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講述解放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暴風驟雨》:描繪東北土改時期激烈斗爭與農民翻身的影片。
《林海雪原》:反映了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英雄智勇並施的壯舉。
《南征北戰》:聚焦萊蕪戰役,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民軍隊的英勇。
《紅日》:再現殲滅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展示了解放軍的戰力。
《停戰以後》:聚焦軍調談判,描繪和平的曙光與復雜的政治博弈。
《巍巍昆侖》、《延河戰火》:反映黨中央轉戰陝北,展現革命精神。
《挺進中原》:展現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決戰的序幕。
《兵臨城下》:講述了解放戰爭圍困長春,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歷史瞬間。
《黑山阻擊戰》:聚焦遼沈戰役,展現決戰時刻的緊張與激烈。
《濟南戰役》:反映解放濟南,戰役的艱難與勝利的喜悅。
《佩劍將軍》:描繪國民黨軍隊淮海戰役賈汪起義,展現時代風雲。
《車輪滾滾》:展現人民群眾支前的無私奉獻與支持。
《難忘的戰斗》:聚焦征糧剿匪,描繪戰爭與人民的緊密聯系。
《董存瑞》: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犧牲與奉獻,弘揚愛國精神。
《渡江偵察記》、《風雨下鍾山》:描繪渡江戰役,突出偵察兵的智慧與勇氣。
《偵察兵》:聚焦偵察兵戰斗生活,展現他們的專業與犧牲。
《湘西剿匪記》:反映解放大西北,揭示剿匪反霸的斗爭。
《智取華山》:描繪押送被俘國民黨將領,展現軍隊的智慧與策略。
《碧海丹心》:反映解放海南島,描繪人民軍隊的英勇與智慧。
《海魂》、《長虹號起義》、《破霧》:聚焦國民黨海軍、空軍官兵起義,展現時代轉折。
《保密局的槍聲》、《代號213》、《拂曉前的爆炸》、《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展現隱蔽戰線斗爭的復雜與智慧。
《今夜星光燦爛》:聚焦淮海戰役背景,描繪戰爭中的英雄與犧牲。
《斗鯊》、《英雄虎膽》、《虎穴追蹤》、《地下尖兵》、《拂曉槍聲》、《絕密行動》、《總統行動》、《霓虹燈下的哨兵》:反映解放戰爭時期的反特題材,突出情報與戰斗的緊張與智慧。
《戰火中的青春》:聚焦軍中花木蘭郭俊卿,展現女性英雄的英勇與犧牲。
《邊寨烽火》、《山間鈴響馬幫來》、《勐壠沙》、《冰山上的來客》:反映解放戰爭後期少數民族題材,描繪多元文化與時代變遷。
❷ 電影紅日觀後感邊議邊論
《紅日》主要描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從全新和比較現代的角度來講述那個「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處遁」的解放軍軍事史上的轉折之戰。一場解放戰爭中豪邁而殘酷的戰場即令人感動,又讓人心痛。因為,這是場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對決,這是英雄與英雄之間的撕殺。戰爭中共產黨軍隊的勝利雖然最終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基礎做出了貢獻,但這場兄弟之間的撕殺仍然讓人感覺痛心。一邊是為勞苦大眾打天下奮不顧身,一邊是為蔣家王朝的「三民主義」浴血忠誠,宏大的戰爭場面,雙方都是不怕死的中國人。從來不懼怕死亡的解放軍戰士,遇到了軍紀嚴明訓練有素而有別於它的張靈甫74師,雙方的激戰激烈而悲壯。如果拋開戰爭的正義不談,雙方都是英雄,雙方沒有失敗者,張靈甫即便是為一個沒落的王朝戰死,那也是個值得尊敬的軍人,效忠其信仰的「忠臣」。
紅日電影觀後感一
翻開歷史,張靈甫同樣南征北戰,身先士卒,作戰中一貫沖鋒在前無視生死。對日寇的數次戰斗中,屢出奇兵,從容淡定,有勇有謀帶領將士沖鋒陷陣,打出中國軍人的骨氣和威風,成為同樣令日寇膽寒的鐵血將領。如此奇人,如屬解放軍陣營,同樣必是百戰百勝的戰神。可惜,一代名將面對昂揚鬥志萬民擁護的共產黨,終於沒有了馳騁疆場的豪情滿懷,沒有了陣前殺敵的淋漓酣暢,短暫的勝利後只有無可奈何一聲嘆息,舉槍自斃。歷史終究會還原真相,張靈甫雖然死在正義的解放軍炮火下,但是,他仍是我國著名愛國將領,也是一代抗日名將。公正的說,我們應該深深懷念他。
讓我們思考個問題,作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和解放軍相比,既有裝備和數量的優勢又有美國的支持,且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的學歷普遍高於解放軍,為什麼卻遭到了如此迅速和徹底的失敗?
先看看張靈甫失敗的原因。我認為國民黨將軍張靈甫及其號稱天下無敵七十四師的滅亡主要是四個原因:首先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幫助蔣介石打內戰,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這是必然的原因;第二,其軍事上的冒進,使之成為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很重視的、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要殲滅的重要目標,這是導火線;第三,國民黨內部腐敗,軍隊里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實力,打自己的小算盤,無法做到統一的調度和指揮,這是關鍵原因;第四,張靈甫及七十四師平時仗蔣介石御林軍「王牌中的王牌」驕橫跋扈,得罪了其他的友軍領導,致使其關鍵時期被人落井下石,這是重要原因。因為以上四點主要原因和種種其他因素導致了張靈甫這位國民黨軍中頗有能力的干將和王牌軍七十四師的全軍覆沒。
再說解放戰爭國民黨軍隊遭到迅速和徹底的失敗,以上因素也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再者老蔣的部隊沒有政工幹部,這一點他需要向毛澤東學習,打仗是打仗,政治思想工作必須得抓上去。國民黨官兵的「效忠黨國」只是口號,他們內心沒有驅動力。臨上戰場了,或許以大洋,或許以高官,這些對於可能生命不保的人意義可謂不大。我認為國民黨部隊滅亡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其不得人心。古人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選擇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最終只會被人民所淹沒。國軍的抗日英雄不乏其人,鐵軍、王牌軍也不少,裝備、數量更是占優,可就是沒打過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呢?主客觀原因想找能找出一大堆來,但關鍵還是民心向背的問題。別說是機械化部隊,全套的美式裝備,就是美國人親自來也不行,看看朝鮮戰爭就知道了。劇中表現的共產黨人的信仰和國民黨人的官僚作風,對現在也有積極意義。
《紅日》這部電視劇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成功的道路是充滿艱辛的,對不甘平庸的人來說那是一場長久的斗爭,只有選擇堅強,才不會消沉,才會以積極的心態挑戰苦難、挑戰未來;只有選擇堅強,知難而進,努力超越自我,才可能建立超人的業績,才會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紅日電影觀後感二
此次泰山之旅,長途跋涉。我坐在旅行車上,無暇觀望路旁的風景,忙於觀看電視連續劇《紅日》。這是一部取材於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的戰爭影片。在《亮劍》中扮演李雲龍的著名演員李幼斌,在劇中扮演國民黨現代化部隊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整個劇情復雜多變,高潮迭起。在此次戰爭中,武裝設備精良的七十四師為何一敗塗地,關鍵在於失去民心,軍隊內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缺乏團結,更重要地失去老百姓這塊基石。共產黨的部隊雖然武裝設備遠遠比不上強大的七十四師,人數上又少,為何能戰勝強大的敵人,關鍵在於得民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共產黨的部隊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軍隊紀律嚴明,團結和諧,禮賢下士,得道多助,軍民齊心戰勝了強大的敵人。觀看此劇,感觸頗深。
一、民心是基石。革命戰爭是依靠人民群眾取得了勝利,當今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人民群眾辛勤地勞動。一個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得益於廣大職工的集體智慧;一個學校要發展,更重要的是依靠廣大教師的愛崗敬業。民心可貴,值得珍惜,更值得保護。
二、團結是保障。革命戰爭中共產黨的部隊官兵齊心,軍民同心,大家團結起來,有何困難不可戰勝呢!5、12四川汶川地震,舉國震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戰勝了自然災難。我們用信心凝聚力量,用理想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
三、敬業是動力。革命戰爭中有那麼多革命志士,背井離鄉,奔赴前線,有那麼多革命志士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多麼可歌可泣!他們對國家和人民敬業!今天作為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之一「愛崗敬業」,是對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敬業,這也是作為教師的一種動力。這種敬業精神必將推動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四、行動是關鍵。從漣水之戰失敗,華野軍能及時總結經驗,採取正確戰略政策,服從大局為重,沈振新的部隊與國民黨部隊不斷周旋,最後一舉殲滅國民黨的黃牌軍,徹底粉碎蔣介石的夢想。行動要聽指揮,不能有個人英雄主義,驕傲狂妄只能導致失敗。
❸ 電影紅日講述的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電影《紅日》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具體為1946年至1947年孟良崮戰役的這段歷史。
電影《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影片生動地描繪了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以及他們為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所做出的巨大犧牲。
在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也可以看到他們在後方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深。影片通過展現這些生動而感人的畫面,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個時代的艱辛和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此外,電影《紅日》還通過對不同角色的刻畫,展現了不同人物在戰爭中的選擇和轉變。這些角色形象鮮明,各具特色,讓觀眾在感受戰爭殘酷的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復雜。
總之,電影《紅日》是一部展現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堅定信念的影片,它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個時代的歷史和人物,也激發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