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的問世源於一場賭約。1872年,英國幾名賽馬者為馬奔跑時是否始終有一隻蹄子著地而爭論不休,並為此打起賭來。麥布里奇為了解其中緣由,便在馬道一側放置了24台相機,當馬跑到各相機前時,就拍下馬此時的運動狀態。然後,他將照片依次放在一個可旋轉的玻璃盤上,並用一個挖有槽口的圓盤做反向運動,使照片輪流出現在槽口,從而看見馬在奔跑時的一組連續動作圖像。這就是電影的雛形,它為後人研究電影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被人們公認的真正電影出現的時間是1895年12月28日,由法國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和奧古斯騎·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活動放映機」拍攝。他們在一家咖啡館里,架起了他們發明的機器,並在公眾面前放映自己拍攝的幾組活動照片。人們在白色幕布上看到嬰兒喝湯、火車行駛等活動影像時,都震驚不己,於是就把這一天定為電影的發明日。
㈡ 電影之父是誰
電影之父是「盧米埃爾兄弟」盧米埃爾兄弟以記錄的形式拍攝成為了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鼻祖。被尊為「電影之父」。
「電影之父」來歷——
盧米埃兄弟,即奧古斯特·瑪麗·路易·尼古拉斯·盧米埃爾與路易·讓·盧米埃爾,是法國的一對兄弟,出生於歐洲最大製造攝影感光板的家族,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
以每秒16格拍攝影片,第一部此規格的影片,為1895年3月拍攝的《工廠下班》,並向商業與科學團體舉辦試映會。
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而在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法國巴黎卡普辛大道十四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展開了「活動影戲」
放映了包括《離開工廠》、《火車進站》(最為有名的一部)》等電影。此次雖然不是歷史上電影的第一次公開放映,但由於較接近後來電影觀賞的形式(售票放映),因此常被認為是世上電影的第一次放映。在1895年12月28定為電影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也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
(2)西洋鏡中誰第一次播放電影擴展閱讀:
爭議——
作為發明家的愛迪生曾為電影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他對於電影機器、裝置的研製,為新藝術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而他更大的榮耀,則是為這門新藝術起了一個富有魅力、富有詩意、富有幻覺意識的名字——電影。然而,愛迪生對待電影、這門新藝術的觀念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局限。
首先,愛迪生提供給他的「電影視鏡」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設置的一個被稱作「黑囚車」的裝置中拍攝出來的。而事實上,他的創造本身並沒有脫離「照相館」的原有模式。在那個只能供一個人觀賞的「窺視鏡」前面,觀賞者的「窺視」不過是一次次地重復著攝影師的「窺視」。
影片中的人物則是由愛迪生請來的演員為攝影機表演的,如同一張張「活動的照片」。這不過是套用了舞台劇的模式虛構的一些小節目而已。
㈢ 你知道電影是怎麼來的嗎
你的夢想那麼大要去追 可是想看的電影那麼多時間又那麼少
恰巧 我的夢想就是為你尋找那些有意(義)思(想)的電影
只有電影 無關其他
看電影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電影是怎麼來的。
到底誰先發明的電影?
就像《粉紅豹》里糊塗警探克魯索碰到兇殺案時喜歡說的:
「每個人都有嫌疑,每個人也都沒有嫌疑。」
現在我們回到19世紀,看看他們為電影做了些什麼。
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為「視象暫留原理」。
1832 年約瑟夫·普拉多,與奧地利教授西蒙·里特瑪·斯普弗爾幾乎是同時發明了活動影像機——費納奇鏡「詭盤」和「圓筒動畫鏡」。「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高能預警,一大波費納奇鏡來襲,可以說是gif.的鼻祖了。
已暈。
到了1834 年,美國人威廉姆·喬治·霍爾納又發明了「活動視盤」「活動連環轉盤」,又叫「走馬盤」或「旋盤」:在一隻圓筒狀的內環里貼上畫有一系列分解動作的紙片,用機械帶動一個旋盤,旋轉起圓筒時你就可以連續不斷地看到活動的人和動作。這一切成了動畫電影的先聲。
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1839年,法國畫家路易斯·達蓋爾發明了一種達蓋爾銀版法(又稱銀版照相法),一般被視為現代照相技術的起源。這種方法是在研磨過的銀版表面形成碘化銀的感光膜 ,經過 30分鍾曝光後靠汞的升華將負片影像顯現在正片上,形成與實際影像左右顛倒的照片。銀版照相法的發明很好地解決了早期照相機曝光時間太長的問題。
同時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由達蓋爾的感光銀版和烏拉斯頓的新月透鏡木箱組成。
1877年,愛德華·穆布里奇用二十架照相機連續拍下這些照片。(穆布里奇原是英國人,隨著淘金大潮移民到了加州,拍攝了許多加州的野外風光而名聲大噪。)如果他將這些照片放在釘在一起的卡片或經處理的膠片上,他便可造出電影來。但他對電影毫無興趣,即使別人發現這種連續照片可成為活動影像投影給觀眾,他仍只在乎連續拍攝的照片。
更重要的是,把這組照片連在一起放在滾輪上用幻燈放映,就可以重現馬奔跑時的場景。這就是 電影的雛形 。
但由於不是用同一台機器來拍攝和記錄,這還不能被稱為電影。
穆布里奇的這些研究很受當時科學界的重視,他也帶著這些照片周遊世界巡迴演講。法國人馬萊聽說了穆布里奇的研究後,根據左輪手槍的原理,發明了「攝影槍」,可以一次拍攝十二張照片。
電影的發明史上似乎容易忽略一個名叫 路易斯·普林斯 的小人物。現代電影放映機的出現與他有著莫大的淵源。
1888年普林斯在美國發明了一種能利用16個鏡頭的照相機 。這台相機依據的原理仍然是拍照,由於照相機上的16個鏡頭位置略微有些差異,映射出來的圖像跳來跳去,視覺體驗不太好。
但是不妨礙普林斯 憑借它獲得了美國授予的專利 。
同年5月,普林斯回到利茲後改進出了一種單鏡頭攝像機(MkⅠ) 。
10月14日,普林斯使用二代攝像機MkⅡ和伊士曼柯達公司的紙質膠片拍攝了《朗德海花園場景》和一段利茲大橋的街景。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段用攝像機拍攝出來的影片 ,卻沒多少人榮幸地觀賞到它。
普林斯當時只在妻子工作的工廠和妻子娘家的農莊裡放映了這段影片。
同年,法國人埃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機」,人們開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幾分鍾的活動影戲。
1888年穆布里奇巡迴演講到了新澤西,見到了愛迪生。愛迪生在當時已是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已注冊了近百項專利,其中他最為得意的發明,是留聲機。獲悉了穆布里奇的研究後,愛迪生就想:何不在留聲機的基礎上再發明個「留影機」?果然,到了1891年,愛迪生實驗室推出了活動電影放映機。愛迪生把這項專利注冊在自己的名下,並聲稱自己是攝影機的唯一發明者,許多歷史學家也一直把愛迪生視為攝影機的發明人。直到1961年,有歷史學家去查了愛迪生實驗室的檔案,才發現真正從事這項研究的是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的英國移民狄克遜。
這是一個只能一個人彎著腰看的裝置,每投幣1分錢可在透鏡前看轉動一圈連續活動影像,主要是跑馬、舞蹈表演等。活動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4年4月14日,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廳在百老匯1155號開張。以愛迪生為名,企業家諾曼·拉夫生產。觀眾付費後,服務人員就開機,觀眾則從機器上方孔內看電影。因電影題材太無趣使這種新奇裝置很快乏人問津,而且也欠缺觀眾一齊看同一個東西的共享經驗——很快這情形就改善了。
1895年12月28日,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電影放映出現了,盧米埃爾兄弟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包括《火車進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大門》。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定為電影誕生之時。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是,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至此,電影的由來暫告一段落。
歷史的車輪都是沿著前人的足跡向前。
㈣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
中國人最早在1896年就已經看到電影了,是法國人來中國放映的。《西洋鏡》中對中國電影的起步有一定的表現,但演義的成分太多,好多內容不符合事實,甚至嚴重失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