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簡介。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經濟、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上海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上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並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基地。上海又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並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如今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閃耀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並致力於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上海是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城市。
Ⅱ 上海的地名(上海人回答)
上海的道路,最早出現在原上海縣城廂地區(今南市區人民路、中華路內側),據方誌記載,明弘治時城廂坊巷5條,嘉靖時10條,萬曆時11條,清康熙時25條,嘉慶時63條,同治時80條。上海開埠後,英租界初期修建道路很少,路名也很隨便,如「花園弄」(今南京東路東段),因路旁有花園兼跑馬場而得名,錫克教堂旁的道路稱西[錫]克路(今廣西北路)。同治三年(1864年),一個由26條道路組成的英租界幹道網已具雛形,南北向、東西向各13條。同治四年工部局通過決議,規定南北向道路以中國省名命名,東西向以中國城市名命名。美租界的文監師路(今塘沽路),是以美國聖公會主教文惠廉名命名的,其後,受英租界影響,也採用中國城市名命名道路。咸豐十年(1860年)後,工部局和公董局為了協助清廷鎮壓太平軍,先後越界築成徐家匯路(今華山路)、新閘路、麥根路(今淮安路)、極司非而路(今萬航渡路)等四條軍路,並越界築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為上海最早的界外馬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擴展後,泥城浜以西地區路名多數以英美殖民者姓名命名,少數以中國地名命名。本世紀初工部局在租界以西、以北地區又越界築道路38條,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的有29條,以中國地名命名的9條。法租界初期路名以附近設施作專名,也有以法國人名、軍艦名命名。光緒二十六至三十一年辟築的東西向道路,大都以中國的「江」名命名,如西江路(今淮海中路)等,南北向的道路,以中國的「山」名命名,如寒山路(今濟南路)等。光緒三十二年,法租界當局宣布將已築道路,改為以法國人名及事物命名。民國3年(1914年)法租界再次擴展,所築道路絕大多數以法人和美、意、比等外國人名命名。早期租界中心地區,道路整齊有序,大馬路(今南京東路)、二馬路(今九江路)、三馬路(今漢口路)等俗稱,廣泛使用近百年。
民國成立後,以孫中山為首的民國臨時政府提出了「五族共和」等政治主張。這些政治主張在由閘北市政廳管理的路名上被充分反映出來。與租界北西藏路相鄰的四條新築馬路分別命名為漢中路、滿州路(今晉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對原有道路加以改名,如總局路改共和路,新閘橋路改大統路,南川虹路改光復路等,表達了民國初年人們對民族團結、國家強盛的願望。民國18年(1929年),上海特別市政府決定在上海東北建設新市區。新市區與外界相連的主幹道多用辛亥革命領袖名命名,如中山路、其美路、黃興路等;東西向幹道命名三民路、五權路,南北向幹道命名世界路等,反映三民、五權、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張。其他道路分別以「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九個字為首的片語命名。民國26年11月,日軍攻陷上海後,曾一度改成具有濃厚殖民地色彩的地名。民國32年10月,汪偽上海市政府公布了對原公共租界、法租界和越界築路區域240條路名的更名,大規模更改以西方國家人名等命名的道路,如戈登路改江寧路、哈同路改銅仁路、文監師路改塘沽路等。新的路名,大都以中國各級政區名命名。
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政府在路名上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民國34年(1945年)11月和12月,市政府先後兩次公布更改路名公告。基本上仍採用以中國各省地名命名路名的方法,同時又以「復興」、「建國」等片語和「中正」、「林森」等國民黨要人名命名一批地名。
上海開埠後,涌現一大批經濟、文化類和企事業名稱,其中部分較為著名的也起著地名的作用。匯豐銀行大樓、中國銀行大樓等成為外灘地區標志性建築。商業的發展,形成南京路、西藏路、福州路、霞飛路(今淮海中路)等多條商業街。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百貨公司,中外聞名,成為上海市區起地名作用的商店名稱。上海開埠以後建造的一批工廠、企業,成為上海地名群的一個重要部分,如著名的官辦企業「江南造船所」,為高昌廟一帶的代稱。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英商在今蘇州河南、西康路北端開設「江蘇葯水廠」,後居民集聚,形成區片地名葯水弄。黃浦江兩岸是碼頭、倉庫集中地,著名的有公和祥碼頭、大達碼頭、其昌棧等。宣統元年(1909年)滬寧鐵路通車後設立的上海北火車站,民國5年(1916年)滬寧、滬杭甬線接軌後,成為上海陸上交通的樞紐,「北站」還作為區片名使用至今達七八十年之久。公用事業中的自來水、電力、煤氣、郵電等著名單位,也往往成為具有指位性的地名,如建於民國13年(1924年)的自來火橋(今西藏路橋),因橋南側有英商上海自來水(煤氣)房而得名。楊樹浦發電廠,煙囪高聳,是從黃浦江進入市區的標志。服務業、娛樂業一直是上海的重要行業,如著名的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天蟾舞台、大世界等,都著稱一時,起著地名作用。上海是近代教育、衛生事業的發祥地,知名度較高的交通大學、聖約翰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仁濟醫院、廣慈醫院、公濟醫院等與人民關系密切,都起到地名的指位作用。
區片地名系指具有大致范圍而沒有明確界線的地域性名稱。有的區片名歷史上就已存在,如浦東、靜安寺等。由於城市化的發展,舊的地理實體雖已消失,但地名卻流傳至今,衍化成區片地名,如徐家匯、曹家渡、老西門、十六鋪、提籃橋等。也有聞名當時的拋球場(今南京東路、河南中路口)、日升樓(今南京東路、浙江中路口)等,今天已成為歷史地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政區均延續舊制,為20個市區、10個郊區。1956年,因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原有的區劃顯得太小,不便管理,遂將市屬區減少至15個,郊區合並為3個。1958年,江蘇省轄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賢、川沙、南匯、崇明10縣,分兩次劃屬上海市,形成今上海市的范圍。1964年,市區區劃調整為10個區,形成10區、10縣的基本框架。1980年置吳淞區,1981年置閔行區,1988年撤銷寶山縣和吳淞區置寶山區,1992年改嘉定縣為區,撤銷上海縣和閔行區置閔行區。1993年初將原川沙縣和黃浦、南市、楊浦3區所轄浦東部分及上海縣三林鄉合並建立浦東新區。至1995年底,上海有14個區、6個縣,共20個區縣級政區地名。
街道前身為20世紀50年代初期設立的以序數為名的辦事處,1960年1月正式設立街道,成為區政府的派出機構。街道名稱,一般以境內主要道路名命名,如黃浦區的南京東路街道;其次為以區片地名命名,如閘北區的北站街道;也有的以新村名命名,如長寧區的天山新村街道;其他有以園林名命名的,如南市區豫園街道。
農村縣級以下政區名稱,1949年至1953年為區、鄉(鎮)兩級制。1954年撤銷區的建制,1956年鄉、鎮合一,改小鄉為大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1984年後,恢復為鄉級建制。90年代初,先後撤鄉建鎮。至1995年底鎮級地名已有208個,占鄉、鎮地名95%。鄉鎮名稱的專名,一般以駐地所在的聚落名為名,如南翔鎮駐地南翔;也有以所處的地理方位,如淞南鎮在吳淞之南;有以古稱加方位詞的,如茸北鎮;有以島名,如長興鄉、橫沙鄉;有以水體名,如石湖盪鎮;有以山名,如天馬山鎮;有以區片、地片名為名,如寶山鎮;有以路為名,如祁連鎮(以祁連山路)。
行政村名稱一般以村民委員會所在地的自然村名為名,也有以政治性詞語命名的,如和平、民主、愛國、紅星等。1958年公社化後,農業合作社改為公社所屬的大隊,大隊成為新的聚落地名。1980年上海市地名普查時,這些以政治性詞語命名的大隊、生產隊名因重名太多,進行了更改。新的大隊名一般以所在地自然村名命名,也有以河流、舊小鄉、橋梁等名命名的,在不重名的原則下,保留了一些由農業社名沿襲的政治性詞語。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專名大多數沿用下來。沿海農場地區,聚落地名的首字大都採用該農場名的首字,如新海農場有新海村、新開村、新陽村等。也有用其他方法命名的,如五四農場內的聚落地名,絕大多數首字為「海」、「青」。
道路名稱,1949年5月後,首先對以國民黨要人和外國人名命名的路名進行了更改,如「中正路」分別改為延安路、瑞金路、石門路,「林森路」改為淮海路,「魏德邁路」改為邯鄲路等。以後,又更改一些殘留的以外國地名命名的路名,如將「倫敦路」改名橫山路;同名、同音的路名也進行了改動。
上海城市的不斷擴大,新建道路和新路名日益增多,1952年以後,市政管理部門繼承了上海路名以中國省市地名命名的傳統,並形成一套更為完善的命名原則,以需命名道路的方位對應有關省市地名命名。楊浦區地處上海市區的東北,路名就以吉林、遼寧省地名命名,有松花江路、鞍山路、本溪路等。普陀區地處市區的西北,路名就以陝西省地名為主命名,有宜川路、志丹路等,少數用四川省的地名,如金沙江路、大渡河路等。長寧區地處市區西南,路名以貴州省地名命名,有遵義路、茅台路、安順路等。徐匯區以廣西省地名命名,有田林路、蒼梧路等。浦東沿江一帶以山東省的地名命名,有嶗山東路、濰坊路、文登路(今東方路)等。1958年以後在市郊發展吳淞、安亭、閔行等工業區及70年代後期建設的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外圍的道路名稱均根據其所處的方位採用相應省的地名命名。
浦東新區由於待開發的范圍大,新建的道路多,僅幹道以上的道路就達50多條,1993年,設立浦東新區地名命名更名方案工作小組,在吸收國內外一些主要城市地名命名的長處和各界意見後,於1994年3月提出了既充分體現浦東開發、面向世界、面向21世紀的時代特徵,同時又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地名規劃方案。方案體現浦東道路的層次性,通名以大道、路、街,分別用於快速幹道、主幹道和各建設小區內的道路;專名採用「遠東」、「世紀」、「中央」、「迎賓」等詞命名。
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和改變上海城市面貌,在一些棚戶區和市區的邊緣興建住宅。這些住宅最初供產業工人居住,稱為工人新村,70年代後期新村數量大增,遍及中山環路內外側和郊縣城鎮,新村成為上海城市地區使用率很高的居民地地名。每個新村都有一個獨立的名稱,如曹楊新村、田林新村、中原新村等。大的新村分成若干個小村,其名稱多在專名後加序數片語成,如曹楊新村有曹楊一至九村,田林新村有田林一至十四村。新村的得名大都以所在地區的主要路名命名,但省略「路」字,如曲陽新村以曲陽路得名,甘泉新村以甘泉路得名;有以建造單位命名的,如商業一村、公交新村等;有以居住者的職業命名的,如海員新村;有以所在地舊名得名的,如明園新村,原址為明園跑狗場;有以吉祥美好之詞命名的,如友誼新村、陽光新村等。90年代初,由於商品房出現,又有城市花園、共富新村等名稱。
中心城區的不斷擴大,20世紀50年代初屬農村地區的舊新市區、大場區、真如區、新涇區、龍華區等地區,現在已大部分成為城市的一部分,當初的聚落今大都湮沒無存。50年代後期,在近郊建立工業區,使五角場、吳淞、彭浦、北新涇、真如、吳涇、閔行等地相繼成為工業化地區,又有不少地名湮沒,尤其是1972年動工興建的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和1978年動工興建的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共有200餘個聚落名稱湮沒。1993年後,隨著規模更大的浦東新區的開發,新區內大量的村落名稱正在逐漸消失。農村居住區的總體規劃、統一設計,也使農村聚落地名減少,如寶山區羅店鎮新建的39個農民新村,拆遷了213個自然村。
由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上海工業布局的調整,原來分布在市中心區的許多小工廠,遷至新的工業區。因此,在共和新路兩側、桃浦、吳淞、吳涇、閔行等地,大型工廠林立,工廠名成為當地的主要地名。在市中心,新建了一批大型文教、娛樂場所,如上海電視台、華東師范大學、新華醫院、上海博物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體育館等。對一批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遺址進行保護,產生了一批如「中共一大會址」等紀念地名稱。隨著80年代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高層建築名稱逐年增多,不少成為上海城市重要標志物和知名度高的地名,如聯誼大廈、華亭賓館、上海商城、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等等。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及浦東新區內的金橋、陸家嘴、外高橋等開發區,成為知名度很高的區片名稱。地名是現代城市人文地理實體的「包裝」,具有形象功能作用。1990年以前,住宅小區命名,用「新村」的多,高層建築用「大樓」、「大廈」的多,浦東開發、開放以後,上海房地產業興起,投資者、開發商對物業名稱很為關注,出現「花園」、「廣場」、「城」等新的通名,在專名上也打破了傳統的命名習慣,出現如「新世紀」、「太平洋」等名稱。
回答者:兮溪 - 秀才 二級 12-12 12:27
--------------------------------------------------------------------------------
不管什麼都有例外的呀
回答者:nxhydm - 助理 三級 12-12 13:18
--------------------------------------------------------------------------------
老實說,上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呀
回答者:astraly - 童生 一級 12-16 15:00
--------------------------------------------------------------------------------
上海城市的不斷擴大,新建道路和新路名日益增多,1952年以後,市政管理部門繼承了上海路名以中國省市地名命名的傳統,並形成一套更為完善的命名原則,以需命名道路的方位對應有關省市地名命名。楊浦區地處上海市區的東北,路名就以吉林、遼寧省地名命名,有松花江路、鞍山路、本溪路等。普陀區地處市區的西北,路名就以陝西省地名為主命名,有宜川路、志丹路等,少數用四川省的地名,如金沙江路、大渡河路等。長寧區地處市區西南,路名以貴州省地名命名,有遵義路、茅台路、安順路等。徐匯區以廣西省地名命名,有田林路、蒼梧路等。浦東沿江一帶以山東省的地名命名,有嶗山東路、濰坊路、文登路(今東方路)等。1958年以後在市郊發展吳淞、安亭、閔行等工業區及70年代後期建設的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外圍的道路名稱均根據其所處的方位採用相應省的地名命名。
浦東新區由於待開發的范圍大,新建的道路多,僅幹道以上的道路就達50多條,1993年,設立浦東新區地名命名更名方案工作小組,在吸收國內外一些主要城市地名命名的長處和各界意見後,於1994年3月提出了既充分體現浦東開發、面向世界、面向21世紀的時代特徵,同時又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地名規劃方案。方案體現浦東道路的層次性,通名以大道、路、街,分別用於快速幹道、主幹道和各建設小區內的道路;專名採用「遠東」、「世紀」、「中央」、「迎賓」等詞命名。
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和改變上海城市面貌,在一些棚戶區和市區的邊緣興建住宅。這些住宅最初供產業工人居住,稱為工人新村,70年代後期新村數量大增,遍及中山環路內外側和郊縣城鎮,新村成為上海城市地區使用率很高的居民地地名。每個新村都有一個獨立的名稱,如曹楊新村、田林新村、中原新村等。大的新村分成若干個小村,其名稱多在專名後加序數片語成,如曹楊新村有曹楊一至九村,田林新村有田林一至十四村。新村的得名大都以所在地區的主要路名命名,但省略「路」字,如曲陽新村以曲陽路得名,甘泉新村以甘泉路得名;有以建造單位命名的,如商業一村、公交新村等;有以居住者的職業命名的,如海員新村;有以所在地舊名得名的,如明園新村,原址為明園跑狗場;有以吉祥美好之詞命名的,如友誼新村、陽光新村等。90年代初,由於商品房出現,又有城市花園、共富新村等名稱。
中心城區的不斷擴大,20世紀50年代初屬農村地區的舊新市區、大場區、真如區、新涇區、龍華區等地區,現在已大部分成為城市的一部分,當初的聚落今大都湮沒無存。50年代後期,在近郊建立工業區,使五角場、吳淞、彭浦、北新涇、真如、吳涇、閔行等地相繼成為工業化地區,又有不少地名湮沒,尤其是1972年動工興建的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和1978年動工興建的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共有200餘個聚落名稱湮沒。1993年後,隨著規模更大的浦東新區的開發,新區內大量的村落名稱正在逐漸消失。農村居住區的總體規劃、統一設計,也使農村聚落地名減少,如寶山區羅店鎮新建的39個農民新村,拆遷了213個自然村。
由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上海工業布局的調整,原來分布在市中心區的許多小工廠,遷至新的工業區。因此,在共和新路兩側、桃浦、吳淞、吳涇、閔行等地,大型工廠林立,工廠名成為當地的主要地名。在市中心,新建了一批大型文教、娛樂場所,如上海電視台、華東師范大學、新華醫院、上海博物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體育館等。對一批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遺址進行保護,產生了一批如「中共一大會址」等紀念地名稱。隨著80年代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高層建築名稱逐年增多,不少成為上海城市重要標志物和知名度高的地名,如聯誼大廈、華亭賓館、上海商城、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等等。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及浦東新區內的金橋、陸家嘴、外高橋等開發區,成為知名度很高的區片名稱。地名是現代城市人文地理實體的「包裝」,具有形象功能作用。1990年以前,住宅小區命名,用「新村」的多,高層建築用「大樓」、「大廈」的多,浦東開發、開放以後,上海房地產業興起,投資者、開發商對物業名稱很為關注,出現「花園」、「廣場」、「城」等新的通名,在專名上也打破了傳統的命名習慣,出現如「新世紀」、「太平洋」等名稱。
Ⅲ 上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全上海市各區縣的景點:青浦: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朱家角古鎮、上海大觀園、上海太陽島國際俱樂部、東方綠舟、報國寺(關王廟)、上海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上海銀濤高爾夫俱樂部、青龍寺、青龍塔、曲水園、大千庄園。松江:上海方塔園、上海醉白池、西林禪寺、松江清真寺、雲間第一樓、雲間第一橋、唐陀羅尼經幢、東岳廟、葆素堂、松江博物館、頤園、杜氏雕花樓、大倉橋、松江科技館、松江大學城、中央公園、市民廣場、思賢公園、泰晤士小鎮、廣富林古文化遺址、夏氏父子墓、陳子龍墓、泗涇古鎮、李塔景區、東方狐狸城、上海影視樂園、上海勝強影視基地、東方(上海)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西上海高爾夫鄉村俱樂部、上海交大農科新橋花卉園區、春申君祠堂、西林塔、天馬山、佘山、月圓園雕塑公園、護珠塔、松郡九峰、西林塔、李塔、松江清真寺、明刻照壁、上海唐代陀羅尼經幢、歡樂谷。嘉定:上海汽車博物館、上海國際賽車場、汽車博覽公園、汽車貿易區步行街、安亭老街、東方巴黎高爾夫、毛橋村農家樂、馬陸特色葡萄園、新澤源花木市場、嘉定現代農業園區、菩提寺、吳興寺、南翔寺雙塔、雲翔寺、百佛園、古猗園、秋霞圃、陸儼少藝術院、顧維鈞陳列室、嘉定法華塔、匯龍潭、嘉定孔廟、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安亭新鎮、上海大眾工業游、上海美國夢幻樂園、上海嘉定吳興寺、海嘉定葉池、秋霞圃、嘉定陶庵留碧碑、上海相東佛像藝術館、嘉定千年銀杏、嘉定匯龍潭、南翔古鎮、嘉定瀏河島奉賢:碧海金沙、海灣森林公園、都市菜園、申隆生態園、玉穗綠苑海灣旅遊區、東海觀音寺庄行景點、漁人碼頭景區、農墾博物館、現代農業園區、二嚴寺、上海百棗園、青村世外桃源、萬佛閣、古華園、神仙酒城。金山:金山城市沙灘、楓涇古鎮、中國農民畫村、東林寺、廊下生態園、金楓酒事館、漕涇休閑水庄、山陽田園、上海馬術運動場、上海新天鴻高爾夫、金山城市規劃展示館、芳心園農庄。南匯:蘆潮港、洋山深水港、上海野生動物園、桃花村、濱海森林公園、新場古鎮、鮮花港、濱海桃源、大團桃園、書院人家、豪布斯卡名品村、多利農業生態園、小上海步行街、徐園、古鍾園、豬文化展示館、福泉奇石館、虎山畫苑、臨港新城、風電科普館、南匯博物館、美特斯邦威服飾博物館、中華民族大觀園、茜琦世界樂園、江南清猗園。浦東:濱江森林公園、東方明珠、金貿大廈、慶寧寺、第一八佰伴、上海科技館、世紀公園、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世紀廣場、川沙、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上海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中央公園、三甲港、華夏公園。楊浦:共青森林公園。寶山:吳淞炮台灣濕地森林公園、淞滬抗戰紀念館、寶山羅店、上海陶行知紀念館、海寶鋼工業旅遊、上海海軍博覽館、上海陳化成紀念館、寶山陳化成雕像。閔行:七寶、虹橋高爾夫球場、熱帶風暴、莘庄公園、閔行體育公園、啊羅哈海釣館、張充仁紀念館、錦江樂園、閔行烈士陵園、上海銀七星室內滑雪場、上海馬橋遺址。徐匯:徐家匯、上海體育場(館)、昆蟲博物館、上海植物園、龍華、龍華寺、龍華烈士陵園、宋慶齡故居、國際網球中心、徐光啟紀念館。黃浦:外灘、人民廣場、上海博物館、城隍廟、自然博物館、豫園、上海大劇院、人民英雄紀念塔、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大世界、上海美術館。盧灣:淮海路、南京路、周公館、韜奮紀念館、孫中山故居、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二大會址、太平橋公園、廣場公園。虹口:魯迅故居、1933老場坊、摩西會堂、魯迅故居、精武體育總會、中共四大會址史料陳列館、中國共產黨在虹口史料陳列館、多倫路文化名人街、鴻德堂、多倫現代美術館、李白烈士故居、左聯會址紀念館、上海郵政博物、朱屺瞻藝術館、景靈堂、下海廟、虹口足球場、國際郵輪碼頭、梅園、沈尹默紀念館、魯迅墓、魯迅紀念館。普陀:長風公園、真如寺。閘北:上海馬戲城、七浦路。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東灘候鳥保護區、海濱浴場、夢思園、垂珠園、壽安寺、崇明學宮、南門觀光大堤、根寶足球基地、前衛村、西沙濕地、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館、綠港村農家樂、明珠湖公園、前衛村古瀛老宅、崇明北湖、西來農庄、高家莊園、橫沙島馬場、上海桔園度假村、橘洲穹廬、中船長興造船基地、中海長興島修船基地、振華港機、青草沙水庫、南江風韻度假村、唐一岑墓、金螯山公園。長寧:中山公園附近、上海動物園、華山綠地、凱橋綠地、上海動物園、上海兒童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吳江路休閑娛樂街、上海國際展覽中心、上海宋慶齡陵園。靜安:靜安寺、上海展覽中心、上海徐志摩與陸小曼故居、上海毛澤東故居、上海蔡元培故居、上海胡適故居、上海中共二大和平民女校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