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平台 > 大輪回電影

大輪回電影

發布時間:2022-04-15 01:59:04

導演李行於19日晚因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他生前獲得過哪些榮譽

序言:據官方平台發布消息稱,中國台灣著名導演李行在2021年8月19日的晚上,因為心肺衰竭搶救無效,在台北離開了人世。那麼李行老師生前都獲得過哪些榮譽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李行老師的優秀獲獎電影作品。

李行老師擁有很多的優秀作品。《養鴨人家》曾獲得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獎。並且由李行指導的電影《路》也曾獲得過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獲得過獎項的電影,還有《秋決》《早安台北》《大輪回》以及《汪洋中的一條船》。

❷ 電影《小城的故事》 (1979)的資料故事梗概~~~~~~~

電影《小城故事》
外文名:Xiao cheng de gu shi(Story of a Small Town, The)
國家或地區:中國台灣
出品年代:1979
導演:李行
演員:鍾鎮濤、林鳳嬌、歐弟、葛香亭、江明、李烈
片長:94分鍾

簡介: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里已包括,談的談說的說,小城故事真不錯,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 鄧麗君的這首美妙動聽、至今仍傳唱不衰的歌曲,想必很多人都再熟悉不過了。這首歌就出自這部《小城故事》。

本片由金馬獎歷史上響當當的台灣本土導演李行執導,李行縱橫台灣影壇長達三十餘年,有影壇常青樹之稱。他執導的《養鴨人家》、《路口》、《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和這部《小城故事》分別獲得第三、六、十二、十五、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並兩度榮獲最佳導演獎。他的影片多關注台灣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歡故事,充滿了濃郁的台灣本土氣息和人文主義的關懷精神,在國際上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其1963年合作導演的《蚵女》、1968年獨立導演《玉觀音》均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劇情片獎,1983年導演的《大輪回》獲義大利國際幻想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李行是華語導演中的佼佼者以及台灣電影人的代表性人物,1995年獲邀擔任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同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純朴的故事情節,鍾鎮濤、林鳳嬌等明星們出色的表演,優美動聽的配樂歌曲和濃郁的台灣本土氣息,大大增添了本片的觀賞性和可看性。這部4:3全屏,畫質並不十分理想的1970年代的中國台灣老片,想必一定會同這首主題歌一樣不會讓大多數影迷失望。本片榮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童星等多個獎項。

劇情講述文雄因看不慣姐夫有外遇和欺負姐姐,氣憤之下打傷姐夫,被判刑三年,獄中與賴老頭學會木雕手藝,提前出獄的文雄謝絕了前女友的挽留,來到小城成為賴老頭的得力助手,並與賴老頭的啞巴女兒阿秀彼此關懷、情愛滋長。這時文雄的前女友月華出現,賴老頭對此頗不諒解,遂要逐文雄出門,以免女兒上當……。鎮上工藝品店的周小開和同在賴老頭處做活的獄友郭金發都對阿秀早有非份之想,幸而在其對阿秀動手時,都被文雄所救。幾經波折和誤會,文雄和阿秀感情更深,賴老頭也認清了文雄的為人,風雨過去小城歸於平靜……

❸ 【合集】古裝言情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古裝言情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古墓荒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mrc3
劇名:黃昏的清兵衛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1234
劇名:杜十娘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w9td
劇名:天下第一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kwme
劇名:西廂記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1ydx
劇名:九星報喜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qut7
劇名:胭脂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o9bg
劇名:大刺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nckd
劇名:楊貴妃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fttp
劇名:大輪回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7ket
劇名:王者之心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ryo7
劇名:太極張三豐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ftta
劇名:至尊紅顏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dlok

❹ 歷屆金馬獎名單

第一屆【金馬獎】(1962)

最佳劇情片:《星星月亮太陽》
優等劇情片:《一萬四千個證人》,《楊貴妃》,《宜室宜家》
最佳紀錄片:《今日金門》
獲獎助金影片:《趙氏孤兒》, 《脂粉間諜網》 , 《慈母千秋》
最佳導演:陶秦《千嬌百媚》
最佳編劇: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槍》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男配角:矮仔財《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寶雲《台風》
最佳童星:費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攝影: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華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樂:姚敏《千嬌百媚》
最佳剪輯:姜興隆《楊貴妃》
最佳錄音:鄺護《楊貴妃》
最佳紀錄片策劃:戴彭齡《今日金門》

第二屆【金馬獎】(1963)

最佳劇情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優等劇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則天》,《小女兒》
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吳鳳
最佳紀錄片:《台灣漁業》
獲獎助金影片:《白雲故鄉》,《梁紅玉》
最佳導演: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葛瑞芬《為誰辛苦為誰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馬驥《白雲故鄉》
最佳女配角:杜鵑《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羅宛琳《街頭巷尾》
最佳黑白攝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樂:周藍萍《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剪輯:姜興隆《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紀錄片攝影:陳玉帛《台灣漁業》

第三屆【金馬獎】(1965)

最佳劇情片:《養鴨人家》
優等劇情片:《深宮怨》,《人之初》,《血濺紅牡丹》
優等紀錄片:《石門水庫》,《武昌演習》
最佳藝術設計特別獎:《春江花月夜》
獲獎助金影片:《八十八號情報員》,《最後的裁判》
最佳導演:李行《養鴨人家》
最佳編劇:汪榴照《諜海四壯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養鴨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故都春夢》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夢》
最佳女配角:王萊《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龍《最後的裁判》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王劍寒《一毛錢》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曹年龍《狀元及第》
最佳音樂:顧嘉輝《萬花迎春》,駱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輯:王朝曦《深宮怨》
最佳錄音:孫冰韻《深宮怨》
最佳紀錄片策劃: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屆【金馬獎】(1966)

最佳劇情片:《西施》
優等劇情片:《啞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獎:《大地兒女》
最佳紀錄片:《成功嶺之歌》
優等紀錄片:《重慶演習》,《澄清湖》
獲獎助金影片:《鳳凰》
最佳導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編劇:胡金銓《大地兒女》
最佳男主角:趙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煙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吳家驤《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盧碧雲《煙雨蒙蒙》
最佳童星:謝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攝影:王劍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顧毅《西施》
最佳音樂:左宏元《啞女情深》
最佳剪輯:姜興隆《大地兒女》
最佳錄音:洪瑞庭《啞女情深》
演技特別獎:王莫愁《啞女情深》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紀錄片策劃:貢敏《成功嶺之歌》

第五屆【金馬獎】(1967)

最佳劇情片:《我女若蘭》
優等劇情片:《藍與黑》,《何日君再來》,《蘇小妹》
最佳導演:李嘉《我女若蘭》
最佳編劇:秦亦孚《蘇小妹》
最佳男主角:歐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貞節牌坊》
最佳女配角:於倩《藍與黑》
最佳童星:謝玲玲《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攝影:林文錦《我女若蘭》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翁文燈《我女若蘭》
最佳音樂(非歌劇):顧嘉輝《何日君再來》
最佳剪輯:汪晉臣《我女若蘭》
最佳錄音:殷變平《蘇小妹》

第六屆【金馬獎】(1968)

最佳劇情片:《路》
優等劇情片:《烽火萬里情》,《龍門客棧》,《太太萬歲》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萬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萬里情》
最佳女配角:歐陽莎菲《烽火萬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淚》
最佳彩色攝影: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白鷺人家》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李季《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音樂:王福齡《烽火萬里情》
最佳剪輯:沈業康《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錄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歲》

第七屆【金馬獎】(1969)

最佳劇情片:《小鎮春回》
最佳紀錄片:《張大千的畫》
最佳導演:白景瑞《新娘與我》
最佳編劇:吳桓《小鎮春回》
最佳男主角:楊群《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主角: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最佳男配角:孫越《揚子江風雲》
最佳女配角:張冰玉《小鎮春回》
最佳童星:吳鳳鳳《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攝影:鄭潔《小鎮春回》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葉英晉,張國雄《月滿西樓》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輯:汪晉臣《新娘與我》
最佳錄音:王永華《珊珊》
最佳紀錄片策劃:楊文淦《龍井鄉》
特別獎:童月娟

第八屆【金馬獎】(1970)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歌聲魅影》,《高山青》,《路客與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張曾澤《路客與刀客》
最佳編劇:魯稚子《歌聲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歸亞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儀銘《歌聲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鳳《歌聲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講》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高山嵐《幸運草》
最佳音樂(非歌劇):周藍萍《路客與刀客》
最佳剪輯:汪晉臣《家在台北》
最佳錄音:洪瑞庭《群星會》
優秀演技特別獎:胡燕妮

第九屆【金馬獎】(1971)

最佳劇情片:《緹縈》
優等劇情片:《落鷹峽》,《母與女》,《庭院深深》,《精忠報國》,《十二金牌》
最佳技術特別獎:《再見阿郎》
最佳導演:丁善璽《落鷹峽》
最佳編劇:李翰祥《緹縈》
最佳男主角:王引《緹縈》
最佳女主角:盧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陳莎莉《落鷹峽》
最佳童星:游龍《精忠報國》
最佳彩色攝影:範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術設計:梁延興《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美術設計:包天鳴《董夫人》
最佳音樂(非歌劇):夏祖輝《緹縈》
最佳剪輯:郭延鴻《獨臂刀》
最佳錄音:林丁貴《落鷹峽》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太極拳》
最富創意特別獎:唐書璇《董夫人》
最佳演員特別獎:金峰《啞巴與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楓《龍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陽《三朵花》

第十屆【金馬獎】(1972)

最佳劇情片:《秋決》
優等劇情片:《還君明珠雙淚垂》,《精武門》,《真假千金》,《萬事如意》,《水滸傳》
最佳導演:李行《秋決》
最佳編劇:張永祥《還君明珠雙淚垂》
最佳男主角:歐威《秋決》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蘇《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輝《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賴成英《秋決》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上林《俠女下集》
最佳剪輯:張耀宗《(精武門》
最佳錄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藝特別獎:李小龍《精武門》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

最佳劇情片:《忍》
優等劇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龍過江》, 《突破國際死亡線》,《愛的天地》,《天
倫樂》
宣揚中國文字特別獎:《中國文字演變》
優秀演技特別獎:嘉凌《忍》
優秀演員特別獎:狄龍《刺馬》
最佳導演:程剛《十四女英豪》
最佳編劇:鳳鳴編劇小組《忍》
最佳男主角:楊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湯志偉《天倫樂》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愛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鄒志良《彩雲飛》
最佳音樂(非歌劇):劉家昌《愛的天地》
最佳剪輯:張耀宗《猛龍過江》
最佳錄音:王永華《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

最佳劇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導演:劉藝《長情萬縷》
最佳編劇:張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長情萬縷》
最佳女主角:盧燕《傾國傾城》
最佳男配角:儀銘《雲深不知處》
最佳女配角:蕭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傾國傾城》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溫隆信《雲深不知處》
最佳剪輯:張耀宗《直搗黃龍》
最佳錄音:王永華《少林五祖》
最佳攝影:余如季《木琴心聲》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

最佳劇情片:《梅花》
優等劇情片:《滴滴血淚滴滴情》,《碧雲天》,《狼牙口》,《八道樓子》, 《刺客》
最佳導演:張佩成《狼牙口》
最佳編劇:鄧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楓《香花與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楓《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張艾嘉《碧雲》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王童《楓葉情》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劉家昌《梅花》
最佳剪輯:張耀宗《(密宗聖手》
最佳錄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現時代意義特別獎:《香花與毒草》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

最佳劇情片:《梘橋英烈傳》
優等劇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萬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綢繆》
最佳導演:張曾澤《梘橋英烈傳》
最佳編劇:何曉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陳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鷹《千刀萬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夢《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鄔裕康《艷陽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鴻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劇影片)音樂:顧嘉輝《秋霞》
最佳剪輯:王其洋《梘橋英烈傳》
最佳錄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編導:黃木村《未雨綢繆》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

最佳劇情片:《汪洋中的一條船》
優等劇情片:《蒂蒂日記》,《煙水寒》,《鄉野奇談》, 《賣身契》,《手足情深》
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佳劇情片導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編劇:張永祥《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歸亞蕾《蒂蒂日記》
最佳劇情片童星:黃一龍《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金玉良緣紅樓夢》
最佳劇情片音樂:黃茂山《鄉野奇談》
最佳劇情片剪輯:張耀宗《賣身契》
最佳劇情片錄音:林焜祈《煙水寒》
最佳劇情片攝影: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

最佳劇情片:《小城故事》
優等劇情片:《山中傳奇》, 《成功嶺上》, 《歡顏》, 《春寒,《香火》
最佳紀錄片:《怒潮澎拜》
優等卡通片獎:《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劇情片導演: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李翰祥《乾隆下揚州》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林鳳嬌《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韓蘇《歡顏》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沈時華《一個女工的故事》
最佳劇情片童星:歐弟《小城故事》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胡金銓《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攝影:俊傑《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配樂:吳大江《山中傳奇》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沈呂白,李泰祥《歡顏》
最佳劇情片剪輯:姜興隆《冷血十三鷹》
最佳劇情片錄音:周少龍《山中傳奇》 最佳紀錄片策劃: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

最佳劇情片:《早安台北》
優等劇情片:《碧血黃花》,《鄉野人》,《金榜浪子吳祥輝》,《六朝怪談》,《瘋劫》
最佳紀錄片:《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優等紀錄片:《國劇藝術》,《坐骨連體男嬰分割手術》
優等卡通片:《三國演義》
優良策劃特別獎:《古寧頭大戰》
最佳劇情片導演:王菊金《六朝怪談》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宋項如《侯鳥之愛》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劉正謙《賭國仇城》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徐楓《源》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向雲鵬《鄉野人 》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劇情片童星:林小樓《鄉野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鍾志文《瘋劫》
最佳劇情片攝影:張季平《源》
最佳劇情片剪接:余燦峰《瘋劫》
最佳劇情片錄音:忻江盛《古寧頭大戰》
最佳紀錄片策劃:李樹屏《國劇藝術》
最佳紀錄片攝影:張照堂《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

最佳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記錄片:《海洋牧場之開發》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劇情片導演:徐克《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吳念真《同班同學》
最佳劇情片改編劇本:張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張艾嘉《我的爺爺》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後土》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王萊《小葫蘆》
最佳劇情片童星:鄭傳文《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攝影:黃仲標《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李燕萍《徐老虎與白寡婦》
最佳劇情片原作音樂:李泰祥《名劍風流》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翁清溪《原鄉人》
最佳劇情片剪輯:周國忠《夜來香》
最佳劇情片錄音:鄺護《愛殺》
最具時代意義特別獎:《皇天後土》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

最佳劇情片:《辛亥雙十》
最佳記錄片:《朱銘的斧里乾坤》
最佳劇情片導演:章國明《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原著劇本:張鍵《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艾迪《邊緣人》
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葉德嫻《汽水加牛奶》
最佳劇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黃銳民《再生人》
最佳劇情片攝影:林鴻鍾《苦戀》
最佳劇情片服裝設計:劉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劇情片原著音樂:駱明道《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改編音樂:關維鵬《彩雲曲》
最佳劇情片電影插曲:成明,趙寧,琳妮《辛亥雙十》
最佳劇情片剪輯:江煌雄《人肉戰車》
最佳劇情片錄音:宇宙錄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

最佳劇情片:《小畢的故事》
最佳紀錄片:《夏爾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導演:陳坤厚《小畢的故事》
最佳原著劇本:蔡繼光,許默《男與女》
最佳改編劇本:朱天文,侯孝賢,丁亞民,許淑真《小畢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孫越《搭錯車》
最佳女主角: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輪》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大輪回》
最佳攝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最佳服裝設計:胡金銓,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樂: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搭錯車》
最佳剪輯:周道淳,林善良《大輪回》
最佳錄音:高富國《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

最佳劇情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紀錄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導演:麥當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劇本:念真《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楓《頤園飄香》
最佳女配角:陳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最佳剪輯:張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錄音:王榮芳《玉卿嫂》
最佳美術設計:陳景森,鄺廣賢《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裝設計: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玉卿嫂》
最佳電影插曲:陳志遠,慎芝《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

最佳劇情片:《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導演:張毅《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原著劇本:朱天文,侯孝賢《童年往事》
最佳改編劇本:張毅,蕭颯《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陳博正《超級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韞《童年往事》
最佳攝影:陳坤厚《結婚》
最佳剪輯:蔣國權《NG慢半拍》
最佳錄音:杜篤之《超級市民》
最佳美術設計: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馬入林》
最佳服裝設計:王童,顏昭世《策馬入林》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結婚》
最佳改編音樂:張弘毅《國四英雄傳》
最佳電影插曲:李壽全,張大春《超級市民》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

最佳劇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紀錄片:光啟社《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紀錄片導演:李道明《殺戮戰場的邊緣》
最佳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劇本:小野《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最佳改編劇本:吳念真《父子關系》
最佳男主角:狄龍《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繆騫人《最愛》
最佳攝影:黃永恆《英雄本色》
最佳剪輯:黃銘林《飛躍羚羊》
最佳錄音:新藝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最愛》
最佳服裝設計:張叔平《夢中人》
最佳音樂:左宏元,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最佳電影插曲:史擷詠《唐山過台灣》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

最佳劇情片:《稻草人》
最佳紀錄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導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長大》
最佳原著劇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編劇本:阮繼志《胭脂扣》
最佳攝影:黃仲標《胭脂扣》
最佳剪輯:新藝剪輯組《倩女幽魂》
最佳美術設計:馬光榮《胭脂扣》
最佳服裝設計:陳顧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樂:張弘毅《尼羅河女兒》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吳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

最佳劇情片:《七小福》
最佳紀錄片:《暮鼓晨鍾》
最佳導演:羅啟銳《七小福》
最佳原著劇本:羅啟銳,張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大頭仔》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月亮星星太陽》
最佳男配角:周星馳《霹靂先鋒》
最佳女配角:王萊《海峽兩岸》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輯:余純,鄺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術設計:黃銳民《警察故事續集》
最佳服裝設計:王耀年《傾城之戀》
最佳原著音樂:盧冠廷《七小福》
最佳電影插曲:王文清《黃色故事》
最佳紀錄片導演:林作庸《深山猶有讀書聲》
特別獎:《陰間響馬》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

最佳劇情片:《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導演:侯孝賢《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劇本:邱戴安平《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陳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張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楨《魯冰花》
最佳攝影: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輯:王獻箎,鄒長根《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術設計:張季平,栗通,陳耀圻,李寶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裝設計:朴若木《三個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樂:陳揚《魯冰花》
最佳電影插曲:陳揚《魯冰花》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

最佳劇情片:《滾滾紅塵》
紀實報導片:《紅樹林的故鄉》
最佳導演:嚴浩《滾滾紅塵》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編劇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滾滾紅塵》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張曼玉《滾滾紅塵》
最佳攝影:潘恆生《滾滾紅塵》
最佳剪輯:金馬《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錄音:沈聖德《愛在他鄉的季節》
最佳美術設計:張西美,廖鳳平《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音樂:史擷詠《滾滾紅塵》
最佳電影插曲:黃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

最佳劇情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原著劇本: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銘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王萊《推手》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最佳剪輯:譚家明,奚傑偉《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造型設計:張叔平《阿飛正傳》
最佳電影插曲:倫永亮《何日君再來》
最佳電影音樂:黃霑,戴樂民《武狀元黃飛鴻》
最佳錄音:陳偉雄《阿飛正傳》
最佳紀實報導片:《帝雉時代》,《玉山九千英尺-台灣鳥類開拓史末章》
動畫創意特別獎:《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

終身成就特別獎:何基明
最佳劇情片:《無言的山丘》
最佳導演:王童《無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無言的山丘》
最佳改編劇本:賴聲川《暗戀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女主角:陳令智《浮世戀曲》
最佳男配角:顧寶明《暗戀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顧美華《浮世戀曲》
最佳攝影:李德成《霧都情仇》
最佳剪輯:張耀宗,張嘉輝《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最佳美術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設計:李富雄《無言的山丘》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元彬《新龍門客棧》
最佳電影音樂:黃舒駿《青少年哪吒》
最佳電影歌曲:黃霑《黃飛鴻之II男兒當自強》
最佳錄音:杜篤之,楊靜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紀實報導片:《小鷿鷈》
評審特別獎:《學仙記》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

終身成就特別獎:黃卓漢
最佳劇情片:《喜宴》
最佳紀錄片:《喜宴》
最佳導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劇本:馮光遠,李安《喜宴》
最佳改編劇本:胡大為,鄧碧燕,林紀陶,於仁泰《白發魔女傳》
最佳男主角:成龍《重案組》
最佳女主角:吳家麗《赤裸的誘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歸亞蕾《喜宴》
最佳攝影:李屏《戲夢人生》
最佳剪輯:張耀宗《重案組》
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李偉明,楊�家《誘僧》
最佳造型設計:阮佩芸,張光慧《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動作指導:元奎,元德《功夫皇帝方世玉》
最佳電影音樂:劉以達,韋啟良《誘僧》
最佳電影歌曲:張國榮,林夕《白發魔女傳》
最佳錄音:杜篤之《戲夢人生》
最佳紀實報導片:《蘭嶼觀點》
動畫鼓勵獎:《東方之道知道了》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1994)

傑出製作人特別獎:童月娟
傑出製片人特別獎:徐立功
最佳劇情片:《愛情萬歲》
最佳導演:蔡明亮《愛情萬歲》
最佳原著劇本:《獨立時代》楊德昌
最佳改編劇本:《紅玫瑰白玫瑰》林奕華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重慶森林》
最佳女主角:陳沖《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男配角:王柏森《獨立時代》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獨立時代》
最佳攝影:杜可風《東邪西毒》
最佳剪輯:奚傑偉,譚家明《東邪西毒》
最佳美術設計: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造型設計:朴若木《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劉家良《醉拳II》
最佳電影音樂:陳煥昌《紅玫瑰白玫瑰》
最佳電影歌曲:蔡振南,陳致成《多桑》
最佳錄音:楊靜安《愛情萬歲》
最佳紀實報導:《阿公教你看布袋戲》
評審特別獎:《禪說阿寬》

第三十二屆【金馬獎】(1995)

終身成就特別獎:李行
最佳劇情片:《女人四十》
最佳導演:侯孝賢《好男好女》
最佳原著劇本:《熱帶魚》陳玉勛
最佳改編劇本:《好男好女》朱天文
最佳男主角:林揚《超級大國民》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羅家英《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文英《熱帶魚》
最佳攝影:李屏賓《女人四十》
最佳剪輯:張叔平,黃銘林《墮落天使》
最佳美術設計:張叔平《墮落天使》
最佳造型設計:丁遠大《人約黃昏》
最佳動作指導:元奎,成家班,洪家班《霹靂火》
最佳電影音樂:李壽全,范宗沛《超級大國民》
最佳電影歌曲:陳升《我的美麗與哀愁》
最佳錄音:杜篤之《好男好女》
最佳視聽科技:朱家欣《人間有情》
最佳動畫片:《後人類》美學傳播
大陸人士特別獎:李連傑

第三十三屆【金馬獎】(1996)

最佳劇情片:《家在台北》
優等劇情片:《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導演: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原著劇本:《月滿英倫》張澤鳴
最佳改編劇本:《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
最佳男主角: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虎度門》
最佳男配角:王啟贊《麻將》
最佳女配角:邱秀敏《忠仔》
最佳攝影:李屏賓《女人四十》
最佳剪輯:張耀宗,張嘉輝《EU沖鋒隊》
最佳美術設計:李富雄《紅柿子》
最佳造型設計:霍榮齡《飛天》
最佳動作指導:唐季禮《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最佳電影音樂:DAVOOD TABRIZEI《浮生》
最佳電影歌曲:林志峰,林強《自我毀滅》
最佳音效:顧長寧《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佳視覺特效:馬彥量《冒險王》
最佳創作短片:陳明《西門町王子》
最佳動畫片:陳世耀《美的過火》

-------------------------------------------

❺ 誰能提供台灣電影《大輪回》的下載或觀看地址

《大輪回》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284RmfKzwmqCBP1vlSllSg

提取碼:tfxm

《大輪回》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於1983年出品,該片由胡金銓、李行、白景瑞執導,由石雋、彭雪芬、姜厚任等領銜主演。影片有一個相當高明的架構,給三位導演開辟了明朝、民初、現代的三個可供發揮個人導演特色的戰場。


❻ 元彪演了部關於時空穿梭的電影,

急凍奇俠 (1989)
【劇情介紹】:明崇禎年間,淫賊鳳三為禍京師,皇帝命鳳三的師兄方守正追捕鳳三。鳳三偷取廖師門至寶黑玉佛,藉此超越時空。當他手握玉佛在輪回盤上念經的時候被方所阻,兩人雙雙跌下懸崖埋身雪地。1988年,兩人的凍屍被地質隊發現,准備運往美國進行研究,但途經香港時意外斷電,兩人蘇醒過來。蘇醒後守正救了一個高級應召女郎阿玉,為了生活他做了她的傭人和保鏢,後兩人相愛。而鳳三搭上流氓,為非作歹。方守正得知鳳三也在香港,他不能放過鳳三。恰巧佛教大輪回盤到香港展出,鳳三準備劫走輪回盤,帶著現代武器回到明朝,守正極力阻止他,經過惡斗守正殺死鳳三,抱著他的屍首開動大輪回盤,籍著時光隧道回明朝去了。幕後:這是一部融合了多種元素的電影,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個經典代表。在這部影片中,有科幻、動作、槍戰、愛情、喜劇等多種成分。香港電影也正如香港文化和香港自身一樣,它不是單純的一種文化、一種類型,而是各種元素融合在一起,東西方、傳統與現代都各有一席之地。反映在電影中就形成了類型的多元化和一種對傳統的戲說與反叛。本片中的方守正在明朝是一個堂堂御前侍衛,到了現代,卻淪為一個他自己也不恥的妓女的保鏢兼傭人,這種強烈的對比與反差引發了諸多笑料,也是對傳統的一種戲噱,正是香港電影的常用手法。……

❼ 《笑傲江湖》胡金銓 徐克 意見不合

全球最大中文網路由全球1,001,340位網民共同編寫而成。共計3,005,127詞條,32.4億文字。 |
胡金銓 相關圖片 編輯詞條專家發言消歧義 參與討論 所屬分類: 內地明星 導演 演員 電影 編劇

胡金銓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美術師。出生於北京,原藉河北邯鄲。受母親工筆國畫師劉慶雲的影響,從小喜愛繪畫,曾就讀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繪畫專業。

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華影業公司廣告師、長城影業公司美工、美國廣播公司製片人、編劇。1958年進邵氏公司當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1963年與李翰祥合導金馬獎作品《梁山伯與祝英台》,此後自編自導武俠片。1964年獨立執導《大地兒女》成名。他還在自己編導的影片中多次兼任美術設計,他在台灣還舉辦過個人畫展。

目錄
• 基本資料
• 職業生涯
• 成長經歷
• 電影藝術生涯
• 登峰造極
• 基本資料
• 職業生涯
• 成長經歷
• 電影藝術生涯
• 登峰造極
• 一代名導的思想
• 相關評價
• 演員作品
• 導演作品畫
• 編劇作品
• 相關詞條
• 資料參考
[顯示全部]
胡金銓-基本資料

年輕時期的胡金銓
姓名:胡金銓

英文名:KingHu

性別:男

生日:1931年04月29日

逝世:1997年1月14日
籍貫:北京

猝逝:台北

職業:編劇,導演,演員

胡金銓-職業生涯

胡金銓獨立編導的《大地女兒》
1949年移居香港。

1952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任美工,

1954年出演第一部影片,

1958年進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演員,

1959年開始任李翰祥的副導演。

1964年獨立編導影片《大地兒女》,此後執導了《大醉俠》1964年

《龍門客棧》DragonInn年,

《俠女》ATouchofZen年等新派武俠片,在港台和東南亞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熱潮。

1972年執導的《俠女》在情節與傳奇中加上了特務式的追打暗訪增加了懸念;在武打上仿效京劇武打,帶有濃厚舞蹈格式,他還試圖在中國的「禪道」中揉進「劍道」表達自己發揮的「禪學」思想。被外國影評人稱為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是一部揉和動作、懸念與文藝氣質的電影。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綜合技術獎。

胡金銓
1978年他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

1965年因《大地兒女》獲第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1967年《龍門客棧》獲第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

1979年執導《山中傳奇》LegendoftheMountain,獲第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美術設計獎。

1983年因《天下第一》AlltheKing'sMan獲第二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服務設計獎。

80年代作品風格多樣,有現代喜劇片《終身大事》TheJuvenizer。

古裝歷史片《天下第一》AlltheKing'sMan。

胡金銓工作照
1983年執導的《大輪回》TheWheelofLife獲義大利科幻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

1990年執導《笑傲江湖》Swordsman被選送第三屆香港電影博覽會展映。同年,被台灣《世界電影雜志》評為十大華語片之一及該年度台灣十大賣座片之一,還送往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展映。

1992年執導《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Skin,送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1993年他的70年代名作《龍門客棧》被選入金馬獎30周年精選名片回顧。作為國際知名導演他曾出任過希臘、馬尼拉、台灣金馬獎等電影節的評委。他的電影美學在《俠女》一片中形成,因而被譽為港台電影史上最早的聞名世界的電影巨匠。

胡金銓-成長經歷

1975年胡金銓站在嘎納獎台上

1931年,胡金銓出生於北平,他的祖父胡景桂曾出任清朝監察院御史,而父親胡源深早年則留學於日本京都大學,回國後在河北井阱煤礦當技師,民國時期則轉行經營起了麵粉廠;胡金銓的母親擅長工筆國畫,小時候胡金銓則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從師練習國畫藝術。童年的胡金銓就已經非常喜歡戲劇藝術,尤其沉迷京劇中的武戲,少年時代的他經常偷偷溜到湖廣道或廣德樓去蹭兩場大戲看,甚至還被家裡人發覺,挨了一通板子。
少年時代的胡金銓,就讀於北平匯文中學,學校的教育傾向於傳統的古典文學,而自小就在父母督促中研習古文的他,自然也就對所學所識駕輕就熟。然而除了自身學業之外,胡金銓的玩心似乎也更甚一些,平日里對文史書籍、古典文學涉獵得太多,就尋機到戲園子里找找樂子,不光是與大多紈絝子弟一樣談花論鳥、揣摩崑曲、雜說兩句文武場,甚至還溜到八大胡同去聽外省藝人唱的河南戲、陝西梆子。而最甚者當數聽書,一有機會不光要與三兩好友結伴溜到湖廣道去聽說書藝人評夕講古,聽不過癮就再跑到天橋滾地場去聽江湖藝人「圍棚子」、「撂地」。有一次,因為說書藝人口誤連連,總是將漢光武帝劉秀的名號說成劉皇叔劉玄德,胡金銓就帶起頭來給人家哄場,結果被幾個地班子里收買的流氓揪了出去挨了一通修理,不光敲詐去了身上的銀圓,鼻樑、眼眶也被打得又紅又腫,回到家裡還沒等訴苦,又讓家裡人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可謂是倒霉倒到了家。

胡金銓
在到茶館里與書友相互切磋的過程里,胡金銓得知了還珠樓主的武俠小說在民間的深遠影響。事實上胡金銓的父親就有還珠樓主神怪武俠的很多手抄本,甚至他家還與還珠樓主有著前輩的世交,胡源深自己也曾親自拜會過這個擅寫神怪的奇人,而且也多次在家裡設宴款待還株,沒曾想,自己的兒子居然也私下裡也開始去拜會這個老怪物。還珠樓主的性格很是古怪,一般很少開口給人講神怪武俠故事,尤其是有小孩子時,更是不輕易造次。惟獨他自己常年吸食鴉片,養就了一身「阿芙蓉」癮,所以破例開聲往往也都是犯了煙癮,一邊雲山舞繞地吸煙,一邊海闊天空地信口由韁。少年時代的胡金銓在家裡明裡不敢見還珠,也不敢輕易走進客廳公然去聽他閑扯,只是偷偷站在門外聽上一兩句而已。後來,入了迷,就背著家人跑到還珠家裡,央求還珠講上幾段。結果還珠並不搭理他,只是隨聲敷衍幾聲客套話,就打發了他。結果胡金銓回家就動了腦筋,居然想到了還珠的有吸鴉片的癮,每次還珠被請到家裡時,家裡人總是給他預備上一小包作為籌禮,結果胡金銓也效仿起來,偷了家裡的鴉片,帶到了還珠家。
這樣一來,胡金銓才真正在還珠的熏陶下開始狂熱迷戀起了武俠文學,當年或許只為了一時興趣,貪戀故事中的聲色犬馬,誰曾想幾十年以後,他自己開始以武俠電影宗師為名、為業,以武俠文化的造詣開創中國電影的一個時代。

胡金銓-電影藝術生涯

胡金銓與把兄李翰祥

1949年,內戰結束後,胡金銓隻身赴港,剛開始時由於人地生疏,為了謀求生計,他自己也只能挑揀薪水低廉的兼職工作,同時為電影公司畫廣告招貼和給人補習英文的,其間也到過印刷廠當助理會計兼校對。在給電影公司畫廣告海報的過程中,他的創意與畫風受到了一些電影從業者的賞識,1951年,21歲的胡金銓在蔣光超的引薦下跨進了電影的門檻,進了大片場,進入費穆主持的龍馬電影公司畫廣告,隨後轉入長城電影公司美工科,在萬籟鳴兄弟領導下從事電影美工,為《一板之隔》(1952)和《一家春》(1952)等影片充當任道具、繪圖與設計美工職務。結果他嚴謹而細膩的美術天分,以及豪爽的個性得到了業內的一致認同,很多電影人都對其青睞有加,並私下裡邀其講一些鮮為人知的野史段子,以及那些在香港難得聽到的神怪武俠志異。

胡金銓

1954年,人緣極好的胡金銓在一些電影人的大力推薦下,開始了他的演員之路,初次亮相是在嚴俊導演的《笑聲淚痕》中,有個戲分不大的客串演出,其後又在大導演李翰祥的電影中頻頻飾演角色,以致被人戲稱作「最佳男配角」。胡金銓與李翰祥都有著北京的生活經歷,也有著相同的文學愛好與欣賞意趣,既是同鄉、趣味相投、又是同僚,當然就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好友。在香港影壇已經頗有聲望的李翰祥開始大力幫助胡金銓,令其在短短數年裡在業內走俏,並一手提攜胡金銓編導了戲曲片《玉堂春》,從此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

笑傲江湖

在1956年進入邵氏影業公司之前的短短幾年光景里,胡金銓曾先後出演影片《雪裡紅》、《長巷》、《三姊妹》、《小情人》、《全家福》、《江山美人》、《後門》、《燕子盜》、《武則天》、《花團錦簇》、《萬花迎春》等多部;還主演了影片《馬路小天使》、《妹妹我愛你》、《兩傻大鬧攝影場》、《安琪兒》、《妙手回春》、《擦鞋童》、《畸人艷婦》、《一樹桃花千朵紅》、《隔牆艷史》、《福星高照》等10部;與此同時,在《有口難言》、《金鳳》、《倩女幽魂》、《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影片中擔任助理導演或兼演出;另外,除了編寫《花田錯》、《山賊》等電影劇本外,還編劇兼執行導演影片《玉堂春》。

天下第一

這一時期,胡金銓輾轉於龍馬、長城、永華、軒轅、亞東、亞洲、新天、東方、清華、電懋、海燕、四維等多家影業公司,先後得到費穆、萬籟鳴兄弟、朱石麟、李萍倩、陶秦、嚴俊、李翰祥、卜萬蒼、羅維、岳楓等著名導演的影響、指點和引導,並與李清、韓非、夏夢、林黛、王引、陳燕燕、李麗華、樂蒂等著名演員合作,廣泛地接觸和學習各種電影技巧;為了充實自己,胡金銓還涉獵顧仲彝、張駿祥和黃佐臨等戲劇、電影家的理論書籍,通過俄譯英的文本一遍一遍地閱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電影大師的著作。可以說,1951年到1964年間,是胡金銓作為一個刻苦、勤奮而又頗具才情的電影青年,全面掌握電影技藝、深入感受電影文化並醞釀自身突破的重要時期。
1965年,胡金銓執導了自己首部電影《大地兒女》,因為是有關抗日的敏感題材而在新馬地區遭電檢刪剪,但卻在台灣地區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與商業收益,並在當局的推薦下成為第一批受到政府鼓勵發行的外埠政宣電影。次年,胡金銓拍成了經典武俠片《大醉俠》,他真正的電影風格開始顯露崢嶸。《大醉俠》借鑒日本武士電影以及西部片的精華,融會了中國山水畫意境,形成了胡金銓獨特的電影美學,開啟了新派武俠片潮流,影片一經上映,就在港台地區賣了個滿堂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光是捧紅了武俠名旦鄭佩佩,也使得自己的地位迅速標升,成為邵氏電影的一代宗師,並將從前流行於香港電影界的神怪武俠潮流成功轉行,為新派武俠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

胡金銓-登峰造極

大醉俠

影片《大醉俠》有著成熟的美術造詣以及中國傳統戲劇的諸多風格引借,無論是人物的亮相、裝束、動作都受中國傳統戲劇「文武場」的影響。胡金銓自述說「許多人以為我拍了很多武俠片,其實不然,我對武術一點都不懂。我拍的動作完全是從國劇中借來的,我的武打動作是將舞蹈、音樂、戲劇合而為一,我把戲劇動作分解,並且想盡辦法讓它在電影中達到最驚人、最突出的效果。」
1967年,胡金銓拍完《大醉俠》掀起邵氏的「彩色武俠世紀」之後,隨即就在自己的電影製作成本以及製作習慣等環節上與邵老闆鬧開了矛盾,後來不可開交之時,就假借受台灣電影人沙榮峰的邀請,而離開了邵氏電影機構,去往台灣國聯電影公司尋求發展。到了台灣後,由於先前的《大地兒女》曾為胡金銓在台灣電影界樹立過良好的口碑,所以沒有存在信任危機與發展桎梏的問題。當時台灣媒介還對胡金銓的到來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期望他能夠為台灣電影界帶來一些更為成熟的藝術創意與商業經驗。
1967年,胡金銓在短期之內就拍成《龍門客棧》,上映之後掀起武俠狂潮,不但在台灣創造了新的上映、票房的奇跡紀錄,更打破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票房記錄,在港台、韓國和菲律賓等地引發觀看熱潮。這種現象是台灣電影一直以來都不曾有過的輝煌,尤其是在武俠電影題材上能擊敗香港邵氏電影機構,則更讓人感到無法想像。

《俠女》

此後,胡金銓花費3年時間拍攝了中國武俠電影史上鴻篇巨制——《俠女》,拍攝周期之長,耗費之巨大,都在當時令人無法企及。影片1972年才公映,但商業狀況並沒有達到想像中那麼火爆,自此胡金銓武俠電影開始受到質疑,評論界也在台灣電影新一輪的文藝片浪潮中很快講其遺忘。但一直到1975年,影片《俠女》時隔三年之後才不得已參加海外影展,以求外埠商機,不想卻獲得第28屆戛納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自此胡金銓也成為首位獲得國際承認的中國電影人。獲獎之後,《俠女》引發台灣媒體的大范圍評論,開始不斷研究電影的藝術成就,稱其為中國電影開先河、爭光榮的歷史巨作。在這樣的輿論熱度下,影片得以被重新上畫,結果重新上映後的票房收益立即激增起來,為胡金銓贏得了難得而意外的發展契機,並在同年裡,重新找到了機遇拍攝了武俠電影《忠烈圖》。
1978年,胡金銓當選為英國出版的《國際電影年鑒》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獲得國際學術界承認的電影人,並開始自成一家,以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嚴謹的作風進一步影響世界電影的美學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代宗師。

胡金銓-一代名導的思想

胡金銓
在胡金銓的的武俠電影里,背景年代多半都是五代十國、明朝中後期以及元代末年等中國歷史上外敵入侵、內亂加劇的特定時期,大漠塞外的「客棧」或深山裡的「寺廟」,則是胡金銓武俠電影恆常不變的故事場景。反派角色,多半都是倭寇以及太監等等,他們不僅僅是一個個「惡」的化身,而且是威脅「國」之完存的罪魁禍首。這樣的情節結構,不由得讓我們想到了胡金銓思想中的俠,他們都是什麼人?還是韓非子筆下那些「以武犯緊」的強人嗎?還類同於夜半飛去「贓官」之頭顱的劍客嗎?想來都不是,胡金銓思想里的俠,尚只是一些忠臣烈士之後,盡是些精忠報國之義士。仰或是為了經書、法理而降魔衛道的高人,他們身負著家國的責任,背負著民族的榮辱興衰,俠,只是他們的一個外衣而已,他們更等同於「五四運動」後滿腔熱血夢想報效祖國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在一個時代的更迭里尋找著理想,再在理想的破滅中宣洩言志。

胡金銓和晚輩徐克交談
胡金銓的心理結,是種在了離鄉去國的憂郁之間,這等同於那個時代的一些漂流在外的知識分子一貫的心意結。《俠女》故事發生的地域是「靖虜屯堡」,而《龍門客棧》和《迎春閣之風波》也是在邊境客棧發生,這無外都是在闡述自身的文化遭遇,以及身不由己的漂泊宿命。像《俠女》中的顧省齋、《山中傳奇》的何去青一樣,胡金銓也是陷於亂世隨波逐流的渾沌書生,原本自覺性很低,但他為了生活,卻也曾在香港為出版業翻譯過佛經,這一點遭遇,事實上與影片《俠女》、《山中傳奇》中替伽耶山海印寺抄寫《大手印》經書的何去青很像,事實上這也更接近於他自己的身世影射。當何去青到達鎮北屯堡的鬼域之後,誤墮色慾羅網,無心抄經,亦差點性命不保。這更加說明了這個「鎮北屯堡」的事實背景,影片中的這片地帶是個無人地帶,只是一些孤魂野鬼的棲息地,這是不是就是暗指被稱為「收容地」的香港,也或就是那因失德、失信而丟掉疆域的台灣「臨時」當局?一個「臨時」的口號,更像是一個給鬼聽的頌經一般,而仍舊沉迷於舊有時代醉生夢死,幻想反攻回歸的一群政客,以及那些夢想破碎被禁錮了思想的文化移民,是不是更等同於那些不得超升的鬼魅?《山中傳奇》和《俠女》,都是胡金銓的自我思想宣洩,他對「鎮北屯堡」的失望,事實上也就是他對自身漂流寄居的某棲息地的失望,傳達的是一種決絕而黑色的悲觀心態。

胡金銓-相關評價

俠女劇照

雖說藝術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商業價值上,胡金銓卻一直呈現高開底走的頹勢,慢慢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淹沒。20世紀70年代胡金銓執導了一系列票房失敗的作品,然而他不甘囿於武俠片窠臼,仍努力拍攝東方寫意色彩的空靈作品。在韓國拍攝的《空山靈雨》及《山中傳奇》是他後期的代表作品,在意境上都酣暢淋漓,但似乎格調過高,導致了無人觀賞的尷尬局面。
20世紀80年代他在台灣拍攝通俗時裝喜劇《終身大事》,以及古裝戲《天下第一》、《大輪回》,可惜都不合時宜,遭到了市場的冷遇,自此無法再現當年之輝煌。1989年應徐克之邀復出籌拍《笑傲江湖》,他由人物造型、布景、服裝設計開始參與工作,這位武俠片大師頗有重整旗鼓之勢,但隨後因與徐克意見不合而黯然退出。最後這部作品由徐克、李惠民執導完成,為示尊重將胡金銓掛名為總導演,雖是如此,在造型布景等諸多細節,以及場面氣氛上仍都沾染上胡氏開闊寫意的風格。

大師遺作《畫皮之陰陽法王》
胡金銓是開近代新派武俠電影先河者,他的作品是典型的重質不重量,35年的導演生涯居然只有15部電影傳世,這其中大多已成為傳世經典,愈久愈見其醇。他的影片呈現出一種毫無學究氣、舉重若輕而又無比精煉的專業精神。
武俠電影在台灣的發展雖說並沒有香港那般火爆雋永,卻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塑造了一個讓人驚嘆而折服的歷史豐碑,這其間,胡金銓的個人影響是無人能望其項背的。正是他的作品,給台灣電影帶來了這一寶貴的財富,正是他的電影,才得以讓中國電影這個大家庭里,開始正式以武俠電影作為科目,吸引無數專家學者以及電影愛好者的藝術討論。

胡金銓一生讀書甚勤,酷愛鑽研《明史》,故此他的影片大都以明代為背景。1991年拍攝最後一部作品《畫皮之陰陽法王》之後,胡金銓收羅材料,研究史實,歷經數年籌拍《華工血淚史》,原定在1997年夏天開機,誰想在年初的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中不幸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六歲。

胡金銓-演員作品
萬花迎春DancingMillionairess,The(1964)

武則天Wuzetian(1963)

花團錦簇Huatuanjincu(1963)

買瘟雞Maiwenji(1961)

神仙老虎Shenxianlaohu(1961)

Geqiangyanshi(1961)

燕子到Yanzi(1961)

一束桃花千朵紅Yishutaohuaqianohong(1960)

檫鞋童Chaxietong(1958)

LittleDarling(1958)

妙手回春Miaoshouhuichun(1958)

笑聲淚影LaughterandTears(1958)

全家福Quanjiafu(1958)

窈窕淑女Yaotiaoshunu(1957)

FrostyNight(1957)

馬路小天使Maluxiaotianshi(1957)

金鳳Jinfeng(1956)

胡金銓-導演作品畫
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Skin(1993)

天下第一Tianxiadiyi(1991)

笑傲江湖Swordsman(1990)

龍門客棧DragonGateInn(1989)

山中傳奇Shan-chungch'uan-ch'i(1979)

俠女Hsianu(1971)

喜怒哀樂Hsinouailueh(1970)

大地兒女SonsofGoodEarth(1967)

大醉俠BigDrunkHero(1966)

胡金銓-編劇作品
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Skin(1993)

龍門客棧DragonGateInn(1989)

山中傳奇Shan-chungch'uan-ch'i(1979)

俠女Hsianu(1971)

大地兒女SonsofGoodEarth(1967)
大醉俠BigDrunkHero(1966)

胡金銓-相關詞條
導演、編劇、製片人,美術師 , 《笑傲江湖》 《俠女》

胡金銓-資料參考
http://yule.sohu.com/20071223/n254249711.shtml

《新龍門客棧》
《大醉俠》
《英雄》
楊德昌
《獨臂刀》
李翰祥
《俠女》
《卧虎藏龍》
鄭佩佩

《笑傲江湖》

❽ 台灣「電影教父」李行病逝,除了執導《小城故事》,還有哪些作品呢

91歲的台灣著名的「電影教父」導演李行由於心肺衰竭,於8月19日晚在台北去世。李行導演曾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還獲得金馬影展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為華語電影做出了傑出貢獻。

除了觀眾熟知的電影《小城故事》,他的代表作還有《養鴨人家》、《汪洋中的一條船》、《原鄉人》、《街頭巷尾》、《婉君表妹》等電影。其中,《汪洋中的一條船》是在大陸正式上映的第一部台灣電影。

眾多明星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悼念李行去世的文章,據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透露,目前他們將先為親友設立靈堂,隨後與電影節有關的喪葬事宜將另行公布。讓我們祝李行導演一路順利。

❾ 大輪回的評論

導演胡金銓,譽滿影壇多年,討論其作品《大醉俠》、《龍門客棧》、《俠女》、《山中傳奇》和《空山靈雨》等的文章不少。或許《大輪回》第一世(第二世及第三世由李行及白景瑞導演)和《喜怒哀樂》的《怒》兩出皆為短片,令此兩片較少被人談論。《大輪回》第一世在胡導的電影履歷里地位特別,因為此片改編自妻子鍾玲的短篇同名小說,他如何理解並改編妻子的小說為電影,值得討論。
胡導的電影《大輪回》第一世屬於小說《大輪回》內的第一部份,人物只有三位:飛鷹、玉兒和金公子,而電影《大輪回》則有魯振一(石雋飾)、韓雪梅(彭雪芬飾)、馮瑞(姜厚任飾),而且還有其他角色。電影中魯振一的角色有著小說中飛鷹的影子,兩者都想強行佔有不愛他而另有愛人的女角:小說的玉兒和電影中的韓雪梅,她也是互相變奏的角色。
電影和小說的人物各有不同,小說改編成電影時,故事變動很大。人物多了,電影的故事自然比小說復雜,當中改編小說成電影的最大變動是由第一人稱變成全知觀點,此改動令胡導有更大的空間營造自己的電影風格。
小說故事以第一人稱「我」(飛鷹)的角度,講述他殺金公子是為了鏟除情敵,希望獨占玉兒。作者在第一人稱的小說代入了敘事者,唯有用對白和神情刻劃其他角色的心態,玉兒便是「我」(飛鷹)慾望的投射,讀者從飛鷹的角度,看到玉兒如何吸引。小說其中有一段講述飛鷹第一次見到玉兒的情況:
「這時丫鬟打起簾子,一身翠綠的玉兒走進廳來。我眼前一亮。沒見過那麼靈秀的女子,她黑亮的眼睛瞪在窗框上的飛蛾,再射到我身上,上下打量我,然後輕啟朱唇笑了,像一朵花,青玉色的花,這種花好生面熟,也許是在誰家賞花時見過,卻叫不出名字。一陣花香向我襲來,我五臟六腑為之震盪。直到那一刻,我才懂得什麼是『銷魂滋味』,以前白活了。」
全知角度賦予電影更大的敘事空間
小說由飛鷹的敘事角度出發,理應飛鷹是主角,但其實作者帶讀者由飛鷹的角度看玉兒,玉兒才是小說的靈魂人物。固然在飛鷹眼中玉兒如花般美,更重要是,她並非只有美貌,而且聰明,觀察力強。她留意到劍尖有一滴飛鷹洗劍時的水珠,憑水珠她便判斷到金公子遭飛鷹所殺。於是,她假裝向飛鷹親熱,減低他的戒心,然後偷偷用匕首插了他一刀,為金公子報仇。
電影則採用全知觀點講述故事。全知觀點的敘事者,可以是電影的說書人,不屬故事任何角色,是獨立於故事世界的人。這樣的好處是敘事者可以自由進入任何角色的意識,描寫各角色的遭遇、內心世界和情感,有利導演著墨不同人物的行為,正因如此,胡導就能駕輕就熟,將《大輪回》第一世的魯振一和韓雪梅描寫得非常深刻立體,而韓雪梅這樣的角色,更有別於胡導過往作品裡的女性。
電影主角比小說主角形象更鮮明
《大輪回》第一世甫開始,便出現了說書人,他介紹故事的時代背景和錦衣衛魯振一,其後的韓雪梅和馮瑞,亦是說書人借鏡頭引領出場的人物。魯振一固然在說書人的口述是武功高強,性格和行為怪異的人,胡導在訪問時也認為他心理異常,精神不正常和個性無能 。由於用了全知觀點,電影刻劃出魯振一的性格更全面,我們知道更多他的背景,尤其片中暗示了他本來是義軍一員(稱義軍領袖盧子真〔曹健飾〕為師傳),想騙取盧子真交出義軍頭目的姓名和聯絡密碼,並用其頭顱換取賞賜。此外,他欲娶韓雪梅為妻,實為騙得韓雪梅父親的兵權,增加自己的實力。魯振一比其原型的飛鷹性格上更顯得詭計多端陰險奸詐。
胡導曾說過「電影可以用形象表現意義的」,那麼,韓雪梅在本片表現出甚麼的意義? 胡導鏡頭下的女性形象千變萬化,多采多姿,《大醉俠》的金燕子、《俠女》的楊慧貞、《龍門客棧》的朱輝、《迎春閣之風波》的萬人迷、《山中傳奇》的庄依雲和樂娘等,可謂各有性格,他不會將女性的性格和形象囿於固定的框架內。本片用全知觀點敘事者的角度,將韓雪梅塑造成刺客,賦予了有別於胡導其他電影的女性形象。
刺客的形象雖然較剛烈勇敢,較男性化,可她在片中穿起的是女性的長衫裝束,外型溫婉,並非穿著《龍門客棧》或《俠女》中女俠的短打和帶上斗笠,始終她是達官貴人之女,反映她還兼備傳統女性在古代社會在家從父的精神面貌。
女刺客的獨特形象
韓雪梅和馮瑞自小青梅竹馬,彼此亦早已經有婚約,最後卻推掉了其婚約,受父親之命許配予錦衣衛的將領馬都督。身為總督女兒的她絕對與錦衣衛將領匹配,完全付合傳統社會門當戶對的要求。她願意被許配予馬都督,不是不愛馮瑞,離開只是以免帶來馮瑞更多麻煩,更重要是,她想藉此機會刺殺馬都督,可惜未嫁給馬都督,就被魯振一殺害,而她卻用本來襲擊魯振一的魚腸劍,誤殺了馮瑞。
她用專諸刺殺吳王僚用的魚腸劍為武器,其輕巧鋒利,便於她行刺馬都督,同時,魚腸劍寓意她有專諸般視死如歸的精神。韓雪梅既有傳統女性的美德,又有古代刺客的風骨氣節,是胡導電影中獨一無二的女性角色。
總結
電影是光影藉著時間流動表達訊息的藝術,時間長短絕對影響電影要表達的內容。一般長片約一小時半至三小時不等,這樣的時間一般足夠導演講述有起承轉合的故事,也能夠描寫人物和景物。電影的時間越短,導演能夠講述故事的空間就越細,要在短於一小時半講一個一小時半甚至兩小時才能說完的故事,那就非常考驗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駕馭短片於講故事的層面上,比長片更困難,此說實不為奇。
胡導既要改編小說為電影,又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故事,於是他改動了小說的基本結構,從第一人稱敘事,改為全知觀點敘事,從中騰出的敘事空間可供他加入具個人風格的內容,例如他一向擅長的武打場面。改編後的電影便加入了馮瑞為救韓雪梅而同魯振一打鬥的一幕,其出色的剪接和場面調度,最能表現他對武打場面的精彩處理。假如照著原著小說拍攝,打鬥的場面只能藉飛鷹的自述呈現出來,那麼便埋沒了胡導處理武打場面的優點。
電影由片首的說書人的介紹開始,講述本片為明朝錦衣衛的故事,此舉配合全知觀點的敘事空間,胡導就能夠刻劃韓雪梅的性格,將她描繪成富中國傳統女性一面的刺客。西漢司馬遷撰寫《史記》的〈刺客列傳〉,亦同樣以這樣的敘事角度出發,寫下五位刺客專諸、曹沫、豫讓、聶政和荊軻的事跡。無疑胡導為本片女刺客的故事添加了歷史感,歷史味道比原小說更濃厚。
當然,第一人稱敘事,或全知觀點敘事都是寫故事的方法,故事是否動聽,電影是否精彩,最終仍然取決於導演的功力。

❿ 知名導演李行去世,李行有哪些優秀的作品

李行祖籍江蘇,出生在上海,因為看了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從而決定獻身戲劇電影,後來因為戰爭,李行來到寶島,並開啟了一段輝煌導演生涯。

李行一生為電影付出很多,當然拿到的獎項也很多。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第1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第1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第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等到個重要的導演獎。

李行的的成就

李行的作品,大部分是來自於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影響。他所代表的溫馨寫實的風格、以及他所堅持的中華傳統的人倫之美,在台灣電影的發展中,無疑成為主流電影人所承襲的電影傳統。李行導演最關注的還是如何進一步促進兩岸電影文化交流,將台灣青年一代電影人帶到內地去。李行執導的《秋決》《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台北》都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成為了著名的金馬獎獲獎專業戶。
李行的部分作品

1955年主演劇情電影《沒有女人的地方》。
1957年,擔任劇情電影《情報販子》的副導演。
1957年愛情電影《水擺夷之戀》的副導演。
1958年,擔任劇情電影《血戰》的副導演 。
1959年首部電影《王哥柳哥游台灣》。
1959年執導的劇情電影《豬八戒救美》。
1959執導了劇情電影《凸哥凹哥》。
1963年執導國語片《街頭巷尾》。
1970年聯合執導劇情電影《喜怒哀樂》。


閱讀全文

與大輪回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青春電影好看 瀏覽:100
2019電影票房排名 瀏覽:883
哪個軟體可以看韓國電影外出 瀏覽:398
我要看美人魚的電影日本 瀏覽:325
電腦怎麼更改電影的後綴 瀏覽:343
起始電影網 瀏覽:376
歐美近年的大尺度電影 瀏覽:698
日本劇情警花電影 瀏覽:881
2016上映電影清單 瀏覽:103
萬達電影app怎麼了 瀏覽:33
唐人街探案電影票房實時排行榜 瀏覽:9
尼古拉斯凱奇早期動作電影 瀏覽:543
星光國際電影院平湖 瀏覽:72
懸疑劇電影國外 瀏覽:259
主角在游戲里的電影 瀏覽:381
電影悲慘的插曲 瀏覽:65
法國電影真實資源 瀏覽:466
新天地電影院排片表 瀏覽:487
國外版周星馳電影 瀏覽:447
會澤電影院在那裡 瀏覽:759