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製作影視特技是怎麼樣的
電腦製作影視特技是電影製作技術與計算機的結合。有人形象地比喻:電腦製作影視特技=好萊塢+矽谷。實際上,它是電腦繪畫技術在電影特技動作上的廣泛應用。
為什麼電腦可以創造影視特技和營造各種場景呢?這要歸功於多媒體計算機的問世和電影特技製作軟體,二者缺一不可。影視特技包括圖像和聲音兩類。電腦音頻視頻編輯軟體系統Adobe Premiere具有剪輯、插入、畫中畫、水平移動、重復圖像、多音軌混聲、聲音加迴音等幾十種功能,利用這些功能,能夠創造出淡出淡入、飛入飛出、翻轉、伸縮、濾波變形等特技效果。而電影特技製作軟體ALIAS具有造型功能、數字光學功能、模顯骨骼與皮膚功能、人物性格塑造功能以及紋理庫。在電影特技製作軟體的支持下,使用多種靈活的造型工具,可以生成任意復雜的形狀;可用光線直接生成雷、電、雨、雪、霧等自然景觀;可通過調整骨骼運動來塑造人物並控制人體或動物的運動;也可塑造人物性格及表情;還可利用復制技術生成氣勢宏大的千軍萬馬。
在電腦特技效果中,好萊塢性感女星瑪莉蓮·夢露竟然挽著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總統的胳膊下面以「硅圖像」公司利用圖像計算機為好萊塢製作《侏羅紀公園》為例,介紹用電腦製作栩栩如生的恐龍的情況。
「硅圖像」公司用來設計《侏羅紀公園》中恐龍和其他動物圖像的計算機裝有特殊的晶元和軟體程序,使計算機產生的圖像具有高清晰度和立體感,再以每秒30次的速度更新圖像,從而產生動作。首先,計算機畫出電影畫面草圖,在草圖中畫出恐龍的三維圖像,標出每塊骨骼的位置,在骨骼上增加肌肉,這樣就在計算機屏幕上製作出了一頭巨大的恐龍。然後,使用圖像處理技術將恐龍圖像加工製作成生動有趣的恐龍,又通過復制技術製作各式各樣的恐龍,於是在一張畫面上就出現了十幾頭恐龍。再調整恐龍骨骼運動,使恐龍「活」起來。最後,把恐龍的動作按每秒24幅連續變化的靜止畫面製作成電影底片,這樣就可以在銀幕上表現恐龍快速奔跑、兇狠捕食的場景。
影片《侏羅紀公園》中出現了一隻長頸恐龍吃樹梢的畫面。這是拍攝時先用起重機的長臂使樹梢擺動起來,然後用電腦技術將起重機從畫面中抹去,再用恐龍來代替。
利用電腦製作影視特技,為影視製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使人們在電影、電視中看到了在現實中無法看到的壯觀景像和奇特表演。
❷ 誰能幫忙寫篇觀後感是看電影的、、
當代作品中CGI技術的運用
——觀《恐龍》有感
提起電影的概念,30年前人們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說:電影就是用膠片來進行拍攝,經過剪輯之後拿到電影院里播映的影像。但如今,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再那麼確信,就算是對電影有著深厚研究和愛好的電影人也不能給出一個完整、准確的答案。原因很簡單,當前信息革命正以勢不可擋之勢沖擊著各行各業,IT闖入電影界,電影的信息化被視為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的主要標志之一。這場信息革命使得影視在美學和物質載體兩個層面發生了質變。在美學層面,電影影像的逼真性受到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計算機生成圖像)的挑戰;在物質載體層面,膠片不再獨行其道,以數碼信號為基礎的電子平台將膠片電影進行整合。
計算機生成圖像技術(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是指完全由計算機創造出的影像,包括靜止的圖像和三維動畫,即通過計算機軟硬體的環境來創造三維的電影人物形象、創造一個模擬的電影空間壞境、描繪或改進一個真實的空間環境或者創造出一個獨立的「虛擬現實」,一個前所未有的三維空間,計算機生成圖像技術也稱為計算機圖形(Computer Graphics)技術或電腦成像(Computer Generated Images),簡稱CGI技術,它的產物是一種數字化的作品。由於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計算機可以直接產生畫面,這就意味著取消了攝影機的參與,因此可以說通過使用CGI技術,傳統的通過攝影機來拍攝畫面的「拍電影」的說法已經不能成立,而是通過計算機軟硬體環境來「做電影」。
電影中活靈活現的恐龍其實是電腦特技的功勞。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及3D動畫技術的完善,電腦特技已經成為現代電影製作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在《侏羅紀公園》里,造型逼真、兇猛殘暴的恐龍就是通過電腦特技完成的。繪制人員先在電腦屏幕上製作出一頭3米長的恐龍外形,然後把綠色的非洲風景照輸入電腦,將恐龍的形象嵌入照片內,再模擬兩架照相機的多次成像過程,把照片上僅有的一頭恐龍變成10多頭恐龍。緊接著,繪畫專家會把恐龍每一秒內的動作分解為24幅連續變化的靜止畫面,再製成電影膠片,經放映機放映,觀眾就可以從銀幕上看到一群恐龍在草地上捕獵的奇幻場面了。為了使這些恐龍像真的猛獸那樣在銀幕上追逐廝殺,人們又用超級繪畫計算機繪制出了一個長達10秒鍾的恐龍運動特寫鏡頭,每一幅草圖上都畫出恐龍的三維視覺效果圖,甚至標出每一塊骨骼的位置。先在已有的骨骼上附上肌肉,然後根據日照的明暗程度給它上色,最後用皺紋、鱗片和一些泥土對它進行細致的調整。現在一些危險或需要加入特定效果的拍攝也是通過電腦特技來完成的。演員只是站在藍色背景下拍攝動作,之後用電腦特技將藍色背景替換成需要的背景。一些地震、海嘯等情節無法真實拍攝時也都會用電腦特技來完成。 電影史上最大的巨制,迪士尼耗資3.5億美元製作的《恐龍》,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實景拍攝加數碼影像合二為一的電影,1300個電影特效鏡頭展現了活動的、寫實的、會說話的三維恐龍和狐猴,將觀眾完全帶入一個亦幻亦真的史前恐龍世界,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的奇跡。 《恐龍》影片劇本早在1988年已完成,《恐龍》的影片也開始醞釀和策劃,由於當時技術達不到影片的要求,因此1994年迪士尼才著手開拍,為了完成這項拍攝計劃,迪士尼專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數碼工作室:Feature Animation Northside。《恐龍》是一部實景拍攝加數碼影像合二為一的電影,它的故事版最初寫於1996年,1997年發展成二維的分鏡頭腳本,後來又用Avid的Softimage 3D製作成三維動畫分鏡頭,同時也對背景進行了描述。攝制組為了拍攝和三維描述的史前世界非常接近的拍攝地點,而且在鏡頭中的比例必須能夠容納這些巨大的動物們,他們用了18個月走遍世界各地,如:佛羅里達州、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夏威夷、洛杉磯、加州的死谷等地尋找合適的外景。然後再掃描、合成、修飾,創造出白堊紀的景象。 時間回溯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電影的開頭,一隻慣於偷蛋的恐龍偷走了即將出世、還在蛋殼中的阿拉達,隨後這個恐龍蛋又被一隻會飛的恐龍叼在嘴裡飛越了千山萬水,最後掉落在了一座美麗的小島上。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海灘、森林、草原、懸崖峭壁等眾多美麗的自然景象。這些都不是合成的,而是實景拍攝。為了做到這一點,兩支外景隊在18個月的時間里周遊世界,為這部融科學事實與迪斯尼豐富想像力於一身的神話故事抓取各種各樣奇幻的背景。由電腦控制的攝像設備拍下的實景被送回位於伯班克的工作室,由一批數字專家一幀一幀地分離出來,再與電腦創造的史前生物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於是我們看到的那一幕幕,就像是真的一樣了!
在那座美麗的小島上 ,生活著一群毛色鮮艷的狐猴。這些活蹦亂跳的狐猴也是專家們通過CGI技術合成的。對於狐猴來說,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製作皮毛,因為在1995年幾乎沒有相應的軟體可用。軟體總監Sloat說:「我們只能完全用動力學來製作,狐猴要有又短又直或又長又卷的頭發。再由我們的設計師來進行裝飾,要看上去有點濕而且粘著灰塵,同時還要符合特寫鏡頭的要求。」 為此,軟體開發組編寫了公司內用的皮毛工具,運行在SGI Iventor前端上。在渲染方面,用的是Pixar公司的Render Man軟體。在動力學方面,製作組用的是Maya軟體。而製作狐猴的動畫時,為了呈現它們身上細密的皮毛,技術人員不但為每個狐猴加上了超過上萬根的毛發,更誇張的是,還特別用軟體將這一萬多根毛發一一編號,並藉由這套昵稱為「發型師」的程序,在電腦中依場景所描寫的環境,將不同編號的毛發依風向決定它的方向及位置甚至是不同的毛色。「當你愈關注那些細節,你就會更逼近真實。」負責視覺效果的希林(J.Hilin)在解釋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時說。 我們應該都注意到了,影片中有很多對恐龍肌肉和皮膚的特寫鏡頭。對於凸出的肌肉和微微顫動的皮膚,製作組運用了被稱作Body Builder的獨特工具,該軟體在Maya 環境下運行,技術導演把一個截面是圓形的封閉曲面附到骨骼上,來製作肌肉。當骨骼移動時,曲面發生形變,導致截面也發生形變,因此肌肉會凸出。影響肌肉的另一方面是慣性的計算,有助於表現大型恐龍的重量。為了控制皮膚上大量的皺紋,技術導演運用了參數貼圖和彈性網格。
在《恐龍》這部影片中,最驚天動地的場景要算是損石雨撞擊狐猴大本營的一幕了。超巨大的損石從天而降,實在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自然景觀。為了創作逼真的戰地效果,迪斯尼的藝術大師們,結合爆破特技效果,以電腦摸擬損石撞擊後的煙雲。你看為使屏幕上的煙雲活靈活現,攝影師們把攝影機倒了過來。哦,煙雲真的好像是在地上蔓延了,電腦師又把現場的影像掃描進了電腦,在經過數位燈光師開始在電腦中為煙雲著色,製造光影特技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煙雲效果了。在損石落下這場景中,恐龍與狐猴在實景火光四射的森林中奔跑的這場戲是攝影車模擬跑動的動物在林中四處飛奔,拍攝下四射的火光後,再把恐龍、狐猴等動物,按攝影車跑動的路線合成上去完成的。 創造另一個令人信服的一點是音效。製作組為不同的恐龍製造了不同的音效。他們首先去佛羅里達錄制獅虎豹的聲音,你看花豹一副要吃人的樣子,非常適合怒吼著的食肉龍。狐猴的聲音來自猴子和玩具喇叭的叫聲。恐龍走路的音效是由兩個人來完成的。他們一個人負責前腳,一個人負責後腳。
迪斯尼公司的《恐龍》是一個新的典範,電影工作者將眾多三維和二維的電腦動畫片斷、實拍場景和微縮模型場景藝術地組合到一起,專業動畫師們製作了寫實的三維動物形象。在這部影片中,他們不留痕跡地把拍攝和三維動畫融為一體,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並且使像真人一樣說話的恐龍和大家熟悉的迪斯尼傳統風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正如在迪斯尼公司製作三維動畫已經有13年的Griffith所說:「今天電影製作中電腦動畫與實際拍攝已經變得隨心所欲。」
數字技術在電影製作中的運用,極大地擴展了電影在技術和藝術手段上的表現力。數字技術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電影製作的工藝流程,向傳統的電影製作觀念和大眾對電影本體的認知進行了強大的沖擊。
《恐龍》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還有心靈上的啟示。正如《恐龍》一片所闡述的,在巨變的時代,惟有不墨守成規、最能適應環境者才能生存,當科技進占娛樂工業,惟有那些能善用技術、滿足觀眾幻想的,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這是我們選修課的論文,有3500多字吧,你覺得長了的話就改一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