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與電視有什麼不同
1、相對媒介
傳統地說法,電影是用膠片拍攝的.用光學原理放映的.每秒24格放映速度
電視是攝像機拍攝的.用電子原理拍攝的播送的.每秒25幀掃描速率
常用的英文說法:
電影是FILM或者CINEMA,或者CINE、MOVIE
電視是TV、TELEVISION、VIDEO
2、作品意義
電影是指那種90分鍾左右的劇情片,電視電影就是按照這個標准來的。電視電影的拍攝手段有的是16毫米膠片,現在很多是用高清了,所以很難用媒介意義來介定。但是也有那中新聞電影、科教電影,這些是媒介概念來介定的。
電視一般指電視劇、電視節目等。
Ⅱ 電影中的每秒24格是什麼意思
電影中的每秒24格是影速度。
影速度是指底片在電影攝影機中轉動的速度,通常是以秒格數(fps)來計算,正常的攝影速度是1秒24格。標準的放映轉速是24 fps。
(2)電影每秒24格電視每秒25幀擴展閱讀:
除此之外還有三種轉速:在電頻是50Hz的歐洲,為配合錄影帶訊號而成為25fps;無聲16厘米影片是18fps;有的8厘米也是18fps。
除非必須使用25fps,不然最好是將轉速定為24fps,因為那是有聲片的標准轉速,適用於所有的周邊設備。唯有當攝影機的轉速是和放映機一致時,銀幕上的動作才是自然正常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影速度
Ⅲ 24格視頻是什麼意思
電影是每秒鍾二十四格膠片的,而視頻則是每秒多少多少幀,中國大陸電視是25幀每秒,而數字電影則為24幀每秒拍攝
Ⅳ 顛覆你的常識:電影一秒鍾24格,這錯了嗎
因為人眼的反應時間是50毫秒,所以電影一般是24幀,人眼的反應能力只能達到1/24秒,再高也沒用了。
影片的播放原理就是利用了人類的視覺暫留,電影放映機每秒播放24幅張圖片,即放映速度為1/24秒,這樣當前一個靜止圖片還沒有在眼前完全消失,下一張近似的圖片就出現了,於是就產生了連貫的視覺效果。所以「運動」是電影和動畫的核心問題。
通過拍攝在電影膠片上的一格又一格的不動的,但又是逐漸變化著的畫面,以每秒鍾跳動24格的速度連續放映,造成人物活動的感覺。
什麼是視覺殘(暫)留作用呢?
人體的視覺器官,在看到的物象消失後,仍可暫時保留視覺的印象。經科學家研究證實,視覺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約可保持0.1秒之久。如果兩個視覺印象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超過0.1秒,那麼前一個視覺印象尚未消失,而後一個視覺印象已經產生,並與前一個視覺印象融合在一起,就形成視覺殘(暫)留現象。
故事片一般是連續拍攝的,即攝影機中的膠片每秒中拍攝24個畫格(早期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速度都是每秒鍾16格),放映時膠片在放映機中的速度也是每秒鍾24個畫格。
現在電視劇每秒25格,電影大多24格,也有25格或40格的,48格沒普及過吧,過去的都是16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