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星馳和大傻成奎安共同演過哪些電影
一共有11部。
1,整蠱專家
《整蠱專家》是王晶執導,周星馳、劉德華、關之琳、邱淑貞、吳孟達主演的一部愛情喜劇電影。
電影講述了整人專家古晶假扮車文傑同父異母的弟弟替人整蠱車文傑,卻又接連發生了一系列搞笑意外的事情。 該片於1991年2月2日在香港上映。
2,霹靂先鋒
《霹靂先鋒》是由黃柏文執導,李修賢,周星馳,成奎安,盧惠光主演的動作電影。
影片講述了重案組探長張柱(李修賢)性格與新任上司有強烈沖突,處處被其制肘。另一方面藉著偷車賊偉仔(周星馳)的帶領將歹徙殲滅,張柱與偉仔這一警一匪更產生了一段至誠的友情。影片於1988年6月23日在香港上映。
3,龍的傳人
香港電影《龍的傳人》由萬能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影片於1991年上映,李修賢執導,周星馳、梁家仁、毛舜筠、元華等領銜主演。
影片講述了周小龍、毛毛一對歡喜冤家在香港周旋於賭球集團的故事。該片堪稱香港最具體育精神的電影。
4,賭霸
《賭霸》是《賭聖》的延續篇,由劉鎮偉和元奎聯合執導,吳孟達、鄭裕玲、梅艷芳、鍾鎮濤、元華、成奎安、元奎、吳君如、秦沛、盧冠廷等聯袂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影片講述了身懷特異功能的阿梅/丫頭(梅艷芳飾)赴港捉回阿星(周星馳飾),結果誤打誤撞和運氣十足的魚市賭霸有喜(鄭裕玲飾)參加賭王大賽的故事。
5,一本漫畫闖天涯
《一本漫畫闖天涯》由浚升影業公司於1990年出品,由梁家仁導演、何東、左頌升、梁家仁編劇,周星馳、林俊賢、成奎安主演。
影片中講述了星仔因機緣巧合下被黑幫大哥韋傑收為手下。星仔與阿俊屢建奇功,韋傑對星仔聲勢日大甚為顧忌,設計陷害他。
6,江湖最後一個大佬
《江湖最後一個大佬》是由沈威執導,周星馳、吳孟達、成奎安等主演的一部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黑社會龍頭老大方叔十五年監禁刑滿出獄後所發生的事情。影片於1990年10月11日在香港上映。
7,流氓差婆
《賊公差婆》由劉鎮偉執導,吳君如,周星馳,柏安妮,成奎安等主演的動作電影。
影片講述了女警阿楠為了(吳君如飾演)替父親報仇的過程中與嫌犯的弟弟賢仔(周星馳飾演)從敵人到成為朋友,互相欣賞而漸漸產生了感情的故事。影片於1989年11月18日在香港上映。
8, 風雨同路
《風雨同路》是由黃柏文執導,周星馳、周慧敏、成奎安等主演的一部槍戰動作片。
影片講述了一個卧底警察與幫助劫匪銷贓的人在斗爭過程中,歷盡磨難,同甘共苦,風雨同路的故事。影片於1990年5月12日於香港上映。
9,龍蛇爭霸
《義膽群英》是由吳宇森、午馬聯合執導,姜大衛、李修賢、陳觀泰、午馬、黃沾、周星馳等主演的動作電影。
該劇主演講述了某公司經理曹老大,曾是黑社會的老大,他金盆洗手後,也希望自己的三個義子阿修、阿泰、阿偉做守法之人,兩人在曹老大的管事、助手馬公的幫助下,經過一場激戰,終於鏟除了阿泰。
10,義膽群英
《義膽群英》是由吳宇森、午馬聯合執導,姜大衛、李修賢、陳觀泰、午馬、黃沾、周星馳等主演的動作電影。
該劇主演講述了某公司經理曹老大,曾是黑社會的老大,他金盆洗手後,也希望自己的三個義子阿修、阿泰、阿偉做守法之人,兩人在曹老大的管事、助手馬公的幫助下,經過一場激戰,終於鏟除了阿泰。
11,逃學威龍
《逃學威龍》是由陳嘉上執導,周星馳、吳孟達、張敏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影片講述了飛虎隊第一號殺手周星星被老總派往校園當卧底找失槍引發出來的一系列爆笑的故事。
(1)老電影演反角五大壞蛋的評價擴展閱讀:
周星馳(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生於中國香港,華語喜劇演員、導演、編劇、監制、製片人、出品人。
因其獨特「無厘頭」(毫無邏輯)的個人演繹方式;透過他的喜劇影視作品,並被香港及海外的廣泛華人接受,聲名甚至遠達北美地區。其代表影視作品有《唐伯虎點秋香》、《大話西遊》、《國產凌凌漆》、《食神》、《喜劇之王》、《逃學威龍》等。
2003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並獲選成為「亞洲英雄」的封面人物。2004年《功夫》創下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華語電影票房紀錄,並被《時代周刊》評為「2005年十大佳片之一」。
2013年執導的《西遊降魔篇》創華語片新記錄,成為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同年當選廣東省政協委員。2015年執導的科幻電影《美人魚》。
因《功夫》上映十周年,數字修復版《功夫3D》於2015年1月15日重登大銀幕。2017年1月28日,擔任監制、編劇的古裝喜劇片《西遊伏妖篇》上映。
整蠱專家霹靂先鋒賭聖延續篇:賭霸一本漫畫闖天涯
Ⅱ 演壞蛋的五大演員
演壞蛋的五大演員分別是陳強、方化、陳述、葛存壯和劉江。
陳強以其在《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中扮演的惡霸地主形象而廣為人知,其精湛的演技將黃世仁和南霸天的兇殘丑惡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他不僅擅長反派角色,還在後期轉型為喜劇演員,與兒子陳佩斯合作出演了一系列深受觀眾喜愛的喜劇作品。
方化則因多次扮演日本鬼子而被譽為“鬼子王”,在《平原游擊隊》中飾演的松井一角尤為經典,其鷹一樣的眼神和鐵青色的臉龐為觀眾所熟知。他的表演真實而生動,將角色的狡詐和殘忍展現得無遺。
陳述以《渡江偵察記》中的敵情報處處長一角成名,其陰險狡詐、兇狠毒辣的反動本質被他的表演揭示得淋漓盡致。此外,他還在《鐵道游擊隊》等多部影片中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反派形象。
葛存壯在《紅旗譜》中飾演的惡霸地主馮蘭池是其代表作之一,他的表演將角色的惡毒和狡猾完美地呈現出來。他還曾出演過多個反派角色,如《小兵張嘎》中的龜田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江以其在《地道戰》中的湯司令和《閃閃的紅星》中的胡漢三而廣為人知,他的表演風格獨特,將反派角色的猙獰、殘暴展現得淋漓盡致。即使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與銀幕上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五位演員都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深入人心的反派形象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他們對待角色的認真態度和敬業精神也贏得了觀眾的尊敬和喜愛。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離世,但他們的作品和形象將永遠留在觀眾的心中。
Ⅲ 請大家介紹幾部美國的愛國主義電影
《外星人襲擊地球》是一個典型的愛國片,充滿了個人對國家的義務和責任;《太陽淚》中,沒有直接涉及國家的問題,但體現一種自由,和為了自由而要解放一些東西的思想,這種思想是和美國的政策完全符合的,只是因為中東的事情遭到媒體反對,片子本身可圈可點。
Ⅳ 電影《教父》的劇情是什麼
《教父》是1969年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電影,發行世界各國,受到普遍歡迎。
作者馬里奧·普佐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而且是長期生活在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心臟——紐約的美國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美軍中服役。復員後,先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文藝創作,後來又在社會調查學院專門研究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他的第一部小說《明爭暗鬥》被認為是描寫戰後被佔領的德國的最佳小說;他的第二部小說《幸運的香客》被《紐約時報》稱之為「小經典作品」。《教父》是作者的第三部小說。這部小說一出版就轟動了整個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評論和贊揚。美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霍爾·伯登在《星期六評論報》上對這部小說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評價。他是這樣寫的:
「馬里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准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於振聾發聵。這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家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來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系的獨霸控制的詳細過程……
「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普佐的表現技巧頗見功力:在他的筆下,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的情節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沖動,一切殺戮,一切粗鄙的兩性關系,都同他所刻畫的人物所處的情境協調一致。但同時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慄的氣質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實可信。
「《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陰險的犯罪集團的權威性的小說。」
普佐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為他熟悉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層的秘密,也熟悉各種各樣人物的生活隱秘。對美國社會的本質,他洞見症結,因而最有發言權。
無論在美國國內或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都有不少人在考慮這樣的問題:美國社會究竟怎麼樣?它是不是理想社會?這部小說繼承批判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對這類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極其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的回答。作者忠於藝術規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地否定,而只是客觀地把美國社會最隱蔽的本質赤裸裸地揭示了出來。作品是通過引人入勝的場面和扣人心弦的情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剝開富麗堂皇、令人眼花繚亂的遮羞布,人們不難看出:這里絕不是無憂無慮的人間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爾虞我詐的冒險家的樂園;這里處處布滿了陷阱、明槍、暗箭;這里人人自危;這里,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裡根本沒有什麼「自由、平等與博愛」。
作者以藝術家的手法讓我們看到的,不是美國社會生活中漂浮於表面的璀璨奪目的現象,而是隱匿於深層的陰森恐怖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以維持社會治安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維護法律尊嚴為己任的法官、律師,以及身為合法民意代表的議員;以「公正、客觀」自詡的報刊編輯、記者,盡管有時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團無關的問題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但因為他們大都暗中隸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所以背地裡卻干著同自己的公開職責大相徑庭的見不得人的勾當。從小說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會組織關系來說,美國人大都有雙重身份:一種是公開的社會成員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師、議員、報刊編輯、記者,以及演員、店主、工會頭目等等,辦起事來「公事公辦、鐵面無私」,各人按照自己對社會的貢獻領取合法報酬,這一面實在無可指責;另一種是秘密的集團成員身份,他們暗中分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各人又必須以公開的身份、合法的形式,為自己所屬的地下勢力集團效忠,從而定期獲得額外報酬,這一面是絕對「保密」的,甚至對自己的妻子兒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對美國社會的本質進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
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義的保護。原因是: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根據不合理的法律條文,總是顯得「活該」;而徇私舞弊者總是可以利用法律的靈活性來歪曲本來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是在秉公辦事,結果也總是顯得「應該」。因此,人們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為了預防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的悲楚,也都紛紛投靠地下勢力集團,要求必要時為他們伸張正義,為此他們甘願定期預交「保護費」。地下勢力集團買通有關當局,有恃無恐地進行各種非法活動——走私、販毒、擺賭場、開妓院等。通過這些活動,積聚了大量財富之後又可暗中串通公開的政治上的權貴勢力,或者把他們自己的親信安插到國家要害部門。這樣,上面有了強大的保護傘,再加上他們所掌握的輿論工具的附和,他們不但可以為所欲為,而且能夠無往而不勝。他們都有嚴密的組織:有核心領導班子、有單線聯系的內部系統,也有層層外圍組織;有自己的法律顧問,也有自己的「軍隊」,還有自己的情報網。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壓、委屈,能談判的就談判解決,無法談判的就採取破壞以至暗殺手段解決。甚至議員選舉,最佳演員的選舉,盡管表面上冠冕堂皇,無懈可擊,但大都操縱在地下勢力集團的手中。他們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門,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地當選。
這部小說通過對美國地下勢力集團之間真刀真槍的「戰爭」的敘寫,淋漓盡致地揭示了美國社會的表層下面的最隱蔽的本質。
作者講故事的方法也別開生面。故事發展,當然有一條主線。但常見的是,主線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暫停下來,分岔伸延開去,形成支線,支線發展到盡頭,然後再回到主線上來,繼續發展主線。根據需要,支線可多可少。整個故事的主線與支線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棵大樹的樹干與樹枝的關系。而《教父》中許許多多的支線都不是從主線上分岔出去的,而是各有自己的源頭,自己的流程,到末了才自然而然地匯攏到主線上來。整個故事的主線與支線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條大河的主流與支流的關系:各有源,最後聚成洪流,一瀉千里。因為可以另外重新起頭,所以故事繼續發展可以不受前一個階段發展的制約。作者有更大的迴旋餘地,海闊天空,縱橫捭闔。這個方法值得借鑒。
「教父」維托·考利昂是紐約五大地下勢力集團之一的頭頭。以他為首的考利昂地下勢力集團主要經營的是從歐洲走私進口橄欖油、開設賭場等等。他的勢力遍及美國東西南北各地,在政府各個要害部門也都有他的人。他神通廣大,渴求保護和支持的人們虔誠地尊稱他為「教父」。他對下面也有求必應,說話算數,從而贏得了人們的敬畏。隨便什麼事,只要他暗地或公開一插手就會按照他的意志發展變化。他是美國社會真正叱吒風雲的人物。「教父」他們堅信:在公開的社會要求正義是痴心妄想,只有在黑幫內部才有正義可言。這是熟諳美國社會和一切資本主義社會的底蘊的人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發出的肺腑之言。這既是小說中人物的看法,也是作者本人的觀點。
在弱肉強食的社會里,必然有人不相信社會能給他們提供什麼保護。他們不甘心把自己的命運拱手交給那些達官貴人,任其擺布,任其捉弄。那些人有什麼能耐?只不過他們能夠糾集一撮人為他們捧場,使他們當選之後當官而已。「教父」他們之所以不願意進入公開的大社會,就是因為他們不甘心任人宰割。他們決心在地下世界利用一切手段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使自己成為強者,然後再「改邪歸正」。這樣,他們一進入弱肉強食的公開的大社會,就可以以強者的姿態出現,這也是一切資本主義社會,尤其是美國社會的上層實權人物帶規律性的相同發展道路。哪一個大財團或億萬富翁不是從營私舞弊、投機倒把起家的?中國有句古話說:「一將成名萬骨枯。」看了這部小說,我們也有理由說:「一人發財萬骨哭。」因此,作者在小說第一章正文的前面摘引了法國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一句名言:「在巨大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罪惡。」這句名言引用到這部小說的前面,實在貼切極了,真是畫龍點睛之妙筆,點破主題之警句。
「教父」是美國社會的靈魂,是美國社會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響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也是美國社會的主角。
整個小說出現的人物將近一百個,著重刻畫的有二十多個,大都是美國那個社會里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他們既是美國社會的產兒,又是美國社會的締造者,也就是說,沒有美國社會,也就沒有他們;沒有他們,美國社會也就不成其為美國社會了。在這里對所有的人物一一加以評價是沒有必要的,還是讓讀者一面讀一面想吧。但除了主角以外,特別應該提一下的是「教父」的小兒子邁克爾的妻子愷·亞當姆斯。她心地善良,大學畢業後就去當教師,想當個奉公守法的公民,但是她同邁克爾結合了。她只知道邁克爾作為普通人是可愛的,卻不知道他作為考利昂集團的成員是可怕的。等她知道邁克爾殺人不眨眼並對她撒謊的時候,她忿然離開了他。但是,當她認識到邁克爾殺人都是「情有可原」、「不得已而為之」之後,她又毅然決然地回到了邁克爾的身邊。她天天禱告,祈求上帝保佑邁克爾的靈魂。愷·亞當姆斯的性格同她的遭遇是耐人尋味的,發人深省的。在美國那樣的社會,即使有決心當好人,也難於出污泥而不染,也難於獨善其身,除非是真正的徹底革命者。
作者最後讓愷·亞當姆斯忿然離開邁克爾,不久又讓她欣然回到邁克爾身邊,這絕不是一般愛情糾紛的喜劇結局,這個突兀奇特的結局有其非常豐富的思想內容。它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極其復雜而深刻的文藝理論問題:作家通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應該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個別人物抑或整個社會?具體一點說,處於黑暗的舊社會,作家應該引導讀者痛恨個別壞人抑或整個社會結構?處於光明的新社會,作家應該引導讀者膜拜個別英雄人物抑或整個社會?
《教父》這部小說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就在於:盡管描寫的全是壞蛋,但作者曲盡妙筆,竟然能讓讀者不痛恨個別壞蛋,而痛恨整個齷齪的社會結構。教父及其繼承人——他的小兒子邁克爾本來都是壞透了的壞蛋,但是卻並不顯得令人痛恨,因為他們殺人是整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出來的,因為他們殺的也都是更壞的人。他們同那些在幕後「坐地分贓」的政客比較起來,在「壞」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想一想吧:明明寫的是壞蛋,而且還把壞蛋的「壞」寫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但又要設法不讓讀者去痛恨壞蛋,而是痛恨那個產生壞蛋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整個社會結構。這談何容易!這需要多麼高超的藝術技巧啊!
愷·亞當姆斯能夠原諒邁克爾,讀者也會原諒邁克爾。要把邁克爾的靈魂從罪惡的淵藪中拯救出來,天真的愷·亞當姆斯同無知的老太婆一樣,也只能乞靈於上帝。
古今中外,傑出的作家在自己的作品裡絕不以「教師爺」自居,絕不滔滔不絕地大講正面道理;他們絕不蔑視讀者,絕不侮辱讀者;他們都非常尊重讀者的判斷力;他們往往只「舉一隅」,而讓讀者自己去「三隅反」;有時,他們甚至故意指出一條走不通的路,讓讀者自己返回到正路上來。要挽救教父的靈魂,要挽救邁克爾的靈魂,禱告,此路不通。那麼,出路在哪裡?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有理由認為,過去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盡管有些對資本主義社會批判得很深刻,但揭露的大都是表面現象,而《教父》才真正挖掘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靈魂。
我們在小說中所看到的男女關系,不是哈代筆下的那種以虔誠的愛慕和纏綿的柔情為基礎的、受命運捉弄的愛情悲劇,而是徹底撕去了溫情脈脈的面紗之後剩下來的赤裸裸的獸欲。人與人之間的高尚的愛情關系,已淪為禽獸與禽獸之間毫無感情的低級下流的獸欲關系。
美國社會的出路在哪裡?這就是小說里全體人物的所作所為必然要引起讀者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小說中所描寫的人和事,盡管在我們看來有點陰陽怪氣、荒誕不經,但在美國卻比比皆是,屢見不鮮,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有堅實的現實基礎的現實主義作品。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認識美國社會本質的理想的讀物。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作者在小說正文的前面特別聲明說:
「這本書裡面的一切人物都是虛構的,若書里的描寫同現在還活著的或已經死了的真人有相似之處的話,那也純屬巧合。」
作者的這一聲明,酷似「此地無銀三百兩」,從反面點明了這部小說的現實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它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又是一部生動形象的社會風俗史。
普佐是一位嚴肅、莊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不是在現代派作品裡所常見的那種以撲朔迷離的荒唐的渲染作為噱頭來誘使讀者陶醉於虛無縹緲之中,而是以引人入勝的真實可信的素描作為楔子來啟發讀者認識美國社會的本質。至於現代派,這里不打算作進一步的評述,只想援引英國文學史家艾奈特·魯賓斯坦的一段話,從中可以看出嚴肅的西方學者對現代派的看法:
「世紀末的美學觀,在他們(按指十九世紀末以王爾德為代表的唯美派作家、藝術家,他們大都不到四十歲就死了——引者)短暫的一生中得到了曇花一現的表現。後來又在從超現實主義到存在主義之間的許許多多陷於邪門歪道的文學流派中借屍還魂了,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流派,二十世紀資產階級文化加速衰退墮落的過程明顯地表現了出來。」(見《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從莎士比亞到肖伯納》英文版,1969年,美國,下冊第850頁)
在現代派各種光怪陸離的變種的文藝思潮泛濫成災的美國文壇,普佐顯然是一位巍然屹立的現實主義作家。因為他在社會調查學院受過熏陶,所以他的小說具有特別明顯而突出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馬克思在談到以狄更斯為代表的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的輝煌成就時說:
「以他們那曉暢和令人感動的描寫,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論家和道德家合起來所作的還多。」(見《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中文版,第二卷第402頁)
恩格斯在談到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時也說:「我從這里,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版,第四卷463頁)
我們也可以說,《教父》通過生動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政論家和一切新聞報導合起來所揭示的還要多,我們從這里所能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所有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以及報刊雜志那裡所能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這本書,對譯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譯,對讀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讀,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Ⅳ 孫紅雷的哪部電影你最喜歡
我都挺喜歡的 《全民目擊》是由非行編導,孫紅雷、郭富城、余男等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影片中孫紅雷飾演林泰,當地名噪一方的富豪,近來正籌備與鍾愛多年的女友結婚。不料此時傳來噩耗,準新娘被人殺死在公寓的地下停車場,而嫌疑人卻是他的女兒林萌萌。檢方提起訴訟後,護女心切的林泰為了幫其脫罪,花重金聘請頂級律師周莉為其女辯護。影片非常精彩,情節緊湊,給人一種緊張感。
4.《我的父親母親》
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該片以自傳性質講述了對父母感人至深愛情回憶。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孫紅雷在影片中飾演駱玉生,從城裡趕回三合屯奔喪的兒子,也是故事的講述者。
5.《井蓋兒》
由寧靜、孫紅雷、趙寶剛主演,影片中孫紅雷飾演大興,"井蓋兒"所著力表現的是人物的夢想和社會現實的差距,非常真實,既有黑色幽默效果,又充滿了個人悲劇色彩,這一切都歸罪於什麼呢?被不道德人偷走井蓋,還有那不可逃避宿命,這只能自己來感悟。大家還喜歡什麼電影的。
Ⅵ 中國電影史上有很多表演精彩的反面角色,其中都有哪些
阿蒙葛斯,《辛德勒的名單》
阿蒙葛斯,辛德勒的名單,辛德勒的名單中最成功的角色莫過於阿蒙葛斯,由拉爾夫·費因斯刻畫的這位殺人犯,有氣質,很多影迷都喜愛,是影史上最經典的反派角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