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再聽《莫呼洛迦》
昨天重溫了電影《青蛇》。不得不承認,90年代的香港電影真是處於黃金期,選角、音樂、審美都非常在線。《青蛇》是我看過好多遍的電影之一,小時候第一次看,只記住了青白二蛇剛幻化人形,「扭啊扭扭啊扭啊扭」地在街上練習走路,看到眾人被美色痴迷後的回眸一笑。
少女時期看《青蛇》,最打動我的是那首《流光飛舞》,情絲旖旎,萬種風情,大膽又朦朧的情慾,滿滿柔情,含蓄又美好。
如今再看《青蛇》,聽到插曲《莫呼洛迦》時,突然一驚,這歌詞寫得太好了!
《莫呼洛迦》 這首歌,開始於青白二蛇幻化人形,來到人間時,紙醉金迷的風月場所,飲食男女放縱著心底的欲,白蛇因情去看心上人許仙,青蛇懵懂渴望,青澀誘人,在異域舞女中展現妖嬈舞姿。
它的歌詞,現在才發現信息量巨大!
1.色是空,空是色。
想必大家經常聽到影視作品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出自《心經》,我對佛學研究不深,就我自己的理解來說,「色」並非只是指美色,而是一些外在的能被「眼耳鼻舌身」感知的一切物質;「空」並非什麼也沒有,而是對一切物質共性的總結,這種共性應該是「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因為事物處於變化之中,所以執著沉溺於「色」不可取。
2.末世摩登伽
佛教中 「末世」是指「末法時代」,佛在世時,稱為正法時代;佛滅度後一段時期,稱為像法時代;再往後一段時期,稱為末法時代。末法時代,信仰佛教的人數漸漸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修行而證聖道的人則已沒有了,到最後佛法也就被世間的邪說和物慾所淹沒,縱然尚有佛經存在,也沒有人去信受奉行。佛教雖有末法時代,但只要努力不懈,可由末法時代的環境,進入像法時代的環境乃至於正法時代的環境。
「摩登伽」是指「摩登伽女」。相傳摩登伽女來自低等種姓的奴隸女子,阿難尊者請她布施一碗水,因為阿難相貌庄嚴,且沒有嫌棄她的低等種姓身份,摩登伽女愛上了阿難,並求母親施法,讓阿難作為自己的丈夫。阿難在關鍵關頭受到佛祖的庇佑,擺脫了摩登伽女的誘惑。後來摩登伽女繼續糾纏,佛祖以方便力,向摩登伽女說法,告訴她「色相」並不長久,摩登伽女恍然大悟,精心修行,最終修得正果。
3.天龍之女一曲婆娑
佛教中的「天龍」是指「天龍八部」中天眾和龍眾。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
天眾又稱天神,比人類有更長的福報,但是也有生死,天人死前有「五衰」: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 龍眾也是佛教重要護法,負責興雲布雨; 夜叉是種鬼神。乾達婆為樂神和香神,以虛無縹緲的香氣為食,他的名字意思也是「虛無縹緲」,乾達婆為男性神;阿修羅,好鬥,疑心重,男的極丑,女的極美;迦樓羅是專吃龍的金翅鳥,因為長期吃龍,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自焚後僅留青色琉璃心;緊那羅善於歌舞,也是歌神;「天龍之女一曲婆娑」,因為乾達婆為男性神,所以一曲婆娑的天龍之女應該是緊那羅了。摩睺羅伽又稱莫呼洛迦,是大蟒神。
4.莫呼洛迦
莫呼洛迦是大蟒神,人首蛇身。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舍利弗問經》雲:「摩睺羅伽神者。布施護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身為莫呼洛迦,是因為好善布施,為佛護法,但性格好生氣仇視怨恨他人,才成為莫呼洛迦的。
小青剛修成人身時,懵懂無知,不懂感情,自然是莫呼洛迦。但《青蛇》里的莫呼洛迦並不僅僅指青白二蛇,法海雖然好善布施,為佛護法,但從好「嗔恚」這一點來說,他也能說是莫呼洛迦了。
據說徐克題筆寫下第一句歌詞「莫嘆息,色即空」就跑掉了,考試官一句提示,黃沾善後寫下了如此符合電影意境的精妙歌詞,不愧是香港四大才子啊!
B. 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簡介
第49屆金馬獎評審簡介
本屆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由《浮城謎事》以八項入圍成為最大贏家,《女朋友男朋友》以七項緊隨其後,《神探亨特張》、《奪命金》、《殺生》都有六項入圍。上屆影帝劉德華將擔任評審主席,典禮將於11月24日在台灣宜蘭舉行。
以下是本屆金馬獎初審評審名單:
但唐謨,影評人,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曾參與多項劇場及短片製作、演出,擔任《破周報》影評專欄撰稿,並從事各類書評、藝評及翻譯工作。曾是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評審。
李泳泉,電影學者,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碩士、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曾任金馬獎、金穗獎、台北電影節評審,現為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專任講師,從事理論與實務教學。
梁良,影評人,畢業於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前身),從事兩岸三地文化、出版、影視編劇、製作工作長達30多年。曾是金馬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現為中國影評人協會副秘書長、中華編劇學會常務理事,任教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
登徒,影評人,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主席,主編《96香港電影回顧》、《2002年香港電影面面觀》等書。曾任鹿特丹影展、台北電影節及香港電影節評審。現為藝術發展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顧問,粵語片研究會榮譽會員,《經濟日報》影視版編輯。
衛西諦,影評人,主編《電影+》叢書、《後窗看電影》等書籍近十種,出版電影隨筆集《未刪的文檔》。曾在《中國新聞周刊》、《新世紀周刊》、《南方都市報》及《看電影》等報刊雜志開設專欄。擔任過中國獨立影像展、上海電影節選片人,以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
以下是本屆金馬獎復審評審名單:
孔勁蕾,剪輯師,1996年開始獨立創作,與多位中國知名導演合作,代表作品包括《站台》、《天地英雄》、《卡拉是條狗》、《三峽好人》等,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剪輯提名,2009年以《鬥牛》獲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提名。
史明輝,動畫導演,加州藝術學院實驗動畫研究所畢業,從事動畫教育工作,投入動畫獨立製片與創作已有十幾年,曾獲台北電影節、金穗獎、美國電視艾美獎的肯定,並以《飛越藍調》獲得第44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最新作品《寂寞碼頭》於本屆金馬影展世界首映。
吳米森,劇情、紀錄片導演,電影作品包括《起毛球了》、《給我一支貓》、《松鼠自殺事件》,曾獲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白金獎、金馬獎最佳美術及最佳音效、金穗獎最佳劇情片等。其他作品包括國家音樂廳旗艦音樂劇《很久沒敬我了你》、上海世界博覽會台灣館《全天域球幕》。目前正籌拍《卡拉交響大樂隊》。
林育賢,劇情、紀錄片導演,曾從事電影幕後工作編、導、剪輯數年,2005年首部紀錄長片《翻滾吧!男孩》創下上映長達三個月的佳績,並獲得第4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電影歌曲。2007年拍攝首部劇情長片《六號出口》;2011年劇情長片《翻滾吧!阿信》廣受好評,獲得金馬獎五項提名。
林良忠,電影、廣告攝影師,代表作品包括《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上海往事》等。也曾多次為外國電影掌鏡,包括《我愛貝克漢姆》等。曾獲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攝影提名、金馬獎最佳攝影入圍、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
林強,歌手、演員、音樂創作者,1990-2000年間曾出過個人專輯、當過DJ,2000年後成立工作室,專心在電影配樂及紀錄片工作,曾參與侯孝賢的電影演出與多部電影音樂製作。多次獲金馬獎提名,並以《南國,再見南國》、《千禧曼波》、《一年之初》獲得第33屆、38屆、43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以下是本屆金馬獎決審評審名單:
張大春,作家、主持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創作涵蓋小說、散文、詩詞、劇本、書法、評論等,曾獲多項文學大獎與年度好書的肯定。除了文學創作,近年也參與電視、電影、劇場,並主持廣播節目。曾以《超級市民》獲得第2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
梁修身,演員、導演,以《筧橋英烈傳》奠定銀幕英雄形象,《春寒》入圍第1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走紅於七、八○年代台灣影壇。1989年起開始電視導演生涯,並成立製作公司,拍攝了多出具有人文關懷的優質戲劇,獲得多屆金鍾獎肯定。他個人也以《家》得到第38屆金鍾獎連續劇最佳男主角。
劉德華,演員、監制、歌手,至今參演超過一百二十部電影,創下傲人票房紀錄外,並獲多次獎項肯定,包括以《無間道III終極無間》、《桃姐》獲得第41屆與第4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他創立的電影公司發掘了多位新銳導演,並致力出品多元化的優質電影,因此獲釜山影展頒發「電影人大獎」。他擁有多項傑出青年榮銜與榮譽勛章,亦成立慈善基金回饋社會,是華人演藝界代表人物之一。
蔣雯麗,演員、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在多部電影、電視劇擔任過重要角色,除了以《立春》獲得金雞獎與羅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還曾獲金鷹獎、飛天獎、華表獎的肯定。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我們天上見》獲釜山影展觀眾票選獎。曾以《最愛》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1月24日,第49屆金馬獎得獎名單將由復審+決審評審團共同選出。
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從2012年7月2日開始報名,到2012年8月10日截止報名,211部作品再度創史上最高報名量紀錄。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於2012年11月24日晚在台灣宜蘭舉行。香港電影《奪命金》成為金馬獎大贏家之一,一舉拿下最佳男主角(劉青雲)、最佳導演(杜琪峰)以及最佳原創劇本3個獎項。台灣演員桂綸鎂獲最佳女主角。大陸電影《神探亨特張》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3個獎項。台灣資深演員石雋獲授金馬獎終身成就紀念獎,黃裕翔榮獲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主持人是黃渤和曾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