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十月革命的電影電視劇

十月革命的電影電視劇

發布時間:2023-08-27 09:14:49

『壹』 跟安慶起義有關的電影

電影《辛亥革命》

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被抓,她也被出賣,但她毅然拒絕離開,她遣散眾人,獨守大通...我總以為,拍歷史題材的影片講究還原歷史,也講究導演演員依據史料的想像發揮。

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又稱十月革命,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偉大的辛亥革命在孫中山先生的倡導下,很多文人志士聚集到香港,他們為革命而奔波,奮斗,離開溫暖的家,離開他們的親人,隻身投入革命,他們中諸多人為革命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貳』 推薦幾部十月革命題材的電影吧

《赤色分子》、《列寧在十月》、《紅鍾》。

『叄』 電影《獵殺紅色十月》是虛構的還是確有其事

確有其事,只不過不是叛逃到瑞典,這是蘇聯放出來的謠言,以此來掩蓋真實原因(政委想在十月革命紀念日之際,把船開到列寧格勒,再發動一次十月革命),結果反而成了美國文化輸出的題材。

《獵殺紅色十月》是由約翰·麥克蒂爾南執導,肖恩·康納利、亞歷克·鮑德溫、斯科特·格林主演的動作片,該片於1990年3月2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冷戰時期的蘇聯潛艇紅色十月號在艦長雷米斯計劃向西方投誠,在他率領下紅色十月號沖破重重阻力,最終成功投奔美國的故事。

劇情簡介

蘇聯研製了一艘新型核潛艇「紅十月號」,並派老練的雷米斯負責該艇的首次試航演習。此時,美國中央情報局也獲取了有關「紅十月」號的情報。

演習途中,艇長雷米斯殺死了發現他隱私的專橫政委並命令潛艇改變航向。他向全體官兵聲稱此舉是要利用該艇先進的無聲推進系統去通過美國海軍的監視網並縱情游覽美國的海岸線。

美軍潛艇「達拉斯號」無法追蹤「紅十月」,這使美國十分驚恐,以為這是一場偷襲。在秘密會議上,中情局情報員黎博士大膽地認為雷米斯率艦改變航向是有意變節而投奔美國。於是,中情局給黎三天時間,要他在此間爭取與雷米斯聯繫上,否則就將殲滅「紅十月」號。

『肆』 俄國有個歷史片叫16幾幾年什麼的,我忘了

樓主您好!您說的這個片子不是16幾幾年,而應該是《列寧在1918》,講的是1918年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的故事。我查了以下,如果你確定是年份命名的俄國片,就只有這一個了。

以下是《列寧在1918》的簡介:

《列寧在1918》是前蘇聯黑白故事影片。劇情:1918年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受到各方敵人的武裝干涉,國內的反動勢力企圖突襲克里姆林宮殺害革命領袖列寧,打入敵人內部的馬特維也夫將敵人准備殺害列寧的消息及時通知瓦西里,但因布哈林的阻撓列寧還是被害受傷,斯大林率領紅軍英勇打擊敵人,敵人節節敗退。革命領袖列寧和斯大林在凱歌中擁抱在一起。

  1. 影片信息

    中文名稱:列寧在1918

    英文名稱:Lenin in 1918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39年

    語言:俄語/中文

    俄語譯名:列寧在1918

    分類:故事/戰爭

    色彩:黑白

    產地:蘇聯

    年份:1939年

    長度:120分鍾

    導演:米哈爾·羅姆

    主演:S·史楚金H·奧赫洛普柯夫

    譯制:上海電影譯制廠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黑白

    混音:單聲道

    級別:Finland:S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2. 演職員表導演 Director:Mikhail RommE. Aron ....1 (co-director)I. Simkov ....5 (co-director)編劇 Writer:Aleksei KaplerTaisiya Zlatogorova演員:Boris Shchukin ....Vladimir LeninNikolai Okhlopkov ....Vasili, Lenin's protegeAleksandr Shatov ....Konstantinov, conspirator chieftain (as A. Shatov)V. Markov ....Feliks Edmundovich DzerjinskyVasili Vanin ....Kremlin Commandant MateyevNikolai Cherkasov ....Maksim GorkyLeonid Lyubashevsky ....Yakov Mikhailovich SverdlovVladimir Solovyov ....Sintsov, a spy (as V. Solovyov)Nikolai Svobodin ....Rutkovsky, a conspiratorV. Tretyakov ....Novikov, a conspiratorNatalya Efron ....Fanni Kaplan (as N. Efron)E. Muzil ....Yevdokia Ivanova, Lenin's housekeeperMikheil Gelovani ....Joseph Stalin (scenes deleted)Nikolai Bogolyubov ....K.E. Voroshilov (scenes deleted)Z. Dobina ....Nadyezda Konstantinovna Krupskaya (Lenina)S. Koziminsky ....Bobilev, Lenin's orderlyK. Korobova ....Vasili's WifeDmitri Orlov ....Korobov, farm workerNikolai Plotnikov ....Kulak from TamborskIosif Tolchanov ....Andrei Fedorovich, attending physician (as I. Tolchanov)A. Khokhlov ....Professor of MedicineSemyon Goldshtab ....(as S. Goldshtab)Vladimir Pokrovsky ....(as V. Pokrovsky)製作人 Proced by:F. Filipov ....associate procerN. Privezentsev

  3. 劇情簡介

    1918年,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受到各方敵人的武裝干涉,國內的白俄勢力企圖突襲克里姆林宮殺害列寧,打入敵人內部的馬特維也夫將敵人准備殺害列寧的消息及時通知瓦西里,但因布哈林的阻撓,列寧還是被害受傷,斯大林率領紅軍英勇打擊敵人,敵人節節敗退。

    1917年11月7至16日,蘇維埃政權在莫斯科確立。

    1917年11月-1918年2、3月,首先從城市,然後到鄉村,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

    1918年1月,召開全俄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批准《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國為工兵農代表蘇維埃共和國。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實行土地國有化,消滅民族壓迫,廢除等級劃分、等級特權和等級限制,廢除對婦女的歧視、壓迫,宣布所有居民統一稱為公民,保證了無產階級對國家和教育的領導。

    電影《列寧在1918》表現了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國的武裝干涉,內臨各種反抗勢力的騷擾,全國處於普遍飢荒的嚴重關頭,列寧以他的大智大勇領導全國人民頑強奮斗,最終贏得勝利挽救了革命。

    在電影里我們看見了上個世紀初的「政治」、「風土人情」,我們驗證了無產階級革命之初期的稚嫩與原始,我們感受著一切直接和間接的命運。這裡面就涵蓋了關於蘇聯為何解體的信息。

  4. 影片藝術性評鑒

    《列寧在1918》屬於全世界影壇早期的領袖人物傳記經典大片系列當中隹作和比較上乘的代表視聽藝術作品。

    從電影藝術的創作手段上看,《列寧在1918》又屬於了那一種常見和流行的「串糖葫蘆」式的故事結構。尤其在前蘇聯電影當中,這種串式的拍攝手段太是司空慣見的人物故事的拍法。因為好處在於,電影人物平面的用力平均,鏡畫故事以點帶面,節奏分配一統鋪排。

    我們能夠注意到,影片《列寧在1918》的連環故事中間,大致擁有十五六個相對分散的小故事,表面上這些小的故事獨成體系,他們是依憑在一個比較相對完整的大故事列寧在1918年的主軸上面連串起來的。

    《列寧在1918》其中的每一個散化故事都差不多是一出獨幕的小戲。據說戲劇史有考證,小型名劇《帶槍的人》就源自列寧在1918年代事跡。我們看影片時還可以注意到,影片《列寧在1918》當中的每一起承回轉,都是集中在影片的第一主人公列寧身上的。依電影具體情況來看,片中的男二號應當屬於列寧衛士瓦西里。三號人物無疑該是克里姆林宮衛隊長馬特維耶夫。這幾個電影人物應當還是擁有相對比較獨立人物性格脈絡和故事走向的。

    影片《列寧在1918》里的經典對白張口便是。比如這一句把槍放在桌子上,不但是影片《列寧在1918》當中人物形象,全蘇中央委員常委捷爾任斯基的一句電影台詞,這句話也是這一部影片的核心所在。令人叫絕場景是,面對革命叛徒的槍膛,捷爾任斯基坐態自如,毫無懼意,冷冷下令:把槍放在桌子上。我們當然會記得,捷爾任斯基在講這句「把槍放在桌子上」之先的時候,對叛徒奇多爾夫說的話是:看著我。看著我的眼晴。看著我的眼晴。混帳東西,你居然混到我們革命的心臟里來了!你現在還敢說你是個契卡?!然而緊接著,叛徒終於沒有,沒有把槍放在桌子上。而革命戰士克里姆林宮衛隊長馬特維耶夫也沒有把250萬盧布揣在個人懷里。一部好電影是格外講求正反細節比照的。把槍放在桌子上,是有針對性的電影台句。說把槍放在桌子上之前,一幫站在紅色列寧布爾什維克對立面的窮凶謀反者,在暗中策劃一整套的暗殺計劃,為首的康斯坦丁在觀看天鵝湖包廂里血腥安排:在察里津刺剎斯大林,在彼得堡刺殺烏里茨基,在莫斯科刺殺列寧和斯維爾德羅夫。電影的這一組鏡頭可以說是在大庭廣眾的歌舞昇平之下進行的。可見暗殺者們的氣焰之囂張程度。然而就在這種生死抉擇面前,大文豪高爾基先生卻向列寧提出了他個人的「仁慈觀」:不必要的殘酷。

    記得影片《列寧在1918》的序片一過,高爾基在列寧辦公室與領導人對論的就是這個根本問題。實際上這時,列寧並沒有能夠說服文豪先生。緊接著不久,電影特意安排了一個名叫娜塔莎小孤女出現,這是極有意味的一幕。小娜塔莎的零丁形象一直伴隨著列寧形象進到電影尾聲。小娜塔莎的形象是一個別致的符號。希望的也是殘酷現實的一角縮影。是的,影片《列寧在1918》的階級和路線的斗爭是相當觸目驚心的。直到列寧身中三槍後,文壇大文豪高爾基先生才由睡夢深中驚了一醒。電影別具深邃意趣,列寧是在負了致命重傷之後,半昏半醒之間教育了面前這個大牌作家的。列寧有一些痴痴的講道:我身上還留著知識分子的子彈。由此可見,列寧對於知識的態度。當然了,領袖列寧眼中的所謂知識分子必須是高爾基這一級別的。認識二十幾個英文字母,當一個什麼博導之類的人,彷彿不大好屬於高爾基這一文人梯隊。電影里相對知識分子,列寧顯然更加重看了工人階級。比如列寧在一個工廠演講時刻,揮手鄭重宣告:擺在工人階級面前的路只有勝利,死亡不屬於工人階級。電影里列寧對於工人的關懷,也使得那個工人殺手不忍開槍刺殺列寧。道理簡單的如同將心比心。他一走上講台,說得都是我們工人,用工人的生活舉例,說到我們的生活,說得都對。我不能打死他。

    影片《列寧在1918》中的列寧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一個列寧形象在銀幕上面,雖然也是演的,但是從來不拿腔掂調,也不裝酷扮勢。比如電影里有一場煮牛奶的細節,列寧因為可能不太會煮,所以問身邊同事斯維爾德羅夫,為什麼牛奶沒開會起泡了呢?接著牛奶煮飛了以後,兩個革命偉人慌張離去時刻,列寧還象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偷偷地從門隙之間回頭張望著老女傭的驚嘆表情。列寧形象的這一小段生活實際是真實又可親的。這樣的電影細節是予人啟迪的。並沒有因為列寧的生活細節上的疏露而有損於這個人物的正面高大,反而只能有助於列寧形象的真正活著。實打實講,影片《列寧在1918》當中太多太多的創作實例,可以值得我們一些大決戰之流系列電影好好學習借鑒。比方古月同志已經演得出色,如果能改觀—板一眼的扮相領袖人物,包括生搬硬套的方言,就會表面上少一點演痕跡了。戲是自然心的流露。據說斯坦尼體系中的一個精髓就是反對「表演」?而好萊塢馬龍白蘭度他們又格外講究的是「方法式」的表演。不知道著名特型表演藝術家先生他們學配的不怎麼太地道的方言,究竟屬於那一派,歸結到那一流?有一點不懂一個表演上的專屬演員,在象徵掐腰講話時候的高大感受是怎樣的?好象記得西方電影不太怎麼有所謂特型演員—說吧?縱便喬治 斯格特演的戰爭大片《巴頓將軍》也只是講求一個神似的呀。不象我們的特型演員非要搞到象入非常。一個手勢,—個語調,一個轉身,都要無比正面高大才行。如果這樣理解,我們電影的老大哥前蘇聯影片《列寧在1918》中的列寧有一個走步翹銜尖習慣,絕對屬於電影領袖人物形象的瑕疵了?一位比較專業的電影朋友講,現在的傳記電影是不是有一點接近了現代電影的「古裝片」?影片《列寧在1918》的成功之處,在於把帶有神靈色彩的領袖人格化了。平凡化了。大眾化了。《列寧在1918》是—部在特定的革命歷史條件下,革命對反革命,紅色對白色,光明對黑暗的優秀故事電影。身為革命與正義的化身,人民領袖列寧不愧世界無產階革命的偉大導師,他在電影裡面,對於挑釁紅色革命政權的少數富農大喝講道:回去告訴那些支持的人不是後台也可以,只要我們蘇維埃存在一天,你們就必須給我們糧食。你要是不給就強迫你給,你要是動武就消滅你們。這就是我給你的真理!列寧在1918年,就是這樣一個敵我生與死決戰交鋒時刻。要麼敵贏我輸。要麼敵死我活。以列寧為主要代表的光明的人們,在這生生死死,進進退退的選擇面前,毫不猶豫地命令和打擊了刺刀見紅的敵人:看著我的眼晴。把槍放在桌子上。

  5. 主要配音演員

    列寧—張伐

    康斯坦丁—邱岳峰

    斯大林—馮喆

    瓦西里—李農

    捷爾任斯基—孫道臨

    馬特維耶夫—張雁

  6. 創作背景

    電影創作時期斯大林掌權,所以電影中有很多為斯大林的政治路線服務的歷史修正主義內容。在1930年代初,斯大林把國內大量的富農等富裕人士流放到西伯利亞,而電影中就有列寧斥責富農的情節。另外電影把斯大林的政敵布哈林描寫成列寧遇刺的原因之一,電影中還有列寧批判布哈林的情節。

    還有蘇聯國內戰爭時期紅軍的最高指揮官其實是斯大林的另一個政敵托洛茨基。高爾基等文化名人向美國呼籲來的大量的美元,總金額達7,800萬美元(購買力在今日超過100億),至少有一千萬以上的俄國人獲救。但蘇聯國內戰爭期間美國和英國聯軍佔領了阿爾漢格爾斯克(後被蘇聯紅軍擊敗)並且美國給白軍鄧尼金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在電影中高爾基的情節是向列寧呼籲對敵人仁慈,被列寧批評,之後在列寧遇刺的血的事實面前警醒。

  7. 幕後製作

    盡管該片廣受歡迎,但明顯地歪曲了歷史,將政治斗爭中的異己、遭迫害的革命先驅布哈林等醜化塑造成叛徒,成為純粹的政治宣傳工具。片中的一些經典台詞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語言之中:在擁擠場合,總有人調侃;「不要擠,讓列寧同志先走!」當人們有喜訊相告時就會像報告列寧病情的老工人那樣喊道:「他已經不咳嗽了!」時至今日,這些台詞還不時地出現在國產影視劇中。該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虛構的瓦西里,更是深入人心。

『伍』 列寧在十月的劇情簡介

本片描寫列寧踏上凱旋路:片頭列寧潛回國內,從火車頭跳下來後,便遁入茫茫夜色中。編導的目的在於著意渲染白色恐怖。但歷史上,列寧是很風光地回來的:彼得堡的布爾什維克組織了數千名工人群眾,趕到車站歡迎領袖歸來。火車進站時,站台上紅旗招展,喀琅施塔基地的水兵儀仗隊鼓樂齊鳴,高奏《馬賽曲》,非常熱鬧。
《列寧在十月》是蘇共中央和斯大林本人的訂貨。在蘇聯有「逢十大慶」的傳統,為了慶祝十月革命20周年,也為了對持續了幾年的「大清洗」有個交代,斯大林指示拍攝有關十月革命的影片。劇本是由青年劇作家卡普勒爾寫的,原名叫「起義」。為什麼會由一位不知名的劇作家來寫本子,詳細情況不清楚。但是,也許有一件事起了作用。那就是那時卡普勒爾正與斯大林的女兒斯維特蘭娜交好,卿卿我我,來往甚密。給羅姆的指示是,他必須在20周年前拍完,在20周年正日子那天在影院上映。為此准予羅姆不受任何限制地使用膠片,撥給了最好的照明設備、數千套服裝、大量的槍支武器和士兵,以供拍攝「攻打冬宮之用」。還特許利用冬宮的廣場、大門和裡面的皇家小餐廳拍攝攻打和逮捕臨時政府成員的場景。但是,羅姆和卡普勒爾都沒有把攻打冬宮和逮捕臨時政府成員的場景加以藝術的渲染。
羅姆還起用了職業演員鮑里斯·休金來演列寧。此人外形不太像真實的列寧,但是化妝後的「列寧」卻更精神、更好看了。要羅姆在3個月的時間里拍完,而他只用了55天,並且將片名改為《列寧在十月》。當時的影片都要經過蘇共中央政治局的觀看審定,重大影片還要等斯大林看後親自點頭。《列寧在十月》當然要送斯大林本人親自審定。與此同時,所有的拷貝已經發到了莫斯科的各個影院,因為無論是羅姆、卡普勒爾,還是當時掌控蘇聯電影總局的舒米亞茨基局長都毫不懷疑影片的順利通過。十月革命節前夜,斯大林看了《列寧在十月》,當時還對羅姆說不錯。可就在10月1日這一天,紅場上的檢閱之後,舒米亞茨基緊急把羅姆、卡普勒爾等人找來說斯大林要求改片子。對此,羅姆有過回憶:「舒米亞茨基走進來搓著手說:『是這么回事,今天遊行後,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又看了一次影片並讓我轉告您,不逮捕臨時政府成員和攻打冬宮,俄國資產階級政府的垮台終究是不清楚的。必須補拍攻打冬宮和逮捕臨時政府的戲。』」這時,羅姆光火了,就說:「怎麼補拍?什麼時候補拍?影片都在上映了!」舒米亞茨基告訴他說:「不,它已經停映了!一個小時前已經電話通知讓所有的電影院將這部片子撤下來。」至於補拍的時間,舒米亞茨基告訴羅姆,斯大林說,時間現在不起作用了,因為紀念日已經過去了。結果是,卡普勒爾改寫了這兩段戲的本子,羅姆又重回列寧格勒去拍這兩場戲。 斯大林和羅姆、卡普勒爾的分歧就在於「沖鋒」和「攻打」之上。初登導演之台不久的羅姆,還受到愛森斯坦和《十月》的影響,還有藝術家的「良心」。但是,舒米亞茨基則是忠實執行斯大林意志的官員。他所要求羅姆的就是服從並希冀從《列寧在十月》中撈取自己的榮譽與桂冠。他要求羅姆寫一份東西,對沒有拍好片子進行檢討並寫明重拍的影片是在「舒米亞茨基的領導下完成的」。他對羅姆威脅說:「您寫了,您就會什麼都有了,而不寫,您就會完蛋。葉若夫已經在關注著您了。」他還指責羅姆是個「政治上不開竅的人」。羅姆最後還是服從了,這正如他所說的:「那時人人都害怕被捕」。 1937年末,羅姆補拍並修改了最初的影片,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1938年,又是卡普勒爾編劇、羅姆導演,拍攝完成了「列寧系列影片」的第二部《列寧在1918年》。但是,事情很快發生了變化,舒米亞茨基沒有能看到「在他領導下」的影片的問世,於1938年1月中被捕,6個月後被鎮壓。卡普勒爾因為是「猶太人」,最後失去了斯維特蘭娜,也失去了政治上的寵愛,在上個世紀40年代初被捕,後在勞改營中度過10年囹圄生涯。惟有羅姆幸運,他的《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年》在1941年獲得斯大林獎金,一舉成名為斯大林恩寵的大導演。但是,由於休金的早逝,他的「列寧影片系列」未能拍攝下去,不過這時有關列寧的電影對於牢牢控制權力的斯大林來說,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事了。 應該說,《列寧在十月》是經過斯大林意識形態加工和渲染的影片,它充分宣揚了斯大林在十月中的重大作用,是為他的「列寧和斯大林在一起」的理論和行動服務的,並不是1917年11月7日實際發生過的那一切。

閱讀全文

與十月革命的電影電視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索尼9000h怎麼看高畫質電影 瀏覽:720
韓國電影惑 瀏覽:120
小伙抱著人頭是哪個電影 瀏覽:850
韓國政變的電影 瀏覽:721
免費下載電影永遠的第一名 瀏覽:660
偷天換日美國電影演員 瀏覽:333
十部頂級英文動漫電影 瀏覽:763
2018印度電影節 瀏覽:865
電影愛情公寓影評 瀏覽:807
西伯利亞日本戰俘電影 瀏覽:844
電腦wps最小化看電影 瀏覽:132
電影短視頻推薦愛情 瀏覽:969
拔牙歐美電影 瀏覽:90
狗咬狗電影票房怎麼樣 瀏覽:449
蘿莉控電影推薦 瀏覽:799
Sense8美國電影 瀏覽:41
民國時期的動漫電影 瀏覽:307
賽爾號大電影全部中文 瀏覽:663
哪些著名的反華電影 瀏覽:830
жить俄羅斯電影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