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外國電影的各種第一部

外國電影的各種第一部

發布時間:2023-08-17 21:33:13

❶ 誰能推薦幾部好的外國立志電影 例 叫我第一

《憤怒的葡萄》
劇情介紹
根據美國小說家斯坦培克的同名小說改編。 美國經濟在蕭條時期,窮困潦倒的喬德一家,被迫背井離鄉,到加利福尼亞州去尋找安居的樂土。他們在途中遇到種種磨難,並且前途茫茫,但母親仍鼓勵大家頑強地活下去……

《光輝歲月》
劇情介紹

版本1 該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故事發生於1971年,兩間黑人中學和一間白人中學合並,於是這三個學校的橄欖球(美式足球)隊必須重新組成一支混合球隊。白人教練約特(韋爾·帕頓飾)將此視為「人格侮辱」而憤然辭職,於是黑人教練赫爾曼·布恩(丹澤爾·華盛頓飾)接手統領。他除了需要解決各隊的分歧外,還要應付當時徘徊於種族間的緊張狀況。最終,他排除萬難,帶領他的隊伍打開勝利之門。 版本2 黑人美式足球教練—布恩教練〔丹澤爾·華盛頓飾演〕,在種族融合的政策下,來到一所白人高中擔任足球教練,同一時間,黑人學生也由另一所學校被迫轉學到此。一向以白人為主的維吉尼亞小鎮,頓時之間來了許多陌生黑人面孔,對高中學生而言以及他們的家長造成不小的震撼。布教練從一開始遭到所有人的排斥到憑著自己的信念以及白人副教練的配合之下,成功地將這一隻長敗軍的黑白混合美式足球隊伍推至冠軍寶座,同時也成功寫下黑白融合的成功案例。

《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傳記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內容是關於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以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傳記是由西爾維雅·娜薩兒所撰寫,於1998年出版,電影則於2001年上映。也有一部大陸電視劇以此為名。

《永不妥協》
本片是基於真實事件拍攝的一部令人激動的影片。由獲得兩屆奧斯卡獎提名的朱麗婭·羅撥茨領銜主演,在劇中,她扮演一名曾兩次離婚並且有三個年幼孩子的母親,當她遇到不平時,勇敢的站出來與之斗爭並最終獲得了勝利。 愛琳·布羅克維奇是一個普通的婦女,沒有錢,沒有工作,也沒有太多的期望。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件中她結識了老律師艾德,並且得以到他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在工作中,愛琳被一處房地產的醫學記錄所困惑,於是開始查詢相關的事件,還勸服了艾德一起加入調查。調查中,她逐漸發現出來一個被掩蓋的污染水源,而這一污染給當地居民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疾病。 盡管居民們起初對愛琳的調查持不合作的態度,但最終愛琳用自己的恆心和真誠打動了他們,她動員了600人組成的原告團結起來,克服了不平等的困難,打贏了這場官司,並且獲得了美國訴訟歷史上最大的一宗賠償----33300萬美元。這件事情使她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使他獲得了一個新的生活……

《盧安達飯店》
《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是一部由英國、南非、加拿大和義大利四國於2004年共同拍攝的電影。該片取材於發生在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以此為背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講述了一位盧安達胡圖族飯店經理保羅·路斯沙巴吉那(Paul Rusesabagina)在種族仇殺中設法挽救1268點陣圖西族難民的故事。

《阿甘正傳》
永遠的經典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美國電影,小說作者溫斯頓·格盧姆(Winston Groom),電影榮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為人師表》
簡 介
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老師要有老師的樣子。 當學生沒個學生的樣子,老師沒個老師的樣子時,這所學校,是個什麼樣子? 這樣一所不入流的公立學校Filmore高中,這群老師和學生會有怎樣爆笑場景 一個不拘一格,嬉笑怒罵彈指間的帥氣的英語教師Jeff,與自己的搭檔戲劇課教師Calvin倆人可謂是黃金搭檔,倆人可是極盡惡搞之事。 可是對於他的某些學生來說,遇上Jeff,也許是這輩子遇到過最好的老師。 Alice,這群人中最為人師表的教師,金發的不列顛美女,嚴謹認真可愛,也帶上了那大英帝國的保守傳統。常常與還沒有教師證的性感代課老師Tina意見相左,是不是還會有點小摩擦,而這通常就是我們的Jeff來火上澆油的時刻。 除了他們,還有天天跟在校長身後轉悠的馬屁精Mitch,常常游離團隊在體育館後面燒烤卻能在關鍵時候來一把英雄救美的的廢柴老師。

呵呵,還有好多的,都值得一看哦~~

2015年為止外國票房第一的電影是哪部

由環球影業和傳奇影業共同出品的《侏羅紀世界》以15.22億美元的總票房,成為2015年上半年全球票房冠軍。

❸ 推薦幾部經典外國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

《聞香識女人》翻拍於1974年迪諾·萊希的電影《女人香》,由馬丁·布萊斯特執導,阿爾·帕西諾、克里斯·奧唐納等主演的一部劇情電影。

電影講述了一名預備學校的學生,為一位脾氣暴躁的眼盲退休軍官擔任助手期間發生的故事。

❹ 歐美動畫電影的發展史 急啊!!1

開創
1907~1937年是開創階段。1907年,第一部動畫片《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由美國人布萊克頓拍攝完成,美國動畫片史正式開始。這一時期的動畫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鍾左右,用於正式電影前的加演,製作比較簡單粗糙。這個時期的動畫先驅還有溫莎·麥克凱、派特·蘇立文、弗萊舍兄弟等。麥克凱是美國商業動畫電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龍》〈露斯坦尼亞號的沉沒〉等。蘇立文刨作了美國動畫片史第一個有個性魅力的動畫人物「菲力斯貓」。弗萊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等。華特·迪斯尼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汽船威利號〉,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動畫片《花與樹》。

初步發展
1937~1949年是美國動畫片的初步發展時期。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長達74分鍾,這在美國動畫片史上是個史無前例的創舉,繼而推出《木偶奇遇記》《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動畫長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迪斯尼公司停止了動畫長片的拍攝,直到40年代末期才恢復過來。查克·瓊斯創作的動畫短片如《兔八哥》《戴飛鴨》等在戰爭期間也非常受歡迎。

第一次繁榮
1950—1966年是美國動畫片第一次繁榮時期。這個時期,迪斯尼公司幾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經典動畫片,如《仙履奇緣》《愛麗斯夢遊仙境》《小姐與流氓》《睡美人》,等等。其他的動畫製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擠之下紛紛關門停業,迪斯尼公司成為動畫電影業的霸主。

蟄伏
1967~1988年是美國動畫的蟄伏時期。1966年12月15日,偉大的華特·迪斯尼因肺癌去世,迪斯尼公司陷入了困境,美國動畫業也進入蕭條時期。此時,電視動畫逐漸發展起來

貓和老鼠
,漢納和芭芭拉是電視動畫的代表人物,他們創作了電視系列片《貓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整個70年代,只有數部動畫片,質量也平平。80年代初,老一代的動畫家都到了退休的年紀,迪斯尼公司努力培養新人,處於新舊結合時期,拍出了頗有爭議的動畫電影,如 《黑神鍋傳奇》等。80年代後期,迪斯尼公司開始嘗試著利用電腦製作動畫,1986年的《妙妙探》,第一次用電腦動畫製作了倫敦鍾樓的場面。同時,公司任用了專業的企業經理人麥克·艾斯納接管了公司。

又一次繁榮
1989年是美國動畫又一次繁榮時期。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魚》,獲得了極大成功,標志著美國動畫片又一次進入繁榮時期,一直持續至2002年。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創造了票房奇跡的 《獅子王》、第一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以及可以亂真的《恐龍》,等等。20世紀90年代末期,各個大製片公司紛紛涉足動畫界,使這一時期的美國動畫異彩紛呈。

據《美國動畫大網路全書》(傑夫『倫伯格著,切克馬克出版社,1999年,第2版)統計,自1911至1998年,美國共生產動畫片2286部。

動畫家主要有:溫莎.麥克凱,代表作品有《恐龍》(1914)、 《露斯坦尼亞號的沉沒》(1918);弗萊舍兄弟,代表作品有《小丑柯柯》(20世紀20年代)、《大力水手》(20世紀30年代)、《蓓蒂·波普》(20世紀40年代);華。特.迪斯尼,代表作品有《米老鼠》(1928)、《唐老鴨》 (1934)和《白雪公主》(1937)、《小飛象》(1941)、《睡美人》(1959)、《幻想曲2000》等41部經典動畫片;漢納一芭芭拉,代表作品有<貓和老鼠》(1939)、《辛普森一家》(20世紀60年代)、 《傑特森一家》(20世紀60年代);凱

利.艾西貝瑞,代表作品《小雞快跑》(1998)、《埃及王子》(1998)、《怪物史萊克》 (2001)、 《小馬王》(2002)等。

美國主要動畫製作公司主要有:迪斯尼公司,成立於1923年,一直由華特·迪斯尼掌門,1967年華特去世後,由他的哥哥羅伊掌管,後交給華特的女婿米勒,在80年代僱傭職業經理人艾斯納接管,使得迪斯尼公司重獲新生;華納兄弟公司,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20世紀30、40年代開始製作動畫短片,1962年關閉了動畫部門,直到20世紀90年代,又開始重新製作動畫片;夢工廠,成立於1994年,由原迪斯尼公司高層領導人卡贊伯格、音樂界泰斗大衛·格芬以及著名大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共同組建,從1998年開始陸續推出非常有票房號召力的大型動畫片,欲與迪斯尼公司分庭抗禮,2001年出品的《怪物史萊克》獲奧斯卡大獎。

美國動畫片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鮮明的特點。它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引人入勝,特別注重細節的刻畫,做到了雅俗共賞,適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多以大團圓結局,悲劇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廣大觀眾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生活中的原形差別不大,大多不大變形,形象優美;動物形象大都作大幅度的誇張:大頭、大眼、大手、大腳,成為被世界各國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到了20世紀末,大量運用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更趨逼真形象,達到完美的畫面效果。美國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從1914年的恐龍葛蒂到2002年的小馬王斯皮爾特和怪物史萊克,美國為世界動畫藝術寶庫推出了難以計數的具有各種造型和各種鮮明性格的為全球人稔熟和喜愛的動畫明星,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與之比肩的。美國動畫片在世界動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美國動畫行業發展
介紹
美國的動畫市場非常成熟,並藉助電影業的飛速發展而不斷完善自己。在世界動畫史上,美國動畫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它擁有比較成熟的商業動畫運作模式,眾多運作非常成功的製片廠以及世界一流的動畫設計和製作的人才資源。所以它是當之無愧的電影和動畫王國。

介紹美國動畫片的發展,我們以這些著名的動畫公司的發展為主線,因為他們的發展見證著美國動畫行業的發展。

1)迪斯尼公司
「我討厭只為了賺錢而去做事,當然你也不能說我不重視金錢,我對金錢只有一個看法,不要把它堆在那裡,而要用它去辦些有益的事。」——沃爾特·迪斯尼

迪斯尼公司動畫片《木偶奇遇記》
1901年12月5日,沃爾特·迪斯尼出生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期他以賣報紙為生,但他卻夢想著能夠成為一位著名的藝術家。一戰爆發後,年少的沃爾特結束了他的學生生涯,開始了從軍當兵的軍旅生活——野戰救護車駕駛員。

1919年戰爭結束,沃爾特開始為動物卡通做廣告。

1922年,時年22歲的沃爾特孤身從老家來到了好萊塢,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動畫創作工作室,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歷程。

1925年7月,25歲的沃爾特·迪斯尼和哥哥洛伊·迪斯尼創立了迪斯尼兄弟製片廠,拍攝了《愛麗絲夢遊仙境》及其系列片。同年,迪斯尼推出的《兔子奧斯華》獲得社會廣泛認同並產生巨大的影響。「迪斯尼兄弟公司」於1926年正式改名為「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的名稱。

1928年是迪斯尼公司最輝煌的一年,迪斯尼動畫的品牌形象得到了確立,動畫的市場運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一年裡,沃爾特和依沃克斯合作,創作了動畫史上最偉大的明星之一——米老鼠。它在動畫片《瘋狂飛機》中首次亮相,就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了著名的動畫明星。迪斯尼的首部有聲動畫片米老鼠系列第三部《威利號汽船》也是在這年誕生。米老鼠樂觀進取、快樂天真,很快風靡全世界;膽小、憨厚、敏感的普魯托,土裡土氣、毛手毛腳、反應遲鈍又自以為聰明的高飛狗,以壞脾氣著稱的唐老鴨等動畫明星陸續誕生。這些動畫明星不僅為迪斯尼帶來了榮譽,更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潤。它們的形象被開發為玩具、文具、服裝、家庭用品等,深受人們尤其是兒童所喜愛。

迪斯尼公司從1929年到1939年共拍了60多部動畫短片,它在這些動畫片里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幾乎把這十年裡所有的奧斯卡最佳動物短片獎囊括入手,例如1932年的《花與樹》、1933年的《三隻小豬》、1934年的《龜免賽跑》、1935年的《三隻小貓咪》、1936年的《鄉下表親》、1937年的《老磨坊》、1938年的《鬥牛費迪南》和1939年的《丑小鴨》。

而最讓迪斯尼公司出彩的是1937年拍攝完成的世界首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這部動畫片很快在美國和世界上風靡開來,使迪斯尼公司在美國無可匹敵、首屈一指,並且確立了美國動畫王國的地位。1937年這一年成為了迪斯尼動畫發展的標志年,同時也是美國動畫發展的標志年。

迪斯尼有個從1939年延續至今的傳統,那就是基本上一年生產一部長片。這個傳統是在1939年到1966年形成的,在這27年時間里,創作出了許多名著,比如:1940年的《木偶奇遇記》、1941年的《幻想曲》、1942年的《小鹿斑比》、1946年的《南方之歌》、1950年的《仙履奇緣》、1951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1953年的《小飛俠》、1961年的《101忠狗》、1963年的《石中劍》。以上這些影片都是迪斯尼親自領導創作的。

迪斯尼創始人沃爾特·迪斯尼,動畫界的最璀璨最耀眼的明星,在1966年離開了我們,帶去了動畫界許多美好的夢。而他生前最後一部作品是直到1967年才公映的《森林王子》。

沃爾特·迪斯尼去世後,迪斯尼公司先後由他的哥哥洛伊、華特的女婿米勒、職業經理人艾斯納掌管。艾斯納掌門迪斯尼是在80年代了,他為公司的重生做出巨大的貢獻,讓迪斯尼再次放出了光彩。

70年代的時候,迪斯尼公司又製作了《救難小英雄》、《羅賓漢》等動畫影片。90年代後,迪斯尼公司的影片內容開始向著其他國家的文學、故事題材擴展,豐富了影片內容,拓展了創作思路,產生出了諸如《獅子王》、《風中奇緣》、《花木蘭》及《人猿泰山》等作品,讓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電腦為迪斯尼公司開拓了新的天地。利用電腦技術,他們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部三維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之後又陸續推出《海底總動員》等,1999年推出的三維動畫大片《恐龍》,又將人的創造力推向了極致。那些模擬形象表演毫不遜色於好萊塢大牌明星領銜的影片。這些動畫片的極限模擬技術可謂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了,甚至有人看過後,都不知道這些片子是用電腦技術創造出來的。

通過迪斯尼人的勤勞與創造,直至今天迪斯尼迪斯尼公司在商業動畫領域的領先地位仍然無人可及。

2)夢工場
夢工場——迪斯尼最大的敵人。

夢工廠公司動畫片《獅子王》
「夢工場」是在1994年初,由原迪斯製片部總裁傑夫利·科茲恩伯格與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音樂巨子大衛·蓋芬籌組而成。其中尼科茲恩伯格曾讓迪斯尼動畫達到一個高峰。他從1984起十年間擔任迪斯尼製片部總裁,曾製作出《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獅子王》、《阿拉丁》等動畫片,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它的創建,與老牌動畫巨頭迪斯尼形成了正面競爭的格局。

1998年,夢工場創作的如夢如幻氣勢磅礴的《埃及王子》技驚四座、大賣特賣,也讓迪斯尼為自己數十年來沒有突破性的前進而汗顏。《埃及王子》、仿造迪斯尼模式的動畫片《黃金國之路》、《小蟻雄兵》、粘土動畫片《小雞快跑》等佳作讓夢工場沖破了迪斯尼一家獨大的局面。

夢工場在2001年暑假強檔推出《怪物史萊克》,讓它的對手迪斯尼著實吃了一塹。這部影片讓迪斯尼花了7年時間費盡心思製作的影片《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失去了應有的光彩,更為嚴重的是,它讓迪斯尼投入了1.7億美元拍攝的電影巨作《珍珠港》票房冷淡。究其原因,是因為《怪物史萊克》這部全電腦動畫片中的史萊克雖然長相醜陋,並且長著綠毛,但是招人喜歡,不僅贏得了無數觀眾為之青睞,還獲得影評人的高度評價。

3)華納電影公司
華納兄弟公司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直到20世紀30年代開始了動畫片的製作之路,但是途中遇到困難,曾一度關閉了動畫部門,從1962年關閉到90年代才重新拾起動畫製作這個行當。

華納電影公司動畫片《兔八哥》
1930年以來,華納公司開始製作時長6分鍾的系列動畫短片,如《兔巴哥》、《瘋狂曲調》、《達菲鴨等作品》、《快樂旋律》、《豬豆子》等等,他的這些短篇獲得當時電影公司的青睞,成為這些公司電影前播放的首選。其中諸如兔巴哥和達菲鴨這樣的角色成為了歷史上的經典動畫明星,而當中最耀眼的明星還得數兔巴哥,它曾經三次獲得奧斯卡提名,並且在1958年成為了奧斯卡小金人的主人。

《貓和老鼠》是由好萊塢動畫界的傳奇人物威兼·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於1939年共同創作的,它是美國華納兄弟公司的著名動畫品牌,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動畫片之一。自這部動畫片創作出來後,一直備受世界影迷的熱烈喜愛,它創造的業績至今仍然很耀眼。

1988年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和1996年的由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出演的《空中大灌籃》兩部影片,就是由華納推出,曾經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多年後,華納公司匯聚好萊塢影星和公司旗下的兔巴哥、太菲鴨、豬小弟、火星人、愛發先生、大嘴怪、燥山姆、BB鳥、歪心狼、崔弟和傻大貓等動畫明星,隆重推出影片《巨星總動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哥倫比亞公司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成立於1920年,開初叫做CBC電影銷售公司,它是由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的,他們最初是環球影片公司的員工。這家公司開始攝制喜劇短片,1924年改名為現在這個名稱,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0年後發展成為美國的8大電影公司之一。

哥倫比亞公司動畫片《精靈鼠小弟》
1999年,哥倫比亞公司推出《精靈鼠小弟》震撼美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美電影票房排行冠軍,並且持續了幾周。這部影片的風格是幽默,並且充滿了家庭氛圍,是由真人、動物演員和三維動畫形象共同完成,給人帶來了新鮮的感覺。

2005年,哥倫比亞公司完成了耗資近1億2千萬的動畫大作——《最終幻想》。它歷時四年,為了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哥倫比亞公司在組織架構上花費了大力氣:組織上百名漫畫家和電腦技師進行繪畫和動畫設計,建立專門的製作室。它的影片背景設計的藍本與眾不同,使用的是專人航拍了整個紐約和洛杉磯的地形。片中的動作場面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其中80%使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電腦動畫技術,連人物的紋理和衣服的褶皺等細節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逼真程度。

5)福克斯公司
福克斯電影公司成立於1935年5月,是30-40年代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這家公司是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

福克斯公司動畫片《真假公主》
在1997年的時候,福克斯公司推出動畫電影《真假公主》,它的內容是關於俄國羅曼諾夫王朝著名的「真假公主」的故事,並且是福克斯公司首部關於這個內容的動畫片,雖然它對歷史題材作了翻新,但是沒有達到想像中的效果即在動畫史上留下名字。

而在2000年,福克斯公司推出了曾定名為《冰凍地球》的動畫片《泰坦A. E》,它是繼《真假公主》後的第二部。這是一部科幻動畫片,主題是以拯救人類和地球,片長為95分鍾,情節險象環生引人入扣,畫面雄偉壯麗吸人眼球,在場景音樂等方面借鑒過《星球大戰》的招巧。它屬於輾導級即PG級動畫片,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青少年觀眾。這部動畫片採用了傳統動畫與CGI動畫結合的手法,即電腦動畫生成技術,而這種手法在創作動畫片的時候是很少用到的。

2002年時,福克斯推出的《冰凍星球》在動畫市場上反響平平,原因是其故事老套不合時宜,不受觀眾歡迎。因此,公司被迫採取裁員的措施對動畫部門進行了裁剪,後來投資6千萬到已簽下的藍天工作室,用三年時間製作出了讓眾人喜愛的動畫片《冰河世紀》。《冰河世紀》選用的是棄子歸鄉的故事,風格幽默搞笑而又濃情其中,感染著廣大影迷,成為第一部票房突破兩億的動畫長片,讓福克斯公司在動畫領域站穩了腳跟。

2005年,藍天工作室推出了繼《冰河世紀》後的第二部動畫長片《機器人歷險記》,同時由他們原創的兩部動畫短片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獎,雖然僅僅是提名而已,但是對福克斯電影公司有著非凡的意義,這標志著迪斯尼和夢工廠壟斷動畫市場的局面已經被打破,從此好萊塢動畫界有了和迪斯尼與夢工廠相競爭的對手了。

6)派拉蒙公司
派拉蒙公司成立於1912年,由美國一家演員公司和一家故事片公司合並而成。五六十年代,美國影業

派拉蒙公司動畫片《天才小子吉米》
開始蕭條,收入嚴重下降,派拉蒙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厄運,1966年石油資本集團購買了走下坡路的派拉蒙,使其成為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70年代,美國電影業開始恢復昔日的輝煌,派拉蒙又借著這股東風慢慢回到了以前的樣子。

派拉蒙歷史悠久,而迪斯尼是動畫王國中的巨人,他們不可同日而語,但派拉蒙近幾年推出的動畫片《棉球方塊歷險記》、《天才小子:吉米》連獲好評,其中以《天才小子:吉米》最為著名,它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的提名。派拉蒙公司創作出這些讓人叫好的動畫片後,又出品游戲和動漫,從中大賺了一把。在過後的經營中,派拉蒙收購了能與迪斯尼叫板的動畫新貴夢工場,其在動畫市場的競爭力大大增加,加上有《天才小子:吉米》成功的運營模式和夢工場豐富的實戰經驗,今後派拉蒙定會有驚人的表現。

美國的獨立製作動畫人在20世紀80年代後發起了反商業的動畫浪潮,他們製作的動畫片有著不同的製作路線和製作風格,與美國主流動畫工業完全不同,這些作品有的是批鬥世俗,有的是創作人自發感想即興創作的,形式上多選擇短篇這種富於集中表現的形式。從此,美國的動畫片內涵的表現力隨著這些作品的出現而得到了豐富。

美國動畫發展的特點:
美國動畫片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鮮明了的特點。美國動畫片在世界動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片的潮流和發展方向。

第一, 頻繁豐富湧出動畫周邊產品。

第二, 善於塑造典型,推出動畫明星;

第三 大團圓結局,悲劇很少,迎合觀眾心理需求;

第四, 注重細節刻畫,雅俗共賞,迎合觀眾審美口味;

第五, 動物形象誇張,成為被廣泛借鑒的卡通模式;

第六, 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原形差別不大,形象優美;

第七, 數字技術與電影技術結合,使畫面達到完美的效果;

第八, 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

動畫簡史
動畫,顧名思義就是「會動的畫面」。它起源於人們記錄運動事物的一種強烈渴望。從人類發展的歷程來看,人類一直在嘗試著用畫來展現事物的運動。動畫的起源和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朦朧意識
(1)朦朧意識時期。

讓靜態的畫面動起來一直是人類執著追求的一個夢想。人們公認的最早的「動畫現象」是一幅舊石器時代的野牛圖,它在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洞穴的壁畫中,其野牛的尾巴和腿均被重復繪畫了幾次,看起來有奔跑的動感。在約2000年前的埃及的牆飾上,描繪著兩個摔跤的一小段連續動作。其動作分解准確,過程表現完整,類似今天的連環漫畫。在古希臘的陶瓶上也發現了連續動作的繪畫。

這充分地說明人類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產生了動畫意識。無論是大型的壁畫,還是長篇的連環畫,雖然能給人以運動的意念,但畢竟都還是靜止狀態的畫面。怎樣能夠使動畫真正動起來,成為了人類不斷追求和探索的一個執著夢想。

思想形成
(2)思想形成時期。

大約在十九世紀20年代,隨著科學的進步,英國科學家發現著名的「視覺暫留」現象,即一個物體被移動後其形象在人眼視網膜上還可停留約1秒的時間,這揭示了在快速閃現連續分解的動作時可以產生活動影像的原理,由此許多關於活動影像的視覺裝置或玩具被創造出來,例如幻盤、走馬盤、西洋鏡等等。這里我們以「幻盤」為例進行簡單的說明。「幻盤」是一個邊緣畫有連續動作形象、內圈刻有直條細縫的硬紙圓盤,其中心有可活動的固定轉軸,圓盤快速運動時,透過細縫從對面的鏡子中便能看到活動起來的物像。

技術探索
(3)技術探索時期。

1877年,雷諾將詭盤與幻燈相結合,研製出「光學影戲機」並取得專利。這個偉大的發明為日後動畫能夠真正在電影、電視上放映奠定了基礎。這個裝置由數個轉盤組合而成,外加投射光源,大型的圓形轉盤內側裝置一圈鏡片以折射圖片,圖片則環繞在圓形鼓狀物之間跑動,經由幕後光源的投射和鏡片投射,幕布上便可看到活動的影像。雷諾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早放映動畫片的人,他放映的作品有《丑角和它的狗》、《一杯可口的啤酒等》。這些早期的動畫已經具備了現代動畫的一些基本特點。

1906年,也就是在電影出現十年後,美國人斯圖爾特·勃萊克頓拍攝了一部名叫《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的動畫片,標志著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片誕生了。

動畫表現突破
(4)動畫表現突破時期。

隨著人們對動畫片的不斷探索和深入認識,動畫片的製作方法也有了巨大的突破。1914年,美國人埃爾·赫德發明了透明賽璐璐片,它結束了以往繪制動畫時,必須將每一次變化的形象連同不變的背景都要畫一遍的繁重工序,為動畫影片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可能。

賽璐璐片也稱明片,是一種以醋酸纖維為原料的透明度強的薄片。繪制時,可以把活動的形象畫在賽璐璐片上,然後再與靜止的背景疊放在一起進行逐格拍攝,這就是電腦動畫出現之前傳統的動畫製作方法。

至此,動畫片技術的發展已經基本成熟。

動畫生產成熟
(5)動畫生產成熟時期。

1906年後期,被奉為「現代動畫之父」的法國人愛米爾·科爾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動畫片《幻影集》,該片表現了一系列影像之間神奇的轉化。愛米爾·科爾也是最早嘗試將動畫與真人動作相結合的人。1908年到1921年間,科爾共拍成250部左右的動畫短片。他的作品致力於動畫視覺表現力的挖掘,極富個性和自由創作精神。

1914年,美國人溫瑟·麥凱 創作了代表當時動畫藝術最高水平的真人與動畫合成的影片《恐龍葛蒂》和第一部以動畫形式表現的紀錄片《路斯坦尼亞號的沉沒》。他也是在沃爾特·迪斯尼之前對動畫藝術性及商業化進行建設性探索的功臣。愛米爾·科爾和溫瑟·麥凱的作品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代表了動畫不同的發展走向。而日後的事實也證明了歐美動畫果然沿著藝術動畫和商業動畫兩個方向前進著。

❺ 英國電影的早期電影

對英國早期電影最有影響的是布賴頓的幾位攝影師。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這幾位電影先驅,後來被人稱為布賴頓學派。他們最早採用了兩次曝光、移動攝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拍過30部影片,其中只有一部《中斷的旋律》保存下來。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鏡》(1900)中採用特大特寫鏡頭,銀幕上出現了放大的走動的表、籠中的金絲雀、人的眼睛;他的第一部作品《夜晚》,表現警察提著燈巡夜,沿路照亮了乞丐、醉漢、行竊的小偷,他用攝影機代替人的眼睛,把它變成了活的東西,這種新的手法,可以說是現代蒙太奇的開端。威廉森則在新聞片中自由地交替變換事件地點並採用外景等,他的《士兵的歸來》和《戰前和戰後的後備兵》兩部影片,描繪了真實生活片斷,在銀幕上首次提出社會問題。
當時的電影藝術家和技術革新家還有C.赫普沃思。1897年,他撰寫的《活動攝影術──或電影攝影入門》,是世界上最早電影論著之一。他曾改進沖洗影片器具、印片機和膠片打孔機。1898年他拍攝了《鐵路切斷中的快車》;接著拍攝的《艾麗斯漫遊奇境記》(1903),長800英尺,分16場景,場景間交融銜接;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利用攝影機述說故事,結構復雜,採取了分鏡頭劇本的串聯、剪輯、搖拍、低角度攝影等技巧;1907年,他還設計過錄音系統。同一時期攝制故事片的還有F.S.莫特肖。他的 《搶劫郵車》、《白晝行劫》(兩部影片均攝於1903年)奠定了驚險片在英國的地位。
早期英國電影除紀錄像片和故事片外,還出現了風景片,如G.潘廷格的《羅伯特·斯科特漫遊南極》(1913),頗受歡迎。1914年,英國電影工作者製作了第一部動畫片。G.皮爾遜導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據小說《福爾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攝的第一部偵探片;他的另一部影片《厄爾塔斯──死裡逃生的人》(1916),則仿照法國影片《芳托馬斯》樣式,是第一套動作驚險連續片集。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攝了《阿爾夫的紐扣》(1920)和其它幾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時。皮爾遜製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愛情生活和笑聲》(1923)以及《起床號聲》(1924)。英國無聲影片時代最受歡迎的明星B.鮑爾芾就是他培育出來的。另一部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為傑出而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對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製片人M.巴爾康、導演V.薩維爾、劇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希區柯克,A.以及當時為大家喜愛的好萊塢女明星B.康普遜合作的結果。希區柯克在20年代後期在蓋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執導《快樂的花園》(1925)和《房客》(1926)兩片而成名。這家公司的成功產品還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魯內爾的《英國老家》(1927)和《永恆的仙女》(1928)。與此同時,也崛起了另外幾位新人:導演兼製片人H.威爾科克斯繼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後導演了影片《十夜談》(1924)、《唯一道路》(1925)、《涅爾`格溫》(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導演了《她》(1925);M.埃爾維導演了《阿爾芒蒂埃爾來的小姐》(1926)與《海軍將帥的副官》(1926)。
隨著電影製片事業的發展,英國的電影放映場所逐步脫離游藝場而建起可容幾百觀眾的影戲院,當時還僱用鋼琴師和小樂隊在放映電影時進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開辦起來,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兩國影片佔領英國市場,本國影片只佔全國上映總數的15%,因此,英國既不能從國內電影市場收回大量資金,又沒有充足財力投入製作優質影片、同外國影片爭奪國內外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生產更受影響。從1916年起,英國加征娛樂稅,對影院營業更為不利,電影事業進一步遭到危機。大戰結束後,美國影片源源而來,使英國影片只佔在本國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數,因此一些著名製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於1924年關閉製片廠。為保護民族電影,政府當局於1927年正式通過了電影法案,規定限額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須達到總數的20%,使英國影片在全國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時,新的製片廠如戈蒙特公司、英國國際影片公司和英獅公司先後成立。到20年代末,英國又攝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區柯克的《決斗場》(1928)、阿斯奎斯,A.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為定額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補空檔,刺激英國電影出現了一番興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費大量財力和時間,為了供應市場緊缺的需要,出廠的產品仍然是大批質量差、省工省時的平庸影片。
1929年,有聲影片問世。英國面臨的問題同其它各國大致相同,如錄音方法簡陋,設備笨重,影片內容從頭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對白,就是接二連三的歌曲。希區柯克導演的《訛詐》,拍了一半而改為有聲影片,他在運用聲音效果方面,匠心獨運,這部被公認的英國第一部有聲片,對其他導演很有啟發。此後拍攝出了一批較成功的有聲片,包括:希區柯克的《謀殺》(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達特穆爾》(1930)、《正告英格蘭》(1931)和《跳舞吧,美麗的女郎》(1931),薩維爾的《W──計劃》(1931)和《辦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羅馬快車》(1932),威爾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國電影出現了短期的繁榮景象,每年影片生產量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復興同出身於匈牙利的製片家柯達,A.大有關系,他於1933年定居英國,創辦倫敦電影製片廠以後,攝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宮艷史》,1933)為最。他用新的觀點處理歷史題材,提出社會出路問題,迎合觀眾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該片在國外享受的盛譽,遠遠超過英國其它影片。更為重要的是柯達孜孜不倦、勤奮進取的精神,促使所有電影業的工作人員努力提高專業水平。他為英國影片開拓了向國外輸出的廣闊前景,又給電影事業灌輸了樂觀與奮發的風氣。他的公司還在世界各國收羅人才,禮聘他們來英國工作,推進了英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如德國導演P.津納執導的《凱瑟琳女皇》(1934)、美國明星范朋克,D.主演的《唐璜》(1934)、法國導演克萊爾,R.拍攝的《鬼魂西行》(1935)、美國導演兼美工設計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來世界》(1936),都是引人矚目的影片。這家公司製作的影片如Z.柯達導演的《河上刺兒頭》(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達本人拍的《倫勃朗傳》(即《畫聖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這時期英國的其它製片人和導演紛紛緊步柯達後塵,由M.巴爾康監制、希區柯克導演的影片《萬事通》(1934)、《三十九級台階》(即《國防大秘密》,1935)和《破壞》(即《薄命花》,1937)都極為成功。此外,薩維爾的《好夥伴》(1933)、《長青樹》(1934)和《鐵公爵》(1935),威爾科克斯的《涅爾·格溫》(1934)、《老德魯里的假腿》(1935)和《維多利亞女皇》(1937),L.門德茲的《猶太人蘇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鐸·羅斯》(1936),B.維爾特爾的《羅得島》(1936),均獲較高評價。到1937年,英國故事影片產量達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長,大多數製片人不講求質量,拍攝的影片沒有票房價值,加之多數資金來自借貸,年終結算,很少獲利。到1938年,生產驟然下降,英國議會為挽救這個局面,在這年又通過新電影法案,規定提高英國影片在國內上映的分配定額,從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濫拍成本低、質量差的影片;允許外國資金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根據這個條款,美國米高梅公司和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都投放了它們的資金,在英國開辦了幾家聯合製片廠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資的《一個美國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衛城記》,1938)和《再見,奇普斯先生》(即《萬世師表》,1939)等。這些影片全都由好萊塢導演執導、好萊塢明星主演,英國方面只提供場地、攝影器械、技術人員和個別演員。英國電影導演這期間也拍出了幾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賣花女》(1938)、希區柯克的《失蹤的女人》(即《瓊花劫》,1938)、里德,C.的《銀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達的《四羽毛》(1939)等。
這幾年,英國電影事業也實行了明星制度,相繼登上明星寶座的是:霍華德,L.、勞頓,C.、G.菲爾茲、唐納,R.、M.奧勃朗、M.洛克伍德、費雯麗、哈里森,R.、奧立弗,L.等。
1929年格里爾遜在英帝國交易局電影部資助下,導演了一部紀錄片《飄網漁船》,反映北海捕撈鯡魚漁民的生活,富有詩情畫意,使他成為英國紀錄片運動的創始人。他主張電影藝術的目的在於社會教育,並認為蘇聯電影是表現電影社會功能的實際事例。他從工商企業得到經濟上的資助,並吸收有志於現實主義影片的藝術工作者參與這個運動。格里爾遜紀錄電影學派的人員中有P.羅塔、B.賴特、E.恩斯特、A.埃爾頓、H.沃特、D.泰勒、S.萊格、A.卡瓦爾康蒂等,他們的作品反映英國社會出現的尖銳問題,如失業、勞動條件差、居住環境惡劣等,在藝術處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業無法正常生產,大部分電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產從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觀眾反而有增無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線上升。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郵政總局的電影機構被新聞部合並,成為皇家電影機構,給了紀錄像片工作者施展才乾的良機,他們拍出了一批優秀的紀錄片,如卡瓦爾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寧斯和H.瓦特的《倫敦必勝》(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標》(1941)、J.福爾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寧斯的《火已點燃》(1942),R.博爾廷的《沙漠大捷》、P.傑克遜的《西方進軍》(1944),還有英、美合拍,由里德,C.和美國人G.卡寧合導的《真正的光榮》(1945)。這些紀錄片在戰時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還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紀實或宣傳的性質,如P.赫斯特和布魯內爾 3人合導的《雄獅添翼》(1939)、鮑威爾,M.的《第49°緯線》(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利恩,D.合導的《我們所在的隊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親》(1942)等。其它有關大戰題材的故事片還有里德的《鐵血忠魂》(1944)、鮑威爾的《壯士春夢》(1943)等。與此同時,也拍有不少其它題材的影片。較突出的有柯達的《巴格達竊賊》(1940)、迪克森的《煤氣燈》(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爾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奧立弗,L.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著的紳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齋志異》,1945),還有豪華歷史劇《愷撒和克列奧帕特拉》(又譯為《璇宮艷後》,1945)、N.科沃德和利恩,D.合作的《相見恨晚》(1945)等。
J.A.蘭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崛起的英國電影事業家。早在30年代,他開始從事宗教電影的攝制工作。1935年,創辦英國全國電影公司,攝制了第一部商業性電影,同年他與C.M.伍爾夫合辦電影發行總公司。1941年蘭克已掌握有英國 3大電影放映網中的兩大放映網。大戰結束時,他的總公司擴展成了勢力雄厚的聯合企業,擁有英國的製片、發行和放映事業的大部分實權。他雄心勃勃,計劃建立巨資故事片廠,包括兒童片、動畫片部門,攝制新聞紀錄連集片,開辦電影學校,專門培養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資大片打進美國市場,把英國電影事業從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來,1947年,他去美國談判推銷他的影片。不料英國政府卻在這時頒布法令,要徵收國外進口影片75%的稅收,美國各家製片公司堅決抵制,好萊塢影片全部停止輸往英國,使各地影院減少了大量片源。蘭克想在美國打開市場的計劃也成為泡影,英國電影界陷入了極為困難的境地。英國政府於是敦促蘭克和其它製片人增產影片以填補空缺。但是英國電影業經濟拮據,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為數不多。1948年,英國政府祇得撤銷外國影片的進口稅,美國影片又立刻大量涌進,英國影片在本土銀幕上仍無容身之地。英國政府再度規定:美國影片從英國所得利潤必須將其中的一定數額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這種辦法又讓美國電影勢力進一步深入英國電影事業。此時期,蘭克影片公司和別的製片廠比較優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據狄更斯小說拍攝的《錦綉前程》(即《孤星血淚》,1948)和《霧都孤兒》(1948),鮑威爾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階梯》(即《太虛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譯為《思凡》,1947)和《紅菱艷》(1948),奧立弗自導、自演的《王子復仇記》(1948),里德導演的《虎膽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個人》(1949),還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後》(1949)等。
為了維持和保護本國電影事業,英國政府祇得仍舊採用上映定額分配辦法,規定從1950年起,分配英國影片上映的定額要增加到30%,可惜當時娛樂捐稅仍保持戰時標准,電影事業所得實惠甚微。英國政府乃於1949年成立國家電影籌資公司,通過該公司將錢借給電影事業;接著1950年又創立英國電影生產基金會,專門支配從電影票上徵收的捐稅,作為補助電影生產。不過,這時候電視越來越受群眾歡迎,電影院的上座率開始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從50年代起,英國出現了由巴爾康主持的「伊靈喜劇影片」。伊靈是製片廠名,位於倫敦西郊。伊靈喜劇表現實際生活,敢於打破常規,描繪反對官僚主義的人物的各種遭遇,以新眼光觀察生活,溫和地批判貴族階層和人情風俗的繁文縟節。最成功的作品當推哈默的《善人與貴族》(1949),麥肯德里克的《清潔的小島》(1949)、《白衣男子》(1952)和《專門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它值得提到的有C.克萊頓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暴亂》(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護照》(1949)、《日內瓦的婦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聲》(1950)等。
英國政府限定了美國影片所得利潤的高額百分比要投資在英國事業以後,美國公司開始恢復營業,與英國合作拍片。這一階段英美合拍的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兒》(1950)、R.沃爾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休斯登,J.的《非洲皇後號》(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傑出的作品則是利恩的《桂河大橋》(1957)。這是一部當時上座率最高的戰爭片。
美國的部分電影工作者由於遭受麥卡錫主義的迫害,紛紛離開好萊塢。導演J.洛西到倫敦定居後,接踵而來的又有卓別林,C.、R.萊斯特、庫布里克、呂美特等。這些人為英國電影藝術作出了貢獻。
英國電影事業多年以來得不到振興,1959年,一夥年輕人以林賽·安德森、托尼·理查德森、卡雷爾·賴茲為首發表宣言並攝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導自由電影運動,這次運動和反對文學與戲劇中傳統價值觀有聯系,也與「憤怒的年輕人」運動的政治和精神抗議相結合。它的基本內容是要求用積極態度來表現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反對資產階級的唯美主義。他們鮮明地反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和道德價值觀,如J.克萊頓的《屋頂閣樓間》(即《金屋淚》,1958),理查德森的《憤怒的回顧》(1959)、《蜜味》(1961)和《長跑家的孤寂》(1963),賴茲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這種運動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還有施萊辛格,J.的《戀愛有術》(1962)和《騙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電影的調子有所變化,把反抗僅作為個人對待生活態度的一種表現方法而不再具有社會性含義。這種傾向在理查德森的影片《湯姆·瓊斯》(1963)中表現得最為鮮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電影比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運兒》(1973)。在這兩部影片里導演在表現當代社會沖突時把敏銳的觀察和獨創的概括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國利用美國的資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較重要的有J.李·湯普遜的《納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T.揚的《烏有博士》(1962)、P.格倫維爾的《繩環》(1964)。其它英國名片有G.格林的《憤怒的沉默》(1960)、卡迪夫,J.的《兒子和情人》(1960)、克萊頓的《無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個雨天下午的集會》(1964)和《L形的房間》(1962)、施萊辛格的《親愛的》(1965)和《遠離狂亂的人群》(1967)、L.吉爾伯特的《阿爾菲》(1966)等。
英國國會在70年代又通過一個新電影法案,把本國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額提高到30%。增加了電影籌資公司的預算,因為美國投向英國電影事業的資金數額逐漸減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隨著電視越來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斷降低,盡管提高票價,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歷史最低點,同年,英國訂立一條稅法,規定外僑影片製作者在全世界范圍收入的75%要交納所得稅,從而阻塞了國外投資。這一年,英國故事片生產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國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國導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兒》(1970)、C.邁爾斯的《處女與吉普賽人》(1970)、R.波蘭斯基的《麥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阿頓波羅,R.的《青年時代的丘吉爾》(1972)、 M.弗蘭克的《階級烙印》(1973)、庫布里克的《巴萊·林登》(1975)、拉塞爾的《湯米》(1975)、庫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後期,英國製片業在美國資本牽制下,松木和愛爾斯垂兩大製片廠雖也自己投資拍片,主要還是出租場地去同美國合作。美國著名連集賣座片《超人》、《星球大戰》等是在這兩個製片廠的攝影棚里拍的,還有一部分英國電影創作人員去外國拍片。
進入80年代,英國電影事業有所好轉,1981年的《火的戰車》和1982年的《甘地》兩片連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教育麗塔》(1983)、《當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獲得好評,1986年,艾非里的《一間可以看見風景的房間》和喬菲的《使命》更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
這期間英國影片市場仍然被美國電影所壟斷,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國影片僅佔10%左右,許多影片在國內的收入僅能收回投資的10~40%。
英國的大電影製片廠有「松木」、「愛爾斯垂」、「金波頓」和「圖克南」。主要電影教育機構有倫敦電影學校、民族電影學校,皇家藝術學院、倫敦電視電影學院。主要電影研究機構為英國電影學院(BFI)(建於1933年)。倫敦國際電影節是世界著名電影節,每4年舉辦一次,為非競賽性的。主要電影出版物有《畫面與音響》(1932年創刊)和《銀幕》(1959年創刊)。

❻ 電影《殺人三步曲》的第一部是什麼名字

殺手悲歌、殺人三步曲、墨西哥往事

《殺手悲歌》(El.Mariachi)
中文名稱:殺手悲歌
英文名稱:El.Mariachi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92年
電影導演:羅伯特 羅德里格斯 (Robert Rodriguez)
電影演員:Carlos Gallardo..... El Mariachi
Consuelo Gómez..... Domino
Jaime de Hoyos..... Bigotón
Peter Marquardt..... Mauricio (Moco)
Reinol Martinez..... Azul
Ramiro Gómez..... Cantinero
Jesús López..... Viejo Clerk
Luis Baró..... Domino's Assistant
Oscar Fabila..... The Boy
Poncho Ramón..... Azul's Rat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製作團隊:新視界
簡介:

片 名:El.Mariachi
譯 名:殺手悲歌
年 代: 1992
地 區: 墨西哥 / 美國 (更多...)
片 長: 81 min
導 演: 羅伯特 羅德里格斯 (Robert Rodriguez)
編 劇: 羅伯特 羅德里格斯 (Robert Rodriguez)
類 型: 動作 / 犯罪 / 驚栗 / 西部
別 名: 殺手悲歌(台)/殺手悲歌(港)
出品公司: 哥倫比亞/三星
色 彩: 彩色
評 級: 澳大利亞:M / 德國:18 / 法國:U

簡 介:
《惡夜追殺令》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斯,在他的家鄉墨西哥花了三千美元拍攝本片,結果一鳴驚人。

後來以本片的重拍版本《英雄不流淚》打進好萊塢,黎明與葉玉卿合演的港片《仙人掌》故事也模仿本

片而成。劇情描述一名罪犯逃獄之後決定找仇家決斗,他將槍械吵鏈藏在一個吉他盒子內帶著,與此同時,

一名流浪的吉他手也來到這個小鎮謀職。由於仇家的打手們沒見過罪犯,誤認吉他手就是他,因而發生

了一連串有趣的追殺事件。全片風格簡單有力,虎虎有生氣。製作上雖然比較粗糙,但卻彰顯了編導的

想像力和運用電影技巧的獨到之處,娛樂效果較高。

殺人三步曲 Desperado (1995)

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Robert Rodriguez
編劇: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Robert Rodriguez
主演: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
薩爾瑪·海耶克 Salma Hayek
影片類型:動作 / 驚悚 / 犯罪
更多中文片名:三步殺人曲 / 英雄不流淚/墨西哥往事三步曲之二
更多外文片名:El Mariachi 2 Pistolero
片長:106 min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評級:Rated R for strong bloody violence, a strong sex sequence and language.
級別:Finland:K-18 / Germany:16 / Iceland:16 / Sweden:15 / USA:R / Canada:R / Australia:MA / France:-12 / Hong Kong:IIB / Ireland:18 / Norway:18 / Spain:18 / UK:18 / Germany:18 / Australia:R / Singapore:R21 / South Korea:18 / Canada:16+ / Canada:18 / Portugal:M/16 / Japan:PG-12
製作成本:$7,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Columbia Pictures Instries, Inc.

劇情介紹:長發披肩手握吉它盒的獨行俠,他深愛的女友被冷血大毒梟所殺,於是隻身上路,發誓讓仇人血債血償。大毒梟得到消息後,遂派手下去解決他,就在他身陷險境之際,美艷的書店女郎捨身相救,他才得以逃生。敵人的追殺行動一步一步地迫近,升毀孫原來的獨行俠有了美人的搭檔,更是勢不可擋所向披靡。英雄救美的同時更要報仇血恨余則……

《墨西哥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片名】Once.Upon.A.Time.In.Mexico
【譯名】墨西哥往事
【年代】2003
【國家】墨西哥/美國
【類別】犯罪/動作/驚悚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字幕】外掛英文
【評分】6.0/10 (4,592 votes)
【鏈接】http://us.imdb.com/title/tt0285823
【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Robert Rodriguez
【主演】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
賽爾瑪·海耶克 Salma Hayek
威廉·達福 Willem Dafoe
強尼·戴普 Johnny Depp
艾娃·門德斯 Eva Mendes
【類型】動作/西部/犯罪
【級別】R(暴力、粗口)
【片長】102分鍾
【發行公司】索尼哥倫比亞 Columbia Pictures
帝門影業 Dimension Films
【上映日期】2003年9月12日(更多地區)

【簡介】
曾經看過《殺手悲歌》(El Mariachi)或《殺人三部曲》(Desperado)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片中手提裝滿武器的吉他匣漫遊墨西哥,毫無顧忌地與毒梟和腐敗警官展開大戰的火爆浪子埃爾·馬拉齊(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

獨具拉丁憂郁氣質的埃爾·馬拉齊,是墨西哥傳奇式的民間英雄和正義戰士。表面上,他總是穿著宛如西部牛仔一般的華麗衣服,手提一把吉它四處演唱,彷彿是一位流浪歌手。但實際上,在他冷峻的長發下涌動著的是邊漠的狂野。在墨西哥荒涼的沙漠上,埃爾·馬拉齊是最令惡人畏懼的槍手。在他的吉它匣子里裝的絕不僅僅是吉它,還有各種裝備精良、巧布機關的武器,隨時都可以大開殺戒。但是,埃爾雖然摧毀了一個又一個毒梟,卻也為自己樹立了無數的敵人,以至於只能過著終日被眾人追殺的亡命生活。每當血腥過後,失意籠罩下的埃爾,便只能選擇遠離他鄉、離群索居。

在所有追殺埃爾的勢力中,最邪惡的一支屬於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大毒梟巴瑞羅(威廉姆·達福飾演)。巴瑞羅是墨西哥毒品行當中的新霸主,陰沉的面頰上留著兩撇兇悍的小鬍子,殺人更是不眨眼。隨著地位的鞏固,巴瑞羅的野心也不斷膨脹,甚至密謀了一個刺殺墨西哥總統,發動武裝暴亂推翻政權的瘋狂計劃。

就在形勢危急萬分的時候,一名叫桑德茲的CIA探員找到了正准備隱姓埋名的埃爾,力勸他復出,一同對抗邪惡兇悍的巴瑞羅。與此同時,埃爾也漸漸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巴瑞羅其實就是曾經毀了自己一生的幕後黑手。想起舊日的血海深仇,帶著心愛情人卡萊娜(賽爾瑪·海耶克飾)的祝福,提著吉它流浪天下的獨行戰士埃爾·馬拉齊終於決定重出江湖,橫穿墨西哥沙漠一路追蹤巴瑞羅,來為多年來的恩恩怨怨畫上永恆的句號!

拉丁熱力全面入侵:

《墨西哥往事》是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殺人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或許是為了迎合日漸龐大的北美拉丁裔市場,本片整個劇組中,西班牙或墨西哥裔演員占絕對支配地位。拉丁人的特有性感和憂郁的野性,著實令影片的風味十足。首先便是極具拉丁風味的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羅德里格茲崛起於典型的草根階層,最擅長以低成本打造賣座電影。1992年,由他執導的《殺手悲歌》以7000美元的超低廉成本獲得了超過200萬美元的火爆票房,羅德里格茲因而一舉成名。很快,1995年他又推出該系列的續集《三步殺人曲》,並再次創下超過2500萬美元的記錄,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穩固地位。近年來他又打造了強勢闖入家庭市場的《特工神童》(Spy Kids)系列,上映之後迅速成為票房市場上的佼佼者,勢不可擋地接連推出3集,令人眼花繚亂。

或許是因為《特工神童》的成功,為羅德里格茲集聚了繼續拍攝「殺人」系列的資本。這次他不僅請出了兩位拉丁裔的老搭檔:帥哥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來自墨西哥的超級美女塞爾瑪·海耶克,還邀請來時下拉丁樂界的流行王子安立奎·伊格拉塞斯(Enrique Iglesias)加入演出陣容,使拉丁裔演員在片中占據了絕對的比重。就連約翰尼·德普和威廉姆·達福這兩位老戲骨,表演的也像足地道的墨西哥「雜種」。拉丁演員獨特的狂野魔力,搭配墨西哥邊漠小鎮的風塵背景,令《墨西哥往事》表現出一股強烈的、令人無法抗拒的拉丁風情和性感,也為好萊塢沉悶的商業季節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沙漠薔薇塞爾瑪·海耶克:

自《三步殺人曲》開始,墨西哥美女塞爾瑪·海耶克便已經展現出無法抗拒的銀幕魅力。由她所扮演的情人卡萊娜盡管還只是片中的配角,卻已經成為全片中最閃亮的一顆明星。去年,又因成功演出傳記影片《弗里達》(Frida)而倍受奧斯卡青睞。因此,今年傳來她還會在《墨西哥往事》中再度與班德拉斯聯手演出的消息,也令本片更加吸引。

就在製作公司決定再次祭出這位身價倍增的好萊塢拉丁公主的同時,劇組為她在片中安排的戲分也進行了大幅的增改潤色。上一集中那位溫文爾雅的卡萊娜,將搖身一變成為跟著男主角埃爾·馬拉齊一同在墨西哥荒原上馳騁的超級女槍手。片中除了更加勁爆的激情場面外,還會有更多她與埃爾一道與毒梟展開大戰、出生入死的火爆鏡頭,令她和埃爾·馬拉齊的愛情充滿了彷彿一對鴛鴦殺手的野性和瘋狂,更傳達出這位拉丁裔美人宛若荒漠薔薇的粗獷美感。

數字技術再上陣:

2000年喬治·盧卡斯決定在《星戰前傳》中全面使用數字高清晰度(HDTV)攝像機進行拍攝,在電影界掀起軒然大波,甚至有人預言傳統的膠片時代即將走入末日,整個電影工業將被高清晰、無損耗且色彩靚麗的數字攝像系統逐漸取代。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今年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也作出了與盧卡斯相同的決定:盡管《墨西哥往事》並不是一部科幻特效電影,卻也將全面使用數字高清晰度攝像機進行拍攝。並且,羅德里格茲還將更進一步挑戰數字高清晰度攝像機的能力極限,在各種水深火熱的環境下測試數字高清晰度攝像機的拍攝能力。並同時無所不用其極地在製作中利用數字拍攝的優勢,運用各種炫目撩人的數字技巧,讓電影院中觀看傳統片的感覺同樣可以耳目一新。

評論:

「殺人」系列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最具特色的電影系列之一,影片將傳統西部片與現代槍戰場面的處理手法糅合起來,在濃重拉丁背景情調的襯托之下,散發出粗獷而浪漫的獨特魅力。羅德里格茲拍攝的影片雖然總是顯得非常另類,卻往往獨具風味。

在「殺人」系列中,羅德里格茲將東方邊陲的性感、流浪槍手的狂野和節奏幽默氣質天衣無縫地糅合在一起,配以風格明快的拉丁吉他與節奏鼓點,為槍戰片賦予了極新鮮的浪漫氣息,水準不容質疑。迄今為止,雖然整個「殺人」系列的時空跨度已經超過10年,影片仍將延續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一向的拍攝風格。輔之以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口味,更加炫目火爆、驚險刺激,也更加香艷濃情、狂野浪漫的刺激情節,《墨西哥往事》無疑會是充滿陳腔濫調的好萊塢暑末市場上的一枝獨秀。

《墨西哥往事》是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殺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安東尼奧·班達拉斯繼續扮演瑪瑞治。他們手提著裝滿武器的吉他匣漫遊在墨西哥古樸的街道上,與毒梟和腐敗的警官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羅德里格茲希望藉此影片再次展示他那無與倫比的前衛執導才能。可以說羅德里格茲是一個全能的導演,不論是編寫劇本、執導影片、擔任製片,還是擔任攝影、場景設計,甚至是剪輯和原創音樂都難不倒他。

《殺手三部曲》是一段很獨特的歷史,就連羅德里格茲自己也這樣認為。第一部《殺手悲歌》(El Mariachi)拍攝於1992年,與早期的同類作品《狂人麥克斯2》不同,羅德里格茲在片中加入了一些調侃的元素,他塑造的殺手並不是張揚的將一切武器擺在最顯眼的地方,而是將其裝進一個吉他匣中。內斂中飽含了張揚的獨特風格,在他的操控下,音樂與武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這部羅德里格茲的處女作的拍攝費用僅為7000美元,如此少的投資卻使他成為極富盛名的電影製片之一,也為他贏得了聖丹斯電影節的觀眾獎。

羅德里格茲原本想把《殺人三步曲》拍成一部大預算的《殺手悲歌》,也就是一部翻拍版。但卻在無意間將其拍成了《殺手悲歌》的續集,片中加入了大量的動作場面,同時也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莎瑪·海耶克捧成了世界級的巨星。

「在拍攝《殺人三步曲》的時候,就有朋友讓我拍攝第三部。」羅德里格茲說。「昆汀·塔倫蒂諾告訴我,有一天這將成為你的『金錢』三部曲。當時我說,『你在說什麼呀?』也許當時昆汀的意思也許是讓我向義大利導演塞爾吉奧·萊昂內的西部三部曲致敬。柯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片中飾演的人物沒有名字,但人們一樣會永遠記住他。『如果你想創造一部經典,那就投拍第三部吧!』當時,他為影片起了一個名字--《墨西哥往事》。」

「我對昆汀說:『先讓我拍完這部電影再想下一部電影的問題。』一年後,哥倫比亞公司的艾米·帕斯卡告訴我,《殺人三步曲》在動作迷中反響極好,應該准備籌拍續集了。這時我想起了昆汀對我說的話,於是我告訴她,『好的,但是這部影片的名字不能叫《殺人三步曲2》,而是應該叫做《墨西哥往事》,她同意了,於是我開始正式構思這部影片。」

羅德里格茲想到了很多不同的情節主線,其中就有那個黑白通吃的CIA探員和另外幾個角色,支線情節也是圍繞馬瑞治的角色展開的。「劇本中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故事,那都是我一個曾經當過FBI的叔叔告訴我的。」羅德里格茲說。「一些是真實的,當然也有一些是虛構的。我所執導的片子都有一些幻想色彩,《墨西哥往事》當然也不可能例外。不過《墨西哥往事》可不只是三部曲之一那麼簡單,觀眾在片中也可以看到許多閃回鏡頭,也許我們應該稱之為整個故事的第四部分,而第三部分似乎從未存在過。片中出現了馬瑞治和凱羅琳在上一部中沒有見過的冒險經歷,這使影片看起來更賦傳奇色彩。」

❼ 10部必看的外國電影

10部必看的外國電影有:《城市之光》、《土撥鼠之日》、《變相怪傑》、《真愛至上》、《幸福終點站》、《陽光小美女》、《遺願清單》、《白日夢想家》、《布達佩斯大飯店》、《綠皮書》。

一、《城市之光》:在卓別林的電影中,喜劇就是一種表現形式,令人捧腹後,他總是常常指向一些超越形式的東西。比如《城市之光》,一個流浪漢「追女記」的外殼下,卻指向的是充滿人文精神的溫情脈脈。

閱讀全文

與外國電影的各種第一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索尼9000h怎麼看高畫質電影 瀏覽:720
韓國電影惑 瀏覽:120
小伙抱著人頭是哪個電影 瀏覽:850
韓國政變的電影 瀏覽:721
免費下載電影永遠的第一名 瀏覽:660
偷天換日美國電影演員 瀏覽:333
十部頂級英文動漫電影 瀏覽:763
2018印度電影節 瀏覽:865
電影愛情公寓影評 瀏覽:807
西伯利亞日本戰俘電影 瀏覽:844
電腦wps最小化看電影 瀏覽:132
電影短視頻推薦愛情 瀏覽:969
拔牙歐美電影 瀏覽:90
狗咬狗電影票房怎麼樣 瀏覽:449
蘿莉控電影推薦 瀏覽:799
Sense8美國電影 瀏覽:41
民國時期的動漫電影 瀏覽:307
賽爾號大電影全部中文 瀏覽:663
哪些著名的反華電影 瀏覽:830
жить俄羅斯電影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