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認識這些電影公司logo,怎敢自稱港片迷!
這些標志性的電影公司logo,是影迷心中不可或缺的記憶。
1. 嘉禾電影公司
嘉禾的logo,是許多影迷童年陰影的一部分。這個標志從黑底屏幕開始,紅色的長方塊依次閃出,圍成一個方形,伴隨著四聲「砰!砰!砰!砰」。嘉禾自1970年創建以來,發行的《唐山大兄》、《五福星》等經典之作,成為港片迷的心頭好。90年代後期,產片量逐年降低,2007年公司更名為橙天嘉禾,結束了其輝煌的篇章。
2. 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
新藝城崛起於嘉禾和邵氏的斗爭正熾之時,最終也消亡於內部斗爭。新藝城以創作之神速聞名,由麥嘉、石天、黃百鳴等組成的「七人創作小組」群策群力。雖然曇花一現,但留下了《英雄本色》、《監獄風雲》等經典作品。
3. 東方電影
新藝城解體後,黃百鳴於1992年創立了東方電影公司。該公司發行的影片以喜劇類居多,質量良莠不齊,內部也發生了一些「瑣碎八卦嘢」。比較著名的,就是高志森反水事件。
4. 電影人製作公司(UFO)
由曾志偉、陳可辛、阮世生等人創立的電影人製作公司,發行了眾多電影精品。該公司擅長製作文藝愛情片,喜歡探討性別和取向問題。
5. 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星爺於1996年創辦的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專門拍攝高質量、高娛樂性的電影。《食神》、《喜劇之王》等作品,都具有鮮明特色。
6. 寰亞電影
成立於1994年的寰亞電影,在產片數與質量上都是業界佼佼者。老闆林建岳財力雄厚,發行的影片多次選送柏林電影節、康城電影節,如《無間道》、《天下無賊》等。
7. 澤東電影公司
由劉鎮偉、王家衛創辦的澤東電影公司,所發行影片部部是文藝青年的心頭好。公司名字「澤東」與偉人無關,是公司運作的開始。
8. 湯臣電影有限公司
湯臣電影是一個具有「兩岸三地色彩」的多元化合成品,製作發行了無數香港電影。徐楓作為創辦人,兼顧演員、製片人、商人多重身份,樣樣都做得出色。
9. 英皇電影
由楊受成創立的英皇電影,實力雄厚,大腕雲集,發展迅猛,是國內為數不多還具有超高影響力的香港老電影公司。
10.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58年在香港成立的邵氏兄弟,由邵逸夫擔任總裁,產片量在當年呈壟斷市場之態。邵氏旗下四大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楚原,風格鮮明,影響深遠。
這些老logo,伴隨著港片愛好者的成長,亦有其獨特的一份情懷。願此文能帶給影迷一份溫馨回憶。
有這些良心之作看,我們無疑是幸福的!
㈡ 美國電影介紹
關於美國電影(不好意思只有部分...)
長期以來,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但是,70年代前後,美國電影學術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1967年,在華盛頓和洛杉磯兩地成立了美國電影研究院(AFI)。電影資料館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羅切斯特的伊斯曼電影數據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伯克利太平洋電影資料館等。8大影片公司於60年代先後解體或轉產之後,影片和檔案大量捐贈給上述資料館和各大學的電影研究中心,對研究本國電影傳統、保護本國電影文物起著很大作用。
英譯:For a long time, the United States only to the film as a means of entertainment to Hollywood as a story and fantasy proction factories, so first of all note that the movie business value. However, after 70 years, the American film has been great development in academic research. In 1967, both in Washington and Los Angeles have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 Film Archive,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important ones are the New York Museum of Modern Art, Rochester's Eastman Film Archive,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Berkeley Pacific Film Archive. 8 large film company has disintegrated or converting 60 years after the
A large number of film and archives donated to the museum and the University Film Studies Center, the study of national film traditions, protect their heritag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ilm.
二十世紀的好萊塢:到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張報紙、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只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1903年,此地升格為市,參加投票的177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贊同以「好萊塢」為之命名。當年下的兩條命令是:除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及不準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1907年,導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帶領他的攝制組來到洛杉磯,拍攝《基督山伯爵》。他們發現,這里明媚的自然風光、充足的光線和適宜的氣候是拍攝電影的天然場所。1910年代初,導演大衛·格里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來拍電影,他帶著麗蓮·吉許、瑪麗·璧克馥等演員來到了洛杉磯。他們後來想尋找一塊新的地盤,於是向北出發,來到了一個熱情的小鎮,那就是好萊塢。Biograph公司發現此地條件不錯,於是在回紐約前又陸續拍了好幾部電影。漸漸許多業內人士都知道了這塊寶地,到好萊塢的電影劇組越來越多,美國電影業移師好萊塢的大轉移開始,好萊塢向成為電影之都邁進。
1911年10月,一批從新澤西來的電影工作者在當地以為攝影師的帶領下,來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棧,他們將租到的客棧改裝成一家電影公司的樣子。這樣,他們創建了好萊塢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內斯特影片公司。
從那以後,許多電影公司在好萊塢落戶,著名的電影公司有:米高梅電影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簡稱MGM)、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Inc.)、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電華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簡稱RKO)、環球公司(Universal)、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倫比亞影業公司(Columbia Pictures)。
英譯:By 1900, Hollywood has a post office, a newspaper, a hotel and two markets, its residents number 500. 100,000 population in Los Angeles in the city, 11 kilometers east. In Hollywood and Los Angeles have only a single-track tram. 1902 Hollywood hotel, now known as the first part of the opening. In 1903, here upgraded to the city's 177 voting residents of the right to vote unanimously endorsed by the "Hollywood," named after whom. That year under the two commands are: In addition to pharmacies in other stores outside the prohibition, and no amount of driving in the streets more than 200 cattle. 1904
A new so-called Hollywood Avenue streetcar opened, so that between the Hollywood and Los Angeles round-trip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In 1910, Hollywood residents voted to join the Los Angeles. The reason is so that they can be in Los Angeles drinking water and access to adequate drainage facilities.
In 1907, director Francis Burgess led his crew arrived in Los Angeles, filming "Count of Monte Cristo." They found that, wher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plenty of light and suitable climate is the natural place for filming. The early 1910s, director David Griffith Biograph company was sent to the West Coast to make a film, he took Lillian Gish, Mary-bi g-fu and other actors came to Los Angeles. They were then looking for a new site, so proceed north, came a warm small town, and that is Hollywood. Biograph company found here in good condition
So back to New York before they filmed several movies. Graally many people in the instry know that invaluable piece of land, to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Hollywood movie crew, the U.S. film instry moved to Hollywood's big movement started, Hollywood movies have to be forward.
October 1911, a group from New Jersey to film-makers on the ground tha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hotographer came to a small Inn called Bu Lang, they will rent the inn converted into a studio look. In this way, they created Hollywood's first film studio - Ernest Pictures.
Since then, many film companies settled in Hollywood, the famous film companies: MGM (Metro Goldwyn Mayer, called MGM), Paramount Pictures (Paramount Pictures, Inc.), Twentieth Century Fox (20th Century Fox), Warner Bros. (Warner Brothers), RKO (Radio Keith Orpheum, referred to as RKO), Universal (Universal), United Artists Corporation (United Artists), Columbia Pictures (Columbia Pictures).
水平有限,只能這樣了,不知能不能幫到你...
㈢ 跪求所有的經典黑白老電影
,《魂斷藍橋》,《茜茜公主》,《羅馬假日
㈣ 黃百鳴坦率說出摧垮香港電影業的不是黑社會,而是這幫人,他說的究竟是誰
黃百鳴曾經說過,摧毀香港電影業的並非黑社會,而是版權意識薄弱的人。黃百鳴的說法十分片面,作為電影公司的老闆,他自然會把火力集中到損害自己利益的地方,而港片衰落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
港片的衰落,也是因為人才凋零,內憂外患。除此之外,港片的衰落和香港整體經濟也脫不了關系。以往的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空前繁榮。進入新世紀之後,經濟發展增長緩慢,與之對比的發展迅速的內地經濟,從影視行業的興衰就能看出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
不過在香港電影逐漸衰落之後,香港電視劇反倒蒸蒸日上。新世紀之初,港劇風靡一時,到現在還有人模仿TVB的說話腔調,算得上是香港影視行業的進步。
㈤ 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的解體
在新藝城三巨頭之中,麥嘉佔有35.28%的股權,拿的是大頭,超過石天與黃百鳴的股權之和。有文章認為,這種不均的分紅,「為後來新藝城的解體埋下了伏筆」。而1986 年,麥嘉為新藝城的競爭對手嘉禾公司拍了《最佳福星》,令金公主集團大為憤怒。三年後,黃百鳴向新藝城提出要求,希望公司再給他一個賀歲檔的機會,遭公司拒絕,黃百鳴遂與高志森合作,為新寶公司創作了一部賀歲片《合家歡》。於是,1989 年的賀歲片大戰,變成新寶的《合家歡》與新藝城的《新最佳拍檔》對壘。結果,《合家歡》拔得頭籌,《新最佳拍檔》屈居亞軍。黃百鳴後來稱這一年的賀歲片大戰為「新藝城兄弟火並」。同樣是在 1989 年,金公主獨立出品了吳宇森的《喋血雙雄》。1990 年,金公主又與新寶公司合作出品了《笑傲江湖》(徐克參與導演,許冠傑主演)。新藝城的股東們這些有損公司利益的行為,成為新藝城解體的導火索。
新藝城前期的經典之作都是七人小組群策群力的結果。但據小組成員之一曾志偉說,七人不久便因分錢多少的問題而鬧起紛爭,他自己則退出七人小組,遠赴台灣拍戲。因此《最佳拍檔》前兩集由曾志偉執導,到第三集,導演則換成了徐克。而拍完《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後,徐克也離開了新藝城。徐克在2005 年接受訪問時回憶說:「新藝城最大的問題是只拍喜劇,大家都只想拍票房幾千萬的影片,我提出想嘗試不同的電影,大家都沒有信心。這種情況下,我有些厭倦,就離開了新藝城。」而金公主集團盛情挽留徐克,並幫助他成立「電影工作室」。1989 年,金公主還與電影工作室聯合出品了徐克執導的《英雄本色Ⅲ夕陽之歌》。
上世紀80 年代後期,新藝城三巨頭各自為戰。麥嘉重用林嶺東導演,拍攝《風雲》系列(《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和《學校風雲》);黃百鳴致力於家庭賀歲喜劇;石天組建了一個創作班子,拍起《八寶奇兵》等片,可惜皆遭慘敗,於是也萌生退意。
由此不難看出,新藝城的解體,主要是經濟利益分配和創作理念分歧這雙重原因的結果。1990年,新藝城終於歇業。公司的最後一部電影《蠻荒的童話》於1991 年公映。
1991 年,黃百鳴創建了東方電影集團。此後,該集團出品了《開心鬼上錯身》(1991,黃百鳴編劇兼主演)、《大富之家》(1993,東方/ 深圳)、《昨夜長風》(1994,黃百鳴編劇)、《半生緣》(1997,天山/ 東方/ 上海安氏)和《最佳拍檔之醉街拍檔》(1997)等40 多部影片。由於黃百鳴在該集團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開心鬼上錯身》、《最佳拍檔之醉街拍檔》等片與新藝城影片的密切關聯,所以東方電影集團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們視作新藝城公司的一種延續。
1995 年,新藝城已有重組的計劃,在台灣片商王應祥的拉攏下,有關人士曾進行了初步的接觸,但由於大家的意見未能達成一致,因此該計劃被擱置下來。1999 年,黃百鳴再次力邀麥嘉和許冠傑出山(此時,石天已意興闌珊),重組新藝城,並開拍了千禧年賀歲電影《大贏家》和電視劇《濟公》等戲,可惜市場表現並不理想。結果,重組的新藝城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