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泰坦尼克號的專業影評
向愛情致敬,向生命致敬
《泰坦尼克號》Titanic 年代:1997年 /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 主演:里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
《看電影》的一句話評價:一份讓少男少女撕心裂肺的愛情。
這是一艘曾真實存在的巨輪,它的沉沒奪走了上千人的生命,成為一場史無前例的海難;這是一個虛構的愛情故事,它的悲劇奪走了億萬觀眾的眼淚,成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大片。不論有多少人對這部電影指手劃腳,但是你無法忽視那全球累計18.45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以及迄今難以逾越的賣座程度,還有奧斯卡上的11項大獎的冊封,而十餘年來觀眾對該片的持續發燒也是最好的證明。詹姆斯.卡梅隆斥資之重令人咋舌,可終究為其贏得了世界級導演的聲譽,同時也成了自己無法超越的高峰。而他也通過本片樹立了「災難+愛情」的模式,為災難片增添人情味,為愛情片增添觀賞性。可以說,一艘大船的沉沒卻成就了一種電影文化現象的誕生。
84年後
電影的片頭是一段發黃的老鏡頭,但是其實是運用技術手段模擬出來的效果,其用意就是再現當年這艘船出發時的壯觀景象,令觀眾的思緒飄回到那個發冷的日子。1912年4月10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號稱「永不沉沒的客輪」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普頓出發,計劃的目的地是美國紐約,開始了這艘「夢幻郵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兩小時四十分鍾後,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為人所知的一次海難。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了解這個事件之後就打算將本片改編成電影。但是在這之前,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已經四次搬上過銀幕(其中1958年的《冰海沉船》最為中國觀眾所知)。卡梅隆就自己構思了一個發生在這艘輪船上的一個關乎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沒想到成為了經典。
在這一段鏡頭中,我們可以聽到一段十分舒緩而熟悉的音樂,在本片中也多次出現,代表了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這段音樂是著名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的作品,由他創作的《勇敢的心》《燃情歲月》等電影音樂都以動聽的旋律深得全世界觀眾的喜愛和收藏。通過他的作品可以聽出他本人的音樂創作受到愛爾蘭地方音樂的影響很大,風笛等元素的加入使得這些音樂擁有了如夢似幻的唯美特質。《泰坦尼克號》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其中音樂的緊密配合顯得尤為重要,下文會提到。
影片採取倒序的結構。一開始的時間是1996年,一艘比較先進的深海探測船潛入大西洋3821公尺的深度,船艙里的探險隊員是要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中尋找一塊價值連城的鑽石「海洋之心。跟隨他們的在迷宮一般的沉船里游弋,能夠看到當年乘客們的皮鞋、眼鏡、破敗的鋼琴。終於,探險隊員們找到了一個保險箱。當他們上船後滿懷期望敲開後卻發現裡面只有一灘毫無用處的泥漿和一張畫稿。那幅畫稿經過清理之後,竟然可以看出是一幅裸體女人的畫像,而女人的脖子上正掛著他們所要尋找的那塊鑽石海洋之心。這一段鏡頭明顯看出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船發出的光居然可以照射到海底。類似這種缺乏常識的穿幫鏡頭在電影中比比皆是,接下來我就不多揭穿了,因為很多著名穿幫都已經路人皆知。不過通過這一段,可以感受到這艘大船如今的凋敝,並且可以想像出當時沉船時震撼人心的畫面。
這次打撈行動通過電視轉播出去之後,引起了一位白發蒼蒼、臉上布滿皺紋的老太太的注意,她自稱羅斯,並且說畫中的那個女人就是她。探險隊員為了找到「海洋之心」的下落,請來了羅斯太太。於是羅斯太太就跟大家講述了當年她在這艘輪船上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愛情。影片用了前20分鍾時間表現沉沒後的泰坦尼克,而且跟觀眾交代了整艘船沉沒的模擬過程,便於觀眾理解以下的劇情。
窮小子和富千金
一個鏡頭切換,殘破的沉船瞬間變為1912年即將起航的豪華巨輪,碼頭上人山人海。17歲的羅斯身穿白色禮服,頭戴紫色大禮帽,顯得分外富貴典雅。這身著裝表明了她出身名門的千金身份。她挽著她的未婚夫卡爾登上了「泰坦尼克」,准備到美國結婚,可是羅斯「心裡卻在不停吶喊」,因為她根本就不愛他,她是迫於家族的壓力勉強這樣做的。
此時,在碼頭上,窮小子傑克和他的朋友跟兩個俄國人賭博,結果意外的贏得了「泰坦尼克號」的船票。這兩個小兄弟興奮的奔上輪船。他倆最後一個上船的,船員還擔心他們身上有虱子,可見當時人們等級觀念十分嚴重。
接下來傑克和羅斯的住宿條件更體現出了身份的不平等。傑克他們只能住在下層的狹小的卧鋪,而羅斯和未婚夫的頭等艙包間則金碧輝煌,寬敞明亮。階級的懸殊是羅斯和傑克相戀的障礙之一。
「泰坦尼克號」在茫茫大海中平穩的行駛著,一派溫暖祥和的景象。傑克和朋友站在船頭看著水中的海豚,這些景象對他們來說是那樣的新鮮。傑克大聲大喊著:「我是世界第一。」如此豁達暢快,讓人痛快淋漓。電影用了大量的鏡頭和電腦特技來展現輪船行駛中出現的情景,可以說:嘆為觀止。
羅斯厭倦了整天無休止的舞會和宴會,想要逃離這種生活的束縛。相比之下傑克卻活得很自在,沒事的時候坐在船舷上畫畫,可以看出傑克也是位業余畫家呢。而當傑克無意中看見羅斯的時候,立刻被吸引住了。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
這天晚上,羅斯終於忍不住了,跑到船尾,准備跳海自殺。傑克當場趕到,在一番勸說下,羅斯終於回心轉意。結果一腳踩空,險些掉進海里。是傑克奮力將她救起來。可是此時恰好被船員看到,因為傑克對她做了什麼不軌的事情,立刻把他扣上手扣。是羅斯急中生智編了個謊言才使傑克獲得自由。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可以說兩個人各救對方一次。這也就為以後的交往打下了基礎。
第二天羅斯來找傑克道謝,並且發現了他繪畫的才能。羅斯就非常喜歡畢加索的繪畫,所以兩個人有了共同愛好就更容易溝通了。他們的這次聊天既是愉快的也是不愉快的。當傑克問羅斯是否愛她的未婚夫的時候,她表現出非常無奈的樣子;而當傑克教她向海里吐口水的時候,又充滿了快樂。莫莉太太非常欣賞傑克的見義勇為,在晚宴前給傑克換上禮服,把他打扮的英俊瀟灑,就這樣,傑克混進了上流社會,第一次感受貴族們奢華的晚宴。由於不了解他們的就餐禮儀,傑克做出了很多可笑的舉動。飯後,傑克約羅斯參加一個屬於他們下等人的派對。我本人非常喜歡這個派對場景,歡快的蘇格蘭音樂聲中,傑克和羅斯在嘈雜的人群里跳舞,兩人還大秀踢踏舞,玩得很High。這些人雖然地位卑微,卻依然擁有這種純粹的快樂,連我們這些旁觀者都看得熱血沸騰。因此這個段落也是很多觀眾的心頭好。
熱戀
羅斯的母親不允許羅斯再去見傑克,而讓傑克嫁給卡爾,而目的就是為了將來獲得他的巨額財產。卡爾對羅斯的舉動也大為不滿。就這樣,他們的感情又面臨家人的阻礙。
在傑克想羅斯表白心意之後,羅斯被打動了。她那顆驛動的心終於找到了歸宿。那個下午,她和傑克站在船頭,迎著夕陽,展開雙臂,感受飛翔的美妙。「泰坦尼克號」成為了這對戀人的背景,也見證了他們的愛情。對於這個場景,我只能說:太浪漫太浪漫了。詹姆斯.卡梅隆就知道這個鏡頭會成為影史經典,所以才拍攝了這個場景,盡管略顯刻意,可仍舊被觀眾所津津樂道。在一部商業片中出現這樣唯美而曼妙的畫面,誰都會為它動心。
接下來也是流傳甚廣的「作畫」的段落了。羅斯只帶著那顆卡爾送給她的「海洋之心」,在傑克面前寬衣解帶,躺在沙發上。這讓傑克驚得瞠目結舌,可仍然祥裝鎮定的畫完了這幅肖像。從畫面上看,凱特.布蘭切特確實露點出鏡,可是在電視台播出的版本中這個鏡頭被理所當然的剪掉了。但可以想像這個鏡頭在我國公映時帶給觀眾怎樣的震撼。而詹姆斯.卡梅隆又適時的滿足觀眾的胃口。車中做愛的場景盡管只有那隻疲憊的手以及兩人汗涔涔的頭部特寫,卻成為眾多少男少女性幻想的場面。
濃情蜜意之後,電影迅速變了調子,畫面變得晃動和緊張。因為一座冰山意外的出現在前方,由於發現的過晚,導致船的底部撞倒冰山。大水漫進船的底部,船員迅速關上了防水門。底層的卧鋪已經進了水。不一會兒,三個貨艙和六個鍋爐房被淹。據估計,兩個小時後,這艘載著2000多人的泰坦尼克號將會沉沒。
可就在這個時候,卡爾還要「捉小偷」,他謊稱自己的「海洋之心」被盜了,又派人將這塊鑽石悄悄的放進傑克的衣兜里。就這樣,有理說不清的傑克就被手銬關押在了底層的一個房間里。卡爾的嫉妒心發作了,他一定要制傑克於死地才善罷甘休。
全船的人都被要求穿上救生衣,按順序轉移到救生船上,羅斯看不慣母親嚴重的等級觀念,憤然離開他們,隻身到船艙下層去營救傑克。冰水已經沒腰深了,等光忽明忽暗,羅斯到處找人求救卻沒有一個人肯幫她。最後她只好自己揮起斧頭解救被困的傑克。氣氛緊張的令人喘不過氣,湧入的海水隨時都會淹沒他們。幸運的是他們終於成功了。他們砸碎鐵門,讓那些下等艙的乘客有了生存的希望。
生離死別
傑克讓羅斯上救生艇。漫天的煙花照亮了甲板上的傑克,救生艇的羅斯仰頭望著他。那一刻羅斯感覺到自己和傑克離不開了,他們願意一同赴死。於是她竟然毅然跳出救生艇,和傑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愛情在此時讓他們有了共同面對生死挑戰的勇氣。
在一旁的卡爾醋意大發,掏出一把手槍,惱羞成怒的他一定要殺死傑克。傑克趕緊帶著羅斯再次逃到已經滿是海水的下等艙。在這里他們又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我們看災難片其實就是尋找感官刺激,詹姆斯.卡梅隆的做法很滿足觀眾的胃口。相信誰看到這個場景都會為主人公而揪心。在處理災難場面時,導演張弛有度,一段優美的小提琴曲抒情優美,展現了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的人性美和對美好生命的歌頌;然後是緊張慌亂的沉船場面,落荒而逃的乘客、救命聲和呼喊聲、因傾斜而摔碎的物品,洶涌而來的海水,種種場面顯得如此的恐怖,前所未見,生命在這樣的打擊下也是那樣的脆弱、不堪一擊。
羅斯、傑克和這些驚慌失措的乘客一樣在苦苦尋找生存的機會。「泰坦尼克號」由於船頭進水過重導致嚴重傾斜,船舷成了一個大滑梯,沒有抓穩的人就滑落了下去。表現這樣的災難場景時,個體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可以看到,牧師還在為他的人民祈禱,一個母親死死地抱住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喝酒壯膽,有的人乾脆就直接跳進海里了,可還是不幸撞上了螺旋槳的扇片。而羅斯和傑克來到了高高翹起的船尾——他們相識的地方。開始就要意味著結束,這難道不令人感慨嗎?
突然,由於承受不了船尾的重量,輪船從中間折斷了。船頭徹底沒入水中,船尾幾乎是呈垂直狀迅速沉進海里。沉船的場景是全片的重點,電腦CG技術和逼真的模型使得沉船無比震撼人心,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至少我覺得這種感覺難以言表,聽著他們的慘叫,我感到非常的揪心。這也是本片被稱為恢弘巨制的重要原因。
2000多名乘客落入水中,這種壯觀而又慘烈的景象絕對讓你目瞪口呆。還好,羅斯找到了傑克。她爬上了一塊木板,傑克在冰冷的海水裡守護著她。冰冷的海水將傑克的臉和手凍得發白,他顫抖地告訴羅斯「要好好的活下去」「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放棄。」最終傑克化成一座冰雕,漸漸的沉進了海水中。不知我是不是太多愁善感,看到這個畫面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一份短暫的愛情就這樣被凍結在了海里,羅斯記住了傑克的話,決不放棄。她用盡全力吹響了口哨,終於被返回的一艘救生船營救了......
84年後
最終羅斯沒有嫁給卡爾。探險隊員們聽完這個故事之後唏噓感嘆,受了一次心靈的凈化,更加了解了生命的真諦。
那麼那個「海洋之心」究竟在哪裡呢?它仍然被羅斯保存著。年邁的羅斯拿著它,慢慢的踏上船的圍欄,虔誠的將這塊價值連城的藍寶石投進了大海中,願它與傑克的在天之靈同在。在災難中的人性顯得更加充滿光輝。這讓我想起了這次地震中發生的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我總會被他們所深深打動。災難無情,可是只要有愛,哪怕不能此生在一起,這份感情也會跨越災難的阻礙,成為永恆,封存在心中最美好的位置。
電影還有一個尾聲。在老年羅斯的睡夢中,我們又一次夢回泰坦尼克號,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傑克迎接羅斯,兩個人在大家的期待中擁吻,周圍的人無不為之歡呼鼓掌。導演在最後滿足了我們的心願,讓整部電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在最後響起。這也開創了大片貫用的「出片尾字幕在播放主題歌」的習慣。席琳.迪翁的歌聲穿透銀幕,回響在觀者的心中。
最後提一下,片中的幾個配角都有上佳的表現。比如莫莉太太、安德魯先生(泰坦尼克號的設計者),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位大鬍子船長史密斯。面對自己的船滿滿的沉沒,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為了給所有人謝罪,他一個人關在船長室,等待死亡的到來。海水沖破玻璃窗,他隨著自己心愛的輪船沉入海底,完成了一個船長最後的職責。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寫過一篇描寫這艘船沉沒過程的文章,其中就特別提到了這位值得尊敬的史密斯船長。
『貳』 求一部工業革命為時代背景的電影
木乃伊女士的詛咒
8.8分加入收藏
主演:Priya Raiames BartholetMichael AlvarezWilliam 'Bill' Connor
導演:Lisa Palenica
類型:奇幻恐怖驚悚
時長:81分鍾
年代:2013
地區:美國
簡介
『叄』 中國電影1949-1966這17年是怎樣發展的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這段時期文藝史家一般稱為「17年時期」。根據記載這個時期新中國一共拍了507部電影,從題材看,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主要是反映1949年建國以前社會生活的影片;一類是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反映舊時代、舊社會生活的影片 主要有,反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歷史片:《林則徐》和《甲午風雲》等;反映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爭片:《紅色娘子軍》、《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東進序曲》、《回民支隊》、《永不消逝的電波》、《紅日》、《紅旗譜》、《苦菜花》、《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冰山上的來客》、《柳堡的故事》、《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和《雞毛信》等;反映舊中國舊社會人民生活的、根據名著改編的「改編片」:《祝福》、《林家鋪子》、《家》、《早春二月》、《我這一輩子》、《白毛女》和《青春之歌》等;反映封建社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與斗爭的「戲曲片」:黃梅戲《天仙配》、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野豬林》和《楊門女將》和崑曲《十五貫》等。◆反映新中國建立以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斗爭和生活的影片 如,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爭片:《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等;反映建國初期我公安幹警同潛伏的美蔣特務斗爭的「反特片」:《秘密圖紙》、《羊城暗哨》、《霓虹燈下的哨兵》和《鐵道衛士》等;反映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農村片」:《李雙雙》、《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老兵新傳》和《劉巧兒》等;反映少數民族邊疆風情的「風情片」:《阿詩瑪》、《劉三姐》和《五朵金花》等;反映社會主義新人新事新面貌新風尚的歌頌片:《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滿意不滿意》等。◆「17年電影」的不足和貢獻 以上這些電影讓我們覺得這17年電影離我們既遙遠又不遙遠,說遙遠,這些電影離我們畢竟有40多年了,說不遙遠,我們當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有些歲數的人都是看著這些電影長大的,這些電影當中有一些優美的插曲至今我們還能唱出來,像《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艷陽天》、《冰山上的來客》中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上甘嶺》中的《一條大河波浪寬》、《英雄兒女》中的《風雲滾滾唱英雄》、《鐵道游擊隊》中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聽著這些熟悉的旋律,就能讓人想起很多逝去的青春歲月,倍感親切,甚至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就是在看這些電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形成的。然而作為中國百年電影史的一部分,我們今天在總體上評價這個時期的電影時要一分為二,「17年電影」有長處也有不足。 先來看它總體上的三個缺陷:首先,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一種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第一,這17年時期的中國基本上和西方國家斷絕了關系,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缺少與外界的交流。第二,和整個中國古代文化也斷絕了關系,或者說基本摒棄了中國封建社會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所創造的燦爛的古典文化,像唐詩元曲,《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當時都被打成封建主義的東西,老百姓是看不到的,電影文藝工作者也是不能看的。像《林則徐》那樣的電影可以說是漏網之魚,因為裡面含有反帝國主義和階級斗爭的內容,與當時的主流話語一致,所以才能僥幸出來。而且,即使當時「漏出」了這些影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些電影的導演和演員也都受到了沖擊。第三,這17年與中國現代傳統也斷絕了關系。中國現代歷史上有兩大傳統,一是由毛澤東主席所領導的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還有一個傳統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知識分子所建構的「五四」文化傳統。而整個17年電影反映的都是工人、農民的斗爭,反映的是農民革命文化傳統,關於知識分子的文化傳統實際上是看不到的,僅有的兩部《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前者一出來就受到了批判,後者還是和「五四」文化思想背道而馳的。所以,17年時期的電影基本上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創作的。 其次,以一種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個人的自我。我們說,集體主義是好的,但將它強調到極端的地步,不允許你有任何個人的私心雜念,也不允許你有個人的正常合理要求,這就可怕了。表現在文藝作品上,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不許描寫愛情,不許談情說愛。即便可以,也是革命加愛情,愛情要和革命、集體主義掛上鉤才能露面。那時的詩歌是這么寫的,「要我嫁給你嗎?你的胸前還缺少一枚獎章」,你是勞模,是英雄我才嫁給你!還有一首,「小夥子,不要在我的窗前彈唱,我的心已飛向遠方,我的心上人正手握鋼槍,保衛著祖國的邊防」,也就是革命加愛情。17年中有一部寫愛情的電影《柳堡的故事》,其中描繪的就是一個革命戰士愛上了一位農村姑娘,但是為了革命放棄了愛情,整個電影表達的就是「先國後家」,在國家民族危難的時候,「我」是不能談戀愛的。還有一部電影《劉巧兒》,裡面有個唱段:巧兒今天去趕集,碰上了一個他,他又能寫又能算,他的名字叫趙振華……關鍵是最後一句話——他還是個勞模啊!17年時間社會將集體主義擺在最高位,用絕對的集體主義排斥了個人的自我,所以這個時期許多歌頌型的電影都有先人後己、先國後家的要求,像《李雙雙》和《今天我休息》等。 再次,流露了一種膚淺的樂觀主義。這個時期的電影都拍得比較樂觀,整個影片的基調是明亮的,充滿了歡聲笑語,因為新中國成立了,舊社會過去了,人民翻身解放了,精神舒展了,這是好事。但問題是,這些影片里所傳達的樂觀主義隱含著一種歷史觀,好像使我們在看完這些電影後有一個錯覺——新中國成立了,從此一切就萬事大吉了,好像解放戰爭的炮火已經把舊世界徹底埋葬了,從此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就是一條平坦的、充滿鮮花美酒的康莊大道,這就否認了歷史的曲折性和復雜性!我們知道,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布滿坎坷和曲折。所以樂觀主義是好的,但這種樂觀主義背後所隱藏的歷史觀是值得我們警戒的。 再看「17年電影」的貢獻:以上所說的缺陷只是我們站在今天的社會、今天的境況,以比較高的要求來看待過去的東西。其實,「17年電影」的成就是巨大的!當時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將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沖擊得稀里嘩啦,但我們中國的電影卻能一花獨秀!在一種近似保護的環境下,中國的電影人以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另外,它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今天,我們可以說出一連串的「17年時期」的英雄形象,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等等。這些人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中國自古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民族的脊樑」!也就是說,新中國的成立是來之不易的,是相當一批先烈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性命換來的!今天的江山含著先烈的犧牲,所以無論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未來是多麼輝煌,共和國將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民族的脊樑!17年電影全面、深刻地展現了這些先烈和前輩,將他們的精神和品質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了下來!這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中國電影要和西方電影抗衡,首先要依託傳統的資源,再晚就不行了,美國都已經拍了《花木蘭》,已經拿著我們的傳統資源賺錢了。其次就是要依託我國近現代歷史所提供的若干資源,譬如中國現代史上那些先烈們傳奇性的經歷,他們的那種捨身成仁的高尚精神,就完全屬於中國電影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資源,是我們同西方電影競爭的重要的文化資本。圖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09/1215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