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頭號玩家》:曾經,我也是沉迷游戲的孩子
上周末看了斯皮爾伯格的電影 《頭號玩家》,非常精彩,五星推薦。
影片故事發生在2045年,現實世界因為環境、社會等問題變得令人失望,人們停止處理問題,將救贖的希望寄託於一個由詹姆斯哈利迪一手打造的vr虛擬游戲中。
在這個游戲世界裡,想像力主宰一切,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這樣的一款游戲,只聽聽就令人興奮和嚮往,如果真的發明出來了,讓人想不沉迷都難吧!
哈利迪離世前,把公司的所有股份巨額財產和綠洲的所有權留給第一個闖過三道謎題,找出他在游戲中藏匿彩蛋的人,至此引發了一場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精彩的五人團隊合力闖關、尋寶游戲和勇斗大反派的情節就此展開。
《頭號玩家》是一部充滿情懷的電影。72歲的斯皮爾伯格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元素巧妙地融進電影的細節中,涉及電影,動漫,音樂,游戲等,通過設置彩蛋致敬經典,大家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小驚喜。人老了果然容易懷舊啊,這是一種充滿了童真和浪漫主義色彩的懷舊,不帶一點感傷和煽情的,令人欣喜的懷舊。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起自己初中時沉迷游戲的那段日子。
有一年暑假,為獎勵考第一名的弟弟,媽媽給我們買了當時最流行的小霸王游戲機(弟弟心心念念的禮物),從此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我驚嘆:世界上竟然還有這么神奇又好玩的游戲!之前玩的跳皮筋、捉迷藏、過家家、打雙升瞬間都黯然失色。
整個暑假,我們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超級瑪麗》《坦克大戰》《魂斗羅》《忍者神龜》《火影忍者》……把當時流行的游戲玩了個遍。
沉迷到什麼程度呢?記得當時有一款闖關游戲,到了一個地方之後怎麼也通不過,後來我在夢中找到了一個方法(是的,做夢都在玩游戲),醒來後一試,果然通過了。所以,每當看到有些科學家文學家在夢中獲得靈感和突破的文章,我都深信不疑。也感慨自己:如果當時把這種勁頭用在學習上,不成學霸都難吧!
玩游戲的代價,一是讓我戴上了近視眼鏡,二是成績下滑。唯一的好處,可能是讓我體驗到了專注做一件事時的忘我狀態吧。後來,學業繁重,再加上所有的游戲都玩通關了,也就漸漸地不玩了。
現在,我正全身心地投身於「人生」這個大型真實游戲之中,通過學習充電一步步提升自我技能,通過升級打怪突破一個個難關積累經驗值和財富值。這遠比玩電子游戲刺激精彩多了,也更加有意義和成就感。
人生就是一個無限游戲,永遠沒有「通關」的一天,它的終點就是死亡。那麼,玩游戲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專注和開心啦!用心闖過每一關,享受過程中的精彩,欣賞旅途中的美景,才是「游戲人生」的真諦。
B. 有一部外國電影 描寫一個弱智男孩子喜歡網路游戲
那又怎麼了?
C. 求一個美國小男孩玩電腦游戲侵入美國五角大樓系統,差點引起美俄核戰的一個電影。
戰爭游戲
影片主角是名叫大衛·萊特曼的電腦天才,可自由進入學校電腦系統改動考試分數,因此全無學業之憂,整日將時間耗在電子游戲上。一日誤撞上了「北美空防系統」(NORAD)的一台超級電腦,大衛用它玩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模擬游戲,他不知道的是,這個游戲比他想像的要來得真實:當大衛退出,游戲並沒有結束,NORAD的電腦仍然認為蘇聯人發動了核戰爭,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電腦而言,戰爭游戲並沒有結束……
對吧~加分!!
D. 孤獨症孩子沉迷於動畫片,家長應該怎麼辦如何進入孤獨症孩子的世界
孤獨症的孩子沉迷於動畫片,父母應該要及時的給孩子拉出來。一個孩子千萬不能夠一個人待在一起,孩子也會出現自閉的現象。父母要考慮到孩子的健康,一定要以孩子的身體狀況為主要。爸媽要時時刻刻的去調整孩子的狀態,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生活當中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孤獨這個疾病,不能讓孩子的症狀變得越來越嚴重。家長要讓孩子從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症當中走出來,這樣孩子才能夠讓父母進入自己的世界。父母不要去懲罰孩子只會讓孩子非常的痛苦,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勇敢。
總的來講父母肯定是不希望孩子越來越差的,都希望孩子越來越好。孩子如果得了孤獨症的話,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的這種疾病給治癒。父母說行動就要行動起來,不能讓孩子做出一定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