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烏蘭夫打響草原第一槍是什麼時期
1928年6月,在國內白色恐怖的情況下,烏蘭夫堅決要求回國工作。
1929年6月,經組織批准,烏蘭夫從蘇聯繞道蒙古人民共和國回到內蒙古。回到家鄉後,烏蘭夫以故居為中心,在周圍村莊建立起十幾個農民協會,開展抗租抗稅斗爭,在蒙古族青年中秘密發展黨員,為黨培養民族幹部。不久,烏蘭夫接任了中共西蒙工委書記職務。
烏蘭夫的革命生涯,給自己家庭帶來的幾乎是滅頂之災。家中的房屋先是被日本侵略者、後被國民黨軍3次焚毀。據目擊者介紹,日本人焚屋的大火幾天幾夜未曾熄滅,烏蘭夫家裡的所有傢具、書籍付之一炬。烏蘭夫的父母只得背井離鄉,乞討為生,在顛沛流離中先後故去。烏蘭夫的胞弟雲浦,曾任大青山抗日游擊隊蒙古支隊隊長,作戰勇敢,犧牲時年僅35歲。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進而建立偽滿洲國之後,加緊了對內蒙古地區親日派的策動和扶植,對內蒙古地區採取公開的軍事佔領與隱蔽的政治陰謀同時並進的政策,為其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在這樣的歷史緊要關頭,烏蘭夫領導發動了百靈廟武裝暴動,舉起了內蒙古人民抗日救亡的義旗,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推行「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罪惡企圖。
由此,百靈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草原小鎮,一夜之間名聞遐邇,鼓舞了全國人民禦侮救亡的鬥志。正如毛澤東所評價的,這是「可貴的草原抗日第一槍」。
1937年10月,日軍進犯歸綏,當地駐軍不戰而退,唯有烏蘭夫率領的蒙旗獨立旅從固陽星馳至歸綏南郊,與日軍血戰一晝夜,給予敵人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