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視劇和電影有什麼區別
盡管我非常喜歡《絕命毒師》、《權利的游戲》、《廣告狂人》和《紙牌屋》,但它們仍然不是電影。
近幾年來,井噴式涌現的優質美劇,已將電視劇形式提升到新的藝術水平。高質量的電視劇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也越來越多的電影大師加入到了電視劇行列,比如:馬丁·斯科塞斯、大衛·林奇、加斯·范·桑特、亞歷山大·佩恩......這是個電視劇的黃金時代,但很多人似乎已經忘記了電影的獨特之處。
有一些創作人已經對電影完全失去信心,轉而投向其它敘事形式,譬如跨媒體(transmedia)。還有,其他人,坦然接受了年輕人注意力短暫,只愛看小視頻的說法。
說起來簡單,我們需要不斷強調電影形式的獨特之處,使其與其他媒體區別開來。如果電影和電視在主題和角色表現上沒有區別的話,這意味著區別在形式上而不是內容中。希望這些電影和電視的不同之處能讓你重燃對電影的熱愛,哪怕只是讓你再次動動腿,走入電影院,在黑暗中享受片刻的寧靜。
沉默
電視是一種以對話為導向的媒介。在電視創作中,編劇為王。編劇在創作人的指導下構架整部劇集。編劇個人,靠創作奪人耳目的角色對話產生戲劇張力,電視劇的對話是向觀眾表達情節、主題和角色的最重要的手段。
而在電影中,影像傳達的信息和對話一樣多,甚至更多。電視劇中可以有片刻沉默,但長時間的沉默是絕對不行的。同樣,過於諷刺或不現實的對話在電視劇中也不行。電視用言語表達含意,所以不能有太多對話表達弦外之意。角色可以撒謊,可以諷刺,但我們必須通過情節知道,角色在撒謊或被欺騙,電視劇里不會出現《都靈之馬》那樣的對話。
同樣,在電視劇里出現無配樂的5分鍾以上的沉默片段,將是不可想像的。你也不會在電視劇中看到不用對話,而用圖像來推動重要情節。在2013年,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電影《皮囊之下》中,角色在塞車時聽到嬰兒哭泣而深有感觸,這里用嬰兒哭的音效來表達重要情節的轉折,這種手法是不會出現在電視劇中的。在影院里,在5.1立體環繞聲中,寶寶哭泣的聲音是極具戲劇性和空間穿透力的。而在電視上,沒有空間營造,觀眾無法像在影院中那樣的集中精神,這個情節根本沒法用同樣手法表達。
一旦對話不作為主要表達手段,視覺元素就成了敘事的主要載體,這正是電影的獨特之處。當角色幾乎沒有對話,形體表演就成了表達態度、意圖和情緒的主要手段。演員的眼睛真正成為表達角色情感狀態的窗口,對眼睛的特寫正是一種強大的電影技法。電視是以中景為主的表達形式,特寫在電視上會看著太細節、太具體。但在電影中,故事空間允許拍攝的尺寸和深度分段有更大變化。當故事不依賴對話來推動,這些視覺表達就愈發重要。在電影中,我們可以花長時間,甚至一刀不剪的長鏡頭去表現角色的內心感受。不使用對話,而使用攝像機去認識一個角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影語言」。
用視覺途徑,而不是語言途徑來接收信息,並帶入角色的體驗,是電影區別於電視的最重要的一點。
敘事的不同方式
電視劇主要是從第三人稱的客觀角度來展開。如果整個故事從一個角色甚至一個旁白的視角展開,而且這個視角可能並不可靠,或者跟任何一個實際角色都沒有關系,這種電影式的敘事方式對於電視太過復雜,也很可能不能串起多集劇情。同樣,故事主體或對人物內心的探索受導演觀點的影響也是電影的特色。敘事者的世界觀不同於角色的觀點是種電影式的表達,在電視上並不常見。當然,並不是說一些優秀的電視劇就不會用批判的敘事視角。比如《迷離檔案》(OuterLimits)和《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就是這樣的敘事方式。這些劇中的敘事視角是獨立於角色視角之外的。
在《廣告狂人》和《黑道家族》裡面,人物的世界觀是有缺陷的,觀眾可以通過批判的眼光審視角色。但這兩個例子是比較罕見的,所以在許多層面上,它們是新型長篇電視劇的代表性例子。
在馬克思·奧爾菲斯(Max Ophüls)的電影《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和米戈爾·戈麥斯(Miguel Gomes)的電影《禁忌》(Tabu)中,即使畫外音存在,也仍然是以圖像表達為主。但也只有電影才能用非語言形式來表達含意。《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在許多方面是一個電影教科書式的範例,其中的許多手法都不能運用於電視。由舊日來信引入畫外音的手法,對照片的使用,動機不明的推拉鏡頭……所有這些都服務於一個主題:過去發生的事情再現於眼前,其中另有隱情。《禁忌》中也巧妙運用了這種過去與現在的融合,這種融合是電影中增強故事體驗的特有的手法。
情節極簡
電視劇經常用設置懸念的手法來吸引觀眾看下去。但是,如果電視劇情節非常簡單,或者平鋪直敘,就沒有什麼可以吸引觀眾看下去。為了吸引觀眾連續觀看,你必須設置好情節點。如果劇集中沒有多個情節線,那麼在至少要有很多情節的逆轉。譬如一個故事開始時很溫柔的人物,在幾集之後變得強硬主動。一個女性角色的丈夫在某個節點爆出來是同性戀,一個暴烈的黑幫大佬在後來的情節中顯示出他脆弱的一面。
永遠不會有一部既無懸念、也不反轉的電視劇。但是一種被稱為慢電影(slow cinema)的流派就是這樣的故事,情節極少,很少逆轉。經典的慢電影有利山卓·阿朗索(LisandroAlonso)的《再見伊甸園》(Los Muertos),凱莉·理查德(Kelly Reichardt)的《舊夢》(Old Joy),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ApichatpongWeerasethakul)的《祝福》(Blissfully Yours),香特兒·阿克曼(Chantal Akerman)的讓娜·迪爾曼(JeanneDielman),以及安東尼奧尼的很多電影,比如《紅色沙漠》。這些都是情節極簡卻扣人心弦的電影故事。
由於電視劇中情節反轉比電影更頻繁,這意味著電視劇的劇情比電影的更多。一旦劇情的多寡不再影響故事體驗,這才是真正的電影敘事,這種敘事是在電視上絕對看不到的。
電影不依賴跌宕的劇情線而用其它元素來吸引觀眾,這些元素也順應成為電影體驗的核心。對電視劇來說,劇本可能就是最終產品的藍圖。而對電影來說,劇本只是一個起點,創作需要超越劇本,使之成為電影。
各異的視覺風格
情節極簡,主題模糊,內省,氛圍,沉悶,緩慢而安靜的電影常用長鏡頭和寬銀幕鏡頭。這對某些人來說像是藝術折磨,但這些都是這種電影風格的最明顯特質。要參透電影與電視劇的不同,需要真正了解兩種藝術形式的基本組成、鏡頭尺寸、攝像機運動、剪輯和聲音是如何操作,以呈現導演特定的視覺風格。當我們談論導演的風格,譬如羅貝爾·布列松,小津安二郎,羅伯托·羅西里尼,尼古拉斯·雷,道格拉斯·瑟克,托德·海恩斯,達登內兄弟,戈達爾和塔可夫斯基等人,我們談論的是他們對基本電影元素的運用。在構架方面,他們是用雷諾阿那樣的開放型構架還是希區柯克那樣的封閉型構架?他們是如何移動攝像機的,或是像羅伊·安德森,如何在不移動機器的情況下構建故事?他們是像威爾斯那樣用深景深,還是像晚期的帕索利尼用淺景深?他們是否有意的移動焦點,讓人意識到這是一個編造的故事?他們的剪輯風格是怎樣的?
一般來說,電視劇根據對話來剪輯,而在電影中,鏡頭從一個正在說話的人物切開或者不拍說話的這個人則是電影導演風格的來源,同樣的還有有意的手法譬如跳躍剪切和疊化淡入。
然而世風日下,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電影有這樣的創作。現在的電影大多隻是老老實實錄制劇本的內容。但這是電影的潛力所在,它能將故事從紙頁上解脫出來,並且戲劇化,這是其他戲劇媒介沒有辦法相比的。卡爾·西奧多·德雷爾(CarlTheodor Dreyer)電影中的一個角色講話的長鏡頭就能創造時空對接的體驗。重要的不僅是角色說什麼,還有如何用電影元素在視覺上表達這段對白。
寬銀幕的魔力
電視劇主要都是中小尺寸的畫幅。寬銀幕在小屏幕上會失去魔力和張力。因此,在電視中保持氛圍比在電影里難。這也是為什麼《雙峰》創造了獨特的電視體驗。大衛林奇用獨特的手法在電視劇中保持了黑暗而神秘的氣氛,在電視史上這種能力很不同尋常。
電影常常使用寬銀幕鏡頭來戲劇化角色所在的地點。在安東尼·曼的西部片《赤裸的馬刺》中,這些地點也是片中的角色。片中的河流和山嶺讓你和主角一起感同身受。在唐·西格爾的城市犯罪片中,主人公在龐大的城市景觀中顯得如此渺小,而這反映出警察無法解決犯罪或伸張正義的困難處境。
而電視因為格式較小,就很難這樣使用地點和景觀,而且由於推動戲劇發展的是對話和情節,所以通過圖像將主人公的經歷情景化的空間就很小。影視元素比如景深組合和寬畫幅通常是不能呈現於電視上的,雖然由電影導演製作的電視劇《謎湖之巔》(Topof the Lake)和《奧麗芙·基特里奇》(Olive Kitteridge)都嘗試了用風景烘托主題和角色。
因為電影的本質是一種空間體驗,圍繞一個主人公在世上的經歷展開,所以它需要一整套電影手法來全方位展現。電影的這個特點用言語很難形容。主人公在一個與我們相似或完全相反的世界中存在,這本身就很吸引人。這就是卡洛斯·雷加達斯,利山卓·阿朗索,佩德羅·科斯塔,貝拉·塔爾和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等人的藝術電影的核心。觀眾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主人公的經歷感知自己在電影世界中的存在。看著角色在世界中經歷本身就是戲劇。「存在」和「表現」之間的沖突是一種只有電影才能創作出的有形的和視覺的戲劇。
戲劇中的時間流逝
長篇電視劇勝於電影之處在於,表現橫跨多年的社會政治歷史大事件。電視劇因為能吸引觀眾投入大量的觀看時間,所以在駕馭史詩故事方面的確無可匹敵。但是,在觀影中體會時間的延長或縮短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即使是觀看貝拉·塔爾的《撒旦探戈》(Satantango)這種七個小時以上的電影也一樣。只有電影可以通過增加銀幕時間來延長時間,拓展極少量的劇情。而像歌舞片創作,因為形式所限就需要壓縮時間來增加劇情的緊迫。故事片導演也同樣使用壓縮時間來增加故事緊迫性的手法。對時間流逝的調控手法也是電影的特點之一。
模糊
生之意義,在於直面不確定的未來。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和事物的意義。電影就能將這些形而上的問題的答案用非直觀的方式揭示出來。維爾·魯東(Val Lewton)的恐怖電影使我們發現恐懼就近在咫尺。將這些問題化為戲劇性的體驗可不是電視劇能做到的。
同時,也必須承認現今大多數電影都不能處理好這些主題。今天已經很難看到像安東尼奧尼的《奇遇》(L'Avventura)這樣的電影,角色在遊船航行中消失,最後失蹤的謎團既沒有解開也沒有被充分的調查。尤其是在美國,我們喜歡「有觀點」的電影,最後要得出一個實實在在的結論。電影很難駕馭這種類型的戲劇,電視劇就更難。《黑道家族》的結尾異常引人注目且史無前例,就是因為這個長篇系列以主人公和其家族未來命運的模糊不確定來收尾。
對主動觀看的需求
電視劇面向的仍然是被動型的觀眾,雖然這種情況會因為個別優秀的電視劇出現而有所改變,但是電視劇仍然受限於觀眾可以秒換頻道的事實。因此電視中不太會出現懸而未決或是誤導性的戲劇問題。戈達爾曾經說過,真正的戲劇發生在屏幕和觀眾之間——意為觀眾必須要參與到故事含意的創造中去。
這在電影中很少見,但是電視劇更不可能要求觀眾參與到含意的創造中。在里克·阿爾弗森(RickAlverson)的電影《娛人日記》(Entertainment)中, 觀眾必須積極的參與到屏幕上的事件中。含意或「真相」不是隱藏的暗喻;觀眾必須通過抵制屏幕上的事件來尋找含意。從某些方面來說,觀影的體驗是對抗性的。觀眾先受挑戰,再產生含意。不像電視,經常直接都交代給你。這也是為什麼貝內特·米勒的導演風格獨一無二的原因,他並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強行填鴨給觀眾。他用一種細微安靜的聲音娓娓的講述故事,而且這種安靜的聲音是不能在電視上講一個長達多年的故事的。《狐狸獵手》用如今罕見的尊重對待觀眾。它不強制觀眾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通過其節奏、色調和張弛有度的表演讓它對事件的觀點在情節之間顯現。
用視覺,而不是對話和情節來講故事,是只有電影才有的獨特能力。現在在美國導演中能充分駕馭這一能力的可能不多,但如果我們要把電影與長篇電視劇區分開來,那這種特質就是我們必須強調和細細品味的。
幾十年來總有聲音宣布電影已死。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紐約,《紐約客電影》(NewYorker Films)創始人丹·塔爾博特告訴我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大部分地標性電影院都要被一種叫做VHS(家用錄像系統)的新發明擠的沒生意了。按許多人的說法,家用錄像標志著電影時代的結束,因為它將觀影這件事從一個黑暗的寬屏幕影院移到了自家客廳的小小電視機上。然而影院歷經此劫倖免於難,部分因為家用電視變得更大,更主要是因為盡管許多影院關門了,電影的價值卻超越了觀看形式本身。
同樣,當數碼攝像機流行起來,而膠片愈發稀少的時候,許多人擔心膠片電影會死於數字革命。我一直不能理解這種觀點,因為現在很多電視劇都是拿膠片拍攝的,所以拍攝的媒介並不是定義電影的標准。
在九十年代,我在《紐約卧底》電視劇組里工作。我們在紐約各處景色非凡的景點用16mm膠片拍攝,但在最後剪輯中我們不能保留這些場景,因為畢竟拍的是緊湊的中景格式的電視劇。即使用了電影膠片也不能讓這部劇集變得像電影,或是超越其平庸的劇本和電視風格。
但是,盡管今天電影中已經幾乎不用膠片了,電影的理念仍然生生不息,吸引著無數人。肖恩·貝克的iPhone電影《橘色》比許多膠片電影拍得更像電影。當然,當你將電影語法與膠片結合,電影膠片的特質就會更好的展開電影的故事和空間體驗,像傑夫·普萊斯(JeffPreiss)的新片《憂愁圍繞著我》(Lowdown)那樣,完美的呈現電影體驗。
電影膠片和大型影院並不是電影的決定性因素,同樣,我也不在意電視大眾媒體對高雅文化一直以來的嘲笑。「對淘汰的恐懼」從印刷品誕生時就存在,並且一直存在。蘇格拉底就曾擔憂:口頭傳承的傳統,會被閱讀者破壞,因為讀者依賴於印刷品,而不是記憶保留內容,這樣只會增長年輕學者的懶惰。
我不擔心電影的死亡,但我很擔心觀眾、發行商和電影節舉辦方已經開始忘記電影與電視之間的巨大區別。隨著資質平庸的電視劇首播集被編入電影節,兩小時的電視首播集被包裝成電影,我想是時候提醒大家,提醒我們自己為什麼喜愛電影,並且承認這兩種媒介之間有很大區別。
讓我們真誠贊美這些差異並重新認識真正的電影,而不是靠一些平庸的浪漫喜劇來區分電視和電影。電影人需要停止自我審查,固步自封的發行商需要跳出邊框,認識到只有勇敢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才能讓電影媒介重新獲得各年齡段觀眾的尊重。
今天的電影人、電影愛好者和電影節舉辦方必須明白,電影已經成為一種利基媒介。電影從業者必須成為這種藝術形式的領航人,不斷維護這種媒介的品質。電影節舉辦方應以戛納電影節為榜樣,履行責任推廣有挑戰性的電影,而不是電視劇。而電影人需要創作的是90分鍾的電影,而不是90分鍾的電視首播集。
如果你在做的是真正的電影,那你並不用害怕與電視劇競爭。無論長篇電視劇如何愈演愈烈,電影仍將長存。
商務合作:17710343057
『貳』 電視和電影有什麼區別
1.概念和性質不同 電影20世紀誕生的一種藝術類別。以現代科技為手段,以畫面與聲音為媒介,在運動著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銀幕形象,反映和表現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一般而言,電影是一種綜合了藝術和科技的綜合性藝術,電影還是多種藝術元素的綜合。不僅如此,電影還是一種由純視覺藝術發展而成的視聽藝術。蒙太奇是電影最基本最獨特的藝術表現方法。電影的蒙術奇,除了鏡頭內部、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合關系外,還包括畫面與音響、音響與音響之間的組合關系,由此形成各個有組織的片段、場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電影還可稱為時空藝術,它兼有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性質,能將各種形式的時空組合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再現物質世界的時間、空間關系。銀幕上的世界是一個特殊的時空復合體。電影是各類藝術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導演是影片攝制的中心,他必須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進行全面設計、總體構思,充分調動各個藝術和技術門類的創造性,共同完成影片創作。 電視劇 一種專為在電視機熒屏上播映的演劇形式。它兼容電影、戲劇、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藝術等諸因素,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電視劇是一種適應電視廣播特點、融合舞台和電影藝術的表現方法而形成的藝術樣式。一般分單本劇和系列劇(電視影集)。 2.傳播介質不一樣。 電影一般是電影院的寬銀幕,電視劇一般就是家裡電視機。電影是用膠片拍攝的,電視劇是用錄像帶拍攝的。 3視聽效果不同。 電影的視覺效果很好,因為它的顯像一般採用16位制式,有的高清甚至達到32位,而電視劇一般達不到這樣的效果,因為電視是採用8位制式的。所以它的色彩很單一,遠沒有電影色彩豐富。電影一般採用環繞立體聲,而電視劇沒有這樣的效果。 4.敘事安排不同。 電視劇篇幅較長(一般二三十集),敘事可以很清楚,故事交代比較明白```人物刻畫很精細,劇情設置可以下大工夫。電影最多兩三個小時,多講的就一兩個事件,進行集中刻畫。 電視與電影的區別最關鍵的是在於存儲的介質。 傳統的電視應該是「磁帶傳教」,傳統的電影側是「膠片傳教」。我說的是傳統的。比較老的電影,都是膠片拍的,膠片的質量也不一樣,一般而言,膠片拍的電影是比較不清晰的,不過現在的電影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了,大體與電視差不多。 傳統的電視是磁帶,所以叫磁傳。 一般來說,電影故事片和電視劇的區別很小,因為許多影片也經常在電視台播放,觀眾就象收看電視劇一樣的通過電視接受機來看電影。二者的相同之處甚多,區別較少。二者的相同在於:一、都是視覺造型藝術;二、都是綜合藝術;三、都需要特定的設備製作、發行和放映(播放);四、都有編劇、製片人、發行商、導演、演員、職員等創作集體。五、都需要大量的投資購買劇本,聘請演職人員。二者的區別在於:一、製作的設備不同,傳統的電影製作是膠片攝影機,但是近年來數字電影的出現,使二者的製作設備有所類似。比如數字攝象機也被數字電影所採用,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今天數字電影的製作設備很難和電視劇的製作設備嚴格區分了。二、電影和電視劇有一個區別將會保持下去,那就是節奏不同,密度不同。一部電影故事片的長度,標准時間是90分鍾(還有上下集的,上中下集的),所以電影的節奏必須緊湊。一部電影大約有幾百個到上千個鏡頭組成,每個鏡頭從幾秒鍾到幾十秒鍾不等,最斷的鏡頭也就一、兩秒鍾,這就使得電影頻繁的使用蒙太奇手法,而電視劇則不同,人們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過度的、頻繁的轉換鏡頭容易引起視覺疲勞。所以電視劇的鏡頭一般來說都比電影長。電視劇一般很少使用電影攝影的手法,比如推、拉、搖、升、降、跟等鏡頭。電視劇的標准時間是每集四十到四十五分鍾,中間可以插播廣告休息。然後接著觀看,一部電視劇短的在二十集以下,長的在幾百集。可以在十天到幾個月期間連續播放。而電影則不同,傳統電影在電影院播放,人們不太可能連續那麼長時間每天到電影院去觀看一部電影。現在的電影從傳統的膠片電影發展出「電視電影」、「數字電影」、「網路電影」、「手機電影」。由於當代數碼電影的發展,我國全國各城市已經發展了幾百座數字影院,看來數字電影、網路電影是電影發展的趨向。另外,數字電影的成本遠低於傳統的膠片電影,所以廣電總局把數字電影列為朝陽產業。不久的將來,在我國廣大的地區級市、縣、鄉鎮,數字電影院將會得到普及。此外我國的網路正在快速的發展和普及,隨著寬頻網的普及,網路電影將會異軍突起。此外手機技術的發展,使得手機逐步具備視頻功能,所以又派生出了手機電影這個新生事物。人們在乘車出行途中,看一部二十到三十分鍾的手機電影,應該是解除旅途疲勞的好方式。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膠片電影將最終退出歷史舞台,傳統的電影院將被數字電影院所取代。拍攝一部同樣的電影,數字電影只要幾十萬就夠了,膠片電影卻需幾百萬到幾千萬。加上數字電影技術的發展,數字電影的效果越來越接近膠片電影了。而成本只是膠片電影的十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從商業角度看,數字電影也比傳統膠片電影前景更好。 那麼電視劇呢?目前來看,電視劇仍然是視覺造型藝術的主流。將來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電視劇仍然是主流,曾經有位電影學會的官員對筆者說,電視劇是「下里巴人」,而電影是「陽春白雪」。筆者當場表示反對,即使有這種現象,那也是人為造成的,好的電視劇同樣也可以成為陽春白雪。粗製濫造的電影不是同樣很多嗎?這不是電視藝術本身的錯,完全是人為的。因為電視劇的數量遠遠大於電影,正因為這樣才更多的造成了電視劇的粗製濫造,而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將逐步被廣大電視觀眾所拋棄。
『叄』 電視和電影的區別
恩。。電視與電影的區別最關鍵的是在於存儲的介質。
傳統的電視應該是「磁傳教的」,傳統的電影側是「膠片傳教」。我說的是傳統的。比較老的電影,都是膠片拍的,膠片的質量也不一樣,一般而言,膠片拍的電影是比較不清晰的,不過現在的電影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了,大體與電視差不多。
傳統的電視是磁帶,所以叫磁傳。
值得一說的是,現在的電視也好,電影也好,都有更加好的拍攝設備。即數碼設備。是以電存儲的介質。只與解析度有關了。現在都出來了高清電視與高清電影。你看守沒有HDTV??那就是高清電影,很清楚,十分的清晰。一般的電腦播放都力不從心,要求有很高的CPU處理能力,與顯存。建議你去下載看看。中國的有「高清世紀」,一部電影有10G的大小,是很可怕的。小一點的有MTV,可以試試。
『肆』 找一部關於美國早期拍的一部越獄的電影的名字,不是電視劇是電影啊
巴比龍
巴比龍是亨利·查理爾的綽號,綽號得名於他胸前蝴蝶形的紋身。1930年,亨利·查理爾被控殺害一名皮條客而被捕入獄,他同時還被指控犯有詐騙罪等多項罪名。亨利·查理爾被流放到蓋亞那一個名為「魔鬼島」的苦役營終身服刑。這個島四面環水,水裡時常可以見到游弋的大鯊魚。在這個荒莽地帶,四處都流行著疾病,沒日沒夜的勞作致使90%的苦役活不到刑期結束便得暴病死去。
亨利·查理爾始終認為自己是冤枉的,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從他踏上「魔鬼島」的第一天,他就開始策劃逃跑,但是非常不幸,他第一次出逃沒能成功,被抓獲的亨利·查理爾被單獨囚禁在一個潮濕、窄小的小號里。孤獨、終日不見陽光、寄生蟲的侵擾幾乎讓亨利·查理爾神經錯亂。1440天後,亨利·查理爾才被放出來,這一切促使亨利·查理爾更加堅定了出逃的決心。
一次又一次地逃獄,也一次又一次被捉回。經過十多年,他頭發已白,但仍孤注一擲地抱著一袋椰殼跳下大海逃生……
最後的城堡
埃爾文將軍曾經參加過海灣戰爭並因出色的軍事戰略才能而顯赫一時三星將領,因為一項錯誤的指控被軍事法庭扒掉了軍銜,投入守衛極為森嚴的軍事監獄。
監獄的典獄長溫特上校素以嚴酷的鐵腕政策而著稱,起初,埃爾文對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上校頗為崇敬,但在埃爾文表達出他對典獄長管理方法的不滿之後,這種崇敬就演變成了一種敵意和仇視。埃爾文與腐敗的典獄長開始了公開的對峙,日趨激烈的對峙最終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越獄行動:埃爾文指揮著自己招募起來的「新軍」——1200多名獄友,掀起了推翻典獄長統治的大戰。
一群曾被宣判為「再也不是軍人」的囚犯,在監獄里,要證明自己依然能像勇敢的士兵那樣戰斗。所以,這場越獄行動不僅關繫到他們的自由,更與他們曾視為生命的榮譽息息相關
少年犯
綠色奇跡
獄監保羅(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這天迎來了一位不平凡的殺人犯――約翰•考夫利(邁克•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飾)。約翰因殺了兩名幼女被判死刑來到了這座著名的冷山監獄,監獄里有一片稱為「綠里」的綠地,綠地那頭就是刑場。
約翰不僅不像想像中的兇殘,相反,他出奇的溫厚、機智。約翰的到來給獄中的各人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老囚犯特里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強度,給特里沃最後的人生帶來最後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羅和馬琳達;將金保斯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保羅這些天也從約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諦。
約翰行刑的那天終於到了。
以父之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蓋瑞(丹尼爾•戴-劉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飾)生活於當年戰火紛飛的北愛爾蘭,那時北愛共和軍正致力於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年輕的蓋瑞整日無所事事,偷雞摸狗,無意間得罪了北愛共和軍。
無奈之下,其父(皮特•波斯爾思韋特 Pete Postlethwaite 飾)只能送他到英國闖天下。孰料,剛到英國的蓋瑞就被當地心急立功的警察誣蔑為北愛共和軍的恐怖分子,還連累了在英國的姑媽一家一同被當作恐怖分子關進了監獄。
其父四處陳情,最後也被關進了監禁。父子倆在監獄受盡苦頭。直到多年之後,一位英國的女律師才開始從頭調查這件極其荒謬的冤案。這件冤案最後能否得以平反,父子能否重見生天?
哈特的戰爭
集中營無疑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恐怖的一個字眼之一,而影片《哈特的戰爭》講述的就是一場發生在集中營的戰爭噩夢。
由於父親的政治夙願,法律專業二年級學生湯米-哈特(Tommy Hart,科林-法雷爾飾,Colin Farrell)中尉作為一名軍官的助手,從軍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戰爭結束前夕,哈特被俘並被投入德國戰俘集中營時,在那裡他發現除了美國俘虜與德國士兵之間的戰爭之外,還存在著白人和黑人之間的膚色戰爭。
集中營內戰俘軍銜最高的威廉-麥克納馬拉(William McNamara,布魯斯-威利斯飾,Bruce Willis)上校指派他為一名被指控謀殺了白人同伴的黑人戰俘----林肯-斯科特(Lincoln Scott,特倫斯-霍華德飾,Terrence Howard)中尉辯護。中營發生了白人俘虜被殺死的事件,一名黑人士兵受到了指控,而哈特則被德國人指定為律師為黑人士兵辯護。
在個人榮譽和國家利益、士兵的職責和自己的信念之間,人性顯得十分矛盾並且左右搖擺。戰爭迫使哈特作出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將違背他的做人的原則。
其實所有的戰爭都是無聲的人性之戰,這樣的主題挖掘也成為了本片最大的亮點之一。
最終的結局出乎意料之外,但是也彌足追思。
『伍』 電視劇和電影的區別
我覺得電影與電視劇,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有三點,分別是劇情點完整性、細節描述、敘事方式上,可能很多人感覺不出什麼,但如果經常看電影或電視劇的話,就會感覺出差別。
而且敘事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別,但每一部電視劇和電影都沒有固定的方式,拍攝手法、敘事手法這都與編劇和導演有很大的關系,但總體來說,電視劇的敘事方式是極其墨跡的,一個事件的描寫和發生都需要漫長的鋪墊和口水堆砌,沒有電影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不過我說的這些也都是我自己的看法,畢竟不是拍電影和電視劇的,也只是看過一些電視劇和禪敏坦電影而已,說的也不一定對。
『陸』 電影是電視嗎
當然不是,電影一般時長只有兩個小時左右。而電視是一種東西,如果你想問的是電視劇,那給你再解釋下。電視劇一般都有那麼最少十幾集。
『柒』 電視電影和電影有什麼區別
電影是屬於在電影院放映的視覺產品,大熒幕的特性、和膠片的感光特性使得在製作手段上與電視有很大不同。電影膠片的感光寬容度限制,所以電影在燈光上的要求相當高,而且膠片只能感光一次,不能抹去重來,所以在成本上相對高。還有因為是大熒幕,所以電影用全景、遠景比較多。還有電影雖然也有娛樂屬性,但有以影載道的傳統功能,它要求相對嚴格些,製作上的要求也要高很多。還有電影的基本投資會大很多。
而電視因為在家庭生活中放映,所以一般對聲音的要求比畫面更大,電視劇基本製作成本比較低(主要原因是電視一般少用同期聲,燈光要求不高使得拍攝進度比較快,還有是膠片和洗印成本高)。電視用中近景和特寫較多。在劇情發展上沒有電影那麼緊湊,比便觀眾一邊干別的事情一邊看,基本上是一個大眾娛樂的方式。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上面的意思,比如現在年輕人用DV拍攝的東西也叫電影,這也是作品意義上的概念。還有電影本身上也有很多區別,但是中文僅用電影一詞全概括了,MOVIE一般指娛樂意義上的電影,CINE、CINEMA就有劇場的概念,作品也就有「戲劇」方面的概念、其實也帶有作品的概念,而FILM是純媒介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