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戲曲片的發展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後,任慶泰的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又拍攝了《長坂坡》、《青石山》、《艷陽樓》、《金錢豹》等,均為京劇短片。
1920年代,梅蘭芳大師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劇《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蘭從軍》《西施》「羽舞」、《霸王別姬》「劍舞」、《上元夫人》「拂塵舞」等和崑曲《春香鬧學》等等。到了1930年出現第一部有聲電影後的拍攝的戲曲電影就是有聲的了。主要有京劇《四郎探母》《周瑜歸天》《霸王別姬》《林沖夜奔》《斬經堂》《三娘教子》,費穆導演的京劇電影《古中國之歌》包括有《水淹七軍》《朱仙鎮》和《王寶釧》等戲,比較著名的還有費穆導演梅蘭芳主演的京劇電影《生死恨》。
1948年,中國第一部彩色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生死恨》是京劇舞台電影。 1949年後,拍了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蓋叫天等大師的舞台藝術片,但立意是很明確的,就是趁他們尚在世,留下珍貴的聲像資料,嚴格地說,那隻能算資料片,並非獨立的「電影」。突破舞台限制,真假景結合、運用特技、並在社會上發生了廣泛影響的是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這部電影使黃梅戲這個地方劇種唱響全國、流傳港台,人人識得嚴鳳英。嚴鳳英樸素而甜美的形象深入人心,她像一陣山野清新的風,吹皺一池春水,戲曲電影開始吸引人們的注意。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問世,那也是戲曲片:由越劇大腕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時風靡全國。該片被周總理帶到日內瓦,替新中國作了最為出色的形象宣傳。被譽為「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的南昆《十五貫》被拍成電影,受到毛澤東激賞。豫劇《花木蘭》、評劇《劉巧兒》等地方劇種的電影也相繼問世,每一部都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許多以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戲拍成電影,被全國人民接受和喜愛,正是建國後百花齊放的藝術政策以及重視民族民間藝術的結果。
戲曲電影的另一個高峰是越劇電影《紅樓夢》。以三個多小時的容量拍一部巨著,本身就是一個難題,所幸的是,該劇編劇徐進功力深厚,緊扣寶黛這條愛情主線,唱詞典雅清新,頗能傳神。導演將真假景銜接得幾乎天衣無縫(該劇的外景大都在豫園拍攝),節奏也把握得很好。表演更是上乘,王文娟的林黛玉,人稱活黛玉,直到今天,所有藝術形式塑造的林黛玉,沒有誰能夠超越她的角色。 隨著文革的開開始,京劇樣板戲獨佔中國文藝舞台。
1969~1972年間,為了「看戲難」問題,普及樣板戲,北京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等,由謝鐵驪等執導,將它們先後拍成舞台電影片,在全國發行、放映;三百多種地方戲曲劇種還對樣板戲進行了移植;並被錄製成各類唱片發售。因為樣板戲被神化,拍攝電影、錄制唱片和移植成地方戲曲,都嚴格要求不能走樣。 新世紀,著名導演張元拍攝了戲曲片《江姐》,《大宅門》的導演郭寶昌拍攝了戲曲片《春閨夢》。今天,戲曲片已經從電影膠片,走向電視、走向網路視頻。戲曲片不單單是戲曲電影了,新科技的誕生,特別是不同影像記錄模式的誕生網路視頻的傳播,使得戲曲片獲得了新的傳播空間和記錄形式。
今天,戲曲片為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與傳播發揮著新的魅力。
㈡ 戲劇電影創始人是
中國第一部戲曲影片是《定軍山》 。我國第一部電影——京劇《定軍山》就是以三國時期定軍山之戰老黃忠刀劈夏侯淵為主要內容。
北京 1905年秋天,由任慶泰導演、劉仲倫攝影、譚鑫培主演的電影《定軍山》問世,成為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
1905年是京劇的鼎盛時期,曾留學日本的青年任慶泰購買了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若干膠片,利用他開設的豐泰照相館,策劃拍攝了該片,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
《網路知道》
希望能夠幫到你。
㈢ 中國電影第一部 戲曲影片、新聞紀錄片,偵探影片, 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抗戰影片,彩色故事影片的名字拜託各
中國第一部戲曲影片是《定軍山》 中國第一部偵探長片電影《紅粉骷髏》 中國第一部新聞紀錄片是《毛主席蒞平》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是《漁光曲》 中國第一部抗戰影片《北戰場精忠錄》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祝福》
麻煩採納,謝謝!
㈣ 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是生死恨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年底拍攝成功的越劇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它不僅在國內風靡一時,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轟動.戲曲電影是中國電影百年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電影類型,它在中國的中老年觀眾及世界各地華人觀眾中應該是有市場的,它是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所獨有的特殊類型,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戲曲藝術與現代化的電影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
故選B.
㈤ 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影片
1953年年底拍攝成功的越劇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它不僅在國內風靡一時,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轟動。選擇a
㈥ 我國第一部戲曲電影是
中國第一部戲曲影片是《定軍山》
採納哦
㈦ 第一部藝術紀錄片《定軍山》,具特色風范,是中國電影鼻祖嗎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的膠片都遺失了,具體就不再考證了,中國的戲曲可以作為電影的一份子,的確是中國的第一部舞台藝術紀錄片《定軍山》。雖然現在已經無法看到其真面目,但還是要向祖國的第一部電影致敬!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可真不多,電影講述了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誕生的過程,那是一種從無到有的感動。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雖然已經看不了了,但它是中國第一部自己的片子,無聲又如何?黑白又如何?那個年代的人為了這部電影也是付出極其大的犧牲的吧。這部電影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永遠抵不過它的歷史價值。《定軍山》嚴格地講這是一部舞台藝術紀錄片,由當時照相館最好的照相技師劉仲倫擔當攝影。當時沒有什麼導演技巧,就是演員在攝像機前面做著動作,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膠卷拍攝完成為止。鏡頭地位永不變動,永遠是一個遠景。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㈧ 第一部戲曲電影《定軍山》,那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是什麼
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是《生死恨》,看黑白電影的人看彩色電影的時候一定很震驚。在中國,這種沖擊可以追溯到70年前。當時梅蘭芳出演了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
這部原本是京劇,改編自明代傳奇劇本《易鞋記》的作品,講述了北宋末年金兵入侵、被俘的學者程鵬菊和少女韓玉娘投降軍回國的故事。
有趣的是,中國電影的很多“最初”都與戲曲有關。除了這兩部彩色電影外,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京劇電影,獲得黃金棕獎的第一部中國電影《霸王別姬》也有京劇色彩。
㈨ 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用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拍攝了京劇著名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北京豐泰照相館的創辦者任慶泰(字景豐)。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於遼寧法庫縣四檯子村,家境較為富有,學過照相技術,後來到北京發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今宣武區實驗幼兒園,原址已不存在)開設了中國最早的照相館,從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為「豐泰」。
後來他又開設和經營中西葯房和汽水廠等生意,在前門外大柵欄開設了大觀樓戲院,並在其中放映電影。由於外國電影的片源不足,任慶泰從德國商人在東郊民巷經營的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手搖攝影機和14卷電影膠片,開始了中國人拍電影的嘗試。
1905年(具體時間一說為夏季,一說為秋天),為給京劇藝術大師、「譚派」藝術的創始人譚鑫培祝壽,由任慶泰主持,將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幾個做功強的片段如「請纓」、「舞刀」和「交鋒」拍攝下來,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影片是在豐泰照相館院中的露天廣場上拍攝的。攝影機架在那裡一動不動,任由演員在鏡頭前表演動作,光線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擔任攝影的是任慶泰最親近的攝影師任仲倫。任慶泰的角色則相當於今天的導演。
這部影片的拍攝一共花了3天時間,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因此,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戲曲短紀錄片。
以後的幾年中,豐泰照相館在任慶泰的主持下,陸續拍攝了一些其他京劇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許德義的《收關勝》、俞振廷的《白水灘》、《金錢豹》等戲曲的片段。
這些戲曲片段絕大多數是一些武功戲,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的京劇演員,這較為符合無聲電影的特點。 任慶泰的電影攝制工作前後持續了4年,共攝成戲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館遭遇了一場火災,才停止了拍攝活動,他所拍的這些影片也沒能保存下來。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攝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勝利的隆隆炮聲中,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了故事片《橋》,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㈩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什麼電影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國產電影。中國人嘗試拍攝影片,是在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的秋天, 由開設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即今南新華街小學原址)的豐泰照相館攝制的。
這部影片紀錄拍攝了我國京劇藝術「譚派」的創始人譚鑫培表演的《定軍山》。為了適應無聲電影的特點,選拍了其中「請纓」、「舞刀」及「交鋒」等以武打和舞蹈見長的場面。攝影師是該館照相技師劉仲倫,前後拍攝了三天,共成影片三本。
《定軍山》的意義
從1905年到1908年,北京豐泰照相館任慶泰先後拍攝了譚鑫培《定軍山》等一批戲曲影片,並先後在大觀樓上映。在此過程中,任慶泰、劉仲倫、譚鑫培無疑成為了中國電影的先驅人物。他們的大膽嘗試和探索堪稱時代的壯舉,但正是電影和中國傳統在古都北京的結合, 最完美地闡釋了電影的中國本土化。
正如學者饒曙光所言:「彷彿是中國電影的宿命,中國電影最早的起步就與傳統的戲曲『聯姻』,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戲曲;戲曲當中最國粹的部分,也就是京劇,展現在中國人的面前,無意中將歷史記憶、民族心象和文化歷程奇跡般地交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