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第一滴血講的什麼事
超級戰士——《第一滴血》三部曲
1980年代,一部電影使得一個美國電影明星在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他就是希爾維斯特-史泰龍,他主演的電影名字叫《第一滴血》。 在歷經多年身體禁忌的中國,由史泰龍飾演的蘭博這個人物,第一次向中國人展露了肌肉發達的男性美。他以一種相當霸道方式啟發了中國人被壓抑多年的對於男性的審美本能。中國八十年代的男性健美風潮正是來源於這部名為《第一滴血》的電影。這部電影更是和同時期的其它影視作品——比如《伽里森敢死隊》一起,直接催生了個人英雄主義同中國現實的劇烈反應。一貫被強調和遵從的集體主義觀念突然之間遭受了挑戰。這種反應產生了良莠不齊的社會現象,甚至某種程度上對暴力事件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影響直到現在還在暗部涌動著。 但是事隔20年以後我們不禁還是會產生疑惑,一部美國商業電影,一個沒有多少演技可言的肌肉明星,真的可以憑借那些表面的視聽刺激來影響一個時代嗎?《第一滴血》,那些已經在中國的銀幕上無數次呈現的影像,蘭博,這個沉默無語、表情木訥的肌肉男,在重新閱讀這部電影以及這個明星之後,我們能否作出回答,究竟還有什麼東西打動了我們?
1980年代,一部電影使得一個美國電影明星在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他就是希爾維斯特-史泰龍,他主演的電影名字叫《第一血》。
在歷經多年身體禁忌的中國,由史泰龍飾演的蘭博這個人物,第一次向中國人展露了肌肉發達的男性美。他以一種相當霸道方式啟發了中國人被壓抑多年的對於男性的審美本能。中國八十年代的男性健美風潮正是來源於這部名為《第一滴血》的電影。這部電影更是和同時期的其它影視作品——比如《伽里森敢死隊》一起,直接催生了個人英雄主義同中國現實的劇烈反應。一貫被強調和遵從的集體主義觀念突然之間遭受了挑戰。這種反應產生了良莠不齊的社會現象,甚至某種程度上對暴力事件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影響直到現在還在暗部涌動著。
但是事隔20年以後我們不禁還是會產生疑惑,一部美國商業電影,一個沒有多少演技可言的肌肉明星,真的可以憑借那些表面的視聽刺激來影響一個時代嗎?《第一滴血》,那些已經在中國的銀幕上無數次呈現的影像,蘭博,這個沉默無語、表情木訥的肌肉男,在重新閱讀這部電影以及這個明星之後,我們能否作出回答,究竟還有什麼東西打動了我們?
從1982年到1988年,《第一滴血》總共拍攝了三集,通過對這三部系列電影的解析,或許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隨著輕柔的、略帶感傷的音樂,暗紅色的《第一滴血》的片名出現在一副冬季荒涼的鄉間小路的畫面上。遠遠地走來了一個穿著綠軍裝和牛仔褲的男子。在一開始,退伍的特種兵蘭博看上去並沒有與這個風光旖旎的寧靜小鎮沒有多少不和諧的因子。他是來找自己的老戰友,但他得到的答復卻為整部影片賦予陰冷的基調。
在一開始,《第一滴血》中的世界在表面的平靜中卻孕育著狂躁的波瀾。在蘭博這個沉默寡言的人物背後有一場血腥的戰爭作為背景。那場戰爭在這個人物身上似乎留下了不易察覺的然而卻又是刻骨銘心的傷痕。
電影沒有過多的沉浸在莫名的憂傷之中,很快影片的大反派就出場了。維爾警長,小鎮的統治者,他走出了貼有炸彈標志的警察局大門,這個胖子緊了緊褲帶、打了一個飽嗝走下台階。他與人打著招呼,然後志得意滿地鑽進警車。故事就這樣開場了。
有必要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1975年,歷時10年的越南戰爭結束。遭到徹底失敗的美國將它的幾十萬部隊從戰場上撤回。與戰場上的轟轟烈烈相比,回國之後的這些美國大兵的處境可謂戚戚涼涼。因為在美國國內,經過多年的戰爭煎熬和反戰運動之後,人們對於戰爭本身已經深惡痛絕。而這些退伍的美國大兵更是難堪,在激進的左派眼中,他們是愚蠢的殺人機器,而在保守的右派眼裡,他們則成為戰爭失敗的替罪羔羊。左右都不逢源的現實使得他們甚至找不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從戰斗英雄到社會棄兒的巨大落差使得他們彷彿走進了人生的荒原,人格與心理無不受到巨大的創傷。越戰的退伍軍人就這樣成為了美國社會中最不受歡迎的人群,同時也被視為是最不穩定的因子。
不過穿著舊軍裝的蘭博顯然不是一個平白無故任意胡為的人。他不過是看上去有些落寞而已。但在警長維爾眼中,落寞就等同於不友好,他憑借第一印象對眼前這個人做出了判斷······
《第一滴血》的續集以一場爆炸開始,不過這不是在戰場,而是在採石場,被捕後的蘭博被送到這里做苦力。顯然,他仍然遭受著不公正的待遇。冷漠的警察和汗流滿面的蘭博,預示著這個人物仍然被放到了這個世界的對立面上。
不過影片的編導顯然沒有準備繼續在蘭博與這個世界的對立上大做文章,很快蘭博出獄的機會就到來了,崔普曼上校為他帶來了新的使命。
《第一滴血》的續集拍攝於1985年,距越戰結束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對於那場戰爭,人們更多的是在談論它的後續問題,比如說遺留越南的美軍戰俘。這部續集電影正是抓住了這個熱點進行發揮,製片方顯然是希望讓銀幕上的超級英雄——蘭博,來幫助美國人解決這個巨大的難題,同時他們也好賺到盆滿鍋溢。電影原本就是一場人造夢,這樣做也確實無可厚非。
《第一滴血》的續集延續了它的前作的許多特點,比如說人物設置方面,蘭博還是被置於一個相對孤獨的地位。在他的身邊,崔普曼上校是他唯一信賴的人。而其它人物則大都是勢利小人。注意,這個名為馬歇爾行動負責人和第一集中的維爾警長長相上何其相似。
在這里,影片強調了《第一滴血》這個電影系列中另外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對於以電腦為代表的高科技的鄙視。蘭博是一個古典英雄,他信奉的依靠身體和道義去贏得勝利的時代已經過去,然而他卻仍然堅守自己的立場與尊嚴,這或許正是他與這個功利主義至上的世界格格不入的真正原因所在。
蘭博出發了,他沒有忘記帶上他心愛的匕首,那是他那活在過去的鋒利的靈魂。
蘭博在跳傘時出現了意外,無奈之下,他將隨身攜帶的所有設備統統丟棄。其中也包括至關重要的通訊設備。蘭博在行動的剛開始就陷入到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這當然是影片的編導刻意為蘭博塑造的絕境。因為只有這樣,蘭博才能夠真正的再一次成為《第一滴血》中的那個蘭博,成為那個所向披靡的孤膽英雄······
在《第一滴血》這樣的英雄片當中,英雄的出場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如同是中國京劇中名角的亮相一樣,它必須贏得那眾口一聲的碰頭彩,按照中國的說法,這又被稱作開門就是戲。也就是必須要在開始的幾分鍾依靠強大的戲劇沖突或者動人心魄的場面迅速地捕獲觀眾的注意力。1988年拍攝的《第一滴血》這個電影系列的第三集,同樣以這樣的方式開場,史泰龍的肌肉更加發達的史泰龍又要開始他的搏鬥旅程了。
這個伸手將被擊倒的對手拉起的動作,似乎預示著蘭博這個人物有了某種變化。
獲勝後的蘭博同一個小和尚一起離開。這里是佛教國度——泰國,蘭博似乎在精神上找到了某種平靜和寄託。不過崔普曼上校的出現,則意味著蘭博的平靜生活註定將會結束。
鮑勃,從他的長相上你就能知道,這又是一個從維爾警長開始就一脈相承的人物。這個冷酷的官僚將交給蘭博另一個出生入死的任務。
這個任務顯然又是一個充滿地緣政治和冷戰色彩的任務,對手延續第二集中的設置仍然是蘇聯人。同時它還涉及發生在亞洲的另外一場戰爭——阿富汗戰爭。我們又必要了解一下相關的歷史,從1979年到1989年期間,前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與阿富汗的抵抗力量進行了一場長達10年的殘酷戰爭。《第一滴血》的第三集拍攝於1988年,阿富汗戰爭尚未結束,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暗中給予阿富汗的抵抗力量以巨大的支持。而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世界的愛好和平的人民也一直對前蘇聯的侵略行徑表示譴責。支持阿富汗的抗戰成為全世界的熱點,同時也成為好萊塢電影關注的熱點。這部續集電影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
盡管有著正義的理由,但蘭博卻對崔普曼上校表示了拒絕。
他走向建設中的佛塔,這個鏡頭預示他正試圖通過佛教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但蘭博是否真的平靜了呢?手上揮舞的動作似乎在表達著什麼,崔普曼上校也走進了佛塔。他是這個電影系列中最了解蘭博的人······
『貳』 第一滴血觀後頗有感觸
戰爭給人的不只是傷痛的回憶,更重要的是讓戰士忘記了怎麼生活。
我個人非常喜歡蘭博這個角色,因為他塑造的是一種無奈的英雄角色。正如你所說的忍無可忍了,爆發了。所以看起來會很過癮。其實這種感覺來源於我們心中的正義感,因為我們不想看到一個本應受到尊重的人收到屈辱,所以可以回答你蘭博沒有錯。他是一個戰士,他的天職就是去對抗,去完成使命。但造就他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在美國那片和平的大陸上沒有戰爭。但是卻存在著不公。所以蘭博要去對抗,去戰斗。社會的錯?不,是我們不嚮往和平的心造成的。如果警察在巡邏時放過蘭博一切就不會發生。但是一切已成定局了,就像越南戰爭一樣。
蘭博有一句和上校的台詞說出了《第一滴血》的意義,
上校:一切都結束了。it's over now!
蘭博:不會結束的! nothing is over!
戰士上了戰場留下第一滴血就就沒有回頭的路了,即使只有一滴血。
正如我所說的,戰爭造就的是戰士,卻給戰士帶來了無盡的傷痛回憶,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忘記了怎麼生活。
這些是自己的一定小看法,交流交流。
『叄』 電影第一滴血為什麼會叫第一滴血有什麼意義嗎
英雄豁出自己的命在戰場上殺敵,哪怕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只為了保護和捍衛自己無比熱愛的祖國,因為祖國在他們的心中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但英雄回到他們所熱愛的故土後,卻被自己的同胞歧視排斥欺辱,還被自己的同胞所打傷,不同曾經在戰場上流下的無數次鮮血,這一次,英雄的心流下了第一滴血……(蘭博曾面著自己最信任的上校嚎啕哭訴著:我只希望我的祖國也能像我們愛她那樣愛著我們,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這種情境,你自己慢慢體會吧。這部影片其實是對越戰老兵處境的一個折射和反思。影片本來只計劃拍一部,只是後來反響非常好,才有了後續,第一滴血這個名字也沿用至今。
『肆』 如何評價史泰龍的電影《第一滴血》
史泰龍演的《第一滴血Ⅳ》,跟前三部類似、也是相似的,他的演技是無法用我的話語來表達,這部他無條件護送基督教教士去緬甸,無條的搶救這班傳教士;我的看法是:這才是英雄的做為,蘭博是個傳奇人物。
我覺得表達的是社會的冷漠,從蘭博的命運可見這一點,更表現出一種小人物受到社會的冷落,國家忘記了這些英勇的戰士,受到褒獎的只有領導者,這部電影正是反應出社會的不公,所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吧。我覺得蘭博真的是個有英雄。
『伍』 <第一滴血1>這部電影是哪一年上映的
影片於1982年10月22日在美國上映。
《第一滴血》是由特德·科特切夫執導,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理查德·克里納、布萊恩·丹內利、大衛·卡羅素聯合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退伍軍人蘭博在小鎮上屢受警長的欺凌,逼得他逃入山林,被迫對警察展開反擊的故事。
拍攝花絮
影片與小說原著不盡相同,比如小說中以蘭博喪生收場。
影片拍攝預算最初為1100萬美元,但後來拍攝延遲數月,資金超支將近600萬。
在播放了本片的40分鍾剪輯版本後,影片的國際發行權在5分鍾內被搶購一空。
約翰·特拉沃塔曾是扮演蘭博的人選。
麥克·尼克斯曾有意執導本片,並希望達斯汀·霍夫曼來扮演蘭博,但霍夫曼認為影片過於暴力而不願出演。
在拍攝蘭博從懸崖跳下跌落到樹叢中的鏡頭時,史泰龍堅持自己親自完成後半段特技,導演特德·科特切夫深表擔憂。果然不出所料,拍攝時的意外讓史泰龍折斷了三根肋骨。
『陸』 電影《第一滴血》三部曲的內容具體都是什麼
超級戰士——《第一滴血》三部曲
1980年代,一部電影使得一個美國電影明星在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他就是希爾維斯特-史泰龍,他主演的電影名字叫《第一滴血》。 在歷經多年身體禁忌的中國,由史泰龍飾演的蘭博這個人物,第一次向中國人展露了肌肉發達的男性美。他以一種相當霸道方式啟發了中國人被壓抑多年的對於男性的審美本能。中國八十年代的男性健美風潮正是來源於這部名為《第一滴血》的電影。這部電影更是和同時期的其它影視作品——比如《伽里森敢死隊》一起,直接催生了個人英雄主義同中國現實的劇烈反應。一貫被強調和遵從的集體主義觀念突然之間遭受了挑戰。這種反應產生了良莠不齊的社會現象,甚至某種程度上對暴力事件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影響直到現在還在暗部涌動著。 但是事隔20年以後我們不禁還是會產生疑惑,一部美國商業電影,一個沒有多少演技可言的肌肉明星,真的可以憑借那些表面的視聽刺激來影響一個時代嗎?《第一滴血》,那些已經在中國的銀幕上無數次呈現的影像,蘭博,這個沉默無語、表情木訥的肌肉男,在重新閱讀這部電影以及這個明星之後,我們能否作出回答,究竟還有什麼東西打動了我們?
1980年代,一部電影使得一個美國電影明星在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他就是希爾維斯特-史泰龍,他主演的電影名字叫《第一血》。
在歷經多年身體禁忌的中國,由史泰龍飾演的蘭博這個人物,第一次向中國人展露了肌肉發達的男性美。他以一種相當霸道方式啟發了中國人被壓抑多年的對於男性的審美本能。中國八十年代的男性健美風潮正是來源於這部名為《第一滴血》的電影。這部電影更是和同時期的其它影視作品——比如《伽里森敢死隊》一起,直接催生了個人英雄主義同中國現實的劇烈反應。一貫被強調和遵從的集體主義觀念突然之間遭受了挑戰。這種反應產生了良莠不齊的社會現象,甚至某種程度上對暴力事件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影響直到現在還在暗部涌動著。
但是事隔20年以後我們不禁還是會產生疑惑,一部美國商業電影,一個沒有多少演技可言的肌肉明星,真的可以憑借那些表面的視聽刺激來影響一個時代嗎?《第一滴血》,那些已經在中國的銀幕上無數次呈現的影像,蘭博,這個沉默無語、表情木訥的肌肉男,在重新閱讀這部電影以及這個明星之後,我們能否作出回答,究竟還有什麼東西打動了我們?
從1982年到1988年,《第一滴血》總共拍攝了三集,通過對這三部系列電影的解析,或許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隨著輕柔的、略帶感傷的音樂,暗紅色的《第一滴血》的片名出現在一副冬季荒涼的鄉間小路的畫面上。遠遠地走來了一個穿著綠軍裝和牛仔褲的男子。在一開始,退伍的特種兵蘭博看上去並沒有與這個風光旖旎的寧靜小鎮沒有多少不和諧的因子。他是來找自己的老戰友,但他得到的答復卻為整部影片賦予陰冷的基調。
在一開始,《第一滴血》中的世界在表面的平靜中卻孕育著狂躁的波瀾。在蘭博這個沉默寡言的人物背後有一場血腥的戰爭作為背景。那場戰爭在這個人物身上似乎留下了不易察覺的然而卻又是刻骨銘心的傷痕。
電影沒有過多的沉浸在莫名的憂傷之中,很快影片的大反派就出場了。維爾警長,小鎮的統治者,他走出了貼有炸彈標志的警察局大門,這個胖子緊了緊褲帶、打了一個飽嗝走下台階。他與人打著招呼,然後志得意滿地鑽進警車。故事就這樣開場了。
有必要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1975年,歷時10年的越南戰爭結束。遭到徹底失敗的美國將它的幾十萬部隊從戰場上撤回。與戰場上的轟轟烈烈相比,回國之後的這些美國大兵的處境可謂戚戚涼涼。因為在美國國內,經過多年的戰爭煎熬和反戰運動之後,人們對於戰爭本身已經深惡痛絕。而這些退伍的美國大兵更是難堪,在激進的左派眼中,他們是愚蠢的殺人機器,而在保守的右派眼裡,他們則成為戰爭失敗的替罪羔羊。左右都不逢源的現實使得他們甚至找不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從戰斗英雄到社會棄兒的巨大落差使得他們彷彿走進了人生的荒原,人格與心理無不受到巨大的創傷。越戰的退伍軍人就這樣成為了美國社會中最不受歡迎的人群,同時也被視為是最不穩定的因子。
不過穿著舊軍裝的蘭博顯然不是一個平白無故任意胡為的人。他不過是看上去有些落寞而已。但在警長維爾眼中,落寞就等同於不友好,他憑借第一印象對眼前這個人做出了判斷······
《第一滴血》的續集以一場爆炸開始,不過這不是在戰場,而是在採石場,被捕後的蘭博被送到這里做苦力。顯然,他仍然遭受著不公正的待遇。冷漠的警察和汗流滿面的蘭博,預示著這個人物仍然被放到了這個世界的對立面上。
不過影片的編導顯然沒有準備繼續在蘭博與這個世界的對立上大做文章,很快蘭博出獄的機會就到來了,崔普曼上校為他帶來了新的使命。
《第一滴血》的續集拍攝於1985年,距越戰結束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對於那場戰爭,人們更多的是在談論它的後續問題,比如說遺留越南的美軍戰俘。這部續集電影正是抓住了這個熱點進行發揮,製片方顯然是希望讓銀幕上的超級英雄——蘭博,來幫助美國人解決這個巨大的難題,同時他們也好賺到盆滿鍋溢。電影原本就是一場人造夢,這樣做也確實無可厚非。
《第一滴血》的續集延續了它的前作的許多特點,比如說人物設置方面,蘭博還是被置於一個相對孤獨的地位。在他的身邊,崔普曼上校是他唯一信賴的人。而其它人物則大都是勢利小人。注意,這個名為馬歇爾行動負責人和第一集中的維爾警長長相上何其相似。
在這里,影片強調了《第一滴血》這個電影系列中另外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對於以電腦為代表的高科技的鄙視。蘭博是一個古典英雄,他信奉的依靠身體和道義去贏得勝利的時代已經過去,然而他卻仍然堅守自己的立場與尊嚴,這或許正是他與這個功利主義至上的世界格格不入的真正原因所在。
蘭博出發了,他沒有忘記帶上他心愛的匕首,那是他那活在過去的鋒利的靈魂。
蘭博在跳傘時出現了意外,無奈之下,他將隨身攜帶的所有設備統統丟棄。其中也包括至關重要的通訊設備。蘭博在行動的剛開始就陷入到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這當然是影片的編導刻意為蘭博塑造的絕境。因為只有這樣,蘭博才能夠真正的再一次成為《第一滴血》中的那個蘭博,成為那個所向披靡的孤膽英雄······
在《第一滴血》這樣的英雄片當中,英雄的出場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如同是中國京劇中名角的亮相一樣,它必須贏得那眾口一聲的碰頭彩,按照中國的說法,這又被稱作開門就是戲。也就是必須要在開始的幾分鍾依靠強大的戲劇沖突或者動人心魄的場面迅速地捕獲觀眾的注意力。1988年拍攝的《第一滴血》這個電影系列的第三集,同樣以這樣的方式開場,史泰龍的肌肉更加發達的史泰龍又要開始他的搏鬥旅程了。
這個伸手將被擊倒的對手拉起的動作,似乎預示著蘭博這個人物有了某種變化。
獲勝後的蘭博同一個小和尚一起離開。這里是佛教國度——泰國,蘭博似乎在精神上找到了某種平靜和寄託。不過崔普曼上校的出現,則意味著蘭博的平靜生活註定將會結束。
鮑勃,從他的長相上你就能知道,這又是一個從維爾警長開始就一脈相承的人物。這個冷酷的官僚將交給蘭博另一個出生入死的任務。
這個任務顯然又是一個充滿地緣政治和冷戰色彩的任務,對手延續第二集中的設置仍然是蘇聯人。同時它還涉及發生在亞洲的另外一場戰爭——阿富汗戰爭。我們又必要了解一下相關的歷史,從1979年到1989年期間,前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與阿富汗的抵抗力量進行了一場長達10年的殘酷戰爭。《第一滴血》的第三集拍攝於1988年,阿富汗戰爭尚未結束,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暗中給予阿富汗的抵抗力量以巨大的支持。而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世界的愛好和平的人民也一直對前蘇聯的侵略行徑表示譴責。支持阿富汗的抗戰成為全世界的熱點,同時也成為好萊塢電影關注的熱點。這部續集電影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
盡管有著正義的理由,但蘭博卻對崔普曼上校表示了拒絕。
他走向建設中的佛塔,這個鏡頭預示他正試圖通過佛教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但蘭博是否真的平靜了呢?手上揮舞的動作似乎在表達著什麼,崔普曼上校也走進了佛塔。他是這個電影系列中最了解蘭博的人······
『柒』 電影第一滴血中,為什麼老提到俄軍侵略,史泰隆劇本怎麼寫的,什麼俄軍佔領了越南,佔領了阿富汗
這幾部電影的時間線是有歷史依據的。
該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屬於反思越戰的電影,符合當時美國社會的反戰思潮。
後面的續作更多是出於商業考慮,但有歷史背景依據。第二部是發生在美軍撤出越南之後,主角被派去營救越南戰俘。越南出現蘇軍是符合歷史的,因為美軍入侵越南之後,蘇聯就給了越南很大規模的軍事援助,並派遣軍事教官進入越南參與指揮戰斗,而越南金蘭灣是蘇聯在東南亞最大的軍事基地。中國當時也給予了越南大量的無償軍事援助,並有數千軍人參與抗美援越,但主要是高炮部隊,更大的目的是防止美空軍入侵我西南邊境。另外,美海軍陸戰隊特別偵緝隊確實入侵過我國境內,偷襲越南設在廣西邊境我方一側的醫院。因此第二部里越南有蘇軍是事實,而且蘇軍插手越南事務很深。我方在美軍撤出後便全數撤軍。
第三部描寫阿富汗的內容也是有真實歷史背景的。蘇聯在1979-1989年間入侵並佔領了阿富汗,目的是打開蘇聯在印度洋的入海口。初期,蘇聯採用大量武裝直升機控制交通線和清剿抗蘇武裝,效果很好。而美國並沒有公開參與阿富汗戰爭,而是利用中情局及其在東南亞的貿易公司向阿富汗反抗軍出售大量的刺針式導彈,並派出小股特遣隊幫助訓練阿富汗游擊隊,也執行過小規模破壞任務,這些行動最終將蘇軍拖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蘭博在這一部電影里營救的就是cia派往阿富汗的軍事教官。
『捌』 史泰龍主演的電影《第一滴血》講的是什麼故事﹖
蘭博,美軍特種部隊退役,多年在越南戰爭中洗禮,已無法融入美國社會,流浪至假日小鎮,又遭小鎮警長諸多挑剔及無理指責。最後,他無法忍受。他要站起來對抗警長的挑釁,還要對抗警長召來的大批特警。蘭博用他在越南常用的軍事知識,來對抗這一批人。除了他尊敬的上校,無人、無法律、無武器可將他阻止。導演泰德.考切夫不但將動作場面的氣氛拍得緊湊逼人,也將小人物打倒建制惡勢力的含意拍得大快人心。
退伍軍人蘭博(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 飾)從越南回國,他回到已顯得陌生的原居小鎮,當地警長(布萊恩·丹內利 Brian Dennehy 飾)看到這個退伍軍人的第一眼起,就開始對蘭博百般挑剔,甚至將他帶回警局肆意侮辱,不堪忍受責打的蘭博襲警之後逃跑。警長召集大批警察展開對蘭博的追捕,蘭博逃至荒山野林之中,不斷用自己在越戰中掌握的游擊戰術對警察展開反擊,他搶劫了一輛武器運輸車返回小鎮燒毀了商店,法律和武器都不能阻止蘭博了。蘭博在越戰時的長官上校(理查德·克里納 Richard Crenna 飾)出現,勸說蘭博放下槍械,憤懣已久的蘭博吼出了自己的困惑與不甘……
『玖』 史泰龍的電影《第一滴血》1234集的故事背景是什麼
第一集背景是蘭博從海軍陸戰隊退役回到美國發生的事情;第二集是蘭博被逮捕到監獄後他的上校上司為了救他而想的辦法,就是去越南營救越戰遺留的美軍戰俘,但是負責此次任務的摩根其實把蘭博和他上校耍了,根本沒打算讓蘭博活著回來,遺留的戰俘很多,蘭博只救出一部分,摩根沒想到蘭博能活著回來,但蘭博依靠自己的能力頑強的把直升飛機開回來了。第三集是蘭博隱居到泰國之後他的上司去阿富汗執行任務被蘇俄人扣留,蘭博迫不得已又隻身前往營救他的朋友。第四集是蘭博已經退隱江湖,不再去美國,這個讓他傷心地故鄉,在緬甸一帶隱居做船夫,由於緬甸內戰,反抗軍和政府軍開戰,一隊美國的人道主義救援者攜帶葯品等物資想去緬甸為老百姓做好事,但是沒想到也沒政府軍扣留,蘭博和五個僱傭軍一起又把這些人救出來。然後蘭博回到過去好多年都沒回的故鄉,回到了自己的村莊,安度晚年。至此,蘭博的故事全部結束。有消息稱,第一滴血5可能開拍。
『拾』 電影《第一滴血》的主演是誰
《第一滴血》是由特德·科特切夫執導,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理查德·克里納、布萊恩·丹內利、大衛·卡羅素聯合主演的動作片。影片於1982年10月22日在美國上映。
此外,史泰龍還是一名抽象派畫家,曾在俄羅斯博物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等多個藝術展覽會開辦個人畫展,作品包括《朋友之死》、《尋找洛奇》和《大力神鍾點》等表象主義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