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歐美經典舞台劇,電影(話劇,歌劇……)
《奧古斯特二世》由克里斯多夫-茨維納編曲,它是第一部反映強力王奧古斯特二世(1670-1733)生平的音樂劇。奧古斯特愛江山、愛美人、愛藝術。在今天的德累斯頓可以看到他下令建造的美輪美奐的巴洛克宮殿,也會聽到他令人眼花繚亂的風流韻事。除了奧古斯特二世,德國的「太陽王」本人外,他周圍的人群中也有不少有名的人物。本音樂劇不僅描繪了「強力王」數之不盡的情婦,包括其中最著名的科澤爾伯爵夫人(Gr?fin Cosel),並且對他的大臣、秘書、建築師、葯師、宮廷煉金術師的故事也有所反映。音樂劇潑墨渲染了在奧古斯特二世輝煌的統治時期充斥的愛情決斗和絢爛的宮廷舞會,卻也不乏富有煽動力的電子樂舞蹈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場面。觀眾能夠欣賞到一場由舞蹈、音樂和表演構成的盛大演出,強力王時代的堂皇富麗、權利、陰謀、美女、宦臣以及它們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從中可窺見一斑。德累斯頓久負盛名的建築設計以及夢幻般的服裝道具布置更是賦予了整台大戲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力。
《羅密歐與朱麗葉》
威廉•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作品之一,故事講述二人於舞會一見鍾情後方知對方身份,最後二人為了在一起,朱麗葉先服假毒,醒來發現羅密歐自盡,也相繼自盡。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之間至純至真的愛情在死亡中達到高潮。愛情主題成就了這部古典愛情傳奇的經典之作。
《小婦人》
(Little Women)是美國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的作品,也是她最著名與最成功的作品,描述南北戰爭期間一個家庭的生活與4位女兒的愛情故事,第一次在1868年出版,曾經被改編成卡通、電影及電視劇。奧爾柯特後來還寫了幾部續集,包括《好妻子》(Good Wives)與《小紳士》(Little Men)還有《喬的男孩們》(Jo's Boys)等
《茶花女》
是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學經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銀幕。
《奧莉安娜》
是美國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導演之一戴維·馬梅特20世紀90年代重要的劇作,對其主題的解讀應該建立在作者構建的語境基礎之上,而不應只著眼於其表層意義。該劇揭示了後現代社會中人們交流的困境:一方面雙方渴望理解,另一方面語言被誤用和濫用,體現出男女爭奪話語權的焦慮。同時,對美國現有的教育制度也進行了無情的抨擊。[
十大經典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
2、《百萬金嬰》又名《百萬寶貝》
3、《悲慘世界》1958年版
4、《辛德勒的名單》
5、《阿甘正傳》
6、《勇敢的心》
7、《活著》
8、《天堂影院》
9、《殺手裡昂》又名: 這個殺手不太冷/ 終極追殺令 / 殺手裡昂
10、《完美的世界》
㈡ 一起回憶外國經典的老電影\電視劇及其中歌曲
As Time Goes By - Jimmy Durante
《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中的經典歌曲,原唱是Dooley Wilson。這里的則是《西雅圖不眠夜 Sleepless in Seattle》中Jimmy Durante演唱的版本,就是片頭那首。
Big Bang Theory Theme - Barenaked Ladies
CBS的搞笑劇集《生活大爆炸 Big Bang Theory》的片頭曲,由Barenaked Ladies樂隊演唱,歌詞非常有趣。
Blueberry Hill - Louis Armstrong / Andy Williams
最早聽到這首歌是在電影《12隻猴子 12 Monkeys》,布魯斯威利斯在汽車里收音機播放的那首歌曲。《諜海計中計 The Recruit》在酒吧中也能聽到這首歌。Blueberry Hill是很經典的一首爵士歌曲,由Fats Domino原唱。翻唱過的人也很多,包括爵士大師 Louis Armstrong、情歌聖手Andy Williams、貓王Elvis Presley等等。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Louis Armstrong和Andy Williams的版本。
Bye Bye Blackbird - Joe Cocker
經典的爵士歌曲,我第一次聽到是在《西雅圖不眠夜 Sleepless in Seattle》,Sam獨自一人坐在長椅上,響起的就是這首歌曲。後來在《金剛 King Kong》中也作為配樂出現。
Cantaloop - Us3 Feat. Rahsaan And Gerard Presencer
「Cantaloupe Island」是Herbie Hancock在1964年混合jazz、funky的作品。1993年Us3加以改編,就有了現在著名的「Cantaloop」,很經典的爵士樂曲。
Crazy - Curtis Stigers
經典的爵士歌曲,你肯定聽過,也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歌曲之一。
㈢ 有關音樂體裁好看的外國電影,越多越好
《莫扎特傳》(阿馬迪斯)(Amadeus )
《春天交響曲》(舒曼傳)
《夢幻曲》克拉拉和舒曼……
《舒曼情史》
《愛情之歌》(Song of love)克拉拉和她丈夫羅伯特舒曼及和她的密友勃拉姆斯的關系。
《不朽真情》,也叫《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貝多芬傳)
《復制貝多芬》,《安娜日記》(巴赫傳)
《狂戀大提琴》,又叫《她比煙花寂寞 》(杜普蕾傳)
《指揮家的抉擇》(富特文格勒傳)
《悲情俄羅斯》(柴可夫斯基傳)
《音樂戀人》(Music Lovers)講的是柴可夫斯基
《翠堤春曉》(約翰·施特勞斯傳)
《反對斯大林》(肖斯塔科維齊傳)
《沒有終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講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戀情
《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也叫《藍色樂章》,介紹肖邦生平的
《法利內里》,主要是介紹17世紀閹人歌手的影片,興趣因人而異
《鋼琴師》,《鋼琴家》THE PLANIST 鋼琴戰曲 ,描寫二戰時的優秀電影。
《紅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記載了一把極具傳奇色彩的小提琴曾經歷300年的風霜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s,經典的不用介紹
《閃亮的風采》(Shine)鋼琴家大衛·海爾夫戈特真實的一生
《鋼琴課》(Piano Lesson) 又稱《鋼琴別戀》,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電影版
《作曲家埃爾加》
《夜半歌聲》
《音樂之聲》
《音比天高》
《樂鼓熱線 》
《夢幻女郎》《追夢女郎》以60年代美國的女子三重唱組合-The Supreme作為藍本而改編的
《放牛班的春天》
《貝隆夫人》(艾薇塔),描寫阿根廷國母貝隆夫人的音樂劇。
《野狼俱樂部》主題曲很好聽啊
《玫瑰人生》描寫法國著名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傳記片
《交響情人夢 》動漫
《想飛的鋼琴少年》
《黑暗中的舞者》冰島歌手比約克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電影
《松子不幸的一生》電影版
《紅磨坊》超古老
《雨中曲》,經典的不用說
《Deep Blues》一部關於布魯斯音樂的記錄片
《雷》……這是關於美國靈魂樂之父雷.查爾斯(Ray Charles)的人物傳記影片。
《發膠》hairspray
《金牌製作人》(procers)
《歌舞青春》兩部
《理發師陶德》
㈣ 關於音樂的電影或電視
1.歌聲淚痕 The Rose (1979)
別名:玫瑰狂熱(港)/玫瑰(其他)
這是一部關於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女性——Janis Joplin 的傳記片,製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較相似——同時也是一名歌手的貝蒂·米德勒來出演這位傳奇女星的短暫一生。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 Joplin的歌曲以外,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異彩。影片的原聲專集十分暢銷,其中出現了一曲也許是搖滾樂史上最為動聽的歌曲《The rose》
2.爵士歌手 The Jazz Singer(1980)
別名:吾父吾愛吾子(台)/爵士歌王(港)/爵士巨星
猶太教堂的唱詩班主唱羅賓奧維奇,很希望自己的兒子傑斯能夠留下來繼承衣缽,但是具有歌唱天賦的傑斯卻醉心流行音樂,希望在娛樂辦闖出一番事業。他在抵抗父親的強大壓力下終於如願成為頂尖的流行歌手。
3.莫扎特傳/阿瑪迪斯 Amadeus (1984)
【簡介】
本片講述了偉大的音樂天才沃爾夫崗.阿瑪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一生。影片採用倒敘手法,由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講述。他是一位宮廷樂師,莫扎特的天才使他既羨慕又震驚,心理上發生了變態,決定除掉莫扎特。音樂在全片中具有敘述和點出主題的作用,將莫扎特的音樂和他的生平事件串連在一起,刻劃了莫扎特與薩列里在音樂上的沖突。
4. 青春傳奇 La Bamba (1987)
美國加尼福尼亞1957年的夏天,墨西哥移民、年輕的理查德·瓦倫茲維拉對音樂喜愛得發了狂,隨時隨地都將心愛的吉他帶在身邊。後來,他投考當地一個叫 「影子」的搖擺舞樂隊。理查德的母親十分珍惜兒子的天分,鼓勵他向音樂發展。在母親的幫助下,理查德在鎮上開了一次爵士樂獨唱會,獲得了成功。後來,在美軍團的大廳,他又舉辦了一場爵士樂音樂會,又一次獲得成功。理查德的才能引起了好萊塢一家小唱片公司的錄制尚鮑勃的注意,並錄制了理查德的歌曲《讓我們走吧》,歌曲的走紅使理查德一夜成名。理查德的事業蒸蒸日上,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里奇。在墨西哥蒂華納的一家妓院里,里奇聽到了樂隊演奏的傳統墨西哥歌曲《班巴》,遂將此歌加工整理,由他演唱的《班巴》廣受歡迎。1959年2月3日,17歲的里奇在由依阿華飛往北達科的途中飛機失事,不幸身亡,被安葬埋在聖費爾南多的教會公墓里。
5.保鏢/終極保鏢/護花傾情 The Bodyguard (1992)
6.與愛何干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1993)
劇情介紹:
本片講述著名歌星天娜.端納成名的經過及當中所受的痛楚。天娜自小擁有一把獨特的聲線,在此對她的歌唱事業有莫大幫助,可是她忍受不住艾克的虐待。
7.星光閃閃/摘星情緣 Glitter (2001)
六七十年代的紐約,一個有著非凡音樂天賦的小女孩比莉·福蘭克(瑪麗婭·凱利)誕生了,但伴隨她童年的不是歡樂的歌聲,而是動盪凄慘的生活。比莉從小就被父親遺棄,跟吸毒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既而,母親也離她而去,比莉成了被人收養的孤兒。面對一連串令人心碎的遭遇,唯一能支撐比莉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她對音樂全身心的熱愛以及成為一個音樂家的夢想。
長大後的比莉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兩個好朋友組織了一個女子樂隊,在紐約的俱樂部里唱歌掙錢。一個偶然的機會下,頗有名氣的DJ朱利安·戴斯(馬克思·比斯利)發現了比莉這塊璞玉。在他的力捧下,比莉紅了,紅透了半邊天,真的成了一個大明星,灰姑娘終於美夢成真了。不僅如此,比莉在得到名譽的同時還意外地收獲了一份愛情——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她和戴斯墜入了情網。
當然,明星並不是好當的。當比莉從成功後的喜悅中清醒過來以後,她開始意識到明星的生活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風光,戴斯的愛也逐漸變成了對她的控制。比莉要怎樣面對自己辛辛苦苦的來的這一切呢……
8.搖滾歌星/搖滾巨星 Rock Star (2001)
克利斯·科爾茲是一名辦公用品銷售員,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搖滾歌星。紅極一時的Steel Dragon樂隊是他嚮往、追逐的目標。克利斯和朋友們組成一支業余樂隊Blood Pollution,竭力模仿Steel Dragon樂隊主唱鮑比·畢爾斯的,他的執著與痴迷與日俱增,為此他經常和樂隊成員發生爭吵;隊友演奏時,樂曲稍有出入,他便大打出手。終於,大家再也無法忍受他那近乎偏執的熱情。畢竟,他們不想一味模仿、照搬,他們需要創新。克利斯被逐出了樂隊。
與此同時,Steel Dragon樂隊正打算撤掉主唱鮑比·畢爾斯。正巧克利斯的兩位歌迷同鄉給Steel Dragon樂隊看了Blood Pollution的演出錄像,吉它手柯克·卡第看中了克立斯,決定約他面試。在女友艾米麗的協助下,克利斯大獲全勝,以精湛的表演一舉征服Steel Dragon樂隊成員。至此,克立斯成為Steel Dragon樂隊的主唱,為重金屬時代寫下輝煌的一筆。
9.貓女樂隊 Josie and the Pussycats(2001)
劇情簡介:
對喬西、梅洛蒂和瓦麗三個女孩而言,最新流行趨勢、名牌服裝化妝品全都一文不值,沒有什麼比搖滾樂更讓她們心動的了!她們終日呆在車庫里,穿著不入流的衣服,唱著自己創作的歌曲,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像搖滾明星一樣,在無數歌迷的瘋狂尖叫中,站在絢麗的舞台上進行表演。
難以置信地是她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三個人被樂隊經紀人溫亞特發現,在對方的安排下,喬西、梅洛蒂和瓦麗成立了「貓女樂隊」,並與梅格唱片公司簽訂了一紙合約,在全國發行了單曲,一切進行得是那麼順利,眼看三個整天做著歌手夢的女孩子就要成為真正的明星。
然而沒過多久,喬西她們就發現事情並不象自己想的那麼簡單,而且自己似乎正慢慢陷入一個大陰謀中,幕後的策劃者正是梅格唱片公司的CEO菲奧娜,她夥同溫亞特,在樂隊的歌曲中加進了可以麻痹聽者的信息,凡是聽過歌曲的人都會被此信息所干擾,最後被洗腦,這樣隨著歌迷人數的增長,菲奧娜就可以達到控制整個世界的目的。當女孩們對此陰謀有所察覺時,無情的菲奧娜和溫亞特決定先下手為強,她們把喬西培養成歌星,而讓「貓女樂隊」的另兩個成員梅洛蒂和瓦麗「永遠地睡去」。
為了朋友,還有全世界喜歡自己音樂的歌迷們,喬西決心帶領「貓女樂隊」向菲奧娜和溫亞特還以顏色,就像樂隊的名稱一樣,「貓女樂隊」的「貓女」們這次要捲起袖子,露出尖牙和利爪,向陰謀者給予最強有力的反擊!
10.靈魂歌王 Ray (2004)
雷·查爾斯自七歲起就雙目失明,所以他的生命要比普通人更艱難,他也更有放棄的理由。但是,他卻創造了一個與藝術息息相關的生活,作為一個普通的男人,他將個人的掙扎、痛苦以及人性的陰暗面有效地結合到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中,包括爵士樂、節奏藍調(R&B)、搖滾樂、福音音樂(Gospel)和鄉村西部音樂,所以他的故事讀起來才會如此地與眾不同。導演泰勒·海克福德在編寫劇本時,著重將雷?查爾斯在音樂界的一系列值得記憶的大事件和卓越成就轉變成鼓舞人心的靈魂之旅,闡述了雷不單單是一個擁有獨特想像力的音樂天才,他還教會世人以一種全新的觀念去融匯龐雜的音樂體系。
11. 貓王 Elvis (2005)
簡介
記錄了生活中貓王,從卑微的開始到崛起成為國際明星.
12.一往無前/康莊大道/勇往直前/為你鍾情 Walk the Line (2005)
約翰尼•卡什(喬奎因•菲尼克斯飾)生於美國南部阿肯色州的小農場,農場工人的民謠和贊美詩讓他自幼年時就迷上了音樂。酷愛音樂的媽媽嘉莉(謝爾比•林恩飾)一直激勵著卡什在歌唱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上帝在眷顧著你,總有一天你會為全世界唱歌的。」1950年,應征入伍後的卡什從內而外發生了變化,戰爭的殘酷使得他開始獨立思考一些沉重的話題,這種習慣養成了他日後作品的獨特視角,同樣是在軍中,20歲的卡什第一次接觸到了吉他,很快就無師自通地成了吉他高手。1955年,退役後到孟菲斯當地電台和酒吧駐唱跑場的卡什,憑借出眾的音色博得了太陽唱片公司老闆山姆•菲利普斯的青睞,隨後與之簽約,一氣推出了三張單曲,其中《I Walk the Line》在「公告牌」鄉村音樂冠軍的寶座上駐留6周之久、熱賣了200萬張之巨,卡什的音樂傳奇之旅由此鋪開。
13.追夢女郎/夢幻女郎 Dreamgirls (2006)
埃菲、蒂娜、勞萊爾這三個黑人女孩來自底特律的一支合唱組合--夢想。她們有著過人的演唱天賦和足夠感染觀眾的激情。然而在她們滿懷信心的參加了歌唱比賽之後,卻並沒有得到她們所期望的成績。或許在這條成名的道路的起點上,她們還需要其它的一些條件……
伯樂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才會出現,女孩們出色的表現吸引了雄心勃勃的音樂經紀人柯蒂斯的注意。加盟了柯蒂斯的公司後,三個女孩開始是在巨星James的巡迴演唱會上的擔任伴唱,繼而柯蒂斯逐漸為三個女孩樹立自己的風格,將她們的曲風由最初的藍調改為更受人們歡迎的流行音樂。主唱也由唱功見長的埃菲換成了外型出眾的蒂娜。在一系列不懈的努力下,三個女孩終於從舞台的伴唱席走到了聚光燈的正中央。
然而就在成功的浮華背後,三個女孩發現,為名譽、金錢所付出的代價並不只是她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現實生活中的瑣事,埃菲和勞萊爾一度退出了樂隊。在夢想的指引下,到底誰會成為閃耀在世界流行樂壇的超級巨星呢?
14.玫瑰人生 La Mome( la vie en rose) 2007
影片再現昔日巴黎對手風琴的痴迷和當時杯盤狼藉的夜總會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佔主導地位。她的生活中布滿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紐約火爆狂歡的音樂會,也有一系列喧囂騷動的感情故事,以及遭遇死去孩子和愛人拳師邁克爾·希丹的飛機失事的巨大痛楚。
歌壇雙棲明星馬麗昂·歌迪亞飾演從20歲到47歲(去世)的琵雅芙,在影片《玫瑰人生》你中偶然會聽到歌迪亞的歌聲,但是,大部分歌曲仍是琵雅芙的唱片演繹,或者由吉爾·艾格洛特(因為她們的聲音極為相似)演唱。
㈤ 介紹幾部外國跟音樂有關的電影
10.《紫雨》(《Purple Rain》)
當然,這部電影擁有一個俗套的充滿了戲劇性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窮小子如何成長為一個搖滾明星的故事。當然這傢伙不可避免的擁有破裂的家庭、和父親激烈的關系、旁人的誤解、愛人的離別、內心的矛盾,但最後,他面臨著眾多的壓力最終依然堅持了自己的夢想,然後如願以償的獲得了成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成功的明星背後都會有一個的故事,所以電影賽然俗套,但竟然是搖滾明星王子(也是影片的主演)的自傳性作品,好吧,讓我們相信他的生活真是如此。
上榜理由:它是第一部將MTV風格融入大銀幕的電影,並且它捕捉到了80年代音樂精髓。
9.《赫德韋格的憤怒樂隊》(《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第一流的CULT電影,以一部外百老匯戲劇為基礎改編而來。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漢賽爾的東德人,每天聽著收音機里的美國搖滾樂夢想著成為一個搖滾歌手,有一天他認識了一個美國大兵盧瑟,但是他需要跟他結婚才能將他弄到美國。無奈之下,漢賽爾只能做了變性手術,但手術做得非常糟糕,漢塞爾的陽具因而被割去大半,只剩下1英寸,這便是「ANGRY INCH」(憤怒的1英寸)的由來。漢賽爾改名赫德韋格來到了美國,但她並沒有實現夢想,盧瑟離她而去,她打起精神召集一些韓國軍人的妻子,成立The Angry Inch搖滾樂隊,但之後夢想在一次背叛了他……
上榜理由:它有一種華麗的朋克風格,包括其中的音樂。
8.《大門》(《The doors》)
搖滾電影的榜單怎麼能缺了《大門》這部電影呢?奧利弗·斯通這部好像嗑了葯拍出來的、混亂的、關於最後一位搖滾詩人——吉姆·莫瑞森的傳記電影。當然,電影在奧利弗·斯通這個瘋子手上使得整部電影更加的關注於莫瑞森,他充滿自毀性的尋求「智慧之地」的行為甚於對於他音樂成就的分析。大門樂隊的主唱吉姆·莫瑞森,可以說是60年代最富有激情和爭議性的人物,他傳奇的一生最後終結於27歲,因為酒精和葯品的過量導致的死亡中。雖然電影有很多傳統音樂傳記片的影子,如講述他們樂隊從開始到壯大再到解散的過程,但電影有力地捕捉到了一個有自毀傾向的搖滾明星,如神般狂暴的人生。
電影上榜理由:只有瘋子才能拍瘋子,電影呈現出一種催眠般的氛圍。
7.《湯米》(《Tommy》)
這部1975年的搖滾歌劇最大的貢獻就是,它網路了一大批那時代的搖滾和電影界的明星,包括「誰人」樂隊(The Who)、埃爾頓·約翰、傑克·尼科爾森、安·馬格麗特(她因此片而被提名為最佳女演員)、蒂納·特納和埃里克·克萊普頓。這部CULT電影根據彼得·湯森的原著歌劇改編,講述的是無助的湯米(羅傑·戴德里,The who的主唱)在小時候因窺見母親(安·瑪格麗特飾)與情夫通姦而變成盲啞白痴,直到他打敗了彈子球天才(埃爾頓·約翰)成為了一個名人。而他的名聲如此巨大,他竟然發現他有了宗教般的號召力,但是當他的追隨者企圖商業化他時,他憤怒的回擊了他們。
上榜理由:由The who操刀的音樂實在是太經典了,《Tommy》這張專輯也成為搖滾史上最終名的搖滾歌劇專輯之一。
6.《席德和南希》(《Sid and Nancy》)
搖滾明星的八卦,或者說丑聞,也是搖滾電影鍾愛的題材。比如本片,導演為我們呈現了在性手槍(Sex Pistols)狂野的吉他手席德和他的骨肉皮(指專門和搖滾明星睡覺的人)女友南希之間的粗糙的、充滿激情的、貌似命中註定的關系。雖然電影也為我們展示了性手槍樂隊——這個英國聲名狼藉的朋克樂隊——他們整體的狀態,但是,電影的焦點還是集中在這兩個人之間扭曲的愛情關繫上,最終他們被葯品腐蝕的人格使這段關系徹底走向血腥和悲劇。一天早上,南希發現被刺死在酒店中,希德因謀殺罪被逮捕。
上榜理由:八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八得好,電影擁有一種迷幻、張揚的氣質,就如他們的愛情一樣。
5.《巴迪·霍利的故事》(《The Buddy Holly Story》)
有時一位搖滾悲劇人物的傳記片(天哪,就沒有人有個好結果嗎)。當時還很瘦弱的加里·布塞扮演了巴迪·霍利——這位早期的搖滾先鋒——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演員獎。在這部出色的、有思想性的傳記片中,加里·布塞甚至親自演唱了其中的歌曲。電影追隨著青少年時代的巴迪·霍利在德克薩斯生活,在那裡他愛上了「魔鬼的音樂」,這使得他成為那些自以為是的宗教勢力譴責的對象,也是他成為了早期搖滾樂領域的明星。不過,故事還是擁有一個悲劇的結尾,年僅22歲的霍利斯在一次飛機失事上。Don McClean後來在《American Pie》中唱到:「The day music dead。」
上榜理由:音樂大師是需要紀念的。
4.《監獄搖滾》(《Jailhouse Rock》)
這部1957年由貓王主演的電影,可以稱得上是他最酷的作品,電影捕捉到了貓王身上反叛和性感的一面,它也是的貓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危險的年輕人。電影獎的是一個頭腦沖動的青年文斯·埃弗里特,卻因在酒吧保護一位女士而誤殺他人入獄。他的獄友——一位失敗的鄉村歌手——看到了他的音樂潛力,說服他開始追求音樂事業。出獄後,文斯認識了佩吉,兩人合組唱片公司。文斯很快就走紅,甚至還跑到了好萊塢拍電影。但是,成功使得文斯越來越傲慢自大,佩吉終於離他而去。作為貓王比較少見的電影作品,電影中非常漂亮的舞蹈動作都是貓王自己設計的。
上榜理由:電影不但歌曲動人,貓王的表演也是一流的,簡直可以稱他為搖滾版的詹姆斯·迪恩。
3.《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
《一夜狂歡》——查理德·萊斯特1964年導演的這部迄今影響最為巨大的關於搖滾樂隊的電影,電影雖然是部劇情片,但是它忠實地記錄了The beatles開始引起國際性「披頭士熱」的那個瘋狂的時期,或許就此而言。《一夜狂歡》可以說是搖滾紀錄片的始祖。電影講的是四個從利物浦來的瘋狂的傢伙一夜之間發生的故事,保羅·麥科特尼要擺脫他的爺爺、約翰·列農和煩人的製作人糾纏不清、林戈·斯塔爾被弄進了監獄、喬治·哈里森因為認錯了人而麻煩重重。總之,這是不同尋常的一夜。
上榜理由:有了The beatles我們還需要什麼呢,在那個純真的年代,一切的張狂都是理所應當的。
2.《搖滾萬歲》(《Spinal Tap》)
導演羅伯·雷納導演了這部「偽紀錄片」,他虛構了一個叫Spinal Tap的英國搖滾樂隊,為我們展示了這支樂隊從「噪音爵士樂」到「迷幻樂」再到「硬搖滾」的發展過程。電影重點展現了Spinal Tap在美國的首次巡演,以及它最終導致了一連串的侮辱性的混亂結果。
導演雷納也在其中客串一角——為該樂團拍攝紀錄片的電影導演馬蒂!電影對於當代搖滾樂做出尖銳嘲諷,那些搖滾明星台上台下表裡不一的嘴臉更是在此呈現了誇張的喜劇色彩。甚至在90年代的時候,Spinal Tap還再次組合起來,舉辦了幾場極成功的演唱會!
上榜理由:搖滾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純潔,這部電影把真想扒出來給我們看。
1.《幾乎成名》(《Almost Famous》)
導演卡梅隆·克勞用這部半自傳性的電影回顧了他的少年時代。當然,故事中的15歲少年威廉就是他的化身。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美國,來自保守家庭的威廉·米勒。不顧保守母親的反對,當起了《滾石雜志》的記者,並追隨著一個當紅搖滾樂團「Still water」在美國巡迴演出。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如導師般的樂隊吉他手和美麗的「骨肉皮」。但他同時也目睹了那些搖滾樂手對成名的渴求,對自我的陷溺,對性和毒品的瘋狂等等並不美好的一切,甚至是整個年輕世代的掙扎和迷失。而米勒也從一個需要人保護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職業的記者和開始面臨著成人的痛苦與快樂的真正的年輕人。
上榜理由:本片的第一是當之無愧,這是一部真摯、誠實並且有趣的電影,它是為了那些熱愛搖滾也並且以之為生的人准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