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第一書記中台詞「秋分早霜降遲」後一句是什麼
在電影(第一書記)中,這句話是由男演員楊立新飾演的沈浩剛到小崗村任職第一書記時面對村民質疑時說的話。
原句:
秋分早,霜降遲,
寒露三天種麥正當時。
《第一書記》是由陳國星執導,楊立新、徐帆、何冰等人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影片。於2010年7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克服種種困難,帶領小崗村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1)電影第一任書記黃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電影第一書記講述的主人公叫沈浩,沈浩出生於安徽省蕭縣聖泉鄉孫秦庄行政村,組織派他到安徽省小崗村掛職鍛煉,任第一書記。
2004年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展兢兢業業,沈浩到任後,先是搞來了50萬為村裡修了路,然後又弄來錢給每戶村民蓋了房子,接著又弄來了錢,每戶發放2萬元補助。
接著就是拉項目,找投資,搞土地流轉。在橋梁成功橫跨京滬鐵路線的一瞬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小崗村喝彩,也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
沈浩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真正展現了一個真正的人民公僕的形象。他從來不以一個省派幹部的姿態去面對村民,不擺官架子,不說官話,每件事他都身體力行、不辭辛苦。
沈浩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過。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從不抱怨,從未退縮,他,經受住了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最終實現了為小崗村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夙願。
②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五篇
觀看紅色影片,再憶崢嶸歲月。農村要振興,要散和發展,需要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青年一代來充實基層。下面是我整理的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 觀後感 五篇,以供參考。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進取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幹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雖然很多人已經看過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跡,可是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一樣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我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為自我曾是一名基層幹部而自豪,也為沒能用更執著的行動留在需要的農村而深思。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上周五,黨支部組織學校黨員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
這部片子以事實為根據,生動感人的情節向我們描述了x鳳陽小崗村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
小崗村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一百餘戶人家通過心情勞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實,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談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對眼前這一切感到很滿足。
幹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農村鍍金,不少官員到小崗村只是走走過場而已,他們的口頭禪是“干多了有什麼意思,不幹也沒意思,干一點意思意思”。
對於幹部下鄉,在小崗村人民看來在平常不過了,不過是匆匆過客,來來去去沒對小崗村才來什麼實惠,所以,沈浩的到來所有人都沒看在眼裡。
然而,沈浩來到小崗村後挨家挨戶調研,深入了解小崗村目前存在的問題。
調研中他發現,小崗村人民經濟條件差,一來是受落後的思想觀念制約,享受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曬不到致富的暖陽,不少人早已習慣於男耕女織的生活;二來是物資和權力被少數人佔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統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數人折騰。
認清小崗村現狀後,這位財政廳下來的幹部仔細分析,尋求改變現狀的沖森盯辦法,為統一思想,他反復走進農戶,解決他們的困難,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同時,不辭勞苦地和少數掌權者溝通,他說:只有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干,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面對他們的強勢,沈浩書記沒有退縮,他自己率先行動起來,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證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後讓那些頑固的人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沈浩書記一條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
沈浩書記看著小崗村泥濘的道路,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因為條件差,企業不肯來投資。
接連跑了很多單位,籌集了一部分用於修路的資金後,他沖到最前面,帶領村民一起修路,團結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鋪就了一條筆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戰告捷。
接下來,沈書記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聯系企業來小崗村投資,佔地開發需要遷墳,有個老太太守著兒子的墳不肯遷走,想通過這座墳留住兒子一些念想。
村幹部為了保證工期實行強拆,此舉讓年過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
得知這一消息,沈浩說了一句“我馬上到!”,於是匆匆離開母親的生日宴席。
最後,老太被沈春雀書記為民著想的精神打動,說:“死人不能擋活人的路”,同意遷墳。
三年的時間很短暫,在小崗村的生活要結束了,沈書記要回城裡工作。
可是,三年期間與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餘戶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紅手印,如此莊重的挽留讓沈浩同志無法拒絕。
於是他決定繼續留在小崗村干三年。
沈浩的決定對小崗村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聽說要繼續留在小崗村,老婆、要升學的女兒還有老母親卻留下了眼淚,因為在過去的三年間他們吃了太多的委屈,而這一切一直憋在心裡,他們實在受不了了。
老母親的話很感人,她說:為人民服務,在哪裡都一樣。
最後同意留任。
也許是沈浩同志太賣力了,忽略了照顧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和疲憊放倒了這個硬漢子。
最終永遠留在了小崗村。
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指引著每一個人,他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懷影響著今天的我們。
轉眼看今天我黨的一些幹部,不顧人民利益得失,濫有職權,中飽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淪喪,沉迷於燈紅酒綠之中,敗壞了我黨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差,這一類人穿著一身正派的服裝,所為卻機器讓人憤恨,實屬敗類。
他們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慾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變。
如果我們的官員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樣的奉獻精神,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辭勞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僕,人們的生活必定越來越好。
我們的黨員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樣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實實工作,誠信誠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必將呈現出一派新的局面。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根據市委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將遞進培養計劃學員和後備幹部調整充實到貧困村第一書記隊伍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組織部和市扶貧移民局的安排,我被選派到蒼溪縣東青鎮東台村擔任"第一書記".參加完x市貧困村第一書記暨駐村幹部培訓會後,2015年9月23日,我正式到鎮、村報到開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層一線工作的繁瑣細微和壓力,也深深體會到了駐村工作的艱辛與困苦,更深切感悟到身為一名駐村幹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匯報我對駐村工作的幾點體會。
(一)把握角色定位,明確職責任務。"認知是行動的先導。"自選派擔任東台村"第一書記"以來,我迅速轉變角色,堅持以身作則,在東青鎮黨委的領導下,在市扶貧移民局的指導下,加強與村支"兩委"的配合,始終堅持以"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為主線,以推動精準扶貧為"第一要務",以健全基層組織為"第一責任",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扶貧,虛心向村幹部學習,解放思想,大膽工作,把"強班子,帶隊伍"的精神貫穿到幫扶工作全過程,力求提升黨員的責任感和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切實為民辦實事,解決了一部分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努力做到解民憂、惠民生、促發展。
(二)牢記擔當使命,認真履職盡責。"人生須知負責人的苦楚,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在其位,就必須謀其政,為了更好地履職,我總是以強烈的責任感構想落實各項工作。一是注重學習,自我提升。為當好"第一書記",我首先讓自己先當好學生。我拜農民群眾為師,拜黨員幹部為師,虛心向他們學習,請教農村工作的方法和經驗。駐村後,我經常與農民群眾交流談心,以真誠換取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始終堅信:只有走近群眾、傾聽群眾,才能逐步弄清村內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了解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從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方案、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實踐證明,我的付出已經取得明顯的改變。二是務實求真,調查研究。為達到有效工作,通過走村入戶、跑田間地頭,我廣泛深入地接觸了農民朋友,與他們在拉家常、聽建議中了解許多現狀實情,做到心中有數。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的同時,我根據現實情況,重點深入到生活處境困窘的黨員、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孤寡老人、受災群眾等特殊困難群眾家中開展關愛幫扶活動,讓他們的生活生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幫助與改變。三是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在這段時間的工作中,我堅持從設計、材料等源頭抓起,嚴把項目建設質量關口,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有關規定,加快村級陣地、產業發展、村組道路、堰塘整治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資金用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用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切實有效地實施了扶貧項目的各項措施。四是加大扶貧政策宣傳。通過入戶走訪、實地察看、民情懇談、院壩交流等形式,廣泛宣傳扶貧政策,發動貧困群眾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切實轉變群眾"等、靠、要"的思想觀念。五是注重溝通,加強協調。短暫的時間內,我主動與鎮、村幹部搞好協調,積極協調落實規劃項目資金,力所能及提供資金、項目、技術、信息支持,幫助群眾行之有效地解決了上學、看病、就業、安居、飲水、行路、用電、通訊等一系列的民生問題。六是健全基層組織。健全村規民約,完善服務制度,創新治理機制。組織東台村村組幹部12人到朝天區"轉馬文"百里新村示範走廊,參觀學習綜合致貧經驗,增強東台村幹部群眾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幹部培養、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監督,摸清了黨員隊伍和村組幹部隊伍,物色培養1名村級後備幹部。七是服務群眾解民憂。幫助東台村4組殘疾戶辦理獨生子女光榮證和相關殘疾補助政策。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學校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我拿到票時以為是說教式的宣傳片,但當電影拉開序幕,一張張純朴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感覺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同志一齊走進小崗村,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
故事的原型是x省財政廳幹部,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的沈浩。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團體摁手印將他留任。2009年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猝逝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5歲。
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在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片中沈浩的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大包干紀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劃、經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跡讓人無不為之動容。異常是這三個情節:第一個是沈浩被打,恰好被一大早趕來看望他的妻子和女兒看見傷痕,猛一看很好笑,仔細品味起來很是心酸、艱難。第二個是鄉親們留下他吃過年飯,鄉親們越聚越多,最終全村的人都搬上桌椅一溜排開,一齊向沈浩敬酒,那場面真是干群魚水情深。第三個是沈浩去世以後,他的女兒在鋼琴考級時對爸爸的回憶,那恬淡寧靜的琴聲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故事的高潮,讓人唏噓不已。
落幕的《做人》歌曲緩緩響起,我走出影院想著:人是要有追求的,需要做點事情。很多人在追求名利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生活是需要經濟基礎。可是反過來,如果你認真地做了點事,也許名利自然會隨之而來。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沈浩同志紮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該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責任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故事情節緊湊、真實可信;沒有 口號 、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總之,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麼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並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幹,在廣闊天地中鍛煉成長,在艱苦磨煉中增長才幹。他的感人事跡凝結成一座豐碑,不僅立在小崗村,立在廣袤農村,更立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心裡。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為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為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後我潸然淚下,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干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平凡的人生閃耀共產黨員的魂,堅定的信念成就輝煌的小崗村;眼含淚水又心情激動的看了根據x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事跡改編的電影,影片真實客觀反映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棄相對優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層,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把愛和希望留在了小崗村,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也奉獻給了小崗村。沈浩同志鞠躬盡瘁、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他就是人們的好公僕--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我很喜歡電影的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給我們的啟示卻是無盡的。
這部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無數英雄和模範,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煉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書記的女兒在演奏鋼琴前說了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延續了沈浩書記的偉大精神,使我備受鼓舞。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扎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負組織對於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為人民務實、清廉、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實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作風。
③ 電影《天渠》用生命鋪路
文|淺草
這是一個在地球上都找不到的鄉村。它就是野彪鄉草王壩村地處遵義縣,最偏僻邊遠的山區。
那裡貧窮落後,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車。吃水就要到2公里以外的山下去背回來。他們村子裡有一口井,那裡的水都是渾濁的。
為了解決吃水貴如油,用水稀似金的愁日。他們村支書黃大發,帶領鄉親開啟挖渠的工程。
這就是電影《天渠》里的故事。
黃書記為解決這一現狀就帶鄉親們挖水渠結果下起了大雨山上的泥石流下來沖毀了,他以失敗告終。
有一次,他在水井旁看到一位母親,圍著圈轉著打孩子,問其緣由,原來是孩子不小心把剛打上來的半桶水倒掉了。他看到這一幕覺得非常的心酸。決定必須要挖渠,必須要解決這個吃水問題。
然後他就去水利站學習知識。通過學習,掌握了一些技術,回來再次發動群眾。
可是大夥兒都不聽,大家都覺得水挖了這么多年,還都是失敗的再挖下去何時是個頭。他篤定地說,這次我一定能成功,因為我學了專業的知識,我一定會帶你們打出水來。
上級領導給集資了6萬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再出1萬。為了湊齊集資款1萬塊,眾人反對。他主動帶頭賣掉自己的棺材本。這時候他的妻子不願意,她大罵黃大發沒有給她過上好日子不說,到最後連棺材也要賣掉,她妻子堅決不同意!
而黃大發說:「這一次我挖定了,水渠挖不了,我死也不安心。」
後來懂事的女兒看到,把自己的二百元彩禮錢拿出來給父親。
女兒說:「爸,挖渠不是你一個人的事,這是我們全家的事。」
後來女兒生病,也因為家裡沒錢,父親忙於工作抽不開身帶她去醫院檢查。最終女兒去逝了。
挖渠遇到困難的時候沒人敢去,他敢於冒險。在三丈高的懸崖,用繩子綁在腰上,一個人下去開鑿。因為連續下去兩次他有些頭暈,就讓自己的兒子下去。兒子不解地問:為什麼是他?黃大發說,如果是別人遇到危險他賠不起呀。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水通了,人們歡呼起來。山間遍野,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們生活中的春天來了。
他端著一碗清水走到女兒的墳前說,女兒,爸爸請你喝這一碗水,爸爸打出水後可以經常來陪你說說話了,並放聲大哭。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們重見天日。在歷經三十六載,他用歷神渣生命修出了一條水渠,這條水渠繞三重大山,過瞎孝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水渠全長9400米,這肢悄是黃大發帶領著村民用鋤頭、鋼釺,錘子和雙手以零傷亡的成績,硬生生在大山絕壁間開鑿出來的,為吃水貴如油的草王草壩村帶來了一股清泉,解決了全村人飲水難的問題。挖渠道修梯田,帶領他們發家致富,通水通電通路,擺脫了貧窮的困擾。
黃大發在82歲高齡的時候,走進了天安門,並頒發勞動楷模的稱號並與主席握手合影。
這是用生命譜寫的壯歌,用生命鋪成的水渠。在采訪黃大發的時候,他說,我活一天就要干一天,我不認命,別忘了我們是黨員。
就是這樣一位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不怕困難的人,他敢於冒險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④ 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作者:一剪梅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是以前依稀從電視上看到沈浩書記的一些事例,或是"第一書記"這個響亮的名字的吸引,我對《第一書記》這個影片充滿期待,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我懷著一顆期待的心,走進這個曾經熟悉卻又令人感動的藝術創作中。也許是我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對影片中的場景是熟悉的,能理解沈浩將要面對的是一群有著怎樣文化程度的人。那泥濘的路,那黃色的菊花,那純朴的臉,那熱情的期待,那真誠的心,那倔強的沖動,那憤怒的對抗,那一根根家族系脈,那一條條只有用心才能開啟的民心綠色通道,沈浩真實面對了。真誠讓我幾次流著淚,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一聲大爺、一聲奶奶,一句句親切的叫聲拉近了干群距離;一隻能產奶的小羔羊,一個說不清楚話的多孩殘疾家庭,一個隆重的葬禮;一台鏟車,一條通村路,一條開放路,一個新的紀念館,一個高科技企業;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擁,一眼一眼的深情,一個一個發自心底的愛的信息,一雙一雙牽手的默契;一次特殊的年夜飯,一次一次的紅手印;那是什麼樣的人才能贏來的大愛,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源於人民無限需求的動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是60年代的大學生,是一名普通的國家公務人員,是響應組織部門號召的一名機關幹部。總之,一切都是那麼的期待與親切。我從第一書記里看到了一個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層幹部的影子,觀後感《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我為沈浩的事跡而感動。沈浩為小崗村做的很多很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鐵路上架天橋修通村路,事先准備好材料,萬事俱備後跑北京求鐵道部調度列車在小崗村停寶貴的40分鍾,以極短的時間完成架橋工程。北京、上海,幾度輾轉後終於得到部委同意,得到了寶貴的45分。凌晨一點多全村出動,爭分奪秒架起了小崗村通向外界的橋梁。沈浩為百姓謀實事再次成功,這種成功的背後是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艱辛努力的成果。我為沈浩的妻子而自豪。徐帆不緊不慢、有板有眼地刻畫出了一個溫婉柔順、體貼、善解人意的妻子形象。她理解丈夫,對沈浩因村民聯名二次按手印挽留沈浩也是有氣的,但她表現出來的是怒而不威,她的埋怨中更多的是對丈夫的支持和關心。可以說沈浩背後有一個柔弱又堅強的支撐。我為沈浩的英年早逝而嘆惋。一個國家公務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短暫的一生留給我們的卻很多,沈浩精神必將影響一代人的成長,小崗村的建設與富裕必將與沈浩精神長存。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也為國家能多出幾個沈浩一樣的幹部充滿期待。2010年11月18日()〔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⑤ 黃建新的演藝經歷
1979年,黃建新從西北大學畢業後入西安電影製片廠,先後任編輯、場記,並創作了電影劇本《女偵察員》。
1983年,參與拍攝影片《六斤縣長》,任副導演。同年黃建新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
1984年,與張欣合作,拍攝了影片作業《小雨中的回憶》,並改編了電影文學劇本《兵車行》。
1985年,黃建新首次獨立執導影片《黑炮事件》,該片講述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政治模式對人的禁錮所造成的異化。影片推出後即震動影壇,該片先後榮獲華表獎(前身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美工提名,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銅車馬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獲得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上海新時期十年導演獎,銅車馬獎優秀導演獎,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國家廣電部評選新時期最佳導演提名。
1986年,指導影片《錯位》,該片是黃建新「先鋒三部曲」的第二部,再次體現強烈的個人電影藝術探索。9月15日,中國電影展在北京舉行,兩百多個各國來賓前來選片。法國著名影評家貝熱龍先生看完《錯位》後說:這是中國第一部未來主義電影。澳大利亞的電影發行商說:《錯位》所表現出的幽默,一定會受到澳大利亞觀眾的欣賞。正因為《錯位》在澳受到歡迎,黃建新於1990年作為學者,應悉尼電影電視高等學院的應邀赴澳大利亞講學 。
1987年,創作了電影劇本《留學生》,改編劇本《盲流》。
1988年,指導影片《輪回》,以王朔小說《浮出海面》改編的影片,表現經濟生活繁衍變化物質富裕後精神生活的一種精神飄移現象。該片成為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黃建新並憑借該片獲得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同年在上海舉辦了「黃建新電影展」。
1992年,指導影片《站直啰別趴下》,影片在敘事方式、結構方法和電影形態等方面和他以前的影片有很大不同,是一種素描式的當代中國城市人心態恍惚的記錄。 該片獲得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首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六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五十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第三屆上海影評人協會獎十佳影片,成為1995年03期《當代電影》國產十佳影片。
1993年,指導影片《五魁》,該片是由台灣投資的西部模式的影片,是一部純粹表現大陸黃土高原風味的文學電影。 影片榮獲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亞洲影片獎,陝西省「五個一」工程優秀影片獎。
1994年,指導影片《背靠背臉對臉》,影片改編自劉醒龍小說《秋風醉了》。片長兩個半小時,國產故事片里極為罕見的長度。該片上映後多次刷新大陸電影票房紀錄。影片獲得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片獎、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福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該片並成為第四十八屆嘎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閉幕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同年黃建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英國劍橋名人傳記中心24版,並在德國漢堡電影節舉辦黃建新作品展覽單元。
1995年,指導影片《紅燈停綠燈行》,該片為黃建新的「城市百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是根據女作家葉廣芩的小說《學車軼事》 改編拍攝的影片。它與《站直啰別趴下》和《背靠背臉對臉》被稱為「都市百態三部曲」。
1997年,指導影片《埋伏》,影片繼續延續了黃建新對小人物關注的一貫風格,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展示出最平凡的老百姓生存之間的距離矛盾以及他們的精神狀態。影片獲得第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最佳故事片提名,第四十七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99年,指導影片《說出你的秘密》,該片講述了一個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發的耐人尋味的故事。影片獲得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第十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
2001年,指導影片《誰說我不在乎》,主要講述了謝雨婷主人公由於一些小事爆發的家庭風波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多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榮獲華表獎評委會獎,第二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奪得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二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9月16日,《誰說我不在乎》和《說出你的秘密》成為好萊塢中國電影節的展示影片之一,也是中國電影誕生百年以來中國優秀影片在好萊塢首次亮相。
2005年,指導影片《求求你,表揚我》,本片以輕松的城市生活為主題,飽含沉重情感和道義選擇的作品。影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金爵獎」影帝提名,CCTV6電影頻道傳媒大獎CCTV6電影頻道探索精神獎、最佳劇情片,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第十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編劇獎。7月,舉辦黃建新電影周。 11月,黃建新應邀赴美國,在林肯中心作電影主題講演。
2008年,由黃建新監制,陳可辛執導的影片《投名狀》,該片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影片上映後取得了國產片全球最高票房,已達2.6億元,更刷新了之前《色,戒》創下的亞洲華語地區2.5億票房紀錄,位列年度華語片票房之冠。影片獲得第二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第四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第四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第十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同年黃建新擔任第十一屆平壤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9年,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和監制的影片《十月圍城》,該片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拚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該片上映後突破2.90億票房。影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第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獎。10月,黃建新擔任第三屆亞太影展評委會主席。11月,被推薦為《芭莎男士》2009中國品位成功雙重領袖年度人物候選人。
2010年,指導影片《建國大業》,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上映後突破4.3億票房,該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第十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華語故事片獎,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突出貢獻大獎,第一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優秀影片大獎,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獎,華鼎獎中國最佳影視男導演獎,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人「。
2011年,指導影片《建黨偉業》,該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影片上映後突破4.12億票房。影片並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優秀編劇獎。
2013年,監制影片《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根據梁羽生武俠小說改編的3D魔幻大片,影片講述的是西北女匪練霓裳與受命暗查西北的武當掌門卓一航相戀,兩人經過重重磨難,沖破家族恩怨和門派血仇等障礙,帶領西北官民共建明月天國的故事。影片上映12天累計票房突破3.9億。該片獲得第十屆好萊塢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電影。12月1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黃建新當選為中國影協第九屆副主席。 2014年4月8日,黃建新在第二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榮獲「二十年五佳電影導演獎「。4月25日,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羅永昌指導的3D動作科幻喜劇電影《冰封:重生之門》在內地上映,影片為「冰封俠」系列電影第一部。12月14日,由徐克執導、黃建新編劇和監制的國內首部諜戰3D巨制《智取威虎山3D》,影片上映以來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贏,票房突破8億大關。12月21日,擔任CCTV-6(電影頻道)大型綜藝選秀節目《來吧!灰姑娘》的導師。
2015年1月,」大師微電影」正式啟動,黃建新是首位加盟「2015大師微電影」的導演,也是黃建新指導的首部微電影,作為系列首支作品的《失眠筆記》已在北京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