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金鷹獎的區別
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共同主辦的「專家獎」 ,因為1981年創辦的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金雞獎;而創辦於1962年百花獎則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的「觀眾獎」。1992中國電影金雞獎和大眾電影百花獎合稱為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並開始創辦第一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自2005年起,專業評審制的金雞獎與觀眾投票制的百花獎輪流舉辦,前者在單數年舉辦,後者為雙數年。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台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辦,1998年台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台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也有都是台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中國金鷹電視獎」是經中宣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電視藝術綜合獎,其前身為「《大眾電視》金鷹獎」,是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
第16屆起改名為「中國電視金鷹獎」,從2000 年第18屆開始,經中宣部批准,「中國電視金鷹獎」全面升級為「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廣播電視局聯合主辦,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永久承辦、湖南衛視具體承辦,每年在長沙舉行。
B. 大魚海棠的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魚海棠的觀後感(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幾日,我觀看了《大魚海棠》這部電影,深受感觸,想定是一副巨作,票房滿收。但卻不斷出現黑粉,大呼指責,細細想了想,便寫下這個感受。
《大魚海棠》整部影片構建起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所有活著的一群人,都是一條巨大的魚,其生命就是橫渡大海,讓人不禁贊嘆構思精巧。而故事就發生在神與人之間的一個神奇的村莊,鯤、椿、湫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大體講述的是少女椿十六歲生日那天舉行成人禮,化成魚到人間巡遊七日,意外與人間男孩相遇,男孩為救她卻葬身海底,回去後,椿用一半生命從靈婆那裡換取了男孩靈魂所化的小魚,取名為鯤。把鯤撫養長大,使其飛上海天,重化回人,這便是少女椿的報恩,途中還有神界少年湫幫助她撫養鯤的這樣一個故事
整部影片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畫面,美貌不可言狀。每一個細節都做的一絲不苟。土牆圍樓、神話人物,扮物服飾更是體現了我國優良傳統的中華文化,使人有一種家鄉的親切感。(這里不再多說,感興趣自己去體驗)
看完整部影片,本人是直呼過癮,回家後仍念念不忘,翻開手機,電腦查看《大魚海棠》的影視資料,好評固然是有,但差評也是接連不斷,好奇,便點開幾段差評看了看,其中是有一些正確的指出,但不乏「無用之言」,令人納悶的是,這些言語卻廣為流傳,一些人更是照著這幾句破口大罵。在這里舉出幾例。
1、三角戀———這是我最不明白的一項,看過的都知道,湫是暗戀椿沒錯,但椿未必是「愛」鯤的,她只是報恩而已,對鯤的喜愛絕對不凌駕於結婚之上,只是有一種濃濃的恩情和相處在一起的喜悅與關愛罷了。(到人間或許會變,但目前是這樣)
2、不顧一切,使全村受到災難———這個是傳言最多的,要從整個劇情出發,椿固然是執著的,為了鯤奮不顧身,進行了逆天行為,但真的是椿受到懲罰了嗎?要明白要細細看看劇情和人物的話。首先,椿要起死回生是逆天的,會受到懲罰,那為什麼靈婆還會幫助她,就算有回報,可是違反天神,她是幫凶,是要重則殺頭,輕則撤職,誰會做這樣的虧本買賣,再者影片中有幾個片段,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一是靈婆抱著貓說:「下面有好多臟東西,該洗洗了。」二是村民看到不祥之兆,不分青紅皂白就對鯤大下殺手,明顯降低人們對村民的親切感,而且靈婆的話顯然不是對貓說的(作者會那麼無聊?)最重要的是椿爺爺,他在影視中是一個慈愛和光輝的象徵,但他從來沒有與村民共同出場過,死後和椿奶奶還一起幫助過椿和鯤,要是是壞事,爺爺奶奶會支持他這么干嗎,並且當椿問爺爺自己是否做錯時,爺爺是這么說的:「只要你一心善良,對錯都是別人的事。」椿當然是善良的,這是有意為後文指出村民的錯誤。這時發大水了,村民都慌了,椿也慌了,她不知道自己會給村民帶來災難,要她從鯤和村民中選一個,事已至此,眼看鯤就要回人間了,她不能放棄,村民她也想不能拋棄。於是她兩個都選了,送完鯤之後,便舍棄了自己最後的生命救活了的大家。另外,大水有可能是湫引發的,因為湫是天神(不懂得自己好好看看細節)。在湫去找靈婆時,靈婆最後跟湫默默說了幾句話,湫面露驚訝之色,若是救活椿的事,湫不應該這種神情,所以可能是靈婆要湫引發大水一來是讓自私的村民受到些懲罰,二來是形成南冥天池,以湫的神力送鯤順便帶椿去人間活下去,湫當然願意這么干,於是就如後面所說的一樣。總起來說,老天爺是贊揚椿不顧生危,堅持,舍己為人的精神,批判了村民自私、不懂得關心他人的心態,使整部電影表現了堅持,勇敢,關心他人,愛的偉大多種優良精神,使人震撼,無論缺點再多,至少是一部優大於過的電影。
從這部影片的影響看出的,不僅僅是影片本質,還有中國社會影談的整個現象————跟風拉黑問題嚴重。指出問題是重要的,但並不是沒有根據你傳我,我傳你,獲得一種指責別人的優越感,這樣反而是問題更嚴重惡化。所以如果我們每個人以欣賞的態度去觀看每一部電影,你不禁會發現會有許多地方讓你回味無窮,值得細細推敲。
以上是我個人意見,文筆不是很好請見諒,最後衷心祝願《大魚海棠》票房大賣,國產漫畫步步高升,每一位電影人獲得應有的回報。
今天抽空把《大魚海棠》看了。畫面非常精美,人物形態也十分流暢。在國內動畫電影來說實屬上乘。出於好奇我在觀影前看了幾篇本片的影評,大多都指向於故事人設定的不足。在觀影後,單就故事的本身,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愚見。故事的主體講述的是一個神界少女 椿 在成人禮的時候要到人間游歷七天,期間邂逅了人間少年 鯤 。在返回神界的時候遇到了人間事物的阻撓,鯤 為了救 椿 而犧牲了生命。椿 為了報答 鯤 的救命之恩,用自己的一半壽命向神界掌管好人靈魂的靈婆,換取 鯤 重生的機會。因此闖下大禍,連累整個神界受到災難。暗戀著 椿 的男二 湫 一直保護和寵愛著 椿 在最後 椿 和鯤 天人永隔之際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 椿 和 鯤 的重逢。故事簡潔卻不簡單。如果你不細看最後的結論將會流於世俗的表面。女主是個任性妄為不顧族人安危心機婊、男主是個二愣子傾向的幸運兒、男二是個換來一句你對我的好就想哥哥的 大。這些都是觀影過於表面化的表現。我先來講下影片的幾個關鍵點:
一、鯤 為 椿而死,椿回到神界極為內疚。在靈婆的誘惑下用一半的壽命換來了 鯤 重生的機會。
二、椿 的母親把 鯤 丟棄了的時候和神界族人要集體把鯤消滅的時候,椿和鯤都在神界掌管壞人靈魂的鼠婆那裡得到了幫助。
三、湫為了幫助 椿 送 鯤 返回人間,和靈婆交換了重啟海天之門的方法。 這三個點對於本片來說極為關鍵,這三個點除了三位主角外,剩下的就是本片關鍵的兩個人物、靈婆和鼠婆。也是這部片子最後的贏家。靈婆得到 湫 的所有壽命來延續自己的壽命,鼠婆也利用 鯤 的人間信物重返了人間。說白了靈婆和鼠婆才是本片的真正主角,都是想藉助 鯤 的重生達到自己的目的。導演把人性的醜陋刻畫的比較含蓄,卻把人性中的真善美提煉的過於純粹。鯤 為救 椿 而死是出於本性的善良、椿 為報答鯤的救命之恩在不知後果的情況下和靈婆做出的交換。還有在神界受到災難的時候 椿 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族人的安全的那份單純。湫 為了椿 而放棄自己的 執著。這些都被導演表現的非常純粹,才會在觀影時忽略女主被利用的事實。如果本片聽留在四分之三處,椿 為救神界眾人而死,說不定大家觀影後就會一邊倒的歌頌女主 椿 對愛情的執著了。本片總體來說值得一看。也許我們年少時沒有像 椿 一樣用一次不管不顧的任性,換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那就在電影中尋找吧。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這是影片《大魚海棠》的開頭,也是莊子《逍遙游》的開頭,莊子是道家學派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道家哲學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其中就有順乎天,遵循自然規律;順乎人內在本性,無為而治;理解萬物,不畏生死等思想,這些都是教人獲得幸福方法的哲學理念。
《大魚海棠》是兩位動畫導演梁璇和張春共同指導的一部動畫電影。該片講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長的少女椿為報恩而努力復活人類男孩「鯤」的靈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幫助下與彼此糾纏的命運斗爭的故事,影片於2016年7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而該片的靈感來源於《逍遙游》,無論是人名還是地名,都能在《逍遙游》中找到對應,比如本片的三個主角鯤、椿、湫的名字均來自於《逍遙游》。那椿與湫是否有出處呢?當然有,《逍遙游》又雲: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椿湫便出自這里。該電影還融合了《山海經》《搜神記》等神話典籍中的許多元素。 並且該影片故事也是基於一個神話傳說,每個人類都是一條大魚,出生在大海的此岸,橫越大海度過一生,死後回到大海的彼岸,身體化成泥土,靈魂則化作一條小魚,不斷經歷輪回。
《大魚海棠》在故事情節的處理上,運用了奇幻的色彩,不僅讓這部電影富有童趣,還讓人能有所感悟。對於畫風方面,所有元素包括人物造型、生物種類、物品服裝房屋設計等甚至音樂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如果某些方面像宮崎駿的作品,也是借鑒,但更多的是一種回歸,因為這些元素本身就是中國的!片名中的「大魚」、「海棠」分別比喻了本片中的鯤和椿,從本片中的很多細節不難發現,比如椿用生命換回鯤時,鯤就是一條魚,而後半段中,椿化身成了一朵海棠花。電影的開始和結束,運用了畫外音,介紹了故事的背景等等,和新海誠創作的動畫短片的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電影的前半段,椿去人類世界,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並在那個世界認識了鯤,但因為自己的過錯還是害了他。椿為了贖罪,用自己的一半的生命,換取鯤的生命。按照這種情節的發展,結局會很完美,但導演十分的有水平,讓結局朝著觀眾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到了中間,低沉的音樂響起時,暗示了結局是一個悲劇。眾人發現了鯤的秘密,要求椿將鯤拋棄,而椿則拒絕,並帶著鯤開始逃亡。湫為了椿能逃走,偷出來面具,打開了與人間的通道,導致了他們生活的世界裡發生了巨大的災難。而眾人中,一個運用火的人,這個人的形象來源於《山海經》中的騰蛇,不停地對鯤進攻,暗示了他在《山海經》中是一員凶將,但人物的畫風卻讓人沒有這種感覺。另一個運用水的,形象來自於玄武,是一員吉將,與他在故事中的性格相映襯。
在椿生活的世界遭受災難時,椿主動出手幫忙,卻被眾人拒絕了,無奈之下只得犧牲自己,讓爺爺去世後化身成的樹木迅速生長,救出了因洪水圍困的人們。但因為湫和靈婆的交易,椿獲得了重生,此時的湫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意。此時的兩人已經感到了迷惘,所說出的話讓人感到些許狗血,但卻讓人回味。
最後,鯤回到了人類世界,而湫犧牲了自己,讓椿進入人類世界與鯤相遇。此時全片戛然而止,。但這種沒有明確給出結局的形式,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別有用心,獨具一格。而這部電影中的場景具有東方古典韻味,影片中還有富有中國古典哲理的話語,讓人眼前一亮 。
電影中的主題曲《在這個世界相遇》,無論是歌詞還是韻律都深深契合了《大魚海棠》的核心。在副歌部分「每條大魚,都會相遇;每個人,都會重聚」更唱出了在影片構建的世界觀中,大海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一條條大魚穿過雲層飛向遠方,生命旅程,往復不息。
這部動畫電影雖然有些美中不足,但卻是一部很好的電影,讓人不禁心生贊嘆。
——經晶 大魚海棠,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在妹妹的.慫恿下看了場包場的電影。影院、影屏、電影本身都是那麼空曠、深邃,就好像這影院中央的自己,這么多年來,孤獨,高冷,寒氣逼人,海棠花開,在你夢里,化作風雨,往復不息,卻沒有相聚……
故事裡有兩個男主人翁,一個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愛女主角,另一個是用生命救了女主角而女主角深愛他想要用生命去償還。故事的主旨已然深刻,那便是:愛與生命。如果你愛一個人,不妨變得勇敢一些。到這里,我看到了全片的靈魂,那便是:勇敢。為了內心的守候,犧牲掉一切,從不退縮、從不思量、內心堅定、從容微笑,直到最後一刻,生命將逝,依然希望對方可以過自己的生活,用生命在成全,心甘情願。雖然透著悲傷,但藏不住勇敢。人生中有多少事情是因為你沒有勇氣而錯過的?有多少事情其實你稍加勇敢一些便可變得完美的?有多少人因為沒有勇氣而最後沒能走到一起的?三者之間的愛情最後必有一個要出局,但他明知自己已經出局,卻還用最後的一點勇氣用生命去成全。這大概就是楸所說的:人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活著又有什麼意思。
我知道這只是表層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為愛勇敢,為理想勇敢,但是理智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也是必要的,生命只有一次,影片只是用擬人的方式,用一種感人肺腑的方式去詮釋讓內心鼓起勇氣的心理演變過程。在生活中我們為愛奮不顧身或是說得更加誇張點的赴湯蹈火那顯然都是不理智的,如果互相都相愛那就要有勇氣走到一起並且一直走下去,如果你愛的人確實不愛你那就要鼓起勇氣去放棄。
觀影之後我去看了各種影評,顯然很多人沒有往骨髓里去看,他們單從故事表面去評價了故事的空洞與毫無波瀾,去評價女主角沒有珍惜真心愛他的男孩兒一心撲向自己深愛的人,否定了她的人品。但細細想來每一段愛情都是一個簡單的開始,純粹,美麗,讓人嚮往。
我不懂怎麼去評價一部電影,甚至什麼樣的故事描述手法最好,卻驚嘆這全程的配樂讓影片充滿了生命力,你是否已化作風雨,穿越時光,來到這里,第一感受難以言表,眼淚在眼眶打轉。走出影院以後平靜的內心陷入波瀾,很想哭但是強忍住眼淚,我知道在這樣一個偌大的城市,孤身一人,想生存下去,必須埋藏內心的脆弱與情感。我不知道內心到底難受在何處,明明是一個圓滿的結局,或許是因為少了一個主角,或許是因為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殘酷也是如此,或許我跳出了愛情這個層面想到了更多,最後我終於明白,椿的幸福是建立在楸的成全之上,這份幸福太沉重。這樣的愛情我拿不起。內心深刻回響:只要內心善良,對與錯都是別人的事。以愛之名的自私,冥冥是最深的傷害。
大魚海棠對我而言,不是結局,而是開始。彷彿一股洪荒之力喚醒了內心那個曾經為了生存而封閉感情的自己。人生是一場旅程。我們經歷了幾次輪回,才換來這個旅程。而這個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膽一些,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個夢。
願我們既有自己熱鬧的小生活也能輕松應對這個瘋狂的大世界。無論何時,善良而矜貴。 有了最美的年紀,不要辜負最好的自己。或許你的陪伴,我從來都得不到,最最平凡的事對我來說卻是奢侈,等不到,還是會等,因為我就是這樣一位姑娘。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日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
初看《大魚海棠》時,我並未理解其中包含的真正意願,只是讀懂了表面的愛情故事,可當我再次認認真真的讀了一遍,並根據一條評論讓我有了些許觸動,讓我真的感覺這部電影十分用心。
首先,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夢想。椿送鯤回家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逐夢的過程。人間是一個美麗的夢,鼠婆說:「人間是個好地方。」椿在成人禮時去往人間,接受了這個夢,夢在心中孕育,她獨自培養了這個夢,直到它長大。鯤作為夢而誕生。「我希望你能長大,長得比玻璃缸還大,比桌子還大,比鏡子還大,比床還大,大到整個屋子都裝不下你,閣樓也裝不下你。」這可以理解為是夢想的膨脹,椿和鯤命運相連,實則是人與夢想相連,人在夢在,人亡夢亡,人是帶著夢想生存的。
一個人不能沒有夢想,沒有夢想,就已然沒有了活著的動力,但只要心中有夢,只要朝著夢想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也許現在的我們對於未來,還只懷有無限憧憬,而不是付出實際的行動,但夢在,希望就在。也許夢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但這也說明了我們的成長,我們的成熟,加油吧,朝著你的方向奮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條魚,我們的人生,就是橫渡大海 。」117歲的老人椿曾無數次地重復過這句話。可是沒有一個人信。
椿生活的地方掌管著人間規律。那裡剛成年的人都要化作紅海豚去海上七天,體驗人間。可椿不小心被網網住了。一個素不相識的男孩用自己的性命救回了椿。椿偷偷去靈婆那兒,用一半的壽命換回了男孩的靈魂——不詳之物——魚,並取名叫「鯤」。在鯤長大的過程中,椿的朋友湫悄悄用自己的命贖回了椿的壽命。鯤引發了洪水,人們都在逃命。椿化作了海棠樹,救出了人們。最後,靈婆遵守對湫的承諾,救回了椿,並把她送往人間。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千里也。《莊子》中的一句話,引出了這個凄美的故事。椿希望把魚養大,通過此贖罪,換回一條人命。可是最後,她發現她對自私,害死了千萬生命。她無法挽回局勢,挽回這些人命,彌補自己犯的錯。她只能死,化作一棵海棠樹,伴在爺爺身邊,長出千枝萬椏,救回人們。
更讓人感嘆的是湫對椿的愛。動畫里,當他得知椿會死時的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他准備用自己換回椿的堅定與毫不猶豫絲毫不減得顯現出來。湫的愛,是無私的,是可以包容一切的。為了椿,他可以去冒險,去頂替椿,幫她贖罪。這種愛,可歌可泣。
《大魚海棠》既是一部絕美的精緻動畫,又是一部令人引發深思的巨作。值得一看!
前幾天,我們在金筆作文學校的組織下到影院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大魚海棠》。
電影講述了一個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與人類男孩「鯤」以及天神少年「湫」的故事,椿為了報答鯤的救命之恩,與靈婆做了交易,用自己的一半生命換回鯤的性命,逆天而行,使得椿的族人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在湫的幫助下,一切終歸平靜,鯤和椿活了下來,而湫卻因為失去生命化作人間風雨。
電影里的女主角椿太過任性,不顧湫的幫助和族人的安全,不顧一切地經過種種磨難,報答人類男孩鯤的救命之恩,椿的這種知恩圖報的精神,讓我感動。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由得聯想到《高貴的施捨》一文,文中作者的母親讓前來乞討的乞丐搬磚,然後再給20元錢,目的是想喚醒乞丐的自食其力,後來,這個少了一隻手的乞丐成了獨臂老闆,為了報恩,他為這家人在城市裡買了一套大房子,而這個母親卻沒有要,並且還告訴他可以把東西送給一隻手都沒有的人……多麼感人的故事,多麼高貴的施捨。
這部電影《大魚海棠》使我知道了,我們要知恩圖報,我們應該學習主人公知恩圖報的優秀品質。
今天,我們在金筆作文學校的帶領下觀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電影——《大魚海棠》!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星球的成人禮上,剛滿16歲的椿化成魚去人間巡禮,而椿不惜用自己的一半壽命甚至整個生命去和靈婆做交易,去救一個為了救她而死去的人類男孩,而深愛著椿的湫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椿的生命。
然而,這部電影里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一部分:湫得知椿犧牲自己一半壽命去救那個人類男孩鯤時,他十分地難過,他不想讓自己深愛的人就這么犧牲,於是奉獻了自己的整個生命來換來椿的生命。我被湫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
當然,像湫這樣舍己為人的人還有很多:哈爾威船長在輪船出事時,為了讓整個船的遊客都安全地逃出,犧牲了自己,和輪船一起沉入了海底。雖然哈爾威船長已經犧牲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奉獻別人,照亮自己!奉獻會讓社會更加美好——願你我攜手同行,發揚奉獻精神!
只見,椿,湫二人來到了一口棺材前。湫出於好奇,想看看裡面是什麼。剛打開棺材蓋,從裡面飛出一條大蛇,徑直地撲向椿。就在這時,湫趕了上來,狠狠掐住了蛇脖子,蛇也用身體纏住了湫,兩人便廝打起來,可是,一個誰都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這條蛇有兩個頭。湫防不勝防,湫中毒了。可他為了不讓椿受到傷害,他忍著劇痛,領起蛇當鞭子用,蛇死了,湫也暈了過去。
愛就在湫勇敢的搏鬥中。湫倒下了,但是愛讓我們看到了生的希望。
生命的交換
椿用她一半的壽命換回了鯤的靈魂。今夜,湫搖起河鈴,到了靈婆那裡,想用他的一半壽命換回椿的一半壽命,可是靈婆說漲價了,要用一生的壽命才能換回。湫想都沒想,立馬就同意了。
或許一世人生,來不及幾個輪回,但是愛讓湫的生命變得如春花般燦爛。
通天大道
湫用了他的壽命換回了椿的壽命,這時,湫也快死了,他拉著椿,跳入海中送她去人間。「去吧,去吧,去尋找你的幸福吧!記住,我死後會化作風和雨,在人間一直陪伴著你……。」
大愛無言,生死相伴!
湫對椿的愛是純潔的,高尚的。湫為椿可以付出一切。他們都是善良的化身。
愛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大的冒險。可是只有愛,我們才會成長。
電影演完了,我卻久久沉思在生活中。
我們總是習慣了接受別人的愛,當我們享受著身邊的幸福和快樂的時候,當我們過著最平靜的生活的時候,我想我們也應該為愛我們的人獻出自己最純潔的愛意!用一顆博大的愛心為別人付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化作愛的芬香。
讓花香永存,讓愛永存!
我生活在海底,總想去看看大海以外的世界。
十二歲生日那天,是我的成人禮。我總以為成年後的世界可以任由我闖盪,可是沒想到一不小心的迷戀卻讓我深陷困境,最為難過的是為了幫我,他付出了生命。
一個人究竟要走多久,才能遇見你想要遇見的人。一個人究竟要經歷多少往事,才能懂得成就和放棄才是愛的真諦。
他們說,每個人都像是活在大海中的魚,從開始到彼岸便是一生,如果是這樣,我寧願用一半或者全部的生命去換回那個為我付出生命的他重獲新生。
在成長的路上,很多人幫過我,直到現在我依然會記得,記得那一年火車站前那一碗熱騰騰的面,會記得那一年,她曾經幫過我,曾經彼此邂逅過。
每一個人在專注著做一件事的時候,你的堅持和專一往往就會忽略了悄悄來臨的愛情,你是否敢於承受那一份比付出生命更難以回報的真情。在生活中,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的生活都還不能理清,如何能夠給愛我的人更多的幸福,不是我不想,是我不能讓愛我的人因為憐憫我而更加悲痛,愛,是純粹的,愛是付出的,不能擁有的愛,或許才是時時刻刻都在你身邊你正在擁有的愛。
每一次犯錯了都是家人在承受,為你的成長付出了更多的委屈包容和理解,有時候更是付出生命,我想起了第一次創業,家人的積蓄,期待的眼神,換來的卻是我的揮霍和無所謂,直到那些虛幻的飄飄然隨風而去的時候,才終於明白家人的眼神里有我重新再來的勇氣和鼓勵,於是靜下心來默默的努力,重新遇見那些期待的眼神,或許真的是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在經歷的故事裡,每一個人總是在學習著如何長大,如何付出和收獲。
大海,是成長,是愛情,是生活,我是海里的一條大魚。
無論是在什麼地方,任何時候,只要你願意付出,一定會遇見最好的你自己。
今天頭一次看了《大魚海棠》的電影,感覺它更多的是一種意識流,很感動於國產動畫片竟然能有這樣新意的題材,也很感動於他們之間的深情。
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把它理解為三角戀。它是單純的愛:你有恩於我,我加倍愛你,我不想看到你受傷。我要盡我所能好好保護你!
這部影片特別能引起我的共鳴,這些年尤其20XX年我生病以後這幾年不少人都在幫我,我能感到這不是一種以善易善的利益交換。而是他們單純地希望我好,很感動於他們這種發自心底的無私與善良。讓我更加堅定地去堅守內心的單純,發自內心地去回饋他們,並去傳遞愛給需要的人。
近年來也許因為社會壓力太大,他們中的好幾位也都紛紛生病,而且還都不是那種很容易好的病,我很想幫他們,但是好像也幫不太上忙,但是我想讓他們感受到人世的溫情,既然你們費心費力救我幫我,你們有困難的時候我怎麼會在旁邊袖手旁觀。甚至我真的願意用我的一切包括生命回報你們。就像影片中椿對鯤那樣,雖然這樣的救人方式很難用數學量化值或不值,但是也許對於椿,只有這樣才能心安,只有這樣才不負此生。
影片的結局終是一個比較完滿的結局,這也印證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天人感應,因果與輪回。這些年以來我雖不知是否有輪回,但卻越來越相信,很多事情老天爺如此安排必有它的深意,我常常在夜裡獨自揣摩許多事情背後的內涵,卻不得不承認世間萬事千絲萬縷的聯系我還看不透,於是更需要對生命心懷敬畏,對上天心懷敬畏與赤誠。
最後我想說:請珍愛此生吧。因為就算有輪回也是漫長艱辛甚至未必如願以償的一件事。生命是奇妙的,正因為它的奇妙我們沒有理由褻瀆它。
C. 十大悲傷歌曲
今天分享的這首歌是十幾天前在網易雲聽到的,一個純音歌單,曲子排在第60首,初聽旋律覺得怪不錯的,特意看了歌名,點了收藏,手動切幾次回來重播之後索性點了單曲循環。
D. 拍攝《神話》時金喜善暈倒,成龍把她抱回房間,兩個小時成龍都做了什麼
提起成龍,我們可以很快想到很多和其有關的經典作品,比如《醉拳》、《紅番區》、《尖峰時刻》、《新警察故事》等。但是其實他還有一部經典作品,是和韓國女星金喜善合作的,電影名叫《神話》。
兩人多年沒見,見面之後擁抱一下實屬正常。對於緋聞,成龍和金喜善從不在意,在他們眼中可能這件事就連解釋的必要都沒有。「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內心陽光,就不用害怕別人的非議。
結束語
《神話》這部劇中蒙毅和玉漱的愛情故事,滿足了許多人對於愛情中浪漫和唯美場景的幻想,也因此成為了一部經典作品。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的愛情難免也會遭受一些困難,但是我們需要跨越這些阻礙,勇敢追愛,不要等到失去後再去後悔。
作為一名演員,演技很重要,但是德行更重要。有德才有得,才能受到觀眾的尊敬,讓自己不被拋棄。很多老戲骨不僅演技在線,人品也很棒,他們不會矯揉造作,更不會通過炒作去獲取流量,這是當今一些年輕演員需要學習的地方。
E. 《華音流韶》語錄
第1條 他昂首,此刻的天空亦宛如琉璃,不帶一點塵埃。一如她臨別的目光。
第2條 下一世,我的脾氣若不是現在這么壞,再這樣跟我說話吧。
第3條 為什麼世人都有心,卻只有你沒有?為什麼世人都有罪,卻只有你沒有?
第4條 桃花落在白衣上,如杜鵑泣血,淺深留痕。
第5條 你最好有死的覺悟!
第6條 我一定做過一件錯事,雖然你不說,我也不記得了,但我知道,一定錯得很厲害,讓你無法原諒。我若是死了,你能原諒我嗎?
第7條 不需要佛之頓悟,不需要神之光明,不需要琉璃世界,不需要極樂凈土。亦不需要永恆。只因她來過他的生命,他就不會放手。他和她有過的記憶就是他的永恆。
第8條 如果這份記憶讓你無法承受,那麼,便請你微笑著忘記,我亦終生不再提起。
第9條 從此,諸神寂靜,將魔王留在孤獨的人間。
第10條 青色的雨絲將天地連成一片,在海上形成薄薄的霧氣什麼都看不見。大海彷彿成為長天的一部分,浸染所有的憂愁與思念。
第11條 我本以為生命會有許多的意義,於是不惜禁錮了自己的心,去完成這些意義,但現在,我卻已頓悟,生命所有的意義,就是守護所愛的人,讓她永不流淚。
第12條 有的花用刺傷人,有的花用毒傷人,唯有此花,卻用心傷人。她的盛開, 需要用一生去守候。而錯過卻只需一剎那。
第13條 如果我和你的愛只能是一道刻骨傷痛,我寧願自己一個人背負,只要你幸福。
第14條 年年歲歲,花飛花謝。世間已滄海桑田,湖畔波光依舊。
第15條 那麼,你愛她嗎?明明不舍她離開,為了那點無謂的驕傲,輕易放手,你後悔嗎?
第16條 海的盡頭,是海市?是蜃樓?還是一段不可追回的少年心事。
1、人有兩只手,奈何卻只有一顆心。
2、初戀,是,一朵叫情竇的花綻放的剎那,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他恰恰在那裡。情竇,是,人世間最潔白純凈的花,一生一世只開一次,開時芬芳,謝時苦澀,從不結果。
3、我可以鎖住日記本,卻鎖不住我的心。我可以鎖住我的心,卻鎖不住愛和憂傷。我可以鎖住愛和憂傷,卻鎖不住追隨你的目光。
4、時間之內,你、我也許早已容顏滄桑。各自於天之涯、海之角。時間之外,你、我依舊眉目晶瑩,並肩坐與那落滿桃花瓣的教室台階上。
5、曾經以為愛她的人定會把她視作獨一無二的珍寶,不管她在別人眼裡如何,在他眼裡卻一定是聰明、可愛、美麗的,是不可替代的,是千金不可換的。可現在才明白,那不過是少女時最瑰麗的夢。
6、在命定的光陰里,遇見心心念念的那個人,是一種眼角眉梢的幸福;在彷徨的罅隙問,遇見不曾相念的一個人,是一種黯然神傷的無奈;在丟失的光陰里,遇見夢寐以求的那個人,是一種肝腸寸斷的悲傷;在忘卻的罅隙間,遇見從未掛懷的一個人,是一種無能為力的折磨;於是,待到千帆過盡,再見滄海,徒餘一段波瀾不驚。
7、原以為拋開過往,以後的日子就只會有偶爾的悲傷。可原來再在努力,再用心,落得仍是痛徹心扉的悲傷。也原來有很多記憶,人會情願永遠抹掉它。沒有憶,則沒有痛。
8、我的世界一片沉靜。萬籟寂靜中只有他風中飛翔的身姿。在這一瞬,我知道,終我一生我永遠不會忘記今日所見,即使發絲盡白,眼睛昏花,我依舊能細致描繪出她的每一個動作。
9、這世上只有你,我從沒有打算提防過,甚至一開始就盼著你能走進我心中。說來也奇怪,從小出入宮廷,我其實是一個戒心很重的人,可卻就是知道你值得我用心去換,而我的直覺沒有錯!
10、我終究還是看低了你,傷你已深,但我會用一生來彌補過往之錯,從此後我一定不會再讓你有半點傷心。
11、也許,我們大多數人的暗戀,都只能如陸勵成一般淹沒於時光中,不可能開花結果,只能成為記憶里永不會忘記的一縷惆悵。
12、人是很奇怪的動物,如果一個人的時候,不管受了再大的委屈,常常咬一咬牙就挺過去了,可是當身邊有一個人關心時,卻會忍不住呼疼、掉眼淚。
13、等你再長大些,你就會明白,上天是很公平的,人得到一些,註定就會失去一些,有時候失去是為了得到,有時候得到意味著失去,這世界上沒有人什麼都有,所以,永遠不要羨慕他人所有,而是要學會珍惜自己所有。
14、原來,一切的男女關系,不管在開始時多復雜,不管過程是多甜蜜,在結束時,都可以只用「對不起」這三個字做告別。
15、思念是一杯有毒的美酒,入喉甘美,銷魂蝕骨,直到入心入肺,便再也無葯可解,毒發時撕心裂肺,只有心上人的笑容可解,陪伴可解,若是不得,便只余刻骨相思,至死不休。
16、所有的經歷,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地對待,都會變成我們生命中的最美時光。記得珍惜你現在的時光,因為只有你珍惜,積極努力地對它們,它們才能變成你最美的時光。一串又一串的最美時光匯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幸福的人生。
17、少女的心如花,會為喜歡的人盛放,也會為喜歡的人調零。有人的盛放與調零如陽光下的紅玫瑰,不管開與落都轟轟烈烈,成為旁人回憶中的傳奇;有人的盛放與調零如山谷中的野百合,不管開與落都無聲無息,成為被時光掩埋的秘密。
18、每個女人都如一塊等待磨礪的寶石,她所愛的男人就是那個匠人,女人是高雅還是庸俗,取決於她愛上了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句話也許說得絕對了,但是,女人的確會被所愛的人影響。
19、漫長的光陰里,你不會只走過一個人的生命,也不會只有一個人走過你的生命。緣來時,猝不及防;緣去時,無力阻止。唯一能做的就是,遇見是,緊握手中珍惜;離別後,深藏心底銘記。
20、心若浮雲,自在來去。非關風月,只為真心。同生不可求,共死亦無緣。明年芳草綠,故人不同看。
1、你若等待,清風自來。等待可能是一陣風,等待的有可能是一個機會,等待的有可能是一個人,但你終歸你得等,你不等,那個風是不會來的。
2、人越功利,越焦慮。
3、相比較故事,我更看重人性,因為故事是可以編的,中國的編劇最常編的就是故事,最少寫的就是人。
4、社會處在一個相當焦慮的狀態,大家都著急往前沖,但是到底要什麼,誰也說不清楚。
5、10年試錯,看似無用的事兒,成就今天的我。
6、別老讓我當黑馬,挺累的,我也該當回白馬了。
7、若干年後,我希望我的所有作品加起來像一套社會學網路全書,如果有人想做研究,它們能成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8、演員這個職業很特殊,成為明星後,就沒有那麼大動力去磕劇本,說戲了,每天都特別忙。所以,我還真不太願意用明星,我更喜歡用上升期的演員。
9、未來你終歸有一天回過頭來去看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說,我沒有那個時間段的一些焦慮和我到處做一些亂七八糟,看似沒有頭腦的一些事情的話,我到不了今天現在在做的這件事情。
10、現在的一些電影導演拍了這么多年,還是在用「差故事加大牌演員」的套路將觀眾騙進電影院。我想,可以用我的「好故事加合適的演員」的模式進行嘗試。雖然電影的風險更大,但去爬這座山,可能更好玩一些。
11、去找一個我喜歡的故事,那麼演員呢,其實是不是明星無所謂,但是他一定要合適我的這個劇本裡面的人物,我相信有了這亮點,還是有可能成功的。
12、電影自發明以來,就是讓很多人在一個黑房間里一起哭一起笑,給人以情感的渲泄。所以,電影並不是為了武俠片,特效片發明的。
13、我認為佔80%的是,得有一個好電影,它什麼都是好的,這才能接著談宣傳那20%。不可能電影不好看,光靠宣傳把票房搞上去了。
14、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只是站在旁觀與中立的角度,盡量去記錄這些人的生活狀態,不去分析好與壞、對與錯。
15、電視劇讓我覺得,我該做已經都做完了,我還在這占著這個地方呆著,有點騙吃騙喝的嫌疑。
1.愛不是我多有錢,有多麼大的智慧和成就,而是我把一切給你。關鍵時刻,替你擋風遮雨。
2.當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時,就會珍惜自己選擇過去的權利。回憶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可以重新選擇,可以將那些毫無關聯的往事重新組合起來,從而獲得了全新的過去。
3.河水在月光下潺潺流動,一些來自陸地的東西在河面上隨波逐流,河水流淌的聲音與往常一樣清脆悅耳。剛剛吞沒了我弟弟的河流,絲毫沒有改變一如既往的平靜。
4.回首往事或者懷念故鄉,其實只是在現實里不知所措以後的故作鎮靜。
5.檢驗一個人的標准,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6.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的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裡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7.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8.沒有說話,沒有動作,只有無聲的相視而笑。我們坐在靜默里,不是為了別的什麼,只是為了感受我們不是一個,而是一群。
9.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10.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
11.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在寫作和回憶里,不僅可以無限次重復生命,還可以選擇生存的方式。因此,閱讀和回憶無異於重活一次,可以填補生命的遺憾。
12.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13.人活一輩子,誰會沒病沒災。誰沒個三長兩短?遇到那些倒霉的事,有準備總被沒准備好。聰明人做事都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14.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15.如果你的世界,沒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憂,沒有富貴的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別,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會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
16.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17.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代替的。
18.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只有被逼上絕路了,才會有辦法,沒上絕路以前,不是沒想到辦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去做
19.事實上我過去和現在,都不是那種願為信念去死的人,我是那樣崇拜生命在我體內流淌的聲音。除了生命本身,我再也找不出活下去的另外理由了。
20.他是可以看到自己過去的模樣的人 准確看到自己年輕走路的姿態 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如何衰老
21.我的父親痛苦不堪,他就像是一條情感濕潤的毛巾,我和這位姑娘抓住這條毛巾的兩端使勁絞著,直到把裡面的情感絞干為止。
22.我的身體像是一棵安靜的樹,我的記憶在那個離去的世界裡馬拉松似的慢慢奔跑。
23.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們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24.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盪起的波浪。
25.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26.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迷路者,我們都是按照自己認定的道路尋找方向,也許我們是對的,也許我們錯了,或者有時候對了,有時候錯了
27.我們彷彿行走在這樣的現實里、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許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里、同一個舞台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
28.我們走在寂靜里,這個寂靜的名字叫死亡。我們不再說話,那是因為我們的記憶不再前行。這是隔世記憶,斑駁陸離,虛無又真實。
29.我想無論是寫作還是人生,正確的出發都是走進窄門。不要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那裡面的路沒有多長。
30.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31.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拚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
32.我走遍這個城市的所有角落,眼睛裡擠滿老人們的身影,唯獨沒有父親的臉龐
33.幸福的時刻就是用心品嘗面前的好茶,讓此刻愉快的感覺更醇厚,而面前與我談心叔舊的你們更是我幸福之源。
34.在時代和個人的種種不幸中,我卻看到了生活的種種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樂是生活的味道。
35.這就是人世間,有一個人走向死亡,可是無限眷戀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兩個人尋歡作樂,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暉有多麼的美麗。
36.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37.自行車的輪軸發出悠長的聲音,像江南水鄉的槳聲。江南,江南,詩里夢里的江南,在北國凜冽的風中凝結成一塊透明的琥珀。
38.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39.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40.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41.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F. 電影黑豹歐美票房炸裂,為什麼在大陸評價一般般
對於電影來說,這是悲哀,在商業考量之下,其純真內核已經岌岌可危,現在連社會輿論、政治正確都要參一腳,於是電影乾脆完全投靠金錢,讓天平失衡,
因為電影是什麼,往往是大眾最不在意的;
而對於電影公司來說,能夠賺錢才是最高原則;
至於內地觀眾嘛,反正不是《戰狼3》。
G. 張曼玉的隱退,是華語電影最大的遺憾
文丨April
華語電影圈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張曼玉巔峰隱退。
1992年,二十八歲的張曼玉憑藉此片獲得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銀熊獎,一戰封神。
能夠主演《阮玲玉》這樣的傳記片對於任豎梁滑何一個女演員來說都是極其幸運之事。她是這部影片的絕對中心,是導演關錦鵬和編劇邱剛健創作的核心用力點,其餘一餘臘眾大小人物都要陪襯她烘托她,圍繞著她打轉,彷彿各人都有一道光打在她身上,照見她的不同面向。
就人物精雕細琢的程度及其所折射的光華而言,《阮玲玉》之於張曼玉不亞於《霸王別姬》之於張國榮。影片中的數場戲中戲(尤其是復演《神女》中點煙的那組鏡頭),影片接近結尾處的那場交際舞,以及貫穿影片始終的大量特寫,都顯示了表演者讓人嘆為觀止的肢體和表情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
但這還不是這部影片的表演之魂。作為一名女演員與另一名女演員隔著半個多世紀的對話,《阮玲玉》借張曼玉之力在華語電影中重新詮釋了女演員的性感。一個死於「人言可畏」的女星,在這種重新詮釋中散發出一種主體性的光芒。
在影片的紀錄部分,張曼玉說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阮玲玉身上「騷到骨頭里」的魅力和迷人的笑,我們被《阮玲玉》吸引,恐怕首先是被張曼玉表演出來的性感吸引。
在文本層面,這種性感參考的是好萊塢的德裔女演員瑪琳·黛德麗(參見影片中阮玲玉和蔡楚生的對話),在表演層面,張曼玉將一種具有攻擊性和殺傷力的性魅力潛藏在綿柔溫潤的外表之下,於無形中俘獲他人的慾望,而避免成為慾望的對象。
無論中外電影中,女演員的性感普遍難逃一種被凝視被觀看的客體性,「性感尤物」和「花瓶」這樣的修辭,指向的都是這種客體性。但觀眾絕不會將這樣的詞用在張曼玉的阮玲玉身上,她的性感極具張力又同時拒絕男性凝視,這是阮玲玉這一角色的反抗性和《阮玲玉》一片的反叛性的影像核心,雖然是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傳達出來的。
《阮玲玉》在張曼玉的職業生涯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此前她已經累積了近五十部影片的表演經驗,距離《旺角卡門》這部對她的表演具有啟蒙意義(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開竅」)的影片也已過去三年時間。人們已經在她的數部作品中,並將在她更多的作品中看到一個天才演員的層層蛻變和步步成長。
我們能從張曼玉身上觀察到一個天才女演員和香港電影之間復雜的互相影響。
其一,是香港電影工業對女明星個人的千錘百煉,既包含了高強度和高產量,也包含了「花瓶」這種性別刻板角色的重復性輸出,在這種工業中,絕大多數女演員,尤其是在工業中被歸類為性感的女演員(比如王祖賢、鍾楚紅)都不可避免地重復花瓶的命運,以巔峰期一年十部影片左右的產量渣宴生產著類型角色,並在人到中年後退出行業。張曼玉在剛出道的四五年間,也一直掙扎在「花瓶」的帽子下;
其二,是香港電影在藝術維度上對天才演員的發掘和滋養。是王家衛發現了張曼玉身上天才的一面,並指點了她,同樣,也是王家衛啟蒙和指點了梁朝偉(參見《阿飛正傳》結尾兩分鍾的長鏡頭)。
王家衛對張曼玉的指點,其實就是提供給她足夠的表演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演員可以擺脫「動作——反應」的工業慣性,使表演成為表達。於是有了《旺角卡門》里那場著名的告別戲,僅靠肢體和表情深入地表達一種極致的情緒,這是一個天才演員的表演特質,這種特質將逐漸形成風格,成為張曼玉日後作品的標簽。
其三,是天才的特質得以確認後,作為一種新鮮的能量反哺電影工業。
張曼玉曾說,自從《旺角卡門》讓她開竅後,角色仍舊是那些角色,但對她而言一切都不同了。
這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今天的人很難想像,張曼玉出演《阮玲玉》的同一年,她一共拍攝了十部影片。《阮玲玉》拍了三個月,是張曼玉第一部同一時間只拍一部戲的影片,之前都是兩三部同時拍。而她以這樣的速度產出,質量仍然高到不可思議。
1993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張曼玉有兩部風格迥異的影片同時提名,從而出現了自己跟自己競爭的凡爾賽局面。一部是這部非常安靜的《阮玲玉》,另外一部則是非常熱鬧的武俠片《新龍門客棧》。
如果說張曼玉是《阮玲玉》的絕對中心,那麼到了《新龍門客棧》中,她則展現了一種將所有注意力霸氣地拉向自己的能量。她扮演的人肉饅頭店老闆娘金鑲玉,八面玲瓏艷光四射,綜合了黑色電影中「致命女郎」(femme fatale)的危險性和徐克電影的活潑性,再次拓寬了性感的邊界。如果說《阮玲玉》拒絕男性凝視,《新龍門客棧》則是在調戲和挑釁男性凝視。華語電影到目前還找不到一個能超越金鑲玉的「類型角色」。
下一年,張曼玉和徐克導演再次合作,出演《青蛇》。《青蛇》仍然關乎性感,張曼玉此次詮釋的是一種兼具天真和野性的蛇妖的性感。這個角色在片尾時陡然嚴肅,她在正面特寫鏡頭里用介於悲憫和輕蔑之間的目光凝視著已經喪失五感的許仙,通過這種主體性意味濃厚的長久凝視,張曼玉讓觀眾在瞬間感受到了小青的覺醒,以及覺醒後面的傷痛。這是一種對男性凝視的報復。
即使放在世界電影里,像張曼玉這樣可以將性感演繹得千變萬化的女演員也鳳毛麟角。多數女演員只能表達一種性感,即她自身的性感向角色的溢出,而張曼玉表達性感更像是角色的靈魂附體。如果試圖找出這些千變萬化的角色的共同之處,那就是一種巋然不動的主體性。這是來自於張曼玉本人的主體性,這種主體性,也可以看作她的作者性。
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在這些角色身上看到一種高度精確高度控制的表達能力。自《旺角卡門》之後,我們很難在她的作品中看到失去控制和節制的時候。精確度和控制力,在某種程度上是黃金時代香港一流演員和一線藝人的共同的自我要求,為達到這種要求的必要努力和付出,通常被人稱贊為敬業精神。
張國榮去世後,張曼玉在《電影手冊》上追懷他時,有這樣一段回憶:
「記得《阿飛正傳》的某夜班戲,我特別注意到一件事,我們正准備拍當晚最後的一場戲,當時已臨近天光,那場戲講述我的角色回到那個傷了她心的男人家裡,執拾私人物品,鏡頭是向著我的,你只會看到他的背部,而最後他會離開鏡頭返回房間,當時每個人都很疲倦,我們心中只想著一件事,便是早點拍完可以回家睡覺,當工作人員忙於打燈及准備鏡位時,我看見Leslie獨個兒地在綵排,他要練到那走向走廊盡頭的腳步聲最准確為止。
「《阿》片是早期同步錄音港產片的其中一部,當時Leslie已經意識到這些細節對整部電影及演員的重要性,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我必須承認我已靜靜地向他偷了師,在我日後的電影中大派用場。」
《阮玲玉》之後,張曼玉徹底告別了花瓶身份。此時的她,對內,已經完成了從明星向演員的轉化過程(這一過程應該開始於《旺角卡門》,當時她認識到「明星只是一時,演員卻是永遠」),對外,開始以「獎在我手裡,你們講什麼我不理」的態度叱吒香港影壇。
她成為了華語電影中戲路最寬的女演員,什麼類型的影片和角色都能演,也不依賴任何導演,不和任何一位導演長期綁定。很多時候不是導演在加持她,而是她在加持導演。只要她出現在影片里,她就能自動成為影片的能量中心,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
1996年,張曼玉出演《甜蜜蜜》,那個又哭又笑地確認豹哥屍體的特寫長鏡頭將她的演技推向了神壇。
這個鏡頭她本人並不夠滿意,熟悉她作品的觀眾或許還能想起這樣一組譜系來,除了上面提到的《旺角卡門》和《青蛇》,還有《愛在別鄉的季節》里她終於拿到簽證後對著梁家輝喜極而泣的鏡頭,《滾滾紅塵》里她去陋室里看望林青霞、兩人相擁時笑中帶淚的鏡頭,以及《東邪西毒》里肝腸寸斷、彷彿生命在一寸寸枯萎的鏡頭。
導演們多喜歡用特寫長鏡頭來表現這些片段,這種鏡頭選擇或許未必是影片美學的內在要求,而是為了記錄下張曼玉表演的完整性,一種混合了爆發力和控制力、深度和豐富度的完整性,並將之作為影像上的華點。
在華語電影界,像張曼玉這樣戲路寬廣而表演風格又深而細的女演員,找不到第二個。即使在男演員中,能夠跟她對標的,似乎也只有一個梁朝偉。而這兩人,風格既可以對接,早年又同樣受益於王家衛的點撥,卻造化弄人般地在多部共同出演的影片中擦肩而過,一直要等到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才有了第一次對手戲的合作。
《花樣年華》是一部徹底的二人戲,所有的表演張力都要在兩個演員之間發生。影片的大設計是束縛感,用緊身的旗袍和西裝束縛住兩人的身體,將禁忌之戀的表達出口緊緊局限在微表情和微動作上。但在創作方法上卻是王家衛將王氏即興創作方法貫徹得最徹底的一部影片。
張曼玉在這部戲拍攝的前期可能遭受了《旺角卡門》以來最大的挫折,她以往的表演方法建立在對人物的完全掌握上,而這次在《花樣年華》的片場她對人物幾乎毫無掌握。
習慣了王家衛的梁朝偉則表示掌握過多的信息會限制創造力。在兩人的搭檔關系中,梁朝偉是更放鬆的那一個,是他的放鬆能力某種程度上幫助張曼玉進入一種即興創作的氛圍中。而張曼玉是能量更多的那一個,她能激發對方的創作熱情。這是一種互補的創作關系。
在張曼玉的作品譜系中,《花樣年華》應該是《阮玲玉》之後第二部精雕細琢的影片,而且雕琢程度有過之無不及(拍攝時間長達15個月)。影片展示了一對完全處於同一個交流頻率的靈魂搭檔,在極細微處來往碰撞的能量流動。這對演員來說,是一種巔峰體驗。
《花樣年華》的合作,因其難以超越而有一種 歷史 終結的意味。其實這部影片在很多層面都有一種 歷史 終結的意味。香港電影此時已經盛極而衰,黃金時代悄然落幕,《花樣年華》就像是落日余暉中最璀璨的一抹顏色。
張曼玉的藝術生命,很大程度上和香港電影的生命力共生,她本人的創作量已經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劇烈減產,逐漸進入一種「永遠有檔期,又永遠無檔期」的令所有人都既期待又無奈的階段。已經拍過近八十部影片,演遍各種類型的電影和角色的她,對所有的演出邀請都報以審慎而挑剔的態度,她既因為語言問題拒絕過侯孝賢的《海上花》,也推辭過蔡明亮,更數次拒絕出演好萊塢電影中作為他者的花瓶角色。
就國際影響力而言,張曼玉在歐洲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她在北美的知名度。1996年,她出演了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獨立影片《迷離劫》,在一部虛構的關於電影的電影中扮演她自己。
這部影片在創作上的原動力來自於阿薩亞斯對張曼玉的迷戀,在他眼中,張曼玉的氣質既摩登,又有一種默片時代女明星的古典之美。《迷離劫》的故事情節是法國電影圈邀請香港女星張曼玉復演1915年的法國電影《吸血鬼》。
阿薩亞斯巧妙地張曼玉處理成一個鏡像角色,影片中法國人將張曼玉視為他者,這是一個東方演員在西方的真實處境。阿薩亞斯有意地暴露這種他者性,並以這名他者為鏡,反思法國電影文化的自我中心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迷離劫》是一名具有自省精神的西方電影作者以最有分寸的方式接近和理解一名東方女演員。
2004年,阿薩亞斯為張曼玉量身定做了一部《清潔》,張曼玉的形象在此片中得到了徹底的去他者化處理。
她扮演了一個嗑葯的搖滾歌手(同時也是一個為生活掙扎的母親),操練著熟練的英語和偶爾的法語及廣東話,以彪悍的姿態遊走在溫哥華、巴黎和倫敦之間。這是一個徹底國際化的形象,既跟移民問題和身份問題毫無關系,也跟東方性感毫無關系,人物由表及裡都以硬度與銳度見長。
影評人Roger Ebert說,僅從技術角度而言,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女演員能勝任這樣的角色。張曼玉憑此片在戛納電影節封後,成為第一位獲得戛納最佳女演員的亞洲演員。
《清潔》是阿薩亞斯對張曼玉愛意深沉的表現(盡管兩人當時已經離婚),因為他盡最大的可能讓張曼玉在一部西方電影里實現了去他者化,讓世界(尤其是歐洲)認可了一位東方女演員非常硬核而純粹的演技。被他者化,基本上是華人女演員國際化之路的宿命。在華語電影史上,從上個世紀的黃柳霜到這個世紀的鞏俐和章子怡,如果想走國際化之路(尤其是進軍好萊塢),很難逃脫這樣的宿命。
張曼玉或許是華語電影中最高格的演員,任何時候都牢牢把握著自己的主體性,任何時候都不會降格以求。她是許多演員心目中的理想,大概只有演員同行才能真正心知肚明她曾經達到的遙不可及的專業高度,以及支撐這種高度後面的一顆強悍而自由的靈魂。
其實她還是很多人心目中做人的理想。不被盛名所累,從不重復自己,永遠活在他人對她的定義和期待之外。
她還曾說過「人不一定要美,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當一個人追求自由和有趣時,很多東西都可以拋下,包括這個讓世界上多數女性尤其是女明星負累一世的對美的要求。
她甚至也已經拋下了電影,這或許是華語電影的遺憾,但卻不是張曼玉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