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朝鮮紅色經典電影最大的成就是
朝鮮紅色經典電影最大的成就是「電影插曲」。
這類歌曲,有時是與劇情發展的某一過程有聯系,不概括全劇。有時與劇情發展無關,偶然出現。有時表現生活場景的時代特徵、民族特徵、環境特徵。有時起著藝術結構的作用,用一首歌曲把一組有內在聯系的畫面連接起來。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置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1)山五壯士電影插曲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為首的一些經典紅色電影,如眾人所知的《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董存瑞》《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隊》《狼牙山五壯士》《渡江偵察記》以及經典兒童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大決戰》。
《大轉折》,《大進軍》等一系列電影作品。如此經典的紅色電影,在2011年,照樣在電視台上出現。如《渡江偵察記》《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在CCTV6上逐步上映。
『貳』 流金歲月光影留存,當年那些優秀的抗戰老電影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新,電影行業也不例外,在那個時期,由於戰爭結束不久,涌現出一批現實主義的民族抗戰題材的電影,那時的電影大部分都是黑白膠片電影,但故事情節,人物塑造,台詞上,還有場景設置上都非常的用心,非常的寫實,一部電影下來基本上尿點很少,基本讓人看的目不轉晴,多年回來再看一看,雖然年代感強烈,但還是回味無窮非常好看。如觀現在的抗戰題材電影電視劇,什麼褲襠藏雷,包子地雷,手榴彈炸飛機等誇張的讓人直想都是什麼玩意,以前的抗戰電影講究的是與敵人鬥智斗勇,現在的抗戰題材反到做成了反智和主角無敵的 娛樂 化東西,只增笑耳。
一起來回顧那些優秀的抗戰電影吧:
地道戰 (1965)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地區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其主題曲《地道戰》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經典紅色的歌曲
地雷戰 (1962)
也是講抗日戰爭時期山東地區人民反掃盪,利用地雷戰術,消滅來犯的日軍,取得勝利的故事。其中影響最深刻的就是那個子母雷和粑粑雷,還有日軍拿著大版的放大鏡一樣掃雷器在路上邊掃雷邊前進的畫面。
鐵道游擊隊 (1956)
講述了在山東臨城棗庄的一支鐵道游擊隊,百姓人稱飛虎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活躍在鐵路線上,抗擊日寇的故事,裡面飛虎隊員爬火車的鏡頭都是演員們在真的火車上練習出來的。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非常有名。
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3)
講述了金環、銀環兩姐妹等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在敵人內部進行斗爭的故事,
小兵張嘎 (1963)
兒童題材的抗戰電影,講述了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這部電影的嘎子的扮相是最好的。
狼牙山五壯士 (1958)
真實事情改編,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雞毛信 (1954)
也是一部兒童題材的抗戰電影,講述了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與敵人鬥智斗勇的的故事。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苦菜花 (1956)
該片是反映了抗日戰爭初期人民生活的狀態從而奮起反抗的故事,在王官莊,地主王唯一勾結日寇橫行鄉里。大女兒娟子暗中參加了抗日武裝,在地下黨負責人姜永泉帶領下組織了武裝暴動。馮大娘鍛煉成長成一個有高度階級覺悟和崇高愛國主義精神的戰士。電影插曲「苦菜花開」膾炙人口。
平原游擊隊 (1955)
根據舞台劇《游擊隊長》改編。講述了在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與敵人機智、巧妙的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