屆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主席團獎。
2013年,科教紀錄電影《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擔任總導演、製片人、監制)獲得以下獎項:
[1] 獲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第29屆中國金雞獎最佳科教片獎。
[2] 獲得2013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特等獎。
[3] 獲得2013中國優秀農村題材電影表彰典禮最佳科教片。
[4]獲得2013年度中國紀錄片優秀長紀錄片獎。
[5]獲得2014年第30屆AGOFILM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
[6]獲得第八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評暨製作人年會評委會「中國龍獎」評委會特別大獎。
2013年,故事片《鼓點上的夢》(擔任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獲得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2013農村題材電影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2013年,故事片《甜玉米的笑聲》(擔任製片人、監制)獲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優秀電影獎。
2013年,科教片《留住原種》(監制)獲得第16屆北京科技聲像作品「銀河獎」一等獎;獲得2013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三等獎。
2013年,科教片《鹽鹼地養淡水魚》(監制)獲第16屆北京科技聲像作品「銀河獎」二等獎;獲2013中國科教影視科蕾獎三等獎。
2013年,《循環的溫室》(監制)獲得第29屆尼特拉國際農業電影節農業校長獎。
2013年,《農業物聯網》(監制)獲得中國科教影視2013科蕾獎提名獎。
2014年6月,參與創作的作品《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總導演、監制、製片人)、《外來生物入侵》(編劇、製片人、策劃、監制)、《鼓點上的夢》(監制、製片人、劇本策劃)參加在奧地利舉辦的「鄉村中國」電影展映活動。

④ 傅靖生的個人簡介
傅靖生,別名AF、阿傅,1944年4月出生,北京人。中國著名畫家、電影攝影師、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後分到中國農畝首業電影製片廠任攝影師。自1975年開始,先後拍攝了《種子的旅行》等科教紀錄片,其中以《中山植物園》獲得文化部1979年「青年優秀創作獎」。擅長扛拍攝影,身材瘦小卻可以扛起10公斤重的攝像機推、拉、搖、移,氣定神閑。因此在攝制組里有「亞洲第一扛」的綽號。
傅靖生 著名攝影師、電影導演、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瑞士日內瓦國際著名藝術家協會會員。獲美國密蘇大學埃德.和斯諾教授榮銜。
《湘女瀟瀟》獲法國蒙伯利埃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西班牙國際電影節唐.吉坷德影片大獎、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攝影提名獎;《泰始皇》獲芝加哥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獎、美國夏威夷電影節金獎。曾任《黑駿馬》攝影師。任電視連續劇《周恩來在上海》、《往事何堪回首》、《小井胡同》攝影;《來來往往》攝影、編劇、導演之一;《生活秀》導演、攝影指導;《說好不分手》導演、攝影;《藏羚之戀》編劇、導演。累計至迅手數今所攝各類影片百部以上。
兒時啟蒙於徐悲鴻弟子陳松平
法國電影中心訪問學者
美國密蘇里—堪薩斯大學訪問學者
獲美國密蘇里大學埃德加.斯諾教授榮銜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所拍的影視各類作品500部以上
電影攝影代表作國際得獎影片:《黑駿馬》、《湘女蕭蕭》
電影導演代表作國際得獎影片:《說好不分手》
電影紀錄片代表作國際獲獎作品:幸運的藏羚羊(導演)、長城的秘密(攝影指導)
電影科教片代表作得獎作品:《中山植物園》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電視劇攝像代表作:《來來往往》,《周恩來在上海》
編劇代表作:《來來往往》,《紅顏往事》電視劇導演代表作:《大柵欄》,《生活秀》,《紅顏往事》(又名《月落長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連環畫代表作:《人不是含羞草》,《朱德和史沫特萊》
油畫代表作:《扎西得勒!喜馬拉雅山》,《暖窩》
自創畫種:水印剪紙。代表作:《半開門》
●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木刻代表作:《西行漫記》,《老舍》,《巴金》
●薯團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圖片代表作:《唐宋畫意花鳥》,《最後的圓明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