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覺得劉德華的《風暴》好看嗎你如何評價
可以說香港電影構建了我最初的電影趣味,所以,去掉與常見港片中的老橋段重復的部分,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只是講述了一個勇當爹的男人和他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將分四個部分來談談這部電影及其他。
1.一部莫名其妙的電影
2.亮點也就一兩點
3.香港演員青黃不接
4.影評的糾結。
莫名其妙
按照我的分類,差片(尚不至於爛)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缺乏誠意只為圈錢的;一種就是誠意有但功力不足的。很明顯,《風暴》屬於後者。導演功力不足的結果之一就是,拍了一部莫名其妙的電影。
之一:隔壁王叔叔?不,我不在乎!
在雨中。
姚晨打著雨傘,對林家棟說:我有了,兩個月。
林喜:太好了。你原諒我,我們一起撫養我們的孩子。
姚晨:好什麼好!?兩個月前你還在監獄。
林:……
姚晨打著傘遠去,林家棟看著姚晨遠去的背影,一股無可名狀的怒火從心間升起,於是他朝姚晨的背影舉起了手槍……
姚晨走出沒幾步,定,幾秒鍾後,林家棟從身後跑來,摟著姚晨說:我要當他/她的爸爸……
(看到這里,我實在忍不住,很沒節操地跟著大家一起歡快地笑了起來。哈哈哈哈哈)
就當觀眾紛紛被林家棟的勇氣所折服的時候,姚晨卻狠狠地說道:不,我愛你,但是不喜歡你了,我不想再跟你過下去!
世界上竟然還有如此不被男人勇當爹的勇氣所感動的女人!!!
還有,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為何林家棟前面剛拿槍對著姚晨,可下一個瞬間卻又跑過去勇當爹。
之二:無前戲,直接搞,假高潮
影片一開頭噼里啪啦就來一段火爆槍戰,這本無可厚非,只是開頭實在是用力過猛,結尾再來一段中環追逐加混戰的終極對決,這就好比一上來就直接脫到紅底褲,最後意興闌珊之後本該絮語溫存卻強行再來一波高潮,劉德華受得了,可導演你考慮過觀眾受得了么?
之三:側面撞擊才有極速快感!?
影片出現了3次令人難以置信的汽車高速撞擊場面:
1.開頭劉德華被歹徒伏擊,坐騎被歹徒駕駛的汽車從側面高速撞上,劉德華被卡在車廂內無法動彈,一張帥臉滿是掙扎……
2.導演也許覺得觀眾肯定被開頭突如其來的側撞嚇尿了,於是,在影片某一幕,胡軍開車撞向站在空曠地無所遮擋的華仔的時候,在千鈞一發的瞬間,劉德華的基友從天而降,駕車側撞胡軍坐騎的車頭,胡軍的陰謀詭計因而消解……
這第二次側撞,我並不否定,並驚喜於導演在某些場景處理上的小創新。
我們在許多電影中看過男主單槍匹馬拿槍,面對著迎面駛來的汽車的場面。那麼導演一般會怎麼替萬能的男主處理這即將到來的威脅的呢?
A.男主跑向其他方向,躲開撞擊;
B.男主順勢撲倒或躺到,讓車底盤貼身呼嘯而過;
C.男主平地發力,起跳,憑空略過車頂,並順便在車頂踩踏幾腳(此法貌似是阿三專利);
D.男主淡定自若,雙手握槍,朝汽車輪胎瞄準,快速准確出擊,砰砰砰!車胎爆掉,汽車方向失衡,沖向路邊(常見於好萊塢槍戰場面);
所以,如果你看到竟然還可以用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雖然此車的出現是那麼莫名其妙),去阻止另一輛汽車,化解一場生死存亡,那就在心裡默默點贊吧。
3.最後一次撞擊,就是我們今天日誌的「勇當爹」男主林家棟遇見的。那一刻,他的腦中滿是關於女友的溫情場面閃現,心中充滿「我要當孩子他爸」的堅定信念,奔跑在跟在他身後一路塌陷的香港中環的路面,更危險的是,劉德華在遠處拿槍用瞄準鏡一直在盯著他奔跑的菊花。
可他,這個堅強的男人,最終躲開不斷塌陷的路面,並用他勇當爹的勇氣和真誠感動了鏡頭後劉德華固執的內心,就當所有觀眾都為他逃出生天而大松一口氣的時候,一輛從垂直方向快速行駛過來的大貨車撞上了林家棟!
那一瞬間,我實在不能理解導演為何對側撞如此偏好,並且每一次,都讓它來得如此莫名其妙。
之四:九尾妖男劉德華
一部電影下來,華仔經歷了被汽車側面撞擊、被過肩摔重重砸地、汽車拖拽、高空墜落、直接被車撞等多種傷害,每一擊擱在符合生物和物理定律的普通人身上肯定是致命的,可華仔在每次受傷害後,再一出場時,總是西裝革履,帥氣依舊,艷驚四座。
這種驚人的抗擊打能力和恢復能力,也只有火影里的逆襲絲王鳴人可比!
之五:全片最強笑點:你牛逼!
導演可能考慮到女性觀眾,許久沒有聽到華仔磁性的聲音了,於是全片都用了華仔後期的真人普通話配音。
對於香港演員,能把普通話說成華仔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只是華仔明顯不能很好地掌控普通話台詞的聲調和節奏,台詞念得真是讓人時不時出戲。
當中有句最絕的,導演可能是無意為之,卻成了全片最強的笑點。
一切只因為劉德華用粵語腔普通話說了一句:你牛逼。哈哈哈哈,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影片亮點
除了在「莫名其妙」部分講過的第二次側撞場面,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亮點外;我還是很努力地找到了一個較大的亮點:
香港中環,街上滿是剛放學的小孩,警察和悍匪混跡於人群之中,槍戰發生於無形;悍匪開車撞向一輛滿是鴿籠的貨車,白鴿紛紛從籠中展翅飛出,這時,人群驚,喊叫聲不絕:漫天是密密麻麻的鴿子翅羽,耳中是鴿子和人的叫聲。
堪稱本場最佳鏡頭。
青黃不接
這部電影雖然槍戰場面上較之前香港警匪片有升級,但本質上仍是部老氣橫秋的電影。
除了本篇開頭講到的與傳統港片老橋段重復太多外,不考慮大陸來的姚晨和胡軍,影片的演員沒有一個不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在演同樣的電影或角色。劉德華、林家棟、呂良偉、姜皓文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但眼熟得不行的演員,無不是香港黃金時代仍堅持至今的那些熟臉,無一例外。
『貳』 風暴劇情介紹
該片主要講述了香港屢破大案的高級督察呂sir,與剛出獄的街頭混混陶成邦等人的斗爭故事。
呂明哲是香港屢破大案的高級督察,陶成邦是屢教不改剛出獄的街頭混混。呂明哲在一次街頭對峙悍匪頭目曹楠已佔上風時,毀滲被兒時的好友陶成邦攪局。面對犯罪團伙的不斷挑釁,呂明哲誓言不怕任何代價將他們全部消滅,警匪雙方的殺戮游戲正式開始。
這時與陶成邦相戀多年的女友燕冰發現了男友的異常,為贏回對自己失望的女友,陶成邦和呂明哲達成了一筆交易。風暴過境,一觸明余御即發,每個人都被這場高壓的漩渦氣流逼至身份模糊的灰色地帶。
影評
影片有港片的種種問題,盡是老橋,煽情生硬,反派單薄等等。最大的問題在架構上,一頭一尾的林家棟,為激岩愛情轉白而不得,才應該是該片的主線。估計是考慮到劉德華的賣座力,戲份被攤薄了,老劉和卧底的線,在正邪邊緣轉換的線等等,都搶掉大量的戲份,以至於反派們分到的。
呂良偉作為功能性的角色,很突兀地跳出來。假如老劉作為副線存在,那麼本片完成度會高出一大截,但這又不重要。事實上,老港片常會存在類似的問題,槍戰戲常會為了在片尾大打一場。要麼反派忽然腦殘變瘋狂,要麼就無端端來個悍匪一出場就為打。
『叄』 電影《風暴》中劉德華有沒有帥到你
《風暴》是一副好皮相:槍戰戲夠狠夠勁,一比一重搭時代廣場附近的街景,警匪街頭巷尾大肆火拚。CG效果的輔助下,中環地表塌陷,維多利亞港上山雨欲來風滿樓——《無間道》之後第十一個年頭,香港導演的作品中終於又開始首芹玩槍、歃血,子彈橫飛,警匪惡斗。但後「無間道」時代的香港警匪片再也抹不去「雙面卧底」的符號印記,所有人物再也不能生活在非黑即白的單純世界,每個人都在灰色地帶天人交戰,不管誰主沉浮,終究沒有贏家。
《風暴》被譽為「內心戲與動作戲並重」的名頭絕對沒錯。戲劇矛盾強烈的人物關系絕對不亞於《無間道》,而如果說《無間道》是雙線並行,共同吃重的平行線,那《風暴》更像一個以華仔飾演的警官呂明哲為中心的同心圓——影片的核心在於呂明哲這個人物的分裂蛻變,換言之,呂明哲這個角色內心自我分裂出劉建明和陳永仁:一個奉公守法,原則為先;一個以暴制暴,血債血還。一個要做一個好警察,一個要做一個好兄弟,可惜,這兩者在某些時候,無法並存。
林家棟飾演的陶成邦應該算一個和呂明哲相對立比較的故事線,最重要的一條輔線。不過這條輔線更簡單純粹:一個古惑仔為了一個心愛的女人想做一次好人的故事。簡單,但說得通,也夠煽情。
本片到底是在說正義與法律到底何者為先的問題。香港一直自詡為華語社會一個最依法辦事的地方,承襲自大英帝國的民主與法制之風,讓這個城市裡的市民相信自己可以用法律保護自己,讓警察相信法律可以代替警棍伸張正義。但是,即便最接近完美的制度,仍舊有可以被對立方利用的破綻:沒有證據便不能受到法律制裁。曹楠(胡軍 飾)和呂明哲玩得正是這樣一個貓鼠游戲。胡軍演繹出了一個穿西裝的悍匪,兇狠而囂張,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呂明哲步步後退,鋼牙咬碎也要依照法律程序把他送上審判台。這時候他是一個正直卻軟弱的好警察。線人(姜皓文 飾)和女兒的慘死是壓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自此之後,情勢急轉直下:製造偽證,見死不救,欺騙,私慾,邪念,呂明哲內心開始分裂,法律的神聖開始模糊,復仇的慾望開始清晰,好警察開始隱去,好兄弟站出來,襯著背後的腥風血雨,大開殺戒。
其實,正義本身者散畢就具有雙重性:程序的正義性抑或目標的正義性。這也許是自從法律學誕生以來就未停止探討的問題,卻永遠不會有一個兩全其美的答案。影片創作者把這個議題放在風暴降臨前的香港,高壓氣旋讓這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緊張而陰郁的氣氛當中。影片最後,中環地表裂開,整個城市一片狼藉,我看得內心竟然有一種放肆發泄的爽快之感:香港再不必是那個被好萊塢機甲戰士和怪獸打鬥的戰場,它被自己人打造成一個火拚後的廢墟,一座人性淪陷的傷城。簡直是令人震撼的自毀美學。
《風暴》看得我有點傷心。看52歲的華仔穿著重案組制服,被「主角光環」籠罩,一次又一次跳樓、格鬥、爆破、中彈,跌倒,再爬起來繼續追,繼續打,覺得好辛酸。站在膀大腰圓的胡軍面前,這個曾經讓多少女人不知怎樣愛他才好的「四大天王」之一卻顯得那般瘦弱,疲倦,衰老。就像站在新興的、蓬勃的、財大氣粗的大陸電影市場面前,香港電影就像一個又瘦弱又無奈又有點不知所措的老去之人。那一瞬間,我再也無法回到劇情裡面: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一個當下港片現狀的巨大寓言。
今年是CEPA簽訂十周年。這是香港影人北上的起始點,是香港電影史無法忽略的轉折點,是媒體拿來說事兒的大背景,是學者研究無法忽略的意識形態。這個條約到底給香港電影帶來了什麼,又讓它失去了什麼,這不是一篇兩篇文章能探討得清楚的事情,也不是這篇文章要探討的主題。但近半年《狄仁傑之神都龍王》、《逃出生天》、《掃毒》、《風暴》等先後上映,構成的這個奇妙場域實在不能不讓人聯想到這個時代華語電影的現狀:青黃不接的香港影壇,每年不知要看到幾次劉青雲和古天樂在大銀幕上演對手戲,華仔這把老身板還要在大銀幕上上躥下跳,「用繩命在演戲」,靠這些老面孔撐場觀眾終有一天要厭棄的,而若像徐老怪一樣與時俱進換上一批兩岸三地青春偶像派的陣容,又真真讓人覺得劇本和表演完全兩層皮,好的創意想像幾近毀在掘棚僵硬的面部特寫和生硬的台詞中;近幾年被指責「北上圈錢」被罵慘的香港導演們,極力想在大陸市場和港片特質之間找到一個准確的平衡,他們似乎終於覺悟到:只有回歸傳統似乎才是有效的救市之道。大陸觀眾真是奇怪:他們好像不喜歡水土不服的討好迎合,他們反倒喜歡那些粵語絮叨中的港式風情,那些飛濺的血漿橫飛的子彈,不管不顧的打鬥、火拚、耍狠、毀滅。因而,「致敬」變成當下港片必不可少的元素,「情懷」前面開始加上「販賣」這個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