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級別有沒有市長級別大
沒有市長級別大,2018年2月2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對內更名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並由副軍編制單位降為正師編制。而市長,是市的第二領導(第一領導為市委書記),一個城市行政機關的首腦,職責是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地位在中共中央派駐的市委書記之下。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2018年6月18日,改革後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新任廠長柳建偉稱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廠標會繼續在電影中出現 。
㈡ 《八一電影製片廠》再也沒有看到其拍的電影,這個製片廠究竟還在嗎
八一電影製片廠依然存在。軍隊內部編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對外仍然使用八一電影製片廠名稱,片頭廠標不變,繼續拍片。
八一電影廠的作品有《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海鷹》《永不消逝的電波》《林海雪原》《戰斗里成長》《萬水千山》《突破烏江》《野火春風斗古城》《戰上海》《地道戰》《地雷戰》《三個失蹤的人》《英雄虎膽》。
八一電影製片廠從1952年8月1日建廠到2017年已走過65年的輝煌歷史,現在即將落下告別歷史舞台的大幕,我們衷心祝福它一路走好。
㈢ 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的歷任廠長
1951年3月,總政治部以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軍隊的電影廠,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迄今已經有六十周年的歷史,這六十年裡,八一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據製片人王立君介紹,六十年裡,許多老前輩擔任過廠的領導,為八一廠的建設奉獻了一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1、司徒慧敏(1952-1953期間任廠長)
司徒慧敏(1910年2月16日-1987年4月4日),廣東省開平縣赤坎永堅樓東閘村人,原名司徒柱,中國著名電影技術專家及導演。他曾經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1928年赴日本學習美術,參加了夏衍等組織的左翼藝術家同盟。1930年回國。1931年與堂兄司徒逸民合作研製成功「三友式」電影光學錄音機,是中國最早製造的錄音機之一。1933年,成為以夏衍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的成員。此後,他導演了《自由神》、《血濺寶山城》、《游擊進行曲》、《白雲故鄉》等影片,並為《姊妹花》等片錄音。1946年赴美國學習電影製作,並導演了紀錄片《中國民族舞蹈》,該片獲1948年愛丁堡紀錄電影節優秀獎,同年被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音樂舞蹈學院評為5部最佳舞蹈片之一。
1952,司徒慧敏在接到回國指示之後很快就回到離開6年的祖國的懷抱。回來之後,他被建國初期祖國建設的蓬勃朝氣所激勵,決心為此貢獻出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力量。擔任電影技術和事業方面的領導工作。這一年4月,司徒慧敏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籌建八一電影製片廠,並編導了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紀錄片《八一運動會》。該片在「1949~1955年國家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得三等獎,重要的是,此片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培養了大批專業的創作及技術人員。
1953年,司徒慧敏參與主持制定了中國電影事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之後,司徒慧敏擔任中國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科學所所長,長期奔波於西安、廣州、成都等地為電影製片廠選廠址,並規劃和參與電影洗印廠以及上海、南京等電影機械廠的建設工作。他為中國電影工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一個拓荒牛的作用。1965年,司徒慧敏還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拍攝領導工作,與相關工作人員一起研究拍攝計劃。
1987年4月4日,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2、陳播(1952-1966年期間任廠長)
陳播青年時代深受左翼思想影響。1937年,他經董必武介紹,到達陝西,在西北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1938年春回到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漢青年救國會活動。同年,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曾在袁牧之導演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中扮演進步青年角色。
陳播1939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抗大文工團演員、編輯、宣傳幹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團副團長,抗大七分校文工隊隊長。1943年帶領學員深入敵後做宣傳工作,1945年任晉綏軍區宣傳隊隊長,西北野戰軍戰斗劇社副社長、社長。國共第三次內戰期間,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斗劇社社長,帶領劇社人員參加了延安和臨汾的戰斗,導演歌劇《劉胡蘭》和話劇《九股山上的英雄》,參加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
陳播後任歷任西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1951年調任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將八一廠從最初設計的以攝制16毫米電影為主的教育片廠,發展為以攝制35毫米電影為主的多片種綜合性製片廠。1976年初被任命為總政文化部顧問,1978年調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1982年改任電影局顧問,文化部電影委員會委員。並主持電影部門的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工作,編寫大型電影史書《中國電影編年紀事》
3、陳亞丁(1952-1953年期間任廠長)
陳亞丁,1920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36年讀中學時流亡到上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8年調皖南新四軍軍部任《抗敵》編輯、戰地服務處通訊科負責人,皖南事變後任師及軍區宣傳幹事、科長、副部工,1945年後曾任松江軍區宣傳部長、東北軍區和四野宣傳部副部長,1949年後歷任中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總政文化部文藝處第二處長,《解放軍文藝》主編,總政文化部副部長。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詩《滿洲進行曲》、《戰火頌》、《游擊隊》等。
4、張少庭(1966-1968期間任廠長)
張少庭,陝西延長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長縣鄉蘇維埃政
1979年,張少庭重返大青山根據地和老鄉交流府主席、共青團延長縣委組織部部長、延長縣青年救國聯合會主任、中共歸武縣委書記、歸武縣縣長兼縣大隊政委、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緝私大隊教導員、第一野戰軍騎兵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建國後,歷任騎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公安軍文化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友好工作部部長,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文化部處長,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電影製片局局長,陝西省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曾獲二級解放勛章。
1966年文革開始時,總政委派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組成文革工作組進駐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時進駐八一廠的總政工作隊共6人,帶隊組長是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副組長是宋尚戟、那狄;組員有:鍾寰、支水山、宮潔民。1966年12月,總政根據形勢需要決定撤銷工作組,原工作組組長張少庭改任八一廠廠長,副組長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組員鍾寰改任行政處長,宮潔民改任演員劇團團長。
1968年,文藝界鬧得很混亂,於是八一廠被軍管(軍隊單位被軍隊單位軍管,想起來都可笑)。從60軍派人來擔任領導。
5、彭勃(1968-1975期間任廠長)
彭勃當時任60軍政治部主任,是當時的總政主任李德生親自點將點來的。
彭勃1921年生於山東莘縣一個貧苦農家。當日寇的鐵蹄踏進我華北大地,慘無人道地對中國百姓燒殺擄掠,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1938年8月,年僅17歲的彭勃懷著對日本鬼子的滿腔仇恨,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抗日隊伍。他一到部隊,心中燃燒著復仇的烈火,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敵人展開了頑強的斗爭,每戰必沖鋒陷陣。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他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成長為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指揮員。他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旅作訓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師政委、60軍政治部主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革委會主任兼黨組書記、廠長,軍政委、江蘇省軍區政委等職。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勛章;1955年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二級獨立功勛榮譽章。
6、劉佳(1975-1978期間任廠長)
劉佳,筆名劉笳(1916 —2001),遼寧海城人;劉佳同志1916年11月生於遼寧海城,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幹事、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劇社副社長,協理員、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團長、文化部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
劉佳同志1939年開始發表作品,是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劇協第一至四屆委員;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作品有話劇《到山那邊去》、歌劇《不要殺他》、《晉察冀之歌》;導演話劇《戰斗里成長》、《槐樹庄》等;2001 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7、張景華(1978-1985年期間任廠長)
張景華,(1916--1991)江蘇淮陰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參加新四軍。曾任中共豫皖蘇區委秘書,新四軍第四師宣傳科副科長兼新華通訊社淮北支社主任,華東野戰軍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第七兵團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任兵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回國後,歷任總政治部八一雜志社副總編輯,1960年-1966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政委,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屆常務理事。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55年授大校銜。
8、蕭穆(1985-1992年期間任廠長)
蕭穆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人,原名蕭宏志。祖籍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銅盂鎮。1929年生於浙江省嘉興。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就讀,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第二野戰軍政治部、西南軍區後勤部政治部、八一電影製片廠任職。70年代後,從事電影文學編輯和創作工作。
1985年3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負責組織革命戰爭歷史巨片《大決戰》(3部6集)的創作、攝制等工作,歷時6年。與他人合作的電影文學作品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巴山兒女》、《映山紅》等。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榮譽功勛章及解放大西南榮譽紀念章;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立三等功一次。獲《大決戰》特殊貢獻獎。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製片協會常務理事。電影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 1992年9月在北京離休。
9、王曉棠(1992-1998年期間任廠長)
王曉棠,原籍江蘇南京。1934年1月4日生於河南開封,幼年時代隨父母遷居重慶。因受家庭熏陶,從小就拜師學唱京劇。初中時已學會「鐵弓緣」、「驚夢」等許多唱腔。1948年舉家遷居杭州。次年畢業於浙江省立中專,繼續自學京劇。1952年參軍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京劇團,次年調入總政話劇團。1958年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革」中受沖擊,復員到林場勞動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導演。198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92年9月起任廠長,後兼任黨委書記,1998年8月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
10、鄭振環(1998-2001年任廠長)
鄭振環,1943年12月生人,祖籍是天津武清。他從小就愛好廣泛,畫畫,演小戲,說快板,體育,樣樣都好,很小的時候就在一些報刊上發表作品,對學習充滿興趣。大哥當時在民主德國大使館工作,知道他喜歡文學,就把國外的小說買來翻譯成中文給他看,外國文學對他影響很大。鄭振環是60年代的大學生,開始考上了哈軍工,學理工的,由於在藝術才能上過人,被解放軍藝術學院選中,經過幾番周折,與軍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他又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他雖然是軍人,但沒扛過槍打過仗。卻在軍事藝術領域有著頗高的造詣,在銀幕上、教學講台上、話劇舞台上施展著他的才華,是國家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貼的藝術家之一。他搞話劇很有名,早在80年代,他編劇的《三個人的冰山》、《摸天》,特別是他的《天邊有一簇聖火》,是描寫和平年代的軍人生活的,被稱為戍邊將士的無私奉獻的頌歌。
鄭振環將軍曾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解放軍藝術學院創研室研究員、《解放軍藝術》雜志主編、總政話劇團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現任中央電影電視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話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是國家一級編劇,少將軍銜。曾創作過《江淮風雲》、《軍營笑聲》等多部話劇作品。從事影視創作以來,在三十餘部影視片中擔任過編劇和藝術指導。
作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自1997年上任以來,策劃出品了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沖出亞馬遜》等一批優秀影片。
許多人是看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長大的,如《野火春風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林海雪原》、《閃閃的紅星》等影片老百姓都喜歡看。鄭振環將軍,去八一電影製片廠當廠長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來他應該去解放軍藝術學院當院長,就因為晚報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廠當了廠長(在這之前任總政話劇團團長)。當時八一廠處於不景氣狀態,他去後,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轟動了全國,得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大壯了中國人的志氣。緊接著又拍了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是解放戰爭三個系列片《大轉折》、《大決戰》最後一部。在風格上作了探索,注重了敘事性和紀實性,採取真人回憶的手法,有很多細節都是他親自寫的。這部電影突破了以往軍事題材電影的格調和形式,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基本上中國電影方面的大獎該得都得了。前幾年在全國熱映的《沖出亞馬遜》,是他策劃的。本片取材於1999年8月至11月,我軍空降兵特種兵大隊兩名年輕軍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內瑞拉接受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訓練的親身經歷,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塑造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軍人豪邁地走向世界的嶄新形象,是一部揚國威、壯軍威的當代現實題材影片。雖然鄭振環將軍剛剛從八一電影製片廠退下來不當廠長了,但他對軍事題材的電影抱有一生執著,對中國電影前景充滿信心。談到中國電影目前的困境時,他說中國電影要繼承老祖宗留下的好的東西,但決不能把它當做一個繩索,把自己束縛住了,不敢往前想,但大的規則不變,文學是人學,電影就是寫人,包括紀錄片也一樣,也是寫人的。
11、明振江(2001-2012任廠長)
明振江,1969年入伍,歷任電影放映員、文化工作站站長、影視局局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等職。1976年北京軍區炮兵政治部 1990年 總政治部文化部 1997年 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七屆理事 1969年兼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2007年榮獲「華表獎」優秀出品人獎,2008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製片委員會「十佳」優秀出品人獎。
12、黃宏:2012年4月,小品演員黃宏被任命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黃宏1992年進入總政歌舞團,任小品喜劇藝術團副團長,小品喜劇藝術團團長,為總政一級演員(副軍級待遇)。2007年11月出任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2010年10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現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㈣ 徐洪浩個人資料
個人簡介姓 名:徐洪浩
拼 音:xuhonghao
生 日:1973-10-28
血 型: O型
生 肖: 丑牛
現住地: 江蘇南京
籍 貫: 安徽合肥
民 族: 漢族
身 高:178厘米
體 重:65公斤
地 區: 大陸
國 籍: 中國
語 言:普通話
特 長:表演
職 業:影視演員
級別:副團職
已婚:妻子是演員劉曉潔
畢業院校:9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工作單位: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電視作品
2000《家變》飾男主演:柳震 <20集> (江蘇廣播電視總台)
《惲代英》飾男主演:惲代英 <6集> (江蘇廣播電視總台)
《桃花扇》飾男主演:侯方域<3集> (浙江長城影視有限公司)
2003《南宋傳奇之蟋蟀宰相》飾 李天成<30集> (浙江聯合影視有限公司)
《威風凜凜》飾男主演:戴建強<25集> (廣州軍區文化藝術中心)
《富貴臨門》飾 陳樂生 <20集> (廣西電影製片廠)
《浴血劉老莊》飾 田執信 <單本> (江蘇廣播電視總台)
《只飲江南一杯水》飾 瘋秀才 <單本> (江蘇廣播電視總台)
《賀龍在武當》飾 顏東 <10集> (上海電視總台)
《花蓮子》飾 李樂 <8集>
《煩惱喜事》飾 劉海谷 <25集系列>
《老兵阿廚》飾 華維 <單本>
《潘漢年》飾 王冬 <30集>
《江上青》飾 張愛萍<8集>
《上海迷霧》飾 萬天成 <27集>
《上將許世友》飾 沈西蒙 <22集>
《紅罌粟》飾 朱沖 <30集>
1997《周恩來在上海》飾 陳喬年<21集> (中國中央電視台)
1998《太平天國》飾男主演:譚紹光<46集> (中國中央電視台)
1999《翁同和》飾男主演:光緒帝<8集> (中央電視台影視部)
2001《罪案終結》飾 王方 <22集> (江蘇廣播電視總台)
2001《緝私要案組》飾男主演:徐朝陽/徐光輝 <20集>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2《DA師》飾男主演:景曉書<22集> (中國中央電視台) 相關專題
2003《中國傳世經典名劇之桃花扇》飾侯方域
2004《追日》飾男主演:馬駿 <26集>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4《第一次親密接觸》飾男主演:阿泰<22集> (南京電影製片廠)
2005《生死相隨》飾男主演:馬立峰 <20集> (上海電影製片廠)
2006 《執政為民》或名《美麗的中國結》飾 蘇洪林 <26集> 導演:李輝
2006《狼煙》 飾 景曉書 〈30集〉(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2007《靜靜的白樺林》 飾 林楓 <27集> 合作演員:程昱、朱琳、潘雨辰
2007《戰爭目光》飾 徐光輝 <23集> 合作演員:王強(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2008《狙擊生死線》(原名:《刺客》)飾 唐曉軍合作演員:傅程鵬、程愫、趙荀導演:劉猛<24集> (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2008《我的兄弟叫順溜》 飾翰林 合作演員:王寶強 、張國強(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2008《戰地浪漫曲》飾 白濟石 合作演員:林永健、陶慧敏、戴嬌倩 、 楊沫 (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2010《冰是睡著的水》飾 肖天明 合作演員:應采兒、鮑國安、於和偉、侯勇、 傅程鵬 、徐佳 、劉曉潔、 陳寶國 、羅嘉良、杜雨露 導演:黃文利
2010《特戰先鋒》飾 警衛員 (友情出演)合作演員:庹宗華,肖軼,唐文龍,郭廣平,金毅,李飛,劉雨欣,侯勇,於震,矢野浩二 導演:劉猛(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2010年《十五的月亮》導演﹕李新 合作演員﹕潘雨辰 、楊若兮 、高洋 、李玉峰
2010年《俄羅斯姑娘在小城》合作演員﹕程煜 黃曉娟 王婭楠
2010年《我叫王土地》原名《大河套》 導演:張多福, 徐洪浩 飾演魯青賢 合作演員林永健 飾演王土地
2011《我是特種兵》(原名:《子彈上膛》)飾 陳國濤(陳排) 合作演員:谷智鑫、徐佳、傅程鵬、何達、任柯諾、郎峰、劉曉潔、侯勇,導演:劉猛(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
2011《越境》(還未播出) 飾 羅章 合作演員:羅嘉良、焦恩俊、寇振海、鮑國安、陳小春、庹宗華、傅程鵬、句號、高雄、金玫玫 導演:黃文利
2011《鎖定美軍特使》原名《生死營救》(年底上映)飾演鄭大勇 合作演員:李易祥 楊蓉 導演寧海強
2011《狹路兄弟》原名《喋血清江浦》、《清江浦》(未上映) 徐洪浩——飾 李青書 合作演員:陳小春、任天野、鮑國安
劉曉潔周惠林梁馨庹宗華 謝仙 等 導演:花箐,牛牛
2011《我是特種兵2國之利刃》飾演-龔箭 導演:劉猛;合作演員:徐佳 吳京、傅程鵬 、郎峰、任柯諾、何達 等
2011年《麻辣白玉堂》 導演:牛牛 演員徐洪浩、陳小春、斯琴高娃、鮑國安、侯勇、倪大紅、薛景瑞
2012年《老嚴的女兒不愁嫁》 導演:顧晶 演員 徐洪浩飾演溫文剛, 李幼斌飾演 嚴查令史蘭芽
電視電影
《押上刑場》飾男主演:孟彬 (中央電視台影視部)
《情感意外》飾 方和貴 (中央電視台影視部)
《太陽的母親》飾 馬利飛
電影作品
《情·義》飾男主演:義 <荷蘭>
2007年《夜襲》飾狐仙
2008年《霓虹燈下新哨兵》飾黎響
話劇作品
《馬蹄聲碎》飾 陳子昆(團長)《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飾 艾德蒙
《吝嗇鬼》飾 阿爾巴公
《灑滿月光的荒原》飾 於大個子
《秦淮麗人》飾 方夢伶
小品作品
《洗腳房》 《離婚變奏曲》 《兵爸爸》《工棚洞房》《如此導演》
廣播劇作品
《漢舟情》 《白衣聖人》
獎項
大型話劇《馬蹄聲碎》飾團長陳子昆,獲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暨第五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一等獎、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劇目獎。主演電視劇《惲代英》,獲中國電視金鷹獎中篇電視劇第一名。
主演電視劇《追日》,獲全軍金星獎最佳男演員獎。
相關報道對戲小心翼翼
備受關注的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以下簡稱《順溜》)在央視一套開播後收視率高漲,最高收視率達8.327,是今年到目前所有電視劇的開篇最高收視率,而平均收視率6.534也超過了《闖關東》、《走西口》等央視開年大戲。《順溜》中一個司令率領順溜和文書這倆活寶的人物結構,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扮演文書、有多年演出經驗的徐洪浩表示,與王寶強對戲曾讓他壓力巨大,「他的樸素太有特點,跟他對戲我可小心翼翼了。」
揭編劇秘密文書就像在寫他自己
《順溜》中包括順溜、司令、文書、三營長4位主人公,人物的設置十分有講究。司令是總指揮,順溜和文書則是他手下的兩個活寶,一文一武,一直在較勁。文書是令司令驕傲的角色,有文化,祖上入過翰林院,而倔強的順溜則常常讓司令頭疼。此外,作為中層幹部的三營長則起到了連接上下級的作用。
徐洪浩對編劇朱蘇進的這種人物設計十分贊賞,「全劇26集其實故事結構很簡單,就講一件事,連輔線也沒有,可有趣味的人物結構卻能生出許多看點。」徐洪浩還透露,朱蘇進最喜歡的是文書這個角色,很多時候就像在寫他自己,「朱蘇進是充滿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人,他把這個特點體現在文書身上,像文書經常談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就是朱蘇進本人年輕時非常推崇的。」
與王寶強對戲讓他先演我再做反應
扮演與順溜有大量對手戲的文書,徐洪浩表示接戲時壓力巨大。「文書和順溜一樣應該是個十七八歲的小孩,可我不像王寶強年輕,我實際年齡比角色大了近20歲,我曾跟導演說,我挺個肚子把手一背就是政委了,文書演不好就有裝嫩嫌疑。另外王寶強演戲最大的特點是無痕跡、樸素,可我們學表演出身的習慣於去演,三翻四抖抖包袱,劇本里也經常是我說一大段他才跟一句,我如果演過了就會很跳,怕觀眾有反感。」
可因為初次看劇本留下的好印象,徐洪浩還是背著壓力接了下來,表演的時候他也時刻留意王寶強的特點,「跟他演戲我可小心翼翼了,一般我會讓他先演,看他的幅度有多大,我再做出反應。還好,拍了兩天我們都感覺對戲挺舒服,他特別高興。」
談像「士兵」續篇兩劇氣質完全不同
許多觀眾有個觀點:《我的兄弟叫順溜》更像是《士兵突擊》的續篇,兩劇的主人公都能找到彼此相對應的角色。像《順溜》巧妙地將高成與許三多之間的引導者與追隨者的關系復制到司令陳大雷和順溜身上,而徐洪浩扮演的文書則是許三多的同鄉成才的化身。對此徐洪浩也表示認同,不過他認為兩劇整個劇本的氣質完全不同,所以不會給觀眾帶來雷同感,只是人物架構上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對之前有報道說王寶強在《我的兄弟叫順溜》中有感情戲,徐洪浩表示其實他是《順溜》中惟一有感情戲的角色,「只不過是順溜把他暗戀的人介紹給我處對象了。」
回應「注水說」 演員表演有戲劇成分
雖然收視率不低,但《我的兄弟叫順溜》被觀眾指出存在許多問題,最集中的意見是「節奏慢,台詞注水嚴重」。對此,徐洪浩認為演員表演有戲劇表演成分,與觀眾習慣的電視劇風格有所不同,他解釋說:「拍攝的時候經常是有4台高清攝像機在不同的位置一起拍,我們甚至不知道機器在哪兒。導演喊開始後我們就開始表演,導演沒喊停就一直往下演,演員在表演和台詞上發揮的餘地很大。最長的一次大概拍了18分鍾沒停,導演希望以這種方式捕捉瞬間的真實感。」
《我是特種兵》
由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和北京小馬奔騰壹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我是特種兵》正在央一黃金檔熱播。劇中的主要演員都來自前線文工團,在劇中,他們同生共死,在戲外,他們也是多年的戰友。其中飾演苗連的周慧林和飾演陳排的徐洪浩,就已經做了十六年的同事,經歷了十六年的風雨兄弟情。徐洪浩和周惠林於95年同時進入前線文工團,開始他們的話劇演出生涯,在多部劇中二人都有合作,配合默契,表演十分精彩。兩人在一起合作過話劇《秦淮麗人》,洪浩在裡面扮演男一號方夢伶,周惠林扮演反面一號李少卿。後二人又合作了話劇《陀螺山一號》,通過這部話劇,洪浩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周惠林獲得了表演二等獎。後來二人開始出演電視劇,二人在《DA師》中徐洪浩飾演景曉書、周惠林飾演包爾達夫。《追日》里徐洪浩飾演馬俊,周惠林飾演副院長。《狙擊生死線》中徐洪浩飾演唐曉軍、周惠林飾演嚴林。《美麗的中國結》中徐洪浩飾演蘇洪林、周惠林飾演呂繼南。
這次在新片《我是特種兵》中,徐洪浩和周惠林分別飾演了陳排和苗連兩個角色。周惠林說在表演中也會把生活里的情感帶入,例如在表演時他有一句台詞是對飾演陳排的洪浩說:「他是我最好的排長。」說這句話時他心底里也是這樣認同的,所以這完全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聲音,所以在說出來時更加的充滿感召力。在拍攝中,看到洪浩飾演的陳排在拍攝過程中要經歷各種各樣艱辛的訓練,惠林說看著洪浩在戲中摸爬滾打地吃苦,心中也很是心疼。
二人從相識到現在已有16年的時光。16年來二人心心相惜,每場戲都會進行討論,互相給對方提意見、提建議。周惠林說自己很信服洪浩,每次拍完都會詢問洪浩的看法,每次演出時,如果看到對方有出色的表演,都會默默的走到對方的身邊,輕輕的對他點頭,表示贊許,給對方鼓勵。當劇中的角色喊出「同生共死」的兄弟誓言時,戲外的他們,也在被一種叫做兄弟的情誼,而感動溫暖著。
與他的「馬駿」
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演員徐洪浩因在電視劇《追日》中扮演馬駿這一藝術形象,獲得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優秀演員獎。剛過而立之年的徐洪浩,雖說從藝時間不算太長,但成績驕人。在電視劇《DA師》、《追日》、《家變》、《惲代英》中,他都演繹了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他還涉足話劇、小品、廣播劇等藝術形式,向各個層面的聽眾、觀眾展示了他的藝術魅力。在眾多的藝術角色中,徐洪浩最滿意的角色是《追日》中的馬駿。徐洪浩認為,與肖九天相比,馬駿很聰明,聰明得有點過頭。他讓肖九天洗衣服,跑5公里,卻頂著馬駿的名字;他為了顯示氣度,讓肖九天去北京,結果錯過了見毛主席的機會。他很驕傲,驕傲得有點張揚。他得意地說自己的論文一開篇打破了兩個世界紀錄,他賣弄著他從蘇聯帶回的伏特加、布拉吉……馬駿雖然有很多的缺點,但本質上卻是善良、忠誠、堅定,樂於奉獻。如劇中當他和肖九天兩人合作完成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後,只申請到一個一等功,他雖然不是很情願,但依然大度地讓出了榮譽。他在顯微鏡下忘我地呼喚助手的細節,也生動地展示了他在逆境中渴望祖國醫學科學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世界。在特殊情況下,他能冒著生命危險去履行自己救死扶傷的職責。這些都是他優秀品質的體現。因此,馬駿雖然有很多缺點,卻仍然非常可愛。
在徐洪浩的眼裡,馬駿的性格很復雜,與一般軍人相比,多了幾分儒雅,幾許風情。他既有軍人的堅強勇敢,又有文人的多愁善感;既有軍人的火熱向上,又有文人的含蓄內斂。有時他很軟弱,比如對待他不甚滿意的婚姻;有時他又很堅強,比如對待科學和事業。他很聰明,但有時又很愚鈍,比如他已經知道了喜珍愛的人不是他,而是肖九天,卻一直不肯承認。正是這一筆一筆的刻畫,使得馬駿的性格一步步精彩起來。談及表演,徐洪浩謙和地說,一個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包含著許多人的辛勤勞動,這種勞動,在形式上只不過是我站在前台,而許許多多的人站在我的身後。如果說我塑造的角色獲得了成功,首先應該感謝的是編導和整個劇組,是大家的集體智慧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具體體現
㈤ 中國現代軍事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戰狼
《戰狼》是由吳京執導的現代軍事戰爭片,該片由吳京、余男、倪大紅、斯科特·阿金斯、周曉鷗等主演。
該影片屬於國內首部3D動作戰爭電影,歷時七年全力打造,《戰狼》真實呈現了一場中外邊境戰爭,也讓堪稱「東方之狼」的特種兵戰隊及高能戰士首次登陸大銀幕。講述的是小人物成長為拯救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孤膽英雄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