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拿什麼拯救你,威爾——《心靈捕手》影評
�0�2(無意中翻著去年的一篇作業,姑且貼上來以表紀念) 作為榮獲奧斯卡原創劇本獎的電影,《心靈捕手》確實是一部經得起推敲並且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還停留在膚淺的觀影水平,看完之後沒有在腦海里留下太多印象,甚至還對這部電影的至高地位有所懷疑;然而第二次在課上觀看,並帶著思考去回味的時候,才體會到,最佳改編劇本果然是實至名歸。 我認為,西恩之所以能拯救威爾,不是因為其專業水平多麼高超,而是靠他所具有的職業外的品質。具體分析可以分為以下「四步走」。 關於西恩教授的人物塑造,個人認為是整部影片中最完美的。他的職業,他的背景,他的台詞,每個細節都為他成功地治癒威爾埋下伏筆,使得影片的結局合情合理。而西恩的台詞,可謂句句都是精華。 第一次見面時西恩和威爾的肢體沖突,或者說是西恩對威爾的威懾(西恩警告威爾時,表明威爾在武力上不是西恩的對手),是西恩治療威爾走出的第一步。威爾的狂妄的戲謔、挖苦、諷刺、挑釁,使得前幾個心理咨詢師都無法接受,無法忍受,最終憤然離去。威爾的這種犀利的語言攻擊,如果是完全胡說八道,倒還只算是瘋言瘋語;但如果不幸被言中,那就是羞辱了。可以想像當你在路上碰上一個陌生人,他對你指手畫腳,你可能只覺得討厭;但是如果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揭露你的醜事,你可能就會覺得憤怒和蒙羞了。作為軍人出身的西恩,在面對威爾的狂妄的戲謔、挖苦、諷刺、挑釁時,可能還能充耳不聞;但是當威爾嘲弄他的愛情時,他終於忍無可忍。但不同的是他沒有放棄,而是採用了武力的手段向威爾反擊:「你怎樣對我,我就怎樣對你」,從而終結了威爾狂妄的態度(此後威爾再也沒敢挑釁西恩)。假如不結束威爾的那些滔滔不絕的令人崩潰的話語,對其的心理治療簡直無從下手。而西恩用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邁出了治療的第一步。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用這個方法是不是有點暴力?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夠起到相同的作用?就我個人理解,對於暴力(語言暴力也算一種),無非兩種選擇:反抗和不反抗。如果你選擇不反抗,無論你的目的是追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是指望其良心發現、迷途知返,這些的前提就是要忍受暴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忍耐度,最有效的解決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當然,對於威爾的語言暴力,西恩也不一定非得動武,他可以用比威爾更加犀利的用語言進行回擊。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要有比威爾還敏銳的洞察力,其次要有比威爾還狡黠的口才(包括語速和反應能力)。具備這兩點那可不太容易(要知道威爾的天才可不止在數學方面),也許可以拿Lie to me里的測謊專家 Dr. Lightman 和他較量一番。不過Lightman不常見,但是孔武有力的軍人還是比較多的(再說了,測謊專家也不一定有空座客心理咨詢師啊)。 第二步:主動敞開心扉——湖畔對話 建立平等的醫患關系,這是治療取得成功的關鍵。我想看過醫生的人都有體會,醫患關系很疏遠,有時醫生抱怨患者不配合,患者職責醫生態度惡劣,醫患之間的互不信任和互不理解導致了很多問題和糾紛。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就是醫患間不平等的關系,而且我認為醫生應該對此結果付有主要責任。雖然對於醫生職業的乏味性等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這絕不是對病人缺乏耐性的理由。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治療患者是醫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醫生應該有充分的耐心和責任心,並且要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和信任,無論是生理治療還是心理治療,醫生對病人的關懷都是必不可少的。 西恩的開場白就暗示了一點:如果病人不信任你,治療就無法繼續。如何取得威爾的信任?先信任威爾。想要別人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別人,西恩深諳其道理。所以他首先對威爾敞開心扉,和他談愛情,談戰爭,談自己的經歷。這就是西恩建立和威爾的平等關系的方法——自身的參與,而這一點也是大多醫患關系的薄弱環節。許多醫生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話就像是牧師在聽人懺悔,沒有個人的干預(那是懺悔者和上帝、真主之間的對話,和牧師無關),然後隨便開個方就打發了(這和牧師摸摸頭還真有點像),也不關心病人的病好沒好,反正你不好還得再來。但醫生畢竟不是牧師,得病也不是一種罪行,受到這種禮遇是不公平的。 所以,要取得他人的信任,就要杜絕那種拒人於千里的態度。試想一段談話,你一直在說你自己的事,但對方除了指出你應該做這做那,其它閉口不談,你會有什麼感覺?可能有反感,可能有失落,但絕不會是信任感。但如果談話的雙方都很樂於談及自身的感受或觀點,那情況就大不相同。因此心理醫生的開場白,到底是用「跟我說說你的問題」還是用「讓我們聊聊」就相當重要。 西恩談完自己之後,隨即將話題引向威爾。他知道威爾很多東西都沒有嘗試過,他了解的都是別人的故事,所以他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滋味。他以為自己一眼就能看穿別人事實上也是一種自欺欺人。西恩對威爾說:「你認為因為我看過《霧都孤兒》我就能了解你的不幸了么?」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假若威爾不說,沒人能夠了解他經歷過什麼不幸,承受過什麼痛苦。 第三步:耐心等待——「從脆弱處下手」 在給予了威爾希望和他交流的提示以後,西恩接下里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威爾主動打破僵局,在此之前絕不先說話。這是一個威爾自身調整的緩沖期。這時,威爾的戀情終於讓對峙的局面出現了轉機。正直青春期的威爾對愛情嚮往卻迷茫,他漸漸嘗試到愛情給自己帶來的甜蜜的體驗,但他的自卑讓他不敢太過靠近這段感情。終於,威爾按捺不住自己躁動不安的心,開始和西恩討論起了愛情這個令人神往的話題。這也讓西恩找到了「下手」的機會。 威爾對於愛情仍然處於理想狀態,不敢付諸於實踐,威爾的理由是擔心再發展下去會發現對方的不完美而打破其美好的形象,即「距離產生美」。威爾害怕敞開心扉投入到一段感情中,也正是他一直以來的自我防衛的一種方式。影片在後半段交代了威爾童年的經歷。身為孤兒的威爾被好幾個家庭寄養過,但是他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父愛,反而飽受虐待。這對威爾的內心產生了非常大的陰影,導致他缺乏安全感,為了避免受傷害,他具有強烈的抵禦心理和進攻性。實際上這段感情一直都是女方在採取主動,突如其來的愛情讓威爾有點無所適從,他還沒有為展開新戀情做好准備。對愛的渴望和心靈的創傷使得威爾對待愛情時,心理上是積極的,可行動上是消極的。面對女友的種種問題,他不敢坦誠相對,害怕對方得知自己的身世會對他另眼相待,害怕對方會可憐他會同情他,而不是真正地愛他,更害怕對方會棄他而去。 其實,這和失戀有點類似,很多人在經歷了一次失敗的愛情之後對愛情失去信心,害怕敞開心扉卻再次受到傷害。這樣在愛情路上一再的退縮,就更加不可能擁有成功的愛情,因為成功與否只有你嘗試了以後才知道,不嘗試肯定不會有成功。其實愛情裡面沒有誰對誰錯,感情的失敗並不能說明因為誰不好,它可能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觀念上的差異。最重要的是,在每段感情結束以後,不要逃避它,要回頭仔細想想導致這段感情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這樣在下一次戀愛的時候有所借鑒,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而且在衡量新戀情是否值得發展也有一個理性的參考。其實失敗的感情,也是一種很難得的經歷,怯弱、消極的人從中獲得的只有痛苦,在愛情路上停滯不前;而勇敢、積極的人就能從中獲得很多經驗,他們的回憶都是美好的東西,才能在愛情路上勇往直前。「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但是勇敢者會將畏懼放置一邊,繼續勇往直前,結果或許會走向死亡,但更多的則是通向勝利。」這是古希臘一位先哲的名言,我們確實需要這樣的勇氣。 回到影片的討論,西恩看出威爾那番理論其實是對愛情怯弱而自欺欺人的說辭,他真正害怕的是當對方發現自己的不完美時會拋棄自己,使自己受到傷害。西恩和威爾分享自己的愛情故事,說他的妻子的一些怪癖,可是這些所謂的不完美卻使兩人的感情生活充滿了樂趣,回憶起來到時候並不感到討厭,反而感到很幸福,因為「她的那些怪癖只有我才知道」。他告訴威爾,沒有人是完美的,但重要的是怎麼讓兩個不完美的人完美的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愛一個人,不僅僅要愛她的優點,也要包容她的缺點。就像瑪麗蓮夢露所說:「如果你不能應付我最差的一面,那麼你也不值得擁有我最好的一面。」他鼓勵威爾勇敢地去嘗試愛情,去了解對方,去實踐,不要讓人生留有遺憾。 在西恩談論他是否後悔邂逅妻子的那段對話,除了涉及到愛情,還涉及到了友情,這與後來威爾做出的選擇有著很密切的聯系。西恩當時為了追他的妻子放棄了與朋友一起去看球賽,而威爾為了女朋友,為了自己選擇的人生也犧牲了(至少暫時犧牲了)友情。其中威爾曾問西恩你怎麼和你的朋友說你不去看球賽了?西恩則答,不用解釋,他們一看我就能理解。這其實是威爾和其朋友的映射。威爾的朋友查克在工地上對他說,他們都希望威爾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不和他們在一起。這是友情的最高境界,完全無私地為了對方著想,即使自己需要做出犧牲也是值得的。真正的朋友,是想著他怎樣做才對你有好處,而不是想著你怎樣做會對他有好處。就像西恩的朋友一樣,威爾最終的離開的時候,他的朋友不需要解釋,甚至不需要道別。本片結尾時,威爾的朋友興奮地從汽車後座跑到了副駕座位,這是最好的座位,曾經是威爾的位置,也一直是威爾在他們心中的位置。威爾的朋友為了給他弄一輛車,甚至可以去當乞丐;為了能讓威爾過上更好的生活,寧肯犧牲他們的友誼,這些所謂的「市井小混混」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友情。一生若有一個這樣的朋友足矣。 第四步:給予肯定——「這不是你的錯」 在完成了愛情的指導以後,正好遇上威爾的擇業機會,西恩和威爾開始討論其它的人生問題。威爾對職業的選擇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並不認為那些人人都羨慕的職業就是個好職業,他認為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一點與西恩不謀而合。西恩也過著在蘭博教授等人眼裡看似很「一事無成」的「悲慘」生活,但是他自己卻覺得自己的職業很值得驕傲,這是他所喜歡的生活,他不需要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的肯定,不需要追名逐利,需要的是自己內心坦誠的選擇。 西恩對威爾的關懷並不是蘭博對威爾的那種愛才,是真正的理解和關心,這讓威爾第一次從陌生人那感受到被尊重。蘭博對威爾的器重僅僅在於數學方面,對於威爾的生活他視之為「垃圾」,他關心的只是威爾能在數學上有多少成就,根本不關心威爾的真實感受。在威爾眼裡這不是尊重,更像是利用。而西恩不同,也許是因為兩人有著很多相同的經歷,比如童年被虐待過,現在的生活被別人看不起等等,他對於威爾所有的想法和感受同能表示理解,並且對威爾給予肯定,這使威爾感受到被人重視,被人尊重。 he is a good kid ),確實是的,威爾內心還是很善良的,只是多年的偽裝使他變得像個壞蛋(富有攻擊性)。他喜歡讀書,不隨便搭訕女孩子,在西恩告訴他辦公室里不能抽煙的時候乖乖地把煙盒收進口袋,很多細節都表明了威爾good kid的本性。 西恩也看到了這點,他始終以一種 positive regard 的態度對待威爾,別人都看到威爾不好的一面,而他卻能看到威爾好的一面,正是這顆寬容,仁愛的心拯救了威爾。當西恩面對威爾劣跡斑斑的檔案,道出那句「這不是你的錯」時,徹底瓦解了威爾內心的屏障,威爾像個小孩似地哭了起來,多年的委屈和辛酸都隨著淚水釋放了出來。 終於,威爾卸下了多年的包袱,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像西恩所說的那樣「跟隨著你的內心」,做出了自己坦誠的選擇,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而西恩收拾好行囊,似乎也開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威爾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經歷了悲慘的童年、懵懂的少年時期,辜負著他的天才。但是上帝關上了一扇門,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他得到了無私的友情,真摯的愛情以及西恩對他的知遇之恩,他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些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夢寐以求卻又難以擁有的。也許我們現在還沒有得到這些珍貴的情誼,至少我們知道怎麼樣去努力得到它們;也許我們在浮躁的社會里迷失了雙眼,年少時的夢想在真實的生活面前只是激情一現,我們大多時候也只為活著而活著,但是我們是否應該鼓起勇氣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文學、影視作品的好處之一,就是能讓我們通過其他人的故事而找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影子,引發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從而對自己的人生做出積極的改變。好的作品如良師益友,而《心靈捕手》正是如此。
② 豆瓣評分9.0,這部講述懵懂少年愛情的電影居然也能甜過初戀
恐怕誰也想不到,羅伯·萊納在六十歲的年齡上,在拍完沉重的《遺願清單》之後,出人意料的拍起了一部關於青春期戀愛的電影。也許是老爺子初心未泯,也許是老爺子被原著的故事打動,在深夜回味自己的少年時光。
初戀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哪怕是後來遇到更曲折的愛情經歷,恐怕也沖不淡初戀帶來的回憶。因為初戀是走向愛情的第一步,帶著自己最初的那種對愛情的嚮往和渴望,純粹的不摻雜一點雜質。
初戀也各有各的戀法,羅伯·萊納的初戀,恐怕就是反映在電影《怦然心動》里了。
拋開回憶,去掉單線敘事,影片採用雙人視角雙線敘事的手法進行一場讓人怦然心動的初戀。
這段初戀既是關於女主角朱麗和男主角布萊斯的,也是關於他們兩個家庭的。如果只是當成一部愛情片來看的話,就只能感受到導演的一部分用心。
明明是講初戀的電影,卻偏偏不那麼初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有一段經典台詞, 「女生總是要比男生更早的成熟,而就是這點成熟,讓男生有些招架不住。」
只有七歲的朱麗第一次見到布萊斯,看到他那雙發亮的藍眼睛,有一畝滲個小小的聲音在心底告訴自己,是他,就是他了。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朱麗開始做兩件事,一是等著布萊斯吻自己,二是創造著讓布萊斯吻的機會。
朱麗的太過主動,給布萊斯造成了很多困擾。在操場上追著布萊斯跑,在課堂上聞布萊斯身上的味道。總之,這種主動讓原本美好的情感變成了負擔,每天壓得布萊斯喘迅早脊不過氣,布萊斯不僅不喜歡她,簡直有點厭煩她。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跟布萊斯是一樣的感受:這個過於主動的女孩子,實在是有些讓人討厭啊。這是不夠初戀的地方之一。
年齡在慢慢增長,心智也慢慢成熟,盡管也能感覺到布萊斯不怎麼搭理自己,可朱麗還是很主動,既然是喜歡,那就要表現出來。
就在這個時候,朱麗開始很喜歡爬梧桐樹,爬到最頂端看風景。原來,站在頂端跟站在地面,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感受。在樹上,可以感受到風,可以看到地平線,可以有觸手可及的渺遠,而地面卻只有地面。從此,除了布萊斯,朱麗的世界裡又多了爬樹看風景的事情。
喜歡的事情就要分享,朱麗興沖沖告訴布萊斯,在樹的頂端觀看世界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布萊斯堅決的拒絕了。
不僅如此,在那顆梧桐樹要被砍到的時候,朱麗著急的要布萊斯幫忙,一起勸阻那些大人們,但布萊斯仍然拒絕了。
這次的拒絕跟前幾次並不相同。前幾次的不搭理,是因為布萊斯覺得朱麗太過煩人,而這一次的拒絕,讓布萊斯覺得丟人,之所以覺得丟人是因為少數與多數。
人們大都是立場不堅定的,尤其是一個社會群體里的時候,為了融入這個群體,智商會無限的降低。朱麗是那個出格的人,大家都覺得她為了一棵樹沒有必要這么大驚小怪私底下也在悄悄議論著。於是,布萊斯覺得這時候再跟她一起,就會很丟人。
布萊斯理所當然的選擇了群體。
當失去那棵樹後,傷心的朱麗在爸爸的勸說下,開始嘗試繪畫,並在其中發現了樂趣。
「一幅畫不是眾多物件簡單拼湊而成的。牛隻是一頭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鮮花,而穿過樹枝的陽光也僅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將它們放到一起,就會產生魔一般的魅力。」
就從這時,我開始變得慢慢欣賞朱麗了,這是不夠初戀的地方之二。
朱麗的父親有一個智障的弟弟,那天朱麗父親照例去看弟弟,並順便帶上了朱麗。在飯睜銀店裡,朱麗父親的弟弟發起了瘋,就像智障一樣(雖然的確是智障),摔盤子、胡言亂語、把自己全身搞得臟兮兮。在這里,朱麗表現出了她溫情的一面。對她這個叔叔溫柔的安撫,眼神里滿是關心。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到,朱麗生活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她的家人都很可愛都很善良,對生活充滿了感激。
再看一下布萊斯的家庭,從裝修來看,這個家庭還是屬於中層以上的,房子更大更豪華,衣著也比較光鮮。
可是,布萊斯的父親就有些刻薄,他質疑朱麗雞蛋的衛生,一氣之下會打女兒,對自己的岳父幫助別人幹活心生不滿,指桑罵槐,惡語相向。
雖然有錢,可這並不是一個和諧的家庭,這是不夠初戀的地方之三。
影片繼續向前發展著,朱麗在學校的活動中,因為雞蛋孵小雞拿了一等獎。她又養了小雞,每天勤勞的打掃,然後又有了很多雞蛋。她把這些雞蛋賣給早就有意向的鄰居,並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布萊斯家送一盒。就像雞蛋里孵出了小雞一樣,朱麗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女孩子了。
她的溫柔,她的善良,她對生命的敬重和感激,都讓我有著滿滿的感動。
朱麗有個智障的叔叔,可布萊斯居然會跟其他同學嘲笑,這件事是最讓朱麗生氣的地方。她發現自己好像沒有那麼喜歡布萊斯了。
布萊斯前期的表現,他的缺乏擔當,他的不夠勇敢,甚至會把朱麗給他的雞蛋倒掉,一件又一件讓人傷心的事情像是在小舟里裝石頭,越來越沉的重量讓小舟慢慢沉沒了。
朱麗以前喜歡布萊斯,但是那種喜歡,可能只是因為青春懵懂,覺得自己要喜歡那個人才喜歡,並不是喜歡本身這件事。
喜歡一個人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不是一句「我喜歡你」就在一起的直截了當,需要磨合,需要試錯。朱麗終於等到了布萊斯的吻,可這次她卻拒絕了。她哭著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媽媽。
故事終於回歸到初戀了。
想想前面我說的,那些不夠初戀的地方,把它們串聯起來,我突然發現,其實,每一點都與初戀有關。朱麗和布萊斯的性格在不同的環境中塑造著。
家庭環境、個人喜好,都是初戀的一部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