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第一國產電影

第一國產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14 20:54:56

❶ 中國的第一部國產電影是哪一部,並且談一談對中國草創時期的電影有什麼印象

中國的第一部國產電影是《定軍山》這是世界電影出現後僅十年就出現在中國的電影。

❷ 中國排第一的電影是那部電影

當好萊塢大片《阿凡達》熱熱鬧鬧地刷新內地電影市場各項票房數據之時,2009年度中國內地城市電影票房收入近日出爐。62.06億元,這個截至2009年12月20日的年度總票房數字,較之2008年度的43.4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2.96%。位列2009年度票房榜前三位的影片《2012》、《變形金剛2》以及《建國大業》都實現了單片票房超4億元。這在前幾年,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數字。而年產量456部故事片,不僅創造又一歷史新高,也讓國產片在年度票房比上,以56.6%的份額連續7年勝出進口片。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在日前的媒體通氣會上對200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總結認為:「以國產主流影片為支柱、以商業大片為龍頭、以中小成本影片為必要補充的健康、良性的市場格局正在逐漸成形。」
4億元票房俱樂部啟動
隨著越來越多的影片在內地市場票房過億,「億元導演/演員俱樂部」這個頗娛樂的排行榜也越來越為眾人津津樂道。曾經,《英雄》的2.5億元,《泰坦尼克號》的3.6億元都是內地單片票房的標桿。但隨著2008年,《赤壁(上)》、《非誠勿擾》等影片越過3億元票房的高點,業內人士開始期待2009年度的電影會有更好的票房表現。
果不其然,在2009年度,進口大片《變形金剛2》率先在暑期檔創造了4.5億元的內地單片票房新高。之後,建國60周年獻禮電影《建國大業》又以4.2億元票房締造了華語電影在內地市場的票房制高點。這兩項紀錄僅僅保持了幾個月,2009年歲末,災難大片《2012》一路上揚的票房走勢,最終使其內地總票房定格在4.6億元之上。
4億元票房俱樂部的啟動,是內地電影市場持續迅猛發展最好的寫照。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內地市場平均每天增長1.7塊銀幕數,全年共計新增626塊銀幕。目前,我國主流院線銀幕已然達到4723塊。雖然這個數字與電影強國美國相比,還相去甚遠,但有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市場在2009年無論是銀幕數還是票房,增長速度都是全球第一。
國產片以量取勝
以往看到好萊塢票房統計中動輒過億的數字,覺得那是難以企及的發達水平。但在2009年,「票房過億」這四個字竟然扣在了近20部內地公映的電影頭上——《2012》、《變形金剛2》、《冰川時代3》、《哈利·波特6》、《特種部隊》、《博物館之夜2》、《終結者2018》7部進口片,《建國大業》、《赤壁(下)》、《風聲》、《三槍拍案驚奇》、《十月圍城》、《南京!南京!》、《瘋狂的賽車》等12部國產電影。
從單片來看,光是《變形金剛2》和《2012》這兩部好萊塢特效大片就輕松賺取內地超過9億元的票房。不過國產片勝在片多力量大,加上年輕導演寧浩、陸川也加入億元導演俱樂部,香港導演王晶憑借喜劇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狗》也跨過億元票房的標桿,國產片在2009年整體貢獻了超過30億元的票房,最終讓國產片與進口片在總票房的比例上呈現56.6%對43.4%的態勢,國產片連續7年總票房超進口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進口片放映數量有限,但內地觀眾在2009年還是可以感受到與國際影壇越來越密切的接軌。不僅多部大片實現了同步公映,連已故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的紀錄片《就是這樣》,內地影迷也在第一時間欣賞到。
檔期效應依然強勢
在2009年年初的多次業內論壇上,都曾提及中國內地的賀歲檔戰線越拉越長,幾乎從前一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底都算在賀歲。更有影人笑言,內地電影檔期就是賀歲檔接著暑期檔在循環。
在內地觀眾尚未完全培養起電影檔期概念之前,內地電影的檔期論還是有些籠統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賀歲檔和暑期檔已經在內地電影市場紮根。以2009年為例,從6月《變形金剛2》公映開始啟動的暑期檔,曾創下連續11周周票房過億的喜人成績。而到了去年歲末,5部賀歲大片《三槍拍案驚奇》、《十月圍城》、《風雲2》、《刺陵》、《花木蘭》聯手持續熱映的《2012》,更締造了六周票房突破12億元、平均周票房達到2億元、影院上座率平均保持85%以上,如此讓人跌破眼鏡的紀錄。
在票房讓人喜出望外之餘,業內人士也指出,賀歲檔的排片還是不夠科學。過於集中的上映導致一段時間內票房分流,沒有形成周與周之間合理的新片取代,使得一些原本可以實現更高票房收益的影片,潛力未能被充分挖掘。當中國電影的投資規模和票房收益開始呈階梯式分布,中國電影的排片如何更科學合理,讓每個月都有熱點、亮點,讓每部電影都不被「冤死」,是擺在電影人面前又一個新課題。
市場發展讓規范化更迫切
在日前電影局公布的相關數據中,除了年度城市總票房實現62.06億元外,2009年的中國電影還實現了海外銷售收入27.7億元,全國各電影頻道播放電影的收入16.89億元,全年電影綜合效益106.65億元,同比增幅26.47%。
中國電影快速發展的腳步讓人欣喜,但同時也暴露了電影業的種種弊端。去年10月,《阿童木》首周末票房虛報事件揭露出行業內一直存在的票房注水問題。中國電影何時才能有準確的票房數據?對這個問題,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目前的答案只能是:「現在我們的技術還很滯後,正在進行軟體升級,爭取盡快能夠實時公開票房數字。」
此外,2009年度的國產片盡管有了《瘋狂的賽車》、《非常完美》、《風聲》、《南京!南京!》諸多不同題材,但現實題材電影的數量依然讓人覺得「不夠」,而像《2012》、《變形金剛2》、《阿凡達》這般高科技含量的電影更是稀缺。這也直接導致了2009年度最高票房的兩部電影都是進口片。對於這個問題,張宏森副局長認為,「學習好萊塢電影在科技上的進步,通過學習和成長來抗衡進口片」,是國產電影更上一層樓的有效途徑。不過,在被問及現實題材電影在送審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通過電影分級制度得到解決時,張宏森副局長沒有做出正面的回應。

❸ 國產的第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導演是誰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影片以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同名舞台劇為藍本,對原劇進行了刪減,用16毫米彩色膠片攝制,然後翻制為35毫米。雖然由於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此後,中國大陸再無拍攝彩色片的紀錄。 直至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了由桑弧導演,黃紹芬攝影的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袁雪芬、范瑞娟主演),它不但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舞台戲曲片,也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影片保留了越劇藝術唱腔優美的特點,同時,發揮了彩色電影的優勢,攝影和美術處理追求中國藝術獨特的意境。影片上映後不但受到觀眾的歡迎,並獲得1949-1955年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舞台藝術片一等獎,並在1954年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音樂片獎及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同年的日內瓦國際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為美國影星卓別林放映了此片,被卓別林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6年,同樣由桑弧導演,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推出了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影片改編自茅盾的同名小說,由白楊、魏鶴齡主演。影片獲得1957年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及1958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上述這些彩色影片都是用進口膠片拍攝的。1980年,由常彥導演,長影攝制的驚險片《保密局的槍聲》則是第一部用國產彩色膠片拍攝的故事片。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著上海,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劉嘯塵奉命打入國民黨軍統保密局,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這部影片創造的另一個紀錄是觀眾達到了六億人次,這一上座紀錄迄今為止無人能夠打破。

❹ 中國第一部國產片是第一部故事片是謝謝!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
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
(又名《洞房花燭》)。

❺ 中國的第一部國產電影是什麼

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世界上有聲電影最初問世時採用的方法。誕生於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美國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戲曲藝人的生活悲歡,也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除了對白之外,片中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前後經過5次試驗,至年底拍竣,耗資12萬元舊幣,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於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時盛況空前,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它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

與這部影片同時開拍的另一部有聲片是「友聯」公司攝制的《虞美人》。它同樣採用臘盤發聲技術,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一劇的幕前幕後。兩部影片在技術上稍有不同。《歌女紅牡丹》是影片拍完後讓演員看著畫面對口型配音,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後期配音。《虞美人》則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表演。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上演。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甚至會出現銀幕上男人在張口,擴音器里傳出來的卻是女聲的笑劇。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過天青》於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製的錄音設備拍攝了《春潮》一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用國產錄音設備製作的片上發聲的有聲電影。

由於資金和技術的原因,在有聲電影問世後,許多電影公司仍然在繼續攝制無聲片,這形成了中國早期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長期並存的特殊現象。直至1936年,無聲片才終於停止拍攝,中國電影從無聲向有聲的轉變得以徹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轟動的國產故事片

1922年,中國電影的先驅者之一張石川聯合鄭正秋、周劍雲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這是二三十年代中國最有成就的電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正劇《孤兒救祖記》,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王漢倫、鄭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寫一個富翁楊壽昌在兒子死後,懷疑兒媳不貞,將其趕出家門。兒媳余蔚如忍辱負重,將兒子養大成人,送入楊壽昌所辦的學校讀書。一天,當年陷害兒媳的侄子密謀害死楊壽昌,奪其家產,被孫子余璞挺身相救,於是*大白,一家人終於團聚。

編劇鄭正秋是我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其電影觀念也秉承著中國文藝觀的傳統,認為電影應擔負起改良社會,教化民風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編劇的電影強調道德教化,關注現實問題,注重社會的內涵,被稱為「社會片」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這部影片是鄭正秋電影觀念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他創作的第一部「社會片」。影片的主題是「教孝」、「懲惡」、「勸學」、「揚善」和宣傳社會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歸結為善與惡的代表,尤其兒媳余蔚如的「賢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理念的標志。

在《孤兒救祖記》問世之前,已誕生十幾年的中國電影正陷於低谷之中。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內容上擺脫了早期電影對西方電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襲摹仿,包含著濃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觀念外,藝術上也擺脫了文明戲式的舞台化表演風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實性,同時注重故事性和情節的引人入勝,這使得影片在當時的確不同凡響,非常契合觀眾的口味。

影片於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據記載,它成為第一部在商業和藝術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國產片,其在當時的聲譽和影響超過了所有的外國片。影片公映之後,「未二日,聲譽已傳遍海上,莫不以一睹為快」。以後又在上海、南京、漢口、天津等地連映六七個月,「營業之盛,首屈一指;輿論之佳,亦一時無兩。」《孤兒救祖記》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獲得了生機,並在此後成為二三十年代中國最重要的製片機構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國產電影運動」。此後數年間,國產製片業迅速崛起,據統計,1922-1926年間,全國各地先後開辦的電影公司有175家,單上海一地就有145家。眾多電影公司的出現,自然導致了電影產量激增,國產電影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中國電影藉此開始走出低谷,進入自己的第一個空前繁榮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漢倫(1903-1978)。她是中國第一代女影星之一,當時為一外資企業的英文打字員。影片在開拍之前四處尋找女演員無著,經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東介紹,王漢倫前往應試,頗得張石川的滿意,從此進入影壇。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女演員,也成為享譽一時的中國第一位悲劇明星。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火燒紅蓮寺》取材於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鄭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現在湖南鄉村械鬥復仇的背景中,瀏陽縣把頭陸風陽之子陸小青學得高超武藝,返鄉中誤入妖魔潛伏的紅蓮古寺,後在眾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沖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總督及被殘害的良家婦女,並將紅蓮寺一把火燒掉。

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後半期商業電影開始在中國興盛的背景下問世的。其時,古裝片和武俠片成為商業電影的主要潮流。《火燒紅蓮寺》在武俠電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異技」鬥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內容,成為「武俠神怪片」的開創者。例如影片的核心為「昆侖派」和「崆峒派」之間的法術爭斗,這使影片從以往武俠片拍攝武打場面轉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鏡頭和機關布景來表現武林高手們的「飛劍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門妖術,同時並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動作性強,又很熱鬧。

《火燒紅蓮寺》的成功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及神怪片熱,許多公司紛紛效仿,其中以「火燒」為題材的影片就層出不窮,如《火燒平陽城》、《火燒七星樓》、《火燒青龍寺》等。無論是從技術積累的角度,還是從題材拓展的角度來看,「武俠」兩字自此片後便成了中國電影軍械庫中的常規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從此在劍光俠影中長大。

《火燒紅蓮寺》是中國大型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這種依託於商業電影的系列片也在當時成為一種熱潮。稍後於這部影片問世的系列片還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俠》(13集)。

❻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什麼電影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國產電影。中國人嘗試拍攝影片,是在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的秋天, 由開設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即今南新華街小學原址)的豐泰照相館攝制的。

這部影片紀錄拍攝了我國京劇藝術「譚派」的創始人譚鑫培表演的《定軍山》。為了適應無聲電影的特點,選拍了其中「請纓」、「舞刀」及「交鋒」等以武打和舞蹈見長的場面。攝影師是該館照相技師劉仲倫,前後拍攝了三天,共成影片三本。

《定軍山》的意義

從1905年到1908年,北京豐泰照相館任慶泰先後拍攝了譚鑫培《定軍山》等一批戲曲影片,並先後在大觀樓上映。在此過程中,任慶泰、劉仲倫、譚鑫培無疑成為了中國電影的先驅人物。他們的大膽嘗試和探索堪稱時代的壯舉,但正是電影和中國傳統在古都北京的結合, 最完美地闡釋了電影的中國本土化。

正如學者饒曙光所言:「彷彿是中國電影的宿命,中國電影最早的起步就與傳統的戲曲『聯姻』,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戲曲;戲曲當中最國粹的部分,也就是京劇,展現在中國人的面前,無意中將歷史記憶、民族心象和文化歷程奇跡般地交融在一起。」

❼ 第一部中國電影大片是什麼電影

中國內地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2002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上映了一部電影,可能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被永久地載入電影史冊。

《英雄》做到了中國電影的數項第一。它是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打敗進口片的國產電影,也是第一部打破以前計劃經濟遺留下來不合理的票房分配製度的國產電影,同時更是第一部在北美市場打敗好萊塢電影的中國電影。

本來以為是美好的開始,沒想到這居然就是巔峰,至今《英雄》仍然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內地電影。

❽ 排名前十的中國電影

《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你好李煥英》、《長津湖》、《唐人街探案》、《哪吒》、《美人魚》、《我不是葯神》、《西虹市首富》。

1、《戰狼2》56.8億,2017年神奇的《戰狼2》一騎絕塵奪得56.8億元的票房,短時間內估計很難被超越,也被稱為國產之星,更是將吳京的熱度推到頂峰。吳京自導自演,將戰狼系列讓人熱血沸騰的愛國精神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觀眾面前。

❾ 十大必看國產電影分別是什麼

1、《被光抓走的人》

雖然外界褒貶不一,但藍雨星城認為這是2019年度最有創意的國產愛情片。借用了一個科幻片的外殼,探討的就是愛情,牽扯到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甚至涉及到人性。這樣的國產電影,非常難得,不僅有好的創意,而且還能引發共鳴,如果宣傳得力的話,還會成為一部話題電影,引起全社會的討論。

閱讀全文

與第一國產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索尼9000h怎麼看高畫質電影 瀏覽:720
韓國電影惑 瀏覽:120
小伙抱著人頭是哪個電影 瀏覽:850
韓國政變的電影 瀏覽:721
免費下載電影永遠的第一名 瀏覽:660
偷天換日美國電影演員 瀏覽:333
十部頂級英文動漫電影 瀏覽:763
2018印度電影節 瀏覽:865
電影愛情公寓影評 瀏覽:807
西伯利亞日本戰俘電影 瀏覽:844
電腦wps最小化看電影 瀏覽:132
電影短視頻推薦愛情 瀏覽:969
拔牙歐美電影 瀏覽:90
狗咬狗電影票房怎麼樣 瀏覽:449
蘿莉控電影推薦 瀏覽:799
Sense8美國電影 瀏覽:41
民國時期的動漫電影 瀏覽:307
賽爾號大電影全部中文 瀏覽:663
哪些著名的反華電影 瀏覽:830
жить俄羅斯電影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