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書記的影片評價
《第一書記》將模範人物形象還原到現實生活中,通過敘事方法再現沈浩到小崗村任第一書記6年勤奮敬業、愛民為民、銳意改革的奮斗經歷,展現了沈浩同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意志,謳歌了沈浩同志紮根基層、銳意創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情懷。 (安慶市政府信息網評)
《第一書記》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真實而深刻的塑造了沈浩同志紮根基層、鞠躬盡瘁、真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光輝形象,展示了當代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為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沈浩先進事跡、自覺投身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新華網評)
《第一書記》取材於真實的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的故事,主創者並沒有將此作為新聞的人工復制,而同樣自覺實現了社會歷史學意義上的宏大敘事模式所蘊含的歷史的藝術價值。謳歌崇高,贊美理想,來自於真實的個人奉獻於群體的精神,是現實主義深化的魅力所在。這較之於一些僅僅停留在咀嚼個人的獨特經驗的作品,其感染力吸引力更具有普泛性,影片是一曲理想信念的頌歌,主創者的創作理念無疑是對躲避崇高、遠離理想、懼怕高雅深刻創作傾向的匡正。 (人民網評)
㈡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五篇
觀看紅色影片,再憶崢嶸歲月。農村要振興,要散和發展,需要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青年一代來充實基層。下面是我整理的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 觀後感 五篇,以供參考。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第一書記》的原型就是國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2004年2月,沈浩同志進取響應省委號召,作為全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廣大幹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雖然很多人已經看過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跡,可是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那所有觀影的人們都安靜了。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干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
與以往的宣傳資料不一樣的是,電影真實客觀的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基層工作者的形象。從電影的序幕一拉開,我已覺不出自我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
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為自我曾是一名基層幹部而自豪,也為沒能用更執著的行動留在需要的農村而深思。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上周五,黨支部組織學校黨員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
這部片子以事實為根據,生動感人的情節向我們描述了x鳳陽小崗村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
小崗村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一百餘戶人家通過心情勞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實,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談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對眼前這一切感到很滿足。
幹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農村鍍金,不少官員到小崗村只是走走過場而已,他們的口頭禪是“干多了有什麼意思,不幹也沒意思,干一點意思意思”。
對於幹部下鄉,在小崗村人民看來在平常不過了,不過是匆匆過客,來來去去沒對小崗村才來什麼實惠,所以,沈浩的到來所有人都沒看在眼裡。
然而,沈浩來到小崗村後挨家挨戶調研,深入了解小崗村目前存在的問題。
調研中他發現,小崗村人民經濟條件差,一來是受落後的思想觀念制約,享受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曬不到致富的暖陽,不少人早已習慣於男耕女織的生活;二來是物資和權力被少數人佔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統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數人折騰。
認清小崗村現狀後,這位財政廳下來的幹部仔細分析,尋求改變現狀的沖森盯辦法,為統一思想,他反復走進農戶,解決他們的困難,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同時,不辭勞苦地和少數掌權者溝通,他說:只有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干,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面對他們的強勢,沈浩書記沒有退縮,他自己率先行動起來,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證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後讓那些頑固的人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沈浩書記一條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
沈浩書記看著小崗村泥濘的道路,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因為條件差,企業不肯來投資。
接連跑了很多單位,籌集了一部分用於修路的資金後,他沖到最前面,帶領村民一起修路,團結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鋪就了一條筆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戰告捷。
接下來,沈書記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聯系企業來小崗村投資,佔地開發需要遷墳,有個老太太守著兒子的墳不肯遷走,想通過這座墳留住兒子一些念想。
村幹部為了保證工期實行強拆,此舉讓年過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
得知這一消息,沈浩說了一句“我馬上到!”,於是匆匆離開母親的生日宴席。
最後,老太被沈春雀書記為民著想的精神打動,說:“死人不能擋活人的路”,同意遷墳。
三年的時間很短暫,在小崗村的生活要結束了,沈書記要回城裡工作。
可是,三年期間與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餘戶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紅手印,如此莊重的挽留讓沈浩同志無法拒絕。
於是他決定繼續留在小崗村干三年。
沈浩的決定對小崗村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聽說要繼續留在小崗村,老婆、要升學的女兒還有老母親卻留下了眼淚,因為在過去的三年間他們吃了太多的委屈,而這一切一直憋在心裡,他們實在受不了了。
老母親的話很感人,她說:為人民服務,在哪裡都一樣。
最後同意留任。
也許是沈浩同志太賣力了,忽略了照顧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和疲憊放倒了這個硬漢子。
最終永遠留在了小崗村。
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指引著每一個人,他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懷影響著今天的我們。
轉眼看今天我黨的一些幹部,不顧人民利益得失,濫有職權,中飽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淪喪,沉迷於燈紅酒綠之中,敗壞了我黨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差,這一類人穿著一身正派的服裝,所為卻機器讓人憤恨,實屬敗類。
他們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慾熏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變。
如果我們的官員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樣的奉獻精神,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辭勞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僕,人們的生活必定越來越好。
我們的黨員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樣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實實工作,誠信誠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必將呈現出一派新的局面。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根據市委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將遞進培養計劃學員和後備幹部調整充實到貧困村第一書記隊伍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委組織部和市扶貧移民局的安排,我被選派到蒼溪縣東青鎮東台村擔任"第一書記".參加完x市貧困村第一書記暨駐村幹部培訓會後,2015年9月23日,我正式到鎮、村報到開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層一線工作的繁瑣細微和壓力,也深深體會到了駐村工作的艱辛與困苦,更深切感悟到身為一名駐村幹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匯報我對駐村工作的幾點體會。
(一)把握角色定位,明確職責任務。"認知是行動的先導。"自選派擔任東台村"第一書記"以來,我迅速轉變角色,堅持以身作則,在東青鎮黨委的領導下,在市扶貧移民局的指導下,加強與村支"兩委"的配合,始終堅持以"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為主線,以推動精準扶貧為"第一要務",以健全基層組織為"第一責任",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扶貧,虛心向村幹部學習,解放思想,大膽工作,把"強班子,帶隊伍"的精神貫穿到幫扶工作全過程,力求提升黨員的責任感和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切實為民辦實事,解決了一部分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努力做到解民憂、惠民生、促發展。
(二)牢記擔當使命,認真履職盡責。"人生須知負責人的苦楚,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在其位,就必須謀其政,為了更好地履職,我總是以強烈的責任感構想落實各項工作。一是注重學習,自我提升。為當好"第一書記",我首先讓自己先當好學生。我拜農民群眾為師,拜黨員幹部為師,虛心向他們學習,請教農村工作的方法和經驗。駐村後,我經常與農民群眾交流談心,以真誠換取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始終堅信:只有走近群眾、傾聽群眾,才能逐步弄清村內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了解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從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方案、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實踐證明,我的付出已經取得明顯的改變。二是務實求真,調查研究。為達到有效工作,通過走村入戶、跑田間地頭,我廣泛深入地接觸了農民朋友,與他們在拉家常、聽建議中了解許多現狀實情,做到心中有數。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的同時,我根據現實情況,重點深入到生活處境困窘的黨員、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孤寡老人、受災群眾等特殊困難群眾家中開展關愛幫扶活動,讓他們的生活生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幫助與改變。三是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在這段時間的工作中,我堅持從設計、材料等源頭抓起,嚴把項目建設質量關口,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有關規定,加快村級陣地、產業發展、村組道路、堰塘整治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資金用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用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切實有效地實施了扶貧項目的各項措施。四是加大扶貧政策宣傳。通過入戶走訪、實地察看、民情懇談、院壩交流等形式,廣泛宣傳扶貧政策,發動貧困群眾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切實轉變群眾"等、靠、要"的思想觀念。五是注重溝通,加強協調。短暫的時間內,我主動與鎮、村幹部搞好協調,積極協調落實規劃項目資金,力所能及提供資金、項目、技術、信息支持,幫助群眾行之有效地解決了上學、看病、就業、安居、飲水、行路、用電、通訊等一系列的民生問題。六是健全基層組織。健全村規民約,完善服務制度,創新治理機制。組織東台村村組幹部12人到朝天區"轉馬文"百里新村示範走廊,參觀學習綜合致貧經驗,增強東台村幹部群眾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幹部培養、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監督,摸清了黨員隊伍和村組幹部隊伍,物色培養1名村級後備幹部。七是服務群眾解民憂。幫助東台村4組殘疾戶辦理獨生子女光榮證和相關殘疾補助政策。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學校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我拿到票時以為是說教式的宣傳片,但當電影拉開序幕,一張張純朴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感覺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同志一齊走進小崗村,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
故事的原型是x省財政廳幹部,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的沈浩。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團體摁手印將他留任。2009年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猝逝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5歲。
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在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片中沈浩的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大包干紀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劃、經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跡讓人無不為之動容。異常是這三個情節:第一個是沈浩被打,恰好被一大早趕來看望他的妻子和女兒看見傷痕,猛一看很好笑,仔細品味起來很是心酸、艱難。第二個是鄉親們留下他吃過年飯,鄉親們越聚越多,最終全村的人都搬上桌椅一溜排開,一齊向沈浩敬酒,那場面真是干群魚水情深。第三個是沈浩去世以後,他的女兒在鋼琴考級時對爸爸的回憶,那恬淡寧靜的琴聲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故事的高潮,讓人唏噓不已。
落幕的《做人》歌曲緩緩響起,我走出影院想著:人是要有追求的,需要做點事情。很多人在追求名利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生活是需要經濟基礎。可是反過來,如果你認真地做了點事,也許名利自然會隨之而來。
黨員關於紅色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沈浩同志紮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該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責任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故事情節緊湊、真實可信;沒有 口號 、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總之,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麼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並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幹,在廣闊天地中鍛煉成長,在艱苦磨煉中增長才幹。他的感人事跡凝結成一座豐碑,不僅立在小崗村,立在廣袤農村,更立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心裡。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為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為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後我潸然淚下,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干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平凡的人生閃耀共產黨員的魂,堅定的信念成就輝煌的小崗村;眼含淚水又心情激動的看了根據x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事跡改編的電影,影片真實客觀反映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棄相對優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層,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把愛和希望留在了小崗村,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也奉獻給了小崗村。沈浩同志鞠躬盡瘁、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他就是人們的好公僕--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我很喜歡電影的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給我們的啟示卻是無盡的。
這部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無數英雄和模範,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煉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書記的女兒在演奏鋼琴前說了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延續了沈浩書記的偉大精神,使我備受鼓舞。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扎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負組織對於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為人民務實、清廉、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實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作風。
㈢ 影片《第一書記》黨員觀後感四篇
電影《第一書記》講述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克服種種困難,帶領小崗村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農村要振興,要發展,需要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青年一代來充實基層。下面是我整理的影片《第一書記》黨員 觀後感 四篇,以供參考。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沈浩原來在x省財政廳,一個體面的公務員,工作了十八年職位沒有進步,按照世俗的標准,他是平庸的。來到小崗村做第一書記,沈浩有了財權和人權,開始做事。很多主旋律電影會為了突出主題而藝術化地處理主人公的現實生活以拔高主人公的形象,但我相信《第一書記》的內容是忠實的,有這樣的人,一直默默無聞,某一天找到平台,充滿激情,奮不顧身。“黨的好乾部”或者“人民的好兒子”,只是一個結果或者附屬品,根本的原因是沈浩在把工作當作事業,不計回報持續付出。一方面看,壯志未酬、事業未竟,沈浩的人生並不圓滿;老母尚在、女兒年幼,沈浩的人生充滿遺憾;但另一方面,沈浩短暫的人生找到了全情投入的事業和揮灑自我的舞台,這一點上,沈浩是幸運的。
我很喜歡電影的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給我們的啟示卻是無盡的。
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第一書記”,沈浩同志,一個平凡的人,一個為群眾辦實事的村委書記,一個旦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模租租共產黨員。他胸懷理想抱負,選擇下放基層,在x省鳳陽縣小崗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幹事業,以實際行動忠實地履行了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將寶貴的生命奉獻給了小崗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准確地描述了他短暫的一生。
一座嶄新的大包干紀念館,一條開啟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場隆重特殊的葬禮,一頓熱鬧特殊的年夜飯,一次又一次挽留的紅手印……正是這樣的一個好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用他的執著與真誠,凝聚了小崗人的心,感動了小崗人的情。“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將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絕不叛黨。”沈浩同志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庄嚴承諾。
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看了《第一書記》,無法止住不斷往下流的淚水,雖是陌生的電影,但似乎又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小崗村書記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親曾經的影子,沈浩那種不怕困難,排除萬難的決心和勇氣,正是父親曾經的寫照。
從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後的多年,父親一直在村裡工作,擔任村書記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黃金時期,而他義無反顧的把時間奉獻給了他熱愛的農村事業,以及他始終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幾乎沒有一天享受過父親給我帶來的學業上的關注。很多的孩子家長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鎮里的學校送,而父親為了不影響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裡上學。五年的村小學習,使我永遠無法改變平捲舌音的讀音,這是作為語文教師的我終身的遺憾。長期放羊式的教學,多少影響了我的學業,特別是學習習慣的培養。看到從沒有雙休日的父親,看到有時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親,在我的視線里,我原本以為所有的人都像父親那般辛苦的。但事實上我錯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為了工作,如此的竭盡全力,並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裝著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初為了辦村級企業,父親常常在外面,跑項目、機器安裝、質量監督,他都要自己把關,在他艱辛付出的背後,四五個村級企業也開始良好運轉。當克服困難,一切都進入正軌時,上面有要求,村級企業要轉制。父親便把一個個親手辦下來的企業一個個的轉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卻沒有享受過一天的付出後的成果。為此父親從沒有怨言,而是轉變農民的致富模式,帶領農民走上了效益農業之路,他自己主動的種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時間進行管理。
當農民看到了實在的收益後,也一個個的種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種經濟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親是一個“損私肥公”型培的人,後來我家搬到了鎮上,村委也搬到了鎮上,家與村只有一路之隔,父親經常把家裡的碗、筷、調料之類,拿到村中,但從未見他歸還過。好在我們都已經習慣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親又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別看他在家裡或與農民們聊天時,有說不完的話,但在正規場合,他往往會因為緊張而訥言,父親曾經連續七年被評為市級的優秀黨員,支部連續六年被評為市級優秀黨支部,他自己也被評為市級勞動模範,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采訪的次數也較多,但是遺憾的是,當我們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時,卻往往較為失望,許是采訪時的緊張之故,父親的鏡頭也往往只是一個畫面,而沒有聲音。這便是我對父親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筆用於寫父親時,尤其是蒼白而沒有色彩的。也許是近之故,也許父親在我的眼中,曾經是離我那麼遠之故。
因為他真的不曾給予我們姐妹一些什麼學業上、生活上的關愛。抑或年幼的我們不曾體會而已。但是我一直覺得父親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體現在他用行動實現了他的事業,他用無聲的語言來深深的影響著被忽略的心。當看到別的父親買大量的玩具,並且時時能陪自己的孩子時,有過羨慕,但是父親的潛移默化,教會了我們如何認真、執著的對待工作。印象中父親沒有送給我們什麼禮物過,其實這便是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當熟識我的人一致評價我為:做事認真、執著時。我知道我不僅流著父親身上的血,也踐行著父親曾經的行動。雖然服務的對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覺中把自己的這份工作當作一份事業,把實現自身的價值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看著英年早逝的沈浩書記,痛心疾首;看著已退休的父親,心懷愧意。做慣了事的父親,一旦退下來,曾頹唐多年,作為子女為不能解決他的後顧之憂而愧疚萬分。因為工作的忙碌,雖然近在咫尺卻也沒有與他多作交流,為自己沒有走進他的內心而自責。《第一書記》在結束前,沈浩書記女兒汪汪的一番話,激起了我強烈的共鳴,作為一個有事業心、有強烈責任感的人的孩子,其實他們必將會失去更多的父愛、母愛,但是他們卻用行動教會了子女如何對待自己的事業,對待自己的人生。
影片《第一書記》觀後感
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故事情節緊湊、真實可信;沒有 口號 、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總之,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我想這部影片觀後有幾點值得稱道:
一是真實。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
二是感人。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麼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
三是讓人信服。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並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㈣ 第一書記觀後感
《第一書記》觀後感
電影《第一書記》講述的主人公叫沈浩,沈浩出生於安徽省蕭縣聖泉鄉孫秦庄行政村,組織派他到安徽省小崗村掛職鍛煉,任第一書記。自從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展兢兢業業,沈浩到任後,先是搞來了50萬為村裡修了路,然後又弄來錢給每戶村民蓋了房子,接著又弄來了錢,每戶發放2萬元補助。接著就是拉項目,找投資,搞土地流轉。在橋梁成功橫跨京滬鐵路線的一瞬間,我們情不自禁地為小崗村喝彩,也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沈浩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真正展現了一個真正的人民公僕的形象。他從來不以一個省派幹部的姿態去面對村民,不擺官架子,不說官話,每件事他都身體力行、不辭辛苦。沈浩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過。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從不抱怨,從未退縮,他,經受住了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最終實現了為小崗村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夙願。
他把工作當作事業,不計回報。舍小家為大家,盡心盡力為社會服務。不能在90多歲的老母親跟前盡孝,因不能照顧女兒而不得不放棄省城優良的教育資源。無數次因為工作過家門而不入。
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這也是對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的詮釋。 「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能讓小崗村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為我們每一個黨員如何樹立正確的時代價值觀樹立了一座豐碑,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㈤ 第一書記觀後感作文
電影《第一書記》中的主人公形象沈浩,是不同於同類電影題材所贊頌的高、大、空型別的公僕形象,以嶄新的時代風貌與文化氣息,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贏得大眾的極度贊賞。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第一書記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第一書記觀後感篇一
沈浩是由安徽省財政廳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職的幹部,在小崗村工作近六年的時間里,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為小崗村的發展鞠躬盡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不幸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沈浩同志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的感人事跡是新時期基層幹部學習的榜樣。作為機關一名普通黨員幹部,我決心在日常工作中處處以沈浩同志為榜樣,為農場的發展建設,職工群眾生活的改善而努力工作,奉獻力量。
一要學習沈浩同志一心為民,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真諦。沈浩同志到小崗村後,將他急切希望造福百姓的理想落實於一件件、一樁樁或大或小、或難或易的實事中,在他任職期間,修路、建住宅新區、發展養殖業和現代農業、引專案、跑資金……這位好書記兒子不能盡孝慈母,父親不能關照愛女,嘔心瀝血換來了小崗村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生活條件大幅提高,小崗人得到了更多實惠。
我是民政科—社群指導辦的一名普通科員,我的工作是負責全場的低保、臨時救濟、大病醫療救助的稽核和社群工作。低保、臨時救濟和大病醫療救助都是保障困難居民群眾基本生活的,工作不能僅僅局限在對上報資料的稽核上,我和張榮蘭科長平時比較注意根據救助物件的自身條件給他們介紹工作、出主意,或是以其他渠道如慰問、捐贈、創業返息貸款等加大救助,使貧困家庭、特殊家庭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愛,但由於平時工作忙碌,農場低保家庭、殘疾人較多,沒有做到逐戶登門了解每一位低保人員、殘疾人的詳情,今後我要以「四百」活動走訪融合這項工作,深入了解低保、殘疾人家庭,確保惠民政策對困難群體全覆蓋。
二要學習沈浩同志善於做群眾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作為農村基層幹部,他十分注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講究群眾工作方法,干什麼事都能和村民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善於統一群眾思想,引導群眾自主建設新生活。正因為這樣,小崗村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土地徵用、遷墳等方面才創造了令人嘆服的「小崗速度」。
我還是一名社群工作人員,社群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工作的好與壞,決定了我們社群幹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做社群工作僅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熱忱的心是不夠的,還要求我們具備良好地工作方法和技巧,這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用心觀察、總結經驗,還要努力學習理論知識,理論聯絡實際會使我們的工作幹得更快更好。
三要學習沈浩同志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沈浩同志為了小崗村快速發展,多方爭取資金,有一個專案投資高達1.5億元,但他卻生活簡朴,一件毛衣穿了多年也捨不得扔,在他第一個任期結束時,9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把他留了下來,在他第二個任期將要結束時,186戶村民又一次按下了手印,誰曾想到一個多月後,小崗人竟會悲痛的再次按下手印將他永遠的留在了小崗村?2008年9月30日,胡 *** 視察小崗村,當得知沈浩是在圓滿完成三年選派任務後被村民自發按手印挽留下來連任的,高興地勉勵他說:「群眾擁護你,這是對你最大的褒獎」。是的,人民群眾的信任是對沈浩同志最大的獎勵,是對他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精神的最有力的肯定,是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的最高榮譽。
我的工作范圍因為不與經濟打交道,所以談不上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但來社群指導辦以前多年的財務工作鍛煉了我思想上的「廉潔」,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節約每張紙、節約每滴水……這些都會反映出思想上的「廉潔」。
第一書記觀後感篇二
看完《第一書記》,讓我最有感觸的是:「價值觀不同,走出的人生軌跡亦截然不同」。沈浩和他的朋友,都是財政廳的幹部,沈浩選擇做小崗村的村支部書記,朋友仍然留在省廳。但是,3年後,當沈浩在為小崗村的鐵路橋而到處找省廳領導的時候,他的朋友則已經提為處級幹部。朋友會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沈浩, 「其實,我挺瞧不起你的。」在沈浩的追悼會上,朋友對他是佩服的,是崇敬的,他肩負起沈浩家庭的重任,作為一個朋友,他是有擔當的,作為一個幹部他同樣對沈浩是認同的。
看《第一書記》,心情是沉痛的,又是滿懷敬佩的。沉痛的是他剛剛46歲,小崗村的事業剛剛走入正軌。敬佩的是像他這樣一心一意為人民的幹部現在已經不多了。
當初,沈浩被上級安排出任小崗村的村支部書記,是帶著憧憬和壓力去的。他在2004年2月22日的日記里曾這樣寫道:昨天被同學接到縣城吃飯,在座的有公檢法稅務團委等部門和單位領導,大家都埋怨我怎麼會到小崗,去哪裡都比到小崗強,小崗太難搞了,是搞不好的,不要說出成績,不出問題就好了。但是沈浩並沒有被大家的看法嚇到,而是迎難而上。他說:「既然來了,還後悔嗎?要退縮嗎?絕不!」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心和意志,在他的帶領下,小崗村的路修了,養豬場有了,葡萄園、良種基地、蔬菜基地、還有旅遊都搞活了。最重要的是改變了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識,人們不在抱殘守缺,從開始的不相信冷眼相待,到後來的積極參與小崗村的建設。短短幾年,小崗村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我們可以想像,當我們坐在家裡享受美味的時候,沈浩還在為小崗村的發展忙碌;當我們睡在溫暖的屋子裡的時候,他卻要在沒有燈光的寒屋裡度過一夜。沈浩,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譜寫著一首當代 *** 員之歌。人民是喜歡這樣的村支書的,人們是愛戴這樣的領導幹部的。從沈浩的日記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沈浩三年任期結束之後,小崗村的村民們要用按手印的古老方式來挽留他們的好書記,也就明白了一個平凡的村支書為什麼會受到老百姓這樣的擁戴。
在小崗村的改革中,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沈浩受過誤解,挨過打,也曾經考慮過自己的人生所得,但最後他都沒有退卻,而是一心一意地躬身於小崗村的建設中,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個優秀 *** 員的優秀品質。
在小崗村的六年時間里,沈浩在家裡呆得時間還不到100天,上有88歲的老母親,下有十幾歲住校的女兒,沈浩沒有盡到為人父為人子的義務,雖然他也曾有過內疚,可是面對那些龐雜的工作,沈浩還是選擇了小崗村。「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從這幅輓聯中,我們不難看出小崗村的老百姓對沈浩的高度概括。
詩人臧克家曾有詩雲: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司馬遷也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沈浩無疑是「還活著」的人,他是一個大寫的人,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沈浩和他朋友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彼此不同的人生軌跡,有的企圖無量,有的長眠地下,有的默默無聞,有的永遠活著。
第一書記觀後感篇三
雖然很早就聽說過了沈浩同志的事跡,然而9月15日在觀看《第一書記》的影片時卻有全新的感受。相對於紀錄片中聽人描述、檢視資料而想像的場景,電影的畫面、聲音等等帶來的,是更直觀具象的沖擊力。比如,影片所呈現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我所見到現在的小崗村的據他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的心血。
看過這篇電影後,輾轉反側,夜以難寐,心中久久難以平靜,深深地被沈浩同志紮根基層群眾,竭誠為民服務,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沈浩同志的最大特點,是對人民群眾有感情,小崗村的男女老少,無不稱他是「好人」。他舍棄安逸悠閑的舒適,收獲著小崗人的幸福;他舍棄天倫之樂的溫情,收獲著小崗人的安寧;他舍棄邁向堅實的軌跡,收獲著小崗人的和諧;他舍棄生命之光的的延續,收獲著小崗人的手印。他只是一名農村的基層幹部,一名普通黨員。他身上既有 *** 人的個性,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更有 *** 人的共性,一身正氣、全心為民。
他有著刻苦奉公,不辭勞苦的精神意志。在小崗村6個年頭,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每一年春節都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三又回去家家拜年。繁忙的工作中,他「過家門而不入」早已不是三次四次。在他的家人眼中,他是一位舍小家顧大家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的日程表上還排滿了各項工作。
他心繫群眾,為民做主的務實態度。當他看到特困村民的冬天床上被子單薄時,馬上回家拿了一床被子送過去。看到村裡友誼大道兩旁綠化帶花草比較高,車輛來來往往容易碰到玩耍或上下學的孩子,他就把花草全部換成低矮的,不擋視線,保障學生的安全通行。他對老人也特別關心,還從合肥為鄉鄰老人帶柺杖等等無數次的行動。
他紮根基層,一往無前的堅強信念。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3年。沈浩同志答應了,他沒有為了城裡優越的環境而動心,而是繼續紮根在小崗村。農村很苦啊,但是他沒有退縮,一直幹下去。百姓們是重感情的,村官們做得好時,他們會待他們如親人一般,捨不得離開。
沈浩同志6年來一心撲在工作上,90多歲的老母親不能跟前盡孝,女兒得不到照顧,不得不放棄省城優良的教育資源,到皖北農村就學,無數次為了工作過家門而不入。與他相比,我們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些許困難簡直微不足道。沈浩同志雖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恆的,將永遠激勵我們。
他在日記中記錄了學習重要講話的心得:「作為一名選派幹部又身在名村小崗,更應該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努力工作,切實為老百姓辦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小崗貢獻自己的力量。」
沈浩同志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涌現出來的生動典型,他是我們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我們所有的黨員幹部都應該和他對照,想一想應該怎樣對待群眾?怎樣對待組織?怎樣對待責任?怎樣對待人生?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像他那樣實踐「 *** 」,像他那樣實踐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一心為民,開拓進取、踏實幹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努力做一個讓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乾部。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勤奮敬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學習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想信念;學習他處處為村裡謀規劃,辦實事的工作作風,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與學員親密合作,做學生的知心人,努力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㈥ 電影第一書記是講述哪位黨員幹部
電影第一書記是講述的是黨員幹部沈浩。
影片講述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克服重重困難,帶領小崗村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