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完《中國機長》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中國機長》(The Captain)是由劉偉強執導,於勇敢編劇,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傳記災難片。
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
該片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
劇情簡介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機組成員憑借著極少仍在工作狀態的儀器,艱難地進行手動駕駛。座艙釋壓發生時,乘務組立即執行釋壓處置程序,指導旅客使用氧氣面罩,並訓練有素地喊出:「請大家相信我們,相信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帶領大家安全落地。」生死關頭,英雄機組的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3]。
影片評價
《中國機長》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它刻畫了一個偉大的機組在遇見危險時的專業表現。電影看得腎上腺素飆升,這是奇跡更是傳奇。影片弘揚了中國精神。這是所有航空電影里最接近真實民航的一部。(航空醫療救援隊代表呂國慶、中國第一代飛行員陳德柯、南航機長朱東平評)
《中國機長》把更多的鏡頭聚焦於機組人員在面臨危難時的精神品格和職業操守,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災難片。影片從不同角度對「英雄」進行了解答。機長在結尾說出的話,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讓影片主題得到升華。英雄機長劉傳建「舉重若輕」的胸襟也在影片中得以展示。影片還展現了塔台、空管局、軍方等相關部門為此事所做的努力,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人民日報、人民網評)
Ⅱ 農民與宇航員的觀後感1000字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媽媽陪我觀看了紅色電影《飛天》。看了以後,我很受感動。
《飛天》是建黨90周年的獻禮影片之一,《飛天》的主人公是航天員張天聰,他是中國第一代航天員,為了「飛天」夢想,一直堅守著,但他卻屢次和亮相太空的機會擦肩而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已過不惑之年的張天聰面臨著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壓力,但他憑著對夢想的堅持,選擇作為一名教練員留守。這份堅持最終也獲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女兒也選擇將父親的職業作為自己的職業方向,繼續發揚父親的這種精神。
影片中張天聰這樣說道:「有一種生活,你沒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體會過,你就不知其中的快樂......」張天聰正是在航天事業中,經歷了艱辛,最終收獲了成功。在「問天」一號航天員選人的時候,張天聰又一次的落選了,但他仍然坐在控制室為隊友加油。影片中,太空站剛剛正常運行不久,就遭遇了太空垃圾的碰撞而需要緊急維修,張天聰作為「備份」,終於得以升空,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也圓了自己多年的太空夢。但此時在家鄉的老母親卻已經永遠看不見了。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將自己的夢想與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堅持不懈,特別是他在奮斗的路上無怨無悔的付出。同樣的,我們作為一名小學生,也要擺正心態,認真學習,只要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終有一天,我們會看到夢想實現。
今天學校組織全校學生一起觀看《飛天》這部電影。當我坐下觀看時,眼球不由地被主人公吸引住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觀看這部影片的行列中。
《飛天》故名思義為飛向藍天,飛入宇宙!主人公張天聰是我國首批航天員中的一員,他懷喘著飛天的夢想連續參加了幾次航天員飛天選拔,但都失敗了。當初的戰友紛紛轉行;自己的年齡已到了不惑之年;當妻子固執的反對。他堅持下來了,成為了教練員皆航天員,他的女兒在他的影響下也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國女飛。
張天聰為了夢想堅持不懈,和新航天員在一起時總顯出一種老練,在母親去世時,他卻不能陪伴,這也必然成為他人生的遺憾。但這是追求夢想的代價!
當他錯過他人生最後一次選拔時,他沒有放棄!機會會終於降臨,他乘坐著「問天二號」終於飛向了宇宙!
影片結束時,我早已心潮澎湃!從張天聰身上,我學會了追求夢想一定要堅持,不能放棄,當你付出的汗水和成功等值時,你的夢想就會實現!
我要穿越夢的虛渺,站在所有人面前大聲的宣告,我要追逐夢想,直到有一天,夢想開出燦爛的花,淚水伴著喜悅流淌!
整部電影觀後,給人震撼和感動,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代表之一的主人翁——張天聰,是新中國幾代航天事業追求者的縮影,他們為了中國的強盛和發展刻苦訓練、勤奮鑽研,堅持不懈、百折不饒,終於圓了十三億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完成了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
執著的使命感:電影主人翁張天聰做了近20年的替補航天員,艱苦訓練、堅定信念、執著追求,多次挑戰與機遇擦肩而過,不氣餒、不抱怨、矢志不移,這種對事業追求的頑強意志,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發揚。
無私的奉獻:影片中深深體現主人翁為了祖國航天事業默默奉獻、樂於付出,不計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妻子由最初的抱怨到後來為自己心愛的人默默付出,女兒從一個替父親打抱不平,成長為新一代優秀的飛行員,同樣敢於奉獻,孜孜以求,老母臨終兒子不能陪在身邊。。。。。。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久久讓人回味,感人至深。
崇高的榮譽:《飛天》的感人之處,還體現了中國航天在實現自己飛天夢想後,那種自豪、那種興奮、那種為國爭光的無限榮譽而陶醉,他代表民族的偉大、國家的富強,同時是航天人付出的最好回報與崇高榮譽。
金秋送爽,豐收在望,國富民強,喜訊頻報,我國酒泉衛生發射基地,已做好「天宮一號」發射的詳細准備工作,本月底擇日升空,同時「神州八號「飛天在望,鼓舞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
每當仰望星空,那浩瀚的星河,有多少未知等待開啟?那莫測的宇宙,有多少迷題尚未破解?數十年來人類從未放棄理想,從出發的那一刻起,探索的腳步不曾停息。。。。。。這是歷代航天人的真實寫照。
總之,《飛天》以它昂揚向上的氣勢,飽滿的激情,燦爛輝煌的畫面,有血有肉的英雄群體,將會書寫中國電影史上的濃墨重彩的一筆,航天飛行員永不言棄的精神,激勵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奮發向上,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有曲折和磨難,但是縱然一路崎嶇,卻從不放棄。
《飛天》故事非常感人。張天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刻苦訓練、專業技術過硬,但由於各種原因,在神舟七號、問天一號宇航員選拔中連續失利。在他2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面對昔日戰友的轉崗離去和自身年齡偏大等壓力,張天聰沒有放棄飛天夢想,就像沙漠里的一棵胡楊,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留在航天員大隊的張天聰,成為新一代航天員的主教官,並和其他幾位年輕的航天員做備份組,執行問天二號飛船增援任務。當問天一號飛船上天後,突然飛來的太空碎片擊中了太陽能電池板,電力系統受損,飛船陷入了嚴重危機中。千鈞一發之際,問天二號點火升空。張天聰憑借出色的技術很快修復了破損的電池板,問天一號恢復正常。太空中,空間站和連在一起的兩艘飛船在太陽的照射下,展現出奪人心魄的美麗……
懷揣著「飛天」之夢的張天聰與所有航天員一起經歷著種種常人所不能想像的訓練。為了進行失重訓練,航天員們遠赴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訓練成績贏得了俄羅斯、美國等同行們的尊重。電影《飛天》通過對張天聰這一典型的塑造,展示了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風貌和對飛天夢想的執著追求。一個民族沒有精神是不行的,特別是張天聰所具有的自信、頑強、堅韌、拼搏精神,更是一個航天大國崛起的原動力!我們要繼續發揚這種精神,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敢想敢幹,奮發圖強,讓「中國製造」宇宙飛船和空間站在茫茫太空占據重要位置!
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是今年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