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一部以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為題材的電影,又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公映,不僅應該跟家國運命的宏大主題聯系在一起,而且必須呈現出鼓舞民族士氣的勵志動機。這是影片本身決定的,也是中國觀眾期待的。只要達到了這一目標,善良的觀眾便不會期待得更多。
作為觀眾,我選擇了5月22日UME北京華星國際影城22:25放映的一場《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已經被華星國際影城的排片計劃所打動,除了好萊塢的《鋼鐵俠》、《奇幻精靈歷險記》,韓美合拍的《龍之戰》與波蘭的《盜走達芬奇》之外,影院方面仍以一天4場的頻次排上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但我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在接近深夜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里,到底是什麼樣的觀眾,會主動地花費60元票價,走進電影院觀看這樣一部奧運題材的國產勵志電影。
加上我自己,這一場放映共有7個觀眾。當鏡頭定格在主人公劉長春從洛杉磯奧運會的200米預賽跑道上沖出的那一瞬間時,7個人的電影院里響起了掌聲。觀眾是極為可愛的,他們從各個方面都善待了這部影片。
但這部影片還可以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
我這樣表述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成績。事實上,創作者已在各個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我在想,如果影片更好地善待它的觀眾,這一場放映的票房或許會上升到現在的10倍甚至100倍。這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會更加滿意的數字。
在我看來,善待觀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始至終都要去了解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誠然,觀眾不會拒絕影片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相反,在當前的國際國內情勢之下,這樣的宏大主題和勵志動機更能為觀眾感同身受並產生強烈的共鳴。但即便如此,了解觀眾的心理並根據觀眾的需要講述這個故事,仍然比滿足其他各個方面的意志重要得多。從根本上看,是觀眾的數量決定著影片的命運。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可以更進一步地聚焦在劉長春的體育天賦和個性魅力。這樣,影片所講述的,就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而且同樣會是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其實,觀眾早就知道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只有劉長春「一個人」,但真正渴望弄明白的是,為什麼是劉長春「這一個」而不是其他的運動員代表了中國。現在的影片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或許是拍攝條件的限制,或者必須為尊者諱,影片既沒有充分展現劉長春在國內外各種比賽中脫穎而出的跑步才能,也沒有通過獨特的細節和有效的情節挖掘人物的性格特質及其豐富的精神世界。李兆林飾演的劉長春,已經具備觀眾想像的、作為一個民族英雄所需的俊朗的外形與堅執的品格,但還缺乏作為一個大學生、作為一個兒子以及作為一個丈夫,尤其是作為一個中國選手必須稟賦的個性魅力。在觀眾心目中,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百折不撓的民族英雄,除了必須是一個傳奇之外,還應該擁有更多的常人的特質。在電影中,英雄是可敬的,但走向觀眾的品質是可愛。
站在善待觀眾的立場上,《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既可以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也可以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在傳奇性上走得更遠,便可以博採中外體育影片之眾長,雜糅劉長春時代中外運動員之性情,打造一個接近於關東大俠的劉長春。體育題材的電影,原本就跟動作片具有不可分割的親緣性。這樣,劉長春在東北大學的訓練,便可不必安排如此之多的情節,展現德國教練的諄諄教誨與危機解困;劉長春在戰亂頻仍的大地上追求理想、奮力前行,也可不必表現得如此落魄與悲憤;尤其是大可不必詳述郵輪上的一切,那個狹小的空間,無法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快意恩仇、縱橫馳騁。而在紀實性上開動腦筋,意味著《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還需要在各個方面捕捉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風貌,努力還原那種更能為觀眾所認同的環境和氛圍,甚至需要在歷史文獻上進行更有價值的解密和揭密,讓劉長春及他的觀眾最大限度地回到那樣的時間和空間,潛心體會一個民族、一個中國人身陷危難之中的遭遇和命運。
觀眾善待是電影人的運氣和福氣,善待觀眾則是電影人的職責和品行。
㈡ 勵志體育電影推薦:無關膚色、性別、貧富,運動就是要燃起來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即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已於2022年2月4日成功開幕。正在賽場上揮灑著汗水的中國奧運健兒們,目前已為中國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了6枚獎牌,位列2022年冬奧會獎牌榜第7名。
無論是否拿到獎牌,每一名參賽的運動員背後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而那些充滿著堅韌不拔與勇敢拼搏意義的故事尤其能夠鼓舞人心。電影作為新時代的傳播媒介之一,它至今已把許許多多與 體育 有關的故事搬上熒幕,為無數曾經想要放棄的人助推了前進的力量。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劉長春的故事。「九一八」事變前夕,劉長春是東北大學的學生,在德籍教練指導下練習短跑,事變後,他回到了家鄉大連。劉長春親眼目睹了山河破碎的祖國現狀,決心有一天能為國爭光,他的做法得到了妻子姜秀珍的支持。
1932年,「奧運會」上終於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時間跳轉到2021年,這一年,中國運動員蘇炳添在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亞洲紀錄。從劉長春到蘇炳添,這100米,中國人跑了整整89年。
中國女排是中國各 體育 團隊中成績突出的 體育 團隊之一。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盃、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冠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並在2003年世界盃、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2019年世界盃五次奪冠,共十度成為世界冠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女排有著值得所有人學習的拼搏精神。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三十多年的沉浮圖景,這是一部即使觀眾知道所有劇情走向但也仍然會感到非常激動、熱淚盈眶的電影。
該電影曾獲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由以 情感 細膩、嚴扣細節著稱的陳可辛執導,著名國際巨星鞏俐飾演郎平。《奪冠》是近年來與 體育 有關的中國電影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它不只講述了催人淚下的小故事和催人奮進的團隊精神,同時反映了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進程所投映的時代剪影。
拳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認為是獨屬於男人的運動,隨著男女平等的推進和運動會賽制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在拳擊運動中綻放光芒。麥琪是一個比石頭還要固執頑強的女人,她貧困潦倒,年紀已大,但始終沒有放棄拳擊,成為一個強大的拳擊手是她畢生的夢想。
總有一些人,他們為了實現夢想甘願付出任何代價。《百萬美元寶貝》上映於2004年,豆瓣評分高達8.7分,曾榮獲第7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4項大獎。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 體育 勵志片。在中國,也有不少著名的拳擊女將,期待她們的故事能夠搬上熒幕,能夠鼓勵更多人勇於追夢。
《弱點》這部電影根據邁克爾•劉易斯的原著《弱點:比賽進程》改編,取材自2009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選秀狀元邁克爾•奧赫的非凡經歷。
如果說白人家庭收養有著運動天賦的黑人男孩是由作者設定,那這一設定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為故意製造膚色沖突點,淡化種族矛盾。可當這一切都建立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基礎上後,整部影片從頭至尾都體現著人性的美好。《弱點》是一部看了之後能讓觀眾感受到被治癒的電影。
不同於足球、籃球、冰球等等球類運動賽前賽後的熱烈狂呼,高爾夫球運動總是很「優雅」。20世紀之初,高爾夫球還只是英國貴族和紳士們的 游戲 ,它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底層人民沒有資格也沒有機會從事。
《那些最偉大的比賽》改編自馬克·弗羅斯特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高爾夫球界的真實故事。因為與高爾夫球有關,因此它的節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高爾夫球風格的影響,即便是在整部電影的最高潮,它也還是顯得剋制。但它後勁十足,靜水流深,尤其是片中涉及的父子情的部分,帶給觀眾的感動遠遠超過看一場電影所產生的簡單愉悅感。
運動看天賦,更看努力。今天,正在中國參賽的奧運健兒們,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他們都是在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一次又一次的比賽後才匯聚於此,能夠參加本屆冬奧會的每一個人都是 體育 界的佼佼者!無論能否取得獎牌,拼盡全力,無愧於心,便是勝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