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們有幾家電影製片廠
最早開創我國電影譯制事業的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這個電影製片廠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就開始籌建了,原名為東北電影公司,廠址在長春,1946年10月1日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人員主要由來自延安的電影工作者、日偽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的遺留人員、東北地區當地的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解放戰爭東北戰役期間,東北電影製片廠遷至黑龍江北部的一個小城興山,1949年長春解放後又搬遷回長春。第一任廠長是舒群。1946年,袁牧之從蘇聯學習歸來,被任命為第二任廠長。1948年,當時地處興山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已建廠三年,初具規模,袁牧之躊躇滿志,決心大幹一場,他提出了七種影片的生產計劃,即新聞片、藝術片、科教片、美術片、翻譯片、幻燈片、新聞照片,其中翻譯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譯製片。
上海電影譯制廠是我國唯一一家專門從事電影譯制的廠家,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1957年4月7日,翻譯片組脫離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獨立的電影生產單位,並命名為上海電影譯制廠。
參考資料:
http://cache..com/c?word=%D0%C2%3B%D6%D0%B9%FA%3B%B5%C4%3B%B5%E7%D3%B0%3B%D6%C6%C6%AC%B3%A7&url=http%3A//www%2Evodfan%2Ecom/www/inter/2004%2D11%2D30/1101734350d13165%2Ehtml&b=0&a=4&user=
⑵ 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人民自己的電影製片廠
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製片廠在黑龍江興山正式宣布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大型電影製片廠,它是在接管日本人「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的基礎上建立的。
建廠之初,為了適應解放戰爭的需要,東北電影製片廠按照中共東北局宣傳部的要求確立了以生產新聞紀錄片為主的方針。那時最重要的作品就是紀錄片《民主東北》。
隨著全中國解放的日益臨近,東北電影製片廠也開始嘗試拍攝其他電影片種。1948年夏天,35歲的導演王濱開始籌拍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這是一部反映東北的鐵路工廠工人們為支援解放戰爭,克服困難搶修松花江鐵橋的影片。此時,遼沈戰役已經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佔領了東北全境。許多在前線的文藝兵被抽調到東影廠,剛從延安來到東北的年輕演員陳強、於洋等進入了攝制組。
⑶ 我國成立的第一個電影公司的創始人是誰
1913年張石川、鄭正秋和杜俊等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電影製作公司。創始人是中國人。
張石川、鄭正秋和杜俊等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電影製作公司,開創了中國人以公司的名義拍攝電影的歷史。1913年,亞細亞公司出資、發行,新民公司攝制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故事影片《難夫難妻》。
而中國第一個電影公司是: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他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祝:
愉快!
⑷ 中國最早的三大電影製片廠
1、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成立於1945年10月1日,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中國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拍攝了《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等作品。
⑸ 中國電影之最
1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2中國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與京劇名角譚鑫培合作拍攝的京劇片斷《定軍山》,為戲曲記錄片。它標志著中國電影的正式誕生。
3中國第一座電影院——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4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公司——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富地,不遠萬里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5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鄭正秋、張石川導演的故事片《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6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7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雜志》。
8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為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培養電影人才。
9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10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鮮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配製了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
11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12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1941年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完成,公映後受到好評。
13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14中國第一部剪紙片——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15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影片《魔術師的奇遇》。
⑹ 抗戰勝利後,中國電影進入另一個發展期,取得了哪些方 面的成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標志中國電影的誕生。
1913年上海拍攝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成立第一個電影機構商務印書館影片部。1921年,我國第一部故事片《閻瑞生》拍成。
1930年,我國第一部有聲故事片《歌女紅牡丹》誕生。30年代出現一個繁榮期。左翼電影碩果累累,著名影片有《狂流》《上海24小時》《春蠶》《鹽潮》《馬路天使》《夜半歌聲》等。其中《漁光曲》於1935年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成為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
抗戰時期,中國電影中心由上海轉到武漢、重慶等。誕生了一批戰爭片《保衛我們的土地》《塞上風雲》《中華兒女》等。另一方面古裝片盛行,良莠不齊。1938年延安電影團成立,標志根據地電影事業的誕生。
解放戰爭時期出現大量優秀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麗人行》《八千里路雲和月》《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東本電影製片廠」,第一部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等,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奠定了基礎。
⑺ 中國電影製片廠什麼時候成立的
1938年4月,在國共合作後的國民黨政府政治部第三廳領導下,成立了「中國電影製片廠」。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拍出了50多部新聞片、紀錄片等,如《保衛我們的土地》(史東山編導)、《八百壯士》(陽翰笙編劇,應雲衛導演)等。
1938~1941年,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一批影片中,由袁叢美編導的《熱血忠魂》,保昨光編導的《保家鄉》和《東亞之光》,史東山導演的《勝利進行曲》等,從各個側面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中華民族團結一致,英勇抗戰的精神。
⑻ 長春電影製片廠80年代拍攝了哪些經典電影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最讓我們懷念的,當屬80年代的電影了。我整理了長影80年代的經典影片給大家分享: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長春電影製片廠80年代拍攝上百部故事片,記憶深刻的有:
《大渡河》
《大渡河》是由林農與王亞彪執導的一部戰爭片 ,這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電影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在大渡河與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的戰爭,國民黨和軍閥對中國工農紅軍武裝圍追、堵截。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
《紅牡丹》
影片講述了舊 社會 馬戲明星紅牡丹及其師史妹的坎坷經歷和悲慘命運的故事。
《情天恨海》故事講述了在70年代台灣曾耿面對古人遺孤的愧悔莫及,幡然醒悟的曾耿,意識到自己愧對故人,愧對祖國,他毅然送走了魏芝圃和鳳陽、孝貞,然後自殺。而魏芝圃、鳳陽、孝貞逃離虎穴,他們眺望大陸,渴望著祖國統一之日早日到來。
《黃英姑》故事講述了年僅十七歲的黃英姑從地主家逃出,在與一位老人學了一身武藝後依然加入了紅軍,在與敵人與叛徒的角力中突出重圍,在斗爭中成長為優秀的紅軍指揮員。
長影當年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廠,也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很多優秀影片,比較著名的有:《平原游擊㕥》、《董存瑞》、《五朵金花》、《英雄兒女》、《兵臨城下》、《冰山上的來客》、《保密局的槍聲》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長影電影製作的黃金期,這一時期拍攝了不少優秀影片(不好意思,因為沒有圖片資料,我只能用文字來列舉了)。長影八十年代拍攝的比較經典的故事片有:
《殘雪》、《綠色錢包》、《人到中年》、《飛來的仙鶴》、《不該發生的故事》、《譚嗣同》、《黃山來的姑娘》、巜五女拜壽》(戲曲片)、《花園街五號》、《白霧街兇殺案》、《直奉大戰》、《開國大典》。
其中,《殘雪》獲1980年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綠色錢包》獲81年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人到中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不該發生的故事》獲83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譚嗣同》、《花園街五號》、《黃山來的姑娘》獲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開國大典》獲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謝謝!
長影80年代質量差的電影就不提了,我看過的質量較好的有
《佩劍將軍》《最後八個人》《明天回答你》《黃山來的姑娘李姿》《黃英姑》《直奉大戰》
從80年代起,電影出現重新洗牌,以謝晉導演的影片為標志,上影的電影寶刀不老,西影、峨影也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哪神絕八一廠則開始專注以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中心的重大 歷史 題材創作。相比之下,長影開始走下坡路,有特色的影片不多,原來與上譯廠平分秋色的譯製片也完敗。瞎氏當然,也創作出一批上乘的影片,如《紅牡丹》《人到中年》《赤橙黃綠青藍紫》等,特別是1989年為紀念建國40周年出品的《開國大典》,可以說是一部傳世的經典之作。
最經典莫過於《開國大典》了!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 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 六個第一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長春電影製片廠最早是日本侵佔東北成立的電影廠,後來被東北人民解放軍接收,正式命名為 東北電影製片廠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1955年2月,東北電影製片廠 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
建國後到文革前17年期間,是長春電影廠最輝煌的時期 ,那個時代的電影主要是 謳歌新中國,展現革命戰爭 ,所以軍事題材電影特別多,現在大量經典老片都誕生於這個階段。
反映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 《白毛女》、《紅孩子》、《英雄兒女》、《上甘嶺》、《董存瑞》、《平原游擊隊》等都是長影廠出品。
反映民族團結和時代風貌的電影 :《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來客》、《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
80年代長影廠拍攝的電影以《開國大典》最為著名 ,這部電影是建國40周年獻禮片,1989年上映曾經創造過國產片票房紀錄。
90年代,電影市場化改革開啟,國有電影廠越來越跟不上時代,於是逐漸和香港等公司以及新興的民營電影公司合作,以拍攝合拍片為主。
2000年以後,國有電影廠逐漸走向沒落,長春電影製片廠也逐漸遠離觀眾的視線了,時至今日,長春電影製片廠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我喜歡長影廠的電影有北斗小字輩
保密局的槍聲、人到中年、開國大典、滾滾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